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 1.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饥饿”处理(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它部分曝光。一段时间后,将该叶片经脱色、漂洗再用碘液处理,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分析及结论合理的是 ①本实验未设对照组 ②有无光照是遮光区域和曝光区域显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 ③实验初始时遮光区域和曝光区域均达到无淀粉状态 ④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照将CO2转变成了淀粉 A.只有②③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②③④ D.①~④全部 【答案】A 【解析】本实验中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光照,遮光的为实验组,曝光的为对照组,①错误;本实验的自变量即为有无光照,而其他无关变量均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有无光照是遮光区域和曝光区域显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②正确;实验开始之前,萨克斯将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目的就是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因此初始时遮光区域和曝光区域均达到无淀粉状态,③正确;实验只能证明叶片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并不能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和原料,④错误。 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蓝藻细胞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发生改变 B.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能分解所有生物的细胞壁 C. 没有核膜和染色质的细胞可能是真核细胞 D. 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的叶肉细胞均有叶绿体 【答案】C 【解析】蓝藻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丝分裂,且其细胞中无染色体,A错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和原核生物细胞壁组成成分不是纤维素和果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对其没有作用,B错误;真核细胞可能没有核膜和染色质,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C正确;需氧型生物的细胞不一定有线粒体,如蓝藻,植物的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D错误。 3.下列四种生物中,哪种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其他生物有明显区别( ) A. 酵母菌 B. 乳酸菌 C. 青霉菌 D. 蘑菇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青霉菌是霉菌,也属于真核生物的真菌,蘑菇属于食用菌,也是真核生物中的真菌,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有明显区别,因此选择B. 考点:本题考查的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以及生物的分类,哪些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哪些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学生对重点的类别要重点记忆,并在做题中灵活运用。 4.下列对组成细胞分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是由R基的不同引起的 B. 水稻细胞中由C、G、T、U四种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有6种 C. 玉米和人体内所含有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D. 激素、抗体都属于蛋白质 【答案】D 【解析】氨基酸间的差异是由R基决定的,故A正确; 水稻中既有DNA也有RNA, C、G可以参与构成4种碱基,T与U分别构成一种,共6种,故B正确; 玉米和人体内所含有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各元素在不同细胞中的含量不同,故C正确;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蛋白质或者氨基酸衍生物,故D错误。 5.某多肽链为159肽,其分子式为CxHyNaObS2(a>159,b>160),并且由下列5种氨基酸组成,该多肽彻底水解后将会得到赖氨酸、天冬氨酸各多少个 A. a-159,(b-159)/2 B. a-159,(b-160)/2 C. a-160,b-160 D. a-160,(b-160)/2 【答案】B 【解析】该多肽为159肽,由159个氨基酸脱去158个水分子后形成。不考虑R基,该多肽含有159个N原子、160个O原子(159×2-158=160),而该多肽含有a个N原子、b个O原子,多了(a-159)个N原子、(b-160)个O原子,是由于赖氨酸的R基上有一个氨基(-NH2),多一个N原子,则赖氨酸有(a-159)个,天冬氨酸的R基上有一个羧基(-COOH),多两个O原子,则天冬氨酸有(b-160)/2个。故选B。 6.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不需要现配现用 B. 脂肪的鉴定可以用显微镜,也可以不用。 C. 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需等量混匀使用 D. 在鉴定脂肪实验中,苏丹Ⅳ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苏丹Ⅲ将脂肪染成红色。 【答案】B 【解析】由于斐林试剂是Cu(OH)2悬浊液易沉淀,则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需现配现用,A错误;用花生种子匀浆鉴定脂肪时不需使用显微镜,用花生种子子叶制成临时装片鉴定脂肪时,需要使用显微镜,B正确;鉴定蛋白质时,先加1mL双缩脲试剂A液,振荡摇匀后再加4滴双缩脲试剂B液,C错误;在鉴定脂肪的实验中,苏丹Ⅲ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苏丹Ⅳ将脂肪染成红色,D错误。 7.有关下列生物体或其部分结构的物质组成分析正确的是 A. 染色体-RNA和蛋白质 B. 细胞膜——脂肪、糖类和蛋白质 C. 核糖体——磷脂和蛋白质 D. 细胞骨架——蛋白质 【答案】D 【解析】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A错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蛋白质和糖类,不含脂肪,B错误;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C错误;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D正确。 8.8.制备细胞膜时,选取的细胞和处理的方法正确是 A. 猪成熟的红细胞;将其放入生理盐水中 B. 鸡成熟的红细胞;将其放入清水中 C. 猪成熟的红细胞;将其放入清水中 D. 鸡成熟的红细胞;将其放入生理盐水中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制备细胞膜的实验,要求考生理解该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实验材料和试剂的选择,熟练完成实验的能力。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没有各种细胞器,细胞内含有的膜结构只有细胞膜一种,非常适合作为制备细胞膜的材料;准备细胞膜时,可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用蒸馏水处理,让细胞吸水膨胀破裂,流出细胞的内容物,即可获取纯净的细胞膜碎片,所以C正确,ABD错误。 