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生物试卷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生物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上)第二次段考生物试卷 ‎ ‎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 ‎1.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 B.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 ‎2.小明的手指不小心被刀割伤时,由于疼痛而咬紧牙关.这个过程中,他的神经兴奋传递途径是(  )‎ ‎①传入神经  ‎ ‎②传出神经 ‎ ‎③手部感受器 ‎ ‎④脊髓 ‎⑤牵动上下颌的肌肉  ‎ ‎⑥脑.‎ A.③①⑥②④⑤ B.③①⑥④②⑤ C.③①④⑥②⑤ D.③⑥④①②⑤‎ ‎3.图是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切断e,刺激外周神经(远离中枢的位置),能引起收缩反射 B.在缩手反射中,兴奋在e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 C.突触小体是由上一个神经元树突或轴突膨大形成 D.d部位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如图表示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一个神经细胞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B.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随刺激强度增加动作电位逐渐增强 C.在S1~S4期间,细胞膜上没有离子的进出 D.在S5~S8时期,细胞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 ‎5.γ﹣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脑内的γ﹣氨基丁酸浓度降低可引起焦虑症.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γ﹣氨基丁酸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过程与线粒体有关 C.γ﹣氨基丁酸作用于突触前膜后,将使突触前膜的钠离子内流 D.γ﹣氨基丁酸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引起突出后膜的电位变化 ‎6.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7.吃食物过咸时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位于(  )‎ A.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B.下丘脑和下丘脑 C.大脑皮层和大脑皮层 D.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8.切除健康狗的胰脏,2d后出现糖尿病的症状.注射一定量溶于生理盐水的胰岛素,血糖含量恢复正常.为了证明“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的含量”这一推论,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组的是(  )‎ A.既不切除健康狗的胰脏,又不注射胰岛素 B.用溶解于蒸馏水的胰岛素溶液进行注射 C.切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脏2天后,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D.将健康狗体内摘除的胰脏制成提取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狗 ‎9.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②③分别代表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B.寒冷刺激后,图中③的含量增加先于①和②‎ C.当人饮水过多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释放④来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 D.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 ‎10.肾上腺髓质能分泌肾上腺素.某些神经元也能分泌肾上腺素,可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 元兴奋;也可以与膜受体结合,抑制肾上腺素继续分泌,多数最终又被突触前膜摄取,并贮存在突触小泡中,实现多次重复利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肾上腺素作用于突触后膜,促进Na+内流 B.肾上腺素的分泌和摄取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C.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只能参与体液调节 D.肾上腺素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肾上腺素属于负反馈调节 ‎11.如图中三条曲线能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细胞耗氧量、产生的尿量及酶活性变化情况的是(  )‎ A.①②② B.①③③ C.③①② D.①①②‎ ‎12.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和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尿量减少 B.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 C.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D.水和无机盐平衡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1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可使血糖升高的动物激素,当人体受到刺激后体内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 B.下丘脑促进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调节机理相同 C.下丘脑中既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接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受体 D.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反馈调节的特点,其含量有助于血糖保持相对稳定 ‎14.如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B.如果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则效应器为图中的组织 C.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不受④过程的调节 D.如果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减少 ‎15.如果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则可能导致(  )‎ ‎①体温调节能力下降 ②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 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 ④‎ 影响渴觉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16.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①调节速度快 ②调节速度慢 ③作用范围广泛 ④作用部位准确 ⑤作用时间短 ⑥作用时间比较长.‎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③⑤‎ ‎17.下列关于人在夏季进行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时,机体不会发生的是(  )‎ A.产生大量乳酸,血浆pH明显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液生成减少 C.通过神经调节,增加汗腺分泌活动 D.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维持血糖稳定 ‎18.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量失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对细胞内液的影响 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导致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为血糖 D.血液中O2含量下降,肌肉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19.成年女性排卵的前1天,血浆中雌激素、促性腺激素互相调节,二者均逐渐增加.血浆中血糖、胰高血糖素浓度互相调节,二者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 ‎②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 ‎③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④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0.器官移植过程中的排异反应,主要是通过什么细胞引起的(  )‎ A.B淋巴细胞 B.T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白细胞 ‎21.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  )‎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 ‎(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 ‎①正常免疫 ②自身免疫病 ③免疫缺陷病 ④过敏反应.‎ A.②③①④③ B.④③②②① C.②①④①③ D.④③②①①‎ ‎22.下列有关免疫失调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艾滋病是由于HIV侵入人体后,攻击B细胞,使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破坏 B.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 C.机体只要接触到过敏原就会引发过敏反应 D.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过强或过弱,都会引发机体功能素乱,出现免疫失调病 ‎23.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24.如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推测最准确的是(  )‎ A.细胞乙的来源只有甲细胞,由甲细胞受到抗原刺激与淋巴因子作用分裂分化形成 B.与细胞丙相比,细胞乙的高尔基体和溶酶体都更发达 C.抗原﹣抗体被细胞丙胞吞后,消化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利用 D.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中,细胞甲、乙、丙都能进行增殖分化 ‎2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 ②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多 ‎③产生部位也是作用部位 ④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⑤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⑥化学本质是有机物.