【生物】2021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种群与群落 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种群与群落 作业

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 专题21 种群与群落 探考情 悟真题 ‎【考情探究】‎ 考点 考向 要求 ‎5年考情 预测热度 考题示例 素养要素 难度 ‎1‎ 种群 种群的特征 Ⅰ ‎2018课标全国Ⅰ,5,6分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中 ‎★★☆‎ 种群的数量变化 Ⅱ ‎2019课标全国Ⅰ,6,6分 社会责任、科学思维 易 ‎★★★‎ ‎2019课标全国Ⅲ31,8分 种群密度的调查 实验与探究 ‎2017课标全国Ⅲ,5,6分 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中 ‎★★★‎ 探究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 ‎2015广东理综,4,4分 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易 ‎★★☆‎ ‎2‎ 群落 生物种间关系 Ⅰ ‎2017海南单科,18,2分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中 ‎★★★‎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Ⅰ ‎2018江苏单科,13,2分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易 ‎★★☆‎ 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 实验与探究 ‎☆☆☆‎ 分析解读 种群的数量变化为本专题的核心考点。高考考查形式主要为:1、以曲线、表格等数学模型为信息载体,对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进行考查;2、以自然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变化为信息,考查群落的结构及演替;3、对比考查种群密度调查与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复习时应注意:对比掌握种群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及群落空间结构;强化曲线、表格等数学模型的解读能力。‎ ‎【真题探秘】‎ 破考点 练考向 考点一 种群 ‎【考点集训】‎ 考向1 种群的特征                     ‎ ‎1.(2020届甘肃天水一中期中,23,2分)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特征可以是个体特征的统计值。但密度和分布型是种群所特有的 B.每年每1000人中出生了20人死亡了10人,其出生率为1%‎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密度的影响不大 D.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及变化趋势 答案 A ‎2.(2020届江西南昌摸底,24,2分)狭长峡谷中某陆生植物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下列做法最正确的是(  )‎ A.进行随机取样,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B.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C.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D.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答案 D 考向2 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应用 ‎1.(2020届河南顶级名校联考,35,1分)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错误的是(  )‎ 曲线上的点 S1‎ S2‎ S3‎ S4‎ S5‎ N ‎20‎ ‎50‎ ‎100‎ ‎150‎ ‎180‎ ‎(K-N)/K ‎0.90‎ ‎0.75‎ ‎0.50‎ ‎0.25‎ ‎0.10‎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K-N)/K值为0.50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答案 A ‎2.(2020届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开学考,41,1分)科研小组对某地区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t+1年的种群数量)。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 ‎ B.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 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因为生存条件比较理想 答案 B ‎3.(2020届江西名师联盟二联,18,2分)某生态系统中,黑线姬鼠处于第二营养级。现将某动物物种Z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黑线姬鼠与Z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表。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时间(年)‎ ‎1‎ ‎2‎ ‎3‎ ‎4‎ ‎5‎ ‎6‎ ‎7‎ ‎8‎ 黑线姬鼠数量(只)‎ ‎18 500‎ ‎19 200‎ ‎14 500‎ ‎11 500‎ ‎9 400‎ ‎9 500‎ ‎9 400‎ ‎9 500‎ Z的种群数量(只)‎ ‎100‎ ‎120‎ ‎190‎ ‎240‎ ‎170‎ ‎160‎ ‎170‎ ‎160‎ A.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 B.前4年内,物种Z的数量呈“S”型增长 C.引入物种Z后,黑线姬鼠种群K值约为9 450只 D.黑线姬鼠种群和Z种群为捕食关系,二者共同进化 答案 A 考向3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2020届河南九师联盟联考,18,2分)某小组将100 mL酵母菌液放在适宜温度、一定营养条件下培养,在不同时间取样,用台盼蓝染色后,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并得出增长速率曲线,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B.种群数量在b点达到最大,c点后营养物质减少,有害代谢产物增加 C.若某成员测出的活菌数比真实数据少,则原因一定是取样时未振荡 D.用台盼蓝染色的依据是活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 答案 A ‎2.(2020届黑龙江哈六中月考,12,2分)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①~⑤的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①将适量干酵母菌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③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1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④用滤纸吸除血细胞计数板边缘多余的培养液 ‎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答案 D 考点二 群落 ‎【考点集训】‎ 考向1 群落物种组成及种间关系 ‎1.(2020届安徽合肥零模,19,2分)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变化规律 B.调查棉花植株上的蚜虫的种群密度,宜采用标志重捕法 C.黑光灯诱捕法可以用于调查所有农业害虫的种群密度 D.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调查蝗虫成虫的种类和数量 答案 A ‎2.(2020届百师联盟摸底,23,2分)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群落的空间结构 B.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可获得准确的种群密度 C.