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全国百强校】河南省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 命题人 李振平 校对人 马香玲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1.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答案】 D 【考点定位】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 人体的体液是指( ) A. 细胞外液和消化液 B. 细胞内液和血液 C. 血浆、组织液、淋巴 D.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答案】 D 【解析】 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考点定位】 内环境的组成 3. 神经递质存在于( ) A.神经纤维 B.神经中枢 C.效应器 D.突触小体 【答案】 D 【解析】突触前膜的突触小体中含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上. 【考点定位】 突触的结构 【名师点睛】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如图所示: 4.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稳态主要是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 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D.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答案】 C 【考点定位】 稳态的生理意义 【名师点睛】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 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 【答案】 C 【解析】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但不会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加快,A正确;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会引起渗透压下降,B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然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C错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会引起糖尿病,D正确. 【考点定位】 稳态的生理意义 【名师点睛】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6.下列选项中,与其他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 A. 细胞内液 B. 细胞外液 C.内环境 D. 血浆、组织液、淋巴 【答案】 A 【考点定位】 内环境的组成 【名师点睛】本题是对体液的相关概念的考查,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7. 稳态的生理意义( ) A. 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 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 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答案】 D 【解析】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考点定位】 稳态的生理意义 【名师点睛】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8.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血红蛋白、H+ B.呼吸酶、激素、H2O C.Ca2+、载体蛋白质、CO2 D.Na+、葡萄糖、氨基酸 【答案】 D 【解析】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载体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Na+、氨基酸-、葡萄糖、位于细胞外液中,均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D正确. 【考点定位】 内环境的组成 【名师点睛】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是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9. 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中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 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 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 【答案】 C 【考点定位】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名师点睛】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 (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10. 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 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 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 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 【答案】 D 【解析】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A正确;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一方面是因为个体差异;另一方面是因为同一个体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稳定的,B正确;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含量存在差异,C正确;医学化验是高度精确的,血检指标的正常值的变化范围反映的是群体内环境的状态,与“误差”无关,D错误. 【考点定位】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名师点睛】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应机体的健康状况,但都有一个正常范围,一方面是因为个体差异;另一方面是因为同一个体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稳定的;医学化验是高度精确的,血检指标的正常值的变化范围反映的是群体内环境的状态,与“误差”无关. 11. 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纤维蛋白原 B.激素 C.血细胞 D.纤维素【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答案】 D 【考点定位】 内环境的组成 【名师点睛】内环境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约90%,蛋白质,无机盐,激素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和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如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气等). 12. 人体内环境中,与组织液成分最接近的液体是 ( ) A.血清 B.血浆 C.淋巴 D.原尿 【答案】 C 【解析】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它们基本成分相似,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且淋巴是由组织液直接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的.因此,淋巴与组织液成分最接近. 【考点定位】 内环境的组成 13. 血浆中的水来自( ) A. 组织液 B. 消化道、组织液 C. 淋巴、组织液 D. 组织液、消化道、淋巴 【答案】 D 【解析】血浆可以和组织液相互渗透,因此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组织液,但是这只是一方面,不全面,A错误;血浆中的水主要来自消化道中水的吸收,还可以来自组织液的渗透及淋巴循环,故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组织液、消化道和淋巴,D正确,C错误,B错误. 【考点定位】 内环境的组成 【名师点睛】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直接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浆可以和组织液相互渗透,组织液的一部分形成淋巴,淋巴最后回流到血浆中. 14. 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 .眨眼反射 B. 望梅止渴 C. 吃饭时分泌唾液 D. 排尿反射 【答案】 B 【考点定位】 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 【名师点睛】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15. 分别向20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与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 【答案】 D 【解析】血浆pH的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缓冲物质指能调节溶液的pH值,使溶液的pH值在加入一定量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时保持恒定或小范围变化的一种物质.弱酸和与其对应的弱酸盐(或弱碱和与其相对应的弱碱盐)可以形成一对缓冲对,当溶液中加入少量酸性物质时,缓冲对中的碱性组分与之反应中和,当溶液中加入少量碱性物质时,缓冲对中的酸性组分与之反应中和. 