‎ A.①④⑥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⑥‎ ‎26.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一位同学设计了实验(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发现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作为其对照组,最合适的是(  )‎ A. B. C. D.‎ ‎27.某同学用青菜的幼苗进行了四项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②③对照可以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B.实验③进行一段时间后,青菜叶片发黄的原因是无光条件叶绿素不能合成 C.实验④的生长结果只能证明具有向地性 D.实验①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28.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此现象中光的直接作用是(  )‎ A.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B.促进植物合成生长素 C.抑制向光一侧的细胞生长 D.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29.生长素类似物2,4﹣D等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较方泛,但不可用于(  )‎ A.单性结实 B.作除草剂 C.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解除顶端优势 ‎30.关于生长素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未用生长素处理过的植物枝条扦插后是不能成活的 B.生长素的浓度越高植物生长越快 C.发育着的种子能产生大量生长素,为子房发育成果实提供必要条件 D.侧芽产生的生长素比顶芽多,所以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 ‎31.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如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2.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据图回答,如果分别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正确的是(  )‎ A.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B.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c点保持静息电位 C.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D.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c点产生动作电位 ‎33.图Ⅰ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X、Y代表激素名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Ⅱ中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激素Y是促甲状腺激素 B.图Ⅰ中B液渗透压的大小差异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图Ⅰ中A液减少 D.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③④‎ ‎34.为了研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图(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在图中A、B、C、D四点分别给以适宜的刺激,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刺激点是(  )‎ A.A B.B C.C D.D ‎35.下列对动物体内酶、激素和ATP这三类有机物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这三类有机物一定都含有C、H、O B.成年男性体内,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有酶、激素和ATP的参与 C.能合成酶的细胞一定都能合成ATP D.酶和ATP均可以在细胞内外发挥作用,而激素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36.某研究小组同学用体重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三组兔子进行如下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分别给三组兔子注射: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②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③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判断A、B、C三组兔子第二次注射的物质依次是(  )‎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37.树突状细胞(DC细胞)是具有强大专职呈递抗原能力的细胞,能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启动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如图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C细胞能利用溶酶体内的多种水解酶将摄入细胞内的抗原分解 B.图示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C.T细胞受到DC细胞呈递的抗原的刺激后会增殖分化出记忆细胞 D.将患者的DC细胞经体外增殖后回输入该患者体内不会引起“排斥反应”‎ ‎38.B细胞必须接受Th细胞的辅助才能增殖、分化,Th细胞的活性由Bcl﹣6和Blimpl两个基因调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h细胞的辅助下,B细胞就能增殖、分化 B.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与Bcl﹣6基因活性被抑制有关 C.只要Th细胞活性正常,机体就不会患免疫缺陷病 D.Bcl﹣6基因和Blimpl基因相互拮抗,共同维持体液免疫功能 ‎39.下列现象中哪些是由于对植物激素的敏感程度不同造成的(  )‎ ‎①胚芽鞘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  ②水平放置的幼苗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 ‎③顶芽比侧芽生长快  ④施用2,4﹣D清除田间杂草.‎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40.取某种植物幼茎等长切段若干(无芽和无叶)均分为四组,a组浸泡在蒸馏水中,其他三组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其中有高浓度、低浓度和最适浓度),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各组切段的平均长度,实验重复两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的幼茎切段应浸泡在蒸馏水中以消除茎内原有激素对实验的影响 B.实验结果说明三种浓度的生长素均能促进切段的生长 C.d组切段伸长最多,说明d组使用了最适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D.b组切段伸长最少,说明b组使用了高浓度生长素溶液 ‎ ‎ 二、简答题(共4道大题,合计50分)‎ ‎41.人体肌肉收缩的反射需通过反射弧完成(如甲图所示),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患者自身产生的抗体破坏了神经一肌肉突出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蛋白,导致有活性的乙酰胆碱受体减少,从而影响了神经一肌肉传递过程(如乙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重症肌无力在免疫学中属于  病.‎ ‎(2)刺激甲图中的f会产生兴奋,兴奋是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由  过程.‎ ‎(3)刺激甲图中的b,兴奋在b上传导的特点是  ,乙图是甲图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其中的乙酰胆碱以  方式释放,B属于内环境中的  .某人使用止痛药(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后,检测发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不变,则止痛药的作用讥制是  .‎ ‎(4)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位于  ,相当于甲图中的c,健康的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这说明  .某人饮水较多,由下丘脑的相关神经细胞合成、垂体释放的  ,导致尿量增加,从而维持内环境的渗透压相对稳定.‎ ‎42.图表示某高等动物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机制,请按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激素①表示雄性激素,属于   类物质,雄性激素进入靶细胞的方式是  ;当雄性激素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作用于甲和垂体,调节a、b物质的分泌量,这种调节称为  .‎ ‎(2)激素①进入靶细胞后,与受体结合,进入细胞核对   过程进行调节,进而调节动物的生命活动.‎ ‎(3)若激素②表示胰高血糖素,则乙为  ‎ ‎,甲为下丘脑,其调节乙合成和分泌激素②的方式为  ;激素②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可引起肝细胞发生的主要生理变化是  .‎ ‎43.回答下列有关免疫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肿瘤细胞因为特异性表达某种肿瘤抗原而被人体免疫机制杀灭.‎ ‎(1)肿瘤抗原的成分是  ‎ ‎(2)写出编号名称:丙细胞   B物质  ‎ ‎(3)非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编号是  ‎ ‎(4)图中的10肽、25肽是抗原在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内消化的产物,也被称为加工过的抗原,其在人体对肿瘤免疫过程起到的作用、及其特点有  (多选)‎ A.一个细胞可以有多种抗原 B.人体所有的丙细胞都只能识别10肽 C.10肽与25肽的结构差异仅由参与构成的结构单体的数目决定 D.10肽、25肽在细胞膜上的呈现,需要相应的物质与之形成复合体 ‎(5)由图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Th细胞的作用是  ‎ ‎(5)丙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方式,除了通过物质A作用之外,还可以  .‎ ‎44.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 ‎(1)由甲图可知,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  ;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的关系是  .‎ ‎(2)乙图中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  mol/L,b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  .‎ ‎(3)为验证在单侧光照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 Ⅰ、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 Ⅱ、图丁表示的是该实验过程.