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A. 生物大分子 B. 细胞 C. 个体 D. 器官 ‎【答案】B ‎【解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因此,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 ‎2.下列有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错误的是 A.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 B. 原核细胞无染色体,真核细胞有染色体 C.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D. 原核细胞无任何细胞器,真核细胞有多种细胞器 ‎【答案】D ‎【解析】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都有细胞膜,A正确; B、原核细胞中的DNA是裸露的,无染色体,真核细胞的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B正确; C、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C正确; D、原核细胞含有的唯一一种细胞器是核糖体,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虽然很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这可通过下面的哪一实例得到证实(  )‎ A. 缺镁时叶片变黄 B. 油菜缺硼时只开花不结果 C. 动物血液中钙盐的含量太低会抽搐 D. 缺磷时会影响磷脂的合成 ‎【答案】B ‎【解析】组成细胞的元素根据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S、P、K、Ca、Mg等,微量元素包括Fe、Mn、B、Zn、Mo、Cu等。‎ ‎【详解】A、Mg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A错误;‎ B、B是微量元素,且植物缺硼时影响受精,只开花不结果,可见无机盐等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虽然含量很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B正确;‎ C、钙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C错误;‎ D、磷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种类,对于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种类的识记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4.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构成 B. 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 C. 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D. 它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答案】A ‎【解析】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 细胞学说的内容有: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意义:证明了动植物界具有统一性。‎ ‎【详解】A、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且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A错误; B、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B正确; C、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丰富和完善了细胞学说,C正确; D、细胞学说提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学说的创立者和内容等知识,解题关键是识记细胞学说的建立者、内容以及意义等知识,根据相关内容进行判断。‎ ‎5.下列有关细胞生物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溶酶体是由双层膜包被的细胞器 B. 高尔基体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C. 内质网与脂质的合成密切相关 D. 核膜通过内质网与细胞膜相连 ‎【答案】A ‎【解析】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 ‎【详解】A、溶酶体是由单层膜包被的细胞器,A错误;‎ B、高尔基体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B正确;‎ C、内质网参与脂质的合成及蛋白质的加工,C正确;‎ D、核膜通过内质网与细胞膜相连,内质网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D正确。故选A。‎ ‎【点睛】线粒体、叶绿体含有2层膜;中心体、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含有一层膜。‎ ‎6.在洋葱根尖细胞中,核酸中核苷酸、五碳糖、碱基的种类分别是 A. 8、8、8 B. 8、2、5 C. 2、2、4 D. 2、2、5‎ ‎【答案】B ‎【解析】1、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3、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在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此含有8种核苷酸(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2种五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5种碱基(A、T、U、G、C)。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核酸的组成、基本单位、分类、分布的知识,考生识记核酸的组成、基本单位及在化学组成上的差异,明确洋葱根尖细胞内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是解题的关键。‎ ‎7.一个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 ‎ ‎①具有半透膜 ②具有液泡 ③半透膜的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④具有细胞结构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一个典型渗透装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①正确,②④错误;二是半透膜的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③正确。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B正确,A、C、D均错误。‎ ‎8.下列有关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动物细胞都没有叶绿体,植物细胞有的含有叶绿体 B. 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 C. 动植物细胞间信息交流都必须依赖于细胞膜表面受体 D.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答案】C ‎【解析】1、叶绿体分布在绿色植物细胞中,液泡分布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 2、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 3、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1)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2)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3)通过细胞通道来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 ‎【详解】A、动物细胞都没有叶绿体,植物细胞有的含有叶绿体,如绿色植物细胞含有叶绿体,A正确; B、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B正确; C、动植物细胞间信息交流不都必须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错误; 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识记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功能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9.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器可被溶酶体消化分解 B. 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可被溶酶体吞噬并杀死 C. 