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含磷元素的是 A. 糖原 B. 核酸 C. 纤维素 D. 脂肪 【答案】B 【解析】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两种:无机物和有机物;其中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物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详解】A、糖原属于多糖,化学元素组成为C、H、O,不含P,A错误; B、核酸基本单位是核苷酸,化学元素组成为C、H、O、N、P,B正确; C、纤维素属于多糖,化学元素组成为C、H、O,不含P,C错误; D、脂肪的化学元素组成与糖类相同,只有C、H、O,不含P,D错误。故选B。 2.新冠病毒遗传物质是RNA,关于该病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含蛋白质和糖类 B. 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C. 含有A、T、C、G四种碱基 D. 需在宿主细胞内繁殖 【答案】D 【解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病毒含有蛋白质外壳,A错误; BD、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和繁殖,需在宿主细胞内才能繁殖,B错误、D正确; C、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不含有碱基T,C错误。故选D。 3.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构成的 B. 生物大分子均由其各自的基本单位缩(聚)合而成 C. 核酸的多样性是由碱基的数量、排列顺序决定的 D. 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结构的多样性 【答案】D 【解析】蛋白质是有氨基酸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糖原、淀粉等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因此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可以说,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详解】A、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A正确; B、生物大分子都是以单体聚合而成的,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多糖的单体是单糖,B正确; C、构成核酸的碱基对的数量和排列顺序决定了核酸分子的多样性,C正确; D、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的多样性,D错误。故选D。 4.最能体现细胞与细胞之间功能差异的是 A. 细胞核的大小和数量 B. 细胞的大小和形状 C. 细胞膜上的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D. 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 【答案】D 【解析】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详解】A. 一般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如细菌,哺乳动物红细胞等例外),所以细胞核数量不能作为判据,且很多同种细胞也存在细胞核大小差异,A错误; B.同种细胞形状大小相似,不同种细胞也可能大小形状相似,不能作为功能差别判据,B错误; C. 细胞膜上的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决定其运输物质的种类和速率,但不能体现细胞间的功能差异,C错误; D. 细胞的很多生化反应发生在细胞器中,不同细胞器的功能不同,故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最能体现细胞间的功能差异,D正确。 5.叶绿体不同于线粒体的特点有 A. 具有双层选择透过性膜 B. 利用水进行化学反应 C. 能分解水产生氧气和H+ D. 合成ATP为生命活动供能 【答案】C 【解析】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详解】A、叶绿体和线粒体均具有双层选择透过性膜,A不符合题意; B、叶绿体中光反应阶段可以发生水的光解,线粒体基质中水可以参与反应,B不符合题意; C、只有叶绿体中能分解水产生氧气和H+,线粒体中不能进行,C符合题意; D、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可以合成ATP为生命活动供能,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的是( ) A. 钾离子 B. 氧气 C. 氨基酸 D. 葡萄糖 【答案】B 【解析】钾离子、氨基酸、葡萄糖以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进出细胞,气体、水分子、脂质小分子以自由扩散进出细胞,B正确。 7.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代谢等活动又能恢复,这说明了细胞核是 A. 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 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 C. 细胞遗传性状的控制中心 D. 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答案】D 【解析】细胞核有两个功能:一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详解】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但题干中没有涉及到相关信息,B错误;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但题干中没有涉及变形虫的各种性状特征,C错误;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说明细胞核与新陈代谢和运动有密切关系,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D正确。 8.科学家研究发现,向刚刚失去收缩功能的离体肌肉上滴葡萄糖溶液,肌肉不收缩;向同一条肌肉上滴ATP溶液,肌肉很快就发生明显的收缩。这说明( ) A. 葡萄糖是能源物质 B. ATP不是能源物质 C. 葡萄糖是直接能源物质 D. 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答案】D 【解析】葡萄糖虽然是主要能源物质,但是不能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必须通过氧化分解将能量转移到ATP中,才能用于生命活动,因为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详解】ABCD、根据题意“向刚刚失去收缩功能的离体肌肉上滴葡萄糖溶液,刺激肌肉不收缩”说明葡萄糖不能直接提供能量;“向同一条肌肉上滴ATP溶液,刺激肌肉很快就发生明显的缩”说明ATP是直接能量物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某实验兴趣小组探究了种子萌发初期种子质量的变化和所在密闭容器中温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初始种子质量(g) 现在种子质量(g) 2小时前的温度 现在的温度(℃) 甲组 萌发的种子 30 25.5 26 32 乙组 煮熟的种子 30 29.7 26 26 A. 乙组种子不进行细胞呼吸,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B. 甲组种子质量减少是由于细胞呼吸分解了有机物 C. 甲组容器中温度上升是由于细胞呼吸吸收了能量 D. 本实验结果说明种子萌发初期细胞呼吸强于萌发之前 【答案】C 【解析】乙组是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为对照组,A正确;甲组种子质量减少是由于细胞呼吸分解了有机物,B正确;甲组容器中温度上升是由于细胞呼吸释放了能量,C错误;甲组容器中温度上升,说明种子萌发初期细胞呼吸强于萌发之前,D正确。 10.用高速离心机打碎小球藻细胞,获得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离体叶绿体,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本实验 A. 