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和细胞体积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琼脂块体积越大,呈现紫红色部分的体积也越大 B. 琼脂块的体积为自变量,NaOH 扩散的速率为因变量 C.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是细胞核的控制能力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 D. 有些原生动物能用伸缩泡帮助细胞收集和排泄废物,提高物质运输效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 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的目的是通研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速率之间的关系来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即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结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低,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琼脂块中含有酚酞,与NaOH相遇,呈紫红色,可显示物质(NaOH)在琼脂块中的扩散速度;用琼脂块模拟细胞,琼脂块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经交换进来的物质在琼脂块中扩散的速度快,则其与外界物质交换的效率越高。 【详解】A. 琼脂块体积越大,呈现紫红色部分的体积也越大,A正确; B. 琼脂块的体积为自变量,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比为因变量,B错误; C. 通过模拟实验可以看出,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所以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此外细胞核的控制能力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这也是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C正确; D. 草履虫等原生动物细胞中的伸缩泡能帮助细胞收集和排泄废物,提高物质运输效率,D正确。 2.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无丝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 B. 无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先缢裂成两个后,整个细胞再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C. 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连续过程 D. 同一生物不同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相同,但间期和分裂期长短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无丝分裂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细胞分裂方式,是真核细胞增殖方式之一,在进行无丝分裂前遗传物质也要复制,以便进行平均分配,一般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进,缢裂成两个细胞核,然后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 【详解】A. 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的重要区别,就是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周期性变化,A正确; B. 无丝分裂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B正确; C. 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连续的过程,C正确; D. 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不完全相同,D错误。 3.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当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时,该细胞还可能会发生 A.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B. 着丝点整齐排列在细胞板上 C. 核膜、核仁重建 D. 形成纺锤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 【详解】根据前面的分析推断,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才会存在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所以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都没有细胞板出现,B错误;核膜、核仁重建发生在有丝分裂末期,C错误;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的,D正确。 【点睛】注意: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 (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4.图 1、图 2 表示与有丝分裂有关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 2 中细胞含有 8 条染色体 B. 图 1 中 AB 段形成的原因是 DNA 分子复制 C. 图 1 中 BC 段细胞中都有染色单体 D. 图 2 中细胞处于图 1 中的 BC 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1分析可知,AB段表示DNA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CD段表示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图2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可知正常体细胞中应含4条染色体。 【详解】A. 据图2可知,图2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A正确; B. 据分析可知,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B正确; C. 