【考点定位】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名师点睛】血浆pH的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缓冲物质指能调节溶液的pH值,使溶液的pH值在加入一定量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时保持恒定或小范围变化的一种物质.弱酸和与其对应的弱酸盐(或弱碱和与其相对应的弱碱盐)可以形成一对缓冲对,当溶液中加入少量酸性物质时,缓冲对中的碱性组分与之反应中和,当溶液中加入少量碱性物质时,缓冲对中的酸性组分与之反应中和. 16. 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作电位的幅度随神经纤维传导距离的延长而变小 B. 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膜对钠离子通透性的降低会导致动作电位变小 D.各条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彼此间相互影响 【答案】 C 【考点定位】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名师点睛】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 17. 下列不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的是( ) A. 脑干 B. 脑神经 C. 脊髓 D. 小脑 【答案】 B 【解析】大脑、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属于周围神经系统. 【考点定位】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18. 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 ) A. 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 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 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 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答案】 B 【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因此反射活动不能进行即不能运动;但是神经中枢还能把神经冲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感觉. 【考点定位】 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解答时可以从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方面来切入. 19. 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 A. 脊髓、大脑、大脑 B. 脑干、脊髓、大脑 C.大脑、脊髓、大脑 D. 脊髓、脊髓、脑干 【答案】 B 【考点定位】 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 20. 下列有关突触的正确叙述是( ) A. 兴奋从轴突传递到细胞体只能通过突触实现 B. 神经元之间一般通过化学信号发生联系【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C. 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 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突触间隙 【答案】 B 【解析】兴奋从轴突传递到同一个神经元上细胞体不用通过突触,A错误;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因此神经元之间一般通过化学信号发生联系,B正确;神经递质有生物原胺类、氨基酸类、肽类、其它类四类,因此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C错误;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D错误. 【考点定位】 突触的结构 【名师点睛】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一般需要经过突触结构实现,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兴奋在突触的传导是单向的. 21. 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氧气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 D.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答案】 C 【考点定位】 内环境的组成 【名师点睛】 1、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2. 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 A. 家兔 B. 鱼类 C. 鸟类 D. 草履虫 【答案】 D 【解析】 ABC、家兔、鱼类和鸟类都是多细胞生物,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ABC错误; D、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 【考点定位】 内环境的组成 【名师点睛】 1、多细胞生物: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单细胞生物: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3.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稳态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 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 所有稳态的调节都有内分泌腺参与 D. 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答案】 B 【解析】稳态调节不一定都有反射弧的参与,如血液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靠血浆中的缓冲物质H2CO3/NaHCO3,A错误;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稳定、动态平衡,而不是固定不变的,B正确;稳态调节不一定都有内分泌腺参与,如免疫调节,C错误;有的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也有的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脊髓和下丘脑,D错误.【b来b源:全b品b高b考b网b】 【考点定位】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名师点睛】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4. 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 A. 唾液 B. 组织液 C. 血浆 D. 淋巴 【答案】 B 【解析】绝大多数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为组织液,只有血细胞或淋巴细胞处于血浆或淋巴中,口腔上皮细胞周围的液体也为组织液. 【考点定位】 内环境的组成 25. 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细胞所处内环境分别是(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 C 【考点定位】 内环境的组成 【名师点睛】本题是对内环境的概念和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的考查,梳理内环境的概念,分析具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然后进行判断. 26. 通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 ) A. 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B. 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C. 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 D. 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答案】 A 【解析】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该部位渗透压会增大,导致周围水分向该部位移动,造成组织液增多;组织液渗透进入毛细淋巴管的量也增加,淋巴增多。A正确。 【考点定位】 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27. 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 A .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内的消化液 C. 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 【答案】 C 【解析】肺泡腔内的气体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血浆为细胞外液,属于内环境,C正确;D、膀胱腔内的尿液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考点定位】 内环境 28. 下列有关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突触小体中含有大量的线粒体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B.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C. 神经元的树突末梢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D .突触小体释放的递质可以作用于肌肉或腺体 【答案】 C 【考点定位】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 【名师点睛】 1、突触的结构如图所示: 2、神经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慢. 29. 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正确的是( ) A.电传导和化学传导 B.膜上电位的迅速变化 C.类似电线中的电流传导 D.化学物质的传递 【答案】 B 【解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膜上电位的迅速变化。 