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高 2021 届 18-19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 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等位基因都位于 ( )‎ A. 同源染色体上 B. 非同源染色体上 C. 细胞质中染色体上 D. 细胞核中染色体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准确判断的能力。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A错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错误;细胞质中无染色体,C错误;细胞核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可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故选D。‎ ‎2.一对双眼皮的夫妇,已知男方父亲是单眼皮,女方父母都是双眼皮,但其弟弟是单眼皮。理论上这对夫妇生出单眼皮孩子的概率是 A. 1/6 B. 5/‎6 ‎C. 1/8 D. 7/8‎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女方父母都是双眼皮,但其弟弟是单眼皮,可以推知双眼皮是显性,单眼皮是隐性。‎ ‎【详解】设控制眼皮的基因为A、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对双眼皮夫妻男方的基因型是Aa,女方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则这对夫妇生出单眼皮孩子的概率=2/3×1/4=1/6,A正确。B、C、D错误。‎ ‎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 )‎ A. 同源染色体联会 B.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C.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D.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着重考查了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相关结构的变化,意在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能力。‎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在减数第一次前期时,同源染色体会发生两两配对的现象,即联会,A会出现;减数第一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B会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同源染色体发生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C会出现;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无着丝点分裂,而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不会出现;故选D。‎ ‎4.一株高茎豌豆自花传粉,F1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若F1中全部高茎与F1矮茎进行杂交,则后代的性状表现比为 A. 5:3 B. 2:‎1 ‎C. 6:1 D. 5:1‎ ‎【答案】B ‎【解析】‎ ‎【分析】‎ 设控制茎高的基因为D、d,因为一株高茎豌豆自花传粉,F1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则该株高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F1中高茎豌豆中DD占1/3,Dd占2/3,若F1中全部高茎与F1矮茎进行杂交,则1/3DD×dd→1/3Dd,2/3Dd×dd→1/3Dd、1/3dd,则后代的性状表现比为(1/3Dd+1/3Dd):1/3dd= 2:1,B正确。A、C、D错误。‎ ‎5.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分别发生在 ( )‎ A. 有丝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C.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D.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的位置着重考查了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变化,意在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能力。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基本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综上所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分别发生在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故选C。‎ ‎6.下列各项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狗的长毛和卷毛 B. 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C. 玫瑰和茉莉的白花 D. 蝗虫的正常翅和果蝇的缺刻翅 ‎【答案】B ‎【解析】‎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狗的长毛和短毛是相对性状,直毛和卷毛是相对性状,A错误;豌豆的高茎和矮茎符合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类型,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玫瑰和茉莉的白花不符合 “同种生物”,故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蝗虫的正常翅和果蝇的缺刻翅不符合“同种生物”,故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B。‎ ‎7.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球状(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不同亲本组合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的一组是 A. WwDd×wwdd B. WWdd×Wwdd C. WwDd×wwDD D. WwDd×WW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结白色球状果实的基因型为W_dd,可按着分离定律一对对的进行计算。‎ ‎【详解】WwDd×wwdd产生W_dd(白色球状)的概率=1/2×1/2=1/4,WWdd×Wwdd产生W_dd(白色球状)的概率=1/2×1=1/2,WwDd×wwDD 和WwDd×WWDD两对杂交组合杂交子代不会出现dd,因此结白色球状果实的概率为0,经过计算分析可知,B正确,A、C、D错误。‎ ‎8.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用纯合的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做亲本进行杂交,F1全部为黄色圆粒。F1自交获得F2,在F2中让黄色圆粒的植株接受黄色皱粒植株的花粉,统计黄色圆粒植株后代的性状,其比例理论值应为 A. 16∶8∶2∶1 B. 15∶8∶3∶‎1 ‎C. 4∶2∶2∶1 D. 25∶5∶5∶1‎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遗传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详解】F2中黄色圆粒占9/16,有4种基因型,1/9YYRR,4/9YyRr,2/9YyRR,2/9YYRr,其中YY:Yy=1:2,RR:Rr=1:2;黄色皱粒中有1/3YYrr,2/3Yyrr,YY:Yy=1:2,黄色皱粒人工传粉给黄色圆粒豌豆后,子代黄色:绿色=8:1,圆粒:皱粒=2:1,对于两对相对性状来说,(8黄色:1绿色)(2圆粒:1皱粒)=16黄色圆粒:8黄色皱粒:2绿色圆粒:1绿色皱粒,A正确 ‎9.