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酶的应用 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酶的应用 作业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酶的应用 作业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 题号 ‎1.果胶酶的应用 ‎1‎ ‎2.加酶洗衣粉的应用 ‎4‎ ‎3.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2,3‎ ‎4.综合考查 ‎5‎ ‎1.假设你已经探究了果胶酶的最适温度(为45 ℃)和最适pH(为4.8),若还想进一步研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合理设置果胶酶用量的梯度后,可通过苹果泥出汁的多少来判断酶的用量是否合适。请根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具完成以下探究实验。‎ ‎(1)材料用具:制备好的苹果泥、恒温水浴装置、试管、漏斗、滤纸、量筒、试管夹、质量分数为2%的果胶酶溶液、质量分数为0.1%的NaOH溶液和盐酸。‎ ‎(2)实验步骤:‎ ‎①取6支试管,编号为1~6,分别加入     ,调节pH至4.8,然后放入45 ℃的恒温水浴锅中保温。 ‎ ‎②向1~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  , ‎ 继续在45 ℃恒温水浴装置中          。 ‎ ‎③  。 ‎ ‎(3)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 ‎ 解析:(2)温度、pH、苹果泥用量等为无关变量,各组实验中应保持适宜且相同。应先把酶和反应物分别控制在适宜环境下,再混合酶和反应物。应在1~6号试管中先分别加入等量的苹果泥,并控制适宜的温度和pH。然后向1~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45 ℃的不同体积的pH为4.8的果胶酶溶液;继续在45 ℃恒温水浴装置中保温一段时间,使果胶酶发挥作用。一段时间后可过滤苹果泥并记录果汁体积,果汁体积最大时果胶酶的最小用量即为果胶酶的最适用量。(3)研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实验的自变量应是果胶酶用量的不同。‎ 答案:(2)等量的苹果泥 45 ℃的不同体积的pH为4.8的果胶酶溶液 保温一段时间 过滤苹果泥并记录果汁体积 (3)果胶酶的用量 ‎2.东北农业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双重固定法,即采用戊二醛作交联剂(使酶相互连接),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来研究固定化酶的性质,并对其最佳固定条件进行了探究。下图显示的是部分研究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注: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 ‎(1)测定酶活力时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    或产物的    来表示。 ‎ ‎(2)从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和应用范围的角度分析,甲图所示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3)乙图曲线表明浓度为     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酶活力较低原因是   ‎ ‎                。 ‎ ‎(4)固定化酶的活力随使用次数的增多而下降,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酯酶一般可重复使用     次,酶活力明显下降。 ‎ ‎(5)固定小麦酯酶不仅采用海藻酸钠直接包埋,同时用戊二醛作交联剂,这是因为  ‎ ‎                。 ‎ 解析:(1)酶活力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表示。‎ ‎(2)通过分析甲图可知,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相比,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更强且应用范围较广。‎ ‎(3)乙图曲线表明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此时酶活力最高。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包埋不紧密,酶分子容易漏出,数量不足,因此酶活力较低。‎ ‎(4)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酶的活力随使用次数的增多而下降,且在使用3次以后,酶活力显著下降。‎ ‎(5)由于小麦酯酶分子很小,很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因此固定小麦酯酶不采用海藻酸钠直接包埋,而是采用双重固定法。‎ 答案:(1)消耗量 生成量 (2)固定化酶比游离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且应用范围较广 (3)3% 包埋不紧密,酶分子容易漏出,数量不足 (4)3 (5)酶分子很小,很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3.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为 酵母细胞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活化就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        状态。 ‎ ‎(2)海藻酸钠溶液必须冷却至室温后才能和酵母混合,原因是  。 ‎ ‎(3)此固定酵母细胞的方法是     法。 ‎ ‎(4)制备固定化酶则不宜用此方法,原因是  ‎ ‎             。 ‎ 解析:(1)酵母菌在缺水状态下处于休眠状态,加入水活化使得酵母菌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2)海藻酸钠溶液必须冷却至室温后才能和酵母混合,防止高温杀死酵母菌。‎ ‎(3)细胞个体大,难以吸附或结合,而且不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则固定化细胞一般采用包埋法。