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伴性遗传与遗传病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伴性遗传与遗传病作业

第13讲 伴性遗传与遗传病 ‎1.(2019·浙江选考)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半乳糖血症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若这个儿子与一个半乳糖血症携带者的女性结婚,他们所生子女中,理论上患半乳糖血症女儿的可能性是(  )。‎ ‎                  ‎ A.1/12  B.1/8 C.1/6 D.1/3‎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患病的后代,则半乳糖血症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后代中患病的是女儿,则半乳糖血症不可能为伴性遗传病,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该病的致病基因为a,其正常的等位基因为A,则可知儿子的基因型为1/3AA和2/3Aa,该儿子与半乳糖血症的携带者女性结婚,理论上所生子女中,患半乳糖血症的女儿的可能性为(2/3)×(1/4)×(1/2)=1/12,A正确。‎ ‎【答案】A ‎2.(2018·浙江卷)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是合成维生素C所必需的酶。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缺乏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基因的人,均衡饮食条件下不会患坏血病 B.先天愚型患者第五号染色体上缺失一段染色体片段,患儿哭声似猫叫 C.苯丙酮尿症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导致不能生成苯丙氨酸而患病 D.先天性心脏病是多基因遗传病,个体是否患病与基因有关,与环境因素无关 ‎【解析】坏血病是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而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是合成维生素C所必需的酶,所以缺乏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基因的人,均衡饮食条件下,可以获取足够的外源性维生素C,不会患坏血病,A正确;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第五号染色体缺失一段染色体片段引起的,患儿哭声似猫叫,B错误;苯丙酮尿症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导致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径转变成酪氨酸,而只能转变成苯丙酮酸,使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而患病,C错误;先天性心脏病是多基因遗传病,个体是否患病与基因有关,也易受环境因素影响,D错误。‎ ‎【答案】A ‎ ‎3.(2019·河北质检)下列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A.基因、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均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B.基因、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单个出现 C.杂合子Aa中某条染色体缺失,表现出a基因控制的性状 D.基因发生突变而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 ‎【解析】“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表现在基因、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均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基因、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单个出现,A、B不符合题意;杂合子Aa中,当A所在的染色体缺失后,则该个体就会表现出a基因控制的性状,这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C不符合题意;基因发生突变而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D符合题意。‎ ‎【答案】D ‎4.下列有关遗传变异和繁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境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传给后代 B.21三体综合征可能是由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异常引起的 C.基因异常可引发遗传病,不带有致病基因的人不患遗传病 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解析】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则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错误; 21三体综合征可能是由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异常引起的,B正确;基因异常可引发遗传病,不带有致病基因的人可能患染色体异常病,C错误;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该变异是由等位基因分离引起的,D错误。‎ ‎【答案】B ‎5.大力倡导优生优育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优生的主要措施包括禁止近亲结婚、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下列有关优生优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禁止近亲结婚可以显著降低各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 B.家族中无遗传病史的夫妇不需要进行产前诊断 C.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性与正常女性婚配,可选择生育男孩 D.