‎ Ⅲ、实验结果及解释:①装置内胚芽鞘  生长,则表明:  ;②、③装置内胚芽鞘  生长,表明:  .‎ ‎ ‎ ‎2016-2017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上)第二次段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 ‎1.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 B.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 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解答】解:A、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可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间可相互渗透,故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A正确;‎ B、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起调节作用,故间接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C错误;‎ 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在成分上基本相同,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 故选:A.‎ ‎ ‎ ‎2.小明的手指不小心被刀割伤时,由于疼痛而咬紧牙关.这个过程中,他的神经兴奋传递途径是(  )‎ ‎①传入神经  ‎ ‎②传出神经 ‎ ‎③手部感受器 ‎ ‎④脊髓 ‎⑤牵动上下颌的肌肉  ‎ ‎⑥脑.‎ A.③①⑥②④⑤ B.③①⑥④②⑤ C.③①④⑥②⑤ D.③⑥④①②⑤‎ ‎【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解答】解:手指不小心被刀割伤时,手指皮肤内的感觉神经末梢分布着的手部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能传导的兴奋就是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至脊髓灰质中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接受神经冲动并将神经冲动从通过脊髓白质传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感觉到疼.大脑再产生新的神经冲动,沿着传出神经传给腮部的肌肉(效应器);腮部的肌肉(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收缩,牙关咬紧.‎ 故选:C.‎ ‎ ‎ ‎3.图是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切断e,刺激外周神经(远离中枢的位置),能引起收缩反射 B.在缩手反射中,兴奋在e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 C.突触小体是由上一个神经元树突或轴突膨大形成 D.d部位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分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只有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纤维,c是神经节,d是突触,e是传出神经纤维,f是效应器.‎ ‎【解答】解:A、切断e,反射弧的结构被破坏,刺激外周神经(远离中枢的位置),不能完成反射活动,A错误;‎ B、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在缩手反射中,兴奋在e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单向传导,B错误;‎ C、突触小体是由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形成,C错误;‎ D、d部位是突触结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正确.‎ 故选:D.‎ ‎ ‎ ‎4.如图表示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一个神经细胞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B.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随刺激强度增加动作电位逐渐增强 C.在S1~S4期间,细胞膜上没有离子的进出 D.在S5~S8时期,细胞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刺激强度从S1增加到S4过程中,没有电位变化;S5增强到S8过程中,电位有变化,但电位变化并没随刺激增强而增强.‎ ‎【解答】解:A、由图中曲线可知,刺激强度低时,膜电位无变化,当刺激强度达到S5时,膜电位发生改变,说明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A正确;‎ B、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虽然刺激强度不断增强,但兴奋强度不再增强,B错误;‎ C、在S1~S4期间,神经细胞表现为静息电位,此时K+外流,所以细胞膜上有离子的进出,C错误;‎ D、在S5~S8时期,神经细胞产生了动作电位,细胞膜的电位是外负内正,D错误.‎ 故选:A.‎ ‎ ‎ ‎5.γ﹣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脑内的γ﹣氨基丁酸浓度降低可引起焦虑症.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γ﹣氨基丁酸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过程与线粒体有关 C.γ﹣氨基丁酸作用于突触前膜后,将使突触前膜的钠离子内流 D.γ﹣氨基丁酸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引起突出后膜的电位变化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且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以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是一个耗能过程.‎ ‎【解答】解:A、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膨大的部分,只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突触结构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A错误;‎ B、γ﹣氨基丁酸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与线粒体无关,B错误;‎ C、γ﹣氨基丁酸作用于突触后膜,C错误;‎ D、γ﹣氨基丁酸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引起突出后膜的电位变化,D正确.‎ 故选:D.‎ ‎ ‎ ‎6.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的部位(如脊髓),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的活动.‎ ‎【解答】解: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是低级的神经活动,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的部位(如脊髓),不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A错误;‎ B、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但不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B错误;‎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仅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语言中枢有关,C错误;‎ D、排尿的初级中枢是脊髓,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所以意识丧失不能控制排尿,意识恢复能够控制,说明脊髓的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D正确 故选:D ‎ ‎ ‎7.吃食物过咸时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位于(  )‎ A.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B.下丘脑和下丘脑 C.大脑皮层和大脑皮层 D.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 ‎(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2、大脑皮层是人体的高级神经中枢,主要包括感觉中枢、运动中枢和语言中枢等.‎ ‎【解答】解:当人体失水过多或进食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一方面刺激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另一方面兴奋传递至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产生渴觉.‎ 故选:D.‎ ‎ ‎ ‎8.切除健康狗的胰脏,2d后出现糖尿病的症状.注射一定量溶于生理盐水的胰岛素,血糖含量恢复正常.为了证明“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的含量”这一推论,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组的是(  )‎ A.既不切除健康狗的胰脏,又不注射胰岛素 B.用溶解于蒸馏水的胰岛素溶液进行注射 C.切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脏2天后,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D.将健康狗体内摘除的胰脏制成提取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狗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要证明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就要设计注射胰岛素和不注射胰岛素的实验对照研究,即切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脏2天后,一组注射一定量溶于生理盐水的胰岛素,另外一组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解答】解:为了排除该实验中所用溶剂的干扰,因此要增加对照组,即切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脏2天后,只注射等量用于该实验的溶剂.‎ 故选:C.‎ ‎ ‎ ‎9.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②③分别代表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B.寒冷刺激后,图中③的含量增加先于①和②‎ C.当人饮水过多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释放④来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 D.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根据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的过程可知,图中下丘脑分泌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②促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分泌③甲状腺激素;图中还看出,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具有反馈调节的作用.