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与生活相联系的生物学知识中,说法正确的是 A. 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过多摄入有益无害 B.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虽然受到严格限制,但不具甜味的米饭、馒头等可随意食用 C. 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输入葡萄糖盐水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D. 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发生了变性,不容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鸡蛋难消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过多摄入可能会导致血管硬化等问题,A错误; B、米饭、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经消化分解形成葡萄糖被吸收,也会使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升高,从而加重病情,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控制米饭、馒头的摄入量,B错误; C、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小肠吸收功能受到影响,静脉输入葡萄糖盐水可补充葡萄糖、水和无机盐,C正确; D、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发生了变性,容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鸡蛋易消化,D错误。 故选C。 2.一场“毒黄瓜”引起的病疫曾在德国蔓延并不断扩散至各国,欧洲一时陷入恐慌。经科学家实验查明,这些黄瓜其实是受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污染”,食用后可引发致命的溶血性尿毒症,同时可影响到血液、肾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对这种可怕病原体的描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病原体为原核细胞,无细胞壁 B. EHEC细胞的遗传物质中含有的核苷酸种类是8种 C. EHEC细胞的核糖体在合成蛋白质时可能以20种氨基酸为原材料 D. 一个EHEC在生命系统中只属于细胞层次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有细胞壁,A错误; B. EHEC的遗传物质是DNA,含有4种核苷酸,B错误; C. 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因此EHEC细胞的核糖体在合成蛋白质时可能以20种氨基酸为原材料,C正确; D. 一个EHEC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D错误。 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胰腺细胞:发达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功能有关 B.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细胞膜向肠腔突起,增加吸收面积 C. 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为运输氧气提供更多的空间 D. 卵细胞:体积大,有利于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D 【解析】 胰腺细胞能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所以含有发达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正确。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向肠腔突起形成皱褶,增加了吸收面积,B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可以为运输氧气提供更多的空间,C正确。卵细胞体积大,储存的营养物质多,但不利于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 点睛: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结构决定了功能,有什么样的结构就具备什么样的功能。 4.甲、乙、丙是科研人员从哺乳动物早期的细胞中分离出的部分细胞结构,并对其核酸分子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细胞结构 甲 乙 丙 DNA含量% 99.% 30 0 RNA含量% 0.1 70 100 A. 甲是细胞代谢中心和控制遗传的中心 B. 在低倍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丙结构 C. 乙是未成熟红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D. 差速离心法能够分离出甲、乙、丙三种结构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甲结构中含有大量的DNA,少量的RNA,为细胞核,故甲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A错误; B、丙不含DNA,只含RNA,为核糖体,核糖体在低倍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B正确; C、乙含有较多的RNA,也含有DNA,可能为线粒体,是早期红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正确; D、要分离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核,可以用差速离心法,D正确。 故选A。 5.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催化琥珀酸脱氢,脱下的氢可将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丙二酸与琥珀酸结构相似,可与琥珀酸脱氢酶结合,但不会脱氢。为探究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是否有抑制作用,进行实验设计。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 实验假设: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有抑制作用 B. 实验取材:大白鼠心肌细胞含有较多的线粒体,可从其研磨液中提取琥珀酸脱氢酶 C. 实验分组:对照组加琥珀酸、实验组加丙二酸,两组都加入甲烯蓝和琥珀酸脱氢酶 D. 观察指标: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时间的长短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实验可假设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有抑制作用,A正确; B. 线粒体中含琥珀酸脱氢酶,故可选择大白鼠心肌细胞,从其研磨液中提取琥珀酸脱氢酶,B正确; C. 