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一般情况下,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 A. 水 B. 糖类 C. 脂肪 D. 无机盐 【答案】A 【解析】无论什么细胞,占细胞鲜重最多的物质是水,其次是蛋白质。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中化合物的含量。 2. 下列物质属于脂质的是( ) A. 纤维素 B. 胰岛素 C. 性激素 D. 抗体 【答案】C 【解析】A、纤维素是多糖,A错误; B、胰岛素是蛋白质,B错误; C、性激素是脂质中的固醇,C正确; D、抗体是蛋白质,D错误;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脂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 组成蛋白质分子的约20种氨基酸在结构上不同主要是因为( ) A. 碱基的数量不同 B. 羧基的数量不同 C. 氨基的位置不同 D. R基不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同的氨基酸含有不同的R基,这是区分氨基酸的依据,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4. 白细胞可以吞噬整个病菌,这一事实说明了( ) A.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 细胞膜具有全透性 D. 细胞膜具有支持作用 【答案】B 【解析】白细胞可以吞噬整个病菌,说明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选B。 5.贮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A. 核糖体 B. 细胞核 C. 染色体 D. 线粒体 【答案】B 【解析】考查细胞结构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详解】A、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错误;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正确; C、染色体是真核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错误; D、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错误。故选B。 6.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 A. 内质网 B. 线粒体 C. 核糖体 D. 高尔基体 【答案】C 【解析】细胞质中有各种细胞器,每种细胞器具有不同个功能,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内质网是蛋白质加工场所,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加工完成场所。 【详解】A、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加工场所,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A错误; B、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B错误; C、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场所,C正确; D、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D错误。故选C。 7.鉴别一个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应首先检查 A. 有无叶绿体 B. 有无高尔基体 C. 有无细胞壁 D. 有无液泡 【答案】C 【解析】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①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也有); ②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和液泡,只有绿色植物细胞才有叶绿体,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才有液泡; ③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 【详解】A、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植物细胞中有的也不含叶绿体,如洋葱根尖细胞,A错误; B、高尔基体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B错误; C、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C正确; D、动物细胞没有液泡,植物细胞中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才有液泡,D错误。故选C。 8.以下4种物质中,能构成蛋白质的物质是 A. NH2‒‒CH2‒‒CH2‒‒COOH B. C. D. CH3‒‒NH‒‒CH2‒‒COOH 【答案】B 【解析】构成蛋白质氨基酸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这个侧链基团用R表示。 【详解】A、A中氨基和羧基没有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A错误; B、B中结构符合上述分析中条件,B正确; C、C中没有羧基这个结构,C错误; D、D中没有氨基这个结构,D错误。故选B。 9. 检验还原性糖、蛋白质、脂肪、淀粉的试剂分别是 A. 斐林试剂、苏丹III、碘液、双缩脲试剂 B. 苏丹III、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 C. 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苏丹III、碘液 D. 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碘液、苏丹III 【答案】C 【解析】识记有机物鉴定试剂和操作过程即可逐项判断。 【详解】还原性糖的检测是用斐林试剂,蛋白质是用双缩脲试剂,脂肪鉴定用苏丹III,淀粉用碘液检测,所以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故选:C。 10. 下列哪一组物质是DNA的组成成分 A. 脱氧核糖、核酸、磷酸 B. 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C. 核糖、碱基、磷酸 D. 核糖、脱氧核酸、磷酸 【答案】B 【解析】DNA是脱氧核糖核酸的简称,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份子含氮碱基组成。故选B。 11. 要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装片移动的方向应为 A. 向左 B. 向右 C. 向右下方 D. 向左上方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与物体实际位置是上下左右颠倒的,使物像移动通常是移动装片,应是在哪方向将装片向哪方向移动即可移到视野中央,所以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 考点: 考查显微镜的使用。 点评: 通常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是在哪方向向哪方向移动。 12.生物的遗传物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分别是 ①核酸 ②DNA ③RNA ④蛋白质 ⑤脂质 ⑥糖类 A. ①④ B. ②⑤ C. ③⑥ D. ②④ 【答案】A 【解析】遗传物质的携带者是核酸,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命体遗传物质是DNA,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是蛋白质。 