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浙江省嘉兴市一中、湖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嘉兴市一中、湖州中学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凡是有极性的分子或离子都易溶于水中 B. 水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唯一介质 C. 水温的降低会形成较多的氢键,而氢键的形成又会释放热量 D. 氢键使水分蒸发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热,因为水分蒸发时要破坏氢键 【答案】B 【解析】由于水分子的极性强,能使溶解于其中的许多种物质解离成离子,这样也就有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由于水溶液的流动性大,水在生物体内还起到运输物质的作用,将吸收来的营养物质运输到各个组织中去,并将组织中产生的废物运输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水是物质扩散的介质,也是酶活动的介质,细胞内的各种代谢过程,如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废物的排出,以及一切生物化学反应等,都必须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 【详解】A、凡是有极性的分子或离子都易溶于水,A正确; B、自由水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不是唯一介质,B错误; C、水温的降低会形成较多的氢键,而氢键的形成又会释放热量,因此水具有缓和细胞内温度变化的作用,C正确; D、氢键使水分蒸发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热,因为水分蒸发时要破坏氢键, 因此出汗能有效地降低体温,D正确。故选B。 2.乳酸亚铁口服液可以有效地治疗人类缺铁性贫血症,这是因为其中的Fe2+进入人体后能 A. 调节血浆的酸碱平衡 B. 调节血浆的渗透压 C. 构成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D. 促进更多红细胞的产生 【答案】C 【解析】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的功能: (1)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叶绿素中含Mg、血红蛋白中含Fe等。 (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哺乳动物的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渗透压平衡等。 【详解】A、调节血浆酸碱平衡是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作用,不是铁离子的作用,A错误; B、血液渗透压主要由血浆蛋白和钠离子和氯离子维持,B错误; C、Fe2+是血红蛋白的成分,乳酸亚铁进入人体后能构成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C正确; D、Fe2+进入人体后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不能促进红细胞的产生,D错误。故选C。 3. 医学上常用0.9%Nacl溶液给病人输液而不是高于或低于此浓度的NaCl溶液,说明无机盐的作用是( ) A. 消炎杀菌 B. 提供能量 C. 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D. 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生物体内的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离子,有的无机盐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的无机盐还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解:0.9%Nacl溶液与血浆是等渗溶液,0.9%Nacl溶液给病人输液不会改变血浆渗透压,如果给病人输液高于此浓度,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细胞失水皱缩,如果低于此浓度,血浆渗透压下降,细胞会吸水膨胀.故选:D. 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4.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麦芽糖由2个葡萄糖分子组成 B.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C. 葡萄糖是细胞内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D. 用本尼迪特试剂可检测出白梨汁中含有葡萄糖 【答案】D 【解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和乳糖;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糖;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细胞生命活动直接的能源物质是ATP;不同糖类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功能可能不同. 【详解】A、麦芽糖由2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A正确; B、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和果胶,B正确; C、糖类中的葡萄糖是细胞内最重要的能源物质,C正确; D、用本尼迪特试剂可检测出白梨汁中含还原糖,但是还原糖不一定是葡萄糖,D错误。 故选D。 5.甲、乙表示植物体内的两种多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乙均由葡萄糖单体构成 B. 马铃薯块茎细胞中同时含有甲和乙 C. 碘-碘化钾溶液遇甲出现阳性反应 D. 棉花和稻米的主要成分分别是甲和乙 【答案】C 【解析】多糖包括纤维素、淀粉和糖原,其中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淀粉和糖原分别是植物和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据图分析,已知甲乙都是植物多糖,其中甲是纤维素,乙是淀粉。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甲是纤维素,乙是淀粉,都是由葡萄糖组成的,A正确; B、马铃薯块茎细胞中既有纤维素,又有淀粉,B正确; C、碘-碘化钾溶液遇乙出现阳性反应,C错误; D、棉花和稻米的主要成分分别是纤维素和淀粉,D正确。故选C。 6.下列有关油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甘油和脂肪酸是其基本结构单元 B. 1g油脂所含的能量是1g糖类所含能量的2倍以上 C. 分子中碳氢含量较糖类少 D. 利用苏丹Ⅲ染液进行检测 【答案】C 【解析】常见的脂质有脂肪(油脂)、磷脂和固醇.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油脂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甘油和脂肪酸,A正确; B、油脂和糖类一样,都是储能物质,但是1g 油脂所含的能量是 1g 糖类所含能量的 2 倍以上,B正确; C、油脂分子中碳氢含量较糖类多,C错误; D、苏丹Ⅲ染液可以将油脂染成橘黄色,D正确。故选C。 7.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观察材料均取自不同种子的子叶并作切片处理 B. 用50%乙醇溶液洗去染料后盖片前要滴加清水 C. 换用高倍镜时要转动转换器然后调细准焦螺旋 D. 被苏丹Ⅲ染液染上橙黄色的部分就是脂肪细胞 【答案】D 【解析】“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的观察材料均取自不同种子的子叶并作切片处理,A正确;染色后需要用50%乙醇溶液洗去染料,然后滴加清水并盖上盖玻片,B正确;换用高倍镜时要转动转换器,然后调细准焦螺旋,C正确;被苏丹Ⅲ染液染上橙黄色的是脂肪,但是不一定是脂肪细胞,D错误。 8.下列氨基酸中,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据此可知,A、B、C三种氨基酸均属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A、B、C项均不符合题意;D氨基酸中的氨基和羧基没有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属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D项符合题意。 9.含有4条多肽链的蛋白质由n个氨基酸组成,则它具有的肽键个数和至少具有的氨基酸个数是( ) A. n和n B. n—4和4 C. n和n—4 D. n—4和n—4 【答案】B 【解析】根据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可知:由n个氨基酸组成的含有4条多肽链的蛋白质分子中具有的肽键个数=n-4个;根据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可知:含有4条多肽链的蛋白质分子中具有的氨基的至少4个;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10.