针对下列问题,采取的最佳实验方法为 ‎①一株高茎豌豆是纯合还是杂合 ‎ ‎②豌豆的紫花和白花的显隐性 ‎③一匹显性红棕色公马是否纯合 ‎ ‎④不断提高小麦抗病系的纯度 A. 测交,测交,杂交,杂交 B. 自交,测交,自交,杂交 C. 自交,杂交,测交,自交 D. 杂交,自交,测交,自交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不同鉴别方法归纳:  ‎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植物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可采用测交法。‎ ‎【详解】①鉴定高茎豌豆是否是纯合子的最简捷的方法是自交,若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豌豆是纯合子,否则是杂合子。让豌豆进行自交,省去了母本去雄、套袋、授以父本花粉等杂交措施,所以自交比杂交简单;②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可以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进行杂交,F1所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未出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③鉴定动物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比较简单的方法是测交,即与隐性性状的个体杂交,④不断提高小麦抗病系的方法,是让小麦不断进行自交,通过对后代抗病的植株连续选择即可提高抗病系的纯度,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会运用杂交法、自交法和测交法去鉴别显性动植物体是否为纯种、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等,学会在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的方法。‎ ‎10.下图是某白化病家族的遗传,请推测Ⅱ-2与Ⅱ-3这对夫妇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 ‎ A. 1/4 B. 1/‎9 ‎C. 1/18 D. 1/36‎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I-3与I-4都没病,生出的Ⅱ-4号女孩患病,可以推知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设控制白化病的基因为A、a,根据遗传图解分析可知Ⅱ-2和Ⅱ-3的基因型都为1/3AA或2/3Aa,则这对夫妻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2/3×2/3×1/4= 1/9,B正确。A、C、D错误。‎ ‎11.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 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与此无关的解释是 A. F1产生了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B. 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C. F1的四种雌、雄配子自由结合 D. 必须统计足量的F2个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对两对相对性状的解释是: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其中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这样,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数量比接近1:1:1:1,但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其中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四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据此答题。‎ ‎【详解】F2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即F1的基因型为YyRr,F1个体能产生YR、yr、Yr、yR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这是F2出现9:3:3:1的条件之一,A不符合题意;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其中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B符合题意;F1产生的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F2出现9:3:3:1的条件之一,C不符合题意;必须有足量的F2个体,子代比例才能接近9:3:3:1,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过程、现象及孟德尔所作出的解释,再准确判断各选项,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12.图是基因型为AABb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细胞染色体上有8个DNA B. 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C. 乙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 D. 乙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乙图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已分裂,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甲细胞含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2个DNA,所以共有8个DNA,A正确;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正确;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所以有2个染色体组,C正确;由于细胞基因型为AABb,所以乙细胞形成过程中只发生了基因突变,没有发生交叉互换,D错误。故选:D。‎ ‎【点睛】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分离等现象,有丝分裂没有。‎ ‎13.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而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以下哪项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 )‎ A. 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B. 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也有自由组合 C. 作为遗传物质的DNA,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形成的 D.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表现在:①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②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③基因、染色体来源相同,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④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相同。‎ ‎【详解】A. 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属于萨顿所依据的“平行”关系,A正确;‎ B.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也有自由组合,这也体现萨顿所依据的“平行”关系,B正确;‎ C. DNA的双螺旋结构不能体现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C错误;‎ D. 