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2020届高三2月(线上)适应性测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漳州市2020届高三2月(线上)适应性测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漳州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 理综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 ‎1.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并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的物质 B. 长时间的高温、强碱等条件会导致蛋白酶的肽键断裂使其失活 C. 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D. 细胞质中含有DNA聚合酶,该酶是一种调节DNA生理活动的信息分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1、ATP是生物体直接能源物质,ATP在细胞内数量并不很多,可以和ADP迅速转化,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 ‎2、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详解】A、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少数酶是RNA,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A错误;‎ B、长时间的高温、强碱等条件会导致蛋白酶的空间结构改变而失活,B错误;‎ C、线粒体合成的ATP可用于多种生命活动,包括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C正确;‎ D、DNA聚合酶具有催化作用而不是调节作用,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需掌握住酶的本质和作用及特性、ATP的利用等相关知识。‎ ‎2.高危型HPV(一种病毒)的持续感染是引起子宫颈癌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某人宫颈分泌物的高危型HPV的DNA检测报告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 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检测比值 正常比值 高危型HPV的DNA检测 分子杂交法 ‎0.19‎ ‎< 1.00‎ ‎①HPV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 15 -‎ ‎②被检测者未感染高危型HPV ‎③分子杂交法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④若检测比值等于1,则可判断被检测者是宫颈癌患者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知,HPV含有DNA,则DNA是其遗传物质;DNA分子杂交技术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由于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具有特异性,因此可以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高危型HPV。‎ ‎【详解】①HPV是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①错误;‎ ‎②由表格数据可知,被检测者高危型HPV DNA检测比值远远低于正常值,因此被检测者未感染高危型HPV,②正确;‎ ‎③DNA分子杂交技术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③正确;‎ ‎④若检测比值等于l,则可判断被检测者感染了高危型HPV,但是不一定是宫颈癌患者,④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选C。‎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理解应用DNA分子杂交技术的原理,学会通过实验数据进行推理、判断。‎ ‎3.右图为人体某生理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 A. 若甲为甲状腺细胞,物质a为甲状腺激素,则乙可为是下丘脑细胞 B. 若甲为突触前神经元,物质a为神经递质,则乙可为肌肉细胞 C. 若甲为下丘脑细胞,物质a为抗利尿激素,则乙可为肾小管细胞 D. 若甲为浆细胞,物质a为抗体,则乙可为位于靶细胞内的病毒 ‎【答案】D ‎【解析】‎ ‎【分析】‎ - 15 -‎ 如果细胞甲是甲状腺细胞,其分泌的物质a是甲状腺激素,其靶细胞可以是下丘脑细胞,这是激素调节的反馈调节机制;如果细胞甲是突触前神经元,物质a为神经递质,突触后膜可以是肌肉或腺体的细胞膜;若甲为下丘脑细胞,物质a为抗利尿激素,其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若甲为浆细胞,物质N为抗体,则乙可为位于内环境中的病毒。‎ ‎【详解】A、若甲为甲状腺细胞,物质a为甲状腺激素,则乙可为是下丘脑细胞,A正确;‎ B、若甲为突触前神经元,物质a为神经递质,则乙可为肌肉细胞,B正确;‎ C、若甲为下丘脑细胞,物质a为抗利尿激素,则乙可为肾小管细胞,C正确;‎ D、抗体分布在内环境中,不能与细胞内的病毒结合,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知识。解题关键是对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描述的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理解,并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4.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 B. 艾弗里实验中在培养R型菌的培养基中添加S型菌的DNA后只长S型菌 C.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如果离心前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升高 D.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所使用的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艾弗里从S型活菌体内提取DNA、RNA、蛋白质和荚膜多糖,将它们分别和 R型活菌混合培养,结果只有S型菌DNA和R型活菌的培养基上出现S型菌的菌落,这是一部分 R型菌转化产生有毒的、有荚膜的S型菌所致,并且它们的后代都是有毒、有荚膜的。‎ ‎2.