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单元种群和群落课堂同步训练卷(二)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单元种群和群落课堂同步训练卷(二)

2019-2020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单元训练卷 生 物(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 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 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2 分,共 50 分) 1.密林熊蜂直接在角蒿花的花筒上打洞,盗取其中的花蜜(盗蜜),花筒上虽 留下小孔,被盗蜜的花仍会开花,但影响结实率.密林熊蜂偏爱从较大、较高的花 盗密,其身体不会接触到花的柱头。据此作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密林熊蜂与正常传粉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密林熊蜂不影响角蒿的进化 C.该盗蜜行为不会影响角蒿的种群密度 D.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密林熊蜂的盗蜜频率 【答案】A 【解析】密林熊蜂和正常传粉者均采蜜,所以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A 正确; 密林熊蜂影响结实率,进而影响被盗蜜的某基因型植株子代数量,改变种群中某基 因型个体的占比,进而影响基因频率,所以会影响进化,B 错误;盗蜜行为影响结 实率,影响角蒿花子代数量,可能会影响种群密度,C 错误;样方法可调查活动力 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而盗蜜频率是单位时间盗蜜行为的次数,可采 用样方法调查密林熊蜂的盗蜜频率,D 错误。 2.下图为某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50 年,种群的年龄结构一定为稳定型 B.1910—1920 年间,种群的增长方式属于逻辑斯谛增长 C.1950 年,种群的个体数已达最小值 D.1950—1970 年间,此种群个体数增加 【答案】B 【解析】1950 年,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结构应该是衰退型, A 错误;1910—1920 年间,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其差值几乎相等,所以种群的增 长方式属于逻辑斯谛增长,B 正确;1970 年,种群的个体数达最小值,C 错误; 1950—1970 年间,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此种群个体数在减少,D 错误。 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的种群密度是一个准确值 【答案】C 【解析】丛生的单子叶植物难于辨别个体数目,双子叶植物较易辨别个体数目, 故一般选择双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A 错误;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 强的动物,B 错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C 正确;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用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等调查种群 密度都只是估算而不能准确反映准确的种群密度,D 错误。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班 级 姓 名 准 考 证 号 考 场 号 座 位 号 4.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生态系统在 20 年内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 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植物物种的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单位: 株/平方米)。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第 1 年 第 5 年 第 10 年 第 15 年 第 20 年 物种 1 5 10 2 0 0 物种 2 1 2 5 3 3 物种 3 0 1 3 8 6 A.第 1-20 年,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升高然后再逐渐降低 B.若物种 1 和 2 为单子叶植物,调查其种群密度不能用样方法 C.第 1-5 年,物种 1 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D.第 10-15 年,物种 1 逐渐消失可能是因为其不适应弱光环境 【答案】D 【解析】表中信息仅反映出物种 1、2、3 的种群密度的变化,不能反映出第 1-20 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的变化,A 错误;对于丛生或蔓生的草本单子 叶植物,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所以不能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但对于有些单子叶植物(如玉米)从地上部分容易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所以调查 其种群密度能用样方法,B 错误;第 1-5 年,物种 1 是优势种,其密度上升的主要 原因是该种群能获得较多的光照,C 错误;第 10-15 年,由于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的 遮盖,物种 1 获得的光照较少,因此不能适应弱光环境而逐渐消失,D 正确。 5.近些年来,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等省份,在平原地区大力发展煤矿建 设。这虽然为缓解能源紧张,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同时也严重地破 坏了原来的生态环境。一是造成了许多塌陷区,二是堆积了很多很大的矸石山。试 想,若干年过后这些塌陷区内和矸石山上将会分别出现 A.绿油油的庄稼和不毛之地 B.水草丛丛和片片地衣 C.池塘群落和森林群落 D.鱼鸭满塘和果树满山 【答案】C 【解析】因塌陷地区内有大量的水,故经过几十年的次生演替,许多塌陷地区 将演替为池塘群落;因为矸石山上全是岩石,其上面会发生初生演替,经过几十年 的演替,可以构成森林群落;故 A、B、D 错,选 C。 6.豚草是原产于北美的一种植物,某课外小组对某地区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 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in2)。下列叙 述中不正确的是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豚草 0.3 0.6 1.1 1.5 2.3 狗尾草 10.0 9.2 8 6.8 5.5 龙葵 3.0 2.0 0.4 0 0 A.豚草在空间上的分布体现了其空间特征 B.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将保持“J”型曲线增长 C.可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减少 D.