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大连市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20年大连市一模试卷 ‎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病毒是能够引起人体细胞发生癌变的一种因素 B. 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可导致人类病毒性传染病 C. DNA病毒通常比RNA病毒具有更强的变异性 D. 病毒的增殖需要宿主细胞中酶与ATP的参与 ‎【答案】C ‎【解析】‎ ‎【分析】‎ 目前认为致癌因子大致分为三类: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1)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放射性物质发出的电离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 ‎(2)化学致癌因子有数千种之多,如石棉、砷化物、铬盐、镉化物等无机化合物,苯、四氯化碳、焦油、烯环烃、亚硝胺、黄曲霉素、有机氯杀虫剂等。‎ ‎(3)病毒致癌因子是指能使细胞发生癌变的病毒,致癌病毒能够引起细胞发生癌变,主要是因为它们含有病毒癌基因以及与之有关的核酸序列。它们通过感染人的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进入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 ‎【详解】A、病毒属于导致人体细胞发生癌变的生物因素,A正确;‎ B、有些病毒在人和野生动物体内都可寄生,因此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可导致人类病毒性传染病,B正确;‎ C、RNA通常为单链结构,稳定性差,因此,RNA病毒比DNA病毒具有更强的变异性,C错误;‎ D、病毒是专性寄生物,没有独立的代谢系统,其增殖过程需要宿主细胞中酶与ATP的参与,D正确。‎ 故选C。‎ ‎【点睛】识记病毒的结构特点和常见的致癌因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课上,小余同学作出假设:“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均相当于一层半透膜,且细胞壁的伸缩性和原生质层相同”,并使用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和0. 3g/ml的蔗糖溶液进行探究。下列预期的实验现象中能够证明小余同学所作假设正确的是( )‎ 选项 中央液泡大小 原生质层位置 细胞大小 A 变小 紧贴细胞壁 变小 - 14 -‎ B 不变 远离细胞壁 几乎不变 C 变小 紧贴细胞壁 几乎不变 D 变小 远离细胞壁 变小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但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若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均相当于一层半透膜,且细胞壁的伸缩性和原生质层相同,则将紫色的洋葱鳞片叶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由于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失水导致细胞和中央液泡变小,颜色变深。但由于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同步伸缩,故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不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故选A。‎ ‎【点睛】明确质壁分离的原理,根据实验假设进行反推实验现象便可。‎ ‎3.下列与基因和基因的表达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子细胞的基因结构与基因数目都可能发生变化 B. 反密码子是tRNA上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相配对的3个碱基 C. 一个mRNA分子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每个核糖体上可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D. 即使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发生改变,生物体的性状也可能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遗传密码子:mRNA上编码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tRNA的反密码子可和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每种tRNA携带一种氨基酸。‎ - 14 -‎ ‎2、一个 mRNA 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从而提高翻译效率。‎ ‎【详解】A、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会引起基因结构改变,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引起基因数目的变化,故子细胞的基因结构与基因数目都可能发生变化,A正确;‎ B、反密码子是tRNA上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相配对的3个碱基,B正确;‎ C、一个mRNA分子上能结合多个核糖体,但每个核糖体上只能合成一条肽链,C错误;‎ D、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即使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发生改变,生物体的性状也可能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C。‎ ‎【点睛】理解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掌握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为探究2,4-D促进某绿化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 在正式实验前进行预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实验结果更准确 B. 在使用低浓度的2,4-D溶液处理插条时,可以选用沾蘸法 C. 若插条全部生根,说明配制的2,4-D溶液对生根都有促进作用 D. 