赫尔希和蔡斯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或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详解】A、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不是S型细菌的DNA能使小鼠死亡,A错误;‎ B、艾弗里实验中在培养R型菌的培养基中添加S型菌的DNA后,培养基上出现R型、S型菌两种菌落,B错误;‎ - 15 -‎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如果离心前保温时间过长,部分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升高,C正确;‎ D、T2噬菌体的核酸是DN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核酸是RNA,D错误。‎ 故选C ‎【点睛】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有两个,一个是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另一个是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原因是S型菌DNA与R型菌DNA实现重组,表现出S型菌的性状,此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5.PEP是某油料作物细胞中的一种中间代谢产物,在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的控制下,可转化为油脂或蛋白质。某科研小组通过RNA干扰的方式获得了产油率更高的品种,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产油率高植株和产蛋白高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 B. 图示中过程①与过程②所需要的嘧啶碱基数量不一定相同 C. 该研究通过抑制基因B表达过程中的翻译阶段来提高产油率 D. 图示表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性状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和题图:基因A控制合成酶a,使PEP转化为油脂。基因B的链2正常表达出酶b,可使PEP转化为蛋白质。以基因B的链1诱导转录出的RNA可与链2正常转录出的mRNA形成双链RNA,干扰酶b的合成,抑制PEP转化为蛋白质,从而提高油脂产量。‎ ‎【详解】A、根据题图可知,产油高植株的基因型为A bb,产蛋白高植株的基因型为aaB ,A错误;‎ B、由于过程①和过程②的模板链不同,所需的嘧啶碱基数量不一定相同,B正确;‎ C、根据分析题图可知,通过抑制基因B表达过程中的翻译阶段可提高产油率,C正确;‎ D、图示表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性状,D正确。‎ 故选A。‎ - 15 -‎ ‎【点睛】解答本题需明确几点:1.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来控制性状;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影响生物性状。‎ ‎2.分析题图:油菜产油率高的原因是因为基因B中1链转录形成的RNA能与2链转录形成的mRNA结合形成双链RNA,从而抑制了合成酶b的翻译过程。‎ ‎6.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2,4-D浓度( mg/L)‎ ‎0‎ ‎5‎ ‎10‎ ‎15‎ ‎20‎ ‎25‎ ‎30‎ ‎35‎ 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 ‎0‎ ‎13.5‎ ‎26.5‎ ‎46.5‎ ‎53.5‎ ‎53.7‎ ‎43.0‎ ‎30.2‎ A. 表中2,4-D浓度超过25mg/L,对果实发育起抑制作用 B. 人工去雄后番茄花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将发育成无籽果实 C. 浓度为35mg/L的2,4-D仍然可以诱导无籽番茄果实,因此2,4-D不具有两重性 D. 将该实验获得的无籽番茄果肉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在自然状态下也能产生无籽番茄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生长素及其类似物(2,4-D)能促进果实的发育,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未受粉的子房,可以获得无籽果实。表中数据显示不同浓度2,4-D对番茄子房发育的影响,2,4-D浓度在0~25mg/L时,随着2,4-D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增强;2,4-D浓度超过25mg/L时,随着2,4-D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详解】A、2,4-D浓度为0的一组作为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均能促进果实生长,所以2,4-D浓度超过25mg/L时,对果实发育仍是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减弱,A错误;‎ B、2,4-D能促进果实的发育,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未受粉的子房,可以获得无籽果实,B正确;‎ C、浓度为35mg/L的2,4-D仍然可以诱导无籽番茄果实,但不能说明2,4-D不具有两重性,C错误;‎ D、将该实验获得的无籽番茄果肉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在自然状态下产生有籽番茄,D错误。‎ - 15 -‎ 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需明确:1. 2,4-D的两重性是指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而表格中与对照组相比,所有2,4-D浓度下都是促进作用。2.用2,4-D处理的植株遗传物质没变,因此经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在自然状态下产生的是有籽番茄。‎ 三、非选择题: ‎ ‎(一)必考题:‎ ‎7.某研究小组将甲、乙两株大小、形状和生理状况相同的幼苗放置在如图1所示的密闭装置中培养,其中甲的培养液为完全培养液,乙的培养液为缺镁的完全培养液。给予两装置相同且适宜的恒定光照,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培养,容器中CO2浓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等植物缺镁会影响_____________的合成,曲线①对应_____________植株所在的装置中的CO2浓度变化,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2)AB时间段,该植株叶肉细胞中的C3的含量_____________;C点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叶绿素 (2). 乙 (3). 缺镁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导致植物光合速率减慢;乙植株的培养液缺乏镁元素,乙植株吸收的二氧化碳较少,导致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 (4). 