下列关于细胞的蛋白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蛋白质合成发生在核糖体内,且消耗ATP B. 蛋白质需通过主动转运方式进出细胞 C. 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在脱水缩合时,任意一个羧基都可以参与肽键的形成 D. 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一旦改变就会失去活性 【答案】A 【解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是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详解】A、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可以通过胞吐、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B错误; C、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在脱水缩合时,只有直接连接在中心碳原子上的羧基可以参与形成肽键,C错误; D、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被破坏,才会失去活性,D错误。故选A。 11.下面4组图中,①和②分别表示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各代表一种氨基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或乙的①和②都具有独特的空间结构 B. 图中每一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羧基 C. 丙图①中氨基酸间的连接方式与②不同 D. 丁可表示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数目不同 【答案】C 【解析】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从氨基酸水平分析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从多肽链水平分析是由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详解】A、甲或乙的①和②都为两种不同的蛋白质,具有独特的空间结构,A正确; B、图中每一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羧基和一个游离的氨基,位于肽链的两端,B正确; C、丙图①中氨基酸间的连接方式与②相同,都是通过肽键相连,C错误; D、据图分析可知,丁图中组成两种蛋白质的多肽链数目不同,D正确。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原因,能够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等对四幅图中的两种蛋白质进行分析。 12. 胰岛素和性激素都是生物激素,它们的化学本质分别是( ) A. 蛋白质和脂肪 B. 脂类和蛋白质 C. 蛋白质和固醇 D. 磷脂和蛋白质 【答案】C 【解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脂质的分类和功能,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 【详解】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性激素的本质是脂质中的固醇类物质。故选:C。 13.以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进行“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中,玉米纵切如图所示,部位①和②在染色前均为白色。其中未煮熟的玉米籽粒经红墨水染色后,部位①和②的颜色分别是 A. ①白色、②白色 B. ①红色、②红色 C. ①红色、②白色 D. ①白色、②红色 【答案】C 【解析】玉米种子包括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结构,图中①和②分别为胚乳和胚,胚乳部分细胞已死亡,胚是由活细胞构成的。 【详解】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红墨水中的色素分子是活细胞所不需要的,不能进入活细胞,所以未煮熟的玉米籽粒经红墨水染色后,部位①和②的颜色分别是红色和白色。故选C。 14.磷脂是细胞中的一种重要化合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原核细胞中的磷脂在光面内质网中合成 B. 磷脂是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C. 磷脂中的脂肪酸分子尾部可以摇摆 D. 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的头部和亲脂的尾部 【答案】A 【解析】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功能分类 化学本质分类 功 能 储藏脂类 脂 肪 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作用 结构脂类 磷 脂 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的重要成份 调节脂类 固醇 胆固醇 细胞膜的重要成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性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的性周期 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钙磷的平衡 维生素D 【详解】A、原核细胞中没有内质网,A错误; B、磷脂是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B正确; C、磷脂中的脂肪酸分子尾部可以摇摆,C正确; D、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的头部和亲脂(疏水)的尾部,D正确。故选A。 15.关于质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脂双层中的两层是完全相同的 B. 细胞膜的选择透性既与脂双层有关,又与膜蛋白有关 C. 膜蛋白的流动性大于磷脂分子,胆固醇降低了流动性 D. 质膜中的磷脂是两性分子,而膜蛋白不是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的考查,梳理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A、质膜中的两层磷脂分子不完全相同,如外侧的部分磷脂分子具有糖脂等,A错误; B、细胞膜的选择透性既与脂双层有关,又与膜蛋白有关,B正确; C、膜蛋白的流动性小于磷脂分子,胆固醇的存在可能会降低膜的流动性,C错误; D、质膜中的磷脂是两性分子,膜蛋白也是,D错误。故选B。 16.下列细胞器中,和蛋白质合成和分泌物无直接关系的是 A. 高尔基体 B. 核糖体 C. 内质网 D. 溶酶体 【答案】D 【解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先在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然后先后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最后通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高尔基体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包装、运输等,A正确; B、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B正确; C、内质网对来自于核糖体的蛋白质进行初步加工,C正确; D、溶酶体来自于高尔基体,含有大量的水解酶,其中含有的蛋白质不会分泌到细胞外,D错误。故选D。 17.下列关于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线粒体是骨骼肌细胞内唯一耗氧的细胞器 B.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最初由高尔基体合成 C. 内质网膜上都附着有核糖体 D. 高等植物细胞都具有大液泡 【答案】A 【解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内唯一消耗氧气的细胞器,A正确; B、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最初是在核糖体合成的,B错误; C、光面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C错误; D、高等植物细胞不一定有大液泡,如根尖分生区细胞,D错误。故选A。 18.如图为生物种类的概念图,对 a、b、c 所代表的生物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a—原核生物、b—细菌、c—流感病毒 B. a—真核生物、b—真菌、c—大肠杆菌 C. a—真核生物、b—植物、c—蓝藻 D. a—原核生物、b—细菌、c—乳酸菌 【答案】D 【解析】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 B、真菌属于真核生物,而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B错误; C、植物属于真核生物,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C错误; D、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而乳酸菌属于细菌,D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种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能力,难度不大.