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半期考试 高二年级生物科试题 一.选择题 1.若在制作葡萄酒时,在发酵液中同时生成了葡萄醋,不可能的原因是( ) A. 密封不严,有氧气进入 B. 有空气中的醋酸菌进入 C. 发酵罐消毒不彻底 D. 发酵液灭菌不彻底 【答案】D 【解析】 【分析】 醋酸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可以用乙醇作原料,生成醋酸。发酵过程中发酵液不能灭菌,否则会将菌种杀死,导致不能进行发酵。 【详解】果酒发酵需要缺氧的环境,而醋酸菌是好氧菌,因此在制作葡萄酒时,在发酵液中同时生成了葡萄醋,可能原因是密封不严,有氧气进入,A正确;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若在制作葡萄酒时,在发酵液中同时生成了葡萄醋,可能的原因是有空气中的醋酸菌进入,B正确;若在制作葡萄酒时,在发酵液中同时生成了葡萄醋,可能的原因是发酵罐消毒不彻底,其内含有少量的醋酸菌,C正确;发酵过程中不能对发酵液灭菌,否则会将菌种杀死,D错误;故选D。 2. 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 B. 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 C. 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D. 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果酒的制作菌种是酵母菌,其适宜生长温度是20℃左右;果醋的制作菌种是醋酸菌,其适宜生长温度是30-35℃;腐乳的制作主要菌种是毛霉,其适宜生长温度是15-18℃,AC错误;果醋发酵中的醋酸菌只能进行有氧发酵,B错误;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D正确。 考点: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制作 【名师点睛】果酒的制作菌种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的真菌;果醋的制作菌种是醋酸菌,属于只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菌;腐乳的制作主要菌种是毛霉,属于只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真菌;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 3.下列是有关腐乳制作的几个问题,其中正确的是 ①腐乳的制作主要是利用了微生物发酵的原理,主要参与的微生物是青霉 ②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 ③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④决定腐乳特殊口味的是卤汤 ⑤腐乳的营养丰富,是因为大分子物质经过发酵作用分解成小分子且易于消化的物质 ⑥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21%左右,酒的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③④⑤⑥ D. ①④⑤⑥ 【答案】B 【解析】 让豆腐长出毛霉时有多种微生物参与,无需消毒灭菌;①错误。制备腐乳常用含水量为70%的腐乳,豆腐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形,②正确。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③正确。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④正确。腐乳中毛霉能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这些酶能将豆腐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而且易于消化的物质,⑤正确。卤汤中含酒量应该控制在12%左右,⑥错误。B正确。 【考点定位】腐乳制作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需要理解腐乳的制作 腐乳制作的注意事项 (1)豆腐选取:其含水量以70%为宜。 (2)控制好材料的用量:对卤汤中盐(盐∶豆腐=1∶5)和酒(12%左右)的用量需要严格控制。 (3)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 ①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②装瓶腌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且要逐层加盐,离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③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 (4)温度:温度影响菌丝的生长和代谢,如温度过低,则菌丝生长缓慢,不能进入豆腐块的深层;温度过高,菌丝易老化和死亡,影响腐乳的品质。 (5)发酵时间:发酵时间影响生化反应速度及生化产物的量。 4.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如果向培养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中通入空气,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变化是( ) ①乙醇的产量增加 ②乙醇的产量减少 ③葡萄糖消耗下降 ④葡萄糖消耗明显增加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如果向培养酵母菌的葡萄糖液中通入空气,在短时间内,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受抑制,产生酒精减少,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消耗的葡萄糖量减少。 【考点定位】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名师点睛】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的能量,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释放少量能量;在有氧条件下,无氧呼吸受抑制。 5.某同学尝试制作果醋,他将新鲜葡萄榨汁后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实验(见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必须先后在葡萄汁中添加适量的酵母菌和醋酸菌 B. 应把发酵装置始终放于30—35℃的温暖环境中 C. 果酒发酵时始终关闭阀a、阀b,果醋发酵时打开阀a、阀b D. 发酵液的pH会逐渐下降,温度可能略有升高 【答案】D 【解析】 果醋所需菌种是醋酸菌,所以加入醋酸菌;A错误。酵母菌最适温度应为18~25℃,醋酸菌的最适温度是30~35℃;B错误。果酒需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所以阀a要一直关紧,因为在产生酒精的同时还产生CO2,所以要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醋酸菌是好氧性细菌,果醋发酵时打开阀a,关闭阀b;C错误。醋酸菌进行发酵时产生醋酸和水,释放能量,使得发酵液PH逐渐下降,温度升高;D正确。 