不断降低 (5). 二氧化碳浓度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和题图:图1所做实验中甲、乙两组的自变量为是否含镁,因变量为光合速率。由于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缺镁的一组由于叶绿素含量低,光合速率将下降。图1中曲线代表净光合速率,其中曲线②在AB段CO2减少速率大于曲线①,说明曲线①代表缺镁幼苗的光合速率变化,即乙组植株的光合速率变化情况。‎ - 15 -‎ ‎【详解】(1)高等植物缺镁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缺镁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导致植物光合速率减慢;由于乙植株的培养液缺乏镁元素,光反应较弱,乙植株吸收的二氧化碳较少,导致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即曲线①对应乙植株所在的装置中的CO2浓度变化。‎ ‎(2)AB时间段,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该植株叶肉细胞中的C3的含量不断降低;C点时容器中CO2浓度不再减少,此时光照强度、温度适宜,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 ‎【点睛】解答本题时抓住题干信息:甲、乙两组的自变量为是否含镁,而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缺镁植株的光合速率较低,吸收CO2较少,据此分析图2中曲线①对应乙植株所在的装置中的CO2浓度变化。‎ ‎8.下图甲表示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图乙为细胞增殖过程中某一时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若A细胞是胚胎干细胞,B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则B细胞与A细胞相比,其全能性_____________。‎ ‎(2)在B、C、D三类细胞所含的_____________相同,而大分子有机物_____________有差异。‎ ‎(3)图乙所示是人体细胞部分染色体,请判断其分裂时期及依据_____________;若②号染色体遗传信息来自父方,那么含有母方遗传信息的对应染色体的序号为_____________。‎ - 15 -‎ ‎【答案】 (1). 降低(或低) (2). 遗传物质 (3). RNA和蛋白质 (4). 该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每对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已分开,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开始向细胞两极运动 (5). ④和⑧‎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甲中细胞A通过细胞增殖形成细胞B,通过细胞分化形成细胞D,C为正在调亡的细胞;图乙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中染色体②(⑥)与染色体④(⑧)为同源染色体。‎ ‎【详解】(1)图甲中若A细胞是胚胎干细胞,其全能性最高,B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已经分化,全能性降低。‎ ‎(2)细胞在增殖、分化、凋亡过程中遗传物质没变,所以B、C、D三类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各细胞中大分子有机物RNA和蛋白质有差异。‎ ‎(3)图乙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每对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已分开,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开始向细胞两极运动,所以图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若②号染色体的遗传信息来自父方,那么含有母方遗传信息的对应染色体的序号为④和⑧。‎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根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分析判断图示细胞处于哪种分裂哪个时期:首先看细胞中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则处于减二时期,若有则可能为有丝分裂或减一分裂时期;其次看染色体的特殊行为:若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同源染色体排在赤道板上,则为减一时期。‎ ‎9.下图是研究人员为净化水质在湖边建立的人工湿地,回答下列问题。‎ - 15 -‎ ‎(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该湖泊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_____________。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利用强度大的生态系统应_____________,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2)该人工湿地呈现斑块状镶嵌,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结构。‎ ‎(3)如图对湖水的净化过程体现了人类的活动能够使群落的演替按照_____________进行。‎ ‎(4)人工湿地能进化水质,调节气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价值,但要控制污染湖水的流入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竞争 (2). 捕食 (3). 寄生 (4). 大(或高) (5). 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 (6). 水平 (7). 不同于自然演替方向和速度 (8). 间接 (9).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解析】‎ ‎【分析】‎ 因引入外来物种导致本地生物多样性下降,说明引入物种与本地原有物种间可能存在着竞争、捕食、寄生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利用强度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详解】(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该湖泊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种间斗争,包括竞争、捕食、寄生等关系。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大。