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免疫调节 学案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免疫调节 学案 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Ⅱ)。 考点1 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类型与功能 知/识/梳/理 ►—————————————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细胞名称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摄取、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结合物 B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 T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B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 T细胞或记忆T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 B细胞或T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2.免疫的类型 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形成 生来就有 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 特点 无特异性 有特异性 组成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 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 免疫细胞 借助血液循环和 淋巴循环 而组成 3.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抵御 病原体 的攻击。 (2)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 衰老 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 癌变 的细胞。 教/材/研/析 ►————————————— ■必备语句——记一记 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2.吞噬细胞并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不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3.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 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但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 4.浆细胞(效应T细胞)并非只来自于B细胞(T细胞) 浆细胞(效应T细胞)的来源有两个,一是由B细胞(T细胞)分化而来,二是由记忆细胞分化而来。 ■教材拓展——做一做 1.(教材P36文字)吞噬细胞能参与第几道防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材P35图示文字标注)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材P37图示)所有免疫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是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线,能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 2.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但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3.免疫细胞中浆细胞是唯一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但它是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其余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角度1] 免疫细胞的来源和作用 1.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解析:B [造血干细胞分化产生的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分化产生的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说明胸腺被破坏。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说明骨髓被破坏;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丙组仍然丧失特异性免疫功能,说明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2.如图表示的是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只有a、b两类细胞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 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解析:C [据图分析可知,a、b、c、d分别是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和记忆细胞,A错误;在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B错误;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B细胞和T细胞都需要经过抗原刺激才能发挥作用,C正确;c、d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合成的蛋白质不同,D错误。] (1)每个浆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抗体是分泌蛋白,与其合成、加工、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2)T细胞和B细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 (3)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不具有增殖、分化能力,而B细胞、T细胞和记忆细胞都能进行增殖、分化,三者受到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会缩短。 [角度2] 免疫的类型及功能 3.(2019·太原模拟)下图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下列根据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A是效应T细胞 B.该过程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C.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D.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 解析:D [A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并对病原体进行吞噬和处理,故图中的A细胞为吞噬细胞,A项错误;该过程表示吞噬细胞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吞噬病原体,并将病原体消化,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B项错误;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项错误;多数情况下,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D项正确。] 4.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C.外毒素和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解析:A [外毒素是一种抗原,多数情况下为蛋白质,此外毒素与抗毒素(抗体)的反应为体液免疫反应,抗毒素为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 判断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三个“根据” 考点2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知/识/梳/理 ►————————————— 1.体液免疫 (1)参与细胞: 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记忆细胞、 浆细胞 。 (2)免疫过程 (3)结果:在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的 抗体 与抗原结合,形成 沉淀或细胞集团 ,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细胞免疫 (1)参与细胞:吞噬细胞、 T细胞 、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 。 (2)免疫过程 (3)结果: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 宿主细胞 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 病原体 ,最终被吞噬、消灭。 3.二次免疫及其特点 (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 长 ,对抗原十分 敏感 ,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2)二次免疫反应 ①含义:相同抗原 再次 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分化产生新的 浆细胞 和 记忆 细胞,前者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 ②反应特点: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 反应快、反应强烈 ,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导致机体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③抗体浓度变化与患病程度变化曲线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免疫类型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游离于体液中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自身突变细胞和来自异体的移植组织器官等 免疫细胞 主要是B细胞 主要是T细胞 免疫时间 过程较迅速,所需时间短 过程较缓慢,所需时间长 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关系 (1) 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2)对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而散播,当寄生病原体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 (3)若T细胞被破坏,则细胞免疫不存在,体液免疫功能也将大部分丧失 教/材/研/析 ►————————————— ■必备语句——记一记 1.体液免疫过程: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B细胞。浆细胞可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作用于抗原。 2.细胞免疫过程:T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等裂解靶细胞,释放病原体,吞噬细胞将其吞噬、消灭。 3.记忆细胞再接触到同类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教材拓展——做一做 (教材P37图示拓展)据图分析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 (1)⑤免疫、⑥免疫分别是哪种免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细胞哪些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胸腺被切除,则对⑤免疫、⑥免疫分别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细胞b、c、d、e、g。 (3)⑤免疫功能全部丧失,⑥免疫功能保留一部分。 [角度1] 特异性免疫过程 1.(2019·吉林模拟)如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图是体液免疫过程,能分化出细胞甲的只有B淋巴细胞 B.该免疫过程可能需要T细胞的参与,因为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C.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 D.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解析:A [能分泌抗体的细胞甲是浆细胞,该细胞可由B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A错误;大部分体液免疫过程需要T细胞的参与,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进而刺激B细胞的增殖分化,B正确;抗原可来自外界和自身(如瘤细胞),C正确;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其在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中均能发挥作用,D正确。] 2.(2019·豫北豫南精英联赛)下列关于人体中几种信息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可随血液运至全身,但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被灭活 B.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可被相应的酶水解 D.淋巴因子可促进受刺激的B细胞全部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分泌特异性抗体 解析:D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A正确;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B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可被相应的酶水解,C正确;淋巴因子可促进受刺激的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错误。] “三看法”辨析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角度2] 二次免疫应答及其特点 3.(2019·成都模拟)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 B.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主要与图甲中的细胞④增殖分化产生的记忆细胞有关 C.如果图甲中的细胞②全部失去,则图甲表示的免疫方式全部丧失 D.图甲中的细胞②和细胞⑦可以识别抗原 解析:B [由于图甲中细胞⑦释放抗体,所以可以判断该免疫方式为体液免疫,细胞②④⑦分别是T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是免疫反应既快速又强烈,这主要取决于图甲中的细胞④在初次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B细胞。如果T细胞全部失去,体液免疫功能部分保留。图甲中只有细胞②和细胞④可以识别抗原,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4.如图表示某一健康人注射疫苗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箭头表示疫苗注射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段各淋巴细胞的DNA含量不完全相同 B.d时间是再次接种引发的免疫反应 C.产生甲、乙抗体的B细胞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时间的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异 解析:B [b段发生了免疫反应,出现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现象,A正确;d时间注射的是与a时间不同的疫苗,是初次免疫反应,B错误;产生甲、乙抗体的浆细胞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据图可知,甲、乙两种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有较大的差异,D正确。] (1)只有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才会迅速增殖分化,从而产生大量效应细胞(同时也产生许多记忆细胞),所以,某些预防接种应进行两次或多次。 (2)二次免疫不仅适用于体液免疫,也适用于“细胞免疫”。 (3)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其原因是抗原进入人体后,要经过处理、呈递、识别、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后才能产生抗体。因此,注射疫苗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具有免疫力。 (4)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某些抗原诱发产生的记忆细胞可对该抗原记忆终生,从而使动物或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免疫能力,如天花、麻疹、伤寒等,患者痊愈后可终生具有抵抗力。 [角度3] 抗原与抗体的区别 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解析:C [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所以物质甲是淋巴因子;动物在特定抗原的作用下能够产生相应的抗体,故物质乙是抗原。] 1.抗原和抗体的比较和判断 概念 物质 特性 制品 应用 实例 抗原 能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蛋白质、多糖等 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 疫苗 细菌、病毒、花粉、癌细胞等 把疫苗接种在健康人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 抗体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球蛋白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如乳汁) 专一性(即特异性) 各种血清 给人注射含有抗体的血清快速获得相应的免疫力 抗毒素、凝集素等 2.免疫活性物质的来源与功能 来源 功能 溶菌酶 唾液与泪液中(腺体细胞) 第一道防线,杀菌 体液中(组织细胞) 第二道防线,杀菌 抗体 浆细胞 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 淋巴因子 T细胞、效应T细胞 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考点3 免疫功能异常和免疫学的应用 知/识/梳/理 ►————————————— 1.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连线) 答案:如图 2.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 (1)艾滋病的全称: 获得性免疫缺陷 综合征(AIDS)。 (2)病原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HIV是一种RNA病毒。 (3)致病机理:HIV主要攻击人体的 T细胞 ,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4)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 血液 传播、母婴传播。 (5)预防措施:切断 传播途径 、拒绝毒品、洁身自爱。 3.免疫学应用 (1)免疫预防:在免疫反应中疫苗相当于 抗原 ,其作用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 抗体和记忆细胞 。 (2)免疫检测:人工标记 抗体 ——检测追踪抗原在机体中的位置。 (3)免疫治疗: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 抗体、淋巴因子 等,增强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 (4)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免疫抑制剂 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教/材/研/析 ►————————————— ■必备语句——记一记 1.在过敏原的刺激下,由浆细胞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表面(而一般免疫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2.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 3.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患者丧失了获得性免疫能力。 4.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器官供体与受体的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教材拓展——做一做 (教材P36及P41资料分析“讨论”改编) (1)人的免疫系统能成功抵御大多数病原体,但为何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IV浓度升高与艾滋病患者直接死因之间有何内在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因为艾滋病病毒直接杀死的是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T淋巴细胞,当T淋巴细胞被杀死之后,免疫系统就处于瘫痪状态,因而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 (2)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丧失,不能抵抗疾病的侵袭,进而使人死亡。由此可以看出,T细胞在人体内能够攻击侵入的病原体。 [角度1] 免疫异常的实例分析 1.(2019·广东茂名二模)下图表示人体某种病的致病机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细胞能不断增殖 B.b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c物质是淋巴因子 D.该病是自身免疫病 解析:D [图示抗体与红细胞结合,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该病是自身免疫病,D项正确;a细胞能产生抗体,a细胞表示的是浆细胞,浆细胞不能增殖,浆细胞产生的物质是抗体,不是淋巴因子,A、C项错误;b是吞噬细胞,其能识别抗原,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项错误。] 2.(2019·江西七校第一次联考)生物学家巴尔的摩认为,艾滋病病毒找到了“愚弄”人类免疫系统的方法,目前科学家试图以抗体或加强人类免疫系统来防御艾滋病病毒的方法都以失败告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IV“愚弄”人类免疫系统的方法就是破坏所有特异性免疫 B.HIV是抗原,但人体不能产生与HIV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C.HIV不是抗原,不能引起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反应 D.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多种病原体的侵袭或恶性肿瘤 解析:D [HIV主要攻击破坏T细胞,导致细胞免疫全部丧失,体液免疫部分丧失,A.错误;机体可以在HIV的刺激下产生相应的抗体,但抗体无法消除细胞内的病毒,B.错误;HIV是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反应,C.错误;HIV通过破坏T细胞使机体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因此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多种病原体的侵袭或恶性肿瘤,D.正确。] 免疫异常的判断方法 [角度2] 免疫学的应用实例分析 3.(2019·安徽安庆第二次联考)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物之一,其作用机理是干扰疟原虫表膜和线粒体功能,阻止疟原虫的消化酶分解宿主细胞的血红蛋白,当青蒿素进入患者体内,机体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青蒿素与疟原虫发生特异性结合 B.青蒿素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C.青蒿素会诱发疟原虫的定向变异 D.青蒿素治疗疟疾属于主动免疫 解析:B [依题意可知,青蒿素的作用机理是干扰疟原虫表膜和线粒体功能,并没有与疟原虫发生特异性结合,A.错误;“青蒿素作用机理是干扰疟原虫表膜和线粒体功能,阻止疟原虫的消化酶分解宿主细胞的血红蛋白”,由此可知青蒿素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B.正确;生物产生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青蒿素治疗疟疾不属于免疫,D.错误。] 4.(2019·河南开封一模)人体免疫学的应用,一般有如图所获免疫的方法,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猫咬伤人时,方法②预防狂犬病较好 B.在医学上,方法②可进行免疫预防 C.要获得更持久的免疫力,方法①比方法②更佳 D.人体通过方法②获得抗体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解析:B [猫咬伤人时,不确定该猫是否带有狂犬病病毒,最保险的办法是按方法①注射抗体,A.错误;通过注射抗原使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称为免疫预防,B.