【考点定位】生产果汁酒以及生产醋的装置 6.在做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甲同学从对应106倍稀释的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甲同学的结果产生原因可能有( ) ①土样不同②培养基污染③操作失误④没有设置对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培养基配制时全程要求无菌操作,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基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能有效地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不同的土样中可能含有的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目不同;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混入可能导致细菌数目增多。 【详解】甲同学与其他同学获得的菌落数差异很大,不同的土样中可能含有的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目不同,可能导致计数偏差,①正确;培养基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可能导致细菌的数目不同,②正确;操作失误可能增加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菌落会增多,③正确;没有设置对照不会增加菌落数目,④错误;①②③正确,故B、C、D错误,A正确。 7. 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利用上述方法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别分离出( ) ①大肠杆菌 ②霉菌 ③放线菌 ④固氮细菌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④③②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固氮细菌不需要专门添加氮源,在缺乏氮源培养基上可从多种细菌中分离得到自生固氮细菌;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可以分离出霉菌;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但放线菌可生存。①大肠杆菌分离不出,①错误;②霉菌能分离出来,②正确;③放线菌能分离出来,③正确;④固氮细菌能分离出来,④正确。 【考点定位】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名师点睛】选择性培养基是指支持特定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分离培养基,利用这个原理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 8. 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消毒 B. 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 C. 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D. 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进行微生物培养时需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A错误;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细菌,B正确;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就需要按不同的稀释度进行分离,同时还应当有针对性地提供选择培养的条件,C正确;尿素分解菌中的脲酶能将尿素分解为氨,筛选分离时必须以尿素为唯一碳源,D正确。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9. 下列对刚果红染色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可以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 B. 可以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C. 既可以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也可以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D. 可以将刚果红与培养基中的其他物质混合后再灭菌倒平板 【答案】D 【解析】 刚果红可以接种前倒平板时加入,也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A正确;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则所加刚果红要进行灭菌,以防杂菌的侵入,影响纤维素分解菌菌落的形成,B正确;既可以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也可以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则所加刚果红要进行灭菌,C正确;可以将刚果红与培养基分别灭菌,按一定的比例将刚果红加入到培养基中,然后倒平板,D错误。 【考点定位】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 【名师点睛】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10. 发酵工程的最重要的工作是选择优良的单一纯种,消灭杂菌。获得纯种的方法不包括( ) A. 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求的差别,使用含有不同碳源的培养基 B. 根据微生物需要生长因子的种类,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生长因子 C. 根据微生物遗传组成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核酸 D. 根据微生物对抗菌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抗菌素 【答案】C 【解析】 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可以选择微生物种类,不能获得纯种,A正确;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生长因子的作用也是选择微生物,B正确;根据微生物遗传组成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核酸(DNA和RNA),它不会直接影响到微生物自身的遗传组成,即使被微生物利用,也是被分解为核苷酸后利用,所以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核酸,不会对微生物起选择作用,C错误;抗菌素也可对生物起选择作用,D正确。 【考点定位】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名师点睛】选择优良的单一纯种,就是在许多种微生物中,杀死其它微生物,使某种特定的微生物存活下来。