‎ 下丘脑还可以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该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解答】解:A、分析图解可知,图中②、③分别代表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A错误;‎ B、寒冷刺激时,信息通过冷觉感受器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其调节控制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所以图中①和②的含量增加先于③,B错误;‎ C、当饮水过多时,下丘脑通过垂体将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抑制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增加排尿来调节体内的水平衡,C错误;‎ D、从图中可看出,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D.‎ ‎ ‎ ‎10.肾上腺髓质能分泌肾上腺素.某些神经元也能分泌肾上腺素,可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 ‎ 元兴奋;也可以与膜受体结合,抑制肾上腺素继续分泌,多数最终又被突触前膜摄取,并贮存在突触小泡中,实现多次重复利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肾上腺素作用于突触后膜,促进Na+内流 B.肾上腺素的分泌和摄取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C.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只能参与体液调节 D.肾上腺素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肾上腺素属于负反馈调节 ‎【考点】突触的结构;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根据题意,神经元分泌的肾上腺素能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即肾上腺素是兴奋性递质.肾上腺髓质也能分泌肾上腺素,所以肾上腺素既能发挥激素的作用也能发挥神经递质的作用,既能参与神经调节也能参与体液调节.‎ ‎【解答】解:A、肾上腺素使突触后膜兴奋,兴奋形成的原因是Na+内流,A正确;‎ B、由于肾上腺素存在于突触小泡中,故肾上腺素分泌与提取与膜的流动性有关,B正确;‎ C、肾上腺素既能参与神经调节也能参与体液调节,C错误;‎ D、肾上腺素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肾上腺素,维持肾上腺素含量的稳定,属于负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C.‎ ‎ ‎ ‎11.如图中三条曲线能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细胞耗氧量、产生的尿量及酶活性变化情况的是(  )‎ A.①②② B.①③③ C.③①② D.①①②‎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小白鼠为恒温动物,外界温度降低时,小白鼠为维持体温,需要增加代谢速率,所以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温度降低,则出汗变少,内环境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恒温动物酶的活性基本不变.‎ 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解: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因为小鼠为恒温动物,所以当环境温度变化时体内温度基本不变,因此小鼠体内酶活性基本不变,用②表示.温度降低,则出汗变少,内环境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用①表示.低温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耗氧量增加,进而增加产热量,用①表示.‎ 故选:D.‎ ‎ ‎ ‎12.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和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尿量减少 B.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 C.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D.水和无机盐平衡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解答】解:A、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排尿量减少,A错误;‎ B、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升高,尿量减少,B错误;‎ C、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故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C正确;‎ D、水和无机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错误.‎ 故选:C.‎ ‎ ‎ ‎1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可使血糖升高的动物激素,当人体受到刺激后体内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 B.下丘脑促进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调节机理相同 C.下丘脑中既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接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受体 D.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反馈调节的特点,其含量有助于血糖保持相对稳定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据图分析: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是神经﹣激素调节的结果.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同时,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相关激素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 ‎【解答】解: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升高血糖,因此其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A正确;‎ B、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既受血糖浓度的影响,也接受下丘脑的神经调节,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下丘脑、垂体通过产生相关激素促进其分泌的,B错误;‎ C、据图分析,下丘脑中有接受神经递质和糖皮质激素的受体,C正确;‎ D、据图分析,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正因为如此,其含量能较长时间在血液中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B.‎ ‎ ‎ ‎14.如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B.如果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则效应器为图中的组织 C.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不受④过程的调节 D.如果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减少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由图可知,图示过程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内分泌腺活动可受④和⑦两种方式调节.‎ ‎【解答】解:A、由⑦可知,神经系统可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A正确;‎ B、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则效应器为内分泌腺,B错误;‎ C、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受血糖浓度变化和⑦过程调节,不受④过程调节,C正确;‎ D、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通过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使③和④减少,D正确.‎ 故选:B.‎ ‎ ‎ ‎15.如果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则可能导致(  )‎ ‎①体温调节能力下降 ②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 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 ④影响渴觉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解答】解:①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如下丘脑受损,则体温调节能力下降,‎ ‎①正确;‎ ‎②血糖中枢位于下丘脑,如下丘脑受损,则血糖调节能力下降,②正确;‎ ‎③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在下丘脑,如下丘脑受损,则抗利尿激素合成减少,③正确;‎ ‎④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但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需要下丘脑将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形成渴觉,④正确;‎ 故选:D.‎ ‎ ‎ ‎16.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①调节速度快 ②调节速度慢 ③作用范围广泛 ④作用部位准确 ⑤作用时间短 ⑥作用时间比较长.‎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③⑤‎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传递方式 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递质)‎ 激素及其他化学物质 调节方式 反射 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作用对象 效应器 靶细胞膜上的受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联系 神经调节对体液调节起调控和主导作用;体液调节也能影响神经调节,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的 ‎【解答】解:神经调节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故速度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由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到内环境,经运输,到器官起作用,故所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作用范围广泛.‎ 故选:A.‎ ‎ ‎ ‎17.下列关于人在夏季进行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时,机体不会发生的是(  )‎ A.产生大量乳酸,血浆pH明显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液生成减少 C.通过神经调节,增加汗腺分泌活动 D.