正确;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不长,但记忆细胞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可产生大量抗体,故方法②比方法①具有更持久的免疫力,C.错误;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错误。] 界定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 比较 时间 注射的物质 目的 免疫预防 病原体感染前的预防 疫苗(经处理的抗原) 激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免疫治疗 病原体感染后的治疗 抗体、淋巴因子、血清等 直接注射免疫活性物质,增强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 [角度3] 免疫的实验分析和探究 5.为检测某禽流感疫苗对禽流感病毒是否具有免疫能力(疫苗制剂的成分:减毒禽流感病毒+生理盐水),一科研小组设计以下不同的检测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 A.选取健康的30只幼鸡作为一组,注射此禽流感疫苗,两周后再注射一定量禽流感病毒,而后观察其生活状况 B.选取健康的60只幼鸡均分为两组,一组注射一定量禽流感病毒,另一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两周后向两组幼鸡注射等量的禽流感病毒疫苗,而后观察其生活状况 C.选取健康的60只幼鸡均分为两组,一组注射一定量禽流感病毒,另一组注射等量的禽流感疫苗,两周后观察两组幼鸡的生活状况 D.选取健康的60只幼鸡均分为两组,一组注射一定量禽流感病毒疫苗,另一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两周后向两组幼鸡注射等量的禽流感病毒,而后观察其生活状况 解析:D [为验证禽流感疫苗对禽流感病毒是否具有免疫能力,需要选取健康的60只幼鸡均分为两组,一组注射一定量禽流感病毒疫苗,另一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两周后向两组幼鸡注射等量的禽流感病毒,而后观察其生活状况以验证疫苗的作用。] 6.HIV侵入人体后会大量破坏T细胞,致使人体免疫力下降甚至丧失。请回答下列问题: (1)HIV侵入人体后,在HIV的刺激下,T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 ____________ 。效应T细胞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功能。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增殖分化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终使HIV数量下降。以上说明,感染初期免疫系统可以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式来消灭大多数的HIV。 (2)在感染后期,多数HIV感染者直接死于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向小鼠注射某种病原菌(V1),一段时间后分离得到B细胞并制成细胞悬液,将其平均分为甲、乙两组。向甲组B细胞悬液中注入V1、乙组B细胞悬液中注入另一种病原菌(V2)。检测后发现,甲组有抗体产生,乙组无抗体产生,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1)作为抗原,HIV侵入人体后,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同时启动,一方面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消灭HIV;另一方面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HIV,HIV经体液免疫消灭,最终数量下降。(2)在感染后期,HIV大量破坏T细胞,使人体免疫系统几乎丧失全部监控、清除和防卫功能,从而无法及时监控并清除入侵的病原体及癌变细胞,导致多数HIV感染者直接死于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3)抗原、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两种病原体的抗原不同,经V1免疫的小鼠的B细胞能识别V1并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不能识别V2。 答案:(1)记忆细胞 识别并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或特异性免疫) (2)HIV大量破坏T细胞,使人体免疫系统几乎丧失全部监控、清除和防卫功能,从而无法及时监控并清除入侵的病原体及癌变细胞 (3)两种病原菌的抗原不同,经V1免疫的小鼠的B细胞能识别V1并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不能识别V2 [易错分析] 易错点1 对识别抗原和特异性识别抗原及不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分辨不清 点拨 ①识别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②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吞噬细胞只能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因而没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③不识别抗原的细胞——浆细胞。 易错点2 混淆外毒素、抗毒素、类毒素、凝集原、凝集素 点拨 类毒素、外毒素、凝集原均属“抗原”,抗毒素、凝集素均属“抗体”。 易错点3 对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两个生理过程界定不清 点拨 ①联系: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②区别: 比较内容 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 激发因素 过敏原 抗原 反应时机 机体第二次接触过敏原 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 抗体分布 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消化道黏膜、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 反应结果 使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形成沉淀或形成细胞集团 易错点4 不明确疫苗与“抗原”的关系及疫苗的功能 点拨 (1)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2)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起抗原作用,进入体内主要是诱导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产生。抗体存留时间短,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发挥免疫作用,记忆细胞存留时间长,保留了对相应抗原的长期免疫能力。 易错点5 不能正确区分过敏原与抗原 点拨 抗原一定是大分子,不一定是外源物质,并且不存在个体差异;而过敏原不一定是大分子,一定是外源物质,存在个体差异。 [自我训练] 1.免疫系统的组成 ①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 ②T细胞和B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但分化场所不同,T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熟,B细胞在胸腺中分化成熟。( ) ③免疫活性物质均由免疫细胞产生。( ) ④特异性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 2.免疫系统的功能 ①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 ②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特异性免疫。( ) ③体内衰老细胞和癌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 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主要针对外来病原体,监控和清除功能主要针对体内的抗原。( ) 3.免疫功能异常 ①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 ②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卫功能低下。( ) ③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 ) ④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在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 ) ⑤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 ) 4.