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利用强度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2)该人工湿地呈现斑块状镶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3)如图建立的人工湿地对湖水的净化过程,体现了人类的活动能够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方向和速度进行。‎ ‎(4)人工湿地能进化水质,调节气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但要控制污染湖水的流入量,原因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解读题图,根据图示人工湿地的布局,分析其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2.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和直接价值(对人类有实用意义和非实用意义)。‎ ‎10.已知果蝇 - 15 -‎ 伊红眼对紫眼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长翅对残翅为完全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纯合伊红眼长翅果蝇和纯合紫眼残翅果蝇杂交,所得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多次重复实验,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如下结果:伊红眼长翅∶伊红眼残翅∶紫眼长翅∶紫眼残翅=66∶9∶9∶16;上述亲本的反交实验结果也是如此。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1)控制伊红眼和紫眼的等位基因分别__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2)控制眼色和翅型两对等位基因__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3)有人针对上述实验结果提出了假说:‎ ‎①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且基因型和比例都是AB∶Ab∶aB∶ab=4∶1∶1∶4。‎ ‎③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为验证上述假说,请设计以下杂交实验:‎ 将两纯合亲本杂交得到的F1雌雄个体分别与纯合紫眼残翅的异性果蝇杂交(正反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 ‎【答案】 (1). 遵循 (2). F2伊红眼∶紫眼=(66+9)∶(9+16)=3∶1 (3). 不遵循 (4). 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如下结果:伊红眼长翅∶伊红眼残翅∶紫眼长翅∶紫眼残翅=66∶9∶9∶16 (5). — (6). 所得子代均出现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伊红眼长翅:伊红眼残翅:紫眼长翅:紫眼残翅=4:1:1:4‎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果蝇的伊红眼对紫眼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长翅对残翅为完全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亲本为纯合伊红眼长翅果蝇和纯合紫眼残翅果蝇杂交,所得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F2,应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F2中伊红眼∶紫眼=(66+9)∶(9+16)=3∶1,长翅:残翅=(66+9)∶(9+16)=3∶1,说明控制伊红眼和紫眼的等位基因、控制长翅和残翅的等位基因都分别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2)由于亲本无论正交或反交,F2‎ - 15 -‎ 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如下结果:伊红眼长翅∶伊红眼残翅∶紫眼长翅∶紫眼残翅=66∶9∶9∶16,不符合(3:1)2的分离比,因此判断控制眼色和翅型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由此推测,①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②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且基因型和比例都是AB∶Ab∶aB∶ab=4∶1∶1∶4。‎ ‎③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要验证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可将F1与隐性纯合子测交,即将两纯合亲本杂交得到的F1雌雄个体分别与纯合紫眼残翅的异性果蝇杂交(正反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果所得子代均出现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伊红眼长翅:伊红眼残翅:紫眼长翅:紫眼残翅=4:1:1:4,说明假设成立。‎ ‎【点睛】解题关键是:1.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与实质;2.分析F2的表现型及比例:F2每对相对性状均出现显性:隐性=3:1,说明每对基因均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2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否则两对基因可能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二)选考题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欲探究五种不同的抗生素(甲、乙、丙、丁、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效果,某兴趣小组在均匀接种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固体培养基上,将2mg不同的抗生素加入培养基的不同位置,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五种抗生素对成人的毒副作用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表示几种抗生素的添加点 ‎(1)如果给予2mg剂量,乙种抗生素对成人使用是最适宜的,理由是__________。