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同步导学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17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同步导学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17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课时作业 17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一、选择题 1.下列观点属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是( ) A.过度繁殖 B.用进废退 C.生存斗争 D.自然选择 解析:拉马克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故 B 正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有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 等,故 A、C、D 错误。 答案:B 2.当时达尔文接受拉马克获得性遗传观点的主要原因是( ) A.对拉马克进化论的观点没有任何异议 B.拉马克获得性遗传观点是有事实依据的 C.受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影响 D.达尔文无法从本质上解释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由于受当时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如何对遗传和变异起作用,都无 法做出科学的解释。 答案:D 3.下列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观点不相符的是( ) 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 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 解析: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创造 的(神创论),也不是不变的(如物种不变论),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 化来的;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 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因此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 推移而变化的,“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是物种不变论的观 点。 答案:B 4.炭疽杆菌生命力之顽强,堪称细菌之最。根据达尔文生物进 化理论,炭疽杆菌的顽强生命力的形成是由于( ) A.进化过程中环境对炭疽杆菌的定向选择 B.不良环境引起炭疽杆菌发生的不定向变异 C.进化过程中炭疽杆菌产生的定向变异 D.进化过程中炭疽杆菌通过 DNA 复制逐代积累 解析:根据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可遗 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A 5.下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 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原因是变异具有不定向性 B.a→b 的变化是农药作用的结果 C.b→c 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 性 解析:图中 ab 段下降的原因是大部分害虫没有抗药性或抗药性 弱,从而被淘汰;bc 段上升的原因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生存斗争中 存活并大量繁殖。在使用农药前,害虫存在多种变异类型,有抗药性 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 答案:D 6.当 601 药刚问世时,可治疗病毒性感冒,疗效很高;几年后, 疗效渐渐降低,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 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 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抗药性个体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后来的药量用少了,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解析:感冒病毒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并不是由外因引起的,而是内 在的遗传与变异引起的。在未使用感冒药之前,感冒病毒就存在着差 异,有的不具有抗药性,有的具有抗药性。开始用该感冒药时,由于 大多数病毒没有抗药性,故大量病毒被药物淘汰,而少数具有抗药性 变异的个体会保存下来,并能继续繁殖感染人群。当多次使用该药后, 使抗药性更强的病毒被保留下来。这样一代一代,病毒积累并加强了 抗药性,使该感冒药渐渐失去疗效。所以药物对不同变异的病毒进行 了选择,淘汰了不抗药的个体,保留了抗药性强的个体。 答案:C 7.科学家对某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不同体色的蟹的数量不同,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下列解释中 最合理的是( ) A.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 B.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繁殖能力弱 C.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 D.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性状 答案:A 8.白纹伊蚊是传染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有一地区在密集喷 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量减少了 99%。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 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 40%的白纹 伊蚊。其可能的原因是( ) A.杀虫剂造成白纹伊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 B.白纹伊蚊身体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 C.原来的白纹伊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 D.第一年的白纹伊蚊种群没有基因的变异 解析:在使用杀虫剂之前,白纹伊蚊种群中就有少数个体有抗药 性基因,杀虫剂只是对其抗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 答案:C 9.使用农药来防治棉红铃虫,开始效果很好,但长期使用后, 效果越来越差,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棉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棉红铃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的选择 C.棉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棉红铃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解析:棉红铃虫本身就存在各种不同的变异,使用农药后,棉红 铃虫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农药对其不同的变异进行定向的选择,具 有抗药性的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并逐代积累加强,使农药失去了原有 的杀虫效果。 答案:D 10.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形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 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 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A.