考生在识记过程中能够区分带“菌”的生物,细菌中一般均有“杆菌”、“球菌”、“弧菌”等字样;注意要和真菌中的酵母菌和霉菌进行区分识记. 19.胰岛细胞中与合成、分泌胰岛素有关的一组细胞器是 A. 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B.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C. 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叶绿体 D. 内质网、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 【答案】B 【解析】相关细胞器的功能: 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核糖体:蛋白质的“装配机器”,能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 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高尔基体: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 【详解】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故胰岛细胞中与合成、分泌胰岛素有关的一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知识点单一,考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首先要求考生明确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其次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功能,掌握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涉及的细胞器,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0.如下表所示,a、b、c、d最有可能是 细胞结构 细胞壁 细胞大小 核膜 a 有 有 较大 有 b 有 无 较大 有 c 有 有 小 无 d 无 — — — A. 病毒、植物、动物、细菌 B. 植物、动物、细菌、病毒 C. 细菌、动物、植物、病毒 D. 动物、植物、细菌、病毒 【答案】B 【解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一种核酸组成。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详解】根据表格分析,a有细胞结构,也含有核膜,为真核生物,该生物的细胞有细胞壁,可能为植物细胞或真菌;b有细胞结构,也含有核膜,为真核生物,该生物的细胞无细胞壁,最可能为动物细胞;c有细胞结构,但无核膜,为原核生物,如细菌等;d无细胞结构,为病毒。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不同的生物的细胞结构及其特殊成分,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动物没有细胞壁、原核细胞没有核膜,进而结合表格分析答题。 2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体积很小,不利于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高效地物质交换 B. 生物膜系统将许多酶促反应局限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细胞的有序性 C. 细胞器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其种类和数量决定细胞的功能 D. 绿色植物细胞有叶绿体等质体,动物细胞没有 【答案】A 【解析】1、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体积与表面积之比)越小,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越弱。 2、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细胞器膜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等,生物膜系统的功能包括: 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 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3、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具有的细胞器,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详解】A、细胞体积越小,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就越大,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就越大,A错误; B、生物膜系统将许多酶促反应局限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细胞的有序性,B正确; C、细胞器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不同的细胞器具有不同的功能,其种类和数量决定细胞的功能,C正确; D、绿色植物有质体,包括叶绿体、白色体和有色体,而动物细胞没有质体,D正确。 故选A。 22.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染色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B. 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 C. 只有含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D. 溶酶体能对自身衰老、死亡的细胞结构进行分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 染色体、核糖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结构的相关知识点,了解不同结构的组成以及功能,结合选项分析答题。 【详解】A、染色质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A正确; B、核糖体是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B正确; C、蓝藻没有叶绿体,但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D正确。 故选C。 23.下列人体细胞中有多个细胞核的是 A. 肝脏细胞 B. 神经细胞 C. 横纹肌细胞 D. 红细胞 【答案】C 【解析】细胞核存在于真核细胞中,人体细胞是真核细胞基本都含有细胞核,但有些特殊的细胞也不含有细胞核,如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A、一般情况下,一个细胞中只含有一个细胞核,如肝脏细胞,A错误; B、一般情况下,一个细胞中只含有一个细胞核,如神经细胞,B错误; C、人体中的横纹肌细胞可有多个细胞核,C正确; D、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D错误。故选C。 24.某生物学家研究了100个细胞,他把每个细胞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含有细胞核,另一部分没有细胞核,然后将所有的细胞放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得实验数据如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实验可以证明细胞核是细胞生存所必需的结构 B. 表中数据说明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C. 细胞有核部分个别死亡可能的原因是人为因素对细胞造成损害 D. 应选用正常细胞同时进行对照培养,以排除其他因素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答案】B 【解析】分析表格:表格为研究细胞核是否为活细胞所必需的实验的结果,该实验分为两组,细胞无核部分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死亡个数迅速增加,且在第4天就已经全部死亡;细胞有核部分存活个数和时间比无核部分多且长。 【详解】A、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细胞无核部分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死亡个数迅速增加,第4天就没有存活的了,这是因为没有细胞核,细胞的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而细胞有核部分存活个数和时间比无核部分多且长,说明细胞核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是不可缺少的,A正确; B、表格中没有设置无细胞质的实验组,因此无法说明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B错误; C、细胞核是细胞生存所必须的,但是细胞有核部分个别死亡了,可能是因为人为因素对细胞造成了损害,C正确; D、应选用正常细胞同时进行对照培养,以排除其他因素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25.