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海原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海原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海原一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下列关于人体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B.稳态的维持需要多个器官、系统的协调参与 C.稳态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结果 D.机体的稳态是指机体各项理化性质的绝对稳定 ‎2.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出现中暑症状 ‎ B.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 C.剧烈运动后,人体体温略有升高 ‎ D.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机体发热 ‎3.高温环境中作业劳动,“出大力流大汗”,口渴难耐时,内环境渗透压会如何变化?应对措施是什么?(  )‎ A.渗透压升高;补充淡盐水 ‎ B.渗透压升高;大量补充清水 C.渗透压降低;补充生理盐水 ‎ D.渗透压不变;补充葡萄糖溶液恢复体力 ‎4.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5.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 A.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的完成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 ‎6.在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一定强度的电刺激,使其兴奋,则(  )‎ 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仅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仅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 C.未兴奋部位的膜内表现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D.兴奋部位的膜外表现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 ‎7.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丁区发生K+外流和Na+内流 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8.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 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 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9.下列有关血糖来源和去向,以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可以促进④、⑤、⑥、⑦‎ 过程 ‎10.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激素分子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 B.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后可持续发挥作用 C.一般情况下,激素发挥作用后就被分解失活 D.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不受神经系统的调节或影响 ‎1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依靠反射弧来完成,体液调节就是通过激素来调节的 B.神经调节反应速度快,而体液调节反应缓慢 C.神经调节作用准确、局限,而体液调节作用广泛 D.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暂,而体液调节作用时间较长 ‎12.在寒冷环境条件下机体通常不会(  )‎ A.汗腺分泌减少 B.毛细血管舒张 C.骨骼肌战栗 D.肝脏产热增多 ‎13.吃食物过咸时,会产生渴的感觉,渴觉的感受器和产生渴觉的神经中枢分别位于(  )‎ A.下丘脑和下丘脑 B.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C.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D.垂体和大脑皮层 ‎14.下列细胞中,不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是(  )‎ A.吞噬细胞 B.B细胞 C.T细胞 D.记忆细胞 ‎15.下列哪项不是人体内免疫系统的功能(  )‎ A.防卫 B.监控 C.清除 D.遗传 ‎16.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迅速,消退较慢 B.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即引起过敏反应 C.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只分布于血清中 D.有可能出现组织胺引起组织水肿的现象 ‎17.下列有关抗体和淋巴因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淋巴因子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B.淋巴因子由B细胞分泌,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C.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也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D.记忆细胞可产生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18.当某植物顶芽比侧芽生长快时会产生顶端优势,其主要原因是(  )‎ A.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其生长受抑制 B.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较低,其生长受抑制 C.顶芽附近的脱落酸浓度较高,其生长被促进 D.侧芽附近的细胞分裂素浓度较高,其生长受抑制 ‎19.植物茎产生向光性是因为(  )‎ A.单侧光照促进生长素合成 B.单侧光照抑制向光侧细胞生长 C.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 D.单侧光照使背光侧生长素合成加快 ‎20.将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分用不透光的锡箔纸遮住,然后放在左侧照光的条件下培养,胚芽鞘将(  )‎ A.向左侧弯曲 B.向右侧弯曲 C.直立生长 D.无规律弯曲 ‎21.下列植物激素及其对应的主要作用中,错误的是(  )‎ A.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B.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C.乙烯——抑制果实成熟 D.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 ‎22.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 A.群落的大小 B.群落的垂直结构 ‎ C.群落的物种组成 D.群落的水平结构 ‎23.下列有关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捕食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构成的种间关系 C.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D.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24.生活在白蚁肠道内的鞭毛虫,能消化白蚁肠道中的木质纤维素,若没有鞭毛虫,白蚁即饿死;植物中的菟丝子,要缠着大豆才能生长;大小草履虫必须分开培养,才能生长良好。以上生物的种间关系分别为(  )‎ A.互利共生、寄生、竞争 B.竞争、寄生、互利共生 C.寄生、互利共生、竞争 D.互利共生、竞争、寄生 ‎25.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26.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某草原野生马铃薯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B.需要多次取样 C.对获得的数据取其平均值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27.调查某生态系统中下列种群的种群密度,应选用标志重捕法的是(  )‎ A.一片草地上的蒲公英 B.一块农田中的玉米 C.