9.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线粒体通过嵴,叶绿体通过基粒来扩大膜面积 B. 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分布有酶,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基质中分布有酶 C.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唯一场所 D. 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细胞也有能量转换功能 【答案】C 【解析】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扩大膜面积,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扩大膜面积,A正确;线粒体内膜和基质分布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基质中分布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B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并非光合作用的唯一场所,如蓝藻没有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细胞也可转换能量,如原核生物蓝藻,可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可进行能量转换,D正确。 10.10.某科学家在研究物质运输时发现有下列四种曲线关系,在研究某种物质的运输时,发现与曲线②和④相符,最可能是下列哪一过程( ) A. 糖从血浆进入人的成熟红细胞 B. Na+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神经细胞 C. 小肠上皮细胞从小肠内吸收氨基酸 D. 组织细胞从组织液吸收氧气 【答案】C 【解析】糖从血浆进入人的成熟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与氧气浓度的高低无关,A错误;Na+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神经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与氧气浓度的高低无关,B错误;小肠上皮细胞从小肠内吸收氨基酸属于主动运输,其运输特点符合曲线②和④,C正确;组织细胞从组织液吸收氧气属于自由扩散,不符合曲线②④,D错误。 【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11.11.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贮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 A. 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 B. 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 C. 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 D. 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而细胞中的小油滴疏水,外部溶液亲水,所以磷脂膜应该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头部在外,尾部向着油滴. 故选:B. 12. A. 能否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也可作为判断动物细胞是否为活细胞的依据 B. 在质壁分离现象中,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壁周围溶液为水 C. 将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D. 在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主要是观察细胞中液泡体积的变化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A错误;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在质壁分离现象中,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壁周围溶液为细胞外液,B错误;将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且细胞是白色透明的,无法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C错误;在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主要是观察细胞中液泡体积的变化,在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失水,液泡体积变小,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下列不属于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的是: A. ATP B. 乳酸 C. 酒精 D. CO2 【答案】B 【解析】酵母菌无氧呼吸时,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CO2,释放能量,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所以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中没有乳酸,故选B。 14.14.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如图所示安装好。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两组实验采用的是对比试验的方法 B. 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除O2以外的其他气体 C. 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滴入B瓶中变成灰绿色证明有酒精产生 D. 乙组B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使酵母菌繁殖达到一定的数量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A瓶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B瓶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 解:A、由于甲组左侧连接气泵,通过不断通入氧气,进行有氧呼吸,可用于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乙组没有氧气通入,用于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故甲、乙两组实验采用的是对比试验的方法,A正确; B、由于空气中含有少量的CO2,会影响实验结果;又NaOH能与CO2反应,所以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B错误; C、将酸性的橙色重铬酸钾溶液滴入B瓶中,溶液变成灰绿色证明有酒精产生,C错误; D、由于B瓶中的空气内含有少量氧气,所以乙组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消耗掉瓶中的氧气,以形成无氧的环境,然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D正确. 故选:A. 考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5.下图表示有氧呼吸的过程,下列有关过程①、②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葡萄糖丙酮酸CO2+H2O+能量 A. 产物均相同 B. 都产生O2 C. 反应物相同 D. 都释放能量 【答案】D 【解析】过程①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过程②是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过程①的产物是丙酮酸和[H],过程②的产物是CO2+H2O,A错误;过程①和过程②都不会产生02,B错误;过程①的反应物是葡萄糖,过程②的反应物是丙酮酸、水和O2,C错误;过程①和过程②都能释放能量,D正确。 