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DNA的结构、复制及与基因的关系教案
专题 17 DNA 的结构、复制及与基因的关系 讲考纲 考纲概要 考纲解读 高考真题 1.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Ⅱ); 2.DNA 分子的复制(Ⅱ); 3.基因的概念(Ⅱ)。 1.掌握 DNA 分子作为遗传物质 的主要结构特点; 2.理解 DNA 分子复制的方式及 原理; 3.理解 DNA 与基因的关系。 1.2017 海南卷(24)、 2016 上海卷(28) 2.2016 新课标Ⅱ卷 (2)、2015 江苏卷(33) 3.2017 海南卷(23)、 2016 上海卷(8) 讲考点 考点一 DNA 的分子结构 1.DNA 分子的化学组成 (1)基本组成元素:C、H、O、N、P。 (2)基本单位 2.DNA 分子的结构 (1)主要特点 ①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反向平行盘旋而成。 ②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例如:A=T 或 T=A、G≡C或 C≡G,遵循碱基互 补配对原则。 (2)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3.DNA 分子的特性 (1)相对稳定性:DNA 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的方式不变;两条链间碱基互补配 对的方式不变。 (2)多样性:不同的 DNA 分子中脱氧核苷酸数目不同,排列顺序多种多样。若某 DNA 分子 中有 n个碱基对,则排列顺序有 4n种。 (3)特异性:每种 DNA 分子都有区别于其他 DNA 的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了特定的 遗传信息。 【例 1】(2017 年海南卷,24)DNA 分子的稳定性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有关。下列关于 生物体内 DNA 分子中(A+T)/(G+C)与(A+C)/(G+T)两个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 DNA 分子,后一比值不同 B.前一个比值越大,双链 DNA 分子的稳定性越高 C.当两个比值相同时,可判断这个 DNA 分子是双链 D.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 DNA 分子,后一比值等于 1 【答案】D 【跟踪训练 1】某双链 DNA 分子含有 200 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 A∶T∶G∶C=1∶2∶3∶4。 下列关于该 DNA 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共有 140 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4 种碱基的比例为 A∶T∶G∶C=3∶3∶7∶7 C.若该 DNA 分子中的这些碱基随机排列,可能的排列方式共有 4200种 D.若连续复制两次,则需要 180 个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答案】C 【解析】双链 DNA 分子含有 200 个碱基对,说明每条链含有 200 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 A∶ T∶G∶C=1∶2∶3∶4,则该链中 A、T、G、C 分别为 20、40、60、80 个。依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在该 DNA 分子中,C=G=140,A=T=60。故该 DNA 分子共有 140 个鸟嘌呤脱氧核苷 酸,A 正确;该 DNA 分子中 4 种碱基的比例为 A∶T∶G∶C=60∶60∶140∶140=3∶3∶7∶7, B 正确;该 DNA 分子碱基可能的排列方式小于 4200种,C 错误;若连续复制两次,则需要游 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22-1)×60=180,D 正确。 考点二 DNA 分子的复制与基因的概念 1.DNA 分子的复制 DNA 分子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 DNA 为模板,合成子代 DNA 的过程。 (2)时间:有丝分裂的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过程: (4)特点:边解旋边复制。 (5)方式:半保留复制。 (6)结果: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 DNA 分子。 (7)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2.染色体、DNA 与基因的关系 【例 2】(2017 年海南卷,23)下列关于真核生物遗传物质和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始终等于 DNA 的数目 B.有丝分裂有利于保持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间遗传性状的稳定 C.细胞中 DNA 分子的碱基对数等于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之和 D.生物体中,一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决定 【答案】B 【跟踪训练 2】将某一经 3H 充分标记 DNA 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 2n)置于不含 3H 的 培养基中培养,该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后形成 4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下列有关的说法正 确的是( ) A.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2n,则其中含 3H 的染色体数一定为 n B.