【详解】核酸分为DNA和RNA两种,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命体遗传物质是DNA,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是蛋白质;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固醇;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综上所述①④是正确。故选A。 13.蓝藻和小麦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其细胞中都有的结构是( ) A. 核糖体 B. 核膜 C. 线粒体 D. 叶绿体 【答案】A 【解析】蓝藻是原核生物,小麦是真核生物,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详解】蓝藻和小麦都含有核糖体,A正确;蓝藻无核膜,B错误;蓝藻无线粒体,C错误;蓝藻无叶绿体,D错误。故选A。 【点睛】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细胞核;二者唯一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14.细胞质中合成的酶等蛋白质分子进入细胞核的通道是 A. 核膜 B. 核孔 C. 胞间连丝 D. 内质网 【答案】B 【解析】核孔是核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如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B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重点考查核孔的作用,注意:离子和小分子物质通过被动运输通过核孔,大分子亲核物质通过主动运输通过核孔。 15. 下列生物中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病毒 ②根霉 ③细菌 ④草履虫 ⑤蓝藻 ⑥酵母菌 ⑦衣藻 ⑧变形虫 A. ①②⑥ B. ③⑤ C. ③⑤⑦⑧ D. ②④⑥⑦⑧ 【答案】D 【解析】真核生物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细胞内有成形细胞核。 【详解】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③细菌、⑤蓝藻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②根霉、④草履虫、⑥酵母菌、⑦衣藻、⑧变形虫都属于真核生物,D项正确,故选:D。 16.能促使植物细胞壁水解的酶是 A. 淀粉酶 B. 蛋白酶 C. 脂肪酶 D. 纤维素酶 【答案】D 【解析】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生物酶有专一性。 【详解】A、淀粉酶水解淀粉,淀粉不是细胞壁的成分,A错误; B、蛋白酶水解蛋白质,蛋白质不是细胞壁组成成分,B错误; C、脂肪酶水解脂肪,脂肪不是细胞壁组成成分,C错误; D、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纤维素是细胞壁组成成分,D正确。故选D。 17.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A. 糖蛋白 B. 磷脂 C. 脂肪 D. 核酸 【答案】A 【解析】细胞膜表面上的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免疫、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等有关,如消化道和呼吸道上表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 【详解】细胞膜上与细胞的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糖蛋白,A正确; 磷脂分子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B错误; 细胞膜上不含脂肪,C错误; 细胞膜上不含核酸,D错误;答案选A。 18.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水 B. 胃黏膜上皮细胞吸收酒精 C. 海带细胞吸收Iˉ D. 细胞吸收脂肪酸 【答案】C 【解析】主动运输特点:需要载体蛋白协助,需要消耗能量,从低浓度运向高浓度。 【详解】A、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是自由扩散,A错误; B、酒精被胃黏膜上皮细胞吸收属于自由扩散,B错误; C、海带细胞吸收Iˉ是主动运输,C正确; D、细胞吸收脂肪酸属于自由扩散,D错误。故选C。 19.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②都需要酶 ③都需要氧 ④都产生ATP 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 A. ②③⑤ B. ②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⑤ 【答案】B 【解析】有氧呼吸过程: 第一阶段(细胞中基质): C6H12O62丙酮酸(C3H4O3)+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2丙酮酸(C3H4O3)+6H2O6CO2+20[H]+少量能量(2ATP)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无氧呼吸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 第二个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 【详解】①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①错误; 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需要不同酶的催化,②正确; ③无氧呼吸不需要消耗氧气,③错误; ④有氧呼吸生存大量ATP,无氧呼吸生存少量ATP,④正确; ⑤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都生存丙酮酸,⑤正确。故选B。 20.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分子的数量比为1∶1,染色单体数为0时,该细胞处于( ) A. 中期或后期 B. 后期或末期 C. 前期或后期 D. 前期或中期 【答案】B 【解析】DNA在分裂间期完成复制,前期、中期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含有两个DNA分子;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不在存在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DNA分子的数量比为1∶1,染色单体数为0时,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或末期。故选B。 21.细胞全能性是指 A. 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生理功能 B. 细胞既能分化,也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C. 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D. 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 【答案】C 【解析】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 (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 (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 【详解】根据分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例如利用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培育成植株。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全能性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 22.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光照最强的夏季中午,由于气孔关闭,光合作用不但不增强,反而下降。