‎ ‎(2)已知丁种抗生素作用的原理是抑制葡萄球菌细胞壁的形成,由此推测该种抗生素对成人的毒副作用剂量小的可能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 - 15 -‎ ‎(3)为保证培养基上能均匀地生长出一层金黄色葡萄球菌,将菌液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使用采用__________(填“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法。接种操作前后需要对接种工具进行__________灭菌。配置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固体培养基中,除了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基本配方以外,培养基中通常还需加入__________。金黄色葡萄球菌吸收无机盐后的作用是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如果在培养基上出现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外的杂菌,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答案】 (1). 有较好的抗菌效果,且对成人产生毒副作用小 (2). 因人身体细胞无细胞壁,该种抗生素不对人体细胞起作用 (3). 涂布平板 (4). 灼烧 (5). 琼脂 (6). 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7). 配置培养基时被杂菌污染或接种过程未达到无菌要求 ‎【解析】‎ ‎【分析】‎ 在均匀接种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固体培养基上,将2mg不同的抗生素加入培养基的不同位置,通过抑菌圈的大小来确定杀菌能力,即抑菌圈越大杀菌力越强,图1中杀菌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戊>乙>丙>丁>甲。图2的纵坐标表示成人中毒剂量,根据柱状图数据分析,中毒剂量越大,其副作用越小,因此五种抗生素对成人的毒副作用的大小依次为戊>丙>甲>乙>丁。‎ ‎【详解】(1)结合图1和图2分析可知,如果给予2mg剂量抗生素,乙种抗生素有较好的抗菌效果,且对成人产生毒副作用小,对成人使用是最适宜。‎ ‎(2)已知丁种抗生素作用的原理是抑制葡萄球菌细胞壁的形成,由此推测该种抗生素对成人的毒副作用剂量小的可能原因之一是,人身体细胞无细胞壁,该种抗生素不对人体细胞起作用。‎ ‎(3)为保证培养基上能均匀地生长出一层金黄色葡萄球菌,将菌液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应使用采用涂布平板法。接种操作前后需要对接种工具进行灼烧灭菌。配置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固体培养基中,除了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基本配方以外,培养基中通常还需加入琼脂。金黄色葡萄球菌吸收无机盐用于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等。‎ ‎(4)如果在培养基上出现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外的杂菌,原因可能是配置培养基时被杂菌污染或接种过程未达到无菌要求。‎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题意和题图的解读:图1中将抗生素加入培养基,通过抑菌圈的大小来确定杀菌能力,即抑菌圈越大杀菌力越强。图2中成人中毒剂量越大,抗生素的副作用越小。‎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为了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科研人员从其他植物中得到矮杆基因C(图1),将其与质粒(图2)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水稻中。‎ - 15 -‎ 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__________构建重组质粒;一般使用__________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 ‎(2)用含C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水稻的__________,将C基因导入细胞;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筛选被转化的水稻细胞;要得到相应的水稻植株,要利用__________。‎ ‎(3)用__________检测C基因是否整合到染色体上;此外,还需要在个体水平上进行检测。如果检测显示C基因整合到染色体上,但水稻并没有矮化,请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答案】 (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I和DNA连接酶 (2). 感受态法/Ca2+处理法 (3). 愈伤组织 (4). 潮霉素 (5).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6). 分子杂交方法/DNA分子探针法 (7). 整合到染色体上的C基因没有表达(转录) (8). C基因在水稻细胞中的表达产物没有相应的功能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1矮杆基因C的两端有EcoRI酶识别位点,图2质粒有EcoRI和BamHI酶识别位点,所以对基因C和质粒用同一种酶EcoRI酶切割,再用DNA连接酶连成重组质粒,通过感受态法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中,让含C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水稻。‎ ‎【详解】(1)构建重组质粒时,应用同一种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I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并用DNA连接酶连成重组质粒。用感受态法/Ca2+处理法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 - 15 -‎ ‎(2)用含C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水稻的愈伤组织,将C基因导入细胞;根据重组质粒中的抗生素基因,在培养基中添加潮霉素,筛选被转化的水稻细胞;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转基因水稻细胞培育成转基因植株。‎ ‎(3)检测C基因是否整合到染色体上采用分子杂交方法/DNA分子探针法。如果检测显示C基因整合到染色体上,但水稻并没有矮化,则可能是整合到染色体上的C基因没有表达(转录)或C基因在水稻细胞中的表达产物没有相应的功能。‎ ‎【点睛】解答本题需明确几点:1.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2.目的基因插入点应在运载体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以保证目的基因的表达。‎ - 15 -‎ ‎ ‎ - 1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