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生物: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强化》单元测试题(1)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②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均不含同源染色体 ③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DNA与细胞质DNA平均分配 ④二倍体生物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时,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 B 解析 明确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因为没有出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现象。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的每一极都有相同的一套染色体,每一套染色体都和体细胞的染色体相同,并且每一极都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质DNA的分配是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可以结合细胞质基因的遗传特点记忆。 2.下列有关无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低等生物细胞特有的分裂方式 B.遗传物质也要复制和平均分配 C.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 D.分裂过程中不出现染色体的变化 答案 A 解析 无丝分裂不是低等生物特有的分裂方式,蛙的红细胞也进行无丝分裂。 3.连续分裂的细胞,计算细胞周期开始的时间应从什么时期开始 ( ) A.子细胞形成时 B.细胞核开始形成时 C.染色体出现时 D.染色体消失时 答案 A 解析 此题应根据细胞周期的概念分析判断。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可见细胞周期的起点应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即子细胞形成时开始。 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含量加倍 B.在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NA含量也加倍 C.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D.在分裂末期,细胞复制后的染色体平均分配进入子细胞 答案 B 解析 在分裂后期,随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染色体数量暂时加倍,但DNA数量并未加倍,其加倍发生在间期。 5.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视野内可以看到某个细胞分裂的连续变化过程 C.看到的根尖细胞都正在分裂 D.看到的分生区细胞大多具有完整的细胞核 答案 D 解析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正确的制片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时,根尖细胞已被杀死,无法看到细胞分裂的连续变化过程。在细胞周期中,分裂期较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在视野中较少,多数是处于间期,具有完整的细胞核。 6.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般用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为实验材料 B.实验材料需要用醋酸洋红液解离 C.解离后的实验材料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内原生质流动 D.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将减少 答案 D 解析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要用分裂旺盛部位的细胞,而不用洋葱鳞片表皮细胞;实验材料要用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1∶1)解离;解离后的细胞已成为死细胞,不可能观察到细胞质流动;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看到的实际面积小了,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会减少。 7.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一个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 B.乙→甲的过程表示分裂期 C.甲→甲的过程为一个细胞周期 D.乙→乙的过程为一个细胞周期 答案 D 解析 细胞周期是指从上一次分裂结束时开始,到一次分裂结束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分裂过程中,先有分裂间期,后有分裂期,当分裂期结束时则形成了2个子细胞,这时又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明显比分裂期要长,所以图中阴影部分为分裂期,无阴影部分为分裂间期。按照图中所示的方向,乙应为分裂期结束,即为一个细胞周期的开始,从乙顺着箭头方向到达甲,则为分裂间期;从甲到乙则为分裂期,乙又为下个细胞分裂间期的开始。所以一个细胞周期应从乙到乙。 8.科学家用含15N的硝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苗,追踪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数据如下,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为19.3 h B.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在19.3 h~21.3 h活动旺盛 C.蚕豆根尖细胞的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的时期是0 h~2 h D.基因重组发生在19.3 h~21.3 h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细胞周期的知识。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题中2 h~21.3 h、21.3 h~40.6h分别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为19.3 h,故A项正确。 9.甲图为洋葱根尖生长点连续分裂的细胞在各个时期核内DNA含量的测定结果,乙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丙图是某同学在乙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丙图视野中处于甲图e时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进行640倍高倍镜观察,正确的镜头组合及操作程序应是 ( ) A.(1)×(4);左上方 B.(1)×(3);右下方 C.(2)×(3);右下方 D.(2)×(3);左上方 答案 D 解析 首先判断处于甲图e时期的细胞是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从图丙中找到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图,它在视野的左上方。由于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它的像,与实际位置是上下颠倒,左右倒置的,所以其实际的物在右下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对于目镜,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对于物像,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所以选择 的组合为(2)和(3)。 10.若果蝇正常进行分裂的细胞内,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体组数、染色单体数之比为161640时,则该细胞处于 ( ) A.有丝分裂间期 B.有丝分裂前期 C.有丝分裂后期 D.有丝分裂末期 答案 C 11.某学生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绘制了如下一些染色体行为简图,其中正确的是 ( ) 答案 A 解析 图B中的错误在于,移向两极的每一套染色体中应存在同源染色体,即其中的两条染色体的大小、形状等特征完全相同,但图B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图C中的染色体臂的方向画反了。由于纺锤丝牵拉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染色体臂由于受到原生质的阻力而与运动方向相反。图D中的错误是,由一个着丝点分裂而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相同。在细胞分裂间期,每条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到分裂期的后期,由于着丝点一分为二,两条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所以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单体完全相同。 