是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暗反应(碳反应)的条件 B. 是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传递和转换 C. 过程中释放的氧气中可以检测到放射性 D. 是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由C02合成糖类的过程 【答案】D 【解析】根据光合作用过程分析,二氧化碳中C首先固定在三碳化合物中,之后转移到糖类等有机物中。因此用14C标记CO2可以探究光合作用中CO2合成糖过程,故选D。 11. 在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首先用10%盐酸处理根尖,主要目的是 A. 便于染色 B. 溶解细胞壁 C. 使细胞分散开 D. 使细胞固定 【答案】C 【解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液是盐酸与酒精的混合液;漂洗液是清水(蒸馏水);染液是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染液。 【详解】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首先用10%盐酸与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使细胞相互分散开来。故选C。 12.下列不属于细胞衰老的特征是 A. 细胞体积不断增大 B. 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 C. 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D.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答案】A 【解析】衰老细胞体积减小,A错误;衰老细胞中,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B正确;衰老细胞中,大多数酶的活性降低,C正确;衰老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D正确。 13.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 B. 细胞凋亡是基因引发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C. 细胞分化仅发生于早期胚胎形成的过程中 D. 所有的体细胞都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 【答案】B 【解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B正确;细胞分化发生于整个生命历程中,在胚胎期达到最大限度,C错误;细胞分裂次数是有限的,高度分化的成熟细胞将不再分裂,D错误。 14.下列性状中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是( ) A. 豌豆的高茎和红花 B. 水稻的糯性和非糯性 C. 豌豆种子的黄圆和绿皱 D. 马的栗色和果蝇的灰色 【答案】B 【解析】相对性状指的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详解】A. 豌豆的高茎和红花属于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A错误; B. 水稻的糯性和非糯性符合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 C. 豌豆种子的黄色和绿色属于一对相对性状、圆粒和皱粒属于一对相对性状,C错误; D. 马的栗色和果蝇的灰色属于不同生物的性状,因此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B。 15.孟德尔在研究中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以下叙述不属于假说的是( ) A.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B.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C. F2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 D. 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答案】C 【解析】孟德尔针对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提出的假说内容是: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详解】A.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A不符合题意; B.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属于假说内容,B不符合题意; C. F2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属于实验内容,C符合题意; D. 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熟记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研究内容,正确判断孟德尔的实验内容、提出的问题、假设内容、演绎推理内容、检验推理等各个环节是解题关键。 16.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种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①白花×白花→白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④和① 【答案】B 【解析】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方法: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前提条件是双亲均为纯合子;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 【详解】①白花×白花→白花,亲代子代性状一致,可能是AA×AA→AA,也可能是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①错误;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紫花与紫花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花,所以白花为隐性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②正确; ③紫花×白花→紫花,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当亲本为纯合子时),子代出现的是显性性状、没有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所以紫花可能为显性性状,白花可能为隐性性状,③正确;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也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④错误。 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对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其后代的表型种类有( ) A. 4种 B. 3种 C. 2种 D. 1种 【答案】A 【解析】测交是指杂种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的一种方式。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对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及让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AaBb能产生四种配子,即AB、Ab、aB、ab;隐性个体aabb只能产生一种配子,即ab,故其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有AaBb、Aabb、aaBb、aabb,共四种。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8.