基因和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都能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这体现萨顿所依据的“平行”关系,D正确。‎ ‎14.一只灰色雌鼠与一只灰色雄鼠交配,产下两只灰鼠和一只黑鼠,若亲本两灰鼠再次交配产下四只小鼠,则小鼠的毛色可能为 A. 三灰一黑 B. 两灰两黑 C. 全灰色 D. 上述三种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一只灰色雌鼠与一只灰色雄鼠交配,产下两只灰鼠和一只黑鼠”可知,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故灰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灰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根据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可知,亲本基因型均为Aa,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Aa:aa=1:2:1,由于后代只有四只小鼠,故不一定符合灰色:黑色=3:1,所以后代可能为三灰一黑、两灰两黑、全为灰色、全为黑色等多种可能,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5.从显微镜中看到一个正在分裂的动物细胞如图所示,此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四分体个数、 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及 DNA 分子数分别是 A. 3、6、12、12 B. 6、6、12、12‎ C. 3、6、6、12 D. 3、3、12、6‎ ‎【答案】A ‎【解析】‎ ‎【分析】‎ 卵原细胞经过DNA复制后成为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及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第一极体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2个极体。‎ ‎【详解】图中细胞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在赤道板上,应该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该时期有3条染色体,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初级卵母细胞含有6条染色体,3个四分体,12条染色单体,12个DNA分子。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16.如图表示基因型为 AaBb 的某雌性动物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不正确的是 A. 图中的细胞分裂能体现细胞周期的是①③‎ B. 图中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按时间先后排序为⑤④②‎ C. ②细胞经过分裂后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 D. ②细胞出现 A 和 a 是由于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答案】C ‎【解析】‎ ‎【分析】‎ ‎①着丝点在赤道板,有同源染色体,为有丝分裂中期;②着丝点分裂,无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③着丝点分裂,有同源染色体,为有丝分裂的后期;④着丝点在赤道板,无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⑤同源染色体分布在赤道板两侧,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 ‎【详解】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如①有丝分裂中期,③着丝点分裂,有同源染色体,为有丝分裂的后期,含有细胞周期,减数分裂的细胞无细胞周期,A正确;⑤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④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②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B正确;②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因为均等分裂,故为第一极体,分裂后产生2个极体,C错误;②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和a可能由于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D正确。故选C。‎ ‎【点睛】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有: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17.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图象,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甲含有4个染色体组 B. 丙图所示时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C. 细胞丁的子细胞为精细胞或极体 D. 据图判断,该动物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细胞甲中着丝点已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含有4个染色体组,A正确;‎ B、丙图所示时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休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B正确;‎ C、由于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是初级精母细胞,所以细胞丁的子细胞为精细胞,C错误;‎ D、据图判断,该动物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D正确。‎ 故选:C。‎ ‎18.已知玉米籽粒的颜色分为有色和无色两种。现将一个有色籽粒发育成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中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例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确切的是 (  )‎ A. 测交后代中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B. 玉米的有色、无色籽粒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玉米的有色、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 测交后代中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三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若有色籽粒测交后代3:1,则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后代出现1:1:1:1及其变式,则该性状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题目中测交后代有色籽粒:无色籽粒=1:3,故该性状至少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设A、a,B、b。‎ ‎【详解】由上分析可知,X的基因型是AaBb,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有色):Aabb无色:aaBb无色:aabb无色=1:1:1:1,后代中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A正确;该性状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该性状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C错误;测交后代有无色籽粒有三种基因型:Aabb、aaBb、aabb,D正确。故选C。