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9讲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考点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9讲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考点

第9讲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考纲明细] 1.细胞呼吸(Ⅱ) 2.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考点1 细胞呼吸的类型及过程 ‎ ‎ ‎1.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有氧呼吸 ‎(1)概念: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2)过程 ‎(3)写出有氧呼吸总反应式(标出氧元素的来源与去向)。‎ ‎。‎ ‎(4)能量的释放与去向 ‎①有氧呼吸3个阶段都释放能量,产生ATP。‎ ‎②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转移到 ATP中。‎ ‎(5)有氧呼吸反应式及元素转移 ‎3.无氧呼吸 ‎(1)场所:全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的。‎ ‎(2)过程 ‎(3)反应式 ‎①产物为酒精:C6H12O6 2C2H5OH+2CO2+少量能量。‎ ‎②产物为乳酸:C6H12O6 2C3H6O3+少量能量。‎ ‎(4)能量的释放与去向 ‎①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 ‎②葡萄糖分子的大部分能量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 ‎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中[H]和ATP的来源和去路 ‎1.深挖教材 ‎(1)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与功能相适应?‎ 提示 ①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扩大了内膜的表面积。‎ ‎②线粒体的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2)无氧呼吸中葡萄糖中能量去向及释放能量去向?‎ 提示 无氧呼吸中葡萄糖中能量大部分储存在酒精和乳酸中,少部分释放,而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生成ATP。‎ ‎2.判断正误 ‎(1)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2)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3)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4)细胞呼吸的产物中如果没有H2O的产生,就一定是无氧呼吸(√)‎ ‎(5)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可在线粒体内氧化生成水(√)‎ 题组一 细胞呼吸中物质和能量分析 ‎1.下图表示生物体内部分物质之间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a只能在植物的叶肉细胞内进行 B.过程c的每个阶段都有[H]生成 C.过程b能在酵母菌缺氧时进行 D.过程d只有乳酸菌能进行 答案 C 解析 过程a表示光合作用,植物叶肉细胞可以进行,原核生物蓝藻也可以,A错误;过程c为有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生[H],B错误;过程b为无氧呼吸,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C正确;过程d为无氧呼吸,除了乳酸菌外,动物和人、甜菜块根、玉米的胚等均可发生,D错误。‎ ‎2.甲图是细胞呼吸示意图,乙图是某细胞器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阶段均放出少量能量 B.水参与第④阶段的反应,该过程发生在乙图中的b处 C.人体细胞分解等量的葡萄糖,③阶段释放CO2的量是④阶段的1/3‎ D.①⑤分别发生在乙图中的a、c处 答案 B 解析 ①阶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阶段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④阶段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②阶段无能量的释放,①④阶段有少量的能量释放,A错误;水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即甲图中④阶段,该过程发生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即b处,B正确;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会产生CO2,C错误;①阶段发生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⑤阶段发生的场所为线粒体内膜,D错误。‎ 归纳总结 细胞呼吸过程中有关物质参与的阶段及场所总结 ‎(1)水:生成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内膜;以反应物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基质中。而无氧呼吸中不存在水的生成与参与。‎ ‎(2)CO2: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中产生,或者在产酒精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细胞质基质中产生。动植物体内均可产生二氧化碳。‎ ‎(3)酒精或乳酸:在无氧呼吸的第二个阶段、细胞质基质中产生。‎ ‎(4)葡萄糖:只以反应物的形式参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为细胞质基质。‎ ‎(5)丙酮酸:其作为中间产物,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场所为细胞质基质;以反应物可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前者场所为线粒体基质,后者场所为细胞质基质。‎ ‎(6)氧气:只以反应物的形式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内膜。‎ 题组二 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 ‎3.在只考虑呼吸底物为糖类的情况下测定下列哪一项,可简便而且准确判断贮存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  )‎ A.有无酒精生成 B.有无水生成 C.有无有机物消耗 D.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 答案 D 解析 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可以简便、准确测定,若二者比值等于1,则小麦种子进行的是有氧呼吸,若比值为0,则小麦种子进行的是无氧呼吸,若比值在0~1之间,则小麦种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存在。‎ ‎4.(2018·宁夏育才高三月考)在a、b、c、d四种条件下,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分别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CO2‎ ‎10‎ ‎8‎ ‎6‎ ‎7‎ O2‎ ‎0‎ ‎3‎ ‎4‎ ‎7‎ A.a条件下,葡萄糖被彻底氧化分解,产物除了CO2还有酒精 B.b条件下,产生的CO2只来自线粒体 C.c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无氧呼吸的 D.d条件下,O2参加反应的场所在线粒体基质 答案 C 解析 a条件下,O2吸收量为0,CO2释放量为10‎ ‎,说明此过程不进行有氧呼吸,CO2全是酒精发酵产生的,因此,葡萄糖没有被彻底氧化分解,A错误;b条件下,CO2的释放量>O2的吸收量,说明此时该植物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以产生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错误;c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4÷6=,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6-4)÷2=1,所以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无氧呼吸的,C正确;d条件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相等,此时只进行有氧呼吸,而CO2是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其场所为线粒体基质,O2参加反应的场所在线粒体内膜上,D错误。‎ ‎5.