实验观测指标可以是平均生根数目,还可以是生根的平均长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这种处理方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 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 ‎【详解】A、在进行正式实验前先要进行预实验,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试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试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A错误;‎ B、用低浓度的2,4-D溶液处理插条时,应该用浸泡法,而不是用沾蘸法操作,B错误;‎ C、实验中需要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生根数量或生根长度才能说明配制的2,4-D溶液对插条生根是否有促进作用,C错误;‎ D、观察实验结果时,除了可以观察生根数目之外,还可以观察根的长度作为观察指标,D正确。‎ - 14 -‎ 故选D。‎ ‎【点睛】掌握《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插条的处理方法、自变量、因变量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人在饥饿时或遇到寒冷刺激,机体会进行一系列稳态调节活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寒冷直接刺激下丘脑,引起了骨骼肌收缩,会出现全身颤抖 B. 参与这一稳态调节的有脊髓、垂体、下丘脑、甲状腺、胰腺等器官 C. 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肌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升高 D. 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减少热量散失,人体会表现出面色苍白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体温调节过程 ‎【详解】A、寒冷刺激皮肤中冷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将兴奋传导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了骨骼肌收缩,会出现全身颤抖,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参与体温调节的有脊髓、垂体、下丘脑、甲状腺、胰腺等器官,其中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增加,B正确;‎ C、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升高,C错误;‎ D、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人体会表现出面色苍白,D错误。‎ 故选B。‎ - 14 -‎ ‎6.樱桃番茄(二倍体)的果实颜色多为红色,由3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控制。研究人员在育种时发现一株结黄色果实的樱桃番茄,经分析确定这株番茄的3号染色体有三条,其他染色体正常,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a。该植株进行减数分裂时,3号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发生配对并正常分离,第三条染色体随机移到细胞一极。将该植株自交得F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植株可产生A、Aa、a、a四种配子,且数量比为1∶1∶1∶1‎ B. F1中结黄色果实的植株中既有二倍体,也有三倍体和四倍体 C. F1中结黄色果实的植株全是杂合子,结红色果实的植株全是纯合子 D. 若按体细胞染色体数目进行分类,则F1植株可分为3种类型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二倍体和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多倍体。‎ ‎【详解】A、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a,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Aa∶a∶aa=1∶2∶2∶1,A错误;‎ B、F1中结黄色果实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AAa、Aaa、AAaa、Aaaa,其中基因型为AAa和Aaa植株的3号染色体有三条,为三体;AAaa和Aaaa植株的3号染色体有四条,为四体,B错误;‎ C、F1中结黄色果实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AAa、Aaa、AAaa、Aaaa,其中基因型为AA植株为纯合子,结红色果实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a、aaaa,全是纯合子,C错误;‎ D、若按体细胞染色体数目进行分类,则F1植株可分为3种类型,即2n、2n+1、2n+2,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清三体和三倍体、四体和四倍体的区别。‎ ‎7.北方夏秋季节的日光温室长期处于高温状态,会限制黄瓜高产。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部分处理及测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 - 14 -‎ ‎(1)图中15~29天期间,不同温度条件下补充CO2均能使黄瓜叶片的光合速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补充CO2能提高光合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填“高”或“常”)温下补充CO2提高光合速率的效果更为显著,做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该相关研究提示采取_____________的针对性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北方夏秋季节里日光温室中黄瓜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进而提高黄瓜产量。‎ ‎(3)除CO2吸收速率外,__________和_________也可以作为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检测指标。