一杂合植物(Ee)自交时,E对e完全显性,含有e基因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 A. 2:1 B. 3:1 C. 5:1 D. 1:1 【答案】C 【解析】基因频率的计算:(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详解】由题意可知,含有e基因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因此基因型为Ee的父本产生的可育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2:1,母本产生的可育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E:e=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Ee:ee=2:3:1,即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5:1。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变化,要求学生识记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概念,掌握相关计算方法,能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相关基因频率,然后计算后代的基因型频率。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9.在减数分裂I中会形成四分体,每个四分体具有( ) A. 一对同源染色体,4个DNA分子 B. 一对同源染色体,2个DNA分子 C. 2条姐妹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D. 4条姐妹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 【答案】A 【解析】所谓同源染色体是指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其形态大小一般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四分体指的是在动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减I)的前期,两条已经自我复制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条染色单体的结合体。 【详解】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一个四分体,因此每个四分体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4条姐妹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故选A。 20.某基因型为Aa的果蝇(2n=8)体内的一个细胞增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示细胞为第一极体 B. 图示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C. 若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则甲极一定有两个A基因 D. 图示细胞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 【答案】B 【解析】图示细胞含有Y染色体,应为雄果蝇体内 一个增殖细胞,因此不可能为第一极体,A错误;图示细胞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级,含有8条染色体,与果蝇体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目相同,据此可推知: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正确;甲极含有的2条1号染色体,是由1条染色体经过复制、再经过着丝点分裂形成,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若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则甲极一定有两个A基因,C错误;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D错误。 【点睛】据染色体数目判断细胞分裂方式:假设某种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含有2N条染色体,有1个细胞不含染色单体,且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级。若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4N,则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若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N时,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1.某植物的基因型为YyRr,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4个精子中,有1个精子的基因型为YR,那么另外3个的基因型分别( ) A. Yr、yR、yr B. YR、yr、yr C. yr、YR、YR D. YR、YR、YR 【答案】B 【解析】原始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再通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四个精细胞。 【详解】一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细胞,两两相同,因此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YR、yr、yr。故选B。 22.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过程是 ( ) A. 无丝分裂与受精作用 B. 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 C.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D.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答案】D 【解析】减数分裂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体细胞水平,二者共同发生的意义在于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详解】减数分裂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体细胞水平,二者共同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故选D。 23.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所具备的优点,不包括 A. 比较常见,具有危害性 B. 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 C. 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D. 子代数目多,有利于获得客观的实验结果 【答案】A 【解析】由于果蝇具有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身体较小、所需培养空间小,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子代数目多、有利于获得客观的实验结果等优点,果蝇常用作生物科学研究的实验材料。 【详解】果蝇比较常见,具有危害性,不是其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A错误;果蝇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B正确;果蝇的染色体数目少,仅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相对性状少而明显,便于分析,C正确;果蝇繁殖快,子代数目多,有利于获得客观的实验结果,D正确。 【点睛】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简单,主要是识记和积累,记住其具有的优点,进而利用排除法选择正确的答案。 24.正常女性体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性染色体为( ) A. 22+X B. 22+Y C. 23+X D. 44+XX 【答案】D 【解析】XY型在雌性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在雄性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 【详解】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正常女性体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性染色体为44+XX。