因外伤致残的夫妇生育时需要对此进行遗传咨询 ‎【解析】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而不能降低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A错误;家族中无遗传病史的夫妇有时也需要进行产前诊断,如高龄夫妻生育的后代患染色体异常病的概率较高,B错误;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性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的男孩不会患病,C正确;外伤致残的性状不会遗传给后代,因此不需要对此进行遗传咨询,D错误。‎ ‎【答案】C ‎ ‎6.某遗传病由单基因控制,某对正常夫妻双方的父母都正常,但是他们都各有一个患该病的妹妹。现在国家政策鼓励生二胎,请你为他们测算风险值。以下测算错误的是(  )。‎ A.如果他们首胎异卵双生获得双胞胎,则有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9‎ B.如果他们首胎生出同卵双胞胎,则两个孩子都患病的概率是1/9‎ C.如果他们已经生了一个患病孩子,那么再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是1/8‎ D.如果他们已经生了一个患病孩子,那么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 ‎【解析】正常夫妻双方的父母都正常,但是他们都各有一个患该病的妹妹,由此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夫妻双方是杂合子的概率均为2/3,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2/3)×(2/3)×(1/4)=1/9,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1/9=8/9。如果他们首胎异卵双生获得双胞胎,则有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8/9)×(8/9)=17/81,A错误;如果他们首胎生出同卵双胞胎,正常情况下,同卵双胞胎的遗传物质相同,则两个孩子都患病的概率是1/9,B正确;如果他们已经生了一个患病孩子,则可以确定双亲均为杂合子,那么再生一个患病女孩或患病男孩的概率均是(1/4)×(1/2)=1/8,C、D正确。‎ ‎【答案】A ‎7.下面对遗传病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医学上一般用DNA探针来诊断苯丙酮尿症 B.人们对孩子患猫叫综合征的概率无法确定 C.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没有 D.研究某遗传病的发病率,通常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 ‎【解析】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主要通过尿液化验来诊断,A错误;猫叫综合征为染色体异常病,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是无法确定的,B正确;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都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C错误;研究某遗传病的发病率,通常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D错误。‎ ‎【答案】B ‎8.先天性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儿给食后24 h出现腹泻,进食越多越严重,所以体重很快下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葡萄糖和半乳糖有所耐受。现有一对夫妇,生了4个小孩,3个正常,1个患病。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夫妇双方均为杂合子 B.3个正常孩子为杂合子的概率相同,均为2/3‎ C.若要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最好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 D.该夫妇中有一方可能为患者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由于子代数量较少,理论值与实际值可能出现偏差,所以该夫妇的基因型组合有两种情况(假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Aa×aa或Aa×Aa。若为Aa×aa,则3个正常孩子均为杂合子;若要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最好在广大人群中进行调查;该夫妇中有一方可能为患者,A、B、C错误,D正确。‎ ‎【答案】D ‎ ‎9.某科研人员发现人类的一种新型单基因遗传病,但不清楚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X染色体还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正常个体均不含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应为隐性遗传病 B.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一家族中患病男女数相等 C.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正常男性一般不含该致病基因 D.若某男性的Y染色体上有致病基因,则其儿子一定患病 ‎【解析】若正常个体均不含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应为显性遗传病,A错误;常染色体遗传病在自然人群中,男女的患病概率相同,但在一个家族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人数不一定相等,B错误;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即伴X染色体遗传,由于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因此正常男性不含相应的致病基因,C正确;若某男性的Y染色体上有致病基因,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该致病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该男性的配偶的X染色体可能提供显性基因,则其儿子不一定患病,D错误。‎ ‎【答案】C ‎10.果蝇的体色灰体与黑体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眼色红眼与白眼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研究人员对一只灰体白眼雄果蝇进行研究(假设没有基因突变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若要确定该雄性果蝇的基因型,可将其与黑体雌性果蝇进行杂交 B.若在该雄性果蝇体内发现两个异常精细胞aYY和AXbY,则该雄性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 C.