一个池塘中的鲫鱼 D.一片森林中的银杏 ‎28.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 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也是一种群落演替现象 C.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经足够长时间的演替,也不可能演替到森林阶段 D.群落演替一定就是原有物种的恢复 ‎29.要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的获得较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 A.种群数量最大 B.环境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C.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D.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30.在下列哪种条件下,种群可能呈“J”型增长(  )‎ A.当食物受到限制时 B.在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但远不至于影响到该物种在这里生存 C.在一个没有捕食者的生态系统中 D.在实验室内的实验条件下 二、非选择题(共计40分)‎ ‎31.(10分)果蝇的灰身和黑身由A、a控制,红眼和白眼由B、b控制,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现用灰身红眼果蝇(♀)与黑身白眼果蝇(♂)杂交得F1,F1全为灰身红眼,F1雌雄果蝇杂交得F2,F2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所示。分析回答:‎ ‎(1)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 ‎(2)亲本黑身白眼果蝇(♂)的基因型是   。 ‎ ‎(3)F1雌果蝇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的基因型是   。 ‎ ‎(4)现用纯合的灰身白眼果蝇(♀)与黑身红眼果蝇(♂)杂交,再让F1个体间杂交得到F2,F2的基因型可能有   种,其雄果蝇中黑身白眼的概率是   。 ‎ ‎32.(10分)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反射弧的各种环节上看,①和②属于 。在反射弧中皮肤血管、立毛肌和分布在其上的神经末梢等属于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 ‎(2)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会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同时垂体释放的 增加促进甲状腺释放甲状腺激素,使细胞代谢加快,增加产热量。体温调节的方式为 。‎ ‎(3)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3.(12分)下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②③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填序号)。‎ ‎(2)A、B的名称分别是 、 。‎ ‎(3)当细菌外毒素再次进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体液免疫中的[   ](填序号)过程发挥免疫作 用。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的特点是 。‎ ‎(4)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当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人体心脏瓣膜细胞,导致风湿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 病。‎ ‎34.(8分)如图表示某一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请据图回 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型,曲线中表示K值的点是________。‎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________。‎ ‎(3)由图可知,第6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数量继续增加的环境因素可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如果此种群是鱼类,捕捞后种群数量应控制在曲线的________点左右最合适;如果此种群是老鼠,则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降低______________。‎ 高二生物检测答案 ‎1.答案 D 解析 机体的稳态是指机体各项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2.答案 C 解析 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出现中暑症状,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A不符合题意;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持续兴奋,导致抽搐,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B不符合题意;剧烈运动后,人体体温略有升高,但是仍然在正常范围内变动,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C符合题意;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机体发热,说明体温失调,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不符合题意。‎ ‎3.答案 A 解析 大量排汗将丢失水和钠离子,这将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所以这时应补充淡盐水,调节人体的这一变化,而不能喝大量清水,否则会使血浆的渗透压降低,破坏体内水盐代谢平衡,影响机体正常生理机能,甚至会发生肌肉抽筋的现象。因此要补充一些淡盐水。‎ ‎4.答案 D 解析 消化道内的食物残渣形成粪便不属于内环境中发生的变化,因此与内环境稳态无直接关系。‎ ‎5.答案 A 解析 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A正确、B错误;反射弧完整,还要有适宜的刺激,才能出现反射活动,C错误;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它们在性质上是不相同的,D错误。‎ ‎6.答案 D 解析 在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一定强度的电刺激,产生的兴奋能向神经纤维两端传导,A、B错误;未兴奋区域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兴奋区域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C错误,D正确。‎ ‎7.答案 A 解析 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特点是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外负内正。图示中乙区电位为外负内正,则乙区为兴奋部位,甲区、丙区和丁区都有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因此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也可能是从右到左,B、D正确;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C正确;丁区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是K+外流所致,A错误。‎ ‎8.答案 C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突触前膜,②是突触间隙,③是突触后膜,④是线粒体,神经递质是从①突触前膜处,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的,A正确;线粒体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所以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 ‎,B正确;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即兴奋只能从①传向③,C错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D正确。‎ ‎9.答案 D 解析 糖原包括肝糖原与肌糖原,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血液中的葡萄糖,故在肌肉细胞中不能发生②过程,A错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过程,抑制②、③过程,B错误,D正确;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②、③过程,C错误。