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是 A. 不同时期,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 B. 不同时期,不同物质的不同形态 C. 同一时期,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 D. 同一时期,不同物质的不同形态 【答案】A 【解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在分裂间期细胞核中,染色质呈细长的丝状;当细胞进入分裂期时,染色质细丝逐步螺旋化呈粗短的圆柱状、杆状,成为染色体。 【详解】染色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分裂间期呈染色质状态,进入分裂期的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成为染色质,两者上述变化只是物理变化,因此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6. 下图是细胞核模型图,①〜⑤表示细胞核的各种结构,⑥和⑦是两种细胞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②③是生物膜的一部分 B. ⑦的形成与结构⑤无关 C. ⑥可以与②直接相连 D. 分泌蛋白的形成离不开⑥和⑦ 【答案】B 【解析】②③分别代表核膜的外膜和内膜,是生物膜的一部分,A正确;⑦核糖体的形成与结构⑤核仁有关,B错误;⑥可以与②直接相连,C正确;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在内质网中进行加工,D正确。 27. 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 ) A. 单细胞 B. 无核膜 C. 二分裂繁殖 D. 没有叶绿体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所以答案选B。 28.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 具有全透性 C. 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D. 不属于细胞的生命部分 【答案】A 【解析】植物细胞膜外面有一层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具有全透性,对植物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详解】A、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A错误; B、细胞壁是全透性的,B正确; C、细胞壁具有机械支持和保护作用,C正确; D、植物细胞壁不属于细胞的生命部分,D正确。故选A。 29.ATP 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肌肉收缩时,ATP的水解能使肌肉中的能量增加 B. 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反应存在 ATP-ADP 循环 C. ATP 中的腺苷由脱氧核糖与腺嘌呤结合而成 D. 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答案】A 【解析】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线断裂;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 【详解】A、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可为肌肉收缩提供能量,A正确; B、氨基酸合成蛋白质需要消耗ATP中的能量,故存在ATP到ADP的转化,B错误; C、ATP 中的腺苷由核糖与腺嘌呤结合而成的,C错误; D、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其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ATP作为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的结构特点、ADP转化成ATP的能量来源、ATP的利用,对于ATP结构特点、ADP与ATP的相互转化和ATP利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30.如图为ATP的分子结构构图,A、B、C表示相应的结构, ①、 ②表示化学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表示腺嘌呤,B表示腺苷 B. 化学键①与化学键②的稳定性相同 C. 化学键②的形成所需的能量都来自化学能 D. 化学键②中能量的释放往往与吸能反应相关联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图中A表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B表示一磷酸腺苷,又叫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C表示三磷酸腺苷(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①②表示高能磷酸键,其中②很容易断裂与重新合成。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A表示腺苷,B表示一磷酸腺苷,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化学键①比化学键②的稳定性高,B错误; C、化学键②的形成所需的能量都来自化学能或光能,C错误; D、化学键②中能量的释放后用于各项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因此往往与吸能反应相关联,D正确。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ATP的分子结构,判断图中各个字母的含义,明确两个高能磷酸键中只有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和重新合成。 31.将下列细胞或细胞器置于蒸馏水中,不会破裂的是( ) A. 红细胞 B. 叶绿体 C. 线粒体 D. 洋葱表皮细胞 【答案】D 【解析】红细胞没有细胞壁的保护,放在蒸馏水中会吸水涨破,A错误;叶绿体没有细胞壁的保护,会吸水涨破,B错误;线粒体没有细胞壁的保护,会吸水涨破,C错误;洋葱表皮细胞有细胞壁的保护,吸水不会涨破,D正确。 【考点定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名师点睛】(1)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具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②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③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与失水处于动态平衡,细胞形状未改变。(2)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起到保护作用。 32. 下列过程属于细胞最重要的吸收和排出物质的方式是 A. 渗透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胞吞、胞吐 【答案】C 【解析】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能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因此,主动运输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和排出物质的方式,C项正确,A、B、D项错误。 33.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乙、丙可在同一块组织内依次发生 B. 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更高 C. 由甲到乙的观察过程中无需转换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D. 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出细胞的现象 【答案】D 【解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 据图分析,丙的质壁分离程度<甲<乙,说明甲到乙为质壁分离过程,乙到丙为质壁分离复原过程。 【详解】A、在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甲、乙(逐步发生质壁分离)、丙(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A正确; B、甲细胞失水较少,乙细胞失水较多,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高,B正确; C、根据图示细胞的大小和比例可知,由甲到乙的观察过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没有发生改变,C正确; 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此时水分子从胞外扩散到细胞内的多于从细胞内扩散到胞外的,D错误。