图1中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此时细胞中都有染色单体,C正确; D. 图2中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即图1中的CD段,D错误。 5.下列关于有丝分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染色质转变成染色体有利于精确地均分核 DNA B. 是否出现纺锤体是区分动植物有丝分裂的依据 C. 细胞分裂后期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D. 动物细胞分裂前期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答案】B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都有纺锤体的形成,动物细胞中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而植物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在动物细胞中,有丝分裂间期中心体复制,前期移向细胞两极。 【详解】A. 有丝分裂中染色质转变为染色体有利于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A正确; B. 动物和植物有丝分裂过程中都出现纺锤体,B错误; C.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C正确; D.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中心体复制,前期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D正确。 6.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解离有利于后期制片时将根尖压成单层细胞 B. 根尖解离后可直接放入龙胆紫中进行染色 C. 用高倍镜观察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染色体和赤道板 D. 移动装片观察时可看到视野中大多数细胞无细胞核结构 【答案】A 【解析】 【分析】 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制片,①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在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段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②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③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④制片:取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制成装片。 【详解】A. 解离的目的是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有利于后期制片时将根尖压成单层细胞,A正确; B. 根尖解离后需用清水漂洗,将根尖的解离液洗去,有利于染色正常进行,B错误; C. 赤道板是不存在的结构,C错误; D. 细胞周期中间期占90%~95%,因此视野中间期细胞最多,故大多数细胞有细胞核结构,D错误。 7.下列关于细胞分化与全能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水稻的叶肉细胞和卵细胞都有全能性 B. 细胞分化只发生在胚胎和幼年个体体内 C. 具有呼吸酶的细胞已经发生了高度分化 D. 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能体现细胞全能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个体发育的全部的遗传信息,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程度,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 水稻的叶肉细胞和卵细胞都有全能性,A正确; B. 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整个生命进程中,B错误; C. 呼吸酶存在于生物的各种细胞中,因此存在呼吸酶不能说明形成已经高度分化,C错误; D. 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D错误。 8.下列关于细胞衰老与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衰老过程中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变慢 B. 细胞衰老过程中核体积减小,染色质收缩 C. 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完成正常发育有重要作用 D. 生物体内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来完成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衰老细胞的特征:①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②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③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④有些酶的活性降低;⑤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于机体是有利的。 【详解】A. 细胞衰老过程中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变慢,新陈代谢减慢,A正确; B. 细胞衰老过程中核体积增大,B错误; C. 细胞凋亡是正常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必然步骤,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死亡的过程,对于多细胞生物完成正常发育是有利的,C正确; D. 效应T细胞与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这是细胞凋亡的过程,D正确。 9.研究发现,外界因子会导致 HER 基因过量表达,合成细胞膜上某种受体蛋白—HER 蛋白, 从而持续激活细胞内的信号传导启动 DNA 复制,导致细胞异常增殖而形成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辐射、病毒等可能是激活 HER 基因过量表达的外界因子 B. HER基因过量表达后能影响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分裂 C. 