12.下列措施能在细胞分裂间期起作用的是 ( ) ① 用秋水仙素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②农作物诱变育种 ③花粉离体培养 ④肿瘤的化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分裂间期主要进行的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肿瘤的化疗是抑制DNA的复制,作用时间都是分裂间期。 13.有丝分裂过程的中期,发生的主要事件是 ( ) A.核仁消失 B.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C.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 D.连接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着丝点分裂 答案 B 解析 有丝分裂中期最主要的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也可以说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核仁消失、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发生在前期,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后期。 14.下列是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步骤顺序是 ( ) ①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②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③龙胆紫染色是为了将染色体染成紫色 ④压片是使根尖细胞分散开来,便于观察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①④③② D.②③④① 答案 A 解析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二、非选择题 15.下图是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1中的A图表示的是________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此期细胞中有DNA分子________个。 (2)图1中的B图表示的有丝分裂过程相当于图2中曲线的哪一段?____________。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有染色体________条。 (3)图2中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曲线是________。 (4)用胰蛋白酶处理染色体后,剩余的细丝状结构是________。 答案 (1)动物 中 12 (2)1~2 6 (3)0~3 (4)DNA 解析 此题考查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对于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学习,重点是记住有丝分裂的过程和染色体的变化规律。明确染色体、DNA在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变化规律,记住教材中各个时期图示中染色体的情况。还得善于把图中的信息转换到曲线上。 16.下图是具有四条染色体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C图所示细胞处于细胞分裂的________期,判断理由: ①从染色体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细胞结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核膜尚未消失。 (2)细胞中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的是________图,这些细胞在染色体结构上有何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________图。其加倍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图代表的分裂时期能显示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显著区别。 (5)若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中含有放射性元素,则A、B、C、D四图代表的细胞放射性强度相同吗?____________。 (6)A、B、C、D四图中各有几对同源染色体?______。 答案 (1)前 ①染色体含染色单体且排列散乱 ②形成纺锤体,核仁消失 (2)A、D 染色体结构中均没有染色单体 (3)A 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 (4)C、D (5)相同 (6)4、2、2、4(每一极内各有2对) 解析 在识别细胞分裂时期时,要从图形中提取两类主要信息:①细胞结构变化信息;②染色体形态、数目等信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蛋白质,染色体显示的放射性代表染色体中蛋白质含量,即在一定程度上能定性说明染色体数量变化。此题还涉及到对同源染色体概念的灵活考查,B、C中各有2对,A中因染色体加倍而具有4对同源染色体,特别提醒的是D图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但D中每一极有2对同源染色体。 17.图A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B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分裂间期,M为分裂期)中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C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用特殊的方法在一个培养基中测得的)。请据图回答: (1)图A处于有丝分裂________期,处于图B(填字母)________期。 (2)此细胞在分裂末期能否出现细胞板?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C中的DNA含量由2C→4C的细胞,处在图B的________期。 (4)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C图中DNA含量为________(C)的细胞数量会增加。 (5)若图A是根尖分生区细胞,正处在营养液中,则在正常情况下,与其吸收矿质元素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因为进行此生理活动需要前者提供________,后者提供________。 答案 (1)中 M (2)不能 此细胞是一个动物细胞 (3)S (4)2 (5)线粒体 核糖体 能量(或ATP) 蛋白质(或载体) 解析 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此细胞有中心体,无细胞壁,所以是动物细胞。DNA抑制剂抑制DNA的合成,会阻碍细胞有丝分裂进入S期,S期DNA含量由2C→4C。吸收元素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核糖体合成载体蛋白质,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提供能量。 18.实验一: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体外培养胎儿、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结果见下表: 细胞来源 胎儿 中年人 老年人 增殖代数 50 20 2~4 实验二:分别将鼠、鸡、人和龟的体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结果见下图: 实验三:将老年男性细胞和年轻女性细胞混合培养,当老年男性细胞停止分裂时,年轻女性细胞依然分裂旺盛。 实验四:将年轻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的完整细胞融合,另将老年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完整细胞融合,分别在体外培养,结果前者不分裂,后者能够旺盛分裂。 分析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实验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①实验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细胞衰老的内在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3的设计是否严密?怎样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细胞分裂能力随着生物体的年龄增大而减弱 ②细胞分裂次数与具体物种的特异性有关,一般来讲,寿命越大的物种体细胞分裂的最高次数越高 ③细胞的衰老速度与年龄和性别有关 ④细胞核是决定细胞衰老的重要因素 (2)物种、年龄、性别、细胞核的变化等 (3)实验设计不严密,应该增加2个对照组,具体设计如下: 第一组:同年龄的男性细胞和女性细胞混合培养,看实验结果,以探究性别对细胞分裂能力有什么影响 第二组:同性别的男性或女性细胞分不同年龄一起混合培养,探究在同一条件下年龄对细胞分裂能力的影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