对照组和实验组中都要加入琥珀酸,实验组还需加丙二酸,两组都加入甲烯蓝和琥珀酸脱氢酶,C错误; D. 琥珀酸脱氢酶催化琥珀酸脱氢,脱下的氢可将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而丙二酸可与琥珀酸脱氢酶结合,但不会脱氢,故不会能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因此可通过观察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假设是否正确,D正确。 6.图甲为人的成熟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乙表示物质运输 曲线。图丙中 A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 为1mol/L 的乳糖溶液,半透膜上有图甲中的蛋白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中乳酸和葡萄糖跨膜运输均与氧气浓度有关 B. 图甲中葡萄糖的运输可以用图乙中的 M 表示 C. 葡萄糖和乳酸的运输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D. 图丙的液面不再变化时,右侧液面高于左侧液面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甲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耗能,与氧气浓度无关;红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出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耗能,故乳酸跨膜运输与氧气浓度有关,A错误; B、图甲中葡萄糖的运输可以用图乙中的 N 表示,B错误; C、葡萄糖和乳酸的运输都需要载体的协助,故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C错误; D、图丙中由于葡萄糖可以向B侧转运,而乳酸不能向A侧转运,故B侧的液面上升,当液面不再变化时,右侧液面高于左侧液面,D正确。 故选D。 7.下列关于实验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脂肪鉴定:取材→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 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取材(藓类小叶)→制片→染色→观察 C. 质壁分离现象:取材→制片→观察→滴加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观察 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取材→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答案】B 【解析】 脂肪鉴定时,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切取叶片→染色→洗去浮色→制片→观察,故A正确;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不需要染色,故B错误;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时,撕取鳞片叶表皮细胞→制片→观察→滴加30%的蔗糖溶液→观察,故C正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取材→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故D正确。 8.在用酵母菌进行家庭酿酒的过程中,从密闭的发酵罐中检测到3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下图,图中P、Q、R三曲线依次代表 A. C2H5OH、CO2、O2 B. C2H5OH、O2、CO2 C. CO2、O2、C2H5OH D. CO2、C2H5OH、O2 【答案】D 【解析】 【详解】密封发酵罐中的酵母菌先利用密闭的发酵罐内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繁殖,所以发酵罐内的O2浓度逐渐降低,CO2逐渐增加;之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2H5OH和CO2,所以在此过程中C2H5OH和CO2的浓度逐渐增多。综上所述,图中P、Q、R三曲线依次代表CO2、C2H5OH、O2,故选D。 9.下面关于光合作用的几个著名实验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通过产生氧气来更新空气 B. 萨克斯的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淀粉,所以要暗处理 C. 恩格尔曼的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 D. 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源于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没有提出植物能产生氧气,A错误; B、萨克斯的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光照,B错误; C、恩格尔曼的实验发现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C错误; D、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源于水,D正确。 故选D。 10.某生物兴趣小组从湖泊的某一深度取得一桶水样,封装于6对密封的黑白瓶中(白瓶为透明瓶,黑瓶为不透光瓶),剩余的水样测得原溶氧量为10mg/L。将6对密封黑白瓶分别置于6种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由a→c逐渐加强),其他条件相同,24小时后,实测获得6对黑白瓶中溶氧量,记录数据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光照强度(klx) 0(黑暗) b d c d e 白瓶溶氧量mg/ L 3 10 16 24 30 30 黑瓶溶氧量mg/L 3 3 3 3 E E A. 瓶中所有生物正常生活所需耗氧量在24h内为7mg/L B. 光照强度为d、e时,黑瓶中溶氧量应为3 mg/L C. 光照强度为c时,在24h内白瓶中植物产生的氧气量为17 mg/L D. 光照强度为d时,再增加光照强度,白瓶中溶氧量也不会增加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分析黑瓶可知,24h氧气的消耗量是10-3=7(mg/L),即瓶中所有生物正常生活所需耗氧量在24h内为7mg/L,A正确; B.由表中数据可知,光照强度变化,消耗的氧气不变,因此光照强度为d、e时,黑瓶中溶氧量应为3mg/L,B正确; C.光照强度为c时,24h氧气的増加量是24-10=14(mg/L),呼吸消耗量是7mg/L,因此在24h内白瓶中植物产生的氧气量为14+7=21(mg/L),C错误; D.由表格数据可知,d之后再增加光照强度,白瓶中溶氧量也不会增加,D正确。 故选C。 11.如图是夏季连续两昼夜内,某野外植物C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S1~S5表示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B点和I点,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 B. 