16.科学家用含18O的葡萄糖来追踪有氧呼吸中的氧原子,发现其转移途径是 A. 葡萄糖→丙酮酸→水 B. 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C. 葡萄糖→氧→水 D. 葡萄糖→丙酮酸→氧 【答案】B 【解析】有氧呼吸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CO2和[H],第三阶段:[H]和O2反应生成水。所以葡萄糖中O原子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CO2,故选B。 17.如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②阶段大部分能量都储存在ATP中 B. 图中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 用18O标记O2,则产物CO2中最终会检测到18O D. 图示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答案】C 【解析】图示为有氧呼吸过程,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A错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均能产生[H],分别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B错误;用18O标记O2,首先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物H2O含有18O,该H2O再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则产物CO2含有18O,C正确;有氧呼吸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均能进行,D错误。 18.稻田长期浸水,会导致水稻幼根变黑腐烂。测得水稻幼根从开始浸水到变黑腐烂时细胞呼吸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Ⅰ阶段幼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和无氧呼吸速率皆降低 B. Ⅱ阶段幼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和无氧呼吸速率皆升高 C. Ⅲ阶段幼根因无氧呼吸的特有产物丙酮酸积累过多而变黑腐烂 D. 从理论上讲,为避免幼根变黑腐烂,稻田宜在Ⅱ阶段前适时排水 【答案】D 【解析】Ⅰ阶段幼根开始浸水,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逐渐降低,无氧呼吸速率逐渐上升,故A错误;Ⅱ阶段幼根细胞因缺氧不再进行有氧呼吸,但无氧呼吸速率上升,故B错误;Ⅲ阶段幼根因无氧呼吸的特有产物酒精积累过多,是导致幼根变黑腐烂,故C错误;为避免幼根变黑腐烂,稻田宜在Ⅱ阶段前适时排水晒田,改善根系周围的通气状况,故D正确. 【考点定位】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19.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后,把得到的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沉淀物(含细胞器)和未离心的匀浆,分别加入甲,乙,丙三只试管中,向试管滴加等量的丙酮酸后,其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的试管是 A.甲和乙 B.乙 C.丙 D.乙和丙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甲试管中只含有细胞质基质,加入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无法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乙试管中没有细胞质基质,但有线粒体,加入 丙酮酸,其中有丙酮酸的酶,因此其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丙试管中加入的是未离心的匀浆,既有细胞质基质,又有线粒体,有氧呼吸全过程的酶在丙试管中都存在,当加入丙酮酸后其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A、B、C项不正确。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0.甲、乙两图都表示苹果组织细胞中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 B. 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若CO2释放量为6mol和O2吸收量为4mol,则此时有氧呼吸占优势 C. 甲图的a、b、c、d四个浓度中,c是适合储藏苹果的氧浓度 D. 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 【答案】B 【解析】甲图中的浓度为a时,不吸收氧气,只释放CO2,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A项错误;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若CO2释放量为6mol和O2吸收量为4mol,则此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4/6mol,无氧呼吸CO2释放量为6—4=2mol,消耗葡萄糖为1mol,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较多,B项正确;甲图的a、b、c、d四个浓度中,c浓度时CO2释放量,是适合储藏苹果的氧浓度,C项正确;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氧气吸收量与CO2释放量相等,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没有酒精产生,D项正确。 21.下列与叶绿体相关的实验中,对实验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A. 显微镜观察黑藻叶肉细胞,叶绿体分布在原生质层之外 B. 恩格尔曼利用水绵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场所是叶绿体 C. 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时出现几种色素带重叠,可能是滤液细线太粗 D. 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置于光源和三棱镜之间,连续光谱中红光和蓝紫光区域变暗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1、恩格尔曼实验的结论是: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滤液细线要细而直,防止色素带重叠. 3、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解:A、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故叶绿体应在原生质层以内,A错误; B、恩格尔曼实验发现,好氧细菌集中分布在叶绿体周围,说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场所是叶绿体,B正确; C、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出现几种色素带重叠,可能是滤液细线太粗,导致各种色素扩散的起点不同,而分离不明显,C正确; D、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置于光源与三棱镜之间,由于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这两个区域变暗,D正确. 故选:A. 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22.22.如图是对不同材料的色素提取物进行层析的结果,其中不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新鲜菠菜叶中的叶绿体色素分离后的色素带为A项,A正确;缺Mg的番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减少,分离后的色素带中主要是类胡萝卜素,B错误;晾干的树叶中叶绿素含量减少,叶片发黄,C正确;黑暗环境中叶绿素无法合成,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3.