(2018·会宁四中高三月考)呼吸作用方式和用于生物呼吸作用有机物的差异会导致呼吸释放的CO2量与吸收O2的量的比发生差异,已知呼吸熵(RQ)=,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呼吸熵(RQ)大于1,表明生物一定存在产生C2H5OH的无氧呼吸 B.呼吸熵(RQ)等于1,表明生物进行有氧呼吸,但不能确定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的存在与否 C.呼吸熵(RQ)小于1,表明生物体有氧呼吸过程中消耗了非糖有机物 D.呼吸熵(RQ)越大,生物体新陈代谢越旺盛 答案 D 解析 呼吸熵(RQ)大于1,生物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产生CO2的无氧呼吸,所以该生物一定存在产生C2H5OH的无氧呼吸,A正确;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不产生CO2,呼吸熵(RQ)等于1,表明生物进行有氧呼吸,但不能确定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的存在与否,B正确;糖类的呼吸熵等于1,脂肪的呼吸熵小于1,所以呼吸熵(RQ)小于1,表明生物体有氧呼吸过程中消耗了非糖类有机物,C正确;呼吸熵(RQ)‎ 越大,无氧呼吸增强,有氧呼吸减弱,生物体新陈代谢越弱,D错误。‎ 技法提升 判断细胞呼吸方式的三大依据 呼吸熵(RQ)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O2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RQ=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由于细胞呼吸底物不同,呼吸状况不同,其RQ值也不同;‎ ‎①若RQ>1,表明CO2释放量>O2吸收量,应为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并存,且无氧呼吸也产生CO2。‎ ‎②若RQ=1,则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可能存在产物为乳酸的无氧呼吸且呼吸底物为葡萄糖。‎ ‎③若RQ<1,则细胞中O2吸收量大于CO2释放量,表明此时呼吸底物可能有“脂质”(因脂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较大)。‎ 题组三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关计算 ‎6.(2018·湖北八校联考)某实验室用两种方式进行酵母菌发酵。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一次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如图所示的坐标图。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的比例为6∶5‎ B.甲发酵罐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氧气存在时酵母菌无法进行无氧呼吸 C.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5小时和第3小时无氧呼吸速率最快 D.该实验证明向葡萄糖溶液中通入大量的氧气可以提高酒精的产量 答案 C 解析 甲发酵罐中,消耗O2量为6 mol,则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6 mol,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与酒精的物质的量相同,则甲发酵罐中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量为18 mol,乙发酵罐中产生的CO2量为15 mol,则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CO2量的比例为24∶15=8∶5,A错误;从曲线分析,约1~4 h时,甲发酵罐中存在少量氧气,但此时有酒精产生,说明氧气量较少时,酵母菌可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结合题中曲线分析,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5小时和第3小时无氧呼吸速率最快,C正确;该实验证明通入适量的氧气能够提高酒精产量,不能证明通入大量O2能提高酒精产量,D错误。‎ ‎7.(2018·山东济南期末)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断错误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没有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 B.当氧浓度为b和d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过程会不同 C.当氧浓度为c时,2/5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酒精发酵 D.a、b、c、d不同氧浓度下,细胞都产生[H]和ATP 答案 C 解析 分析曲线可知氧气浓度为a时,产生酒精的量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分析曲线可知氧气浓度为b时,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多于产生的酒精量,此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氧气浓度为d时,不产生酒精,说明该点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当氧浓度为c时,酒精的产生量为6,说明无氧呼吸二氧化碳的产生量为6,则有氧呼吸二氧化碳的产生量为15-6=9,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可以计算,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分别为1.5、3,因此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酒精发酵,C错误;a、b、c、d不同氧浓度下,细胞都产生[H]和ATP,D正确。‎ ‎8.现有一瓶葡萄糖液,内置有适量的酵母菌,经测定瓶中放出CO2的体积与吸收O2的体积比为7∶6,这是因为(假设两种呼吸作用消耗葡萄糖的速率相等)(  )‎ A.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B.有6/7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C.有2/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D.有1/7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 C 解析 有氧呼吸中吸收的O2和生成的CO2物质的量比例为1∶1,无氧呼吸中不耗氧,消耗1 mol葡萄糖净生成2 mol CO2。假设进行有氧呼吸的酵母菌的比例为X,则进行无氧呼吸的酵母菌的比例为1-X,故[6X+2(1-X)]∶6X=7∶6,求解X=2/3,故有2/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技法提升 细胞呼吸反应式中各物质间的关系比(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 ‎(1)有氧呼吸:葡萄糖∶O2∶CO2=1∶6∶6。‎ ‎(2)无氧呼吸:葡萄糖∶CO2∶酒精=1∶2∶2或葡萄糖∶乳酸=1∶2。‎ ‎(3)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摩尔数之比为1∶3。‎ 实验6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 ‎ ‎1.实验原理 ‎(1)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其细胞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填“酒精”或“乳酸”)的无氧呼吸。‎ ‎(2)细胞呼吸产物的检测 ‎②酒精的检测: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会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2.实验步骤 ‎(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 ‎(2)设计对比实验 ‎①图甲中空气先通过NaOH溶液的目的是消除CO2。‎ ‎②图乙中B瓶先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的目的是耗尽氧气。‎ ‎3.产物检测与实验现象 ‎4.实验结论 ‎1.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此实验为何不设置对照组?‎ 提示 此实验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不设对照组,而是通过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两个实验组相互对照得出实验结论。‎ ‎2.实验所用的葡萄糖溶液为什么需煮沸?‎ 提示 ‎ 煮沸的主要目的是灭菌,排除其他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1.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其中乙组作为对照组 B.若向b瓶和d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则d瓶内的溶液会变黄 C.