【考点定位】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30. 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种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神经递质传递的 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答案】 B 【考点定位】 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不存在递质传递.神经递质是指在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简称递质. 31. 有人在研究脊髓前角内的两相邻神经元时发现,在有乙酰胆碱阻断剂( 破坏乙酰胆碱的作用)的情况下,刺激上一个传出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传出神经元没有兴奋产生;而用电生理微电泳法将乙酰胆碱作用于下一个传出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发现该神经元有兴奋产生。这证明( ) A.乙酰胆碱是这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B.乙酰胆碱是这两个神经元的营养物质 C.乙酰胆碱是下一个神经元所产生的 D.乙酰胆碱是所有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 【答案】 A 【解析】据题意可知,乙酰胆碱是这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A正确;乙酰胆碱不是神经元的营养物质,B错误;乙酰胆碱是上一个神经元所产生的,C错误;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有多种,乙酰胆碱只是常见的一种,D错误. 【考点定位】 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名师点睛】神经递质在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简称递质.脑内神经递质分为四类,即生物原胺类、氨基酸类、肽类、其它类.乙酰胆碱为最常见的神经递质. 32. 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① 人脑的高级功能是指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功能 ② 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维持生命的呼吸中枢在下丘脑 ③ 患者若S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则看不清文字 ④ 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A. ①②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④ 【答案】 B 【考点定位】 脑的高级功能 【名师点睛】 1、人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功能,小脑具有维持躯体平衡的中枢. 2、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33. 如图的神经纤维上有A、B、C、D 4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AB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 A.偏转一次,方向向左 B.偏转一次,方向向右 C.偏转两次,方向相反 D.偏转两次,方向相同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说明电流计指针不会同时发生电位变化. 【考点定位】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名师点睛】据图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侧的电流传导方向相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刺激C点,若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AB之间,指针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 34. 如下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③为组织细胞,则各物质交换过程如图所示: B.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 C.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来.源:全,品…中&高*考*网】和组织液、组织液【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② 【答案】 C 【考点定位】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①是毛细血管,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⑤是血浆,⑥是红细胞,②④⑤为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 【名师点睛】 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35. 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答案】 A 【考点定位】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名师点睛】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6. 下图所示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血流 胰腺组织细胞 毛细淋巴管 C液 毛细血管 B液 A液 (1)A液为组织液,B液为_________,C液为________。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_。目前普遍认为,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胰腺组织细胞内酶促反应的进行需要的外界条件是____ __。 【答案】 (1) 血浆 淋巴 内环境 神经—体液—免疫 (2)内环境的稳态 【解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液为组织液,B液为血浆,C液为淋巴;三者共同构成的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胰腺组织细胞内酶促反应的进行需要的外界条件是内环境的稳态。 【考点定位】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内环境的组成 【名师点睛】人体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它们是细胞赖依生存的环境.细胞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并通过自由扩散方式排出. 37. 如图是人体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细胞外液的渗 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要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______和Cl-,血浆pH值的正常范围是______. (2)人体③的量与①②④部分的总量相比,更 ______(多,少). (3)①、②、③、④中,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 C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 【答案】 (1) Na+ 7.35—7.45 (2)多 (3)① ③ 【考点定位】 内环境的组成;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名师点睛】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的考查,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血浆,②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淋巴液,①②④组成内环境,A是毛细血管壁,B是红细胞,C是组织细胞,D是毛细淋巴管壁. 38. 下图1为人体反射弧局部组成示意图,图2为图1中X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在A处给予适宜强度的有效刺激,肌肉收缩;在B处给予相同刺激,肌肉不收缩。请据图回答: (1) 图1中结构X为 。图2中③为 。 (2) 若在B处给予刺激,当兴奋抵达X时④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 。若结构X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为甘氨酸,甘氨酸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 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发生 。 【答案】 (1) 突触 突触小泡 (2) 电信号→化学信号 特异性受体或(受体) 抑制 【考点定位】 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名师点睛】图1:图中有3个神经元,2个突触,图中X表示其中一个突触. 图2:①是轴突,②是线粒体,③是突触小泡,④是突触前膜,⑤是突触后膜. 39. 图甲表示反射弧和脊髓结构图,图乙表示神经纤维局部放大后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请据图完成以下分析: (1)在图甲中,在②处给予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______次偏转. (2)如果把图甲看做一个反射弧,则⑤为______. (3)图乙中______是兴奋部位,这种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这是由于______造成 的,其物质运输方式是______. 【答案】 (1) 0 (2)感受器 (3) b Na+ 内流 协助扩散 【考点定位】 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名师点睛】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效应器,②是传出神经,③是突触,④是传入神经,⑤是感受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 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