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果,判断图中三幅图中细胞的质壁分离状态,进而判断两个过程的名称。 34. 三磷酸腺苷是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能量提供者,下列ADP含量增加的过程是( ) A.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B. 线粒体中的氢与氧结合 C. K+进入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 D. 乙醇被吸收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三磷酸腺苷是ATP,ADP含量增加的过程即ATP分解提供能量,说明此过程消耗能量。 【详解】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A错误;线粒体中的氢与氧结合是释放能量,合成ATP的过程,B错误;K+进入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乙醇被吸收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C。 35.为验证酶的特性,进行了实验,基本过程如下表所示。 单位:mL 试管号 1 2 3 4 5 6 本尼迪特试剂 2 2 2 2 2 2 1%淀粉溶液 3 3 3 2%淀粉溶液 3 3 3 稀释的人新鲜唾液 1 1 蔗糖酶溶液 1 1 据表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试管1和试管2的作用是检测淀粉和蔗糖中是否含有还原糖 B. 试管3~6需在沸水浴中保温2~3min以利于显色反应的进行 C. 试管3和6的实验结果呈阳性,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D. 若试管5中出现轻微阳性反应,可能是蔗糖酶溶液中混有还原糖 【答案】C 【解析】1、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2、本尼迪特试剂可用于检测还原糖。 【详解】A、试管1和试管2中没有加入酶,而是加入了本尼迪特试剂,检测两试管中是否存在还原糖,乙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A正确; B、本尼迪特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因此试管3~6需在沸水浴中保温2~3min以利于显色反应的进行,B正确; C、试管3和6的实验具有两个变量,不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C错误; D、若试管5中出现轻微阳性反应,可能是蔗糖酶溶液中混有还原糖,D正确。故选C。 36.在25℃ 、不同pH条件下,用人体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分别催化蛋白质水解的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实验的可变因素是酶的种类和pH B. 酶的活性可用1min内蛋白质水解的量表示 C. 提髙反应温度至37℃,两种酶的空间结构不变,活性增强 D. 向pH=6含有胰蛋白酶的试管中持续滴加NaOH,得到上图右侧曲线 【答案】A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和酶的种类,A正确; B、酶的活性可用1min内蛋白质剩余量表示,B错误; C、提髙反应温度至37℃,两种酶的空间结构都有所改变,活性增强,C错误; D、向pH=6含有胰蛋白酶的试管中持续滴加NaOH,会破坏胰蛋白酶的空间结构,酶的活性丧失,不可能得到上图右侧曲线,D错误。故选A。 37.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B. 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产生了[H] C. 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唯一场所 D. 叶肉细胞在光照下不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A 【解析】细胞呼吸是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A项正确;有氧呼吸的前两个阶段产生[H],第三个阶段消耗[H],B项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C项错误;细胞的呼吸作用时刻在进行,D项错误。 【点睛】辨析细胞呼吸(呼吸作用)与呼吸运动: (1)细胞呼吸:指细胞内的有机物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被分解为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呼吸运动: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38.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中的两类呼吸作用。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③过程既产生[H],也消耗[H] B. ②过程中需要①过程提供[H] C. ③过程需要大量O2参与 D. ②③过程进行的场所相同 【答案】D 【解析】③包括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H],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消耗[H],A正确;②过程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反应物是第一阶段产生的[H]和丙酮酸,B正确;③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第三阶段需要氧气的参与,C正确;②过程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③过程的场所是线粒体,D错误。 【点睛】有氧呼吸的过程: 39.下列关于电子传递链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只在有 O2的条件下发生 B. 消耗的[H]来自柠檬酸循环 C. 伴随水的生成释放大量能量 D. 该阶段需要多种酶的催化 【答案】B 【解析】电子传递链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氧气与[H]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释放的一部分能量与Pi和ADP结合生成ATP。 【详解】A、电子传递链必须有氧气的参与,A正确; B、电子传递链消耗的[H]来自于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B错误; C、电子传递链过程中,氧气与[H]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C正确; D电子传递链合成了水和ATP,需要多种酶参与,D正确。故选B。 40.甲组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乙组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若两组酵母菌分别产生出等量的CO2,那么它们各自所消耗的葡萄糖量之比是 A. 2﹕1 B. 1﹕2 C. 3﹕1 D. 1﹕3 【答案】D 【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性微生物,在有氧的时候进行有氧呼吸,方程式为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无氧的时候进行无氧呼吸,方程式为C6H12O6→2酒精+2CO2+能量。 【详解】假设两组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都是XmoL,甲组酵母菌进行的是有氧呼吸,根据有氧呼吸方程式计算其消耗的葡萄糖为X/6;乙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根据无氧呼吸方程式计算其消耗的葡萄糖为X/2。因此,甲、乙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X/6:X/2=1:3。 故选D。 【点睛】呼吸作用中各物质之间的比例关系(以葡萄糖为底物的细胞呼吸): ①有氧呼吸:葡萄糖∶O2∶CO2=1∶6∶6。 ②无氧呼吸:葡萄糖∶CO2∶酒精=1∶2∶2或葡萄糖∶乳酸=1∶2。 ③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摩尔数之比为1∶3。 ④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有氧呼吸消耗的O2摩尔数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摩尔数之和的比为3∶4。 41.不同组织细胞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下图为某组织细胞结构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是肾小管上皮细胞,①处附近可能分布较多线粒体 B. 