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来检测CO2的产生速率 D.若c瓶和e瓶中溶液都变混浊,不能据此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答案 C 解析 该实验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甲、乙组互为对照组,A错误;d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生成酒精,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变成灰绿色,而b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不生成酒精,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无灰绿色出现,B错误;b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速率较快,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较短,d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速率较慢,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较长,C 正确;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但产生的量不等,可以根据浑浊程度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D错误。‎ ‎2.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滴管中冒出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 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 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答案 D 解析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此过程受温度影响,A、C正确;试管中加水是为了创造无氧环境,B正确;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到ATP中,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还有一些存留在酒精中,D错误。‎ ‎3.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下表)。‎ 注:“+”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 ‎(1)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有________,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________,根据试管________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均填试管编号)‎ ‎(2)有氧呼吸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2,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氧化过程没有影响,但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能形式耗散,表明DNP使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酶无法合成ATP。若将DNP加入试管E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___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进行。‎ 答案 (1)C、E B、F B、D、F ‎(2)线粒体内膜上 能 解析 (1)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即E试管)能产生CO2和H2O;线粒体能利用丙酮酸,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故C试管也能产生CO2和H2O。据表分析可知,能够产生酒精的试管有B和F。若要研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必须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对照实验,因此通过B、D、F试管的实验结果可以作出判断。‎ ‎(2)[H]与O2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故DNP使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的酶无法合成ATP。DNP不影响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考点2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应用 ‎ ‎ ‎1.影响细胞呼吸的外部因素分析 ‎2.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对有氧呼吸原理的应用 ‎①包扎伤口应选用透气的敷料,抑制破伤风杆菌的无氧呼吸。‎ ‎②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使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避免肌细胞产生大量乳酸。‎ ‎③及时松土有利于植物根系生长。‎ ‎④稻田定期排水有利于根系有氧呼吸,防止幼根因缺氧变黑、腐烂。‎ ‎(2)对无氧呼吸原理的应用 ‎①利用粮食通过酵母菌发酵可以生产各种酒。‎ ‎②利用淀粉、醋酸杆菌或谷氨酸棒状杆菌可以生产食醋或味精。‎ ‎③利用葡萄糖、乳酸菌发酵生产酸奶。‎ ‎1.深挖教材 ‎(1)影响植物细胞呼吸的内部因素可能有哪些?‎ 提示 内部因素主要由遗传特性决定:‎ ‎①植物种类;‎ ‎②器官种类:>;‎ ‎③生长时期:幼苗、开花期升高,成熟期下降。‎ ‎(2)水果、蔬菜和种子储存条件有何不同?‎ 提示 水果、蔬菜需要低温(零上)、低氧、高CO2浓度、适宜水分条件下储存;种子需要低温、低氧、高CO2浓度、干燥条件储存。‎ ‎2.判断正误 ‎(1)氮气环境中植物幼根细胞吸收离子不消耗ATP(×)‎ ‎(2)种子呼吸速率下降有利于干物质合成(×)‎ ‎(3)水果贮藏时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降到最低(×)‎ ‎(4)水淹植物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5)慢跑等有氧运动使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避免肌细胞产生大量乳酸(√)‎ 氧气影响的细胞呼吸曲线的分析 绿色植物或酵母菌在完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在低氧条件下通常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并存,O2的存在对无氧呼吸起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有氧呼吸强度随O2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关于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与O2浓度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呼吸底物为葡萄糖)。‎ ‎(1)当O2浓度为0时(图中A点),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A 点对应的纵坐标大小表示无氧呼吸的强度;此时细胞呼吸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没有线粒体。‎ ‎(2)当产生的CO2量比吸收的O2量多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共存(图中AC段);此时细胞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C点以后,无氧呼吸消失,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与吸收的O2量相等。此时细胞呼吸的场所仍然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但当O2浓度达到一定值后,有氧呼吸强度不再随O2浓度的增大而增强,这主要是受呼吸酶数量或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4)当产生的CO2总量最少(E点)时,有机物消耗量相对最少,在对应的该O2浓度下保存瓜果、蔬菜效果较好。‎ ‎(5)B点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CO2的量相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之比为1∶3。‎ ‎(6)AOC面积代表无氧呼吸释放CO2量。‎ 题组一 氧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及应用 ‎1.