图中DE段不是直线的原因是夜间温度不稳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 C. 如果S1+S3+S5>S2+S4,表明该植物在这两昼夜内有机物的积累量为负值 D. 图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CO2浓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A、B和Ⅰ点植物既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释放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为光补偿点,A正确; B、图中DE段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不是直线的原因是夜间温度不稳定,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B正确; C、S1+S3+S5为无光时呼吸的消耗量,S2+S4为有光时净光合量,若前者大于后者,则有机物积累量为负,C正确; D、图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光照强度不同,D错误。 故选D。 12.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述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 B. 细胞①、②、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 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 D. ④细胞前一个时期,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 【答案】D 【解析】 【详解】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的比例为1∶2的图形中,应有染色单体,据图可知①中无染色单体,只有②③符合,A错误;有丝分裂是产生体细胞的分裂方式,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因此细胞①③产生的子细胞有同源染色体,②产生的子细胞无同源染色体,而⑤图是分裂间期,看不出是有丝分裂间期还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B错误;①为有丝分裂后期,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为有丝分裂中期,C错误;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细胞分裂前,细胞中有染色单体,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 2,D正确;故选D。 13. 下图表示雄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CD段表示同源染色体分开 B. 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BC段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1条或0条Y染色体 C. 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DE段一个细胞内均只含2个染色体组 D. 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图2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CD段都发生着丝点分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图1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量关系。由C到D的原因是由于着丝点的断裂造成的,A错误;对于减数分裂来说,BC阶段可以认为是复制完成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之前的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为1条Y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造成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1条Y染色体,而另一个含有1条X染色体,B正确;若为有丝分裂,则第一个图DE阶段表示后期和末期,一个细胞内可能含有2个或4个染色体组,而第二个图表示末期,每个细胞则含有2个染色体组(注意纵坐标为核内DNA的含量),C错误;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CD段发生着丝点分裂,若图2表示有丝分裂,,则CD阶段表示DNA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为两个新的细胞核重新形成,D错误。 14.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三位实验人员制作洋葱根尖装片的操作步骤如表所示(“+”表示操作,“-”表示未操作): 实验人员 操作 取材 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甲 根尖1~3 mm处 - + + + 乙 根尖1~3 mm处 + - + + 丙 根尖5~7 mm处 + + + + 则甲、乙、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 A. 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B. 细胞分散但看不到染色体、染色体着色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C. 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着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体 D. 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由于甲没有进行解离,所以细胞与细胞没有分离开来而重叠在一起;由于乙没有进行漂洗,解离液会与染色剂发生反应,导致染色效果不好,所以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由于丙取材是在根尖5~7mm处,此处已不是分生区,细胞不进行有丝分裂,所以染色质不会变成染色体,但操作过程正确,所以细胞着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体,综上分析,C正确。故选C。 15. 下图为人体某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⑦为不同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与①相比,②③④的分裂增殖能力加强,分化能力减弱 B. 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也相同 C. ②③④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 D. 