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徽省淮北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安徽省淮北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安徽省淮北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 关于酶的性质,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保持不变 B. 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 C.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类特殊有机物,其中大多数酶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D. 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受温度、酸碱度影响 2. 如图甲表示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温度降低时,乙图中的e点不变,d点右移 B. H2O2量增加时,乙图中的e点上升,d点左移 C. 最适温度下,pH=c时,乙图中e点的值为0 D. 最适温度下,pH=a时,乙图中e点下移,d点左移 3. 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 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B. 利用过氧化氢和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 利用过氧化氢、鲜肝匀浆和二氧化锰研究酶的高效性 D. 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4. 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图1中的A代表腺苷 B. 图2中进行过程①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 图2中的①②若表示某种物质,则①②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 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图2中过程②可以发生在线粒体、叶绿体以及细胞质基质中 5. 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细胞中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大多由ATP直接提供能量 B. ATP中的“A”与ATP彻底水解后生成的“A”表示相同物质 C. ATP中的能量可来自光能和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D. 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1. 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同一叶片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其细胞呼吸速率有差异 B. 粮食种子适宜在零上低温、低氧和中等湿度的环境中储藏 C. 温室大棚中,可以通过夜间适当降温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D. 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2. 下图表示氧浓度对呼吸作用(底物为葡萄糖)的影响,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无氧呼吸,呼吸产物中有乳酸或酒精 B. 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值为3:‎1 ‎C. 氧浓度为c或d时都适用于储存种子或水果 D. 氧浓度为d时生成物水中的氢都来自线粒体丙酮酸的分解 3. 如图为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催化反应①和②的酶均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B. 水果的保鲜需加快①和②过程,减慢③过程 C. ①④③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其中物质a和c分别是丙酮酸和氧气 D. 提倡有氧运动是防止剧烈运动产生大量的e对人体细胞造成伤害 4. 有一瓶混合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氧浓度为b时,经需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 mol B. 氧浓度为d时,只进行需氧呼吸 C. 氧浓度为c时,消耗葡萄糖有50%通过酒精发酵 D. 氧浓度为a时,不进行需氧呼吸 1. 为研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生物小组制作了下图中 c-f 所示装置,判断不合理的是(    )‎ A. 连接 e→d→c→d,从 e 侧通气,第二个 d 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 B. 将 f 放置一段时间后,连接 f→d,d 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 C. 连接 e→d→c→d ,从 e 侧通气第一个 d 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 CO2 使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 D. 结果表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生成了 CO2‎ 2. 如图所示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各时期核染色体含量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b段是间期,DNA含量不变 B. bc段是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C. de段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 D. fg段核膜解体,核仁消失 3. 科学家用32P的磷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苗,追踪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数据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蚕豆根尖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可以用A→C表示 B. 用32‎ P的磷酸盐作为标记物,主要是标记蚕豆幼苗细胞中的蛋白质和DNA C. A→B时期内染色体数量与DNA数量的比值为1:2 D. 图中可用来表示细胞间期的为B→C和D→E,此时期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1. 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据图分析其细胞周期,下列结论中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②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③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因此只有乙组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④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 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上述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比例为1:2 B. 细胞①②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 上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 D. ④细胞着丝点分裂前,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 3. 如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 A. 