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7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度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8月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枣阳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上学期8月月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某农作物表观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与温度、CO2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温度为30℃,最有利于提高该作物的产量 B.表观光合速率增加的同时,呼吸速率不断下降 C.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与环境中CO2的浓度有关 D.随着表观光合速率降为0,真光合速率也降为0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从曲线可知,不同CO2浓度下,表现光合速率最适温度也不同,因此最有利增产温度也不同。B、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增加,表现光合速率增加,是因为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都增加。D、表现光合速率为0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 考点:本考点考察了光合作用呼和吸作用的关系、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因素、生产生活应用等知识点,加强概念之间联系以及生物知识和生产实践关联是关键。 2.在人体和高等动物体内,在pH由5上升到10的过程中,淀粉酶的催化速度将 A.先升后降 B.不断上升 C.不断下降 D.先降后升 【答案】 A 【解析】略 3.胆固醇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脂质,既可在细胞内以乙酰CoA为原料合成,也可以LDL(一种脂蛋白)的形式进入细胞后水解形成。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胆固醇的来源及调节过程,其中①②③表示促进或抑制的过程。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胆固醇在细胞中合成的场所是内质网,它是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B.血浆中的LDL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这一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性有关,需要消耗ATP C.从图中分析可知,如细胞内胆固醇过多,则会有①②③的反馈调节过程,①为抑制,②③为促进 D.如果生物发生遗传性障碍,使LDL受体不能合成,则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将下降 【答案】B 【解析】胆固醇属于脂质,在合成的场所是内质网,构成动物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A错误;据图分析,血浆中的LDL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体现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由图中可知,过多的胆固醇进入细胞后,可以通过影响LDL受体蛋白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抑制LDL受体的合成,此为图示中的①过程。也可以通过抑制乙酰CoA合成胆固醇,降低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应为图示中的②过程.还可以通过影响胆固醇的转化,加速胆固醇转化为胆固醇酯,储存下来,此为③过程,C错误;当LDL受体出现遗传性缺陷时,血浆中的胆固醇无法正常进入组织细胞,导致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升高,D错误。 【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细胞膜的成分;动物激素的调节 4.能够促使脂肪酶水解的酶是( ) A. 淀粉酶 B. 脂肪酶 C. 蛋白酶 D. 脲酶 【答案】C 【解析】脂肪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酶具有专一性,所以催化脂肪酶水解的酶是蛋白酶,故选C。 5.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是 A.核膜、核仁消失 B.形成纺缍体 C.中心体周围发出星射线 D.着丝点消失,染色单体分离 【答案】C 【解析】高等动物有丝分裂纺缍体形成是由中心体发出的星放射线形成,植物是细胞两级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缍体, 另外细胞质的缢裂方式不同,所以C选项正确。 6.某50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4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4条多肽链和5个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50肽水解得到的几种有机物比原50肽增加了4个氧原子 B. 若将得到的5个氨基酸缩合成5肽,则有5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 C. 若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总共有5个羧基,那么其中必有1个羧基在R基上 D. 若将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将脱去3个H2O 【答案】A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每脱掉1个丙氨酸需要破坏2个肽键,脱掉4个丙氨酸需要破坏8个肽键,有8分子水参与,所以该50肽水解跌倒的几种有机物比原50肽增加了8个O原子,故A错误。得到的5个氨基酸,有4个相同的丙氨酸,所以这5个氨基酸缩合成5肽,可以有5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故B正确。如果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中共有5个羧基,每个肽链的末端至少有一个游离的羧基,所以有1个羧基一定在R基上,故C正确。如果将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需要新形成3个肽键,所以会脱去3个水,故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蛋白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1.探究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假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由n个氨基酸分别形成1条肽链或m条肽链: 形成肽链数 形成肽键数 脱去水分子数 氨基数目 羧基数目 多肽相对分子质量 1 n-1 n-1 至少1个 至少1个 na- 18(n-1) m n-m n-m 至少m个 至少m个 na- 18(n-m) 2.探究多肽中H、O、N原子数的计算 (1)H原子数=各氨基酸的H原子数之和-2×脱水数。 (2)O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的O原子数之和-脱水数。 (3)N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原子数之和。 7.细胞内最多的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依次是( ) A. 蛋白质、水 B. 蛋白质、无机盐 C. 核酸、水 D. 