‎ ‎(4)制备固定化酶则不宜用包埋法,是因为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答案:(1)正常生活 (2)防止高温杀死酵母菌 (3)包埋 ‎(4)酶分子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4.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三等份,在甲、乙两组洗衣粉中加入一种或两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两种污渍,即血渍(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油渍(主要成分是脂肪),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水温/ ℃‎ ‎10‎ ‎20‎ ‎30‎ 组别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清除血渍 时间/min ‎67‎ ‎66‎ ‎88‎ ‎52‎ ‎51‎ ‎83‎ ‎36‎ ‎34‎ ‎77‎ 清除油渍 时间/min ‎93‎ ‎78‎ ‎95‎ ‎87‎ ‎63‎ ‎91‎ ‎82‎ ‎46‎ ‎85‎ 水温/ ℃‎ ‎40‎ ‎50‎ 组别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清除血渍 时间/min ‎11‎ ‎12‎ ‎68‎ ‎9‎ ‎11‎ ‎67‎ 清除油渍 时间/min ‎75‎ ‎27‎ ‎77‎ ‎69‎ ‎8‎ ‎68‎ ‎(1)实验结果表明,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         和     。 ‎ ‎(2)据表分析,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的酶是     ,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的酶是          。 ‎ ‎(3)由实验结果可知,清除污渍所需要的时间越  , ‎ 表明酶的活性越高。通过表中的数据,     (填“能”或“不能”)得出“酶的最适温度是50 ℃”的结论,理由是  。 ‎ ‎(4)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能够说明酶具有  性。 ‎ ‎(5)如果甲、乙、丙三组均在水温为80 ℃时进行实验,发现这三组的结果无明显差异,原因是          。 ‎ 解析:(1)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污渍在不同酶的作用下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去除的时间不同,可见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适当提高水温和加酶。(2)据表分析,甲组中的酶对血渍的去除能力大于对油渍的去除能力,可见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的酶是蛋白酶,乙组在洗衣粉 中加入的酶是蛋白酶和脂肪酶。(3)从实验结果可知清除污渍所需要的时间越短,酶的活性越高。通过表中的数据,不能得出“酶的最适温度是50 ℃”的结论,因为不知道水温高于50 ℃后酶的清除效果(缺少50 ℃以上水温条件下的实验数据)。(4)由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可知,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脂肪酶只能催化脂肪水解,能够说明酶具有专一性。(5)在水温为80 ℃的条件下,蛋白酶和脂肪酶均会变性失活,所以这三组的结果无明显差异。‎ 答案:(1)适当提高水温 加酶 (2)蛋白酶 蛋白酶和脂肪酶 (3)短 不能 缺少50 ℃以上水温条件下的实验数据 (4)专一 (5)在水温为80 ℃的条件下,蛋白酶和脂肪酶会变性失活 ‎5.在20世纪50年代,酶已经大规模地应用于各个生产领域,到了20世纪70年代,在固定化酶技术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细胞固定化技术。请回答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方面的问题:‎ ‎(1)在实际生产中,固定化酶技术的优点是   ; ‎ 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  。 ‎ ‎(2)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常用的包埋材料是     ,使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  ]      (填图号及名称)。 ‎ ‎(3)使用纤维素酶和化学方法都能分解纤维素,请指出使用酶处理的优点:          。 ‎ ‎(4)为什么一般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丝绸及羊毛衣物?‎ ‎  。 ‎ 解析:(1)在实际生产中,固定化酶技术的优点是酶既容易与反应物接触,又容易与产物分离,固定在载体上的酶能反复利用;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多酶系统(或一系列酶、多种酶)。‎ ‎(2)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由于细胞体积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多采用包埋法,即图中C方法,常用的载体是海藻酸钠。‎ ‎(3)与利用化学方法分解纤维素相比,使用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具有处理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和、不污染环境、成本低等优点。‎ ‎(4)洗衣粉中的蛋白酶会将丝绸及羊毛衣物中的蛋白质成分水解,损坏衣物,所以一般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丝绸及羊毛衣物。‎ 答案:(1)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容易与产物分离,且能反复利用 多酶系统(或一系列酶、多种酶) (2)海藻酸钠 C 包埋法 (3)处理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和、不污染环境、成本低 (4)洗衣粉中的蛋白酶会将丝绸及羊毛衣物中的蛋白质成分水解,损坏衣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