主要原因是( ) A. 夏季光照太强,叶绿素分解 B. 夏季气温太高,酶活性降低 C. 暗反应过程中C3产生得太少 D. 水分蒸腾散失太多,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少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光合午休现象的解释,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而二氧化碳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水是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 在夏日中午12时,由于阳光过强,蒸腾作用过强,植物为了保持水分使气孔关闭,就会影响二氧化碳的进入,从而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 【详解】光照过强不会引起色素分解,并且中午过后光合速率又不断恢复,如果色素分解,将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光合速率不会恢复,A错误;夏季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是下午14点左右,与光合速率在中午12点下降不符,B错误;夏季中午由于阳光过强,温度过高,植物为了防止蒸腾作用散失过多的水分,使气孔关闭,但同时二氧化碳吸收减少,导致暗反应中二氧化碳固定减少,生成的C3太少,C正确;中午温度较高,植物水分蒸腾散失太多,但是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正常,D错误;故选C。 23.酶催化活性随温度变化的图像是( )。(注:V为反应速度,t为反应温度) A. B. C. D. 【答案】D 【解析】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但如果恢复温度,酶的活性可以恢复,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上升,酶的活性增强,反应速度加快,达到最适温度时反应速度最大,超过最适温度后,随温度上升,反应速度减慢以至酶失活,反应速度为零,D正确。故选D。 24. 在下列实验中,试管内容物变成蓝色的是( ) 试管号 试管内容物 条件 检测 1 2mL浆糊十2mL纯唾液 37℃ 10 min 3滴碘液 2 2 mL浆糊十2mL清水 37℃ 10 min 3滴碘液 3 2 mL浆糊十2mL稀释10倍的唾液 37℃ 10 min 3滴碘液 4 2 mL浆糊十2mL纯唾液 95℃ 10 min 3滴碘液 5 2 mL浆糊十2mL纯唾液+2滴浓HCl 37℃ 10 min 3滴碘液 A. 1、2、3 B. 2、4、5 C. 3、4、5 D. 2、3、4 【答案】B 【解析】1号试管中,唾液中的淀粉酶可以催化浆糊中的淀粉水解,加入碘液后不会出现蓝色;2号试管中没有淀粉酶,加入碘液后会出现蓝色;酶具有高效性,3号试管中稀释的唾液可以催化淀粉水解,加入碘液后不会出现蓝色;4号试管中温度过高,淀粉酶变性失活,加入碘液后会出现蓝色;5号试管中为强酸性环境,酶会变性失活,加入碘液后会出现蓝色。故选B。 25. 胰岛素分子有A、B两条肽链,A链有21个氨基酸,B链有30个氨基酸,胰岛素形成时失去的水分子数和形成的肽键数分别是: A. 48 49 B. 49 49 C. 50 49 D. 51 49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所以胰岛素形成过程中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21+30)-2=49;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6.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在于( ) A. 有无核物质 B. 有无细胞壁 C. 有无核膜 D. 有无细胞膜 【答案】C 【解析】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核物质,如DNA,A错误; B、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有含有细胞壁的,B错误; C、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是有无核膜,C正确;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细胞膜,D错误。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7. 人的血液中碳酸酐酶的一个分子,每分钟可催化分解1900万个碳酸分子,说明酶具有: A. 专一性 B. 多样性 C. 高效性 D. 稳定性 【答案】C 【解析】一个酶分子可催化分解许多分子进行反应,体现了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酶的特性,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8.大肠杆菌在生长时,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是培养液的 3000 倍。如果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影响细胞呼吸作用的药物,大肠杆菌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立即下降,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 A. 破坏了线粒体的结构 B. 抑制了细胞内呼吸酶的活性 C. 破坏了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D. 抑制了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如果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影响细胞呼吸作用的药物,这表明不影响能量的供应。钾离子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和载体的协助,所以该药物是抑制了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D正确。故选D。 29. 下列化合物含N元素的一组是 A. 葡萄糖和脂肪酸 B. 纤维素和核苷酸 C. 血红蛋白和核酸 D. 乳糖和淀粉酶 【答案】C 【解析】葡萄糖和脂肪酸只含有C、H、O三种元素,A错误。纤维素是多糖只含有C、H、O三种元素,B错误。蛋白质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核酸组成元素是C、H、O、N、P,C正确。D选项中乳糖只含有C、H、O三种元素,D错误。故选:C。 【点睛】糖类脂肪只含有C、H、O三种元素。N通常在蛋白质和核酸中存在。 30. 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的是 ( ) A. 叶黄素 B. 胡萝卜素 C. 叶绿素a D. 叶绿素b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结果如图: 【详解】根据上述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越快,溶解度越大而呈现的分离结果可知,胡萝卜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教材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材料和试剂的选择,熟练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 31.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现象的不同之处是( ) A. 染色体的复制和分配 B. 纺锤体的形成方式和细胞质分裂方式 C. 染色体的螺旋化和复制 D. 染色体的解旋和染色体的分离 【答案】B 【解析】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都会发生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在前期都会发生染色体的螺旋化,在后期都会发生染色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在末期都会发生染色体的解螺旋化,A、C、D均错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现象的不同之处表现在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和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B正确。 