‎ ‎19.如图所示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生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 乙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C. 丙细胞中染色单体数为4‎ D. 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甲着丝点在赤道板,有同源染色体,为有丝分裂的中期;乙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丙着丝点分裂,无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详解】甲、乙含同源染色体,丙无同源染色体,A错误;由丙图不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为雌性,乙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B错误;丙无姐妹染色单体,C错误;该生物为雌性,如丙次级卵母细胞不可能出现在睾丸中,D正确。故选D。‎ ‎20.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再用F1与玉米丙杂交(图1),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 ‎ A. DdRr B. ddRR C. Ddrr D. ddRr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的基因型为DdRr,根据图2中的子代的性状分离比进行推断出丙的基因型。‎ ‎【详解】观察图2数据可知,高秆:矮秆=1:1,则控制高矮的亲本的杂交组合为Dd×dd,抗病:易感病=3:1,则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亲本的杂交组合为Rr×Rr,而F1的基因型为DdRr,则丙的基因型就为ddRr,D正确,A、B、C错误。‎ ‎【点睛】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但每对基因都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按着分离定律一对对的考虑。‎ ‎21.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狭叶(b)呈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狭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如果杂合宽叶雌株同狭叶雄株杂交,其子代的性别及表现型是( )‎ A. 子代全是雄株,其中1/2为宽叶,1/2为狭叶 B. 子代全雌株,其中1/2为宽叶,1/2为狭叶 C. 子代雌雄各半,全为宽叶 D. 子代中宽叶雄株:宽叶雄株:狭叶雌株:狭叶雄株=1:1:1:1‎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宽叶(B)对狭叶(b)是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杂合宽叶雌株和狭叶雄株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和XbY,据此分析。‎ ‎【详解】杂合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b,产生XB、Xb两种卵细胞;狭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产生Xb、Y两种花粉,其中Xb花粉致死,只有Y花粉参与受精,因此后代全部为雄株,1/2为宽叶(XBY),1/2为狭叶(XbY),A正确,BCD错误。‎ ‎22.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  )‎ ‎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②F1形成的两种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④F2中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存活率相等⑤成对的遗传因子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 ⑥F1体细胞中各遗传因子表达的机会相等 A. ①②⑤⑥ B. ①③④⑥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的子一代全部是高茎,高茎自交子二代高茎:矮茎=3:1。‎ ‎【详解】高茎自交子二代高茎:矮茎=3:1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②F1形成的两种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④F2中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存活率相等、⑤成对的遗传因子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F1杂合子通常表现A对应的性状。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2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染色排除法”利用了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原理 B. 在洋葱鱗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C.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证明了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D. 探究酶活性的最适温度时,进行预实验可减少实验误差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具有保护功能,使细胞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保证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质壁分离利用了渗透作用原理,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半透膜和浓度差,成熟的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产生浓度差。质壁分离的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3、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4、预实验是在正式实验之前,用标准物质或只用少量样品进行实验,以便摸索出最佳的实验条件,为正式实验打下基础。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详解】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特点,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因此利用染色法可以鉴定细胞的死活,A正确;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错误;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还没有基因的概念,孟德尔当时提出了遗传因子一词,C错误;探究酶活性的最适温度时,进行预实验可避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不是减小实验误差,D错误。‎ ‎24.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核内DNA含量的变化,处于bc段的细胞最可能是 A. B. C. D. ‎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oa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加倍;ab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bc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c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形成了配子。