该过程表示精原细胞进行的减数分裂 ‎ B. ②表示染色单体数,③表示DNA数 C. Ⅰ阶段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4对同源染色体 ‎ D. 交叉互换发生在Ⅱ和Ⅲ所处阶段 1. 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下列各项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 ‎ A. AB段和EF段染色体数目相等,均包含N对同源染色体 B. AB段细胞的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CG段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G点产生的细胞叫精子 C. BC段和FG段均表示染色体数目减半,但原因不同 D. CD段细胞内有N个DNA分子,EF段细胞内有2N个DNA分子 2. 某人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44+XYY,这有可能是亲代产生配子时,细胞分裂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极所致,此时的细胞名称为 A. 初级精母细胞 B. 次级精母细胞 C. 初级卵母细胞 D. 次级卵母细胞 3. 下图是某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④细胞可推测该动物是雄性动物 B. 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④ C. 存在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是②③ D. ①②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均不同 4.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某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若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可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后代 B. 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同源染色体联会 C. 二倍体动物在细胞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最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D. 某二倍体动物正常分裂的细胞若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 5. 将某精原细胞(2n=8)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环境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并检测分裂过程和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的放射性。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若这两次分裂为有丝分裂,则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2 B. 若这两次分裂为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含14‎ N的染色单体有8条 C. 若这两次分裂为减数分裂,则中期Ⅰ含14N的染色单体有8条 D. 若这两次分裂为减数分裂,则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均含15N 1. 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属于假说的内容 B. 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 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D. 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2. 下列关于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 B. 根据提出的假说,孟德尔预测测交F1为高茎:矮茎=1:1,属于演绎推理过程 C. “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属于假说内容 D. 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3. 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A. B. C. D. ‎ 4. 一杂合子植株(Dd)自交时,含有基因d的花粉50%死亡,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 A. 1∶1∶1 B. 1∶2∶1 C. 2∶3∶1 D. 3∶4∶1‎ 5. 柑桔的果皮色泽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为红色,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不含显性基因时(即aabbcc…)为黄色,否则为橙色。现有三株柑桔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甲:红色×黄色→红色:橙色:黄色=1:6:1‎ 实验乙:橙色×红色→红色:橙色:黄色=3:12:1‎ 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果皮的色泽至少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 实验乙的子代橙色个体具有九种基因型 C. 实验甲中亲代红色个体和子代的红色个体基因型不同 D. 实验乙橙色亲本有2种可能的基因型 6. 果蝇的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将一只灰身长翅雌果蝇和一只黑身长翅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出现灰身长翅∶黑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残翅=3∶3∶1∶1。让中灰身长翅雌雄果蝇自由交配,的表现型比例是 A. 25∶5∶5∶1 B. 24∶8∶3∶1 C. 15∶5∶3∶1 D. 9∶3∶3∶1‎ 1.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隐性个体测交,与此对应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    )‎ A. 1:3、1:2:1和3:1 B. 3:1、1:2:1和3:1 C. 3:1、1:3和3:1 D. 1:3、1:2:1和1:3‎ 2. 豌豆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紫花对白花为显性,分别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D/d和T/t控制。现让纯合矮茎紫花豌豆与纯合高茎白花豌豆杂交得到F1,F1自交,若让F2中全部杂合高茎紫花豌豆自交,理论上后代中双杂合豌豆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 A. 1/8 B. 3/16 C. 3/4 D. 9/64‎ 3.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遗传的基本定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F1(YyRr)产生的基因型为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R的精子的数量之比为1∶1 B. 某个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则说明此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C.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 F2的9∶3∶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4. 现将一个基因型未知的个体进行测交,后代出现四种基因型,分别为AaBbDd,aaBbDd, Aabbdd,aabbdd,它们之间比例为1:1:1:1,由此推测错误的是( )‎ A. 该个体基因型为AaBbDd B. 这三对基因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该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有四种,且比例为1:1:1:1 D. 