进入c过程的细胞,酶活性降低,代谢减慢继而出现凋亡小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分化以后,分裂能力下降或失去分裂能力,②③④的分裂能力应低于① ,A错误;细胞在分裂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保持不变,但在分化过程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因此不同种类的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B错误;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只发生于减数分裂,而①通过有丝分裂形成②③④,C错误;酶活性降低,代谢减慢是细胞衰老的特性,衰老后的细胞将逐渐形成凋亡小体而凋亡,D正确。 16.某研究小组从蛙的精巢中提取一些细胞,测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无突变发生),将这些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所示。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乙组细胞中有一部分可能正在进行DNA的复制 B. 丙组细胞中有一部分可能正在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C. 乙组细胞中既有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也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 D. 用药物阻断DNA复制会减少甲组细胞的生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乙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可能处于间期,有丝分裂前、中和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丙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两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不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乙组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C正确;用药物阻断DNA复制,则细胞停留在间期,不能继续分裂,所以会减少甲组细胞的生成,D正确。 17.下图为某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属于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有①③⑤ B. 图③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2个四分体 C. 图②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 D. 图示5个细胞均具有同源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分析可知:图中属于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有③⑤,A错误; B、图③为有丝分裂中期,其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0个四分体,B错误; C、图②为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C正确; D、图示5个细胞中,除了图②外均具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18.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b、c分别进行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B. CD与OP的染色体数相同 C. JK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与分开 D. OP的核DNA含量比MN增加1倍,原因是NO发生了受精作用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阶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b阶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c阶段表示受精作用(ML)和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数目变化规律。 a阶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b阶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c阶段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A错误;图中CD和OP都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所以CD与OP的染色体数相同,B正确;JK发生细胞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而同源染色体联会与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C错误;OP的核DNA含量比MN增加1倍,原因是NO发生了DNA的复制,D错误。 19.荠菜果实性状——三角形和卵圆形由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B、b决定。AaBb个体自交,F1中三角形:卵圆形=301:20。在F1的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均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1三角形果实荠菜中所占的比例为( ) A. 1/15 B. 7/15 C. 3/16 D. 7/16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F1中三角形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9/16A_B_(1/16AABB、2/16AABb、2/16AaBB、4/16AaBb)、3/16A_bb(1/16AAbb、2/16Aabb)、3/16aaB_(1/16aaBB、2/16aaBb),其中1/16AABB、2/16AABb、2/16AaBB、1/16AAbb、1/16aaBB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均为三角形果实,比例为1/16+2/16+2/16+1/16+1/16=7/16,F1三角形果实荠菜的比例为15/16,故这样的个体在F1三角形果实荠菜中所占的比例为7/16╳16/15=7/15。 故选B。 20.一种长尾小鹦鹉的羽色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完全显性的等位基因B、b和Y、y控制,其中B基因控制产生蓝色素,Y基因控制产生黄色素,蓝色素和黄色素混在一起时表现为绿色。