故选D。 25.男性患病机会多于女性的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最可能在( ) A. 常染色体上 B. Y染色体上 C. X染色体上 D. 线粒体中 【答案】C 【解析】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详解】A、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男女患病几率相等,A错误; B、伴Y遗传的只是家族中的男性患病,女性没有,B错误; C、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机会多于女性的隐性遗传病,C正确; D、线粒体中的基因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有母系遗传的特征,母亲患病,子代全患病,D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6.下图1为细胞合成与分泌胰岛素的过程示意图,图2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细胞结构或物质。 请回答问题: (1)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控制其合成的遗传物质存在于[4]_________中。 (2)图1中,胰岛素先在核糖体合成,再经[2]_________运输到[1]_________加工,最后由小泡运到细胞膜外,整个过程均需[3]_________提供能量。 (3)图2中,与细胞相互识别有关的是图中[5]_________。 【答案】蛋白质 细胞核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线粒体 糖蛋白 【解析】据图分析,图1中1表示高尔基体,2表示内质网,3表示线粒体,4表示细胞核。图2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5表示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6表示通道蛋白。 【详解】(1)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其是由4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控制合成的。 (2)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其先在核糖体合成,然后先后经过2内质网和1高尔基体的加工,最后通过细胞膜的胞吐作用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且整个过程需要3线粒体提供能量。 (3)图2中5是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关。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分泌蛋白的形成与分泌过程、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点,准确判断图1和图2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结构的名称,进而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27.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体细胞中含16条染色体)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请回答问题: (1)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时,需要经过解离、漂洗、______和制片等步骤。 (2)视野中绝大多数细胞处在分裂间期,该时期细胞完成_________________,同时细胞有适度生长。 (3)图中甲、乙、丙三个细胞处于分裂中期的是________,细胞染色体的数目为32条的是________,此时染色体数与DNA数的比例为________。 (4)该实验不能连续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过程,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染色 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丙 甲 1∶1 用盐酸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 【解析】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包括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制作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据图分析,图中甲细胞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有核膜,应该处于有丝分裂间期;丙细胞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布于细胞中央,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详解】(1)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由于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因此视野中绝大多数细胞处在间期,该时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均排列在细胞中央,根据此特点,据图分析,图丙细胞处于细胞分裂中期;已知洋葱体细胞中含16条染色体,则有丝分裂后期含有32条染色体,对应于图中甲细胞,此时染色体数与DNA数的比值为1∶1。 (4)由于用盐酸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所以该实验不能连续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过程。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实验装片的实验流程,并能够根据染色体的典型特征判断甲、乙、丙所处的分裂时期,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28.为了探究空间搭载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以粳稻东农416(DN416)为材料,进行了系列研究。请回答问题: (1)水稻叶肉细胞中叶绿体______上的色素能够捕获光能,这些能量经过转换,最终储存为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将DN416的种子空间搭载12天后,返回地面在原环境中种植,测定其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气孔张开的程度)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果如下表。 ①气孔导度的变化主要影响光合作用______反应阶段,影响该反应的外部因素,除CO2浓度外还包括___________;内部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 ②表中数据显示____________,说明空间搭载抑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从而降低了DN416的净光合速率。 (3)研究人员同时研究了空间搭载对粳稻东农423(DN423)光合作用的影响,发现其光合速率明显提升。这与DN416的研究结果相反,原因可能是空间搭载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与不同品种间________的差异密切相关。 【答案】类囊体膜; 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暗; 温度、光照; 酶、pH、ATP量、[H]等 空间搭载后DN416的Pn、Gs和叶绿素含量均明显降低 基因型 【解析】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场所位于类囊体膜,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光反应的发生需要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酶参与。 【详解】(1)叶绿体类囊体膜上有色素,色素能够吸收、转化光能。