32.下图中①~⑤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A. ①④⑤③② B. ②③①④⑤ C. ①⑤④③② D. ⑤④③②①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变化是:间期为包含两条单体的染色质,前期变为包含两条单体的染色体,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末期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染色体变化的顺序为①⑤④③②。C正确。故选C。 33.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开始出现、最清晰、消失的时期分别是 A. 前期、中期、后期 B. 前期、中期、末期 C. 间期、前期、末期 D. 前期、后期、末期 【答案】B 【解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纺锤体出现是在前期,最清晰是在有丝分裂中期,纺锤体消失是在有丝分裂末期,综上所述B正确。故选B。 34.下图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 B. 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 C. 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 D. 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答案】D 【解析】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如图所示,a、b是一个细胞周期;c、d是一个细胞周期。 【详解】A、根据分析,a是分裂间期,b是分裂期,a和b是一个细胞周期,A正确; B、c是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所以 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B正确; C、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发生在分裂期,d是分裂期,C正确; D、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而b是分裂期,D错误。 故选D。 35.下列有关衰老细胞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衰老的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加快 B. 在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C. 衰老的细胞呼吸速率减慢 D.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答案】A 【解析】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核体积增大;多种酶活性下降;色素积累;呼吸速率减慢;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详解】衰老细胞代谢减慢,A错误;衰老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下降,B正确;衰老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C正确;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下降,D正确。故选A。 36.下列物质中一定含有肽键的是 ①胰岛素 ②雄性激素 ③酶 ④载体蛋白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肽键是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通常存在于蛋白质分子中。 【详解】①胰岛素是蛋白质,含有肽键,①正确; ②雄性激素属于脂质,脂质中不含肽键,②错误; ③有的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含有肽键;有些酶化学本质是RNA,不含肽键,③错误; ④载体蛋白是蛋白质,含有肽键,④正确。故选C。 37.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 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粒 C.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 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混现用 【答案】B 【解析】1、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 2、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详解】A、斐林试剂甲液和双缩脲试剂A液的成分及浓度都相同,斐林试剂乙液和双缩脲试剂B液的成分相同但浓度不同,因此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不能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A错误; B、脂肪的鉴定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B正确; C、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应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加入待测组织样液,C错误; D、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应先加A液,后加B液,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积累。 38.下列叙述中,哪项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是( ) A. 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B. 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C. 基本组成单位都是五碳糖 D. 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六碳糖 【答案】D 【解析】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多糖,组成元素都是C、H、O三种,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详解】A、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不能提供能量,A错误; B、三种糖的组成元素都只含有C、H、O三种,B错误; CD、三种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属于六碳糖,C错误、D正确。故选D。 39. 下列哪种物质组成中含有糖类物质 ( ) A. RNA B. 脂肪 C. 生长激素 D. 胰岛素 【答案】A 【解析】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中含有核糖;脂肪是甘油和脂肪酸结合而成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故选A。 40.制备细胞膜时,通常选取的细胞和处理方法分别是 A. 哺乳动物和人的成熟的红细胞,将其放入生理盐水中 B. 哺乳动物和人的成熟的白细胞,将其放入清水中 C. 哺乳动物和人的成熟的红细胞,将其放入清水中 D. 哺乳动物和人的成熟的白细胞,将其放入生理盐水中 【答案】C 【解析】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器和细胞核,而白细胞含有各种细胞核和细胞器;动物细胞置于清水中会吸水胀破,但在生理盐水中,动物细胞能保持原有形状,不会吸水胀破。