该个体自交时雌雄配子有16种结合方式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5. ‎(共9分,每空一分)下图是一种体细胞中只有4条染色体的动物体内处于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时期的是                 ,处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时期的是                ,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时期的是                 。‎ ‎(2)图中可能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细胞是               。等位基因正在分离的细胞是                 。‎ ‎(3)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具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                 。‎ ‎(4)有同学判断该动物是雄性动物,他是根据图中                  细胞的情况进行判断的。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是                  。‎ 1. ‎(共9分,每空一分)下图一表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部分生理过程的图解,其中a、b、c表示物质,甲、乙表示细胞器;图二和图三对应的温度恒定、相同且适宜,图二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定该植物叶片重量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重量变化,单位:g)的操作流程及结果,图三表示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器甲是_______。图一中c物质是_______,a是在甲中的_________产生的。‎ ‎(2)如果某叶肉细胞处于图三B点的状态,则甲吸收的CO2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不能确定)乙产生的CO2。影响CD段不再增加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__。‎ ‎(3)图二中无光处理时的状态相当于图三中________点所对应的状态,此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结构是__________。‎ ‎(4)由图二可知,光照下的总光合速率为________ g / h。该叶片的呼吸速率为________。‎ 2. ‎(共8分,每空一分)一种无毒蛇的体表花纹颜色由两对基因(D和d、H和h)控制,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与性别无关。花纹颜色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 现有下列三个杂交组合,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野生型×白色,F1的表现型有野生型、橘红色、黑色、白色;‎ 乙:橘红色×橘红色,F1的表现型有橘红色、白色;‎ 丙:黑色×橘红色,F1全部都是野生型。‎ ‎(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                  ,属于假说—演绎法的                  阶段,甲组杂交组合中,F1的四种表现型比例是                       。‎ ‎(2)乙组亲本橘红色无毒蛇基因型为                     ,F1中橘红色无毒蛇与另一纯合黑色无毒蛇杂交,理论上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 ‎(3)让丙组F1中雌雄个体交配,后代中表现为橘红色的有120条,那么理论上表现为黑色的杂合子有                    条,表现为野生型的能稳定遗传的有                条。‎ ‎(4)野生型与橘红色个体杂交,后代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最大的亲本基因型组合为                                    。‎ 3. ‎(共14分,每空两分)在一个经长期随机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毛色性状类型与遗传因子组成的关系如下表(注:AA纯合胚胎致死)。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上述鼠群控制毛色性状的基因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这些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________________定律。‎ ‎(2)若亲本遗传因子组成为Aa1×Aa2,则其子代的表现型可能为________。‎ ‎(3)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则该对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雄鼠的概率是________。‎ ‎(4)现有一只黄色雄鼠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鼠,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该雄鼠的遗传因子组成?‎ 实验思路:   ‎ ‎①选用该黄色雄鼠与多只________色雌鼠杂交;‎ ‎②观察后代的毛色。‎ 结果预测:‎ ‎①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灰色,则该黄色雄鼠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 ‎②如果后代出现________,则该黄色雄鼠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2。‎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2.【答案】A ‎【解析】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要求学生掌握温度、pH等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题干信息析曲线图与所学知识,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1、H2O2在常温下分解非常缓慢,在生物体内H2O2酶能将其快速分解; 2、分析曲线图: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pH=b时,该酶的活性最强;pH=c时,H2O2酶变性失活;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e点表示化学反应的平衡点,d点表示到达平衡点所需的时间,其可以代表化学反应的速率。 【解答】 A.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下降,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A正确; B.底物(H2O2量)增加时,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升高,到达化学反应平衡点所需的时间延长,即e点上移,d点右移,B错误; C.pH=c时,酶变性失活,但H2O2在常温下也能缓慢分解,所以e点的值不为0,C错误; D.pH=a时,酶活性较低,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D错误。 ​故选A。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酶的实验设计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和设计生物实验的能力。 【解答】A.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不能用于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验证酶的专一性的检测试剂,A错误; B.过氧化氢不能被淀粉酶水解,且其分解易受温度影响,不能用过氧化氢和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错误; C.用酶与无机催化剂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的催化情况对照,可研究酶的高效性,C正确; D.胃蛋白酶在酸性条件下活性高,设置的pH梯度不合适,D错误。 ​故选C。 