细菌细胞中没有溶酶体 D. “硅肺”的形成是因为溶酶体数目增多 ‎【答案】D ‎【解析】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详解】A、溶酶体具有消化作用,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能分解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A正确; B、溶酶体具有吞噬作用,如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B正确; C、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没有溶酶体的结构,C正确; D、硅肺的形成与溶酶体缺乏某种酶有关,D错误。故选:D。‎ ‎10.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B. 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 C.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D. 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 ‎【答案】A ‎【解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合成场所是滑面内质网,而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是分泌蛋白,A错误; B、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内质网形成囊泡,向高尔基体运输,B正确; C、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C正确; D、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D正确。故选:A。‎ ‎11.生物体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时,生成的水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B. 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 C. 寒冷时,植物细胞中自由水比例增大,可提高植物抗寒能力 D. 正在萌发的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下降 ‎【答案】C ‎【解析】1、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参与化学反应和运输物质等;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反之亦然。 2、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是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反应脱去1分子水,水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氧来自羧基。‎ ‎【详解】A、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水,其中氢来自氨基和羧基,氧来自于羧基,A正确; B、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如自由水可以参与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B正确; C、寒冷时,植物细胞中自由水比例减小,代谢减弱,植物抗寒能力增加,C错误; 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正在萌发的种子代谢加强,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下降,D正确。故选:C。‎ ‎12. 下列过程中所散失的水分主要属于结合水的是( )‎ A. 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 B. 糖西红柿腌制过程中失去水分 C. 种子晒干过程中散失的水分 D. 干种子烘烤过程散失的水分 ‎【答案】D ‎【解析】A、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主要是自由水,A错误;‎ B、糖西红柿腌制过程中失去的水分是游离在液泡中的自由水,B 错误 C、种子收获后晒干过程中散失的水是以游离形式存在的,属于自由水,C错误;‎ D、干种子主要含有结合水,因此烘烤过程中散失的水分主要是结合水,D正确;‎ ‎【考点定位】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名师点睛】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作用: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剂 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13.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口池塘里所有鱼类构成了一个种群 B. 一片树林中的所有鸟类构成了一个群落 C. 一个培养皿中的所有菌落构成了一个群落 D. 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草原生态系统 ‎【答案】C ‎【解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A、一口池塘里的所有鱼不是同一个物种,故不属于一个种群,A错误; B、一片树林中的所有鸟类不包括所有生物,不能构成了一个群落,B错误; C、一个培养皿中的所有菌落包括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群落,C正确; D、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D错误。故选:C。‎ ‎【点睛】易错点:注意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 ‎14.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得细胞内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该组织的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B. 两种离子均只能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 C. 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蛋白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数量多 D. 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甲、乙两种离子的载体蛋白达到饱和,已是最大运输速率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随时间的变化是:细胞内的离子浓度超过细胞外,因此物质的运输方向可以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属于主动运输的方式。在相同的时间内,甲曲线表示的浓度高于乙曲线,说明甲离子的吸收速度快,主要原因是载体的数量。‎ ‎【详解】A、由题图曲线可知,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细胞内高于细胞外,说明两种离子的吸收方式都是主动运输,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两种离子可以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B错误; C、由于细胞膜上的载体具有选择性,又因为细胞内甲离子浓度大于乙离子浓度,所以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载体数量多,C正确; D、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细胞对甲、乙两种离子的吸收已满足自身需要,并不一定达到最大运输速率,D错误。故选:C。‎ ‎15.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组成细胞的元素有O、C、H、N等多种,其中C是最基本元素 B. 组成不同生物体的元素种类及化合物种类大体相同 C. 活细胞中无机盐、蛋白质、水的含量是从少到多 D. 在细胞鲜重中O元素含量最多,干重中C元素含量最多 ‎【答案】B ‎【解析】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详解】A、组成细胞的元素有O、C、H、N等多种,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其中C是最基本元素,A正确; B、组成不同生物体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化合物种类不同,B错误; C、活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无机盐、蛋白质、水的含量是从少到多,C正确; D、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故O元素含量最多,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故干重中C元素含量最多,D正确。故选:B。‎ ‎16.