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维持血糖稳定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2、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3、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浓度;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两种激素间是拮抗作用.‎ ‎【解答】解:A、人在夏季进行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时,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血浆pH不会明显降低,A错误;‎ B、人在夏季进行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时,机体汗液分泌增多,尿液生成减少,说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正确;‎ C、人在夏季进行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时,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增加汗腺分泌活动,C正确;‎ D、人在夏季进行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时,机体血糖降低,高血糖素分泌增加,维持血糖稳定,D正确.‎ 故选:A.‎ ‎ ‎ ‎18.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量失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对细胞内液的影响 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导致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为血糖 D.血液中O2含量下降,肌肉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2、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解答】解:A、钾离子主要在细胞内,主要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钠离子主要在细胞外,主要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大量失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对细胞内液的影响,A正确;‎ B、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能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因此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不会导致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B错误;‎ 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血糖,但不能促进肌糖原分解为血糖,C错误;‎ D、血液中O2含量下降,部分肌肉细胞因缺氧进行无氧呼吸,肌肉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 故选:A.‎ ‎ ‎ ‎19.成年女性排卵的前1天,血浆中雌激素、促性腺激素互相调节,二者均逐渐增加.血浆中血糖、胰高血糖素浓度互相调节,二者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 ‎②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 ‎③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④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本题属于信息给予题目结合,结合正反馈和负反馈的知识点进行解答.‎ 反馈调节:当一种激素分泌后,作用于靶细胞引起特异生理效应,而当血液中该激素的含量过高时又反过来抑制或促进这种激素的分泌,这一过程叫反馈调节.若这种反馈作用是促进原来激素的分泌称正反馈,若这种反馈作用是抑制原来激素的分泌称负反馈,其中以负反馈较为常见.‎ ‎【解答】解:(1)本题在试题条件中给予了“成年女性排卵的前1天,血浆中雌激素、促性腺激素互相调节,二者均逐渐增加”的信息,说明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①错误,②正确.‎ ‎(2)若人体内血糖浓度升高,则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③正确,④错误.‎ 故选:C.‎ ‎ ‎ ‎20.器官移植过程中的排异反应,主要是通过什么细胞引起的(  )‎ A.B淋巴细胞 B.T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白细胞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器官移植是将一个器官整体或局部从一个个体用手术方式转移到另一个个体的过程,其目的是用来自供体的好的器官替代损坏的或功能丧失的器官.器官移植出现的排异反应主要依赖细胞免疫,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T淋巴细胞.‎ ‎【解答】解:器官移植过程中的排异反应,属于细胞免疫,在细胞免疫过程中主要是通过T淋巴细胞起作用的.‎ 故选:B.‎ ‎ ‎ ‎21.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  )‎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 ‎(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 ‎①正常免疫 ②自身免疫病 ③免疫缺陷病 ④过敏反应.‎ A.②③①④③ B.④③②②① C.②①④①③ D.④③②①①‎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解答】解:(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这属于海鲜过敏,即④过敏反应;‎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这属于③免疫缺陷病;‎ ‎(3)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这属于②自身免疫病;‎ ‎(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这属于②自身免疫病;‎ ‎(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这属于①正常免疫;‎ 故选:B.‎ ‎ ‎ ‎22.下列有关免疫失调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艾滋病是由于HIV侵入人体后,攻击B细胞,使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破坏 B.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 C.机体只要接触到过敏原就会引发过敏反应 D.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过强或过弱,都会引发机体功能素乱,出现免疫失调病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有:‎ ‎(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3)免疫缺陷病: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后天获得的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解答】解:A、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T淋巴细胞,A错误;‎ B、自身免疫病是由于人体免疫功能过强,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B错误;‎ C、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的刺激而引发过敏反应,C错误;‎ D、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过强或过弱.都会引发过敏反应或免疫缺陷病等,使机体功能素乱,出现免疫失调病,D正确.‎ 故选:D.‎ ‎ ‎ ‎23.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1为吞噬细胞,细胞2是T细胞,细胞3是B细胞,细胞4为效应B细胞,细胞5是记忆细胞,物质a为抗体.‎ 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解答】解:A、细胞2和3是T细胞和B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成熟的是B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的是T细胞,A正确.‎ B、人体细胞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只在细胞4中合成物质a的基因进行了表达,B错误.‎ C、2和3是细胞之间的识别和传递,和糖蛋白有关,C正确.‎ D、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正确.‎ 故选B.‎ ‎ ‎ ‎24.如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推测最准确的是(  )‎ A.细胞乙的来源只有甲细胞,由甲细胞受到抗原刺激与淋巴因子作用分裂分化形成 B.与细胞丙相比,细胞乙的高尔基体和溶酶体都更发达 C.抗原﹣抗体被细胞丙胞吞后,消化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利用 D.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中,细胞甲、乙、丙都能进行增殖分化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中细胞甲为B细胞;细胞乙为浆细胞,其能分泌抗体,抗体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细胞丙为吞噬细胞.‎ ‎【解答】解:A、图中细胞甲表示B细胞,细胞乙表示浆细胞,浆细胞可以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A错误;‎ B、细胞乙为浆细胞,可分泌抗体,细胞丙为吞噬细胞,可以消化处理抗原,因此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溶酶体更发达,而细胞乙的高尔基体更发达,B错误;‎ C、抗原﹣抗体被细胞丙胞吞后,消化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利用,C正确;‎ D、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中,只有细胞甲能进行增殖分化,细胞乙和丙都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增殖的能力,D错误.‎ 故选:C.‎ ‎ ‎ ‎2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 ②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多 ‎③产生部位也是作用部位 ④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⑤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⑥化学本质是有机物.‎ A.①④⑥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⑥‎ ‎【考点】植物激素的概念.‎ ‎【分析】植物激素: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解答】解:①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①正确;‎ ‎②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②错误;‎ ‎③由植物激素的概念可知,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不一定是作用部位,③错误;‎ ‎④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④正确;‎ ‎⑤植物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有机物,不一定是蛋白质,⑤错误;‎ ‎⑥植物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有机物,⑥正确.