如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O2浓度下,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的变化情况,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N点时,该器官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相等,说明其只进行有氧呼吸 B.M点是贮藏该器官的最适O2浓度,此时无氧呼吸的强度最低 C.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有非糖物质氧化分解 D.L点时,该器官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基质 答案 C 解析 N点之后,O2的吸收量与CO2的释放量不等,说明该植物非绿色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还有非糖物质的氧化分解,因此N点时,O2的吸收量与CO2的释放量相等不能说明该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C正确;M点细胞的总呼吸强度最低,但无氧呼吸强度并不是最低的,B错误;L点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 ‎2.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于乙图中的A点 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的情况对应于乙图中的CD段 C.甲图中c对应的氧浓度是最适合贮藏植物器官的 D.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 答案 B 解析 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O2,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乙图中的A点,A正确;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CO2的释放量远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强度大,应对应于乙图中的AC区段上的某点,B错误;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对应的氧浓度(甲图中的c),C正确;氧浓度为d时,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没有酒精产生,D正确。‎ ‎3.‎ 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适宜温度条件下,氧气浓度变化对某植物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氧气浓度为C时某植物呼吸方式有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B.欲让某植物贮存更长时间最好选择R点对应的氧气浓度 C.R点时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的基质 D.欲测定呼吸作用强度,一定要遮光处理 答案 C 解析 氧气浓度为C时,二氧化碳的生成量多于氧气的吸收量,说明既有无氧呼吸又有有氧呼吸,A正确;在R点时,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最少,是贮存植物的最佳氧气浓度,B正确;R点时植物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C错误;光照条件下植物可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欲测定呼吸作用强度一定要遮光处理。‎ 题组二 温度、CO2等因素对细胞呼吸的影响及应用 ‎4.科研人员探究温度对密闭罐中水蜜桃果肉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 h内,果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B.50 h后,30 ℃条件下果肉细胞没有消耗O2,密闭罐中CO2浓度会增加 C.50 h后,30 ℃的有氧呼吸速率比2 ℃和15 ℃慢,是因为温度高使酶活性降低 D.实验结果说明温度越高,果肉细胞有氧呼吸速率越大 答案 B 解析 果肉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其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A错误;50 h后,30 ℃条件下果肉细胞没有消耗O2,是由于此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较高,有氧呼吸已将O2消耗殆尽,以后仅进行无氧呼吸,故密闭罐中CO2浓度会增加,B正确,C错误;由于酶具有最适温度,若超过最适温度,有氧呼吸速率会降低,D错误。‎ ‎5.将一份刚采摘的新鲜蓝莓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 h后,贮藏在温度为1 ℃的冷库内。另一份则始终在1 ℃的冷库内贮藏。从采后算起每10天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mol)和O2吸收量(mol),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贮藏前用CO2处理后的蓝莓无法进行无氧呼吸 B.第10 d时,细胞中的ATP完全来自线粒体 C.第20 d未处理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高于CO2处理组 D.第40 d未处理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答案 C 解析 根据曲线中10 d后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比值大于1,可知贮藏前用CO2处理后的蓝莓可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第10 d时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比值等于1,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细胞内ATP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错误;第20 d,未处理组蓝莓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比值更大,说明未处理组蓝莓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更多,因此,未处理组蓝莓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量高于CO2处理组,C正确;第40 d,未处理组蓝莓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比值为2,假设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量为a,则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也为a,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以得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分别为a/6、a/2,D错误。‎ 题组三 多因素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 ‎6.为了探究植物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者在遮光状态下,测得了相同的新鲜菠菜叶在不同温度和O2含量条件下的CO2释放量,结果如下表(表中数据为相对值)。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根据变化规律,表中10 ℃、1.0%条件下的数据很可能是错误的 B.温度为3 ℃、O2含量为3.0%是贮藏菠菜叶的最佳环境条件组合 C.O2含量从20.0%上升至40.0%时,O2含量限制了呼吸强度的继续升高 D.在20 ℃条件下,O2含量从0.1%升高到3.0%的过程中,细胞无氧呼吸逐渐减弱 答案 C 解析 根据表中数据的变化规律可知,在10 ℃、1.0%条件下的数据应大于3.6小于35.2,所以53.7这个数据可能是错误的,A正确;温度为3 ℃、O2含量为3.0%时,CO2的释放量最少,是贮藏菠菜叶的最佳环境条件组合,B正确;分析表格数据可知,O2含量从20.0%升至40.0%时,细胞呼吸释放的CO2的量基本不变,O2含量已经达到饱和,O2含量不再是限制呼吸强度的因素,C错误;在20 ℃条件下,O2含量从0.1%升高到3.0%的过程中,随着O2含量的增加,细胞无氧呼吸逐渐减弱,D正确。‎ ‎7.如图表示O2浓度和温度对洋葱根尖细胞有氧呼吸速率的影响,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O2浓度为0时,细胞中能够产生[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B.O2浓度低于20%时,30 ℃、35 ℃两温度对有氧呼吸速率影响不大 C.由图可知,细胞有氧呼吸的最适温度位于30 ℃和35 ℃之间 D.