两只绿色鹦鹉杂交,F1出现绿色、蓝色、黄色、白色四种鹦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亲本两只绿色鹦鹉的基因型相同 B. F1绿色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四种 C. F1蓝色个体自由交配,后代蓝色个体中纯合子占1/2 D. F1中蓝色个体和黄色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色个体占2/9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两只绿色鹦鹉的基因型都是YyRr,A正确;子一代绿色的基因型共有四种,分别是YYRR、YYRr、YyRR、YyRr,B正确;F1蓝色个体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yy:Bbyy=1:2,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为By:by=2:1,因此F1蓝色个体自由交配,后代蓝色个体中纯合子占(2/3×2/3)÷(1-1/3×1/3)=1/2,C正确;F1中蓝色个体(B_yy)和黄色个体(bbY_)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色(bbyy)个体占1/3×1/3=1/9,D错误。 21.在阿拉伯牵牛花的遗传实验中,用纯合红色牵牛花和纯合白色牵牛花杂交,F1 全是粉红色牵牛花.将 F1 自交后,F2 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例为 1:2:1,如果将 F2 中的所有粉红 色的牵牛花和白色的牵牛花均匀混合种植,进行自由授粉,则后代中红色花所占比例为( ) A. 1/2 B. 1/4 C. 1/6 D. 1/9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假设红色牵牛花基因型为AA、粉红色牵牛花基因型为Aa,F2中白色、粉红色牵牛花的比例(aa:Aa)为1:2,即a的基因频率为1/3aa+1/2×2/3Aa=2/3,A的基因频率为1/3,子代中aa占2/3×2/3=4/9,Aa占2×2/3×1/3=4/9,AA占1/3×1/3=1/9,即后代中红色花(AA)所占比例为1/9.故选D。 22.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每个桶中两种球的数量相等。每次分别从Ⅰ、Ⅱ、Ⅲ三个小桶中的某两个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多次重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Ⅰ、Ⅱ两桶中抓的球做统计可模拟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 用Ⅱ、Ⅲ两桶中抓的球做统计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C. Ⅰ、Ⅱ两桶中小球的总数不相等不影响实验结果 D. 每次将抓取的小球放在另外一个小桶中进行统计、汇总 【答案】D 【解析】 【详解】A、Ⅰ、Ⅱ小桶可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从Ⅰ、Ⅱ小桶各拿一个小球模拟遗传因子的分离即D与d分离,把两个小球放在一起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即D与D、D与d、d与d随机结合,A正确; B、II、Ⅲ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如果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B正确; C、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表示两种配子的比是1:1,但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不一定相同,一般雄性多于雌性,所以每只小桶内小球的总数不一定要相等,C确; D、每次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小桶中,摇匀,保证随机抓取每种小球的概率是相等的,D错误。 23.马的黑色与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黑色马与棕色马交配的不同组合及结果如下 ①黑×棕→1匹黑 ②黑×黑→2匹黑 ③棕×棕→3匹棕 ④黑×棕→1匹黑+1匹棕 根据上面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黑色是显性性状,棕色是隐性性状 B. 棕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 C. 交配的不同组合中的黑马和棕马肯定都是纯合子 D. 无法判断显隐性,也无法判断哪种马是纯合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于产生的后代数目少,存在偶然性,所以①组虽然是表型不同个体交配,后代出现一种表型,但无法判断显隐性,②③组是相同表型个体交配,后代只有和亲本表型相同个体,无法判断显隐性,④组只能说明一个亲本是隐性纯合子,一个是显性杂合子,但无法判断什么性状是显性,综合分析D正确。 故选D。 24.一株基因型为Dd的杂合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DD、Dd、dd三种基因型比例是( ) A. 1:1:1 B. 4:4:1 C. 2:3:1 D. 1:2:1 【答案】C 【解析】 Dd植株中雌配子有1/2D+1/2d,雄配子d有50%的致死,说明雄配子是1/2D+1/2×1/2d,也就是雄配子中有2/3D+1/3d。所以后代各种基因型的频率: 雌雄配子以及后代基因型概率 2/3D 1/3d 1/2D 1/3DD 1/6Dd 1/2d 1/3Dd 1/6dd 故后代各种基因型所占的比例为:DD:Dd:dd=2:3:1,故C正确。 25.人类的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一家系中,某女子正常,其弟是白化病;另一家系中,某男正常,其母是白化病。家系其他成员均正常,试分析他们如果婚配,生下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 A. 0 B. 1/3 C. 1/6 D. 1/12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家系中其他成员均正常,在一家系中,某女子正常,其弟白化病(aa),则双亲均为Aa,因此女子的基因型为1/3AA、2/3Aa;另一家系中,某男正常,其母是白化病(aa),因此该男子的基因型为Aa,因此该女子和该男子婚配,生下一个白化病孩子(aa)的几率=2/3×1/4=1/6,C正确。 26.已知A与a、B与b、C与c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都是完全显性,基因型为 AaBbCc的个体自交。下列关于其自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A. 表现型有8种,基因型有3种, 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B. 表现型有4种,基因型有6种, aabbcc个体的比例为3/64 C. 表现型有8种,基因型有8种, 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27 D. 表现型有8种,基因型有27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Aa自交产生的表现型有两种,基因型有三种,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知,AaBbCc的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有23=8种,基因型有33=27种, 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2)3=1/8,A错误; B、根据A项分析可知:表现型有23=8种,基因型有33=27种, 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4)3=1/64,B错误; C、根据A的分析可知,表现型有8种,基因型有27种, 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2×1/4×1/4=1/32,C错误; D、表现型有8种,基因型有27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4×1/2×1/2=1/32=1/16,D正确。 