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正确的是 A. 研磨时加入CaCO3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 B. 叶黄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扩散速度最快 C. 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 次 D. 研磨叶片时,可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和无水NaCO3溶解色素 【答案】D 【解析】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过程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保护叶绿体色素,加入二氧化硅的作用是使得研磨更充分,A错误;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扩散速度最快,位于色素带的最上端,B错误;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晾干后,重复划线2-3 次,C错误;研磨叶片时,可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和无水NaCO3溶解色素,D正确。 24.图甲表示水稻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表示蓝藻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B. 图乙中,限制e、f、g点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C. 图乙中,光照强度为X时,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D. 图甲中,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CO2 【答案】D 【解析】图甲中,光照强度为b时,CO2释放量大于0,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A错误;图乙中,限制e和f点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g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是光饱和点,限制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是CO2浓度、温度等,B错误;图乙研究对象是蓝藻,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C错误;图甲中,光照强度为a时,O2产生总量为0,说明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释放CO2量为6,光照强度为d时,O2产生总量为8,则光合作用总吸收CO2为8,因而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8-6=2个单位的CO2,D正确。 25.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下列反应不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进行的是 A. 水的分解 B. O2的产生 C. ATP转化为ADP D. NADPH的产生 【答案】C 【解析】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发生光反应,发生的变化有水分解成H+、O2,释放电子,NADP+和H+接受电子生成NADPH,ADP和Pi接受电能生成ATP。ATP转化为ADP和Pi发生于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故选C。 26.下图表示某种植物在最适温度和 0.03%的 CO2浓度条件下,光合作用合成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若在 B 点时改变某种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 b 的变化,则改变的环境因素是 A. 适当提高温度 B. 增大光强度 C. 适当增加 CO2浓度 D. 增加酶的数量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由于曲线a是最适宜温度,因此适当提高温度,酶的活性降低而使光合作用强度减弱,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B点之后光照强度已不再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不会增强,B错误; C、由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点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强,C正确; D、酶的数量不是环境因素,D错误. 故选:C.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27.下列选项中,对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影响最小的是( ) A.液泡中色素的含量 B.细胞含水量 C.温度 D.二氧化碳浓度 【答案】A 【解析】液泡中色素跟光合作用无关,A正确;水参与光反应阶段,对光合作用影响较大,B错误;温度会影响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光合作用影响较大,C错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二氧化碳的浓度会影响光合作用,D错误。 【考点定位】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28.如图表示20℃时玉米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SA、SB、SC依次表示有关物质量的相对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SA+SB+SC表示光合作用总量 B. SC-SA表示净光合作用量 C. 光照强度从 B到 D点变化过程中,C3逐渐减少 D. 若提高CO2浓度,则 B点左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SA+SB表示呼吸作用消耗消耗的总量,SB+SC表示光合作用总量,A错误;玉米光合作用有机物净积累量=光合作用总量-呼吸作用消耗=SB+SC-(SA+SB)=SC一SA,B正确;光照强度从B到D点变化过程中,光照强度增加,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增加,被还原的C3增多,所以细胞中的C3逐渐减少,C正确;提高CO2浓度,光补偿点减小,则B点左移,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29.用14C标记C02,可用于研究光合作用中的 A. 光反应的条件 B. 暗反应(碳反应)的条件 C. 能量的转换过程 D. C02中碳的转移途径 【答案】D 【解析】光反应必须需要光照、酶和色素参与,但不需要二氧化碳,A错误;暗反应有光或无光均可进行,但需要能量、酶、ATP,二氧化碳只是原料,B错误;光反应中光能变为ATP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中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与二氧化碳无关,C错误;二氧化碳中C首先固定在三碳化合物中,之后转移到糖类等有机物中,因此用14C标记C02,可用于研究光合作用中的C02中碳的转移途径,D正确。 30.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 B. 20℃条件下,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最大 C. 两曲线的交点处,该植物叶肉细胞内外CO2浓度相等 D. 