在自然果蝇种群中,白眼雄果蝇的数量一般多于白眼雌果蝇的数量 D.若在该雄性果蝇体内发现一个异常精细胞AXbY,则与其同时形成的另外三个精细胞中有2个细胞染色体正常 ‎【解析】鉴定生物的基因型通常使用测交法,若要确定上述雄性果蝇的基因型,可将其与黑体雌性果蝇进行杂交,A正确;若在该雄性果蝇体内发现两个异常精细胞aYY和AXbY,则该雄性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B正确;由于白眼性状属于伴X隐性遗传,所以在自然果蝇种群中,白眼雄果蝇的数量一般多于白眼雌果蝇的数量,C正确;若在该雄性果蝇体内发现一个异常精细胞AXbY,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则与其同时形成的另外三个精细胞中染色体均异常,D错误。‎ ‎【答案】D ‎11.蜜蜂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其中蜂王(幼虫时期吃蜂王浆)和工蜂(幼虫时期吃花粉)是由受精卵(2n=32)发育而来的,雄蜂(1n=16)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蜜蜂的体色褐色对黑色是显性性状,这对相对性状由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雄蜂产生的精子与雄蜂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蜜蜂的性别决定主要由环境因素引起 B.褐色雄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可产生多种不同精子 C.蜜蜂的表现型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D.纯合黑色蜂王与褐色雄蜂交配后形成的蜂群中,子代蜜蜂的体色均为褐色 ‎【解析】蜜蜂的性别决定既不是XY型,也不是ZW型,其性别主要与染色体组数有关,A错误;雄蜂是单倍体,褐色雄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精子,B错误;蜂王和工蜂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蜂王(幼虫时期吃蜂王浆)和工蜂(幼虫时期吃花粉)在幼虫时期的营养条件不同导致其性状不同,C正确;黑色蜂王与褐色雄蜂交配,后代雄蜂全为黑色,蜂王和工蜂全为褐色,一窝蜂中,蜂王一般只有一只,雄蜂少数,绝大多数是工蜂,后代褐色个体数量多,D错误。‎ ‎【答案】C ‎12.髓磷脂储积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主要病症为食欲不振、呕吐、喂养困难、极度消瘦,进行性智力、运动减退,终成白痴。该病在欧洲某地区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000,下图为欧洲某地区该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据图可以推断出该病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Ⅱ1为纯合子,则Ⅳ1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概率为7/18‎ C.若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Ⅲ4与该人群中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正常女性结婚,子代发病率为 1/303‎ D.为降低子代发病风险,建议Ⅲ1与Ⅲ2生女孩 ‎【解析】由图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A错误。若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用A/a表示),由于Ⅱ3的基因型为aa,因此双亲均为杂合子Aa;Ⅱ4的女儿的基因型为aa,因此Ⅱ4的基因型也为Aa;若Ⅱ1为纯合子,且由于Ⅱ2的基因型为1/3AA、2/3Aa,则Ⅲ1的基因型为1/3Aa、2/3AA;同理判断Ⅲ2的基因型为1/3AA、2/3Aa,则Ⅳ1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概率为Aa/(AA+Aa)=7/17, B错误;若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Ⅲ4与该人群中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正常女性结婚,该女子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101,子代发病率为 1/303,C正确;若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发病率与性别无关,D错误。‎ ‎【答案】C ‎13.下列与存在性别决定的生物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只考虑性染色体,雄性产生2种配子,雌性产生1种配子 B.伴X染色体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高于男性 C.若某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4%,则在女性中的发病率大约为7.84%‎ 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子代发病率的1/2‎ ‎【解析】存在性别决定的生物,包括XY型和ZW型,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若只考虑性染色体,纯合雄性产生1种配子,纯合雌性产生2种配子,A错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性中的发病率低于男性,B错误;若某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假设相关基因用B、b表示)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4%,则说明XB=4%, Xb=96%,则女性正常的概率为(96%)2 ,女性中的发病率为1-(96%)2≈7.84%,C正确;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与性别无关,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子代发病率,D错误。‎ ‎【答案】C ‎14.蝗虫的性别决定属于XO型,O代表缺少一条性染色体,雄蝗虫2N=23,雌蝗虫2N=24。控制体色褐色(A)和黑色(a)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复眼正常(B)和异常(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基因b使精子致死。下列有关蝗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萨顿通过观察雄蝗虫体细胞和精子细胞的染色体数,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蝗虫的群体中,不会存在复眼异常的雄性个体 C.