与b点相比,限制c点有氧呼吸速率的因素有O2浓度和温度 答案 C 解析 O2浓度为0时,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此时产生[H]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A正确;O2浓度低于20%时,30 ℃和35 ℃两曲线重合在一起,说明此O2浓度下两温度对有氧呼吸速率影响不大,B正确;由图可知,细胞有氧呼吸的最适温度在30 ℃左右,C错误;与b点相比,限制c点有氧呼吸速率的因素有O2浓度和温度,D正确。‎ 题组四 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 ‎8.(2018·吉林普高第二次调研)为了尽量延长新鲜水果的贮藏时间,贮藏条件最好是(  )‎ A.低O2、适当的湿度、零上低温和无乙烯 B.低O2、适当的湿度、零下低温和无乙烯 C.无O2、保持干燥、零上低温和有乙烯 D.无CO2、保持干燥、零下低温和有乙烯 答案 A 解析 减少水果细胞水分的散失和在呼吸作用中有机物的消耗,可以延长水果的保鲜时间。低O2和零上低温可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无O2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零下低温,会冻伤水果;乙烯可促进果实成熟,不利于延长水果保鲜时间。综上所述,A正确。‎ ‎9.(2018·广东深圳模拟)松土是农作物栽培的传统耕作措施,下列相关看法不合理的是(  )‎ A.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B.能加快枯枝落叶、动物遗体和粪便等有机物的分解 C.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可能成为沙尘暴的一种诱发因素 D.降低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答案 D 解析 松土可增加土壤缝隙中空气的含量,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促进植物根系对无机盐的吸收,A正确;松土透气有利于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能加快枯枝落叶、动物遗体和粪便等有机物的分解,B正确;松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可能成为沙尘暴的一种诱发因素,C正确;松土可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增加二氧化碳排放,D错误。‎ 微专题3 细胞呼吸相关实验的探究 ‎  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 ‎1.实验装置及原理 欲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呼吸装置,如图所示(以发芽种子为例):‎ 装置1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细胞呼吸所产生的CO2,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作用吸收的O2量。装置2中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作用吸收的O2量与产生的CO2量的差值。‎ ‎2.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对点训练]‎ ‎1.如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而设计的实验装置(酵母菌利用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下列有关实验装置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通过装置1仅仅能探究出酵母菌是否进行有氧呼吸 B.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通过装置2液滴的移动情况可以探究出酵母菌是否进行无氧呼吸 C.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如果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D.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装置2中液滴可能向左移 答案 D 解析 烧杯中的NaOH溶液能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所以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消耗氧气的量,因此通过装置1仅仅能探究出酵母菌是否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由于水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所以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与消耗O2量的差值,如果液滴移动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如果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不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如果装置1中液滴左移,说明有O2的消耗,可以推断出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多于O2的消耗量,推断出酵母菌还进行了无氧呼吸,C正确;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由于不可能出现O2的消耗量大于CO2的释放量的情况,所以装置2中液滴不可能向左移,D错误。‎ ‎2.如图为测量萌发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的装置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说明萌发的小麦种子细胞进行了无氧呼吸 B.图中萌发的小麦种子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产生的[H]最多 C.萌发的小麦种子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水 D.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可代表细胞呼吸消耗氧气的量 答案 D 解析 图示说明萌发的小麦种子细胞进行了有氧呼吸,因为细胞呼吸过程中消耗了气体,液滴左移,A错误;萌发的小麦种子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产生的[H]最多,B错误;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水,C错误;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可表示细胞呼吸消耗氧气的量,D正确。‎ ‎3.由于萌发的种子所占体积小,代谢水平高,因此,常用作生物实验材料。下面三个装置以萌发的种子为材料,研究呼吸作用的产物及方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排除微生物对实验效果的干扰,常将萌发的种子进行________处理。‎ ‎(2)为使实验结果科学严谨,应设置对照实验。结合上述三套实验装置,确定实验目的,并确定对照实验的设置情况(将①~⑥补充完整):‎ 装置 实验目的 对照实验的设置情况 甲 ‎①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乙 ‎③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 丙 ‎⑤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 ‎(3)增设对照实验后,乙组两个装置中有色液滴如何移动,证明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消毒 ‎(2)①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 ②等量的加热杀死并冷却至常温的萌发种子 ③探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方式 ④将NaOH溶液换成等量的清水 ⑤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 ⑥等量的加热杀死的萌发的种子 ‎(3)含NaOH溶液的装置中有色液滴左移,含清水的装置中有色液滴右移 解析 (1)为排除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影响,种子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2)从三个装置中所给的仪器可以判断出“待观测指标”,再根据待观测指标推断出实验目的,由实验目的确定出对照实验的设置情况。甲装置:温度计→测定萌发种子是否产生热量→根据题目推断出实验目的为“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对照实验应为不能进行呼吸作用的“死种子”。乙装置:有色液滴移动情况→容器内气体体积变化情况→根据题目推断出实验目的为“探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方式”→NaOH溶液吸收CO2,可更换为不吸收CO2的清水作为对照。丙装置:澄清的石灰水能否变混浊→是否产生CO2→根据题目推断出实验目的为“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对照实验应为不能进行呼吸作用的“死种子”。