免疫学应用 ①与被动免疫相比,主动免疫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 ) ②通过预防接种,人们可以预防所有的传染病。( ) ③可以通过服用抗体的方式进行免疫治疗。( ) ④由于预防接种的疫苗往往是灭活的病毒,所以不会引起疾病的发生,但可以充当抗原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 ) 答案: 1.①× 如脾脏和淋巴结是免疫器官,但不能产生免疫细胞。 ②× B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分化成熟。 ③× 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菌酶。 ④× 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2.①× 胃黏膜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是非特异性免疫。 ②× 杀菌物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③× 体内衰老细胞和癌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④√ 3.①× 当再次接触到相同的过敏原时才会发生过敏反应。 ②× 青霉素过敏反应是由免疫防卫功能过强引起的。 ③√ ④× 潜伏期人体不发病,但HIV复制能力不变。 ⑤√ 4.①× 被动免疫一般可起到治疗的作用,适用于紧急治疗。 ②× 免疫预防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一种抗体只与一种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一种疫苗不可预防所有传染病,另外,有的病毒变异较快,故当病毒变异时,接种的疫苗就会失去原有的功效。 ③×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不可服用。 ④√ 知识体系——定内容 核心素养——定能力 生命观念 通过比较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异同,形成辩证统一的观点 理性思维 ① 通过分析总结免疫细胞的来源及功能,提高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②通过分析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的模式图,培养模型分析能力与建模的思维习惯 科学探究 通过“免疫功能的实验探究”的实验,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社会责任 通过总结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等知识,形成健康生活、关爱他人的人生态度 1.(2018·江苏单科,9)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 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C.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解析:B [效应T细胞可以由T细胞和记忆T细胞分裂分化产生,A错误;细胞免疫的二次应答与记忆T细胞有关,体液免疫的二次应答与记忆B细胞有关,B正确;健康人的T细胞经过肿瘤免疫以后,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C错误;因为杂交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所以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不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只要将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杂交产生的杂交瘤细胞经过筛选后进行培养就可以生产大量的单克隆抗体,D错误。] 2.(2017·天津理综,2)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 的是( ) 解析:C [呼吸道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C错误;抗体参与体液免疫,D正确。] 3.(2017·课标全国Ⅰ,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解析:C [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而后再注射少量(A)表现为呼吸困难等症状,说明是过敏反应,而不是胰岛素作用的结果,A错误;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中,而不是神经递质的作用,B错误,发生过敏反应,说明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C正确;呼吸抑制剂是作用于细胞呼吸,而不是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D错误。] 4.(2018·北京理综,29)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1)癌细胞具有无限 ________ 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 ________ 系统发挥清除作用。 (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 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 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 ________ 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 ________ 免疫。 (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请在下图中选择A或B填入④处,从C~F中选择字母填入①~③处。 (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1)癌细胞可无限增殖,并被体内的免疫系统监控清除;(2)①由表可知免疫组的数据明显高于空白组;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的结合率无明显差异,说明DB7具有与iPSC相似的抗原;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可表明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能够诱发体液免疫,从而作用于特定的癌细胞,而不会损伤正常体细胞;免疫组肿瘤体积逐渐减小是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将肿瘤细胞裂解的结果。(3)①F;②D;③C;④B;要验证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免疫细胞,可用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细胞作为抗原注射入小鼠体内,并提取T细胞,检测其抗肿瘤效果,如果肿瘤体积缩小即可得以验证。(4)该研究可看出iPSC细胞可诱发特异性免疫反应,用于特定类型的癌症进行诊断、预防和治疗(合理即给分) 答案:(1)增殖 免疫 (2)①高于 ②与iPSC相似的抗原 ③失活的iPSC可激活体液免疫,并作用于特定癌细胞(DB7),且几乎对正常体细胞无损伤 细胞 (3)①F ②D ③C ④B (4)对特定类型的癌症进行诊断、预防和治疗(合理即可) 5.(2016·课标Ⅰ,31)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 ________ 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 ________ 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体液免疫中,B淋巴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在细胞免疫中,T淋巴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据此并结合题意“ 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可知,动物乙感染病毒甲后,免疫功能下降,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2)接种的甲疫苗可作为抗原,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进而大量分泌抗体,从而引起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共同点有: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在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大量分泌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