若细胞HER基因过量表达,会导致其细胞周期变短 D. HER蛋白是细胞膜上的一种糖蛋白,细胞癌变后其含量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①无限增殖;②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③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引起细胞癌变的因素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根据题意,外界因子会导致HER基因过量表达,引起细胞癌变。 【详解】A. HER基因过量表达会导致细胞癌变,而辐射、病毒等属于致癌因子,因此辐射、病毒等可能是激活HER基因过量表达的外界因子,A正确; B. HER 基因过量表达后可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癌细胞,故能影响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分裂,B正确; C. 若细胞HER基因过量表达,会引起细胞癌变,导致细胞周期变短,C正确; D. 根据题意,HER蛋白过量表达导致细胞癌变,故细胞癌变后该蛋白含量增加,D错误。 10.图为人工异花授粉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A. 操作①可在豌豆开花之后进行 B. 该操作中 A 为父本,B 为母本 C. 传粉后应再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D. 高茎和矮茎是豌豆不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据图示可知,①操作是人工去雄,故A是母本,②操作是人工授粉,故B是父本。 【详解】A. 去雄应在花蕾期去掉雄蕊,A错误; B. 该操作中A是母本,B是父本,B错误; C. 传粉后应再套上纸袋,以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C正确; D. 高茎和矮茎是豌豆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D错误。 11.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 F1 的雌、雄生殖器官 B. 每次抓取的彩球不一定都要放回原桶中 C. 每次抓取前摇晃小桶是为了保证抓取小球的随机性 D. 每个桶中不同颜色的小球数量不一定要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原理: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每次抓取的彩球一定要放回原桶中,一个桶内的不同颜色的小球数量一定相等,每次抓取前要摇晃小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下次抓取小球的随机性。 【详解】A. 甲、乙两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A错误; B. 每次抓取的彩球都要放回原桶中,这样可以保证抓取每种配子的概率均为1/2,B错误; C. 每次抓取前要摇晃小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下次抓取小球的随机性,C正确; D. 每个桶中不同颜色的小球数量一定要相等,这样才能保证抓取每种配子的概率均为1/2,D错误。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B. 测交后代出现高茎和矮茎属于性状分离 C. D 和D、d 和 d 都不是等位基因 D. 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的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没有表现出的亲本性状。 【详解】A.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和AA,A错误; B. 测交后代出现高茎和矮茎不属于性状分离,B错误; C. D和D、d和d属于同位基因,C正确; D. 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只有一种性状, F1代中不能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隐性性状,但是在F2代可以表现出来,D错误。 13.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基因 A 、a 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 3 个杂交实验及其结 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单独分析实验 1、2、3 组,均可推断出红色为显性性状 B. 实验组 1 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红果为 AA,黄果为 aa C. 实验组 2 的后代中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 D. 实验组 3 的后代中纯合子占 1/3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实验组2中红果×黄果的后代只有红果,说明红果为显性性状,黄果为隐性性状;据此可知,实验组1中红果为Aa,黄果为aa;实验组2中红果为AA,黄果为aa;实验组3中红果均为Aa。 【详解】A. 单独分析实验1组,不能推断出红色为显性性状,A错误; B. 据分析可知,实验组1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红果为Aa、黄果为 aa,B错误; C. 实验组2中红果为AA,黄果为aa,后代中红果番茄均为Aa,C正确; D. 实验组3亲本均为Aa,后代中AA:Aa:aa=1:2:1,其中纯合子占 1/2,D错误。 14.南瓜果实的颜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果南瓜和一株白果南瓜杂交,F1中既有黄果南瓜也有白果南瓜,F1自交产生的F2的表现型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P中黄果的基因型是aa B. F1中白果的基因型为AA和Aa C. 由图中③可以判定白果为显性性状 D. 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 【答案】B 【解析】 P代黄果与白果杂交后代为黄、白果,说明P代为一个隐性纯合子黄果aa(从F2代、F1代看)及一个杂合子白果Aa(否则F1代只有一个表型),AC正确。从F1代看白果自交后产生两个表现型,说明F1代白果为杂合子即Aa,B错误。而黄果为aa,F2代依次为aa、aa、Aa或AA,即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 【名师点睛】学生对显隐性性状的判断理解不清 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15.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有一个正常男孩和一个患某种病的女孩,如果男孩长大后与一位 母亲为患者的正常女子结婚,生下一个正常的儿子的概率为 A. 7/16 B. 5/12 C. 5/6 D. 7/8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这对夫妇表现正常,女儿患病,说明致病基因为隐性,而父亲正常,说明基因不在X染色体上,故是在常染色体上,因此父母的基因型均为Aa,这个男孩是AA的概率为1/3,是Aa的概率为2/3。 