故选D。 27.早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已知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5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2mm。花长为24mm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其中与亲本具有同等花长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A. 1/16 B. 2/16 C. 5/16 D. 6/16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花长为24mm的个体中应该有(24-12)÷3=4个显性基因,且后代有性状分离,不可能是纯合子,所以基因型可能是AaBbCC、AaBBCc、AABbCc。以AaBbCC为例,其自交后代含有4个显性基因的比例为1/4×1/4×1+1/4×1/4×1+1/2×1/2×1=6/16。 28.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A、a和B、b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控制,基因型为AaBb的红玉杏自交,子代F1中的基因型与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基因型 A_bb A_Bb A_BB、aa_ _ 表现型 深紫色3/16 淡紫色6/16 白色7/16 A. F1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与aabh植株杂交,子代中开白色花的个体占1/4 B. F1中淡紫色的植株自交,子代中开深紫色花的个体占5/24 C. F1中深紫色的植株自由交配,子代深紫色植株中纯合子为5/9 D. F1中纯合深紫色植株与F1中杂合白色植株杂交,子代中基因型AaBb的个体占1/8 【答案】B 【解析】 【详解】A、F1中AaBb的植株与aabh植株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1:1:1:1,其中中开白色花的个体aaBb、aabb共占2/4 ,A错误; B、F1中淡紫色的植株(AaBb:AABb=2:1)自交,子代中开深紫色花的个体占2/3×3/4×1/4+1/3×1×1/4=5/24 ,B正确; C、F1中深紫色的植株(AAbb:Aabb=1:2)自由交配,1/3AAbb与2/3Aabb产生的配子比例为2/3Ab和1/3ab,1/3AAbb和2/3Aabb自由交配产生的深紫色植株为AAbb=2/3×2/3=4/9,Aabb=2×2/3×1/3=4/9,所以深紫色植株中纯合子为4/8,即1/2,C错误; D. F1中纯合深紫色植株(AAbb)与F1中杂合白色植株(AaBB:aaBb=1:1)杂交,子代中基因型AaBb的个体占1/2×1/2+1/2×1/2=1/2,D错误。 故选B。 29.蜜蜂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雄蜂在产生精子时染色体数目不减半。蜂王和雄蜂杂交后,让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F2中,雄蜂基因型有AB、Ab、aB、ab四种,雌蜂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 A. aabb×AB B. AaBb×Ab C. AAbb×aB D. AABB×ab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于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故根据后代F1中雄蜂的基因型可知亲代雌蜂产生的配子类型为AB、Ab、aB、ab四种,据此可推测出亲本中的雌蜂的基因型为AaBb,再分析F1中的雌蜂的四种基因型: AABb、AAbb、AaBb、Aabb,由于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我们把其中雌性配子的基因型去掉,不难看出亲本雄蜂提供了一种类型的精子,基因型为ab,即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b,D正确。 故选D。 30.用抗螟非糯性水稻(GGHH)与不抗螟糯性水稻(gghh)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假如这两对基因都是完全显性遗传,则F1中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最可能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细胞中G和H、g和h为非等位基因,不会出现在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A错误; B、细胞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自交后代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B 错误; C、细胞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自交后代出现1:2:1的性状分离比,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C错误; D、细胞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31.黄瓜是雌雄同株、异花授粉的二倍体植物,果皮颜色(绿色和黄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判断这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某同学分别从某种群中机选取两个个体进行杂交实验,请回答: (1)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的过程中运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做的两个实验,实验一: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实验二:上述绿色果皮植株做父本、黄色果皮植株母本进行杂交,观察F1的表现型。 实验一后代有性状分离,即可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显性。 实验一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则需通过实验二进行判断。 若实验二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绿色为显性: 若实验二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黄色为显性。 【答案】 (1). 假说—演绎法 (2). 绿色 (3). 全部为绿色 (4). 