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巢湖市2019-2020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www.ks5u.com 巢湖市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生物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无机盐在细胞中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B. 不同生物体细胞中元素的种类和含量都相差很大 C. 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化合物分别是氧和水 D. 与等质量的糖原相比,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脂肪和糖类的组成元素相同,但等质量脂肪和糖类相比,脂肪中C、H的比例高,O的比例低,其氧化分解消耗的氧多,释放的能量也多。 2、细胞中的无机盐的存在形式: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详解】A、无机盐在细胞中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A正确; B、不同生物体细胞中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但含量不同,B错误; C、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化合物分别是氧和水,C正确; D、等质量脂肪和糖类相比,脂肪中C、H的比例高,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要求考生识记无机盐的存在形式;识记糖类和脂质的相关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细胞中的水主要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 B. 在细胞代谢的过程中,核糖体、线粒体中都能够产生水 C. Fe2+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缺Fe2+会导致人体细胞中乳酸增多 D. 如果哺乳动物的血液中钙离子的含量过低,则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水的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 形式 自由水 结合水 定义 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 含量 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95% 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 功能 ①细胞内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生化反应③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④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联系 自由水和结合水能够随新陈代谢的进行而相互转化 2、无机盐的功能有:a、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b、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c、维持细胞的酸碱度。 【详解】A、水在细胞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自由水,A错误; B、在细胞代谢过程中,核糖体(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线粒体(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水)都能产生水,B正确; C、Fe2+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缺Fe2+会出现缺铁性贫血,导致红细胞运输的氧气不足,所以进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增多,C正确; D、如果哺乳动物的血液中钙离子的含量过低,则会出现抽搐等症状,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种类及含量;识记水的含量及功能;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甘蔗富含蔗糖,是制糖的重要原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斐林试剂可检测甘蔗中蔗糖的含量 B. 蔗糖和淀粉一样,都是植物细胞特有的 C. 蔗糖是甘蔗茎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D. 一分子蔗糖水解后生成两分子的葡萄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蔗糖是植物特有的二糖,由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葡萄糖组成,不是还原糖。 【详解】A、蔗糖不是还原糖,所以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A错误; B、蔗糖和淀粉都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类,B正确; C、甘蔗茎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C错误; D、一分子蔗糖水解后生成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葡萄糖,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蔗糖的知识,识记蔗糖的组成、分布即可。 4.下列有关蛋白质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 B. 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C. HIV的核酸彻底水解形成7种小分子物质 D. 人体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都具有多样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部分蛋白质还含有S等元素;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约有20种;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聚合形成蛋白质。 2、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共8种(四种脱氧核苷酸+四种核糖核苷酸)。 3、核酸的功能: (1)细胞内携带遗传物质的物质。 (2)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详解】A、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其中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聚合形成的,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形成的,A正确; B、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正确; C、HIV只含有RNA,所以彻底水解有A、U、C、G四种含氮碱基、磷酸和核糖,共6种小分子, C错误; D、人体细胞中的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空间结构的不同,核酸由于碱基排列顺序不同,二者都具有多样性,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和核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元素及基本单位,掌握它们的功能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下列有关蓝藻和黑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蓝藻和黑藻都含有染色体和细胞壁 B. 蓝藻和黑藻都含有叶绿素,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 蓝藻和黑藻都含有线粒体,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D. 蓝藻进行有丝分裂时核膜周期性地消失与重建 【答案】B 【解析】 【分析】 蓝藻属于原核生物,黑藻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比较项目 原 核 细 胞 真 核 细 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主要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 生物膜系统 无生物膜系统 有生物膜系统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DNA存在形式 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 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 【详解】A、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其细胞中不含染色体,黑藻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其细胞 中含有染色体,A错误; B、蓝藻和黑藻都含有叶绿素,都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B正确; C、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其细胞内不含线粒体,C错误; D、蓝藻是原核生物,不进行有丝分裂,也没有核膜,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蓝藻属于原核生物,黑藻属于真核生物,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6.