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蓝藻 ②酵母菌 ③草履虫 ④发菜 ⑤颤藻 ⑥根霉菌 ⑦葡萄球菌 ⑧黑藻 A. ①④⑤⑦ B. ①②⑥⑧‎ C. ①③④⑦ D. ①④⑤⑧‎ ‎【答案】A ‎【解析】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①蓝藻属于原核生物,①正确; ②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属于真核生物,②错误; ③草履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③错误; ④发菜属于原核生物,④正确; ⑤颤藻属于原核生物,⑤正确; ⑥根霉菌是一种真菌,属于真核生物,⑥错误; ⑦葡萄球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⑦正确; ⑧黑藻属于真核生物,⑧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种类,对于此类试题解题关键是掌握一些常考的生物所属的类别,特别是原核生物,包括蓝藻、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其中对于细菌的判断,要掌握技巧,一般在菌字前有“杆”、“球”、“螺旋”和“弧”等字样的都为细菌。‎ ‎17.如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图中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 最可能是氨基酸 B. 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 最可能是糖原 C. 若③为多聚体,且能贮存生物的遗传信息,则③ 是DNA D. 若②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 是脂肪 ‎【答案】C ‎【解析】(1)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 (2)核酸是由C、H、O、N、P元素构成; (3)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 (4)糖类是由C、H、O组成.‎ ‎【详解】A、①的组成元素是C、H、O、N,所以①最可能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A正确; B、④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且在肝脏和肌肉中贮能,④可能是肝糖原和肌糖原, B正确; C、③的组成元素是C、H、O、N、P,且能储存遗传信息,则③是核酸,C错误; D、②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且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可能是脂肪,D正确.故选:C.‎ ‎18.下图是显微镜观察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需要观察的对象时,由视野A到视野B,应当怎样操作(  ) ‎ A. 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并转换高倍物镜 B. 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并转换高倍物镜 C. 向左上方移动装片并转换高倍物镜 D. 向右下方移动装片并转换高倍物镜 ‎【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图B为图A中甲的放大,视野A中甲在左下方,因此物像甲要向右上方移动,故玻片应向左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后再放大,放大时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 故选:A。‎ ‎【点睛】本题属于基础题,着重考查了高倍镜使用的方法,意在考查学生显微镜操作的技能,特别注意在使用高倍镜时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 ‎19.鉴定尿中是否有蛋白质常用加热法来检验。图为蛋白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沸水浴加热后,构成蛋白质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 B. 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也发生了变性 C. 变性后的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呈紫色反应 D. 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后,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A、沸水浴加热后,构成蛋白质的肽链充分伸展,但没有断裂,A错误; B、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没有发生变性,B错误; C、变性后的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C正确; D、结构决定功能,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后,其特定功能并发生了改变,D错误。 故选C。‎ ‎【点睛】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1)蛋白质的水解:蛋白质在酸性、碱性、酶等条件下发生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2)盐析:盐析为蛋白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的降低,不影响活性.加水后还可以溶解。‎ ‎(3)变性:蛋白质的变性:受热、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甲醛等)、紫外线等作用时蛋白质可发生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 ‎20. 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是制备细胞膜的良好材料 B.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C. 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作为系统的边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D. 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用台盼蓝染色,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 ‎【答案】D ‎【解析】哺乳动物和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结构的细胞器,置于清水中会发生渗透吸水,细胞胀破后用离心分离得到不掺杂细胞内膜系统的纯净的细胞膜。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 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包括脂质和蛋白质,蛋白质主要与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有关,细胞膜功能越复杂,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活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但死细胞会丧失选择透过性。‎ ‎【详解】A. 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以及复杂的细胞器,是制备细胞膜的良好材料,A正确;‎ B.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众多,B正确;‎ C. 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作为系统的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C正确;‎ D. 活细胞的细胞膜具选择透过性,台盼蓝不能进入活细胞中,而死亡细胞没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能进入死细胞中,因此用台盼蓝染色,活细胞不会被染色,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D错误。‎ ‎21.某同学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开始时,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相等,图中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但二糖不能通过。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 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则实验现象为:高浓度的一侧液面上升 B. 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一定是相等的 C. 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葡萄糖溶液,则实验现象为:高浓度一侧液面先升高,随后另一侧液面升高,最终两侧液面会持平 D. 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后,仍有水分子通过半透膜 ‎【答案】B ‎【解析】渗透吸水: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的活动叫做渗透吸水。渗透吸水:渗透作用,即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有半透膜;另一个是要有浓度差。