全部为黄色 或 黄色: 绿色=1:1 【解析】 【详解】(1)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的过程中运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 (2)正交与反交实验可以判断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或者是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如果显性性状是杂合子,则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 ①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如果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绿色果皮的黄瓜是杂合子,杂合子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因此可以判断绿色是显性性状。 ②若实验一后代没有性状分离,说明绿色是纯合子,可能是显性性状(AA,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也可能是隐性性状(aa),则需通过实验二进行判断: 如果绿色果皮是显性性状,上述绿色果皮植株做父本,黄色果皮植株做母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都是绿色果皮,也就是AA(绿色)×aa(黄色)→Aa(绿色)。 如果黄色是显性性状,则绿色(aa)与黄色果皮(A_)植株杂交,则杂交后代会出现黄色果皮(Aa)。也即如果黄色个体为纯合子(AA),则其后代都是黄色,如果是杂合子(Aa),则其后代黄色:绿色=1:1。 32.下图1是某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2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含_____条染色单体、____个核DNA分子。 (2)图1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__。图1中处于减数分裂时期的细胞是______。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1中的___________细胞。 (3)图2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 (4)图1中____________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对应图2中的cd段。 【答案】 (1). 初级精母细胞 (2). 8 (3). 8 (4). 甲、乙 (5). 甲、丙 (6). 甲 (7). DNA复制 (8). 着丝点分裂 (9). 甲 【解析】 【详解】(1) 图1中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所以甲细胞的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甲细胞含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因此共含有8条染色单体、8个核DNA分子。 (2) 图1中的甲、乙细胞都含有同源染色体。图1中的甲、丙细胞分别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发生在图1中的甲细胞。 (3) 图2显示:bc段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增倍,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de段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减半,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4) 图2中的cd段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为最大值,说明存在染色单体,因此图1中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对应图2中的cd段。 33.某种动物的体色由两对等位基因D、d和T、t控制,D和d分别控制黑色和白色,并且当T基因存在时,D基因不能表达。某人做了相关的杂交实验,其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亲本组合 子一代(F1) 子二代(F2) 纯合白色×纯合白色 白色 白色:黑色=13:3 (1)该实验说明体色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定律。 (2)两亲本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 (3)现让F2中黑色个体自由交配,则产生的后代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 (4)已知该动物的眼色和毛的长短由另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如下表),且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A、a位于该动物的3号常染色体上。 眼色 黑色 A 毛的长短 长毛 B 棕色 a 短毛 b 现有一只基因型为AaBb的该雄性动物,及多只表现型为黑眼长毛和棕色眼短毛的纯种雌性动物,现在要确定另一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3号染色体,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的结果和结论。 实验步骤: ①让基因型为AaBb的该雄性动物与多只表现型为____________的雌性动物交配。 ②统计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 实验结果分析: ①若子代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B、b基因不在3号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B、b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 【答案】 (1).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 ddtt和DDTT (3). (黑色):(白色)=8:1 (4). 棕色眼短毛 (5). 四种表现型,黑色眼长毛、棕色眼短毛、黑色眼短毛、棕色眼长毛,且比例为1:1:1:1。 (6). 两种表现型,黑色眼长毛和棕色眼短毛或黑色眼短毛、棕色眼长毛,且比例为1:1。 【解析】 【详解】(1)由子二代中的性状分离比可知该动物体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两亲本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ddtt和DDTT。 (3)F2中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DDtt或Ddtt,比例为1:2,则让F2中黑色个体自由交配,在计算时可以只计算D和d这一对相关基因即可,则黑身个体自由交配产生dd的概率为2/3×2/3×1/4=1/9,则D—的比例为1-1/9=8/9,综合分析可推测产生的后代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8/9D—tt(黑色):1/9ddtt(白色)=8:1。 (4)现有一只基因型为AaBb雄性动物,表现型为黑眼长毛,及多只表现型为黑眼长毛(AABB)和棕色眼短毛(aabb)的纯种雌性动物,为了检验亲本中的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应该选择测交的方法,即应该选择棕色眼短毛(aabb)的纯种雌性动物与该雄性动物进行交配。 