可以采用特定的培养基获得纯种,如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微生物缺乏生长因子的种类、微生物对抗菌素敏感性的差异,来配置培养基获得单一纯种。 11. 以下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 A. 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B. 富集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所培养的纤维素分解菌少 C. 经稀释培养后,用选择培养基分离 D. 对照组可用同样量的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 【答案】A 【解析】 经选择培养后,再经梯度稀释,才能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A错误;富集培养可省略,但培养分离的纤维素分解菌少,B正确;经稀释培养后,纤维素分解菌可以用刚果红染色进行鉴别,C正确;设置对照能证明经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微生物,D正确。 【考点定位】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及其应用价值;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12. 嫩肉粉是以蛋白酶为主要成分的食品添加剂,就酶的作用特点而言,下列使用方法中最佳的是 A. 炒肉的过程中加入 B. 肉炒熟后起锅前加入 C. 先用沸水溶解后与肉片混匀,炒熟 D. 室温下与肉片混匀,放置一段时间,炒熟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酶的作用受温度是影响,酶有其最适宜温度,低于最适宜温度,酶的活性降低,高于最适宜温度,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去活性。嫩肉粉含有蛋白酶,蛋白酶的作用是水解蛋白质,而蛋白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详解】炒肉过程中加入,高温会使蛋白酶失去活性,A错误;肉炒熟后起锅前温度也很高,此时加入蛋白酶的活性会降低、甚至失去活性,B错误;用沸水溶解后,高温会使蛋白酶失去活性,C错误;室温下与肉片混匀,让蛋白酶促进蛋白质水解的反应作用一段时间后,再炒熟,效果最好,D正确。 13.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各不相同。下列有关一种以CO2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 B. 碳源物质也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C. 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D. 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 【答案】B 【解析】 CO2只能作为碳源,不能作为能源物质。 14.在普通的密封的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下面的有关坐标图,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密封的锥形瓶中,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后进行无氧呼吸,随无氧呼吸的进行,酒精的浓度会逐渐升高,待葡萄糖消耗尽后不再增加。 【详解】在一定的范围内,酒精浓度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由于葡萄糖的含量一定,增加的速度逐渐减弱,达到一定浓度后葡萄糖被完全消耗,不再增加,A正确;由于是密闭的容器,葡萄糖的量一定,酒精浓度不会直线上升,B错误;一定时间内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酒精浓度增加而不是保持不变,发酵后期酒精浓度基本稳定,不会下降,C错误;一定时间内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酒精浓度增加直至稳定而不是下降,D错误,故选A。 15.下列关于菌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每个菌落由多种细菌组成,相当于生物群落 B. 菌落在一定液体培养基才能形成,相当于种群 C. 菌落特征是鉴定细菌种类的重要依据 D. 球菌菌落比杆菌菌落大,边缘不整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菌落是指一个细胞在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不同的微生物菌落具有不同的特征。 【详解】每个菌落只能由一种微生物组成,相当于生物种群,A错误;菌落只能在固体培养基才能形成,相当于种群,B错误;不同的微生物菌落具有不同的特征,是鉴定细菌种类的重要依据,C正确;不同的微生物菌落具有不同的特征,球菌菌落与杆菌菌落相比,大小和边缘形状都不相同,无鞭毛球菌菌落较小较厚,边缘整齐, D错误;故选C。 16.在自然环境中常常是多种微生物混杂在一起,要对其中的某种微生物进行研究,就必需获得其纯培养物,以排除其他微生物的干扰。下列关于微生物纯培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分离和纯培养微生物最常用的培养基是琼脂固体培养基 B. 分离和纯培养微生物最常用的手段是平板分离微生物 C.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平板分离法常用的两种方法 D. 平板分离法可以采取连续划线方法使微生物均匀分布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离和纯化微生物最常用的培养基是琼脂固体培养基,最常用的手段是平板分离微生物,平板分离法常用的两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各种平板分离法的目的是要在培养基上得到目的微生物的单个菌落。 【详解】目的菌经过分解培养后,分离和纯培养微生物最常用的培养基是琼脂固体培养基,A正确;分离和纯化微生物最常用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上最常用的手段是平板分离微生物,B正确;平板分离法常用的两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C正确;采用各种平板分离法的目的是要在培养基上得到目的微生物的单个菌落,D错误;故选D。 17. 下列关于果胶酶的叙述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果胶酶是一类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度 ②果胶酶能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和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容易 ③果胶酶可使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使浑浊的果汁变澄清 ④果胶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 ⑤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生产果胶酶,动物也能产生果胶酶 ⑥果胶酶是果胶分解酶的简称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⑤⑥ 【答案】A 【解析】 果胶酶特指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因此果胶酶是一类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度,①④正确;果胶酶能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和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容易,②正确;果胶被果胶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可使果汁变得更加澄清,③正确;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在生活过程中,都会发生分解果胶的过程,动物不能产生果胶酶,⑤错误。 