杂合复眼正常雌体和复眼异常雄体杂交,后代复眼正常和复眼异常的比例为1∶1‎ D.纯合褐色复眼正常雌体和黑色复眼异常雄体杂交,后代雌雄个体都表现为褐色复眼正常 ‎【解析】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错误;由于基因b使精子致死,所以蝗虫的群体中,不会存在复眼异常的雌性个体,B错误;杂合复眼正常雌体(XBXb)和复眼异常雄体(XbY)杂交,后代复眼正常和复眼异常的比例为1∶1,C正确;纯合褐色复眼正常雌体(AAXBXB)和黑色复眼异常雄体(aaXbO)杂交,后代没有雌性个体,D错误。‎ ‎【答案】C ‎15.甲病是单基因遗传病且致病基因不在21号染色体上,已知21三体综合征患者减数分裂时,任意两条21号染色体联会,剩余的21号染色体随机移向一端。下图是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2号和4号都是杂合子 B.7号患21三体综合征可能是4号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卵细胞 C.若1号不含甲病致病基因,则6号和7号生下患两种病男孩的概率是1/16‎ D.若1号含甲病致病基因,则甲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一定等于该致病基因的频率 ‎【解析】据图可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无论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2号和4号都是杂合子,A正确;7号患21三体综合征可能是因为4号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卵细胞,B正确;若1号不含甲病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6号和7号生下患两种病男孩的概率是1/16,C正确;若1号含甲病致病基因,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甲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一定等于该致病基因频率的平方,D错误。‎ ‎【答案】D ‎16.产前诊断时检查羊水和其中的胎儿脱落细胞,能反映胎儿的病理情况。图甲是羊水检查的主要过程,图乙是某患者家系遗传系谱图,该病为单基因遗传病。图丙是将该家系中部分成员致病基因所在的DNA分子进行处理,经电泳分离后的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培养细胞一般用的是液体培养基 B.胎儿是否患先天性愚型可通过显微镜进行镜检查出 C.若Ⅲ7与Ⅲ9婚配,则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6‎ D.若Ⅲ9再次怀孕胎儿致病基因所在DNA分子电泳结果为图丙,则胎儿是该病患者 ‎【解析】动物细胞培养一般用的是液体培养基,A正确;先天性愚型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病,胎儿是否患先天性愚型可通过显微镜进行镜检查出,B正确;根据图乙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假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Ⅲ7的基因型为aa,Ⅲ9的基因型为1/3 AA,2/3Aa,若Ⅲ7与Ⅲ9婚配,则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3,C错误;根据图丙可知,患者特有的片段是F,胎儿致病基因所在DNA分子电泳结果含有F片段,则胎儿是该病患者,D正确。‎ ‎【答案】C ‎17.仓鼠的毛色是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其中A基因控制白色,B基因控制黑色,A、B同时存在则毛色呈棕色,无A、B则呈花斑色。一棕色仓鼠和一白色仓鼠交配,F1出现四种毛色。回答下列问题:‎ ‎(1)仓鼠体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    定律,那么亲本的基因型为            。F1中,白色仓鼠所占比例为     ,棕色仓鼠的基因型是        。若F1中的棕色雌、雄仓鼠自由交配,F2中基因型为aabb 的仓鼠占    。 ‎ ‎(2)若棕色仓鼠形成了一个AaB的卵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                    。 ‎ ‎(3)已知仓鼠长尾(E)对短尾(e)为显性,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为了判断仓鼠长尾(E)、短尾(e)的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将一只短尾雌仓鼠与一只长尾雄仓鼠杂交,产生多个子代。‎ 预测和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 ‎①若子代雌性全为长尾,雄性全为短尾,则            。 ‎ ‎②若子代                ,则该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 ‎ ‎【解析】(1)据题意“仓鼠的毛色是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可知,体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主要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由于亲代棕色仓鼠的基因型为A_B_,亲代白色仓鼠的基因型为A_bb,据F1出现了花斑色(aabb)可知,亲代棕色仓鼠的基因型为AaBb,白色仓鼠的基因型为Aabb。F1中,白色仓鼠所占比例为3/8,棕色仓鼠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若F1中的棕色雌、雄仓鼠自由交配,F2中基因型为aabb的仓鼠占1/36。(2)若棕色仓鼠形成了一个AaB的卵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A、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3)根据仓鼠长尾(E)对短尾(e)为显性,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分析,若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则雌性基因型为XeXe,雄性基因型为XEY,此时子代雌性全为长尾,雄性全为短尾。若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雌性基因型为XeXe,雄性基因型为XEYE、XEYe或XeYE。若雄性基因型为XEYE,则子代全为长尾;若雄性基因型为XEYe,则子代雌性全为长尾,雄性全为短尾,与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时产生的子代表现型相同;若雄性基因型为XeYE,则子代雌性全为短尾,雄性全为长尾。