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从细胞结构来看,各种细胞都有细胞膜 B. 不同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有差异 C. 癌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D.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与细胞膜上受体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还有胆固醇;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细胞膜的功能:作为细胞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详解】A、所有的细胞都含有细胞膜,A正确;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所以不同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有差异,B正确; C、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如糖蛋白减少,C正确; D、细胞膜上的受体并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膜的成分,识记细胞膜的功能,理解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方式,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叙述。 7.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将葡萄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 B. 依据是否具有叶绿体区分动植物细胞 C. 高等动物性激素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D. 液泡与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内质网是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其功能是蛋白质的加工运输以及与脂质合成有关; 2、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3、核糖体是无膜的细胞器,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分为附着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详解】A、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反应,不能利用葡萄糖,可以利用丙酮酸,A错误; B、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植物的部分细胞也没有叶绿体,例如根尖细胞,B错误; C、性激素的本质是脂质,合成场所是内质网,C错误; D、液泡可以调节细胞渗透吸水,与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有关,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内质网、液泡、核糖体的功能,识记中心体的分布和功能,相关知识点只需考生识记即可正确答题。 8.下列关于唾液淀粉酶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合成唾液淀粉酶的原料是氨基酸 B. 唾液淀粉酶通过胞吐的方式被释放到细胞外 C. 内质网产生的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D.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可研究唾液淀粉酶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系统的间接联系: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 2、内质网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体现了生物膜系统的直接联系。 3、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 【详解】A、唾液淀粉酶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原料是氨基酸,A正确; B、分泌蛋白的释放都是通过胞吐的形式,B正确; C、内质网产生的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体现了膜的流动性,C错误; D、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可研究唾液淀粉酶的合成与分泌过程,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的考查点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对于生物膜系统在组成、结构上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联系的特点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9.下列有关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B. 核仁能够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C. 所有大分子物质都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D. 分裂间期细胞中的DNA分子都位于染色质上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核的结构:核膜(双层膜,上面有孔,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地方)、核仁(与某些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DNA和蛋白质组成)。 【详解】A、核膜是生物膜,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 B、核仁是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细胞核中的结构,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的是DNA,B错误; C、核孔有选择透过性,所以不是所有大分子物质都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C错误; D、细胞中有些DNA分子位于细胞质中,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核相关知识,识记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同时识记DNA的分布。 10.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B. 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 发生质壁分离后,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充满了外界溶液 D. 将一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置于同一溶液中,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利用了渗透作用原理,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半透膜和浓度差,成熟的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产生浓度差。 质壁分离的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详解】A、细胞壁没有选择透过性,A错误; B、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增大,所以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正确; C、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发生质壁分离后,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充满了外界溶液,C正确; D、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细胞液浓度不同,所以置于同一溶液中,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结合质壁分离的条件分析细胞的结构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1.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O2进入细胞和CO2排出细胞的方式不同 B. 同一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一定相同 C. 甲状腺细胞吸收碘离子的过程会消耗能量 D. 