脂质、水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水,也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无机化合物;细胞内含量仅次于水的化合物是蛋白质,也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占细胞干重50%以上。 考点:本题考查组成细胞化合物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下图为乙醇在人体内主要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醇转化为乙酸发生的氧化反应,均由同一种氧化酶催化 B. 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的酶促反应速率越快 C. 乙醇经代谢产生的[H]可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 D. 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分解乙醇的速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 【答案】C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乙醇转化为乙酸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由两种不同的酶催化,A错误;一定范围内,随着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的酶促反应速率越快,B错误;乙醇经代谢产生的[H]可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C正确;人体是恒温动物,体内温度不会随着环境而改变,所以人体分解乙醇的速率与环境温度没有直接的关系,D错误。 【考点定位】乙醇的代谢过程 9.人体的表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迥然不同,这两种细胞的差异是稳定不变的,它们都不能恢复到胚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这说明( ) A.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 B.细胞分化一般是不可逆的 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人体的表皮细胞和神经细胞同属外胚层细胞的后代,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差异,属于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是稳定的,不可逆转的,并且在胚胎发育的早期细胞分化的方向就已确定,因此它们都不能恢复到原来外胚层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所以B正确。A、C、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如图1是某生物b基因正常转录过程中的局部分子状态图,图2表示该生物体的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该生物的黑色素产生需要如图3所示的3类基因参与控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2所示的基因型可以推知该生物体肯定不能合成黑色素 B.若b1链的(A+T+C)/b2链的(A+T+G)=0.3,则b2链为RNA链 C.若图2中的2个b基因都突变为B基因,则该生物体可以合成物质乙 D.图2所示的生物体中肯定存在某细胞含有4个b基因的时期 【答案】D 【解析】分析图3,可以推知,基因型为A_bbC_的生物能合成黑色素,而图2的基因型为Aabb,由于不知道C和c的基因型,故该生物可能合成黑色素,故A错误;图1为转录过程,由于转录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A-U、T-A、G-C、C-G,两条链中C=G,一条链中含有T,另一条链中无T,b1链中的A+T+C少于b2链中A+T+G所占比例,则b1链为RNA,故B错误;若图2生物的2个b基因都突变为B,则基因型变为AaBB,根据图3,一定不能合成物质乙,故C错误;图2中的生物基因型为Aabb,DNA复制后,细胞就会含有4个b基因,故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11.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 ) A.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 B.降低了反应物分子所需要的活化能 C.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D.减少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 【答案】B 【解析】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增加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A错误;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是因为酶能显著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正确;由B项分析可知,C错误; 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减少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D错误。 【考点定位】酶促反应的原理。 【名师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酶作用的高效性是机理,对于酶的作用机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2.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同点是( ) ①具有双层膜 ②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③产生氧气 ④水作为其生理功能的一种原料 ⑤含有DNA⑥内部含有酶 A.①②④⑥ B.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⑥ 【答案】D 【解析】叶绿体与线粒体在结构都有双层膜,①正确;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只是线粒体的功能,②错误;产生氧气只是叶绿体的功能,③错误;水作为一种原料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④正确;叶绿体与线粒体都含有DNA,⑤正确;叶绿体与线粒体内部都含有酶,⑥正确.故选:D. 【考点定位】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相类似的地方,叶绿体与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同点是①具有双层膜②水作为一种原料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③含有DNA④内部含有酶,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是线粒体的功能,产生氧气是叶绿体的功能。需要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总结、比较。 13.农贸市场上新鲜的白菜、萝卜、菠菜、活鸡、猪以及附在上面的细菌等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一个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以上都不是 【答案】D 【解析】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A项错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农贸市场上各种生物之间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不能构成群落,B项错误;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C项错误;综上所述,D项正确。 