‎ 故选:A.‎ ‎ ‎ ‎26.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一位同学设计了实验(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发现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作为其对照组,最合适的是(  )‎ A. B. C. D.‎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 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即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取两段生长状况相同的等长的胚芽鞘甲、乙,分别切去等长尖端,甲形态学上端在上,乙形态学下端在上,分别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在上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在下端,一段时间后,测甲乙两胚芽鞘的下端的琼脂中有无生长素.明确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完善实验过程,然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 ‎【解答】解:题干中的图示表明形态学上端在上,放置在上端的琼脂块含有生长素;根据实验对照原则,对照组应该是形态学下端在上,放置在上端的琼脂块含有生长素.即单一变量是胚芽鞘的上端在上还是在下.‎ 故选:D.‎ ‎ ‎ ‎27.某同学用青菜的幼苗进行了四项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②③对照可以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B.实验③进行一段时间后,青菜叶片发黄的原因是无光条件叶绿素不能合成 C.实验④的生长结果只能证明具有向地性 D.实验①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实验①是空白对照组,目的与实验②③④起对照作用.②与③作对照,变量是单侧光,证明植物具有向光性;④实验证明植物根具有向重力性(向地生长)和茎具有负向重力性(背地生长); 根的向地性中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故证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解答】解:A、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②与③作对照,证明植物具有向光性,A正确;‎ B、③中的青菜叶片由于得不到光照而无法合成叶绿素,所以表现黄色,B正确;‎ C、④以①作对照,证明植物具有向重力性(向地生长)和茎具有负向重力性(背地生长),C错误;‎ D、实验①是空白对照组,目的与实验②③④起对照作用,D正确. ‎ 故选:C.‎ ‎ ‎ ‎28.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此现象中光的直接作用是(  )‎ A.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B.促进植物合成生长素 C.抑制向光一侧的细胞生长 D.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植物具有向光性的原因:单侧光照过后,生长素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胚芽鞘的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素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解答】解: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照过后,生长素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植物弯向光源生长.‎ 故选:D.‎ ‎ ‎ ‎29.生长素类似物2,4﹣D等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较方泛,但不可用于(  )‎ A.单性结实 B.作除草剂 C.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解除顶端优势 ‎【考点】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分析】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获得无子果实;防止果实、叶片脱落.‎ 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器官种类和植物种类不同而不同.(1)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在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2)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3)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 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由于顶芽运输来的生长素积累,浓度过高,导致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解答】解:生长素类似物2,4﹣D等生理作用与生长素相同,能促进果实发育,获得无子果实;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也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从而作为除草剂.而顶端优势是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生长,所以生长素类似物2,4﹣D不能解除顶端优势.除顶端优势的简单方法是摘除顶芽即可.‎ 故选:D.‎ ‎ ‎ ‎30.关于生长素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未用生长素处理过的植物枝条扦插后是不能成活的 B.生长素的浓度越高植物生长越快 C.发育着的种子能产生大量生长素,为子房发育成果实提供必要条件 D.侧芽产生的生长素比顶芽多,所以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解答】解:A、未用生长素处理过的植物枝条由于自身的芽等能产生生长素扦插后能成活,A错误;‎ B、生长素的浓度过高会抑制植物的生长,B错误;‎ C、发育着的种子能产生大量生长素,为子房发育成果实提供必要条件,C正确;‎ D、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积累在侧芽处,所以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D错误.‎ 故选:C.‎ ‎ ‎ ‎31.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如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 ‎【分析】根据题意,要验证这种药物仅对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必须在神经纤维和突触上分别用药物处理,药物处理部位须位于刺激点和效应器之间,然后刺激感受器,观察效应器,观察效应器的反应,得出结论.‎ ‎【解答】解:突触的结构决定了反射弧结构中的兴奋总是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单向传递的.A点与效应器之间不需要经过突触传导,所以刺激A点,都会引起肌肉收缩,与药物无关.而B点到效应器之间必须经过突触传导,将药物放在C点(突触间隙),刺激B点肌肉不收缩,而将药物放在A点(神经纤维),则不影响B点到效应器的传导,说明此药物“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所以①③正确,‎ 故选:A.‎ ‎ ‎ ‎32.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据图回答,如果分别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正确的是(  )‎ A.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B.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c点保持静息电位 C.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D.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c点产生动作电位 ‎【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据题意可知,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酶活性受抑制,即使神经递质作用的时间更长,故使下一个细胞持续兴奋,而蝎毒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故使下一个细胞保持静息电位.‎ ‎【解答】解:A、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正确;‎ B、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c点会产生动作电位,B错误;‎ C、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b点不能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C错误;‎ D、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c点不能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 故选:A.‎ ‎ ‎ ‎33.图Ⅰ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X、Y代表激素名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Ⅱ中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激素Y是促甲状腺激素 B.图Ⅰ中B液渗透压的大小差异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图Ⅰ中A液减少 D.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③④‎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图Ⅰ中A是组织液,B是血浆,C是淋巴.图Ⅱ中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X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Y是促甲状腺激素,①②为促进作用,③④是抑制作用.‎ ‎【解答】解:A、图Ⅱ中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Y是促甲状腺激素,A正确;‎ 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B正确;‎ C、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会造成组织水肿,组织液A增多,C错误;‎ D、图Ⅱ中,①②为促进作用,③④是抑制作用,D正确.‎ 故选:C.‎ ‎ ‎ ‎34.为了研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图(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在图中A、B、C、D四点分别给以适宜的刺激,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刺激点是(  )‎ A.A B.B C.C D.D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可以通过电荷的变化和肌肉的活动检测出来.