免疫细胞分泌抗体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运输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 是否消耗 示例 方式 载体 能量 自由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否 否 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 协助扩散 低浓度到高浓度 是 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高浓度到低浓度 是 是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 【详解】A、O2进入细胞和CO2排出细胞外的方式均为自由扩散,A错误; B、人体内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 C、甲状腺细胞吸收碘离子的过程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 D、免疫细胞分泌抗体的方式是胞吐,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相关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同时掌握不同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1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B. 煮熟的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仍有活性 C. 酶可在细胞内、细胞外或体外发挥作用 D. 酶能够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详解】A、胃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而不是RNA,A错误; B、过氧化氢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在高温条件下会变性,所以没有活性,B错误; C、酶可在细胞内、细胞外或体外发挥作用,C正确; D、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酶的概念和本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对于酶的概念和特性的理解和应用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下图曲线①表示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后的O2含量变化曲线,曲线②或③是在P点时改变某一条件后所得到的O2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P点时若适当降温可得到曲线③ B. 在P点时若改变pH,则可得到曲线② C. 在P点时若增加过氧化氢的量,则会得到曲线② D. 若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则会导致O2总含量减少 【答案】A 【解析】 【分析】 随着时间的延长,O2的含量先增加后不变,说明H2O2已经被分解完。酶发挥作用的条件比较温和。图中曲线①为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O2的生成量。 【详解】A、在P点时若降低温度酶的活性降低,会得到曲线③,A正确; B、在P点时若适当降低pH酶活性下降,得到曲线③,B错误; C、在P点时若增加过氧化氢的量,会使O2的总量增加,C错误; D、若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反应时间延长,O2的总量不变,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最重要的是理解酶只是一种催化剂,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只是改变反应所 需的时间。 14.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组成ATP与核酸的元素种类相同 B. 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C. 光合作用合成ATP,不消耗ATP D. 细胞呼吸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 【详解】A、组成ATP与核酸的元素都是C、H、O、N、P,A正确; B、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B正确; C、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ATP,暗反应消耗ATP,C错误; D、细胞呼吸将物质进行氧化分解,其中部分能量储存于ATP中,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结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分析ATP的合成和分解。 15.如图表示细胞内葡萄糖的分解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能发生过程① B. 过程②①④都可释放能量,合成ATP C. 过程②④不能发生在同一细胞中 D. 不同生物细胞中过程③④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过程①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过程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③、④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类型的无氧呼吸。 【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能够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即过程①和③,A错误; B、丙酮酸生成酒精的过程中不合成ATP,B错误; C、人体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所以可以发生在同一细胞中,C错误; D、不同生物细胞中参与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的酶不同,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DNA)不同,所以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分析图中的过程,结合各种不同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方式进行解答。 16.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给培养瓶中的酵母菌通气有利于其进行酒精发酵 B. 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C. 零度以下低温可降低呼吸酶活性,有利于果蔬长期贮存 D. 慢跑是有氧运动,可防止乳酸大量积累导致的肌肉酸胀乏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 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 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 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 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 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可避免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避免肌肉酸胀乏力; 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 【详解】A、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需要在无氧的条件下,所以给培养瓶中的酵母菌通气不利于其进行酒精发酵,A错误; B、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的目的是防止厌氧型微生物的生长,B错误; C、果蔬的保存需要保鲜,需要在零上低温条件下进行,C错误; D、慢跑是有氧运动,可以防止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防止乳酸大量积累导致的肌肉酸胀乏力,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及其原理的应用,解决此类试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呼吸的基础知识,理解细胞呼吸原理的相关应用,并能结合生产实践,解释自然界或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17.某实验小组通过测量O2的消耗量和CO2的释放量,判断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部位不同 B. 若O2的消耗量和CO2的释放量相等,则酵母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 C. 若O2的消耗量是CO2的释放量的1/2,则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少 D. 