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改善大熊猫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 D.“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这两种生物之间是寄生关系 答案 C ‎3.(2020届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开学考,42,1分)以下是生态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利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应选取蒲公英分布较密集的样方进行调查 ‎ B.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 C.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 D.采用抽样检测法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先用滴管吸取培养液滴在计数室中,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答案 B 考向2 群落结构与演替 ‎1.(2020届河南顶级名校联考,36,1分)下列不属于群落水平研究问题范畴的是(  )‎ A.农田种植的玉米株距与产量的关系 B.蝌蚪的竞争力是否受捕食者影响 C.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速率和方向产生的影响 D.动物的垂直分布与植物分层现象的关系 答案 A ‎2.(2020届安徽合肥零模,18,2分)1883年,印尼的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经历多年以后,此地形成一片森林,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森林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 B.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只与它们的栖息空间有关 C.人类的旅游可能使此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沙丘上发生的演替与该火山发生的演替属于不同的类型 答案 C 炼技法 提能力 方法 种群数量增长的模型分析与应用 ‎【方法集训】‎ ‎1.(2020届陕西西安中学月考,15,2分)某草原近年来发生蝗灾,数万亩的天然草场遭受蝗虫的蚕食,严重威胁当地的牧业生产。当地科学工作者通过相关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为了研究不同蝗虫的种群密度对牧草产量的影响 B.该实验的自变量包括蝗虫的种类以及蝗虫的种群密度 C.调查蝗虫种群密度时常用标志重捕法得到估计值 D.对该草原危害最大的蝗虫是狭翅雏蝗,它与其他蝗虫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答案 D ‎2.(2019青海西宁一中模拟,6,2分)在某种人工控制的种群中,其增长速率v=(第N+1年的种群数量-第N年的种群数量)/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总体上来说,该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B.0~t4范围内该种群呈“S”型增长 C.t1与t3时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基本相等 D.t2与t5时种群数量的差值等于t4与t6时的差值 答案 D ‎【五年高考】‎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考点一 种群 ‎1.(2019课标全国Ⅰ,6,6分)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答案 D ‎2.(2018课标全国Ⅰ,5,6分)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答案 D ‎3.(2017课标全国Ⅰ,5,6分)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 ‎                     ‎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答案 D ‎4.(2017课标全国Ⅲ,5,6分)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答案 B ‎5.(2019课标全国Ⅲ,31,8分)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 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    型,且种群数量为       时,种群增长最快。 ‎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 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 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                         。 ‎ 答案 (1)S a/2‎ ‎(2)减小 不变 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 ‎6.(2017课标全国Ⅱ,31,9分)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  型。 ‎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              。 ‎ ‎(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 ‎ ‎(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                    。 ‎ 答案 (1)J (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 (3)捕食 (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7.(2015课标全国Ⅰ,31,10分)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  , 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 ‎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    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 答案 (10分)(1)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3分) 1∶1∶1 保持稳定(每空2分,共4分)‎ ‎(2)活动能力(1分)‎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分)‎ 教师用书专用 ‎8.(2013课标Ⅰ,5,6分,0.887)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答案 C ‎9.(2012课标,6,6分)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答案 D ‎10.(2012课标,32,8分)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   (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    。 ‎ 答案 (1)同一 (2)群落 (3)小于 相同 雌鹿或雄鹿 考点二 群落 ‎1.(2015课标全国Ⅰ,4,6分,0.919)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答案 D 教师用书专用 ‎2.(2014课标全国Ⅰ,6,6分,0.962)某种植物病毒Ⅴ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Ⅴ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Ⅴ是互利共生关系 答案 A ‎3.(2014课标全国Ⅰ,30,11分,0.776)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    (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  ‎ ‎(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答案 (1)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3)变快 未发生改变 ‎4.