‎ ‎(3)乙装置增设对照实验后,在含NaOH溶液的装置中,无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所产生的CO2都被NaOH溶液吸收,而O2消耗会使装置中气体体积减小,故有色液滴左移。在含清水的装置中进行的有氧呼吸不会引起装置中气体体积变化,但是无氧呼吸会使装置中气体体积变大,故有色液滴右移。‎ ‎  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 ‎1.装置:如图所示。‎ ‎2.指标:细胞呼吸速率常用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或O2吸收量来表示。‎ ‎3.原理:组织细胞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CO2被NaOH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刻度管内的有色液滴左移。单位时间内液滴左移的距离可表示呼吸速率。‎ ‎4.物理误差的校正 ‎(1)如果实验材料是绿色植物,整个装置应遮光处理,否则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干扰呼吸速率的测定。‎ ‎(2)如果实验材料是种子,为防止微生物呼吸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对装置及所测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3)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将所用的生物材料灭活(如将种子煮熟),其他条件均不变。‎ 说明:用脂肪(或脂质)含量高的种子(如油料种子)做测定实验,则液滴移动更明显(因其消耗O2量更大)。‎ ‎[对点训练]‎ ‎4.如图装置可用于测定动物的呼吸速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试管内加入的试剂是NaOH溶液 B.温水的作用是使瓶内温度相对稳定 C.实验中细玻璃管内的红墨水向右移动 D.该装置直接测定动物呼吸释放的CO2量 答案 D 解析 该装置通过瓶内的气压变化来测定动物的呼吸速率。由于呼吸作用过程中有CO2和O2两种气体的变化,因此通过在试管内放NaOH溶液来吸收CO2,消除CO2对瓶内气压的影响,测出动物呼吸时所消耗的O2量,而不是直接测得动物呼吸时所释放的CO2量,A正确,D错误;将广口瓶放入盛有温水的水槽内是为了使瓶内温度恒定,由于动物呼吸消耗O2会让瓶内的气压降低,因此红墨水会向右移动,B、C正确。‎ ‎5.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实验所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1 mm2,实验开始时,打开软管夹,将装置放入25 ℃水浴中,10 min后关闭软管夹,随后每隔5 min记录一次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位置,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实验时间(min)‎ ‎10‎ ‎15‎ ‎20‎ ‎25‎ ‎30‎ ‎35‎ 液滴移动距离(mm)‎ ‎0‎ ‎32.5‎ ‎65‎ ‎100‎ ‎130‎ ‎162.5‎ A.图中X为NaOH溶液,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右移动 B.在20~30 min内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6.5 mm3/min C.如将X换为清水,并向试管充入N2即可测定果蝇幼虫无氧呼吸速率 D.增设的对照实验只需将装置中的X换成清水,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 答案 B 解析 X为NaOH溶液,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左移动,A错误;在20~30 min内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130-65)×1÷10=6.5(mm3/min),B正确;果蝇幼虫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无论是否进行无氧呼吸液滴都不会移动,C错误;对照实验应将装置中的果蝇幼虫换成等质量的死幼虫,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环境中,重复上述实验,D错误。‎ 高考热点突破 ‎1.(2016·北京高考)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  )‎ A.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 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 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 D.需要酶的催化 答案 D 解析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生成ATP,A错误;无氧呼吸在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错误;ADP转化成ATP需要能量的输入和ATP合成酶的催化,C错误,D正确。‎ ‎2.(2016·上海高考)人骨骼肌内的白肌细胞含少量线粒体,适合无氧呼吸、进行剧烈运动。白肌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产物有(  )‎ ‎①酒精 ②乳酸 ③CO2 ④H2O ⑤ATP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可知,白肌细胞的呼吸方式有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两种,因此白肌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产物有CO2、H2O、ATP、乳酸。‎ ‎3.(2015·上海高考)下列细胞中,其无氧呼吸过程会以乳酸为主要产物的是(  )‎ A.密闭塑料袋中苹果的细胞 B.用于制作酒酿的酵母菌 C.剧烈奔跑时的马骨骼肌细胞 D.浇水过多的青菜根部细胞 答案 C 解析 苹果、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A、B错误;剧烈奔跑时马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可产生乳酸,C正确;浇水过多的青菜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D错误。‎ ‎4.(2015·安徽高考)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温度(25 ℃和0.5 ℃)条件下密闭容器内蓝莓果实的CO2生成速率的变化,结果见图1和图2。‎ ‎(1)由图可知,与25 ℃相比,0.5 ℃条件下果实的CO2生成速率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果实储存时间的增加,密闭容器内的________浓度越来越高,抑制了果实的细胞呼吸。该实验还可以通过检测________浓度变化来计算呼吸速率。‎ ‎(2)某同学拟验证上述实验结果,设计如下方案:‎ ‎①称取两等份同一品种的蓝莓果实,分别装入甲、乙两个容积相同的瓶内,然后密封。‎ ‎②将甲、乙瓶分别置于25 ℃和0.5 ℃条件下储存,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瓶中的CO2浓度。‎ ‎③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CO2生成速率。‎ 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请给出两条建议,以完善上述实验方案(不考虑温度因素)。‎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低温降低了细胞呼吸相关酶活性 CO2 O2‎ ‎(2)选取的果实成熟度还应一致 每个温度条件下至少有3个平行重复实验 解析 (1)该实验测定蓝莓果实的CO2‎ 生成速率,即呼吸速率,与25 ℃相比,0.5 ℃时细胞呼吸相关酶的活性较低,故呼吸速率较低;由于果实进行细胞呼吸需消耗O2释放CO2,所以该密闭容器中CO2浓度越来越高,O2浓度越来越低,故该实验还可通过检测O2浓度变化来计算呼吸速率。‎ ‎(2)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选取果实的成熟度还应一致,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根据实验设计的重复性原则,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还应在每个温度条件下设置多个实验组进行平行重复实验。‎ 限时规范特训 一、选择题 ‎1.(2018·宁夏育才中学高三月考)下列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B.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全过程 C.该过程产生的水能满足生命活动所需 D.光合作用为该过程的可逆反应 答案 A 解析 有氧呼吸1 mol葡萄糖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2870 kJ,其中1161 kJ的能量转移到ATP,仅占40%,其余的以热能的形式散失,A正确;氧气只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B错误;生命活动所需的水主要从环境中摄取,C错误;酶具有专一性,供呼吸作用的酶不可用于光合作用,故呼吸作用不可逆,D错误。