若O2的消耗量是CO2的释放量的4/5,则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详解】A、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在线粒体基质,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A正确; B、若O2的消耗量和CO2的释放量相等,则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 C、若O2的消耗量是CO2的释放量的1/2,假设O2消耗量为1个单位,CO2产生量为2个单位, 则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1/6个单位,产生1个单位的CO2;无氧呼吸产生1个单位的CO2,因此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1/2个单位,C正确; D、若O2的消耗量是CO2的释放量的4/5,假设O2消耗量为1个单位,CO2产生量为5/4个单位,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1/6个单位,产生1个单位的CO2,无氧呼吸产生5/4-1=1/4个单位的CO2,因此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1/8个单位,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知识,要求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并能结合其方程式进行计算。 18.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研磨时加入CaCO3是为了提高色素的溶解度 B. 可使用化学实验常用的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 C. 为使色素带清晰,画滤液细线后需紧接着重复画线 D. 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扩散速度最慢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3、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 (1)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 (2)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 (3)二氧化硅使研磨充分。 (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素被破坏。 4、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详解】A、研磨绿叶时为防止叶绿素被破坏而加入CaCO3,A错误; B、过滤滤液用的是尼龙纱布,而不是滤纸,B错误; C、画滤液细线时需要每次画过后吹干,才可再画第二次,C错误; D、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扩散速度最慢,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色素提取过程中相关化学试剂的功能,识记实验的步骤、原理和试剂,特别是相应试剂的作用需要考生进行理解。 19.下列有关光合作用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光反应有关的酶分布于叶绿体基质中 B. 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CO2和H2O C. 光反应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中CO2的固定 D. 叶绿体中ADP和Pi由叶绿体基质移向类囊体薄膜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详解】A、光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所以相应的酶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A错误; B、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B错误; C、光反应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中CO2的还原,C错误; D、暗反应消耗ATP,ATP被利用后生成ADP和Pi,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中,所以叶绿体中ADP和Pi由叶绿体基质移向类囊体薄膜,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具体过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的要点是结合光合作用的图解写出每个阶段的反应方程式以及明确每一个阶段的场所和所需要的物质,并记忆反应的条件。 20.某兴趣小组利用温室探究天竺葵植株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关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点前天竺葵植株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B. B点时天竺葵叶肉细胞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C. 一天中天竺葵植株体内有机物含量增加 D. 若光照强度减弱,则A,B点的位置会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密闭的容器中如果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则CO2的浓度降低,如果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则CO2的浓度上升,因此A和B点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的点。 【详解】A、根据分析A点之前瓶中CO2浓度上升,说明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A正确; B、B点植株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但针对叶肉细胞来说,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B错误; C、24h后瓶中的CO2浓度降低,说明植物有一定的有机物积累,因此含量增加,C正确; D、若光照强度减弱,则光合作用减弱,所以A、B点的位置会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需要从曲线中分析出A点和B点的含义,易错点是B选项中考查植株和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不同。 21.下到关于玉米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根尖细胞的中心体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 B. 分裂前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核DNA数的一半 C. 分裂中期线粒体为着丝点的分裂提供能量 D. 分裂末期细胞从中部向内凹陷、缢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玉米是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A错误; B、分裂前期,每条染色体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连在同一个着丝点上,每条单体有1个DNA分子,所以分裂前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核DNA数的一半,B正确; C、着丝点的分裂在后期,C错误; D、玉米是高等植物,在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再形成细胞壁,不会出现细胞膜的凹陷,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2.图1表示某动物细胞(2N=4)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图2表示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细胞处于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B. 图1细胞所处时期在细胞周期中所占比例并非最大 C. 图1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两组中心粒 D. 图1细胞下一个时期对应于图2中BC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1是动物细胞分裂中期的图像,图2表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 含量变化的关系,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详解】A、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A正确; B、细胞周期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间期,B正确; C、图1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两组中心粒,C正确; D、图1细胞下一个时期是后期,着丝点分开,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所以对应DE段,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曲线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 23.下列有关“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避免细胞死亡,解离时间不宜过长 B. 根尖分生组织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可能不同 C. 根尖分生组织细胞呈正方形,部分处于分裂期 D. 