‎ ‎【详解】图中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没有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即处于bc段,A正确;图中细胞内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处于四分体时期,应处于ab段,B错误;图中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分裂,染色体数目已减半,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形成的子细胞,处于cd段,C错误;图中细胞内含同源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有丝分裂前期,而图示中核DNA数量连续减半两次,表示的是减数分裂,D错误。 故选A。‎ ‎25.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也有细胞周期 B. 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一次 C. 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D. 精原细胞只可进行减数分裂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但没有细胞周期,A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B错误;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所以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C正确;精(卵)原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产生新的精(卵)原细胞,又可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比较基础,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 ‎26.下图表示某雌性动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1)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分裂的前期,该细胞中有________个四分体。‎ ‎(2)该细胞有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条姐妹染色单体,有_____个DNA分子。‎ ‎(3)该细胞减数分裂结束后,可形成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减数第一次 (2). 2 (3). 4 (4). 8 (5). 8 (6). 卵细胞或极体(第二极体)‎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详解】(1)该细胞中含有2个四分体,说明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2) 该细胞有A、B、C、D所示的4条染色体,有a、a′、b、b′、c、c′、d、d′所示的8条染色单体,而每条染色单体含有1个DNA分子,因此共有8个DNA分子。‎ ‎(3)因该细胞为某雌性动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而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所以该细胞减数分裂结束后,可形成子细胞名称是卵细胞或极体(第二极体)。‎ ‎【点睛】以图示中呈现的“四分体”为切入点,明辨图示细胞所处的分裂方式及其时期,进而结合题意并围绕“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27.下图一是某雄性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2n=4),图二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请据图回答:‎ ‎(1)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处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是________,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细胞内染色体数最多的是________,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 ‎(2)甲细胞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二数学模型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段可以表示图一中________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答案】 (1). 甲、丙 (2). 甲、乙 (3). 乙 (4). 精细胞 (5). 同源染色体分离 (6).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7). 丙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图一中甲是初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二中ab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f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后形成的精细胞(精子)中染色体的数目。‎ ‎【详解】(1)据分析可知: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处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是甲、丙,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乙,细胞内染色体数最多的是乙(8条),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精细胞。 ‎ ‎(2)甲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细胞形成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 ‎(3)图二数学模型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bc段可以表示图一中丙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点睛】本题考查精子形成过程的相关知识,掌握精子的形成过程,明确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图像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8.豌豆种子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形状圆粒(下标R)对皱粒(r)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 ‎ ‎(1)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_______________定律。‎ ‎(2)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黄色圆粒),________(绿色圆粒)。‎ ‎(3)在杂交后代F1中,非亲本的表现型是______和______,它们之间的数量比值是______,F1中纯合体的基因型是______,F1中纯合体占的比例是______。‎ ‎(4)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______,若用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有______种,写出表现型及比例_____。‎ ‎【答案】 (1). 分离 (2). YyRr (3). yyRr (4). 黄色皱粒 (5). 绿色皱粒 (6). 1:1 (7). yyRR和yyrr (8). 1/4 (9). YyRR 或YyRr (10). 1/6 (11). 4 (12).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2:1:2:1‎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的后代中,圆粒:皱粒=3: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Rr和Rr;黄色:绿色=1: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Yy和yy。