若是胰岛细胞,该细胞的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数目较多 C. 若是成熟的皮肤表皮细胞,细胞内的粗面内质网发达 D. 该细胞可能是人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该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的功能、细胞核的核孔的功能,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A、肾小管上皮细胞具有重吸收功能和分泌功能,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某些无机盐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如果该细胞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则①处附近可能分布较多的线粒体,A正确; B、胰岛细胞具有分泌功能,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的分泌功能密切相关,线粒体为分泌功能提供能量,因此如果该细胞是胰岛β细胞,则①处附近可能分布较多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B正确; C、如果该细胞是皮肤表皮细胞,其分泌蛋白的能力很弱,则其细胞内的粗面内质网不发达,C错误; D、图示细胞含有较多的线粒体,可能是人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D正确。故选C。 42.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待检组织检测之前应利用指示剂对标准溶液进行显色观察 B. 对获取的马铃薯研磨液直接滴加碘化钾溶液进行淀粉检测 C. 检测还原糖时,取2mL样液滴加5滴本尼迪特试剂后进行水浴加热观察 D. 检测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A和双缩脲试剂B等体积混合后加入样液中 【答案】A 【解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①可溶性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本尼迪特试剂为斐林试剂的改良溶液) ②淀粉遇碘液变蓝。(碘液为碘-碘化钾溶液) ③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要先加A液NaOH溶液再加B液CuSO4溶液) 【详解】A、根据对照原则,设置指示剂的标准液进行显色比较,便于观察,A正确; B、检测淀粉应用碘液(碘液为碘-碘化钾溶液),B错误; C、检测还原糖时,取2mL样液滴加2mL本尼迪特试剂后进行水浴加热观察,C错误; D、检测蛋白质时,要先加A液NaOH溶液2mL,再滴加B液CuSO4溶液5滴,D错误。 故选A。 43.载体蛋白在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载体蛋白转运物质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可逆形变 B. 载体蛋白只能将物质由高浓度侧转运至低浓度侧 C. 载体蛋白不需与被转运的分子或离子结合 D. 各种物质的被动转运或主动转运均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答案】A 【解析】跨膜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是对于小分子或离子的运输;自由扩散既不需要载体协助,也不消耗能量;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也消耗能量,可以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 【详解】A、载体蛋白在转运过程结构会发生一定的可逆形变,A正确; B、在主动运输过程中,载体蛋白可以将物质由低浓度侧转运至高浓度侧,B错误; C、载体蛋白运输物质的过程中,需要与被转运的分子或离子结合,C错误; D、物质的被动转运不一定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如自由扩散,D错误。故选A。 44.将 I、II 两种物质混合,在 t1 时加入酶 α ,I、II 两种 物质浓度的变化曲线如下图,I、II 两种物质浓度相等的时间点称为 t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酶 α 可与物质 I 形成酶-底物复合物 B. 若 t1时增加酶 α 的量,则 t2值减小 C. 若提高反应体系温度,则 t2值变大 D. t3后物质 II 增加缓慢与物质 I 浓度有关 【答案】C 【解析】分析曲线图:将Ⅰ、Ⅱ两种物质混合,开始时两种物质的量没有发生改变,说明没有发生化学反应;t1时加入酶a后,Ⅰ浓度逐渐降低,Ⅱ浓度逐渐升高,说明酶a催化物质Ⅰ生成了物质Ⅱ。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酶a催化物质Ⅰ生成了物质Ⅱ,即物质Ⅰ为反应物,在反应过程中需要先与酶a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A正确; B、若 t1时增加酶 α 的量,则酶促反应速率hi增加,导致 t2值减小,B正确; C、由于不清楚该实验是否是在最适宜温度下进行的,适宜若提高反应体系温度,可能会导致 t2值变大或变小,C错误; D、t3后物质Ⅱ(产物)增加缓慢与物质 I (底物)浓度有关,D正确。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物质化学反应的本质,能够根据图示物质变化确定酶催化物质Ⅰ生成了物质Ⅱ,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 45.下面是关于某种淀粉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试管Ⅰ中的淀粉酶始终保持较高活性 B. 试管Ⅱ的温度和 pH 最适合该淀粉酶发挥催化作用 C. 试管Ⅲ中的淀粉酶在作用 40min 后便会失去活性 D.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 pH,因变量为淀粉酶的活性 【答案】D 【解析】从实验表格的设置中看出:试管Ⅱ和试管Ⅲ的变量是pH的不同,试管Ⅰ和试管Ⅱ的变量是温度不同,因变量是淀粉的相对量。 分析曲线可知:试管Ⅰ加酶后淀粉含量不变,说明此时酶活性丧失;试管Ⅲ淀粉消失的最快,因此酶活性最强,与试管Ⅲ相比,试管Ⅰ的60℃时淀粉酶已失活;比较试管Ⅱ和试管Ⅲ可以看出,pH为7更适宜。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试管Ⅰ中的淀粉含量一直不变,说明该温度条件下,淀粉酶的活性丧失,A错误; B、试管Ⅲ中的淀粉含量下降得更快,说明酶在pH为7的条件下活性更高,B错误; C、试管Ⅲ中的淀粉含量在作用 40min后消失,说明淀粉已经全部水解,但是淀粉酶的活性不会丧失,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 pH,因变量为淀粉酶的活性,D正确。 故选D。 46.下列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不能用图曲线表示的是 A. 氧气浓度与人体细胞二氧化碳产生速率 B. 被转运物质浓度差与主动转运速率 C. 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 D. 被转运物质浓度差与易化扩散速率 【答案】B 【解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物质运输的方式及速率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影响呼吸速率的因素等,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A、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当氧气浓度达到一定浓度后,有氧呼吸不再增加,则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最大值,A正确; B、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且消耗能量,而与被转运物质浓度差没有必然的关系,B错误; C、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酶促反应速率不断增加,由于没浓度等因素的限制,最后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C正确; D、易化扩散扩散由高浓度下低浓度扩散,所以随着浓度差的增加,易化扩散的速率不断增加;由于受载体蛋白的限制,当浓度差达到一定程度时,易化扩散的速率不再增加,D正确。 故选B。 47.下列关于人体细胞需氧呼吸过程中有关蛋白质的分布及其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 B. ATP合成酶分布于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基质和嵴等结构 C. 线粒体膜上存在转运丙酮酸、葡萄糖和氢等分子的载体蛋白 D. 