因此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时,应该选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将其放入清水中。 【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在生理盐水中能保持原有形状,不会吸水胀破,因此无法获得细胞膜,A错误; B、白细胞含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胀破后得到的膜结构除细胞膜外还有核膜和多种细胞器膜,B错误;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器和细胞核,放入清水中会吸水胀破,因而能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C正确; D、白细胞不适宜制备细胞膜,且生理盐水不会使细胞吸水胀破,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41.根据下面图解,回答问题: (1)该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 。 (2)该化合物是由______个氨基酸分子失去_____分子水而形成的,这种反应叫___________。 【答案】氨基 肽键 3 2 脱水缩合 【解析】由图分析,此化合物中有两个肽键,是由三个氨基酸脱水形成的三肽。其中A代表氨基(-NH2),B代表肽键(-CO-NH-),C代表羧基(-COOH)。 【详解】(1)据图分析,A代表氨基(-NH2),B代表肽键(-CO-NH-)。 (2)由于该化合物中含有两个肽键,所以是由3个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的三肽,形成了两个肽键,所以脱去两个水分子。 【点睛】多肽的定义中,由几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就叫做几肽,不要混淆认为有几个肽键就叫做几肽。 42.下图为某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具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 (填序号)。 (2)①是细胞进行______________的场所;⑨是细胞进行______________的主要场所。 (3)⑤是____________,其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⑥ 光合作用 有氧呼吸 细胞膜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解析】由图分析,①叶绿体、②核糖体、③内质网、④细胞壁、⑤细胞膜、⑥液泡、⑦高尔基体、⑧细胞核、⑨线粒体。此图为植物细胞,因为含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等植物细胞特有结构。 【详解】(1)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①叶绿体和⑥液泡。 (2)①叶绿体是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⑨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3)⑤是细胞膜,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点睛】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43.图示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所进行的生理过程,请回答: (1)过程①合成ATP的能量来自于_______。 (2)图中物质a是________,物质b是________。 (3)过程④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CO2的产生是在第________阶段。 【答案】光能 O2 CO2 线粒体 二 【解析】由图分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其中①代表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②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③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第一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详解】(1)光反应阶段色素分子吸收光能储存于ATP中,所以能量来自光能。 (2)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产物有氧气和[H],所以a为氧气;暗反应中首先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的固定,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与一个C5分子结合,所以b为二氧化碳。 (3)④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场所是线粒体,二氧化碳是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 【点睛】光反应阶段发生反应有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应中发生反应有二氧化碳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细胞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 44.下图为具有6条染色体的某生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的几个阶段,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题: (1)根据丙图的特有变化特征,可以判断该图表示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___图。 (3)染色单体数和DNA数目相等的细胞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 (5)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该图中缺少了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_期。 【答案】植物细胞 甲 甲、乙 乙甲丁丙 间 【解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由图分析,甲图为有丝分裂中期,乙图为有丝分裂前期,丙为有丝分裂末期,丁为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1)丙为细胞分裂末期,中间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特征,所以为植物细胞。 (2)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所以是甲图。 (3)由图分析,丙和丁是有丝分裂末期和后期,着丝点分裂,不存在染色单体;甲、乙分别是中期和前期,存在染色单体,所以染色单体数和DNA数目相等的细胞是图中的甲、乙。 (4)由图分析,甲图为有丝分裂中期,乙图为有丝分裂前期,丙为有丝分裂末期,丁为有丝分裂后期;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先后顺序是乙甲丁丙。 (5)根据上述分析,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该图中缺少了细胞周期的间期。 【点睛】准确记住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及其每个时期特征;动物细胞有些分裂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点:一是前期时,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二是末期,植物细胞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动物细胞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