狼的性状出现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 D.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不同的类 型 解析:由于生活环境、食物的来源不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 原始狼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类型,而且它们一定都朝着适应各自环境 的方向发展,这说明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答案:B 11.在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的地里,喷了一种新的农药后,约 98%的甲虫死了,约 2%的甲虫生存了下来,生存下来的原因是( ) A.有基因突变产生的抗药性个体存在 B.以前曾喷过某种农药,对农药有抵抗力 C.约有 2%的甲虫未吃到沾有农药的叶子 D.生存下来的甲虫是身强体壮的个体 解析:生存下来的马铃薯甲虫是由于本来就具有抗药性基因,而 新基因的产生来自基因突变,因此 A 正确。 答案:A 12.家鸡起源于原鸡,现家鸡的年产卵量可达 260 个以上,而原 鸡年产卵量仅为 12 个。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鸡在食物充足的饲养条件下产卵多,并将此变异遗传下去 B.人工饲养条件能够满足原鸡的营养需求,从而使产卵量明显 增多 C.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的蛋,孵化出了产卵量高的鸡,并被人 工选择 D.家鸡的起源可以证明,生存环境的变化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解析:原鸡在食物充足的饲养条件下产卵多,该变异是由环境条 件变化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现在的家鸡产卵量高,是由于原鸡产 生了遗传物质变化的蛋,孵化出产卵量高的鸡,并被人工选择保留下 来。 答案:C 13.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评价是( ) A.它只能正确解释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B.它能正确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C.它能正确解释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但没有阐明遗传和 变异的本质 D.它能解释自然选择作用,不能阐明生物界的多样性 解析: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界 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生物界具有重要意义。但对 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起作用等问 题,未能做出科学解释。 答案:C 14.在某小岛上的一种啄木鸟,其喙长分布如图甲,而其唯一的 食物是一种在树干中的虫,其深度分布如图乙。下列关于子一代鸟喙 的可能长度的说法合理的是( ) A.都比父母的长,因为鸟需要适应它们的环境 B.都比父母的长,因为较长的鸟喙是生存所必需的 C.不一定比父母的长,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足以进化出较长的鸟 喙 D.不一定比父母的长,因为虫在树干中的深度并不是都很深 解析:由自然选择学说可知,生物的进化是漫长的过程,因此仅 一代时间之后的性状是无法判断的,不一定比父母的喙长。 答案:C 15.图中的小圆圈表示物种,箭头表示物种的变异,箭头线上有 两条短线的代表被淘汰的变异个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图揭示的观点是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B.图中许多个体被淘汰是由于在生存斗争中,不利于生存的变 异个体在斗争中失败 C.图解中画出的未被淘汰的箭头综合说明了斗争中适于生存的 变异个体被保留 D.此图充分反映出了拉马克的进化理论所论及的观点 解析:该图充分揭示了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该现象支持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而不支持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及 “获得性遗传”观点。 答案:D 二、综合题 16.某时期,珠三角地区的大块农田发生稻化螟虫害,承包土地 的农民起初两年在稻田里喷洒 DDT 农药,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 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期内稻化螟种群密度变化示意 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 A 点到 B 点,在施用农药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 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 B 点到 C 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 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 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________实现的。 (3)一般认为,C 到 E 点为生物防治期,请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 虫 方 法 , 可 以 看 出 农 药 防 治 害 虫 的 缺 点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 A 到 D 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 C 点时,农民在使用农 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某些害虫具有抗药性变异,在使 用农药时存活下来。(2)由于抗药性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害虫通过繁殖 过程,使种群的抗药性增强,种群数量增多。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 害虫起选择作用,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通过生存斗争, 适应环境的个体就会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就会被淘汰。(3) 农药的选择作用,会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强,从而不能有效地控制 虫害。(4)C 点种群具有一定的抗药性,原来的农药效果差,从 C→D 过程,害虫数量下降,可能是使用了其他种类的农药。 答案:(1)变异是不定向的,某些害虫具有抗药性变异 (2)这种抗药性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强,种 群数量增多 选择 定向 生存斗争 (3)会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强(保留耐药性个体),不能有效地控 制害虫数量 (4)改用了其他种类的农药 17.某种果蝇是家禽的毁灭性寄生物,在一实验室里,用杀虫剂 和电离辐射分别处理这种果蝇的两个数量相同的群体,电离辐射能导 致雄果蝇不育,实验结果如图: (1)图中属于电离辐射对害虫处理的曲线为__________。 (2)用杀虫剂处理,可使群体中的个体在短期内迅速减少,但从处 理后的第 3 代开始个体数量逐渐回升,这是因为群体中少量的个体具 有__________,能__________杀虫剂这个环境,在定向的__________ 过程中得到保存,继续繁殖具有__________的后代。 (3)用电 离辐 射使 雄性不 育,该处 理方 法在 遗传学 上称 为 __________。 (4)电离辐射与杀虫剂消灭果蝇的方法相比除效果好外,还可防 止__________,这对保护环境是有利的。 解析:杀虫剂作用于果蝇后,不具有抗药性的果蝇被淘汰,从而 使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但少数具有抗药性的个体则能生存 下来并繁殖后代,使种群数量又逐渐回升。使用电离辐射处理果蝇后, 可导致果蝇中的雄性个体发生基因突变成为雄性不育个体,从而改变 了种群内的性别比例,使雌性个体因不能完成交配活动而不能产生新 个体,种群数量持续下降。 答案:(1)B (2)抗药性 适应 自然选择 抗药性 (3)人工诱变 (4)农药污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