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17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1章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3教案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校 彭宇(3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1章的第2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以后,探讨研究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对全书稳态这部分内容起到了一个总领的作用,后面关于稳态的章节都是围绕这节内容展开的,即如何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所以本节内容是学习稳态的基础。 教材研究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调查研究体温的日变化规律,从而认识内环境是在一定范围内动态变化的,引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在通过对人体多个器官、系统协调统一活动,了解稳态的调节机制。并且,教材设置了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一步理解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必要条件,从而认识其重要意义,达成课程目标。 本节内容较多,既要联系回顾学生在初中所学的知识,又要开展分组实验,教学任务较重。故本设计拟用两个课时完成。 二、设计思想 新课程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重视生物科学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本节内容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这样的教学理念。通过课前调查和学生讨论,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亲身体验实验的过程,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潜移默化就教会了学生去探索未知知识的方法。这也正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授之以渔”。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从而树立生活和学科之间的交叉意识,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生理意义。 教学难点:内环境的稳态,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内环境的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3)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能力目标 (1)测定人体的体温; (2)实验观察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情感目标 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 环节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调查 交流 讨论 分析 【调查交流】 在上次课结束之后布置课后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组织学生汇报、展示、交流调查结果: 【讨论分析】 1.不同家庭成员的体温完全一致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和其他同学交流调查结果,比较班级中同一年龄同一性别同学的体温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将体温变化情况与当地实际气温日变化大致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如何? 4.通过体温日变化规律调查分析,能得出什么结论? 【得出结论】 内环境具有动态变化、保持动态恒定的特点。 学生汇报、展示、交流调查结果: 1.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2.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3.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让学生亲身体验体温的变化情况,并深入分析,得出结论。 【温故知新】 1.什么是内环境? 2.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有什么特点? 【引入新课】 根据上节课知识回答问题。 通过学生已有知识引入本节内容。 不仅是体温,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都是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我们可以称之为稳态。稳态对于机体究竟有多么重要呢? 一、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一)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 【问题思考】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2.通过调查,体温是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哪些事实能够证明内环境的渗透压和酸碱度也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呢? 【图片分析】 展示血液生化六项检验化验单,思考: 学生思考回答,列举实例。 运用所学知识,在新情境下逐步解决新问题。 分析 探讨 建构 观念 1.为什么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2.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3.哪几种化学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后果? 4.通过以上实例,你能总结稳态的概念吗? 【概念解析】 1.稳态是不是恒定不变的? 2.稳态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科学史话】 阅读教材P11,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问题讨论】 1.内环境稳态是如何实现的呢? 2.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 3.内环境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况?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分析回答。总结出稳态概念。 在教师引导下分析回答。 学生阅读 根据自己已有知识和理解,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会分析化验单并能通过分析化验单,认识到内环境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培养学生辨析理解概念的能力 了解稳态概念的发展历程,并意识到稳态已成为生物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 通过问题讨论引入下一环节。 模型分析 得出结论 一、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模型分析】 各组展示上一节课后自制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图解或课件,分析交流: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什么? 2.如果肾脏功能衰竭有什么样的后果? 3.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够保持协调一致呢? 【阅读分析】 阅读P8-9,思考: 1.科学家在研究机体调节功能的过程中,提出了哪些观点? 2.现代科学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什么? 3.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现象呢? 4.内环境稳态如果失调,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你能举出实例吗? 5.为什么内环境失调后,会对机体造成伤害? 各组展示自制的模型,结合教材图1-4,分析阐述内环境稳态与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联系。 阅读思考,回答相关问题,列举实例:发烧、酸碱中毒等。 联系上节课要求,课前制作模型或图解,充分给予学生平台展示自己,用以探讨解决相关问题,达成学习目标。 培养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相应的结论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者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联系 实际 学以 致用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实例分析】 1.为什么低血糖会出现昏厥? 2.为什么高烧会使人食欲缺乏? 3.你觉得应该如何预防内环境稳态失调,从而保持机体健康? 学生讨论回答: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强化学生关注自身和他人健康问题,形成自我保健和关爱他人意识 (提示从引起稳态失调的原因即外界环境和自身调节能力方面考虑) 课堂 小结 巩固 训练 【课堂小结】 1.什么是内环境稳态 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稳态调节的机制是什么 课堂练习。 学生回忆,归纳小结本堂课的知识 完成练习 回顾课堂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强化重点 第二课时 教学 环节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 导入 【情景导入】 展示一组酸性、践行食物,思考: 每天我们都要摄入一些酸性、碱性食物,这些食物的摄入会不会导致我们体内内环境的PH发生剧烈变化呢?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的,那么生物体通过了怎样的调节机制来维持稳态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通过实验来探寻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思考判断 切实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 探究 分析 结果 【分组实验】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提出问题】 阅读教材实验指导,思考: 1.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简要说明该实验的操作步骤 3.你觉得该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点评学生的回答。 【实验要求】 1.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提高实验效率,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实验 2.做好实验数据记录,画出PH变化曲线,小组每个人独立完成 3.再次强调实验安全 4.实验纪律 【实验操作】 巡视每个小组,对学生的实验及时进行指导 【结果分析】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 1.选取的实验材料是什么? 2.实验操作如何进行的? 3.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4.就本小组的实验说出不同实验材料PH变化的特点 【讨论思考】 1.就加入HCl和NaOH后PH的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是更像自来水还是更像缓冲液? 2.分析缓冲液的PH变化情况为什么与自来水不同? 3.尝试对生物材料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 认真聆听实验要求。 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汇报、交流、质疑、反思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已有的知识思考,讨论,汇报 实验进行前,对学生进行实验指导,保证顺利完成实验 规范实验要求,是保证实验能达成目标的主要环节。 让学生体验实验过程,并适时对学生实验进行指导 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学会质疑、反思 归纳 总结 巩固 练习 【归纳总结】 幻灯片展示: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巩固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习题 在教师引导下总结。 巩固训练,达成目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