‎ ‎【详解】A、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高浓度的一侧吸水能力强,故实验现象为:高浓度的一侧液面上升,A正确;‎ B、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高浓度的一侧液面较高,浓度也较高,B错误;‎ C、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葡萄糖溶液,由于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不构成渗透装置,实验的最终结果是两侧液面持平,故实验现象为:高浓度一侧液面先升高,随后另一侧液面升高,最终两侧液面会持平,C正确;‎ D、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后,尽管半透膜两侧浓度不等,但仍有水分子通过半透膜,D正确。故选B。‎ ‎【点睛】熟练掌握渗透作用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某种毒素抑制了动物细胞的有氧呼吸,该毒素最有可能作用的细胞结构是 A. 内质网 B. 线粒体 C. 高尔基体 D. 核糖体 ‎【答案】B ‎【解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器的功能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A错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某种毒素抑制了动物细胞的有氧呼吸,说明该毒素最有可能作用的细胞结构是线粒体,B正确;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C错误;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D错误。‎ ‎23.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流动性的基础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 B. 选择透过性是指离子和小分子都能通过,而大分子不能通过 C.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细胞膜的结构特性 D. 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B ‎【解析】细胞膜的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 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详解】A、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是其结构特点即流动性的基础,A正确; B、选择透过性是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B错误; C、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是指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识记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掌握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及细胞膜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4. 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大,每个细胞的物像越大 B. 看清物像时使用与盖玻片间距离越大的物镜,看到的细胞越小,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 C. 换用较长的目镜,看到的细胞数目增多,视野变暗 D. 换用较长的物镜,看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亮 ‎【答案】B ‎【解析】A、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较小,物像较大,A错误;‎ B、看清物像时使用与盖玻片间距离越大的物镜,说明放大倍数小,所以看到的细胞越小,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B正确;‎ C、换用较长的目镜,放大倍数小,看到的细胞数目增多,视野较亮,C错误;‎ D、换用较长的物镜放大倍数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D错误。故选B。‎ ‎25.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由甲到乙的变化中,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逐渐充满了外界溶液 B. 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 C. 从乙至丙过程中,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D. 从甲至丙的过程中,液泡颜色逐渐加深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知识:由图可知:丙的质壁分离程度<甲<乙,细胞在发生只比分裂和复原过程中,水分子都是双向移动的。‎ ‎【详解】A、由图可知:由甲到乙的变化中,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由于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因此,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逐渐充满了外界溶液,A正确; B、甲细胞失水较少,乙细胞失水较多,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高,B错误; C、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C错误; D、甲到乙为质壁分离过程,细胞失水,液泡的颜色逐渐加深,乙到丙为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细胞吸水,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浅,D错误。故选:A。‎ ‎26. 以下不是氨基酸的是( )‎ A. NH2﹣CH2﹣COOH B. ‎ C. D. ‎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解:A、该化合物的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A错误;‎ B、该化合物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B错误;‎ C、该化合物的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C错误;‎ D、该化合物没有羧基,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D正确.故选D.‎ 考点: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 ‎27.下列有关物质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检测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以直接用于检测蛋白质 B. 更换为高倍镜时,应该用手小心触碰物镜进行转换 C. 甘蔗汁、西瓜汁不能用来进行还原糖鉴定 D. 用花生子叶切片进行脂肪鉴定时,苏丹Ⅲ染色后可直接用显微镜观察 ‎【答案】C ‎【解析】1、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2、检测脂肪实验中,经过染色后需要用50%酒精洗去浮色。‎ ‎【详解】A、检测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不可以直接用于检测蛋白质,原因是斐林试剂乙液的浓度与双缩脲试剂B液的浓度不同,A错误; B、更换为高倍镜时,应该转动转换器进行转换,B错误; C、甘蔗汁富含蔗糖,而蔗糖不是还原糖,西瓜汁有颜色,存在干扰,因此甘蔗汁、西瓜汁都不能用来进行还原糖鉴定,C正确; D、用花生子叶切片进行脂肪鉴定时,苏丹Ⅲ染色后需要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后才能用显微镜观察,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检测还原糖实验、检测脂肪实验、细胞观察实验,对于此类试题,解题关键是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8.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抽提出来,并将它在空气和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这个细胞最可能是 A.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 蛙的红细胞 C. 小鼠的体细胞 D. 乳酸菌 ‎【答案】D ‎【解析】人成熟的红细胞和原核细胞中都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膜结构,因此形成单层膜时表面积相当于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而蛙的红细胞、小鼠体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除细胞膜外还有核膜、各种细胞器膜。据此答题。‎ ‎【详解】蛙的红细胞、小鼠体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除细胞中含有细胞膜、多种细胞器膜以及核膜,将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大于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ABC错误;乳酸菌是原核细胞,该类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都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膜结构,所以磷脂分子的面积是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明确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没有核膜和细胞器膜,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即可。