‎ ‎10.答案 C 解析 激素分子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但只对与其相对应的靶细胞起作用,A错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B错误;一般情况下,激素发挥作用后就被分解掉,C正确;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D错误。‎ ‎11.答案 A 解析 体液调节是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A错误;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快,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长、范围广,B、C、D正确。‎ ‎12.答案 B 解析 在寒冷环境条件下,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同时通过骨骼肌战栗产生大量热量,肝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寒冷环境中产热量增加,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13.答案 C 解析 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而渴觉是由高级中枢大脑皮层产生的,C正确。‎ ‎14.答案 A 解析 吞噬细胞吞噬抗原的过程不具有特异性;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均可以特异性的识别抗原,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15.答案 D 解析 人体内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有防卫功能、监控功能和清除功能,但是遗传不是免疫系统的功能。‎ ‎16.答案 D 解析 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A错误;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由此可见,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会引起过敏反应,B错误;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组织细胞表面,正常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C错误;过敏反应有可能出现组织胺引起组织水肿的现象,D正确。‎ ‎17.答案 A 解析 淋巴因子由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可促使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又可促进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裂解作用,参与细胞免疫,A正确,B错误;抗体存在于细胞外,只可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不能进入细胞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C错误;浆细胞是产生抗体的唯一细胞,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错误。‎ ‎18.答案 A 解析 顶端优势是指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过多地积累在近顶端的侧芽部位,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增加,从而抑制该部位侧芽的生长。‎ ‎19.答案 C 解析 植物茎的向光性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单侧光照射,茎的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引起两侧细胞的生长不均匀,使背光一侧生长快,从而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C正确,A、B、D错误。‎ ‎20.答案 A 解析 胚芽鞘的尖端能感受到左侧照光(单侧光)的刺激,导致右侧生长素的含量高于左侧,所以向左侧弯曲生长,A正确,B、C、D错误。‎ ‎21.答案 C 解析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22.答案 C 解析 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是群落物种的组成,C正确,A、B、D错误。‎ ‎23.答案 B 解析 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所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竞争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因为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吸收其养分以维持生活,B错误;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C正确;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为镶嵌式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 ‎24.答案 A 解析 白蚁肠道内的鞭毛虫,能消化白蚁肠道中的木质纤维素,若没有鞭毛虫,白蚁即饿死,两者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植物中的菟丝子,要缠着大豆才能生长,菟丝子和大豆之间属于寄生关系;大小草履虫放在一起培养会相互竞争生存空间、养料等,所以必须要分开培养才能生长好,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本题答案选A。‎ ‎25.答案 A 解析 甲、乙两地发生的演替分别是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A错误;甲地原来是森林,火灾后的森林还具备演替为森林的环境条件,经过长时间的演替,甲地可重现森林,B正确;初生演替过程中,地衣出现得比苔藓早,C正确;随着演替的进行,两地生物种类增加,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多,D正确。‎ ‎26.答案 A 解析 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A错误;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需要多次取样,取其平均值,以减少误差,B、C正确;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D正确。‎ ‎27.答案 C 解析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主要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样方法主要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标志重捕法主要适用于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 ‎28.答案 D 解析 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A正确;“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也是一种群落演替现象,属于次生演替,B正确;受西北干旱地区水分的限制,该地区的典型草原不可能演替到森林阶段,C正确;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是优势种的取代,不是原有物种的恢复,D错误。‎ ‎29.答案 D 解析 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其增长速率最大,可以持续获得较大捕捞量。‎ ‎30.答案 D 解析 因为种群的指数增长只有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才有可能,而这样理想的条件在实验室内可能存在。‎ ‎31.答案:(1)常(1分) X(1分)‎ (2) aaXbY (3) AXB、AXb、aXB、aXb (4) ‎12 1/8‎ ‎32.答案:(1)传入神经  效应器  下丘脑 ‎ (2) 收缩  促甲状腺激素(2分)  神经—体液调节(2分)‎ ‎(3)神经—体液—免疫(2分)‎ ‎33.答案 (1)②③ ‎ ‎(2)效应T细胞  浆细胞(效应B细胞)‎ ‎(3)⑤⑦  反应快而强 ‎ ‎(5)自身免疫 ‎34.答案 (1)“S”  d ‎ ‎(2)b ‎ ‎(3)食物减少  生存空间减小  天敌增加(答案合理即可) ‎ ‎(4)b  K值(或环境容纳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