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可判断细胞所处的时期 【答案】A 【解析】 【分析】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1)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 【详解】A、解离时间不要太长,是为了防止解离过度,不便于后面的实验操作,A错误; B、根尖分生组织不同的细胞可能处于分裂的不同时期,所以染色体数目可能不同,B正确; C、根尖分生组织细胞呈正方形,部分处于分裂期,大部分处于分裂间期,C正确; D、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可判断细胞所处的时期,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4.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会导致细胞中核DNA、RNA和蛋白质发生变化 B. 衰老细胞中的水分减少,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C. 人体内异常细胞的清除不属于细胞凋亡 D. 细胞癌变后就失去分裂能力,很快衰老凋亡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4、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多个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一系列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详解】A、细胞分化不会导致细胞核中DNA分子发生变化,A错误; B、衰老细胞中的水分减少,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B正确; C、人体内异常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 D、细胞癌变后具有了无限增殖的能力,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生命历程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癌细胞的特点,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衰老细胞的特点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5.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施莱登、施旺发现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 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了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C. 罗伯特森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提出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D. 植物组织培养成功表明植物细胞在离体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全能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 2、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详解】A、细胞是罗伯特·虎克发现并命名的,A错误; B、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场所的是恩格尔曼,B错误; C、罗伯特森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提出了“三明治”模型结构,C错误; D、植物组织培养成功表明植物细胞在离体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全能性,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流动镶嵌模型的探究、光合作用、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意义、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等相关知识,要求识记生物发展史基本内容。 二、非选择题 26.下图甲、乙、丙是三种生物的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细胞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的边界是[ ]____________,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细胞是____________(填“高等”或“低等”)植物细胞,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除叶绿体外,甲细胞中有而乙细胞中没有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_,该细胞器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 (4)丙细胞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 【答案】 (1). 丙 (2). 丙细胞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3). ①细胞膜 (4). 脂质和蛋白质 (5). 高等 (6). 甲细胞中无中心体 (7). ⑧液泡 (8). 储存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9). 能 【解析】 【分析】 甲是高等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乙是高等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①是细胞膜,②是高尔基体,③是细胞核,④是线粒体,⑤是内质网,⑥是细胞质,⑦是核糖体,⑧是液泡,⑨是叶绿体,⑩是中心体。丙是细菌的结构模式图。 【详解】(1)丙细胞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所以是原核细胞。 (2)细胞的边界是1细胞膜,其主要成分是脂质(磷脂分子)和蛋白质。 (3)甲是高等植物细胞,因为没有中心体,和动物细胞相比,高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⑧液泡,液泡的功能是储存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4)丙是细菌的结构模式图,细菌是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进行生命活动。 【点睛】本题是考查细胞的结构,需要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区分动植物细胞,区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7.某生物兴趣小组将同一部位的紫色洋葱片叶外表皮细胞分别浸在甲、乙、丙3种溶液中, 测得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S)变化如图所示(丙溶液对应的曲线与横轴重合)。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甲、乙、丙溶液对应曲线的变化分析,甲、乙溶液浓度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甲、丙溶液浓度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1~t2时,甲溶液中S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0~t1时,乙溶液中S变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1~t2时,乙溶液中S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2时,将甲溶液中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浸于丙溶液中,若没有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甲、乙溶液的浓度均高于细胞液 (2). 甲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丙溶液浓度低于或等于细胞液 (3). 甲溶液浓度高,导致细胞失水,最终原生质层内外溶液浓度相等,水分子进出原生质层达到平衡 (4). 乙溶液浓度高,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 (5). 乙溶液中溶质进入细胞液,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6).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甲溶液中过度失水死亡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放在甲溶液中,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变化逐渐增大,发生质壁分离,当达到一定的时间后,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保持不变,说明甲溶液是高渗溶液,如蔗糖溶液;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放在乙溶液中,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变化逐渐增大,达到一定时间(t1)后,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逐渐减小,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说明乙溶液是高渗溶液,如硝酸钾溶液等;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放在丙溶液中,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基本不变,说明丙溶液是低渗溶液或者等渗溶液。 