(2013课标Ⅰ,32,6分,0.686)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    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    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留。 ‎ ‎(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相应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生态系统。 ‎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    (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                    。 ‎ 答案 (1)次生 土壤 (2)草丛 常绿阔叶林 ‎(3)复杂 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 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考点一 种群 ‎1.(2019江苏单科,14,2分)如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a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 B.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a批次 C.t1时两批次都会产生较多的乙醇 D.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 答案 B ‎2.(2018海南单科,25,2分)将相等数量的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在适宜温度下振荡培养。若用虚线表示大肠杆菌的生长趋势,实线表示硝化细菌的生长趋势,则图中能正确表示两种菌体生长趋势的是(  )‎ 答案 C ‎3.(2018江苏单科,19,2分)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 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 答案 B ‎4.(2015广东理综,4,4分)如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 000个 答案 D 考点二 群落 ‎1.(2018江苏单科,13,2分)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Ⅰ与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答案 D ‎2.(2016海南单科,22,2分)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 答案 D ‎3.(2015浙江理综,5,6分)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 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 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 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 答案 B ‎4.(2017天津理综,7,12分)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 据图回答:‎ ‎(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    演替。与①相比,③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    结构。 ‎ ‎(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          ,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      。 ‎ ‎(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     ,以加快氮磷循环。 ‎ ‎(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如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    。 ‎ 答案 (共12分)(1)次生 垂直 (2)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 光逐渐减少 (3)阔叶树 (4)S3‎ ‎【三年模拟】‎ 时间:30分钟 分值:7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2020届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开学考,40)下列涉及生态学研究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符合种群密度的概念 B.群落中植物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 ‎ C.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都是破坏性的 ‎ D.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答案 B ‎2.(2020届河南高考测评一,23)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仍有可能发生改变 B.种群增长的“S”型和“J”型曲线都是在K/2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C.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黄鹂巢,可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D.调查某林地某种鸟的种群密度时,所选择的捕鸟方法不影响调查结果 答案 A ‎3.(2020届陕西百校联盟TOP20联考,2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越大的种群其个体数量越多,种内斗争也越激烈 B.群落水平上的研究可涉及物种丰富度、群落演替等方面 C.草原生态系统中群落的水平结构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 D.环境因素的改变会引起物种组成的变化,进而引起演替 答案 A ‎4.(2020届江西临川二中、实验中学期中联考,22)下列有关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在遭受相同程度污染时,恢复时间都会很漫长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完成碳的全球化循环 C.群落演替的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发生更替,能量传递效率保持相对稳定 D.虽然海洋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与陆地生态系统有差别,但是生物进化速度是一样的 答案 C ‎5.(2020届皖江名校一联,22)在一段时间内,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1~t2,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乙种群 B.与t3时相比,t2时的甲种群环境容纳量较大 C.t2~t4,甲种群和乙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不同 D.乙种群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 答案 D ‎6.(2020届皖江名校一联,23)滇池浅水区种植了香蒲、水竹、水葱、芦苇等植物。人工湿地的建立,既美化了沿湖景观,又改善了湖泊水质,调节气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浅水区的各种植物“错落有致”,不存在竞争关系 B.流经人工湿地的能量一定大于生产者体内储存的能量 C.人类的生产活动可改变湿地中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 D.