4.【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ATP的结构和功能,属于识记内容。对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知识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A.图1中的A代表腺嘌呤,A错误; B.ATP水解生成ADP时,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c断裂,释放能量,生成ADP,B正确; C.酶提高反应速率的机制就是降低反应过程所需的活化能,故图2中的①②若表示某种物质,则①②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 D.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可以发生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图2中过程②可以发生在线粒体、叶绿体以及细胞质基质,D正确。故选A。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ATP的结构、作用、意义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能够区分ATP中的A和腺嘌呤的区别。 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线断裂。作用: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动态平衡。 【解答】A.细胞中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大多由ATP直接提供能量,A正确; B.ATP中的“A”表示腺苷,而ATP彻底水解后生成的“A”表示腺嘌呤,B错误; C.ATP中的能量可来自光能和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C正确;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因此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D正确。故选B。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掌握影响细胞呼吸速率的因素,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解答】 A.同一叶片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其细胞呼吸速率有差异,A正确; B.粮食种子适宜在零上低温、低氧和干燥的环境中储藏,B错误; C.温室大棚中,夜间可以通过适当降温来减弱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C正确; D.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D正确。故选B。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在于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A.当氧浓度为a时,没有氧气的吸收量,所以只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有CO2,所以其产物中有酒精而没有乳酸,A错误; B.氧浓度为b时,氧气的吸收相对值为4,则有氧呼吸释放的CO2的相对值也为4,消耗的葡萄糖的相对值为2/3,无氧呼吸释放的CO2‎ 的相对值为4,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则为2,所以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值为2:2/3=3:1,B正确; C.储存种子或水果时,为了减少储存物质的消耗,都要求在低氧环境中,而氧浓度为c或d时,从氧气的吸收相对值上看,氧气浓度应该是比较高了,所以不适合储存种子或水果,C错误; D.氧浓度为d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生成物水中的氢来自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产生的氢和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分解产生的氢,D错误。故选B。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相关知识,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A.据图分析,a表示丙酮酸、b表示CO2、e表示酒精,①和②表示无氧呼吸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在细胞质基质,催化反应①和②的酶均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A正确;   B.水果的保鲜需减慢①、②、③过程,使细胞代谢降低,B错误; C.①第一阶段、④第二阶段、③第三阶段,①④③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其中物质a和c分别是丙酮酸和[H],C错误; D.该图表示植物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图中的e表示酒精,提倡有氧运动是防止剧烈运动产生大量的乳酸对人体细胞造成伤害,D错误。故选A。 9.【答案】C ‎【解析】本题依托酵母菌有关实验结果数据表,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知识的理解能力。 【解答】A.氧浓度为b时,经需氧呼吸产生的CO2为12.6-6.5=6mol ,A正确;   B.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无氧呼吸强度为0,只进行需氧呼吸,B正确; C.氧浓度为c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mol,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mol,所以消耗葡萄糖有66.67%通过酒精发酵,C错误; D.氧浓度为a时,产生的酒精等于产生的CO2,说明有氧呼吸强度为0,不进行需氧呼吸,D正确。故选C。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分析实验装置图: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但仍产生二氧化碳。‎ ‎ e中的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e、c和d装置连接起来可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f和d装置可连接起来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解答】 A.连接e→d→c→d,并从e左侧通气,d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A正确; B.连接f→d,d中石灰水变浑浊,由于没有通气装置,所以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B正确; C.连接e→d→c→d,第一个d的作用是检验控制的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净,且d中石灰水变浑浊只能说明有二氧化碳产生,这不能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C错误; D.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生成了CO2,D正确。故选C。 11.【答案】C 12.【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解析】A.细胞周期是从分裂间期开始,结束于分裂期,且分裂间期经历时间要大于分裂期,所以蚕豆根尖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可以用B→D或D→F表示,A→C是从细胞分裂期开始的,A错误; B.DNA是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四种,所以用​32P的磷酸盐作为标记物,主要是标记蚕豆幼苗细胞中的DNA,B错误; C.A→B表示分裂期,在分裂期的前期和中期,染色体复制,但着丝点还没有分开,染色体数量与DNA数量的比值为1:2,在分裂期的后期和末期,着丝点分开,染色体数量与DNA数量的比值为1:1,所以并不是整个A→B染色体数量与DNA数量的比值都是1:2,C错误; D.细胞周期是从分裂间期开始,结束于分裂期,且分裂间期经历时间要大于分裂期,所以B→C、D→E是细胞分裂间期,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做准备,细胞有适度增大,D正确。 