【详解】据分析可知,该男孩基因型为1/3AA、2/3Aa,母亲为患者的正常女子基因型为Aa,两者结婚,生下患病孩子aa的概率为2/3×1/4=1/6,则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为5/6,因此生下一个正常的儿子的概率为1/2×5/6=5/12,B正确。 16.Aa 连续自交 4 代,则 F2 中显性纯合占 A. 1/16 B. 15/32 C. 1/32 D. 15/16 【答案】B 【解析】 【分析】 杂合子自交n代,Fn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为1/2[1-(1/2)n],据此分析。 【详解】Aa连续自交4次,即n=4,可知F2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1/2[1-(1/2)4]=15/32,B正确。 17.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 Aa 和 AA 两种类型个体,Aa:AA=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 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理论上的比例为 A. 3/8 B. 5/9 C. 13/16 D. 5/8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动物种群中仅有Aa和AA两种类型个体,且Aa:AA=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 1:1,所以产生A配子的概率为3/4,则a配子的概率为1/4,据此分析。 【详解】据分析可知,产生配子的概率A=3/4、a=1/4,所以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有:AA=3/4×3/4=9/16,aa=1/4×1/4=1/16,故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理论上的比例为9/16+1/16=5/8,D正确。 18.某开两性花的植株,某一性状由一对完全显性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其基因型为Aa。若该植株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明显偏离3∶1(后代数量足够多)。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原因可能是后代隐性纯合子致死 B. 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原因可能是显性纯合子致死 C. 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原因可能是含A基因的某性别配子致死 D. 该植株A和a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C 【解析】 该性状由一对完全显性的A和a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错误;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原因可能是后代显性纯合子致死,A错误;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原因可能是隐性纯合子致死,B错误;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则类似测交,原因可能是含A基因的某性别配子致死,C正确。 19.在小鼠中,黑色(C)对白色(c)、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下列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 A. 黑光×白光→18 黑光∶16 白光 B. 黑粗×白光→10 黑粗∶9 黑光∶10 白粗∶11 白光 C. 黑粗×白粗→15 黑粗∶7 黑光∶16 白粗∶3 白光 D. 黑光×白粗→25 黑粗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通过测交实验,若测交实验出现 1:1,则证明符合分离定律;如出现 1:1:1:1 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 黑光×白光→18 黑光∶16 白光,即Ccrr×ccrr→1Ccrr:1ccrr,属于杂交,不是最佳杂交组合,A错误; B. 黑粗×白光→10黑粗:9黑光:10白粗:11白光,即CcRr×ccrr→1CcRr:1Ccrr:1ccRr:1ccrr,属于测交,是证实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B正确; C. 黑粗×白粗→15 黑粗∶7 黑光∶16 白粗∶3 白光,即CcRr×ccRr→3CcR_:1Ccrr:3ccR_:1ccrr,属于杂交,不是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C错误; D. 黑光×白粗→25 黑粗,即CCrr×ccRR→CcRr,属于杂交,不是最佳杂交组合,D错误。 20.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孟德尔所作假说的内容之一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B. “测交实验”是对演绎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 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D. “F1与隐性矮茎杂交,子代为高:矮=1:1”不属于“假说—演绎”的内容 【答案】D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⑤得出结论。 【详解】A.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孟德尔所作假说的内容之一,A正确; B. 孟德尔通过演绎推理过程预测了实验结果,并通过“测交实验”进行检验,B正确; C. 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将统计学和数学的方法应用于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中,C正确; D. “F1与隐性矮茎杂交,子代为高:矮=1:1”是“假说—演绎”的内容之一,D错误。 21.具有独立遗传的三对相对性状,基因型 AaBbdd 与 aaBbDd 的两亲本进行杂交,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 A. 1/4 B. 3/4 C. 3/8 D. 5/8 【答案】D 【解析】 【分析】 已知三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可将三对基因的自由组合拆解为三对基因分别杂交,根据每一对基因杂交后代出现相关基因型的比例进行计算。 