‎ ‎29. 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128,现有一蛋白质由两条肽链构成,共有48个肽键,则此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最接近于( )‎ A. 6144 B. 6400 C. 5536 D. 557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量﹣失去水分子数×水的相对分子质量=128×(48+2)﹣18×48=5536.故选C.‎ ‎30. 龙葵是一种重金属镉的超积累植物。盆栽试验表明,在镉污染水平为25mg/kg 条件下,龙葵茎及叶的镉含量都超过了100mg /kg 。可推测,龙葵根部细胞对镉离子的吸收方式为( )‎ A. 主动运输 B. 胞吞 C. 协助扩散 D. 自由扩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由“盆栽试验表明,在镉污染水平为25mg/kg 条件下,龙葵茎及叶的镉含量都超过了100mg /kg”可知,镉进入植物细胞为逆浓度梯度进行,所以可判断龙葵根部细胞对镉离子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主动运输知识,意在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应用。‎ 二、非选择题 ‎31.下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指的是_____________。‎ ‎(2)Ⅰ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________。‎ ‎(3)P经____________方式形成Ⅳ,连接两个P的化学键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鉴定Ⅳ使用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__,可使Ⅳ呈现_______色。‎ ‎(4)染色体主要是由图中的____________组成(填标号)。Ⅱ的基本单位中,含碱基G的单体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N、P 淀粉 脱水缩合 —NH—CO— 双缩脲试剂 紫 Ⅱ、Ⅳ 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Ⅰ的组成元素是C、H、O,且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为糖类,X是大分子物质Ⅰ的基本组成单位,为葡萄糖; Ⅱ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且能携带遗传信息,因此Ⅱ是DNA,Y是脱氧核苷酸; 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且能携带遗传信息,因此Ⅲ是RNA,Z是核糖核苷酸; 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那么图中A为N、P。 Ⅳ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蛋白质,P是氨基酸;蛋白质基本组成元素为C、H、O、N,那么图中的B为N。 Ⅴ是储能物质,组成元素是C、H、O,为脂肪。‎ ‎【详解】(1)核酸的元素组成为C、H、O、N、P,因此A表示N、P。 (2)Ⅰ的组成元素是C、H、O,且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为生物大分子,指的是多糖,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淀粉。 (3)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肽键的结构简式是-NH-CO-;鉴蛋白质使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 (4)染色体的组成成分为ⅡDNA和Ⅳ蛋白质;Ⅱ的基本单位为脱氧核苷酸,含碱基G的单体名称是: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点睛】本题以概念图的形式,考查组成细胞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分析能力,解题的突破口是图中有机物的功能和分布。‎ ‎32.下面是某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已知该细胞具有分泌抗体的功能。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不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的细胞器有[  ]________以及[  ]________;请依次写出抗体合成与分泌过程中经过的细胞结构:______________(仅填标号),为该过程提供能量的场所主要是[  ]____________。‎ ‎(2)该图中[ ]___________是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 ‎(3)下表是与抗体合成及分泌有关的三种细胞器的化学成分。‎ 据表分析,甲、丙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核糖体 ③中心体 ①、④、⑦、② ⑥线粒体 ⑦高尔基体 线粒体 核糖体 ‎【解析】(1)分析题图:细胞能分泌抗体,为浆细胞,其中结构①为核糖体,结构②为细胞膜;结构③为中心体;结构④为内质网;结构⑤为小囊泡;结构⑥为线粒体;结构⑦为高尔基体;结构⑧为核仁;结构⑨为核膜。 (2)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 ‎【详解】(1)核糖体和中心体均无膜结构,所以图中不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的细胞器有①核糖体和③中心体;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细胞膜,因此抗体合成与分泌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细胞结构①、④、⑦、②;为该过程提供能量的场所主要是⑥线粒体。 (2)该图中⑦高尔基体是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3)分析抗体的合成及分泌过程中细胞器的化学成分可知:甲是具膜细胞器且含有微量核酸,为线粒体;丙只有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不具有膜结构,且核酸含量很高,为核糖体。‎ ‎【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3.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如图甲,图乙、丙为相关曲线,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植物细胞中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被称为_____________。‎ ‎(2)物质利用载体出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甲图中的__________(填①、②、③)。‎ ‎(3)在甲图三个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______(填①、②、③)。‎ ‎(4)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依赖于图甲③中的物质_________(填名称)。‎ ‎(5)葡萄糖从小肠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符合图____________(填①、②、③、甲、乙、丙)。‎ ‎【答案】原生质层 ①③ ①② 糖蛋白(糖被) ③、丙 ‎【解析】分析图甲:①方式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进入细胞;②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进入细胞;③方式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图乙:图乙表示自由扩散,图丙表示主动运输。‎ ‎【详解】(1)植物细胞中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被称为原生质层。 (2)物质利用载体出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甲图中的①协助扩散、③主动运输。 (3)在甲图三个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①协助扩散、②自由扩散。 (4)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依赖于图甲③中的物质是糖蛋白。 (5)葡萄糖从小肠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符合图③、丙。‎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特点、物质的跨膜运输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信息的提取与应用能力、通过比较与综合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