综上分析可知,若子代雌性全为长尾,雄性全为短尾,则无法得出结论;若子代全为长尾或雌性全为短尾,雄性全为长尾,则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答案】(1)自由组合(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AaBb、Aabb 3/8 AABb或AaBb 1/36 (2)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A、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3)无法得出结论(或“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全为长尾或雌性全为短尾,雄性全为长尾 ‎18.果蝇染色体数目少,容易培养,子代数目多,所以是很好的遗传学材料。‎ ‎(1)摩尔根在培养果蝇时偶然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让白眼雄果蝇和野生型红眼雌果蝇杂交,后代全是红眼果蝇,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白眼的都是雄性(相关基因用B、b表示,不存在该基因时用 “O”表示)。且红眼∶白眼=3∶1,而后他运用      (填科学方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若让F2白眼雄果蝇和F2雌果蝇自由交配,后代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为      。 ‎ ‎(2)在随后的实验中,摩尔根让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杂交,若干只后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对该白眼雌雄果蝇的出现有多种假说,试从遗传物质角度分析相关假说:‎ ‎①亲本雄果蝇在产生配子的时候发生     (填“显性”或“隐性”)突变,则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 ‎ ‎②亲本雄果蝇在产生配子的时候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即X染色体           丢失,则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 ‎ ‎③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果蝇的性别取决于X染色体的条数,含一条X的为雄性,含2条X的为雌性,含3条X或者没有X的胚胎不能正常发育),则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该果蝇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是                             。 ‎ ‎(3)还有同学认为该雌果蝇白眼性状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请设计一个杂交实验,证明该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而非环境因素造成的。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                                            ‎ ‎。 ‎ ‎【解析】(1)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F2白眼雄果蝇(XbY)产生的配子为1/2Xb、1/2Y,F2雌果蝇(1/2XBXB、1/2XBXb)产生的配子为3/4XB、1/4Xb,F2白眼雄果蝇与F2雌果蝇自由交配,后代为3/8XBXb、1/8XbXb、3/8XBY、1/8XbY,即红眼与白眼的比为3∶1。(2)让白眼雌果蝇(XbXb)和红眼雄果蝇(XBY)杂交,若干只后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则该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从遗传物质角度分析:①若发生了基因突变,雄果蝇在产生配子的时候发生XB→Xb,即隐性突变;②亲本雄果蝇在产生配子的时候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即X染色体红眼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丢失,则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O;③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即雌果蝇MⅠ同源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或者MⅡ姐妹染色单体没有正常分离,产生了XbXb的配子,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Y。(3)用该白眼雌果蝇和亲代(基因突变的)白眼雄果蝇杂交,若后代只有白眼果蝇出现,则该白眼雌果蝇是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而非环境因素造成。‎ ‎【答案】(1)假说—演绎法 3∶1 (2)①隐性 XbXb ②红眼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 XbXO ③XbXbY 雌果蝇MⅠ同源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或者MⅡ姐妹染色单体没有正常分离 (3)用该白眼雌果蝇和亲代(基因突变的)白眼雄果蝇杂交,若后代只有白眼果蝇出现,则该白眼雌果蝇是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而非环境因素造成 ‎19.科研人员在研究家蚕(2N=56)时,偶然发现了一只雄性黑色斑蚕突变体,研究人员将其与多只雌性素蚕杂交,F1中有黑色斑蚕141只、素蚕128只。让F1中的黑色斑蚕雌雄交配得到F2,F2中黑色斑蚕993只、素蚕510只。已知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黑色斑与素斑这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雄性家蚕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情况是       。研究家蚕的基因组,需要研究   条染色体上的     的碱基序列。 ‎ ‎(2)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判断,隐性性状是    ,理由是                      。 ‎ ‎(3)‎ 已知种群中雌性和雄性均有黑色斑蚕个体。某同学认为黑色斑基因无论位于何种染色体上,种群中的雄性黑色斑蚕个体均为杂合子。