【考点定位】果胶酶的活性测定 18.如图表示某研究小组在探究果胶酶的用量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AB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用量 B. 在BC段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温度、pH、反应物浓度 C. 在AC段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以明显加快反应速率 D. 在该实验给定条件下,果胶酶的最佳用量是B点对应的值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可知,自变量是酶的用量,因变量是酶促反应速率。OB段表示随着酶用量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BC段表示随着酶用量的增加,反应速率不再加快。 【详解】在AB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用量,故A正确;在BC段,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pH、反应物浓度等,故B正确;在AB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用量,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不会明显加快,在BC段,随着酶用量的增加,反应速率不再加快,此时反应物浓度为限制因素之一,故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会加快,故C错误;在BC段,超过B点后,酶的用量增加也不会影响反应速率,所以果胶酶的最佳用量是B点对应的值,故D正确;故选C。 19. 某学生进行“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课题研究。他的实验设计如下: ①设置2组实验,分别使用蛋白酶洗衣粉和复合酶洗衣粉 ②2组实验的洗衣粉用量、被洗涤的衣物量、衣物质地、污染物性质和量、被污染的时间、洗涤时间、洗涤方式等全部设置相同 ③根据污渍去除程度得出结果 对这个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未设置对照实验 B. 无关变量设置太多 C. 没有自变量 D. 因变量不能描述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由题意可知,本题设置两组实验均为实验组,缺少空白对照组。A正确。故本题选A。 20. 有关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溶解海藻酸钠,最好采用持续加热的方法 B. 利用海藻酸钠制成不含酵母菌的凝胶珠用作对照 C. 如果海藻酸钠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所包埋的酵母细胞数目就会减少 D. 制备凝胶珠时要缓慢地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滴加到CaCl2溶液中 【答案】A 【解析】 溶解海藻酸钠,最好采用小火,或者间断加热的方法,防止发生焦糊,A错误;要利用海藻酸钠制成不含酵母菌的凝胶珠,用来对照,B正确;如果海藻酸钠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颜色过浅,所包埋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C正确;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中,要以恒定的速度缓慢地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滴加到配制好的CaCl2溶液中,D正确. 【考点定位】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 【名师点睛】固定化细胞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 (2)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 。 (3)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 。 (4)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再与酵母菌混合,否则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死。 2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方法包括包埋发、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 B. 固定化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 C. 细胞由于个体大,多采用物理吸附法固定 D. 固定化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 【答案】C 【解析】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因此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AB正确;细胞个大,难被吸附或结合,C错误;固定后的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反应物分离,D正确。 【考点定位】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 【名师点睛】使用酶、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比较: 直接使用酶 固定化酶 固定化细胞 酶的种类 一种或几种 一种 一系列酶 制作方法 包埋法 化学结合法、物理吸附法 是否需要营养物质 否 否 是 缺点 ①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易失活②难回收,成本高,影响产品质量 不利于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反应物不宜与酶接近,尤其是大分子物质,反应效率下降 优点 催化效率高,耗能低、低污染 ①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②可以反复利用 成本低,操作容易 22. 若选择的实验材料为植物细胞,破碎细胞时要加入一定量的洗涤剂和食盐。加入食盐的目的是( ) A. 利于DNA的溶解 B. 