‎ ‎2.(2018·石家庄复兴中学月考)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能大量合成ATP的阶段是(  )‎ A.丙酮酸产生时 B.水产生时 C.CO2产生时 D.[H]产生时 答案 B 解析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 ‎,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3.(2018·石家庄复兴中学月考)科学家用含18O的葡萄糖来追踪有氧呼吸中的氧原子,发现其转移途径是(  )‎ A.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B.葡萄糖→丙酮酸→氧 C.葡萄糖→氧→水 D.葡萄糖→丙酮酸→水 答案 A 解析 由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可知,葡萄糖中O原子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4.(2017·广东普宁英才华侨中学高三摸底)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后,得到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离心的匀浆分别装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经适当处理,保温一段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试管的最终产物是乙醇和CO2‎ B.乙试管的最终产物是乙醇、CO2和H2O C.丙试管有大量的ATP产生 D.丙试管产生的CO2最多 答案 B 解析 甲试管中是上清液,含有细胞质基质,在缺氧的条件下,能将葡萄糖氧化成CO2和酒精,A正确;乙试管中是沉淀物,含有线粒体,线粒体不能氧化分解葡萄糖,所以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B错误;丙试管含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在有氧条件下,能将葡萄糖氧化成CO2和水,释放大量能量,C正确;丙试管含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在有氧条件下,能将葡萄糖氧化成CO2和水,所以产生的CO2最多,D正确。‎ ‎5.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 C 解析 高等植物有些细胞既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如水淹时的植物根细胞,正常情况进行有氧呼吸,水淹时也可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生成酒精的无氧呼吸也可产生二氧化碳,B错误;呼吸作用产生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的双层膜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C正确;风干的种子遇到合适的外界条件可以萌发,所以风干的种子也可进行呼吸作用,只是自由水相对少些,新陈代谢弱些,D错误。‎ ‎6.将苹果储藏在密闭容器中,较长时间后会闻到酒香。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O2的消耗量和CO2产生量如表所示(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氧浓度/%‎ a b c d e CO2产生量/(mol·min-1)‎ ‎1.2‎ ‎1.0‎ ‎1.3‎ ‎1.6‎ ‎3.0‎ O2的消耗量/(mol·min-1)‎ ‎0‎ ‎0.5‎ ‎0.7‎ ‎1.2‎ ‎3.0‎ A.氧浓度为a时,苹果的细胞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氧浓度为c时,苹果产生C2H5OH的量为0.6 mol/min C.氧浓度为d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1/4用于酒精发酵 D.氧浓度为b时,较适宜苹果的储藏 答案 C 解析 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正确;氧浓度为c时,两种呼吸方式并存,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与酒精均为0.6 mol/min,B正确;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CO2产生量分别为1.2 mol/min和0.4 mol/min,消耗葡萄糖之比为1∶1,即有1/2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C错误;CO2释放量最少的氧浓度点是储藏苹果的最佳氧浓度点。‎ ‎7‎ ‎.如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变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无光时不能进行 B.图中(一)、(二)两阶段产生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图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都来自葡萄糖 D.图中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 答案 D 解析 题图为细胞有氧呼吸过程图解,该过程有光无光均可进行,A错误;图中(一)阶段产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二)阶段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B错误;图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葡萄糖和水,C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水的参与下分解成[H]和CO2,释放少量能量,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O2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因此图中的①②两物质分别为H2O和O2。‎ ‎8.某同学画了一个人体内的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指出图中产生ATP的途径及一处错误的地方分别是(  )‎ A.①②③④、人体内无③过程 B.①④、人体内无②过程 C.①③④、人体内无③过程 D.①③④、人体内无②过程 答案 B 解析 题图中产生ATP的过程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而人体无氧呼吸不能产生酒精。‎ ‎9.如图为某生物小组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设计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氧气,因变量是甲、丁两试管中产生CO2的多少 B.乙、丙两试管中的液体应先煮沸,冷却后再加入酵母菌,以便消除其他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 C.该实验装置的设计不够严谨,通入乙试管中的空气必须除去CO2‎ D.甲、丁两试管中的Ca(OH)2溶液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替代 答案 D 解析 乙试管通入空气,丙试管未通入空气,分别提供了有氧和无氧的环境条件,可根据Ca(OH)2溶液的混浊程度来大概判断甲、丁试管中产生CO2的多少,A正确;对试管中的液体进行灭菌,能消除其他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B正确;空气中含有CO2,对实验结果有干扰,C正确;Ca(OH)2溶液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替代,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可以用来检测有无酒精的生成,D错误。‎ ‎10.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常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方式。下列有关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不同 B.可利用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鉴定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C.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酵母菌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 D.