该同学做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 ‎ ‎(4)请设计一个简要方案,利用题中雄性黑色斑蚕突变体进行一次杂交实验来确定黑色斑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Z染色体上,预测实验结果并写出结论。                                                                                          。 ‎ ‎【解析】(1)雄性家蚕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情况是54条常染色体+ZZ。研究家蚕的基因组,需要研究29条染色体(27条常染色体+Z染色体+W染色体)上的DNA的碱基序列。(2)根据F1中的黑色斑蚕雌雄交配,后代出现素蚕可以判断,素斑是隐性性状。(3)F1中的黑色斑蚕雌雄交配得到的F2中,黑色斑蚕与素蚕的数量之比约为2∶1,说明A基因纯合致死(AA或ZAZA致死),所以种群中的雄性黑色斑蚕个体均为杂合子。(4)本实验方案的理论基础就是AA基因纯合致死,利用基因A位于常染色体上与位于Z染色体上会导致子代雌雄比例不同而设计。‎ ‎【答案】(1)54+ZZ 29 DNA (2)素斑 F1中的黑色斑蚕雌雄交配,后代出现素蚕(或出现性状分离) (3)F1中的黑色斑蚕雌雄交配得到的F2中,黑色斑蚕与素蚕的数量之比约为2∶1,即A基因纯合致死(AA或ZAZA致死) (4)选F1中多只雌性黑色斑蚕与该雄性黑色斑蚕突变体交配,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①若后代中黑色斑蚕∶素蚕=2∶1,且雌∶雄=1∶1,则黑色斑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或若后代雄蚕中出现素蚕,则黑色斑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②若后代中黑色斑蚕∶素蚕=2∶1,且雌∶雄=2∶1,则黑色斑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或若后代雄蚕中只有黑色斑蚕,没有素蚕,则黑色斑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20.(2019·郑州质检)果蝇的眼型和体色分别受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若基因在性染色体上,不考虑X与Y同源区)。让灰体正常眼雌果蝇群体与黄体正常眼雄果蝇群体随机交配,所得F1全为灰体。让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到F2,F2的表现型及数量如下表:‎ F2‎ 表现型 灰体正常眼雌性 黄体正常眼雌性 灰体正常眼雄性 灰体棒眼雄性 黄体正常眼雄性 黄体棒眼雄性 数量 ‎438‎ ‎146‎ ‎657‎ ‎219‎ ‎219‎ ‎73‎ 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位于     (填“常”或“X”)染色体上。 ‎ ‎(2)F1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F2中雌性个体数号有雄性个体数的一半,故雌性无棒眼的原因是               。 ‎ ‎(3)若让F2灰体正常眼雌性与灰体棒眼雄性相互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 ‎ ‎(4)现取F2中的一灰体正常眼雌果绳,请设计实验探究其基因型(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 ‎ ‎【解析】(1)依题意并分析表中信息可知:灰体对黄体为显性,正常眼对棒眼为显性。在F2中,无论是雌果蝇还是雄果蝇,灰体∶黄体都约为3∶1,说明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联,因此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F1的基因型均为Bb;就眼型而言,雌性均为正常眼,而雄性中正常眼∶棒状眼=(657+219)∶(219+73)=3∶1,说明眼型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因此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正常眼雌果蝇与正常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和XAY,F1雌性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AXA∶XAXa=1∶1,雄性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AY∶XaY=1∶1。(2)F2中雌性个体数只有雄性个体数的一半,故雌性无棒眼的原因是含Xa的雄配子致死。(3)F2灰体雌性与灰体雄性的基因型均为1/3BB、2/3Bb,产生的配子均为2/3B、1/3b,‎ 二者相互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黄体=8∶1。F2正常眼雌性的基因型为3/4XAXA、1/4XAXa,产生的配子为7/8XA、1/8Xa;F2棒眼雄性的基因型为XaY,因含Xa的雄配子致死,所以产生的可育配子为Y。F2正常眼雌性与棒眼雄性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眼雄性∶棒眼雄性=(7/8XA×1Y)∶(1/8Xa×1Y)=7∶1。所以,若让F2灰体正常眼雌性与灰体棒眼雄性相互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正常眼雄性∶灰体棒眼雄性∶黄体正常眼雄性∶黄体棒眼雄性=56∶8∶7∶1。(4) 综上分析, F2灰体正常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或BbXAXA或BbXAXa。让该灰体正常眼雌果蝇与多只黄体棒眼雄果蝇(bbXaY)相互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即可。‎ ‎【答案】(1)X (2)BbXAY和BbXaY 含Xa的雄配子致死 (3)灰体正常眼雄性∶灰体棒眼雄性∶黄体正常眼雄性∶黄体棒眼雄性=56∶8∶7∶1 (4)实验思路:让该灰体正常眼雌果蝇与多只黄体棒眼雄果蝇相互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若子代全为灰体正常眼雄性,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XA;若子代中灰体正常眼雄性∶灰体棒眼雄性=1∶1,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Xa;若子代中灰体正常眼雄性∶黄体正常眼雄性=1∶1,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XA;若子代中灰体正常眼雄性∶灰体棒眼雄性∶黄体正常眼雄性∶黄体棒眼雄性=1∶1∶1∶1,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Xa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