【详解】杂交组合AaBbdd×aaBbDd,分别考虑每一对基因杂交的情况:第一对杂交组合是Aa×aa,子代出现A_的概率是1/2、aa的概率是1/2;第二对杂交组合是Bb×Bb,子代出现B_的概率是3/4、bb的概率是1/2;第三对杂交组合是Dd×dd,子代出现D_的概率是1/2、dd的概率是1/2,则子代中与AaBbdd表现型相同即A_B_dd的概率1/2×3/4×1/2=3/16,与aaBbDd表现型相同即aaB_D_的概率为1/2×3/4×1/2=3/16,故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1-3/16-3/16=5/8,D正确。 22.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亲本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为黄色皱粒(YYrr)和绿色圆粒(yyRR) B. F1产生雌雄各4种类型的配子且比例为1∶1∶1∶1 C. 自由组合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 D. F1测交产生的子代中全部为杂合子且比例为1∶1:1:1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F1黄色圆粒豌豆为YyRr,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4种配子,YR:Yr:yR:yr=1:1:1:1,据此分析。 【详解】A. 孟德尔实验中,亲本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为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A错误; B. 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类型,YR:Yr:yR:yr=1:1:1:1,B正确; C. 自由组合是指F1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位于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错误; D. F1测交即YyRr×yyrr,产生的子代为YyRr、Yyrr、yyRr、yyrr,比例为1∶1:1:1,其中yyrr为纯合子,D错误。 23.已知玉米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现有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如下,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基因型 TTSS TTss TtSS Ttss TTSs TtSs 比例 1 ∶ 1 ∶1 ∶ 1 ∶ 2 ∶ 2 A. TtSs×TTSs B. TtSs×TtSs C. TTSS×TTSs D. TtSS×TtSs 【答案】A 【解析】 分别分析两对基因的遗传,子代TT、Tt比例为(1+1+2)∶(1+1+2)=1∶1,则双亲基因型为TT、Tt;子代SS、Ss、ss比例为(1+1)∶(2+2)∶(1+1)=1∶2∶1,则双亲基因型为Ss、Ss;综合分析,双亲基因型为TtSs×TTSs,选A。 24.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见下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F2米色大鼠的基因型有4种 B. 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子 C. 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D. 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提供信息分析可知,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设由A、a与B、b控制。据图分析,F1的灰色雌雄交配的子代中灰色:黄色:黑色:米色=9:3:3:1,说明灰色基因型为A_B_,米色基因型为为aabb,黄色、黑色的基因型为A_bb或aaB_,且F1灰色鼠基因型为AaBb,可进一步推测亲本为AAbb×aaBB。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米色的基因型为aabb,A错误;F1灰色鼠基因型为AaBb,F2中灰色大鼠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其中AABB是纯合子,B错误;灰色是显性性状,由两对显性基因控制,米色是隐性性状,由两对隐性基因控制,C错误;F1灰色鼠基因型为AaBb,与黄色亲本(AAbb或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因此只有灰色和黄色两种表现型,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确定子一代的基因型以及不同的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 25.甜豌豆的紫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并且独立遗传,当同时存在两种显性基因(Y和R)时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F2代中紫花∶白花=9∶7,则F1紫花甜豌豆能产生8种配子 B. 若杂交后代紫花∶白花=3∶5,则亲本基因型只能是YyRr和yyRr C. 白花甜豌豆与白花甜豌豆相交,后代可能出现紫花甜豌豆 D. 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的比例一定是3∶1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甜豌豆的紫花和白花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共同控制,说明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又只有当同时存在两个显性基因时,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所以紫花甜豌豆的基因型为Y-R-,白花甜豌豆的基因型为Y-rr、yy R-和yyrr。 【详解】YyRr的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Y-R-(紫花):Y-rr(白花):yy R-(白花):yyrr(白花)=9:3:3:1,即YyRr的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甜豌豆之比为9:7,则F1 紫花甜豌豆(YyRr)能产生4种配子,A错误;若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5,则亲本基因型可能是YyRr和yyRr,也可能是YyRr和Yyrr,B错误; YYrr的白花甜豌豆与yyRR的白花甜豌豆杂交,后代会出现紫花甜豌豆YyRr,C正确;YyRr的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甜豌豆和白花甜豌豆之比为9:7,D错误; 故选C。 