人工湿地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 A ‎7.(2020届江西名师联盟二联,16)如图是生物1和生物2分别单独生长及共同生长时种群相对数量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1单独生长时,其种群数量增长符合“S”型增长模型 B.生物2单独生长时,在第3周种内斗争剧烈从而导致其灭绝 C.两种生物共同生长时,生物2对生物1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D.由图中数据可以反映出,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寄生 答案 B ‎8.(2020届江西名师联盟二联,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M代表基因多样性,a~d代表4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b B.若M代表生物同化的能量,则森林生态系统的a~d 4个种群中,a所处营养级最高 C.若M代表物种丰富度,a~d代表4种不同的演替阶段,则从裸岩演替到森林的顺序依次是a→c→d→b D.若M代表种群密度,则a~d 4种野生生物的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 答案 D ‎9.(2020届江西名师联盟二联,25)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 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不是一种群落演替现象 C.草本植物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环境的影响 答案 A ‎10.(2019陕西榆林二模,5)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 700~5 500米的青藏高原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研究人员对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及其生活环境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中、小、幼四个年龄等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藏羚羊作为食物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甲、丙两个藏羚羊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为衰退型和增长型 C.未来一段时间内,自然状态下乙种群的种群密度可能变化不大 D.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得到的数据是估计值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25分)‎ ‎11.(2020届河南天一测试一,21)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农田撂荒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研究人员以A地弃耕玉米田为对象进行研究发现,撂荒2年后A地形成以沙芦草等低矮喜阳耐旱植物为优势种的草本群落。4年后,一些适合生长在中生、湿生环境,体型较大的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和灌木逐渐成为优势种而喜阳小型草本不再是优势种。请回答下列问题:(9分)‎ ‎(1)若对A地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一般采用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 ‎ ‎(2)此种演替属于    演替;与撂荒初期相比,4年后A地土壤含水量    ;喜阳小型草本不再是优势种的主要原因是它们在与体型较大的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竞争    时处于劣势。 ‎ ‎(3)要研究A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变化情况,可采用        进行采集、调查。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一般用    法进行统计。 ‎ ‎(4)同为黄土高原撂荒的B地,近30年来优势种始终是一些喜阳的草本植物,A、B两地群落变化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两地    (填“光照”“水分”或“温度”)条件不同,B地群落中    (填“存在”或“不存在”)垂直结构。 ‎ 答案 (1)样方法 随机取样 (2)次生 增加 阳光 (3)取样器取样法 记名计算 (4)水分 存在 ‎12.(2020届山西六校四联,31)洞庭湖湿地具有蓄水调洪、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湖区内物种资源丰富,其中白鳍豚、胭脂鱼、东方白鹳等都是国家级保护动物。近些年,由于泥沙淤积和人工围垦,湖区湿地的面积急剧减少,生态功能遭到严重破坏。请回答下列问题:(6分)‎ ‎(1)洞庭湖水体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有利于        。 ‎ ‎(2)欧美黑杨根系发达、生长快且适应性强,被引入洞庭湖区成林后造成该湖区湿地的植被群落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出现物种单一的“绿色荒漠”景象,导致该湿地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演替,此演替类型属于          。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造成危害,主要原因是   。 ‎ ‎(3)生态链的破坏,导致鼠的环境容纳量增大、鼠患严重。环境容纳量是指  。 ‎ ‎(4)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    能力。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决定该能力大小的因素是        。 ‎ 答案 (1)生物群落充分利用阳光和空间等资源 (2)次生演替 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入侵物种繁殖很快,会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 (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4)自我调节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或物种丰富度)‎ ‎13.(2019辽宁朝阳模拟联考,9)顶极群落是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只要不受外力干扰,就能永久维持稳定。如图表示不同环境下的顶极群落类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顶极群落的类型主要受          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北极地区的顶极群落最可能是     。图示中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这是因为   。 ‎ ‎(2)由于雷电引发火灾,某火山岛上的森林被烧毁后发生的演替属于     。与火山爆发造成森林被毁灭后发生的演替过程相比,此演替形成顶极群落所需的时间更   (填“长”或“短”),原因是                            。 ‎ ‎ (3)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通常是指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在形成顶极群落之前,该能量一般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物群落呼吸消耗的总能量。 ‎ 答案 (1)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或温度和降水量) 苔原 热带雨林中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强 (2)次生演替 短 历经火灾后的森林还基本保留着原来的土壤条件和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3)大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