‎ ‎【答案】 (1). CO2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原料,提高CO2浓度能提高光合作用暗反应的速率(所以补充CO2能提高光合速率) (2). 高 (3). 高温下(时)比常温下(时)补充CO2光合速率提升的幅度更大 (4). 长期(长时间)增施(补充)CO2 (5). O2 (氧气)释放(产生)速率 (6). 光合产物积累速率 ‎【解析】‎ ‎【分析】‎ 对题图分析可知,在15~29天期间,不同处理组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从高到低依次是:高温+CO2组>常温+CO2组>常温组>高温组。‎ ‎【详解】(1) CO2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原料,提高CO2浓度能提高光合作用暗反应的速率,进而提高光合速率,因此图中15~29天期间,不同温度条件下补充CO2均能使黄瓜叶片的光合速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由题图可知,高温下补充CO2比常温下补充CO2黄瓜叶片光合速率提升的幅度更大,因此高温下补充CO2提高光合速率的效果更为显著。‎ ‎(2)由题图可知,高温+CO2组与高温组对比可知,高温下补充CO2可提升黄瓜叶片光合速率,且随着处理天数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可采取长期补充CO2‎ - 14 -‎ 可以有效提高北方夏秋季节里日光温室中黄瓜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进而提高黄瓜产量。‎ ‎(3)除CO2吸收速率外,O2释放速率和光合产物积累速率也可以作为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检测指标。‎ ‎【点睛】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从题图中获取相关信息,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 ‎8.病毒侵入人体,可能会诱发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部分过程图解如下。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甲型免疫与乙型免疫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免疫和___________免疫;X和Y分别是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__细胞。‎ ‎(2)图中初始B细胞还会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a的作用是:a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花疫苗取自被称为“牛痘”的活体病毒,接种牛痘病毒能够预防天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细胞 (2). 体液 (3). 效应T (4). 浆 (5). 记忆细胞(记忆B细胞) (6). 病毒(病原体)的增(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7). 二者具有相同种类的抗原(性),接种牛痘病毒产生的抗体也能抗天花病毒 ‎【解析】‎ ‎【分析】‎ 对过程图进行分析可知,S蛋白能够被辅佐细胞识别并呈递给初始T细胞,T细胞被活化,并产生淋巴因子。S蛋白直接刺激初始B细胞,初始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其中,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前体X在接受抗原的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详解】(1)图中甲型免疫主要靠效应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 - 14 -‎ 细胞免疫;乙型免疫主要靠抗体“作战”,为体液免疫。X细胞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故X细胞为效应T细胞。Y细胞由初始B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可合成分泌抗体,故Y细胞为浆细胞。‎ ‎(2)图中初始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除了形成浆细胞外,还会形成记忆B细胞。图中的a为抗体,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3)天花病毒和牛痘病毒具有相同种类的抗原,因此接种牛痘病毒产生的抗体也能抗天花病毒。‎ ‎【点睛】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的知识准确答题。‎ ‎9.某人工池塘内养殖了白鲢,黑鱼等。下图为该池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能量流动示意图,a、b、c、d表示能量值。请回答相关问题:‎ ‎(1)池塘中生长的浮游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特征;在定时定量人工投放饲料情况下,该池塘中生长的黑鱼的生长曲线呈现__________型。‎ ‎(2)养殖者宜采用____________法调查黑鱼种群数量,若第一次捕鱼的渔网网眼偏大,第二次重捕时的渔网网眼正常,则调查结果因渔网网眼变化__________(填“可能偏大”或“可能偏小”或“基本不变”)。‎ ‎(3)流经该池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根据图示,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________表示(用图中字母表示)。‎ ‎【答案】 (1). 垂直 (2). S (3). 标志重捕 (4). 基本不变 (5). 浮游植物固定太阳能和人工投料中化学能 (6). b/(a+c)×100%‎ ‎【解析】‎ ‎【分析】‎ - 14 -‎ 标志重捕法的原理: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种群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标记个体数)÷第二次捕获标记个体数 ‎【详解】(1)池塘中生长的浮游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在定时定量人工投放饲料情况下,由于空间有限,故该池塘中生长的黑鱼的生长曲线呈现S型。‎ ‎(2)黑鱼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因此养殖者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黑鱼种群数量。