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答案 B 解析 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正确;澄清石灰水是用来检测CO2的,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所以不能利用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鉴定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错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其中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C正确;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图甲是细胞内部分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图乙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甲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填数字),A表示________,D表示________。产生能量最多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填数字)。‎ ‎(2)图乙中只完成图甲中生理过程①、②、③的氧浓度是________。图乙中最适合储存水果或蔬菜的氧浓度是________。‎ ‎(3)氧浓度为b时,植物细胞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________倍。‎ 答案 (1)③ 丙酮酸 乳酸 ③‎ ‎(2)d c (3)5‎ 解析 (1)图甲中生理过程①为呼吸作用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生理过程②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生理过程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其产生的能量最多;生理过程④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A物质是丙酮酸,B物质为[H],C物质为乙醇,D物质为乳酸。‎ ‎(2)图乙中氧浓度为a时,该器官没有吸收O2,只有CO2生成,因此植物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d时,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相等,植物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氧浓度为b和c时,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则植物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c时,植物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的量最少,故c是储存水果或蔬菜的最佳氧浓度。‎ ‎(3)氧浓度为b时,O2吸收量为3,则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量为3,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量为5,根据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可知植物细胞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5倍。‎ ‎12.呼吸熵(RQ)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RQ=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图1表示萌发小麦种子中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2为测定消过毒的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熵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催化过程①②的酶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物质E表示________。‎ ‎(2)图2所示实验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 ℃下经10 min观察墨滴的移动情况,若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移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10 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过程;若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不动,则10 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过程。‎ 答案 (1)细胞质基质 酒精 ‎(2)增大吸收CO2的面积 (3)①③④ ①②‎ 解析 (1)由图1知,①过程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糖酵解),产物为丙酮酸(A)和还原态氢(C),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④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物为CO2(B)和还原态氢(C),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③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还原态氢(C)与O2(D)结合形成水,释放大量能量,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②过程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物为CO2(B)和酒精(E),反应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因此,催化过程①②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物质E为酒精。‎ ‎(2)图2所示实验装置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增大KOH溶液与气体的接触面积,方便吸收CO2。‎ ‎(3)如果甲装置中墨滴不动,装置内没有气体的净生成与净消耗,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乙装置中墨滴左移,说明此时段内小麦种子进行了有氧呼吸,即发生了图1中的①③④过程。若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说明装置内有气体的净生成,可能进行了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乙装置中墨滴不动,说明装置内没有气体的净消耗,应该没有进行有氧呼吸,即发生了图1中的①②过程。‎ ‎13.(2017·辽宁大连一模)在自然界中,洪水、灌溉不均匀等极易使植株根系供氧不足,造成“低氧胁迫”。不同植物品种对低氧胁迫的耐受能力不同。研究人员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研究了低氧胁迫对两个黄瓜品种(A、B)根系细胞呼吸的影响,测得第6天时根系中丙酮酸和乙醇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1)黄瓜细胞产生丙酮酸的场所是________,丙酮酸分解产生乙醇的过程________(能/不能)生成ATP。‎ ‎(2)由表中信息可知,正常通气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的呼吸方式为________,低氧胁迫下,黄瓜根系细胞________受阻。‎ ‎(3)实验结果表明,品种A耐低氧能力比B强,其原因可基于下图(图为对上表中实验数据的处理)做进一步解释。请在下图中相应位置绘出表示品种B的柱形图。‎ 答案 (1)细胞质基质 不能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 ‎(3)‎ 解析 (1)丙酮酸是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生,该过程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丙酮酸分解产生乙醇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此过程不能生成ATP。‎ ‎(2)表中信息显示:对于同一品种的黄瓜而言,低氧情况和正常通气情况下都产生乙醇且低氧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中的乙醇含量明显高于正常通气情况下,而乙醇是无氧呼吸的产物,说明正常通气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的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低氧胁迫下,黄瓜根系细胞有氧呼吸受阻。‎ ‎(3)将柱形图所示的品种A的丙酮酸或乙醇的含量与表中品种A在正常通气、低氧情况下的丙酮酸或乙醇的含量对比可推知:柱形图所示的品种A的丙酮酸或乙醇的含量=低氧情况下丙酮酸或乙醇的含量-正常通气情况下的丙酮酸或乙醇的含量,所以在绘制表示品种B的柱形图时,图中品种B的丙酮酸的含量=0.34-0.19=0.15(μmol·g-1),乙醇的含量=4.00-2.49=1.51(μmol·g-1)。相应的图形见答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