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n,则其中含 3H 的 DNA 分子数为 n/2 C.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 3H,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D.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 3H,则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答案】C 【解析】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2n,则细胞进行了两次有丝分裂,DNA 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 制,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 2 个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有 3H,第二次分裂产生的四个子细 胞中,含 3H 的染色体数可能是 02n,A 错误;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n,则进行减数分裂, 每个子细胞含 3H 的 DNA 分子数应该是 n,B错误;如果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 中所有染色体都含 3H,说明该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可能发生基因 重组,C 正确;如果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 3H,则该细胞发生的是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 染色体分离,D错误。 讲方法 1.DNA 分子中有关碱基比例计算的解题步骤 解 DNA 分子中有关碱基比例计算的试题时要分三步进行: (1)搞清题中已知的和所求的碱基比例是占整个 DNA 分子碱基的比例,还是占 DNA 分子一 条链上碱基的比例。 (2)画一个 DNA 分子模式图,并在图中标出已知和所求的碱基。 (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规律进行计算。 2.“归纳法”求解 DNA 分子中的碱基数量的计算规律 (1)在 DNA 双链中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相同,即 A+G=T+C。 (2)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任意一条链及整个 DNA 分子中都相同,即若在一条链中(A+T) /(G+C)=m,在互补链及整个 DNA 分子中(A+T)/(G+C)=m。 (3)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倒数,在整个 DNA 分子中为 1,即若在 DNA 一条链中(A+G)/(T+C)=a,则在其互补链中(A+G)/(T+C)=1/a,而在整个 DNA 分子中(A+G)/(T+C)=1。 3.DNA 分子复制中相关计算的规律方法 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若将一个被 15N标记的 DNA转移到含 14N 的培养基中培养(复 制)若干代,其结果分析如下: (1)子代 DNA 分子数:2n个。 ①无论复制多少次,含 15N 的 DNA 分子始终是 2 个。 ②含 14N 的有 2n个,只含 14N 的有(2n-2)个,做题时应看准是“含”还是“只含”。 (2)子代 DNA 分子的总链数:2n×2=2n+1条。 ①无论复制多少次,含 15N 的链始终是 2 条。做题时应看准是“DNA 分子数”还是“链数”。 ②含 14N 的链数是(2n+1-2)条。 (3)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 ①若一亲代 DNA 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 m 个,则经过 n 次复制需要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 酸为 m×(2n-1)个。 ②若进行第 n 次复制,则需消耗该脱氧核苷酸数为 m×2n-1个。 4.四步法解决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标记问题 第一步:画出含一条染色体的细胞图,下方画出该条染色体上的 1个 DNA 分子,用竖实线表 示含同位素标记。 第二步:画出复制一次,分裂一次的子细胞染色体图,下方画出染色体上的 DNA 链,未被标 记的新链用竖虚线表示。 第三步:再画出第二次复制(分裂)后的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 DNA 链的情况。 第四步:若继续推测后期情况,可想象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的局面,并进而推测子细 胞染色体的情况。 讲易错 1.DNA 分子中的 4 种数量关系 (1)DNA 分子中,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磷酸数∶含氮碱基数=1∶1∶1∶1。 (2)配对的碱基,A 与 T 之间形成 2 个氢键,G 与 C 之间形成 3 个氢键,C—G 对占比例越 大,DNA 结构越稳定。 (3)若碱基对为 n,已知 A 有 m 个,则氢键数为 3n-m。 (4)由 2n 个脱氧核苷酸形成双链 DNA 分子过程中,可产生 H2O 分子数为(n-1)+(n-1) =2n-2。 2.“DNA 复制”相关题目的 4点“注意” (1)注意“DNA 复制了 n 次”和“第 n 次复制”的区别,前者包括所有的复制,但后者只 包括第 n 次的复制。 (2)注意碱基的单位是“对”还是“个”。 (3)切记在 DNA 复制过程中,无论复制了几次,含有亲代脱氧核苷酸单链的 DNA 分子都只 有两个。 (4)看清试题中问的是“DNA 分子数”还是“链数”,“含”还是“只含”等关键词,以免 掉进陷阱。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