【考点定位】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4.森林中一棵死亡倒下的树及其在上生活的苔藓、藻类、蘑菇、白蚁、蠕虫和鼠等,它们共同组成了 A.种群 B.生物群落 C.生态系统 D.食物链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死亡倒下的树属于无机环境,死树上生活的苔藓、藻类、蘑菇、白蚁、蠕虫和鼠等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故C正确,AB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5.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草履虫、白杨树、HIV三种生物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的层次是细胞 B.“三倍体”是从个体层次对体细胞染色体数量特征的描述 C.“太湖中所有鱼”不属于生命系统研究的一个结构层次 D.鱼的心脏和柳树的根属于生命系统的同一个结构层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细胞,HIV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不属于生命系统,A项错误;三倍体是由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 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生物个体,故“三倍体”是从个体层次对体细胞染色体数量特征的描述,B项正确;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生物群落。鱼是一类生物,包括多种,也不是该区域的所有生物的总和,所以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项正确;鱼的心脏和柳树的根都是器官,属于生命系统的同一个结构层次,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6.与光合作用光反应有关的是 ( ) A.H2O B.色素 C.ADP D.CO2 【答案】ABC 【解析】 试题分析:与光合作用光反应有关的条件是光照、色素、水、ADP、Pi。AB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7.下列关于高等动植物连续分裂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相同,但G1、S、G2和M期长短不同 B.S期时,核DNA数量和染色体数量都会增加 C.加入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M期相对较短,该期细胞的核膜可分解成小泡并随即消失 D.若在G2期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有丝分裂前期每个染色体仍含有2条染色单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的相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A、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不完全相同,所以G1、S、G2和M期长短也不同,A错误; B、S期时,核DNA复制,数量增加,但染色体数量不会增加,B错误; C、核膜在M期的前期就已经解体,到末期会重建,C错误; D、若在G2期加入DNA合成抑制剂,由于DNA合成在G2期之前的S,所以有丝分裂前期每个染色体仍含有2条染色单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的相同,D正确. 故选:D.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8.实验室现有四瓶失去标签的蔗糖溶液(编号为A、B、C、D),已知四瓶蔗糖溶液的浓度都不同。现利用半透膜袋进行渗透实验,装置如下图,一段时间后半透膜袋①和③变得胀硬,半透膜袋②萎缩。四种蔗糖溶液中浓度最低的是 A. 蔗糖溶液A B. 蔗糖溶液B C. 蔗糖溶液C D. 蔗糖溶液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渗透原理,水分子总是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移动。半透膜袋①和③变得胀硬,说明①和③中蔗糖溶液的浓度高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即A、C均大于D;半透膜袋②萎缩,说明②中蔗糖溶液的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即B小于D,故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渗透作用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9.在剧烈运动时,人体骨骼肌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源于 A. 肌糖原 B. 脂肪 C. 葡萄糖 D. 三磷酸腺苷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细胞中的糖类、脂肪等有机物都储存着化学能,但是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却是另一种有机物三磷酸腺苷。所以A、B、C项不正确。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能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0.科学家用15N的硝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苗,追踪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的有关数据,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在蚕豆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 B.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为19.3h C.0-2h期间,DNA分子始终处于复制状态 D.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可发生在19.3-21.3h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分裂末期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该过程需要线粒体供能,但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与该过程无关,故A错误;B、图中第2h~第21.3h、第21.3h~第40.6h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可见一个细胞周期为19.3h,故B正确;C、0~2h为分裂期,DNA分子处于凝缩状态,故C错误;D、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可发生在分裂期,而19.3~21.3h为分裂间期,故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1.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具有多种组织、器官和系统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 C.H1N1流感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但其增殖离不开活细胞 D.肌肉细胞里的蛋白质和核酸属于生命系统的分子层次 【答案】C 【解析】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三个层次,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A项错误;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B项错误;H1N1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但其增殖必须在寄主的活细胞内完成,C项正确;蛋白质和核酸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项错误。 