若每天的日照时间为12h,则该植物在35℃环境中无法生存 【答案】D 【解析】图中虚线表示净光合速率,实线表示呼吸速率,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25℃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为6mg/h,而30℃、35℃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均为6.5mg/h,所以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不是25℃,A错误;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表示净光合速率,即图中虚线,故二者差值最大是在25℃条件下,B错误;两曲线的交点表示绿色植物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净光合速率大于0,叶肉细胞吸收CO2,C错误;35℃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为3mg/h,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为3.5 mg/h,每天日照12h,黑暗12h,则该植物日照时吸收的CO2量为3×12=36mg,黑暗时释放的CO2量为3.5×12=42mg,日照时吸收的CO2量小于黑暗时释放的CO2量,说明该植物不能积累有机物,无法生存,D正确。 31.如图为细胞分裂过程部分结构的变化示意图,此过程 A. 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 B. 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染色质复制 C. 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渐解体 D. 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 【答案】C 【解析】题图中显示是染色体形态,且存在染色单体,又因为核膜正在发生变化,故应为前期,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其余A、B、D都是错误的。 32.下列有关实验材料的选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洋葱鳞片叶可用于做观察线粒体的实验 B. 洋葱鱗片叶可用于做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 C. 口腔上皮细胞可用于做观察线粒体的实验 D. 菠菜叶细胞用于做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 【答案】B 【解析】洋葱鳞片叶内表皮颜色浅,可用于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A正确;洋葱鱗片叶细胞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不能用于做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B错误;口腔上皮细胞无色,且含有线粒体,可用于做观察线粒体的实验,C正确;菠菜叶细胞含有较多的叶绿体,可用于做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D正确。 33.如图所示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的出现和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分别发生在 A. ab、bc B. ab、ef C. bc、de D. bc、ef 【答案】B 【解析】该图表示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故ab段表示间期,由于DNA复制形成染色单体,使得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由1变为2;bc段表示前期;cd段表示中期;de段表示后期,着丝点分裂使得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由2降为1;ef段表示末期。染色单体出现于间期,即ab段;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发生在末期,即ef段。故选B。 34.“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模拟实验的原理不包括 A. 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 B. 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C. 在相同时间内,NaOH在琼脂块内扩散的体积代表物质运输的效率 D. 在相同时间内,NaOH在琼脂块内扩散的深度代表物质扩散的速率 【答案】C 【解析】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A正确;设琼脂块边长为a,随着琼脂块的增大,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6a2/a3=6/a)减小,B正确;在相同时间内,NaOH在琼脂块内扩散的体积与琼脂块体积的比值代表物质运输的效率,C错误;在相同时间内,NaOH在琼脂块内扩散的深度代表物质扩散的速率,D正确。 35.有同学在做根尖有丝分裂实验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图像。造成这种情况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取材时间不合适 B. 视野选择不合适 C. 解离时间不合适 D. 取材位置不合适 【答案】C 【解析】图中多数细胞处于未分裂状态,可能是取材时间不合适,A合理; 图中有些细胞呈长方形,可能是伸长区细胞,可能是视野选择不合适,B合理;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而图中细胞已经分散开,说明解离时间合适,C不合理;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图中有些细胞呈长方形,可能是取材位置不合适,D合理。故选C。 36.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如图所示的关系,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 A. 中心粒移向两极 B. 着丝点分裂 C. 细胞板形成 D. 细胞质开始分割 【答案】A 【解析】图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分子数目=1:2:2,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中心粒移向两极发生在前期,A正确;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后期,B错误;动物细胞不会形成细胞板,C错误;细胞质开始分割发生在末期,D错误。 37.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共同之处是 A.前期都形成纺锤体结构 B.中期都形成赤道板结构 C.后期都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 D.末期都形成细胞板结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前期都形成纺锤体结构,A项正确;赤道板是细胞中央与纺锤体的中轴垂直的一个平面,只表示一个位置,不是真实存在的实际结构,B项错误;后期都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的两极,C项错误;只有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的末期形成细胞板结构,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38.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OA段表示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含量加倍 B. 细菌与BC段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和核仁 C. CD段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 DNA=1: 2 : 2 D. BD段的动物细胞中含有四个中心粒 【答案】D 【解析】OA段表示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但含量不变,A错误;BC段表示分裂中期,细胞中无核膜与核仁,B错误;CD段表示分裂后期,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为1:0:1,C错误;BD段表示分裂中期和后期,此时细胞中含有四个中心粒(中心粒在分裂间期经过复制后加倍),D正确。 