故选D。 13.【答案】B ‎【解析】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甲、乙和丙组细胞所处的时期。分析柱形图:甲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2C,包括G1期和末期的细胞;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2C~4C,均为S期细胞;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4C,包括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 【解答】①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增多,错误;  ②细胞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90%~95%,比分裂期长,正确;  ③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但并非只有乙组细胞处于分裂间期,甲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2C,包括G1期和末期的细胞,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4C,包括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错误;  ④丙组包括G2‎ 期、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其中只有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增加,正确。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过程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解答】分析题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⑤细胞处于间期。据此判断: A.①细胞中着丝点已经分裂,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A错误; B.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其产生的子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 C.上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⑤→③→①,C错误; D.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之前处于分裂的中期,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D正确。故选D。 15.【答案】D ‎【解析】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的名称及各阶段代表的时期,再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分析柱形图:图中①为染色体,②为染色单体,③为DNA。Ⅰ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细胞。 【解答】 A.据上述分析可知,该过程表示精原细胞进行的减数分裂,A正确;  B.②表示染色单体数,③表示DNA数,B正确;  C.Ⅰ阶段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4对同源染色体,C正确;  D.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对应Ⅱ所处阶段,D错误。故选D。 16.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精子的形成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程度及识图分析的能力。 【解答】A.据图可知,AB段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此时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BC时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不同的子细胞,EF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染色体数目随与AB段相等,但细胞中不具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 B.AB段细胞的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CG段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G点产生的细胞叫精细胞,B错误; C.BC段下降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到两个细胞;FG下降的原因是原先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到两个细胞,C正确; D.CD段细胞内有 2N个DNA分子,EF段细胞内有2N个DNA分子,D错误。 故选C。 1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减数第一、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征,特别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的特征,准确判断44+XYY个体形成的原因。 【解答】母方(XX)只能提供X染色体,父方(XY)可以提供X或Y染色体。某人染色体组成为44+XYY时,必定是父方多提供了一条Y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初级精母细胞中X和Y分开;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所以次级精母细胞中X和X或Y和Y分开,若Y和Y没有分开,则会形成22+YY的精子,受精后形成染色体组成为44+XYY的个体。故选B。 1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形的识别和比较相关知识点,重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用一定的综合性,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难度较大。 【解答】A.④细胞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细胞质为均等分裂,因此④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雌雄动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均可存在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无法推测该动物是雄性动物,A错误; B.①有丝分裂后期、②减数第一次中期、③有丝分裂中期、④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B错误; C.存在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是②③,C正确; D.①细胞染色体8条、DNA8个,②细胞中染色体数4条、DNA8个,因此二者DNA含量相同,D错误。故选C。 1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 ‎【解答】A.在某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若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可能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X或YY的精子,因此可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YY或XXX的后代,A错误; B.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同源染色体联会,B正确; C.二倍体动物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所含染色体数目应该是4的整倍数,若二倍体动物在细胞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很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C正确; D.