【考点定位】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相关的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22.正常情况下,同一动物体中染色体组数一定相等的细胞是( ) A.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 B.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细胞 C.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是其它时期的两倍,A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所以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不等,B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是体细胞的两倍;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不变,与体细胞相等,C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不变,与体细胞相等;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与体细胞相等,D正确。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名师点睛】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3. 据表格分析,可以归纳以下几点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表中①②③的氨基酸数目虽然相同,但其生理作用彼此不同 B. 表中③与④、⑤与⑥虽然功能相似,但各具专一性 C. ⑥中常见的氨基酸最多22种 D. 假如构成这六类化合物的每一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均为m,则⑤的相对分子质量比④的相对分子质量多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根据R基不同分为20种; 2、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 3、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相对分子量之和﹣脱去的水分子数. 解:A、①②③的氨基酸数目虽然相同,但其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因此功能不同,A正确; B、表中③与④、⑤与⑥虽然功能相似,但是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不同,其功能个具有专一性,B正确;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最多有20种,C错误; D、如果构成这六类化合物的每种氨基酸平均分子量均为m,且均为单链结构,则⑤的分子量为13m﹣18×12,④的分子量为10m﹣9×18,二者之差为(3m﹣18×3),D正确. 故选:C.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24.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胰蛋白酶处理生物膜不会改变其选择透过性 B.大鼠脾细胞与兔骨髓瘤细胞实现融合的基础是膜的流动性 C.相对于线粒体外膜而言,线粒体内膜上分布的糖蛋白种类与数量更多 D.相对于胰岛细胞,心肌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更快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而胰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从而使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发生改变,故A错;线粒体内膜上没有糖蛋白,故C错;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胰岛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而心肌细胞没有分泌功能,故D错。凡是涉及到膜与膜之间的融合,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故B对。 考点:本题考察生物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5.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细胞质基质中可进行①和②过程 B.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进行①和④过程 C.大肠杆菌细胞进行①和③过程中均产生[H] D.①过程是真核与原核细胞葡萄糖分解的普遍途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酵母菌细胞质基质中可进行①过程,② 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该过程在线粒体内进行,A错误;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而不是乙醇,B错误;大肠杆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H],相反会将第一阶段产生的[H]消耗掉,C错误;①过程是糖酵解过程,在真核与原核细胞葡萄糖分解均有这一步,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26.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它的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三个极体中,有一个极体的基因型为AB,那么另外2个分别是( ) A.Ab、aB B.AB、ab C.AB、ab或ab、ab D.AB、Ab或ab、aB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基因型为AaBb的动物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因此由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的基因型为Ab,第一极体的基因型为aB,由第一极体产生的2个极体的基因型为aB.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7.下列叙述与生物学事实相符的是 A.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由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组成 B.在基因表达过程中,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基因上的多种密码子决定 C.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ATP D.蓝藻细胞内含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组成,在一个基因中一种氨基酸只能对应一中密码子,细胞质基质中可以发生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过程都可以提供能量,蓝藻含有叶绿素a和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故选择D。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2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叶片光合速率随干旱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B.