【点睛】白花甜豌豆杂交也有可能产生紫花甜豌豆,如YYrr的白花豌豆与yyRR的白花豌豆杂交,后代均为紫花甜豌豆;如果是YYRr或YyRR的紫花豌豆自交,子代中的紫花和白花的比例就是3:1;如果亲代基因型是YyRr和Yyrr,或YyRr和yyRr,那么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都是3:5。 26.下图为人类某遗传病的家系图,假设Ⅱ-1和Ⅱ-4皆为杂合子,则 Ⅲ-1和Ⅲ-2产生的子代和Ⅱ-3 表型相同的概率是多大? A. 5/24 B. 3/8 C. 3/20 D. 1/16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Ⅰ-1和Ⅰ-2都有病,而他们的女儿Ⅱ-3正常,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Ⅰ-1和Ⅰ-2的基因型都是Aa,则Ⅱ-2 的基因型为1/3AA、2/3Aa。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示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已知Ⅱ-1基因型为Aa,Ⅱ-2 的基因型为1/3AA、2/3Aa,则Ⅲ-1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1/3×1/2+2/3×1/4):(1/3×1/2+2/3×1/2)=2:3,即Ⅲ-1基因型为Aa的比例为3/5;Ⅱ-3基因型为aa,Ⅱ-4基因型为Aa,则Ⅲ-2基因型为Aa。因此,Ⅲ-1和Ⅲ-2产生的子代和Ⅱ-3 (aa)表型相同的概率=3/5×1/4=3/20,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有中生无病女”的特点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写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结合题干信息计算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及其概率。 二、非选择题 27.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最好选用___________(填“分生区”或“伸长区”) 细胞进行观察,该区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表示细胞中 DNA 含量与细胞数量关系,其中 DNA 含量 2C~4C 之间的细胞处于细 胞分裂__________期,此时细胞内的主要活动是_____________。 (3)若使用可可碱处理植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则_______期和末期的细胞数量可能会减少, 图中 DNA 数量为_____C的细胞数量会增加。 【答案】 (1). 分生区 (2). 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3). 间 (4). DNA 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5). 后 (6). 4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横坐标表示DNA含量,纵坐标表示细胞数量,该图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DNA含量为2C代表G1期;DNA含量为2C~4C代表S期;DNA含量为4C代表G2和M期 【详解】(1)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应取根尖分生区,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细胞分裂旺盛。 (2)如图表示细胞中DNA含量与细胞数量关系,其中DNA含量为2C~4C之间的细胞正处于DNA复制阶段即间期,此时细胞内的主要活动是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3)若使用可可碱处理植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则会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因此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量可能会减少,细胞正常分裂受阻,图中DNA数量为4C的细胞数量会增加。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柱形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学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柱形代表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28.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一种多肽,具有抗菌、抗病毒效应。研究发现,蜂毒素对多种癌细胞具有诱导凋亡作用。 (1)毒腺细胞合成蜂毒素的细胞器是_____。 (2)癌细胞的产生是由于染色体上与癌相关的基因发生__________而导致的。取人体的组织细胞在显微镜下检查可确定有无癌细胞,这是因为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__________发生变化,且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使癌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在生物体内分散和转移。 (3)细胞凋亡也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蜂毒素诱导细胞凋亡与细胞中产生凋亡蛋白Q有关,可推测在无限增殖的癌细胞中,控制凋亡蛋白Q合成的基因处于________填“活动”或“关闭”)状态,由此可知,凋亡细胞与癌细胞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是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 【答案】 (1). 核糖体 (2). 突变 (3). 形态结构 (4). 减少 (5). 细胞编程性死亡 (6). 关闭 (7). 不同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蜂毒素是多肽,能诱导癌细胞凋亡,故其合成场所位于核糖体;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 【详解】(1)蜂毒素是多肽,故毒腺细胞合成蜂毒素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2)癌细胞的产生是由于染色体上与癌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而导致的。取人体的组织细胞在显微镜下检查可确定有无癌细胞,这是因为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形态、结构发生变化,且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使癌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在生物体内分散和转移。 (3)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蜂毒素诱导细胞凋亡与细胞中产生凋亡蛋白Q有关,则在无限增殖的癌细胞中,控制凋亡蛋白Q合成的基因处于关闭状态,由此可知,凋亡细胞与癌细胞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是不同的。 【点睛】本题结合蜂毒素的功能,考查细胞的癌变和凋亡,要求学生识记癌变的原因和癌细胞的特点、细胞凋亡的概念,难度不大。 29.孔雀鱼蓝尾总系包括浅蓝尾、深蓝尾和紫尾三个性状。科研人员选用深蓝尾和紫尾做杂交实验(基因用 B/b 表示),结果如图所示: (1)深蓝尾对紫尾是不完全显性,F1 的基因型为_____,F2 深蓝鱼的基因型为_____。 (2)浅蓝尾与深蓝尾仅从颜色上不容易区分,若仅凭尾的颜色来确定某蓝尾鱼基因型,需通过_____实验,若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则为浅蓝尾。 (3)某种原因导致含b基因的雄性配子只有 50%存活,则 F1 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 【答案】 (1). Bb (2). BB (3). 测交 (4). 浅蓝尾:紫尾=1:1 (5). 深蓝尾:浅蓝尾:紫尾=2:3:1 【解析】 【分析】 按照分离定律,只有基因型为B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B:b=1: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Bb:bb=1:2:1,故F1为Bb,据此分析。 【详解】(1)由遗传图可知,F1自交,产生的F2表现型及比例是深蓝尾:浅蓝尾:紫尾=1:2:1,所以F1基因型为Bb,F1自交所得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Bb:bb=1:2:1,故F2 深蓝鱼的基因型为BB。 (2)浅蓝尾的基因型是Bb,通过测交实验可以检测基因型BB、Bb,如果是浅蓝色Bb,则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bb=1:1,表现型及比例为浅蓝尾:紫尾=1:1。 (3)由题意知,浅蓝尾Bb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1:1,含b基因的雄性配子只有50%存活,则产生的具有受精能力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2:1,则F1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是BB:Bb:bb=2:3:1,表现型分别为深蓝尾、浅蓝尾、紫尾,故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深蓝尾:浅蓝尾:紫尾=2:3:1。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要求学生能根据F1自交产生的F2表现型及其比例推断该性状的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并能正确分析配子产生种类和比例。 30.遗传学家对燕麦的籽粒颜色遗传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若干个红色籽粒与白色籽粒的纯合亲本杂交组合中出现了如下几种情况: 结合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红粒性状的基因为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判断的理由是_____。 (2)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判断燕麦籽粒性状至少由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第Ⅱ组中F1可能的基因组成有_____种。 (3)第Ⅲ组中F1的基因组成为______若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 A、a 用表示; 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 A/a、B/b 表示;若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 A/a、B/b、C/c 表 示;若由四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 A/a、B/b、C/c、D/d 表示……以此类推),该F1测交后代的红粒和白粒的比例为_____。 【答案】 (1). 显性 (2). 亲本红粒和白粒杂交,F1 都是红粒(或 F1红粒自交出现性状分离,或 F1红粒自交后代有红有白) (3). 3 (4). 3 (5). AaBbCc (6). 7∶1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亲本有红粒和白粒,而F1都是红粒,说明红粒性状为显性性状;又第Ⅲ组中,F2的红粒:白粒=63:1,说明小麦和燕麦的籽粒颜色由三对能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故隐性纯合体为白粒;设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分别为A和a、B和b、C和c,则白粒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cc,第Ⅰ组杂交组合中,红粒亲本只有1对显性基因,其基因型可能有3种(AAbbcc、aaBBcc、aabbCC),因此F1可能的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三种,自交后代都为3:1;第Ⅱ组杂交组合中,红粒亲本有2 对显性基因,其基因型可能有3种(AABBcc、aaBBCC、AAbbCC),因此F1可能的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三种,自交后代都为15:1;第Ⅲ组杂交组合中,红粒亲本有3对显性基因,其基因型只有1种(AABBCC),因此F1的基因型也只有AaBbCc一种,自交后代都为63:1,据此分析。 【详解】(1)据分析可知,亲本红粒和白粒杂交,F1都是红粒,故控制红粒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 (2)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判断,燕麦籽粒性状至少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据分析可知,第Ⅱ组中F1可能的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三种。 (3)第Ⅲ组中F1的基因组成为AaBbCc;若F1测交即AaBbCc×aabbcc,产生的后代中白粒aabbcc占1/8,其他均为红粒,故红粒和白粒的比例为7:1。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