初级精母细胞只含有一条Y染色体,若某二倍体正常分裂中的细胞若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D正确。故选A。   20.【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A.由分析可知,如果细胞进行2次有丝分裂,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A错误; B.如果进行有丝分裂,经过一次细胞分裂后,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的DNA分子都是15N-14N,再复制一次形成2个DNA分子分别是15N-14N、14N-14N,中期存在于2条染色单体上,则第二次分裂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16条,B错误; C.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则减I中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都含有14N,因含14N的染色单体有16条,C错误; D.若这两次分裂为减数分裂,则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均含15N,D正确。故选D。 2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及其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能归纳总结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条件;掌握测交的概念及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解答】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不属于假说的内容,A错误; B.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的表现型一般相同,B错误; C.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是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条件之一,C正确; D.测交实验可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还可检测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D错误。 故选C。 2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解答】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说法,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后来修正为基因,等位基因是约翰逊提出的,A错误; B.根据提出的假说,孟德尔预测测交F1‎ 为高茎:矮茎=1:1,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验,B正确;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属于假说内容,C正确; D.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是提出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D正确。 ​故选A。 23.【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和分离定律的运用,意在考查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写出基因型进行推理。‎ ‎【解答】已知控制食指长短的基因(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则妻子的基因型是TSTS,丈夫的基因型是TSTS或TSTL,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所以丈夫的基因型是TSTL,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的基因型是TSTS或TSTL,前者在男女性中都是短食指,后者在男性中是短食指,在女性中是长食指,所以长食指的概率为1/4。 ​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依据所学知识结合题中信息,通过分析、综合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解答】作父本时Dd产生两种配子D和d,且比例为1:1,若含有基因d的花粉50%死亡,则雄配子D:d=2:1;作母本时Dd产生两种配子D和d,且比例为1:1,则Dd自交后代为1/3DD、1/2Dd、1/6dd,即DD:Dd:dd=2:3:1。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5.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判断能力、应用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答】A.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实验甲中:红色×黄色→红色:橙色:黄色=1:6:1,相当于测交,结果出现23=8(1+6+1),说明果皮的色泽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的定律,即ABC基因同时存在时为红色,没有ABC基因就为黄色,其余基因型就为橙色,A错误; BD.实验乙:橙色×红色→红色:橙色:黄色=3:12:1,由于后代出现了黄色aabbbcc(),说明亲本红色基因型为AaBbCc,又因为是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则此应该分解成,,且亲本相当于一对杂合子自交、两对杂合子测交,则亲本橙色有三种基因型,分别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实验乙子代的基因型一共有3×2×2=12种,其中红色子代有2种基因型,橙色子代有9种基因型,黄色子代有1种基因型​‎ ‎,B正确,D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甲的基因型亲本为AaBbCc×aabbcc,子代红色的基因型也是AaBbCc,C错误。故选B。‎ ‎2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记忆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 【解答】​将一只灰身长翅雌果蝇和一只黑身长翅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出现灰身长翅∶黑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残翅=3∶3∶1∶1;灰身:黑身=1:1,长翅:残翅=3:1;则亲本灰身长翅雌果蝇基因型为AaBb,黑身长翅基因型为aaBb。故子一代中灰身长翅果蝇基因为AaBB和AaBb。若自由交配则灰身:黑身=3:1;长翅B基因频率为,b基因频率为,则后代bb频率为×=,则长翅:残翅=8:1;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知子二代表现型比例为(3:1)×(8:1)=24∶8∶3∶1;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变式,试题以信息的方式呈现考生一定的问题背景,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答】假设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用A(a)、B(b)表示,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则A_bb、aaB_、aabb表现一种性状,A_B_表现一种性状,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型比例是1:3;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6:1,则A_B_表现一种性状,aaB_、A_bb表现一种性状,aabb表现一种性状,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型比例是1:2:1;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15:1,则A_B_、A_bb、aaB_表现一种性状,aabb表现一种性状,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型比例是3:1。综上所述,BCD错误,A正确。故选A。 