种群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标记个体数)÷第二次捕获标记个体数,由于第二次用的是正常网眼渔网捕鱼,接近于实际,则估算值就接近于实际,故调查结果基本不变。‎ ‎(3)流经该池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浮游植物固定太阳能和人工投料中化学能。根据图示可知,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c)×100%。‎ ‎【点睛】易错点:只要是第二次用的渔网的网眼比第一次的小,则第二次捕获的带标记个体数接近实际值,种群估算值接近于实际值。‎ ‎10.斑翅果蝇翅的黄色和白色、有斑点和无斑点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用纯合的黄色有斑点果蝇与白色无斑点果蝇进行杂交,F1全是黄色有斑点果蝇。让F1雌、雄果蝇交配得F2,F2表现型的比例为7∶3∶1∶1。请分析回答:‎ ‎(1)斑翅果蝇翅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F2表现型的比例为7∶3∶1∶1”这一结果,研究小组尝试作出解释: ‎ ‎①研究小组认为:控制斑翅果蝇翅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且存在雄配子不育的现象。据此推断,不育雄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F2的基因型共有____种,F2中纯合子的比率为______________。‎ ‎②为验证上述解释的正确性,可重复上述实验,获得F1代后,选择F1中_________(填“雌”或“雄”)果蝇进行测交。若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则研究小组的解释是正确的。‎ ‎【答案】 (1). 黄色、有斑点 (2). Ab或aB (3). 8 (4). 1/4 (5). 雄 (6). 1∶1∶1‎ ‎【解析】‎ ‎【分析】‎ 题意分析:由用纯合的黄色有斑点果蝇与白色无斑点果蝇进行杂交,F1全是黄色有斑点果蝇可知,黄色对白色为显性,有斑点对无斑点为显性;由F2‎ - 14 -‎ 表现型的比例为7:3:1:1可知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题目中并未显示性状表现与性别的关系,可认为无关联,即相关基因为常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F1基因型为AaBb,让F1雌、雄果蝇交配得F2,F2的基因型如下:‎ AB aB Ab a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由F2表现型应该为9∶3∶3∶1,而现在的比例为7∶3∶1∶1,对照发现是黄色有斑点类型和某种单显类型各减少了两份导致的,结合上述分析,可能是第二列或第三列的基因型致死导致,因为第二列和第三列中包含了两份双显类型和两份某种单显类型,这样得到的正好是F2表现型的比例,因此可确定出现上述比例的原因是基因型为aB或Ab配子致死。‎ ‎【详解】(1)F1表现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因此可知,斑翅果蝇翅的显性性状为黄色、有斑点。‎ ‎(2)①由分析可知,不育雄配子的基因型为Ab或aB,结合分析可知,若去掉第二列,即aB配子致死,则缺少的基因型就是aaBB,即F2的基因型共有8种,F2中纯合子的比率为3/12=1/4。‎ ‎②为验证上述解释的正确性,可采用测交进行验证,因为测交可以检测待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因此选择F1中雄果蝇进行测交,即F1中雄果蝇与白色无斑点雌果蝇进行杂交。若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1,则说明是基因型为Ab或aB的雄配子致死引起的。‎ ‎【点睛】熟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会用基本的方法—棋盘法加上科学思维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 ‎11.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时间,降低处理成本。科研小组欲分离及培养若干种微生物用于对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的处理。请分析回答:‎ - 14 -‎ ‎(1)科研小组将能够合成脂肪酶的细菌进行大量培养。需要用____________(固体、半固体、液体)培养基来培养、来生产脂肪酶,对培养基灭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培养过程需要向培养基通入无菌空气并进行搅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使获得脂肪酶能够反复利用,提高脂肪酶的利用率,科研人员需利用固定化技术将脂肪酶固定化,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种)。‎ ‎(3)科研小组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需要将其接种到仅含有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制作鉴别培养基选用_____________染色,通过产生__________大小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答案】 (1). 液体 (2). 高压蒸汽灭菌 (3). 使菌体充分接触营养物质和溶解氧,促进细菌生长繁殖 (4). 化学结合法、物理吸附法 (5). 纤维素 (6). 刚果红 (7). 透明圈 ‎【解析】‎ ‎【分析】‎ ‎1.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纤维素酶能够将纤维素范围葡萄糖。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纤维素分解菌可以用刚果红染液进行鉴别,能够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就是纤维素分解菌。‎ ‎2.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 ‎(1)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 优点:显示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 缺点:操作繁琐,加入的刚果红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 ‎(2)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优点:不存在菌落的混杂问题;‎ 缺点:在纤维素粉和琼脂、土豆汁中都含有淀粉类物质,可以使能够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产生假阳性反应;有些微生物有降解色素的功能。