光能最终储存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2)①气孔是水分子和CO2的通道,CO2是暗反应的原料,气孔导度的变化主要影响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影响该反应的外部因素,除CO2浓度外还包括温度、光照(影响光反应);内部因素包括酶、pH、ATP量、[H]等。 ②表中数据显示空间搭载后DN416的Pn、Gs和叶绿素含量均明显降低,说明空间搭载抑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从而降低了DN416的净光合速率。 (3)空间搭载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可能与不同品种间基因型的差异密切相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 29.下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 (2)图2中_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CD段。 (3)图2中不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细胞,甲细胞中有_________个DNA分子。 (4)图2中丙细胞含有_________条染色单体,该细胞处于_________期。 (5)图2中丁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如果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_______。 【答案】DNA复制 着丝点分裂 丙、丁 丁 8 8 减数分裂I后 次级精母细胞 常染色体 【解析】在DNA复制之前,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复制之后,一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都存在DNA复制,图1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2中甲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乙为精原细胞,丙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详解】(1)图1中BC段为斜线下降,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由1下降为1/2,形成原因是DNA复制,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DE段数目比由1/2上升为1,形成原因是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上DNA由两个变成一个; (2)图1中CD段为一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图2中有丙、丁细胞符合; (3)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不具有同源染色体,只有丁细胞符合,甲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此时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所以共有8个DNA; (4)图2中丙细胞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共有8条染色单体,该细胞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5)图2中丁细胞是由丙细胞均等分裂产生,此动物为雄性,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其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在雄性动物细胞中性染色体为XY,这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分离,如果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不可能是Y染色体,一定是常染色体。 【点睛】此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及两种分裂细胞图像的辨析,图1中一定要注意纵轴表示的内容,才能准确判断各段变化形成的原因,图2需要观察染色体的数目、位置、变化来辨析该细胞处于什么时期。 30.为选育光反应效率高、抗逆性强的甜瓜品种,科研人员用正常叶色甜瓜和黄绿叶色甜瓜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正常叶色为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2)实验二为______实验,可检测实验一产生子代个体的_________。 (3)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推测控制该性状的基因遗传符合_________定律,如果用G、g代表控制叶色的基因,则实验一的亲本中,正常叶色甜瓜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答案】显性 正常叶色甜瓜和黄绿叶色甜瓜杂交后代全部为正常叶色(实验一的子代全部为正常叶色) 测交 基因组成(配子类型及比例) 分离 GG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按照基因分离定律,杂合子产生的配子是2种基因型,比例是1:1;可以用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详解】(1)相对性状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题目中正常叶色甜瓜与黄绿叶色甜瓜杂交后代全表现正常叶色,据此可知正常叶色为显性性状。 (2)实验二为测交实验,该测交检测实验一产生子代个体的基因型和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 (3)实验二的结果为正常叶色与黄绿叶色的比例近似为1:1,可推测控制该性状的基因遗传符合分离定律,若控制叶色的基因用G、g代表,则实验一的亲本中,正常叶色甜瓜的基因型为GG。 【点睛】熟知分离定律的实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用相关概念解答本题中的问题是必备的知识运用能力。 31.果蝇的体色灰身对黑身是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用B、b表示);眼色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用H、h表示)。一只纯合黑身红眼雌蝇与一只纯合灰身白眼雄蝇杂交得F1,F1再自由交配得F2。 (1)写出杂交亲本的基因型:黑身红眼雌果蝇__________;灰身白眼雄果蝇__________。 (2)F1果蝇的表型为________________。 (3)F2中雄蝇的红眼基因都来自F1的_________(填“父方”或“母方”),F2中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白眼雌蝇。 (4)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推测上述性状的基因遗传符合_________定律。 【答案】bbXHXH BBXhY 灰身红眼 母方 不能 自由组合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果蝇的体色为常染色体遗传,灰身对黑身是显性(用B、b表示),果蝇的眼色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用H、h表示),则一只纯合黑身红眼雌蝇与一只纯合灰身白眼雄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XHXH、BBXhY。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果蝇的体色为常染色体遗传,灰身对黑身是显性(用B、b表示),果蝇的眼色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用H、h表示),则纯合黑身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HXH,纯合灰身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hY。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亲代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XHXH、BBXhY,则F1代果蝇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为BbXHXh灰身红眼雌果蝇和BbXHY灰身红眼雄果蝇。 (3)根据第(2)问分析可知,F1代果蝇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为BbXHXh灰身红眼雌果蝇和BbXHY灰身红眼雄果蝇,则F2中雄蝇的红眼基因XH都来自F1的母方BbXHXh,由于F1的雄果蝇BbXHY产生的精子中含有XH,故F2中不能产生白眼雌蝇。 (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控制果蝇的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即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上述性状的基因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把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和应用,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能够根据题意分析判断亲本的基因型,进而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知识点分析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32.请根据下面的遗传系谱图回答问题: (1)若该病为白化病(致病基因用a表示),则Ⅲ3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他不是携带者的概率为__________。 (2)若该病为红绿色盲(致病基因用b表示),则Ⅰ4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Ⅲ1不是携带者的概率为__________。 (3)若Ⅲ2同时患有白化病和红绿色盲,则Ⅱ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答案】AA或Aa 1/3 XBXb 1/2 AaXBY 【解析】无中生有为隐性,图中Ⅱ-1、Ⅱ-2正常,Ⅲ-2有病可知,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由于患病的是男孩,所以致病基因可能在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据此答题。 【详解】(1)若该病为白化病(致病基因用a表示),则Ⅲ-2为aa,则Ⅱ-1、Ⅱ-2都是Aa,所以Ⅲ-3的基因型为AA或Aa,他不是携带者(纯合子)的概率为1/ 3。 (2)若该病为红绿色盲(致病基因用b表示),则Ⅲ-2为XbY,其母亲Ⅱ-2和外婆Ⅰ-4的基因型都是XBXb,Ⅲ1为携带者的概率为1 /2 ,不携带的概率也是1/ 2 。 (3)若Ⅲ2同时患有白化病和红绿色盲,则Ⅱ1的基因型为AaXBY。 【点睛】根据系谱图分析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分析解答本题的突破口。 33.请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上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长期食用辛辣食物、胃酸过多等是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原因,没有关注到胃内细菌的作用。1982年,澳大利亚科学家沃伦和马歇尔发现并从患者的胃中成功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他们尝试用能杀菌的抗生素治疗这些胃病患者,产生了明显疗效。由此他们指出,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但是他们的这一结论并未得到认可,因为人们一直普遍认为,胃内的酸性环境不可能让细菌长期存活,胃内是一个无菌的环境。1984年,马歇尔自己“以身试菌”,喝入幽门螺杆菌菌液进行实验观察。此后经过大规模的临床实验观察充分证明,消化性溃疡主要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沃伦和马歇尔的研究及其结论终于得到认可,他们因此获得了2005年诺奖。 幽门螺杆菌具有较强的尿素酶活性,该酶能催化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目前,13C呼气检测是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之一。其做法是:让病人服下一定量的13 C-尿素,约30分钟后收集待检者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13CO2。为了研究13C呼气检测的可靠性,研究人员同时用在胃镜下取胃粘膜活组织样本检测的方法和13C呼气检测法,对82例胃炎患者进行了检测。胃镜活检的结果是:82名患者中有48人感染幽门螺杆菌。13C -呼吸检测的结果是:82名患者中共有35人13C检测为阴性,即未感染幽门螺杆菌;47人13C检测为阳性,即感染幽门螺杆菌。同时,这47人胃镜活检结果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请回答: (1)从细胞的结构上分析,幽门螺杆菌和人体细胞最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 (2)沃伦和马歇尔最初尝试用抗生素治疗胃炎和胃溃疡,该治疗措施所依据的推测是________________。 (3)马歇尔自身实验的研究思路是:若口服幽门螺杆菌能引起消化性胃溃疡,则说明幽门螺杆菌可以______,消化性溃疡可能是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4)13C-尿素呼吸检测的原理是:患者消化道细胞内无尿素酶活性,呼出气体中的13CO2仅来自____________(物质),该反应过程不属于人体细胞的呼吸过程。 (5)和胃镜活检方法相比, 13C-尿素呼吸检测的准确率为高,说明该检测方法是可靠的。 和胃镜活检相比,13C-尿素呼吸检测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答出一项即可)。 【答案】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胃炎或胃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抗生素可以杀菌 在胃中生活 口服的13C-尿素 简便、快捷、无痛、准确率高 【解析】根据题意:胃镜活检的结果是:82名患者中有48人感染幽门螺杆菌。13C-呼吸检测的结果是:82名患者中47人13C检测为阳性,即感染幽门螺杆菌。同时,这47人胃镜活检结果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和胃镜活检方法相比,有48人感染幽门螺杆菌,13C-尿素呼吸检测出47人,这47人胃镜活检结果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准确率为47/48,说明该检测方法是可靠的。 【详解】(1)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而人体细胞是真核细胞,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2)根据题干信息“沃伦和马歇尔发现并从患者的胃中成功分离、培养出了幽门螺杆菌,他们尝试用能杀菌的抗生素治疗这些胃病患者,产生了明显疗效。”沃伦和马歇尔最初尝试用抗生素治疗胃炎和胃溃疡,该治疗措施所依据的推测是胃炎或胃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抗生素可以杀菌。 (3)根据题干信息“这种细菌总是出现在慢性胃炎标本中,而正常的胃窦粘膜则没有这种细菌.”可以知道慢性胃炎可能与这种细菌有密切关系,若口服幽门螺杆菌能引起消化性胃溃疡,则说明幽门螺杆菌可以在胃中生活,消化性溃疡可能是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4)13C-尿素呼吸检测的原理是:幽门螺杆菌具有较强的尿素酶活性,该酶能催化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而患者消化道细胞内无尿素酶活性,呼出气体中的13CO2仅来自口服的13C-尿素,该反应过程不属于人体细胞的呼吸过程。 (5) 和胃镜活检相比,13C -尿素呼吸检测的优势是简便、快捷、无痛、准确率高。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螺旋形、微需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幽门螺旋杆菌病包括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胃癌等。 【点睛】本题详细描述了沃伦和马歇尔从胃溃疡患者胃中发现、鉴定幽门螺杆菌,并提出治疗方案的过程,题目中设置的问题是关于幽门螺杆菌引起消化性溃疡的相关问题,题目中的问题需要考生去题文中寻找思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