特殊分子携带的氢和电子要经线粒体内膜中的多种蛋白质传递后才与氧形成水 【答案】C 【解析】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详解】A、在线粒体基质中,存在着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也有少量与柠檬酸循环有关 的酶在嵴上,A正确; B、需氧呼吸三个阶段都能够产生ATP,因此ATP合成酶分布于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基质和嵴等结构,B正确; C、葡萄糖并非有氧呼吸二、三阶段的底物,因此线粒体膜上没有转运其的载体蛋白,C错误; D、电子传递链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需要既传递电子也传递[H],[H]与O2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该反应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D正确。故选C。 48.人体进行下列生命活动过程中,伴随着ATP合成的是 A. 肌肉能量增加 B.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C. 乳酸再生成葡萄糖 D. 丙酮酸被分解形成CO2 【答案】D 【解析】ATP是直接能源物质,其水解可以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ATP的水解往往与细胞中的吸能反应相关联,而ATP的合成往往与细胞内的放能反应相关联。 【详解】A、肌肉能量增加伴随着ATP的水解,A错误; B、核糖体合成蛋白质需要消耗能量,伴随着ATP的水解,B错误; C、乳酸再生成葡萄糖需要消耗能量,伴随着ATP的水解,C错误; D、人体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被分解形成CO2,释放能量并合成ATP,D正确。 故选D。 49.图中,A、B、C为半透膜制成等体积的透析袋,分别装有等体积的甲、乙、丙溶液。已知溶液浓度高低依次为甲>乙>丙。一段时间后小玻璃管中的液面不再变化,此时,A、B、C透析袋中的溶液浓度高低依次 A. A>B>C B. A=B=C C. A<B<C D. 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三种溶液的浓度高低顺序为溶液甲>溶液乙>溶液丙,且三者的浓度都高于清水,因此都发生渗透吸水,导致液面升高。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由于浓度甲>乙>丙,外面是清水,渗透吸水,A、B、C内的液面上升,液面差△A>△B>△C,静水压△A>△B>△C(方向向下),一段时间后,液面不再改变时,静水压=渗透压,渗透压A>B>C(方向向上),所以浓度差由高到低是A>B>C。故选A。 50.如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内需氧呼吸的部分过程,①、②、③表示反应过程,X、Y表示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表示糖酵解,在线粒体基质进行 B. 过程②的产物除了图示以外,还有ATP C. 过程③表示电子传递链,物质Y是H2O D. 物质X在线粒体中用于还原O2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糖酵解),②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X 是还原氢,Y是水,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过程①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表示糖酵解,发生在细胞溶胶,A错误; B、过程②的产物除了图示以外,还有二氧化碳和ATP,B错误; C、过程③表示柠檬酸循环的部分内容和电子传递链,物质Y是H2O,C错误; D、物质X是还原氢,在线粒体中用于还原O2,D正确。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详细过程,弄清楚两个过程中具体的物质变化,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的名称以及各个字母代表的物质的名称。 二、非选择题 51.下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根据图回答(符号与文字全对才给分): (1)如果将这两种细胞分别放入蒸馏水中,A细胞的变化是____,B细胞的变化是____。 (2)结构5为 ____,在植物细胞细胞分裂时,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3)细胞内有双层膜的结构又是细胞控制中心的是[ ] ___;B图中含有少量DNA和RNA的细胞器是[ ] ____和[ ] ____。 (4)如果B图为大葱根细胞,则应该没有[ ]____;B图细胞中没有,且与A图所示细胞细胞分裂有关的结构是[ ]____。 (5)A图中能产生ATP的场所为____,B图中可能含有色素的结构为____。 【答案】吸水涨破 膨胀 高尔基体 [10] 细胞核 [4]叶绿体 [9] 线粒体 [4]叶绿体 [13] 中心体 细胞溶胶 线粒体 液泡 叶绿体 【解析】分析题图:A表示动物细胞结构、B表示植物细胞结构,其中1~14依次是细胞膜、液泡、细胞质基质、叶绿体、高尔基体、核仁、细胞壁、内质网、线粒体、核孔、核糖体、染色质、中心体、核膜。 【详解】(1)A是动物细胞,放入清水中会吸水涨破;而B是植物细胞,放入清水中,由于有细胞壁的保护,其吸水会膨胀,但是不会涨破。 (2)图中5是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3)10细胞核具有双层膜结构,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图B中4 是叶绿体,9是线粒体,两者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 (4)植物根部细胞不应该有4叶绿体;图示A细胞中有中心体(13),而B细胞没有,中心体与动物细胞分裂有关。 (5)动物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其产生ATP的场所为细胞溶胶和线粒体;植物细胞中可能存在色素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液泡。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识记细胞中常见的结构的形态,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结构的名称,进而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52.如图是几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运输速度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图,请结合细胞膜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进入细胞都通过细胞膜,在用呼吸抑制剂处理细胞后,脂肪酸、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速度会明显减慢的是________;大分子和颗粒状物质,如胰岛素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 (2)图②可能表示的物质运输方式是________;图④物质运输速度受到限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中曲线可知与水进出细胞相符的曲线有________;能够表示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有________。 (4)能表示物质最大运输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无关的图是________。 (5)在研究具体的物质X时,发现与曲线②、④和⑥相符,则细胞膜运输物质X的方式是________。 (6)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人们一般选取________________作为实验材料,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葡萄糖 胞吐 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载体数量有限 ①③⑤ ②③⑥ ①⑤ 主动运输 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只有细胞膜一种具膜结构 【解析】分析题中曲线图可知,①为自由扩散,②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③与能量无关,则为被动运输,即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④与能量有关,说明为主动运输,其影响物质最大运输速率的因素是载体数量,⑤为自由扩散,⑥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葡萄糖以主动运输方式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胰岛素是分泌蛋白,以胞吐方式分泌出细胞,需消耗能量。水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只有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满足曲线②、④和⑥特点的物质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只有细胞膜一种具膜结构,所以常用作获得纯净的细胞膜的实验材料。 【详解】(1)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脂肪酸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协助扩散,不需消耗能量;因此在用呼吸抑制剂处理细胞后,脂肪酸、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速度会明显减慢的是葡萄糖;大分子和颗粒状物质,如胰岛素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胞吐。 (2)②表示影响因素为浓度和载体蛋白数量,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④物质运输速度受到限制的原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 (3)水进出细胞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也不需要能量,故图中与水进出细胞相符的曲线有①③⑤;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能够表示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有②③⑥。 (4)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能表示物质最大运输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无关的图是①⑤。 (5)根据试题的分析,②、④、⑥都可以表示主动运输,在研究具体的物质X时,发现与曲线②、④和⑥相符,则细胞膜运输物质X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6)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人们一般选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只有细胞膜一种膜结构。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实例和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53.下图中甲表示几种类型的细胞呼吸的部分物质变化示意图,乙和丙分别是温度和O2浓度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酵母细胞中可进行的过程是____(填序号),能在人体骨骼肌细胞中进行的过程是____(填序号)。甲图中过程④产生的ATP的去向是____。 (2)从乙图中可以看出,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是____点对应的温度。AB段说明____。温度能否影响甲图中的①~④四个过程,____ 为什么?____。 (3)丙图表示酵母菌的呼吸情况,则曲线Ⅱ表示____呼吸类型。如果在瓶中培养酵母菌时,测定出瓶中放出CO2的体积与吸收O2的体积比为5∶4,这是因为有____(以比例表示)的酵母菌在进行曲线Ⅰ所示的呼吸类型(假设酵母菌进行两种细胞呼吸的速率相等)。 (4)由乙、丙两图可知,贮存水果时应选择____(低温、室温、高温,无氧、低氧、高氧)的条件。 【答案】①③④ ①②④ 用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B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细胞呼吸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能 因为这四个过程均需在酶催化作用下进行,而酶的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 需氧 3/7 低温、低氧 【解析】据图分析,甲图中①是有氧呼吸,②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③是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④ 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能量产生ATP的过程;乙图中,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胞呼吸速率先增加后降低,B点时呼吸速率最高;丙图中,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Ⅰ曲线不断下降,代表无氧呼吸,而Ⅱ不断上升,代表有氧呼吸。 【详解】(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性微生物,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且呼吸作用过程中可以产生ATP,因此其可以进行甲图中的①③④过程;人体骨骼肌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并产生ATP,因此甲图中能在人体骨骼肌细胞中进行的过程是①②④;甲图中过程④产生的ATP是直接能源物质,为各项生命活动供能。 (2)据图分析,乙图中B点细胞呼吸速率最大,对应的温度为最适宜温度;AB段说明表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细胞呼吸的速率升高;图甲中①~④四个过程都是酶促反应,而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因此温度可以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丙图中Ⅱ代表有氧呼吸;根据题意分析,酵母菌呼吸作用放出CO2的体积与吸收O2的体积比为5∶4,说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之比为4:1,则参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酵母菌比例为4/6:1/2=4:3,因此进行无氧呼吸(曲线Ⅰ)的酵母菌占3/7。 (4)乙、丙两图可知,细胞呼吸在低温、低氧时细胞呼吸速率较低,因此贮存水果时应选择低温、低氧的条件。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呼吸的类型和举例,温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和影响机理,氧气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细胞呼吸在水果储藏中的应用,正确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54.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为了研究猪笼草分泌液中是否有蛋白酶,请从待选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要求:不考虑添加液体体积变化;实验思路涉及的主要用具需写出,但具体操作过 程不做要求。) 待选方案 请回答: (1)上述待选实验方案中最隹的是_________。 (2)实验思路: ①取两组试管分别编号甲、乙,把相应蛋白质加入试管中,并将试管置于35℃水浴中保温。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3)分析与讨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则说明_______________。 ②若______________,则说明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二 ②将蒸馏水和猪笼草分泌液分别加入甲和乙试管,并在 35℃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 ③观察两只试管中蛋白质块的体积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 ①甲试管中蛋白质块体积无明显变化,乙试管中蛋白质块体积明显变小 猪笼草分泌液中含有蛋白酶 ②甲、乙试管中蛋白质块体积都未发生明显变化 猪笼草分泌液中无蛋白酶 【解析】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质,将蛋白质分解后变成氨基酸,氨基酸是能溶于水的。根据表格分析,两个实验的单一变量都是猪笼草分泌液的有无,若蛋白质被分解,则说明猪笼草分泌液含有蛋白酶;而蛋白块比蛋白质更容易观察分解程度。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蛋白块比蛋白质溶液更容易观察蛋白质被分解的程度,因此上述待选实验方案中最隹的是方案二。 (2)②第一步已将蛋白质加入试管,则第二步需要添加相关自变量,且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单一变量的原则,即两者滴加量应相等。因此该步骤应该是:将等量蒸馏水和猪笼草分泌液分别加入甲和乙试管,并在 35℃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 ③观察两只试管中蛋白质块的体积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 (3)实验结论通过蛋白块的消失与否来判断,即: ①若甲试管中蛋白质块体积无明显变化,乙试管中蛋白质块体积明显变小,说明猪笼草分泌液中含有蛋白酶; ②若甲、乙试管中蛋白质块体积都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明猪笼草分泌液中无蛋白酶。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酶的专一性、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等知识点,明确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分解,且蛋白块比蛋白质溶液更容易观察蛋白质的水解程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