‎ ‎3.固定化酶技术的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充分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从而提高产物的品质。常用的方法有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 ‎【详解】(1)科研小组将能够合成脂肪酶的细菌进行大量培养。大量培养细菌需要用到液体培养基,因为液体培养基能够给细菌提供足够的营养,对培养基灭菌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的方法来进行,培养过程中,为了使菌体充分接触营养物质和溶解氧,需要向培养基通入无菌空气并进行搅拌,以保证细菌能大量生长繁殖。‎ ‎(2)固定化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因此为了提高脂肪酶的利用率,科研人员将脂肪酶进行固定化,所用的方法是化学结合法、物理吸附法。‎ - 14 -‎ ‎(3)为了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需要从富含纤维素的环境取种,然后将其接种到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用刚果红染色法制作鉴别培养基选,然后通过产生透明圈的大小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点睛】熟知相关基础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理解固定化酶的优点以及制作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 ‎12.微卫星DNA是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简单重复序列。由于重复单位的重复次数在个体间呈高度特异性并且数量丰富,因此,微卫星DNA可以作为分子标记,并有着广泛应用。‎ ‎(1)为了分离捕获到某种生物的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可以用生物素标记的特定简单重复序列作为探针,与该生物的___________文库进行杂交,然后再经多个步骤筛选获取微卫星DNA。‎ ‎(2)扩增分离到的微卫星DNA序列的PCR反应体系中含缓冲液、模板DNA、dNTP(包含dATP、dCTP、dGTP、dTTP)、引物及热稳定DNA聚合酶等。其中dNTP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该技术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所以引物应选用图中________(填图中标号)。‎ ‎(3)PCR的基本反应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产物量以___________形式扩增。‎ ‎(4)根据“微卫星DNA”的特点判断,这种分子标记可应用于__________(填字母)。‎ A. 人类亲子鉴定 B. 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C. 诱导基因突变 D. 冠状病毒遗传物质测序 ‎【答案】 (1). 基因组 (2). 合成DNA的原料、提供能量 (3). 有一段己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4). Ⅰ和Ⅳ (5). DNA解链-引物结合到互补链-互补链的合成(-重复)(变性、复性/退火、延伸)(加热解链一冷却引物结合一加热互补链合成) (6). 指数(约为2n) (7). AB ‎【解析】‎ - 14 -‎ ‎【分析】‎ PCR是利用DNA双链复制的原理,将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断地加以复制,使其数量呈指数方式增加。‎ PCR扩增的过程: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后解链为单链,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然后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进行延伸,如此重复循环物结合,因而每一次循环后目的基因的量可以增加一倍,即成指数形式扩增(约为2n,其中n为扩增循环的次数)。‎ ‎【详解】(1)由于微卫星DNA是简单重复序列,可以用生物素标记的特定简单重复序列作为探针,与该生物的基因组文库进行杂交,然后再经多个步骤筛选获取微卫星DNA。‎ ‎(2)dNTP在PCR过程中作为合成DNA分子的原料和提供能量。PCR技术的前提是有一段己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这两个DNA引物分别与目的基因双链各一端序列相互补,所以引物应选用图中Ⅰ和Ⅳ。‎ ‎(3)PCR的基本反应步骤为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后解链为单链,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然后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进行延伸,如此重复循环物结合,因而每一次循环后目的基因的量可以增加一倍,即成指数形式扩增(约为2n,其中n为扩增循环的次数)。PCR技术的步骤可简单概括为变性、复性/退火、延伸。‎ ‎(4)AB、微卫星DNA是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简单重复序列,且重复单位的重复次数在个体间呈高度特异性,因此可用于人类亲子鉴定、物种间亲缘关系鉴定、物质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等,AB正确;‎ C、诱导基因突变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与微卫星DNA的特性无关,C错误;‎ D、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测序与微卫星DNA的特性无关,D错误。‎ 故选AB。‎ ‎【点睛】熟知PCR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步骤是解答(2)和(3)题的关键。结合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重复单位的重复次数在个体间呈高度特异性”等对(1)和(4)题进行分析解答。‎ - 14 -‎ - 1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