2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纯合矮茎紫花豌豆(ddTT)与纯合高茎白花豌豆(DDtt)杂交得到F1(DdTt),F1自交的F2。 【解答】F2中全部杂合高茎紫花豌豆1/4DDTt、1/4DdTT、1/2DdTt自交,理论上后代中双杂合豌豆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2×1/2×1/2=1/8,A正确。故选A。 2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A.F1‎ ‎(YyRr)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数量比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少,即雄配子多于雌配子,A错误; B.某个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说明此性状可能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但不一定,B错误; 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错误; D.F2的9∶3∶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正确。故选D。 30.【答案】B ‎【解析】本题以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为基础,考查学生对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理解能力。 【解答】A.根据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可知,该个体能产生ABD、aBD、Abd、abd四种比例相同的配子,推测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且基因BD、bd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正确; B.由A项分析可知,这三对基因中有两对基因连锁,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该个体基因型为AaBbDd,产生的配子种类有四种,且比例为1:1:1:1,C正确; D.该个体自交时雌雄配子有16种结合方式,D正确。故选B。 31.【答案】(1)③⑤;①④;② (2)①;④    (3)①③④⑤;①③④ (4)④;次级精母细胞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解答】(1)图中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时期的是有同源染色体但没有同源染色体特殊行为的③⑤,处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时期的是既有同源染色体也有同源染色体特殊行为的①④,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时期的是无同源染色体的②。 (2)图中可能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的①。等位基因正在分离的细胞是④(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①③④⑤,具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①③④。 (4)有同学判断该动物是雄性动物,他是根据图中④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配的情况进行判断的。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 故答案为: ​​​​(1)③⑤;①④;② (2)①;④    (3)①③④⑤;①③④ (4)④;次级精母细胞 32.【答案】(1)叶绿体;丙酮酸;类囊体薄膜   (2)大于;CO2浓度和温度 (3)A;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4)M1+M3-2M2;M2-M1(g/h)‎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 据图一分析,甲消耗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甲表示叶绿体;乙表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a表示氧气,b表示葡萄糖,c表示丙酮酸。 据图二分析,M1-M2​(g/h)表示呼吸速率,M3-M2表示净光合速率,真正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M1+M3-2M2。 据图三分析,A表示呼吸作用强度,B表示光补偿点,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表示光饱和点。 【解答】(1)根据分析可知,细胞器甲是叶绿体。图一中c物质是丙酮酸,a表示氧气,是在甲中的类囊体薄膜产生的。 (2)据图三分析,B表示光补偿点,叶片中有的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当该叶片处于图三B点状态时,一个叶肉细胞固定的CO2大于其内产生的CO2,即甲吸收的CO2大于乙产生的CO2。影响CD段不再增加的外界因素是CO2浓度和温度。 (3)图二中无光处理时的状态相当于图三中A点所对应的状态,此时叶肉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具体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4)据图二分析,M1-M2(g/h)表示呼吸速率,M3-M2表示净光合速率,真正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M1+M3-2M2g / h。 33.【答案】(1)测交;验证; 1∶1∶1∶1‎ ‎(2) Ddhh ;野生型∶黑色=2∶1 (3)80 ; 40 (4)DdHh×Ddhh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解答】(1)根据题干可知,甲组中野生型的基因型为D_H_和白色(ddhh)杂交,后代有野生型、橘红色D_Hh、黑色ddH_、白色ddhh,可知亲本中野生型的基因型为DdHh,类似于测交实验,属于假说演绎法的实验验证阶段;后代四种表型的比例为1:1:1:1。 (2)乙中,橘红色和橘红色杂交,后代出现白色,说明橘红色的基因型均为Ddhh,F1中橘红色的基因型为1/3DDhh或2/3Ddhh,纯合黑色基因型为ddHH,杂交后代出现DdHh的概率为1/3+2/3×1/2=2/3,ddHh的概率为2/3×1/2=1/3,因此后代野生型与黑色的概率之比为2:1。 (3)丙中黑色和橘红色杂交后代都是野生型,可知双亲的基因型为DDhh和ddHH,F1中野生型的基因型为DdHh,F1雌性交配,橘红色的概率为3/16,数量为120条,则黑色的杂合子概率为2/16,数量为80条;表现为野生型的能稳定遗传的概率为1/16,数量有40条。 (4)野生型的基因型为D_H_,橘红色的基因型为D_hh,若要出现白色(ddhh)的概率最大,则双亲中的基因型为DdHh×Ddhh。 34.【答案】(1)基因分离定律 (2)黄色、灰色 (3)Aa2×a1a2  1/8‎ ‎(4)①黑  ①Aa1  ②黄色和黑色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图表的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1)上述鼠群控制毛色性状的基因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即毛色性状的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这些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2)若亲本基因型为Aa1和Aa2,则其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AA(死亡)、Aa1(黄色)、Aa2(黄色)、a1a2(灰色) (3)由后代有黑色a2a2可推知其父母均有a2,又因后代由3中表现型,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Aa2 和a1a2,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鼠为1/4,雄性概率为1/2,所以黑色雄鼠为1/8。 (4)应选用多只黑色雌鼠与之杂交,并观察后代毛色。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灰色,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1;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黑色,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