‎ ‎【解答】解:A点受到刺激,引起电位变化,向右传导时可通过电流计和肌肉的变化检测到,但左侧无电流计也无肌肉相连,所以无法检测兴奋是否向左传导,故刺激A点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 B点与电流计两端的距离不等,b处受到刺激后,若电流计的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说明兴奋在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若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说明兴奋在轴突上的是传导是双向的.‎ C点与电流计的两端距离相等,刺激C点后,若兴奋向两边传导,则会同时到达电流计的指针处,两边相互抵消,电流计指针不会发生偏转;若兴奋单向传导,则电流计指针会发生一次偏转.‎ 刺激D点引起的兴奋向右传导可引起肌肉收缩,向左传导可引起电流计的指针偏转.‎ 故选:A.‎ ‎ ‎ ‎35.下列对动物体内酶、激素和ATP这三类有机物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这三类有机物一定都含有C、H、O B.成年男性体内,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有酶、激素和ATP的参与 C.能合成酶的细胞一定都能合成ATP D.酶和ATP均可以在细胞内外发挥作用,而激素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考点】酶的特性;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酶的本质是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还有少量的RNA,高温、强酸、强碱会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使酶失去活性;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ATP是来源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ATP的能量来源于光能,活性作用产生的ATP的能量来源于化学能,ATP水解释放的能量为细胞的生命活动利用,可以转化成光能、电能和化学能.‎ ‎【解答】解:A、酶的本质为蛋白质或RNA,激素为固醇类或含氮类物质,它们和ATP都含有C、H、O,A正确;‎ B、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需酶的催化,需要性激素的调节,需要消耗能量ATP,B正确;‎ C、活细胞均能合成酶和ATP,能合成酶的细胞一定都能合成ATP,C正确;‎ D、激素由内分泌腺细胞分泌进入细胞外液中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D.‎ ‎ ‎ ‎36.某研究小组同学用体重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三组兔子进行如下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分别给三组兔子注射: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②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③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判断A、B、C三组兔子第二次注射的物质依次是(  )‎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是动物的激素调节,明确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人体内激素的分泌通过反馈调节的方式调节.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但甲状腺激素浓度高时,反过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因此,4天后,分别给三组兔子注射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②‎ 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③生理盐水;由于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将抑制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将促进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生理盐水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所以①、②、③对应的曲线分别是C、B、A.‎ 故选:C.‎ ‎ ‎ ‎37.树突状细胞(DC细胞)是具有强大专职呈递抗原能力的细胞,能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启动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如图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C细胞能利用溶酶体内的多种水解酶将摄入细胞内的抗原分解 B.图示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C.T细胞受到DC细胞呈递的抗原的刺激后会增殖分化出记忆细胞 D.将患者的DC细胞经体外增殖后回输入该患者体内不会引起“排斥反应”‎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分析题干和题图信息可知,树突细胞的功能是摄取、处理病原体使之暴露出特有的抗原,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激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 ‎【解答】解:A、树突细胞摄取病原体后形成内吞泡,内吞泡与溶酶体融合,在溶酶体水解酶的作用下使病原菌分解,A正确;‎ B、图示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B错误;‎ C、树突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后,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 D、患者的DC细胞经体外增殖过程属于细胞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与亲代细胞相同,回输入该患者体内不会引起“排斥反应”,D正确.‎ 故选:B.‎ ‎ ‎ ‎38.B细胞必须接受Th细胞的辅助才能增殖、分化,Th细胞的活性由Bcl﹣6和Blimpl两个基因调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h细胞的辅助下,B细胞就能增殖、分化 B.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与Bcl﹣6基因活性被抑制有关 C.只要Th细胞活性正常,机体就不会患免疫缺陷病 D.Bcl﹣6基因和Blimpl基因相互拮抗,共同维持体液免疫功能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Th细胞的活性由Bcl﹣6和Blimpl两个基因调控,Bcl﹣6基因表达会导致Th细胞活性升高,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Blimpl基因表达会导致Th细胞活性降低,抑制B细胞的增殖、分化.‎ ‎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解答】解:A、在Th细胞的辅助下,同时在抗原的刺激下,B细胞才能增殖、分化,A错误;‎ B、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是免疫反应过强导致的,Bcl﹣6基因活性被抑制有关会导致Th细胞活性降低,将抑制B细胞的增殖分化,会导致免疫缺陷,B错误;‎ C、Th细胞活性正常,但是该细胞如果数量过少也会导致机体会患免疫缺陷病,C错误;‎ D、图中看出,Bcl﹣6基因和Blimpl基因相互拮抗,共同维持体液免疫功能,D正确.‎ 故选:D.‎ ‎ ‎ ‎39.下列现象中哪些是由于对植物激素的敏感程度不同造成的(  )‎ ‎①胚芽鞘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  ②水平放置的幼苗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 ‎③顶芽比侧芽生长快  ④施用2,4﹣D清除田间杂草.‎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的双重作用与浓度和器官有关,如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 ‎【解答】解:①单侧光照射,胚芽鞘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慢,都是促进作用,错误; ‎ ‎②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低,所以水平放置的幼苗根向地生长,体现的是抑制作用;茎背地生长体现的是促进作用,正确;‎ ‎③顶芽比侧芽生长快是由于顶芽浓度低,促进生长,侧芽浓度高抑制生长,错误;‎ ‎④杂草对2,4﹣D敏感程度高,农作物对2,4﹣D敏感程度低,所以施用2,4﹣D清除田间杂草体现了不同植物对植物激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正确.‎ 所以对植物激素的敏感程度不同造成的有②④.‎ 故选:C.‎ ‎ ‎ ‎40.取某种植物幼茎等长切段若干(无芽和无叶)均分为四组,a组浸泡在蒸馏水中,其他三组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其中有高浓度、低浓度和最适浓度),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各组切段的平均长度,实验重复两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的幼茎切段应浸泡在蒸馏水中以消除茎内原有激素对实验的影响 B.实验结果说明三种浓度的生长素均能促进切段的生长 C.d组切段伸长最多,说明d组使用了最适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D.b组切段伸长最少,说明b组使用了高浓度生长素溶液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分析实验设置可知,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而浸泡在蒸馏水中的a组是作为空白对照组.‎ 在该实验中应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因此需在实验之前切去胚芽鞘的顶端,并且为等长的胚芽,浸泡的时间也相同等.‎ ‎【解答】解:A、由于植物幼茎在生长过程中含有植物激素,所以实验前应将切段放入蒸馏水中浸泡以消除切段内原有激素的影响,A正确;‎ B、根据图示分析可知:bcd组切段的平均长度都比a组的长,说明3种浓度激素均能促进切段的伸长,B正确;‎ C、d组伸长最多,说明d组使用的是最适浓度生长素,促进作用最大,C正确;‎ D、b组切段伸长最少,说明b组可能是使用了高浓度生长素溶液,也可能是使用了低浓度生长素溶液,D错误.‎ 故选:D.‎ ‎ ‎ 二、简答题(共4道大题,合计50分)‎ ‎41.人体肌肉收缩的反射需通过反射弧完成(如甲图所示),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患者自身产生的抗体破坏了神经一肌肉突出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蛋白,导致有活性的乙酰胆碱受体减少,从而影响了神经一肌肉传递过程(如乙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重症肌无力在免疫学中属于 自身免疫 病.‎ ‎(2)刺激甲图中的f会产生兴奋,兴奋是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由 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 过程.‎ ‎(3)刺激甲图中的b,兴奋在b上传导的特点是 双向传导 ,乙图是甲图中 d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其中的乙酰胆碱以 胞吐 方式释放,B属于内环境中的 组织液 .