分离DNA和蛋白质 C. 溶解细胞膜 D. 溶解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实验材料是植物细胞时,需先加入洗涤剂和食盐: (1)洗涤剂的作用是瓦解细胞膜; (2)食盐的作用是溶解DNA. 【考点定位】 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名师点睛】破碎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 (1)动物细胞的破碎比较容易,以鸡血细胞为例,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即可. (2)如果实验材料是植物细胞,需要先用洗涤剂溶解细胞膜.例如,提取洋葱的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一定的洗涤剂(瓦解细胞膜)和食盐(溶解DNA),进行充分的搅拌和研磨,过滤后收集研磨液. 23. 向溶有D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 NaCl溶液中不断加入蒸馏水,在这个过程中DNA和杂质蛋白质等的溶解度变化情况分别是( ) A. 减小、减小 B. 增大、增大 C. 先减小后增大、增大 D. 减小、增大 【答案】C 【解析】 由于DNA在0.14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小,故向溶有D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NaCl溶液中不断加入蒸馏水,在这个过程中DNA的溶解度先减小,0.14mol/L时溶解度最小,后增大;而蛋白质在高浓度的盐溶液中会出现盐析,随浓度降低溶解度逐渐增大。 【考点定位】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名师点睛】1、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 (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 (2)DNA的鉴定: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2、DNA在NaCl溶液中溶解度大小变化: 24. PCR技术又称聚合酶链式反应,现在已成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一种常规手段,它可以在体外很短的时间内将DNA大量扩增。你认为下列符合在体外进行PCR反应条件的一组是( ) ①稳定的缓冲液环境 ②DNA模板 ③合成引物 ④四种脱氧核苷酸 ⑤DNA聚合酶 ⑥DNA解旋酶 ⑦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⑧温控设备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 ③④⑤⑥⑧ D. ①②③④⑤⑧ 【答案】D 【解析】 ①PCR反应的实质是模拟体内DNA复制,因此需要稳定的缓冲液环境,①正确; ②PCR反应需要DNA模板,②正确; ③PCR反应需一对引物,③正确; ④PCR反应需要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④正确;⑤PCR反应需要DNA聚合酶催化延伸过程,⑤正确;⑥PCR反应过程中通过高温变性,不需要DNA解旋酶,⑥错误;⑦PCR反应不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⑦错误; ⑧PCR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关键因素是温度,因此需要温控设备,⑧正确。 【考点定位】PCR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名师点睛】PCR技术: 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复制。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5、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②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 25.下列生产领域一般不会用到植物芳香油的是( ) A. 药品 B. 化妆品 C. 饮料 D. 重工业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芳香油广泛地应用于轻工、化妆品、饮料和食品制造等方面。 【详解】植物芳香油可用做药物、香料使用,广泛地应用于化妆品、饮料和食品制造等方面,故A、B、C错误,重工业中一般不会用到芳香油,D正确,故选D。 26.在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过程中,常用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法,下列关于这三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蒸馏法的实验原理是利用水将芳香油溶解下来,再把水蒸发掉,剩余的就是芳香油 B. 压榨法的实验原理是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植物的芳香油 C. 萃取法的实验原理是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解中,蒸发掉有机溶剂后就可以获得芳香油 D. 蒸馏法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 【答案】A 【解析】 【分析】 蒸馏法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压榨法是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适用于柑橘、柠檬等易焦糊原料的提取;萃取法是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掉溶剂后就可获得芳香油,适用范围较广,要求原料的颗粒尽量小,能充分浸泡在有机溶剂里。 【详解】蒸馏法的实验原理是利用芳香油不溶于水,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再把油层和水层分离,除去油层中的水得到就是芳香油,故A错误;压榨法是通过机械加压,直接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 B正确;萃取法是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掉溶剂后就可获得芳香油,适用范围较广,故C正确;蒸馏法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 D正确;故选A。 27. 提取胡萝卜素和玫瑰精油时都需要加热,但是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采用水浴加热法;而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时,可以用直接加热法,其原因是 A. 前者需要保持恒温,后者不需要恒温 B. 前者容易蒸发,后者不容易蒸发 C. 胡萝卜素不耐高温,玫瑰精油耐高温 D. 前者烧瓶里含有机溶剂,易燃易爆,后者是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原理是胡萝卜素不溶于水,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且化学性质稳定,将干燥、粉碎的胡萝卜用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浸泡,使胡萝卜素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然后蒸发出有机溶剂而获得胡萝卜素。