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后提升训练:第4章 第3节 免疫失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新教材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后提升训练:第4章 第3节 免疫失调

第 3 节 免疫失调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B.T 细胞是参与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C.过敏反应和正常免疫反应中产生的抗体,其化学本质都是球蛋白 D.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 解析辅助性 T 细胞和 B 细胞等都是参与过敏反应的免疫细胞,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 B 细胞, 因为 B 细胞分裂、分化成的浆细胞产生抗体。 答案 B 2.中国学者研究发现雾霾中含多种病菌,部分会引起过敏和呼吸系统疾病。雾霾也是肿瘤的重 要成因之一,特别是肺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呼吸道黏膜产生黏液溶解微尘和杀灭部分病菌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B.病毒侵入肺细胞后,免疫系统通过细胞毒性 T 细胞可导致靶细胞凋亡 C.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所以属于遗传病 D.肺部癌变的细胞表面糖蛋白等物质增多是其容易扩散的主要原因 解析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是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毒性 T 细胞作用于靶 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过敏反应不是遗传病;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糖蛋 白减少,使其容易扩散和转移。 答案 B 3.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 A.皮肤荨麻疹 B.类风湿性关节炎 C.艾滋病 D.苯丙酮尿症 解析皮肤荨麻疹属于免疫过强造成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免疫过强造成的;艾滋病属于免疫 能力过弱;苯丙酮尿症是遗传病。 答案 D 4.下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 B.激素 A 能够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 B 合成增加 C.图中所示抗体和激素 B 对甲状腺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 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病是抗体作用于自身组织细胞导致的,所以该病是自身免疫病; 激素A 为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垂体细胞的代谢,但是甲状腺激素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分泌 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从图中可以看出抗体和激素 B 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上的相同受体,故推断 抗体可能和激素B 一样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细胞甲分泌抗体, 使该病的病情得到缓解。 答案 B 5.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 HIV 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 HIV 后体内 HIV 浓度和辅助性 T 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HIV 的遗传物质为 DNA,艾滋病患者常死于其他病原体的感染 B.曲线 AB 段,HIV 直接利用辅助性 T 细胞内的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 C.曲线 BC 段,HIV 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D.曲线 FG 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 解析 HIV 的遗传物质为 RNA,艾滋病患者常死于其他病原体的感染,A 项错误;曲线 AB 段,生物 体内直接能源物质是 ATP,而葡萄糖是重要的能源物质,B 项错误;曲线 BC 段,HIV 浓度下降主要 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C 项正确;曲线 FG 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 体液免疫也受影响,因为体液免疫要靠辅助性 T 细胞发挥作用,D 项错误。 答案 C 能力提升 1.研究者利用一种实验的小鼠模型进行研究,该小鼠缺失细胞免疫功能。研究发现,该小鼠的吞 噬细胞可以支持 HIV 的繁殖,而 HIV 感染的吞噬细胞可以分布在机体多个组织中,比如脑组织 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是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 B.该实验的小鼠模型中可能不含 T 细胞 C.HIV 最初侵入人体时,T 细胞数量一直减少 D.HIV 感染者的多种组织中都可能检测到 HIV 解析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A 项正确;“该小鼠缺失细胞免疫功能”,该 实验的小鼠模型中可能不含 T 细胞,B 项正确;HIV 进入人体后,刚开始,随着 HIV 浓度的增加,T 淋巴细胞的数量也增加,后期 HIV 浓度增加时 T 细胞数量减少,C 项错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 括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说明 HIV 感染者的多种组织中都可能检测到 HIV,D 项正 确。 答案 C 2.HIV 病毒能识别辅助性 T 细胞表面的 CD4 分子,从而实现入侵辅助性 T 细胞,如果给 AIDS 患 者大量注射用 CD4 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 HIV 识别、入侵(如图)。因 HIV 在红细 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 HIV 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 AIDS 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材料分析,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D4 分子是一种受体分子,其成分最可能是糖蛋白 B.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没有细胞核等细胞器有关 C.HIV 侵染胎儿的辅助性 T 细胞会引发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D.向 AIDS 患者输入 CD4 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不会引起自身免疫反应 解析 CD4 位于辅助性 T 细胞膜表面,是一种受体分子,其最可能是糖蛋白,A 项正确;HIV 在人成 熟的红细胞中无法增殖的原因是人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可见,红细胞可作为 “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B 项正确;HIV 侵染胎儿的辅助性 T 细胞会引发获得性免疫缺陷病,C 项错误;向 AIDS 患者输入 CD4 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不会引起自身免疫反应,D 项正确。 答案 C 3.(多选)少数人对螨虫过敏,螨虫会引起鼻炎、哮喘和皮炎等过敏反应症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 A.初次接触螨虫时机体不会对其产生免疫反应 B.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螨虫后会发生免疫更强的二次反应 C.类风湿性关节炎与螨虫过敏反应的发病机理完全相同 D.螨虫引起的过敏反应具有遗传性和普遍性 解析初次接触螨虫时机体会对其产生免疫反应,但不会发生过敏反应,A 项错误;由于初次接触 螨虫时机体已经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所以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螨虫后会发生免疫更强的二 次反应,B 项正确;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与螨虫过敏反应的发病机理不同,C 项错误; 少数人对螨虫过敏,螨虫引起的过敏反应具有遗传性,不具有普遍性,D 项错误。 答案 ACD 4.(多选)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致死率极高。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带领团队研制的青蒿素 是一种抗疟特效药,通过破坏疟原虫的细胞结构杀死疟原虫。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不能识别进入人体的疟原虫 B.青蒿素不能用于治疗由艾滋病病毒等引起的传染病 C.青蒿素通过增强人体免疫力进而杀死疟原虫 D.疟疾的出现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疟原虫的防卫、清除功能过低 解析血浆中的吞噬细胞能识别进入人体的疟原虫,A 项错误;该药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青蒿素活 化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与疟原蛋白结合,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系结构,从而破坏疟原虫的细胞结构 及功能,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膜系结构,因此该药不能治疗艾滋病病毒等引起的传染 病,B 项正确;青蒿素杀死疟原虫是通过破坏疟原虫的细胞结构及功能,不是通过增强人体免疫 能力,C 项错误;疟原虫进入人体引起疾病,说明人体免疫系统对疟原虫的防卫及清除能力过低, 不能将其杀死清除,D 项正确。 答案 BD 5.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 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 小鼠分组 A 组 B 组 C 组 D 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 A、B、C、D 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 (填 “抗体”或“抗原”)。 (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 。初次注射抗原后 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 。 (3)A 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 象的原因是 。 (4)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 (答出 2 点即 可)。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这三大核心素养。 (1)注射抗原后,若小鼠发生免疫反应,则会针对该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活性物质——抗体。 (2)再次接种同种抗原后,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分裂、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会 合成大量抗体。表中 A、D 两组两次接种的抗原相同,B、C 两组两次接种的抗原不同,因此出 现再次免疫应答的是 A、D 两组。 (3)A 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体内会出现再次免疫应答,产生大量抗体,而抗体主要分布在 血清中。因此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抗原甲会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 淀。 (4)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 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答案(1)抗体 (2)A、D 迅速分裂、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4)发作迅速、消退较快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