实验结果分析: 若子代中出现四种表现型,黑色眼长毛、棕色眼短毛、黑色眼短毛、棕色眼长毛,且比例为1:1:1:1,则说明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B、b基因不在3号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中出现两种表现型,黑色眼长毛和棕色眼短毛或黑色眼短毛、棕色眼长毛,且比例为1:1。,则可说明两对基因的遗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即B、b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 34.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某中学的同学在高一时用牵牛花做杂交实验,高二时得到子代,结果如下表所示: 父本 母本 子代 一班 1朵红花 1朵红花 298朵红花、101朵蓝花 二班 1朵蓝花 1朵蓝花 红花、蓝花(没有意识到要统计数量比) 三班 1朵红花 1朵蓝花 红花、蓝花(没有意识到要统计数量比) 四班 1朵红花 1朵红花 全红花 (1)若四个班的同学没有进行交流,且均以为花色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________班和________班对显隐性的判断刚好相反。四个班经过交流后,对该现象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假说: 假说一: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是显性。若该假说正确,则一班同学所用的两朵亲代红花的基因型组合方式可能为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两种情况。 假说二: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1、a2)控制,只有a1和a2在一起时,才会表现为蓝色,其他情况均为红色,A相对于a1、a2为显性。能否仅根据一班F1的数量比判断哪种假说是正确的?________(填“能”或“不能”)。 (2)将一班F1中的蓝色花进行自交得一班F2,将二班F1中的红色花自交得二班F2。到了高三,统计得到一班F2中红花个体和蓝花个体各占一半,则一班同学可以据此判断自己高一时所用的两朵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并且可推测二班F2 中的花色比例应为________。 【答案】 (1). 一 (2). 二 (3). A+A (4). A+A (5). A+A (6). A+a (7). 不能 (8). Aa1和Aa2 (9). 红∶蓝=1∶0(全为红花) 【解析】 【详解】(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若四个班的同学没有进行交流,且均以为花色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一班和二班对显隐性的判断刚好相反。四个班经过交流后,对该现象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假说: 假说一: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是显性。可知红花的基因型为A+_和aa,蓝花的基因型为A_。若该假说正确,则一班同学所用的两朵亲代红花的基因型组合方式可能为①A+A×A+A,②A+A×A+a 两种情况。前一种情况的后代为(1A+A+、2 A+A):1AA=3:1,后一种情况的后代为(1A+A+、1A+a、1A+A):1Aa=3:1 假说二: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1、a2)控制,只有a1和a2在一起时,才会表现为蓝色,其他情况均为红色,A相对于a1、a2为显性。则Aa1×Aa2的后代为(1AA、1Aa1、1Aa2):a1a2=3:1。因此,两种假说都有可能,所以不能仅根据一班Fl的数量比判断哪种假说正确。 (2)将一班F1中的蓝色花进行自交得一班F2,将二班F1中的红色花自交得二班F2。到了高三,统计得到一班F2中红花个体和蓝花个体各占一半,(这说明假说一是错误的,因为如果根据假说一,F2中红花个体和蓝花个体不会出现各占一半,也即不会得到这一结果,但根据假说二,F1的基因型是a1a2,让其自交,后代是a1a1、a2a2和a1a2、a1a2、其中a1a1、a2a2是红色,a1a2、a1a2是蓝色,与结果吻合)。所以一班同学可以据此判断自己高一时所用的两朵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1和Aa2。同样可知二班F1中红花的基因型为a1a1或a2a2。让这样的红花自交,后代花色将是红∶蓝=1∶0(全为红花)。 35. 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紫、红、白三色,该花色受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下图,只要有A或B基因,白色前体物质就可合成红色素,回答下列问题: (1)纯合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写出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 。 (2)纯合红花植株甲与纯合红花植株乙杂交,F1全为红花,F1自交,F2中红花∶白花=15∶1,则甲的基因型为 。 (3)让纯合白花植株与(2)题中的F1杂交,子代中出现紫花,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4)现有一紫花植株,让其自交,所结种子再种植,植株中紫花∶红花∶白花=45∶15∶4,则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 【答案】(1)三 aabbCC、aabbcc (2)AAbbcc或aaBBcc (3)紫花∶白花=3∶1 (4)AaBbCc 【解析】 【详解】(1)纯合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共三种,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aabbCC、aabbcc有共两种。 (2)纯合红花植株甲与纯合红花植株乙杂交,F1全为红花,F1自交,F2中红花:白花=15:1,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cc.因此,纯合红花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与甲杂交的纯合红花植株乙的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 (3)由于纯合白花植株与(2)题中的F1AaBbcc杂交,子代中出现紫花,说明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因此,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白花=3:1。 (4)根据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__C_或__B_C_,自交后代有红花,说明含有c基因,后代有白花,说明有a和b基因。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自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紫花:红花:白花=45:15:4,所以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