杂交后代F1中,分别是黄色圆粒(1YyRR、2YyRr)、黄色皱粒(1Yyrr)、绿色圆粒(1yyRR、2yyRr)和绿色皱粒(1yyrr);数量比为3:1:3:1,然后依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答题。‎ ‎【详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的后代中,圆粒:皱粒=3: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Rr和Rr;黄色:绿色=1:1,所以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2)根据杂交后代的比例和上述分析,可以判断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黄色圆粒)和yyRr(绿色圆粒)。‎ ‎(3)在杂交后代F1中,基因型有6种,表现型有4种,分别是黄色圆粒(1YyRR、2YyRr)、黄色皱粒(1Yyrr)、绿色圆粒(1yyRR、2yyRr)和绿色皱粒(1yyrr);数量比为3:1:3:1.非亲本类型是黄色皱粒和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1:1.F1中纯合体的基因型是yyRR和yyrr,所占的比例为1/4。 (4)由(3)分析可知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YyRR或YyRr,F1中基因型YyRR(占黄色圆粒豌豆的比例为1/3)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后代无纯合体,所得性状类型2×1=2;基因型YyRr黄色圆粒豌豆(占黄色圆粒豌豆的比例为2/3)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F2中纯合体(yyrr)所占的比例为2/3×1/2×1/2=1/6,所得性状类型2×2=4,综合两种情况得到的F2‎ 的性状类型有4种.表现型及比例是分别是黄色圆粒1/3×1/2×1+2/3×1/2×1/2=2/6,黄色皱粒0+2/3×1/2×1/2=1/6,绿色圆粒1/3×1/2×1+2/3×1/2×1/2=2/6,绿色皱粒0+2/3×1/2×1/2=1/6,所以它们的性状比列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2:1:2:1。‎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因此在解答本题时,首先利用分离定律对两对基因逐对考虑,然后再利用乘法法则进行组合。‎ ‎29.遗传性扁平足与进行性肌萎缩都是单基因遗传病。遗传性扁平足为常染色体遗传,相关基因为A、a,进行性肌萎缩为伴性遗传,相关基因为E、e.下图为甲、乙两个家族遗传系谱图,每个家族中仅含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且6号个体不含致病基因。请据图回答问题:‎ ‎(1)有扁平足遗传基因的家族是______。‎ ‎(2)进行性肌萎缩的遗传方式为______。7号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只考虑甲家族的遗传病)。‎ ‎(3)若15号个体带有乙家族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且社会人群中,乙家族遗传病的患病率是万分之十六。则 ‎①12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______,16号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 ‎②7号个体与18号个体婚配,所生后代患甲病的概率是______。‎ ‎③9号个体与16号个体婚配,生一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___。‎ ‎(4)8号个体表现正常,经基因检测,她同时带有甲家族遗传病和红绿色盲(基因B、b)致病基因,则8号个体基因型可能是XBEXbe或______。‎ ‎【答案】 (1). 乙 (2). X染色体隐性遗传 (3). XEXE或XEXe (4). 0 (5). Aa(XEXE) (6). 1/8 (7). 209/416 (8). XBeXbE ‎【解析】‎ ‎【分析】‎ 甲家族中,5×6→9,可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6号不携带致病基因,故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为进行性肌萎缩。‎ 乙家族中,患病个体为遗传性扁平足,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乙家族具有扁平足遗传基因,‎ ‎(2)甲家族中,5、6正常,其儿子患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6号不携带相关基因,说明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甲家族的遗传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9号患病,说明5号是携带者,则7号基因型为 XEXE或XEXe。‎ ‎(3)若15号个体带有乙家族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社会人群中,乙家族遗传病的患病率是万分之十六,即aa=16/10000,a=4/100,A=96/100,AA=(96/100)2,Aa=2×4/100×96/100,AA:Aa=12:1。‎ ‎①12号个体生有患乙病的子女,则12号一定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0,16号不患乙病,但是有患乙病的父亲,16号的基因型为Aa(XEXE)。‎ ‎②7号个体不患乙病,但是有患乙病的弟弟,1号关于乙病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2XEXE、1/2XEXe与18号个体(XEY)婚配,所生后代患甲病的概率是1/2×1/4=1/8。‎ ‎③9号个体(AAXeY)与16号个体(AaXEXE)婚配,生一正常的女儿(1/2AAXEXe或1/2AaXEXe)。该女儿与一正常男性(12/13AAXEY或1/13AaXEY)婚配,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1/2´1/13´1/4)×(1-1/4)=309/416。‎ ‎(4)由于甲家族遗传病和红绿色盲都是伴X隐性遗传,8号个体表现正常,经基因检测,她同时带有甲家族遗传病和红绿色盲致病基因,则8号个体基因型可能是XBEXbe或XBeXbE。‎ ‎【点睛】无中生有,女儿患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中生无,女儿正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30.已知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b(表示为Xb )引起的,下图表示某家族红绿色盲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 ‎(1)红绿色盲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在人群中多发于_________(填“男”或“女”)性。‎ ‎(2)Ⅱ3的基因型是_________,Ⅱ4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母亲是红绿色盲患者,则儿子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患红绿色盲。‎ ‎【答案】 (1). 伴性遗传 (2). 男 (3). XbY (4). XBXb或XBXB (5). 一定 ‎【解析】‎ ‎【分析】‎ 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故3号的基因型为XbY,1号是XBY,2号是XBXb。‎ ‎【详解】(1)伴性遗传指性状的遗传总与性别相关联,如红绿色盲,该病是伴X 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患者。‎ ‎(2)Ⅱ3是红绿色盲患者,故基因型为XbY,可推出1号是XBY,2号是XBXb。则4号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 ‎(3)若母亲是红绿色盲,即基因型为XbXb,则儿子的基因型一定是XbY,一定是红绿色盲患者。‎ ‎【点睛】伴X隐性遗传病女患者的儿子和父亲一定是患者;伴X显性遗传病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