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的原理是:玫瑰油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能同水一同蒸馏,玫瑰油被蒸馏水提携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然后分离出油层,除去油层中的水分获得玫瑰油。 【详解】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用到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具有沸点和燃点都低的特点,因此加热促进胡萝卜素溶解时要水浴加热;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是用高温形成的水蒸气将玫瑰油提携出来,因此加热过程不需要水浴加热,应该直接加热,D正确。 28. 关于提取β-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 B. 为了提高萃取的效率,可以适当提高温度,可采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方法 C. 萃取过程中在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的挥发 D. 浓缩的过程是为了把萃取剂与胡萝卜素分开 【答案】B 【解析】 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A正确;为了提高萃取的效率,可以适当提高温度,但是萃取剂多是有机溶剂,明火直接加热易爆炸,故萃取过程中采用水浴加热,B错误;萃取过程中在加热瓶口安装冷凝管,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C正确;浓缩的过程是为了把萃取剂通过蒸馏除去,使其与β-胡萝卜素分开,D正确。 【考点定位】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 【名师点睛】提取β-胡萝卜素要注意几个事项: (1)萃取前往往要将胡萝卜烘干、粉碎,并且原料颗粒越小越好,这样做的目的:让原料与萃取剂充分接触,提高萃取效率。 (2)萃取过程中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有机溶剂用明火直接加热易爆炸。 (3)在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鉴定中,点样斑点用吹风机吹干时,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斑点会变成黄色。 29. 下列有关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植物芳香油具有较强的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发,因此可利用蒸馏法提取 ②压榨法是利用机械压力榨出芳香油 ③将新鲜的植物材料浸泡在用于萃取的有机溶剂中,然后蒸去溶剂,即可获得植物芳香油,此为萃取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植物芳香油具有较强的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发,因此可利用蒸馏法提取,①正确;压榨法是利用机械压力榨出芳香油的方法,②正确;萃取法是将植物原料用有机溶剂浸泡,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蒸发掉有机溶剂、获得芳香油的方法,③正确;。 【考点定位】提取芳香油 30.下图为胡萝卜素纸层析结果示意图。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B、C、D 4点中,属于标准样品的样点是B和C,提取样品的样点是A和D B. 点样的要求是点样应该快速细致,圆点要小,每次点样时滤纸都要干燥 C. 在图中的层析谱中,①和②代表的物质分别是其他色素和杂质、β-胡萝卜素 D. 该层析目的是β-胡萝卜素的鉴定 【答案】B 【解析】 A、B、C、D四点中,标准样品点加在基线两侧,即其中A、D是标准样点,B、C是提取样点,A错误;点样圆点应细小,保证各种色素,同一起点、同一时间向上扩散,滤纸有水,会影响色素的分离,因此要保持滤纸干燥,B正确;图中的层析带中,①代表的物质是β胡萝卜素,②代表的物质是其他色素和杂质,C错误;该层析的目的是胡萝卜素粗品的鉴定,D错误。 二.非选择题 31.果酒和果醋、泡菜含丰富的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正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请根据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流程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过程指_________________,B过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腐乳的制作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酶主要有______________; (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4)图中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中涉及到的主要微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 (5)从装置图可以看出,加入发酵瓶中的果浆只占发酵瓶的2/3,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在配制酵母菌培养基时,常添加一定浓度的葡萄糖,若葡萄糖浓度过高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冲洗 (2). 酒精发酵 (3). 蛋白酶和脂肪酶 (4). 腌制时间、温度、食盐用量 (5). 是否有成形的细胞核 (6). 让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暂时储存发酵产生的CO2,防止发酵液流出,起到缓冲作用 (7). 葡萄糖浓度过高,导致酵母菌细胞失水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左图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酒精发酵后还可以进行果醋发酵。右图是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图,其中排料口的作用是出料、检测;充气口的作用是在果醋制作时通入氧气的;排气孔是排气,其弯弯曲曲的好处是防止杂菌和浮尘的污染。 【详解】(1)图中A过程指冲洗,冲洗的主要目的是洗去浮尘;B过程是指酒精发酵,产生酒精。 (2)腐乳的制作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酶主要有蛋白酶和脂肪酶。 (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腌制时间、温度、食盐用量等。 (4)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中涉及到的主要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和醋酸菌,前者是真核生物,后者是原核生物,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否有成形的细胞核。 (5)从装置图可以看出,加入发酵瓶中的果浆只占发酵瓶体积的2/3,这样既可为酵母菌提供氧气,使其大量繁殖,也可以暂时储存发酵产生的CO2,防止发酵液流出,起到缓冲作用。 (6)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在配制酵母菌培养基时,常添加一定浓度的葡萄糖,若葡萄糖浓度过高,导致酵母菌细胞失水,就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 【点睛】1、果酒的制作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冲洗的主要目的是洗去浮尘;,应先冲洗后去梗,特别注意不能反复冲洗,以防止菌种的流失。 2、制作果酒、果醋时,在玻璃瓶中加入果汁,加入的果汁不应超过玻璃瓶体积的2/3,这样既可为酵母菌提供氧气,使其大量繁殖,也可防止发酵液溢出。 32.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 A 。研究人员用化合物 A 、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 A 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 A 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 (2)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 “ 目的菌 ” 的代谢类型是 _______________。 (3)在上述实验操作过程中,获得纯净 “ 目的菌 ” 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 (4)转为固体培养基时,常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进行接种,此过程中所用的接种工具操作时采用 ___________ 灭菌的方法。 (5)某同学计划统计污水池中 “ 目的菌 ” 的活菌总数,应用_________方法统计。他取0.1ml的稀释倍数为106的菌液进行涂布3 个平板,测定平均数为50,则每升菌液中菌体个数是_________ 。 【答案】 (1). 筛选目的菌 (2). 异养需氧型 (3). 防止外来杂菌入侵 (4). 灼烧 (5). 稀释涂布平板 (6). 5×1011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和题图:该实验的目的是筛选出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在以化合物A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只有能降解化合物A的微生物才能以化合物A为碳源和氮源生长繁殖,不能利用化合物A的微生物因缺乏碳源和氮源,无法生长繁殖;分解化合物A的微生物是需氧微生物,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应该震荡培养,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满足微生物对氧气的需求。 【详解】(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是为分解化合物A的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分离出能分解化合物A的微生物。 (2)震荡培养可以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满足微生物对氧气的需求,由此推测 “ 目的菌 ” 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3)在微生物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中,获得纯净“目的菌”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 (4)平板划线操作的工具是接种环,对于接种环的灭菌方法应该是灼烧灭菌。 (5)统计“目的菌”的活菌总数,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0.1ml的稀释倍数为106的菌液进行涂布3个平板,测定平均数为50,则每升菌液中菌体个数是:50÷0.1×106×103=5×1011。 【点睛】1、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操作的工具是接种环,对于接种环的灭菌方法应该是灼烧灭菌。稀释涂布平板操作的工具是涂布器,在涂布之前应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 2、振荡培养的目的提供氧气,培养需氧型微生物常需要震荡培养。 33.酶是细胞合成的生物催化剂。请回答下列有关酶的应用的问题: (1)在制作果汁时,为提高出汁率并使果汁变澄清,要使用果胶酶。该酶最常从________中提取用于工业生产。该酶作用后的产物是___________。在进行酶处理之前,需要对水果进行_________处理。 (2)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探索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需要进行如下步骤: ①取3支试管,各注入2ml淀粉溶液并分别编号A、B、C; ②再取3支试管,各注入lml淀粉酶溶液并分别编号a、b、c; ③向A、B、C试管各滴1滴碘液; ④将A、a试管放在60℃的热水中,B、b放在沸水中,C、c放在冰水中,各维持温度5min; ⑤将对应混合的3支试管分别放在60℃的热水、沸水和冰水中维持温度5min;⑥观察实验现象。最合理的操作顺序是:_____。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③→⑥ C.①→④→②→③→⑤→⑥ D.①→②→⑤→④→③→⑥ (3)加酶洗衣粉中包裹酶是水溶性的特殊化学物质,若存放时间过长会导致_________。 【答案】 (1). 霉菌 (2). 半乳糖醛酸 (3). 粉碎灭菌 (4). B (5). 酶的活性降低 【解析】 【分析】 果胶会影响出汁率,还会使得果汁浑浊,果胶酶能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使得榨取果汁更容易,而且使得果汁变得澄清。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单一变量是温度。实验过程中至少要设计3个温度值,需先将酶和底物调到相应的温度,然后再混合,顺序不能颠倒。加酶洗衣粉中包裹的酶,若存放时间过长会导致酶的活性降低。 【详解】(1)在制作果汁时,为提高出汁率并使果汁变澄清,要使用果胶酶。由霉菌发酵生产的果胶酶是食品加工中使用量最大的酶制剂之一,故该酶最常从霉菌中提取用于工业生产。果胶酶可以把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在进行酶处理之前,需要对水果进行粉碎灭菌处理。 (2)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单一变量是温度。实验过程中至少要设计3个温度值,需先将酶和底物调到相应的温度,然后再混合,顺序不能颠倒,最后鉴定和观察,所以操作步骤为:①取3支试管,各注入2ml淀粉溶液并分别编号A、B、C;②再取3支试管,各注入lml淀粉酶溶液并分别编号a、b、c;④将A、a试管放在60℃的热水中,B、b放在沸水中,C、c放在冰水中,各维持温度5min;⑤将对应混合的3支试管分别放在60℃的热水、沸水和冰水中维持温度5min;③向A、B、C试管各滴1滴碘液;⑥观察实验现象。