【详解】(1)植物细胞在甲和乙溶液中都发生了质壁分离,说明甲、乙溶液浓度均高于细 胞液,而在丙中没有发生质壁分离,因此甲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丙溶液浓度低于或等于细胞液。 (2)甲溶液浓度高,导致细胞失水,在t1~t2时最终原生质层内外溶液浓度相等,水分子进出原生质层达到平衡 (3)t0~t1时,乙溶液大于细胞液浓度,所以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所以S变大;而t1~t2时乙溶液中溶质进入细胞液,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所以S变小。 (4)质壁分离后的复原需要保证细胞的活性,将甲溶液中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浸于丙溶液中,如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甲溶液中过度失水死亡,则不会发生复原的现象。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该实验要选择含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在一定范围内,外界溶液与细胞液的浓度差越大,失水程度越高,但能否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则取决于质壁分离后的细胞的生活状态,即活细胞还是死细胞。 28.马鲛鱼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其人工养殖规模日趋扩大,而培育苗种是马鲛鱼人工养殖的重要环节。某科研小组研究温度对不同日龄的马鲛鱼幼鱼消化道中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进而了解其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分解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与蛋白酶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科研小组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利用双缩脲试剂精确检测蛋白酶的活性。 (3)据图可知,当温度高于52℃时,蛋白酶活性很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长时间保存酶应在_____________(填“低温”“适宜温度”或“高温”)条件下进行。 【答案】 (1). 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2).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 温度、日龄 (4). 蛋白酶的活性 (5). 不能 (6). 蛋白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7). 低温 【解析】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然后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再形成囊泡运至细胞膜,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详解】(1)酶催化物质分解,加快反应速率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蛋白酶的本质是分泌蛋白,需要经过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包装并发送,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日龄,因变量是蛋白酶的活性,双缩脲试剂可定性检测蛋白质,蛋白酶本身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也会与双缩脲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因而不能用双缩脲试剂精确检测蛋白酶的活性。 (3)在高温条件下蛋白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所以酶的活性很低,酶的保存应该在低温条件下进行。 【点睛】本题结合分泌蛋白的合成考查酶的性质,考生识记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和酶的知识进行解答。 29.在适宜光照强度下,给某突变型植株与野生型植株分别施以低氮肥与高氮肥,已知高氮肥下,突变型植株的光合速率大于野生型。一段时间后测定其叶绿素和Rubisco酶(该酶催化CO2和C5反应)的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野生型和突变型植株吸收氮肥的方式是___________,氮元素进入细胞后可用于合成图中的____(填物质)。 (2)据图分析,低氮肥下,突变型植株的___________含量比野生型植株低,因而突变型植株光合速率低于野生型植株;高氮肥下,限制野生型植株光合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野生型植株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受影响。 (3)在低氮肥下,若突然降低光照强度,则野生型植株的叶绿体中C3含量将___________;在高氮肥下,若突然降低CO2浓度,则突变型植株的叶绿体中C5含量将___________。 (4)图中突变型植株和野生酸植株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相对含量测定,可用___________(填试剂)对光合色素提取液进行层析分离,观察并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主动运输 (2). 叶绿素a、叶绿素b、Rubisco酶 (3). 叶绿素a (4). Rubisco酶的含量 (5). 升高 (6). 升高 (7). 层析液 (8). 色素带的宽度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详解】(1)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图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Rubisco酶都是含氮的物质,所以它们的合成都需要氮元素。 (2)据图可知,低氮肥下,突变型植株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比野生型低,高氮肥的条件下,野生型的Rubisco酶的含量较低,限制了光合作用的速率。 (3)降低光照强度,而CO2的固定速度不断,所以C3生成速率不变,但光反应产物减少,导致C3的还原减少,所以C3的含量将上升,降低CO2浓度,则被固定的C5减少,C5含量将升高。 (4)层析分离是用层析液进行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进而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观察比较色素带的宽度可判断各色素的相对含量。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难点是条件突然改变时,有关物质含量的变化,需要考生能够根据物质的来源和去路进行分析。 30.下图是某植物细胞(2N=6)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该植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看到数目最多的是处于[ ]___________的细胞。图③细胞中央的结构名称为___________。 (2)图④细胞有___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___个核DNA分子。 (3)图中能观察到染色单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_(填序号),染色单体消失的时期是___________(填序号)。 (4)请将上图按细胞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治疗恶性肿瘤的途径之一是用药物抑制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_________。 【答案】 (1). ①间期 (2). 细胞板 (3). 12 (4). 12 (5). ②⑤ (6). ④ (7). ①→②→⑤→④→③ (8). 间期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①处于分裂间期;②处于前期;③细胞出现细胞板,处于分裂末期;④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处于分裂后期;⑤细胞中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分裂中期。 【详解】(1)在细胞周期中,①间期持续的时间最长,所以数目最多,细胞③中央的结构名称为细胞板,以后会形成细胞壁。 (2)图④细胞着丝点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有12条染色体,12个核DNA分子。 (3)能够观察到染色单体的细胞是②前期和⑤中期,染色单体消失是在④后期。 (4)细胞分裂的顺序是①→②→⑤→④→③,DNA的复制是在间期,所以药物抑制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会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间期。 【点睛】本题结合植物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