某人使用止痛药(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后,检测发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不变,则止痛药的作用讥制是 止痛药与突触后膜是受体结合,组织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 ‎(4)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位于 脊髓 ,相当于甲图中的c,健康的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这说明 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控制 .某人饮水较多,由下丘脑的相关神经细胞合成、垂体释放的 抗利尿激素减少 ,导致尿量增加,从而维持内环境的渗透压相对稳定.‎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突触: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答】解:(1)由题意: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患者自身产生的抗体破坏了神经一肌肉突出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蛋白,属于攻击自身物质,故属于自身免疫病.‎ ‎(2)兴奋是指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乙图是甲图中d(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其中的乙酰胆碱以胞吐方式释放,B属于内环境中的组织液.某人使用止痛药后,神经递质的量不变,则止痛药的作用讥制是止痛药与突触后膜是受体结合,组织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4)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健康的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这说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控制.某人饮水较多,抗利尿激素减分泌少,尿量增加.‎ 故答案为:‎ ‎(1)自身免疫 ‎(2)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 ‎(3)双向传导 d 胞吐 组织液 止痛药与突触后膜是受体结合,组织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4)脊髓 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控制 抗利尿激素减少 ‎ ‎ ‎42.图表示某高等动物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机制,请按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激素①表示雄性激素,属于 固醇(类)  类物质,雄性激素进入靶细胞的方式是 自由扩散 ;当雄性激素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作用于甲和垂体,调节a、b物质的分泌量,这种调节称为 反馈调节 .‎ ‎(2)激素①进入靶细胞后,与受体结合,进入细胞核对 转录(基因表达)  过程进行调节,进而调节动物的生命活动.‎ ‎(3)若激素②表示胰高血糖素,则乙为 胰岛A细胞 ‎ ‎,甲为下丘脑,其调节乙合成和分泌激素②的方式为 神经调节 ;激素②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可引起肝细胞发生的主要生理变化是 促进肝糖原水解成葡萄糖、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图中甲是下丘脑,a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雄性激素,丙是睾丸,d是mRNA,激素②是胰高血糖素,③是蛋白质的翻译过程,e是蛋白质.性激素的本质是脂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基因的表达有转录和翻译过程,甲状腺激素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下丘脑既可以分泌激素,又可以产生并释放神经递质.‎ ‎【解答】解:(1)性激素的本质是脂质,其进入靶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当雄性激素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作用于甲和垂体,调节a、b物质的分泌量,这种调节称为反馈调节.‎ ‎(2)看图可知:激素①进入靶细胞后,与受体结合,进入细胞核对转录(基因表达)过程进行调节,进而调节动物的生命活动.‎ ‎(3)若激素②表示胰高血糖素,则乙为胰岛A细胞,甲为下丘脑,其调节胰岛A细胞合成和分泌激素②胰高血糖素的方式为神经调节,激素②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可引起肝细胞发生的主要生理变化是促进肝糖原水解成葡萄糖、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上升.‎ 故答案为:‎ ‎(1)固醇(类) 自由扩散 反馈调节 ‎(2)转录(基因表达)‎ ‎(3)胰岛A细胞 神经调节 促进肝糖原水解成葡萄糖、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 ‎ ‎43.回答下列有关免疫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肿瘤细胞因为特异性表达某种肿瘤抗原而被人体免疫机制杀灭.‎ ‎(1)肿瘤抗原的成分是 蛋白质 ‎ ‎(2)写出编号名称:丙细胞 致敏T细胞  B物质 抗体 ‎ ‎(3)非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编号是 ①或①② ‎ ‎(4)图中的10肽、25肽是抗原在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内消化的产物,也被称为加工过的抗原,其在人体对肿瘤免疫过程起到的作用、及其特点有 AD (多选)‎ A.一个细胞可以有多种抗原 B.人体所有的丙细胞都只能识别10肽 C.10肽与25肽的结构差异仅由参与构成的结构单体的数目决定 D.10肽、25肽在细胞膜上的呈现,需要相应的物质与之形成复合体 ‎(5)由图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Th细胞的作用是 帮助抗原呈递,激活B细胞活性 ‎ ‎(5)丙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方式,除了通过物质A作用之外,还可以 直接接触、溶解癌细胞 .‎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②③④是细胞免疫的过程,甲细胞是T细胞,乙细胞是记忆T细胞,丙细胞是效应T细胞、A物质是细胞因子;①②⑨⑩⑦⑧是体液免疫的过程,丁细胞是B细胞,戊细胞是记忆B细胞,己细胞是浆细胞,B物质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 ‎【解答】解:(1)分析题图可知,某种10肽和25肽,能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效应细胞,因此某种10肽和25肽是抗原.‎ ‎(2)分析题图可知①②③④是细胞免疫的过程,丙细胞是效应T细胞(致敏T细胞);①②⑨⑩⑦⑧是体液免疫的过程,B物质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 ‎(3)吞噬细胞吞噬、消耗病原体的过程是非特异性免疫,即图中①或①②.‎ ‎(4)A、分析题图可知,某种10肽和25肽都是肿瘤抗原,因此一个细胞可以有多种抗原,A正确;‎ B、效应T细胞的识别作用具有特异性,一种效应T细胞只能识别特定的抗原,B错误;‎ C、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多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C错误;‎ D、10肽、25肽由细胞膜糖蛋白识别并与之结合后才能在在细胞膜上呈现,D正确.‎ ‎(5)分析题图可知,Th细胞接受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呈递的抗原后,呈递给B细胞,激活B细胞的活性,使B细胞增殖分析形成浆细胞.‎ ‎(6)分析题图可知,丙细胞是致敏T细胞,致敏T细胞的作用除了产生淋巴因子外,还直接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故答案为:‎ ‎(1)蛋白质 ‎(2)致敏T细胞 抗体 ‎(3)①或①②‎ ‎(4)AD ‎(5)帮助抗原呈递,激活B细胞活性 ‎(6)直接接触、溶解癌细胞 ‎ ‎ ‎44.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 ‎(1)由甲图可知,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 不同 ;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的关系是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超过这一范围则抑制生长 .‎ ‎(2)乙图中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 10﹣8 mol/L,b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 促进 .‎ ‎(3)为验证在单侧光照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 Ⅰ、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 Ⅱ、图丁表示的是该实验过程.‎ Ⅲ、实验结果及解释:①装置内胚芽鞘 直立 生长,则表明: 胚芽鞘的B段没有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②、③装置内胚芽鞘 弯向光源 生长,表明: 胚芽鞘A段发生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1、分析甲图:图示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生长素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 ‎2、分析乙图:由于受到重力因素的影响,a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b点.‎ ‎3、“验证在单侧光照射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可对燕麦胚芽鞘进行三种处理:阻断A段,阻断B段,不阻断任何部位以做对照.‎ ‎【解答】解:(1)由甲图可知:生长素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不同,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超过这一范围则抑制生长.‎ ‎(2)乙图中根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性强,近地侧a的生长素浓度高,大于 10﹣8mol/L,抑制了根的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了根的生长.‎ ‎(3)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在单侧光照射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可对燕麦胚芽鞘进行三种处理:阻断A段,阻断B段,不阻断任何部位以做对照.即①是实验组:胚芽鞘的尖端有云母片,它阻断了生长素在尖端的横向运输,使得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分布均匀,所以胚芽鞘直立生长;②③两组是对照组:胚芽鞘的尖端没有云母片,而在尖端发生了横向运输,使得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比向光侧浓度高,所以背光侧生长的比较快从而导致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故答案为:‎ ‎(1)不同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超过这一范围则抑制生长 ‎ ‎(2)10﹣8 促进 ‎ ‎(3)Ⅲ直立 胚芽鞘的B段没有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弯向光源 ‎ 胚芽鞘A段发生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