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 C.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水分含量下降引起的 D.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由叶片内CO2引起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甲可知液泡光合速率随干旱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故A正确。由图乙可知随干旱时间延长叶绿素含量下降,比较甲图和乙图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绿素含量下降,故B正确。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因为水分含量下降引起气孔关闭,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减少而引起的,故C正确。而不是因为叶片内二氧化碳引起的,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29.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相同点是 A.都能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B.都需要太阳光能 C.都需要无机物氧化供能 D.都需要利用氧气 【答案】A 【解析】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分别是用光能和化学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过程,A项正确;光合作用以太阳能为能源,化能合成作用是以氧化环境中的无机物产生的能量为能源,B、C项错误;光合作用不需要氧化供能,能量是由光能提供的,故光合作用不需要利用氧气,D项错误。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实质 【名师点睛】化能合成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 1、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能将CO2和水合成有机物,而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的是化学能。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CO2和H2O,化能合成作用的原料中不一定有水,有些是H2S等。 例如,绿硫细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CO2和H2S,是用H2S做还原剂,而不是H2O。 过程如下: 30.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其通过抑制[H]与O2的结合,使得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而陷入内窒息。如图为研究植物根尖吸收钾离子的相关实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通过实验甲可以判断植物根尖细胞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 B. 实验甲中4h后氧气消耗速率下降因为细胞外K+浓度降低 C. 实验乙中4h后吸收K+的能量可能来自于无氧呼吸 D. 实验乙加入氰化物后,细胞对氧气的吸收速率不变 【答案】D 【解析】由图甲分析可知加入KCl后氧气消耗速率增大,有氧呼吸可以提供能量,说明根尖细胞吸收钾离子是需要能量的主动运输,故A正确。4h后氧气消耗速率下降主要是因为细胞外钾离子浓度降低,故B正确。乙中可以加入氰化物后钾离子吸收速率降低,由题意可知氰化物可以阻止[H]和O结合,说明可以抑制有氧呼吸,所以4h后吸收K离子的能量应是来自无氧呼吸,故C正确。因为利用的氧气少了,所以对氧气的吸收速率是下降的,故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物质运输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有关物质出入细胞的8个“不要漏掉”:(1)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运输方式除主动运输外不要漏掉协助扩散。(2)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除主动运输外不要漏掉胞吞和胞吐。(3)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方式除自由扩散外不要漏掉协助扩散,有些主动运输也可以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4)影响协助扩散运输速率的因素除载体蛋白数量外不要漏掉浓度差。(5)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除供能的线粒体外不要漏掉载体蛋白的合成场所——核糖体。(6)运输速率与O2浓度无关的运输方式除自由扩散外不要漏掉协助扩散。(7)胞吞(吐)的大分子物质穿过细胞膜的层数为0,因为该过程是通过膜的融合将物质转入或转出细胞的。(8)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是通过核孔,而不是通过胞吞、胞吐。 二、综合题 31.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②是__________分裂________期;下一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处于④图分裂时期的细胞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⑤细胞中有____条染色单体;有_______个四分体; (4)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有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 减数第一次 中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8 2 2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增殖,考查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与识记。解答此题,可根据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和同源染色体是否联会、分离判断细胞分裂方式。 (1)图②中四分体排在细胞中央,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下一个时期将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图④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根据细胞质均等分裂,可判断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3)图⑤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有2个四分体,有4条染色体,有8条染色单体。 (4)该动物的体细胞与图⑤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有2对同源染色体。 32.(12分)回答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问题。 下图中A~E表示5种细胞器,①~④表示从细胞中提取出来的4种有机物(①、④只表示某有机物的局部),甲~丁表示细胞结构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回答下列问题(在“[ ]”中填写数字或编号,在“ ”上填写文字)。 (1)能够合成③物质的细胞器有[ ](请填写相关字母)。 (2)具有物质①的细胞器是[ ](请填写相关字母),E与 有关。 (3)④一般含有而③肯定不含的化学元素是 。 (4)丙反应和丁反应两者都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丙反应中产生的[H]的去向是 。 (5)请写出与丁反应相关的整个反应完整的反应式 。 【答案】(1) [ A、C] (2).[ C ] 细胞的有丝分裂 (3)硫 (4) 参与暗反应中C3的还原 (5) C6H12O6+6H2O+6O2→6CO2+12H2O+大量能量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图可知A是线粒体,B是高尔基体,C是叶绿体,D是内质网,E是中心体。而1是叶绿素,2是tRNA,3是ATP,4是多肽链。能够合成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故是AC。 (2)含有叶绿素的细胞器是叶绿体C,E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3)多肽链一般含有而ATP肯定不含的化学元素是硫元素,因为硫是蛋白质的特征性元素。 (4)丙中能将水光解,产生的[H]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3的还原。 (5)丁是将[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氧呼吸整个反应式是 C6H12O6+6H2O+6O2→6CO2+12H2O+大量能量。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33.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工作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刑侦人员将从案发现场得到的血液、头发等样品中提取的DNA,与犯罪嫌疑人的DNA进行对比,就可能为案件的侦破提供重要证据。 (1)DNA之所以能为案件的侦破提供证据是因为它是细胞内携带____的物质。 (2)DNA侦破的准确率非常高,原因是绝大多数的生物,其遗传信息就储存在____中,而且每个个体的DNA的____不同。 (3)DNA的中文全称叫____,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结果是绿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这一事实说明____。 【答案】 遗传信息 DNA 脱氧核苷酸序列 脱氧核糖核酸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解析】试题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1分子脱氧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含氮碱基、1分子脱氧核糖组成,脱氧核苷酸形成脱氧核苷酸链,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 (1)DNA是由脱氧核苷酸连接成的长链,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2)DNA侦破的准确率非常高,原因是绝大多数的生物,其遗传信息就储存在DNA中;而且每个个体的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或碱基对序列)各有特点。 (3)DNA分子的全称是脱氧核糖核酸;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所用的染色剂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染液使RNA呈现红色,所以在实验结果中绿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这一事实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34.(17分) 下面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 (1)能吸收光能的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 ,物质b是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c] 和[ e ] 。 (2)③、④和⑤发生的场所分别是 、 、 。 (3)上述①~⑤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 ,ATP的结构简式是 。 (4)较强光照下,⑤过程中d的移动方向是从 到 (填场所)。 (5)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则在短时间内f量的变化是 ;假如该植物从光照条件下移到黑暗处,h量的变化是 。 (6)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共同途径是 (用图中标号表示)。 (7)请分析下列实验,并在横线处填写标号。 将一盆在阳光下正常生长的植物迅速移入暗室,立刻停止的过程是 ,稍后 过程也随着停止。而在这一实验中,始终不会停止的过程是 。 【答案】(17分,每空1分) (1)类囊体薄膜 O2 [H] ATP (2)细胞质基质 叶绿体基质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3)①②③⑤ A-P~P~P (4)叶绿体基质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5)增加 增加 (6)③ (7)⑤ ④ ①②③ 【解析】 试题分析: (1)分析图示可知,a为光合色素,分布于叶绿体中的类囊体的薄膜上;物质b是O2;物质c是[H],物质e是ATP。 (2)过程③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过程②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过程①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过程④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过程⑤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3)能够生成ATP的过程为光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即⑤③②①;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 (4)物质d为ADP,在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ATP水解,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提供能量,其水解产物ADP在光反应阶段作为ATP合成的原料,参与ATP的形成,所以,⑤过程中d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移向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5)图中物质f为五碳化合物,物质h为三碳化合物。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在短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受阻,不再有新的三碳化合物生成,原有的三碳化合物继续被还原,导致五碳化合物即物质f的含量增加;假如植物从光下移到暗处,光反应阶段受阻,不再有ATP和[H]的产生,进而导致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减弱,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在短时间内不会受到影响,仍有三碳化合物的生成,因此,三碳化合物即物质h的含量增加。 (6)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它们二者共同的途径是③。 (7)光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 将一盆在阳光下正常生长的植物迅速移入暗室,立刻停止的过程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即过程⑤;因缺少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稍后暗反应即过程④也随着停止。而在这一实验中,呼吸作用不会受到影响,因此始终不会停止的过程是①②③。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