故最合理的操作顺序是:①→②→④→⑤→③→⑥。 (3)加酶洗衣粉中包裹酶是水溶性的特殊化学物质,是基因工程的产物,是微生物合成的一类蛋白质,若存放时间过长会导致酶的活性降低。 【点睛】1、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由霉菌发酵生产的果胶酶是食品加工中使用量最大的酶制剂之一。 2 、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这个实验的关键是:加入淀粉酶溶液前必须控制好各自的温度,否则会导致实验的失败。 34.血液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测材料,如何从血液中快速、高效地分离和提取基因组DNA,对于临床血液检验与分析非常重要,科研人员对比分析了超声波处理法(方法A)、高盐法(方法B)、改良高盐法(方法C)等三种快速提取大鼠全血基因组DNA的方法,实验过程如图,请分析回答: (1)常规细胞破碎方法是 _____________。三种方法实验所需时间均较短,主要在样品处理和细胞破碎环节进行了优化,就三种方法而言,细胞破碎较理想的方法为___________ (2)方法B得到的溶液中RNA含量高于DNA,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加入NaCl的目的是________ (4)得到含DNA的溶液后进行鉴定,需向其中加入________沸水浴加热冷却后变蓝。 【答案】 (1). 加入蒸馏水,使细胞吸水涨破 (2). 方法C (3). 加入的蛋白酶抑制了RNA酶的活性 (4). 溶解DNA (5). 二苯胺 【解析】 【分析】 分析图:提取基因组DNA的步骤是:①方法A(超声波处理法)、B(高盐法)、C(改良高盐法)均可破碎细胞,细胞破碎后,DNA存在于上清液中;②取上清液加入NaCl,震荡充分使DNA充分溶解;③取上清液,再加异丙醇,使DNA 沉淀析出;④为进一步除去杂质,取沉淀加无水乙醇,去盐,过滤,最后得到含DNA的沉淀。 【详解】(1)常规细胞破碎方法是加入蒸馏水,使细胞吸水涨破,图中三种破碎细胞的方法中,方法C与方法A、B相比,破碎细胞的效率高、成本低,是细胞破碎较理想的方法。 (2)方法B得到的溶液中RNA含量高于DNA,其原因可能是蛋白酶K的加入抑制了RNA酶的活性。 (3)步骤②中加入NaCl的目的是充分溶解DNA,以便步骤③中加入异丙醇使DNA析出。 (4)得到含DNA的溶液后进行鉴定,需向其中加入二苯胺,沸水浴加热,冷却后变蓝。 【点睛】1、提取DNA通常用鸡血细胞液,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和线粒体,也就没有DNA,因此用大鼠全血为实验材料提取的DNA含量总是很少。 2、破碎动物细胞常用加入蒸馏水,使细胞吸水涨破,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的保护,吸水容易涨破。 3、鉴定DNA用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出现蓝色。 35.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问题。 (1)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薄荷油时,分离出的油层中加入无水硫酸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除去固体硫酸钠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在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氯化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为了提高出油率,需要将橘皮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泡;橘皮精油的提取过程一般采用________法,而不用水蒸气蒸馏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的方法是萃取法。用这种方法提取胡萝卜素的主要步骤是:粉碎→干燥→萃取→过滤→________。萃取装置的烧瓶口要安装冷凝回流装置的目的______ (4)提取的胡萝卜素可通过________法进行鉴定。 【答案】 (1). 除水 (2). 过滤 (3). 有利于油层和水层的分离 (4). 压榨法 (5). 水蒸气蒸馏会使有效成分部分水解,水中蒸馏容易导致原料焦糊 (6). 浓缩 (7). 防止加热时有机溶解挥发 (8). 纸层析 【解析】 分析】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压榨法、萃取法。玫瑰精油、薄荷油等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的芳香油通常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橘皮精油、柠檬油等常用压榨法提取;胡萝卜素等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通常用萃取法提取。 【详解】(1)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薄荷油时,分离出的油层中加入无水硫酸钠的作用是除去少量的水;除去固体硫酸钠的常用方法是过滤。在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氯化钠的作用是增加水层的密度,有利于油层和水层的分离。 (2)橘皮精油一般储存在橘皮部分,由于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在用水蒸气蒸馏时会使有效成分部分水解,使用水中蒸馏又容易导致原料焦糊,所以橘皮精油的提取过程一般采用压榨法,而不用水蒸气蒸馏法。 (3)提取胡萝卜素最常用的方法是萃取法,也就是让胡萝卜素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溶剂后,获得胡萝卜素,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主要步骤是: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要在萃取装置的烧瓶口要安装冷凝回流装置。 (4)用萃取法获得胡萝卜素,通过纸层析法进行鉴定,还要与标准样品对照。 【点睛】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的方法通常有三种: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法。 ①蒸馏法:芳香油具有挥发性,把含有芳香油的花、叶等放入水中加热,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会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油,这种提取方法叫蒸馏法。 ②萃取法:这种方法需要将新鲜的香花等植物材料浸泡在乙醚、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中,使芳香油充分溶解,然后蒸去低沸点的溶剂,剩下的就是芳香油,萃取法提取植物色素的过程一般为:植物材料→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鉴定。 ③压榨法:在橘子、柠檬、甜橙等植物的果皮中,芳香油的含量较多,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这种提取方法叫压榨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