豚草入侵改变了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 【答案】B 【解析】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 间特征,因此豚草在空间上的分布体现了其空间特征,A 项正确;因空间、资源有 限,该区域豚草的种内斗争随着种群密度的不断增大而越来越激烈,其种群数量最 终将呈“S”型增长,B 项错误;表中信息显示:在 2004 年龙葵的数量开始消失, 据 此可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减少,C 项正确;由于豚草入侵,该区域狗尾草 的数量逐年减少,龙葵最终被淘汰,说明豚草入侵改变了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 方向,D 项正确。 7.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 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 A 为“J”型增长,每年增长率不变 B.图 B 为“S”型增长,G 点时增长速率为 0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 F 点时进行 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 E 点左右 【答案】C 【解析】图 A 为“J”型增长,其增长率不变,A 正确;图 B 为“S”型增长,E 点 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G 点时增长速率为 0,B 正确;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 到 E 点之前进行,C 错误;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 E 点左右,因为此时种群数量 增长速率最大,D 正确。 8.如图曲线表示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 干年后,岛上人口增长的情况.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该岛在 m 年内,人口增长类似“J”型曲线 B.n 线是该环境允许的最大值 C.由 O 点降至 P 点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淡水资源 D.图示表明该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C 【解析】农户迁入南海某岛 m 年内,由于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人口增长呈“J” 型曲线,A 正确;随环境阻力增加,曲线围绕 n 线波动,说明 n 线是该岛环境容纳 量,B 正确;人口剧增后,岛上生活资源发生短缺,人们为争夺生活资源加剧了种 内斗争,种群数量减少,但岛上水资源并不缺乏,C 错误;由 P 点升到 Q 点并稳 定在 n 线上,说明该岛上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 正确。 9.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常常趋向于稳态。图甲表示载畜量对草原中 生产者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 消耗量的差值)。图乙表示生殖或死亡数量与种群数量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甲可知,为实现可持续地对资源的利用,载畜量不应超过 C 点 B.由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 C.由图乙可知,F 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D.由图乙可知,F 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答案】C 【解析】从图甲可知,C 点以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低于不放牧的草原,生态系 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A 正确;由图甲可知,适度放牧有利于提高并维持草原生态 系统的稳态,B 正确;从图乙可知,E 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年 龄结构为增长型,C 错误;从图乙可知,F 点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持 续增加,F 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即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值(K 值),D 正确。 10.关于“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t1~t2 之间,种群数量大于 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 较快,增长速率不断增加 B.t1~t2 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 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 C.t2 时,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 0 D.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 t1 前及时控制其种群密度 【答案】A 【解析】t1~t2 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不 断加剧,天敌数量也在增加,虽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二者的差值逐级减小,所 以种群增长速率下降,A 错误,B 正确;t2 时,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此时出生率等 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 0,C 正确;在 t1 时种群数量为 K/2,种群增长速率最 大,因此应在 t1 前及时控制害虫的种群密度,才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较低水平,D 正确。 11.为除去某种害虫而引入捕食性蜘蛛后,对害虫和蜘蛛两个种群进行调查, 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 期间若对害虫施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得更快 B.B 期间蜘蛛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 C.C 期间的平衡状态与 A 期间和 B 期间中发生的两个种群的相互作用没有关 系 D.图中所示的害虫和蜘蛛的关系是竞争 【答案】B 【解析】A 期间若对害虫施杀虫剂,则害虫数量减少,蜘蛛由于食物的来源减 少而导致其数量的增加变慢,甚至减少,A 错误;B 期间害虫数量减少,导致蜘蛛 的食物不足,进而引起蜘蛛数量减少,B 正确;C 期间的平衡状态与 A 期间和 B 期间发生的两个种群间的捕食与被捕食的相互作用密不可分,C 错误;由题意“引 入捕食性蜘蛛”可知:图中所示的害虫和蜘蛛的关系是捕食,D 错误。 12.图为某一区域 M、N 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曲线不重叠时,M 与 N 不存在竞争 B.b 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C.d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