39.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不包括 A. 细胞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B. 受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 C. 受生物种类的影响 D. 受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控制 【答案】C 【解析】细胞越大,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之比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则细胞不能无限长大,A、B正确;细胞不能无限长大,与生物种类没有关系,所有细胞都不能无限长大,C错误;细胞核中的DNA一般不会随细胞体积增大而增多,故受细胞核中遗传信息控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D正确。 40.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B、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执行情况不同的结果 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答案】A 【解析】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已经分化的细胞,A错误;细胞增值是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基础,B正确;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细胞内不同的基因执行情况不同,C正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所以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的生命历程 41.干细胞是生物体生命进程中出现的一类未分化细胞,它可以分裂、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干细胞,再进一步分化形成各种不同的组织细胞。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心脏干细胞分化形成心脏的过程表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 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红细胞、白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C. 运用胚胎干细胞可以培育动物器官或组织,开创人类疾病治疗的新方法 D. 干细胞中含有本物种生物发育的全套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能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心脏干细胞分化形成心脏,形成的是器官,A错。细胞分化具有普遍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B对。依题意,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细胞,C对。体细胞都含有本物种生物发育的全套遗传物质,D对。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和细胞的全能性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42.细胞衰老是一种正常生命现象。人的细胞在衰老过程中会出现的变化是 A. 细胞内黑色素积累,细胞核体积增大 B. 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加快 C. 细胞内所有酶的活性均降低 D. 细胞内结合水分比例增大 【答案】D 【解析】细胞衰老时,细胞内脂褐素等积累,黑色素合成减少,细胞核体积增大,A错误;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减弱,B错误;细胞内多数酶的活性降低,但与衰老有关的酶活性升高,C错误;细胞内结合水比例增大,细胞代谢降低,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衰老 43.癌症也叫做恶性肿瘤,癌细胞容易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 A. 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B.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等 C. 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D. 健康的生物方式有助于预防癌症 【答案】C 【解析】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如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容易扩散和转移,故选:C 【考点定位】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44.如图是二倍体生物体内某细胞图,关子此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此图表示次级卵母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 B. 在此细胞形成过程中曾出现过2个四分体 C. 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为4条 D. 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 【答案】C 【解析】图中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可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正确;该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则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曾出现过2个四分体,B正确;该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则其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最多有8条染色体,C错误;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D正确。 45.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A. 受精卵 B. 次级卵母细胞 C. 卵细胞 D. 精细胞 【答案】A 【解析】受精卵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则其中含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则次级卵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次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卵细胞,则其中也不含同源染色体,B、C错误;精细胞是由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其中也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 46.下图为某一哺乳动物生殖发育过程中不同细胞的分裂方式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③④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别有4、2、2、2对 B. ②所处的时期发生交叉互换,可能形成4种不同类型的生殖细胞 C. ①细胞在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D. 一般不用该生物的性腺作为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 【答案】D 【解析】①②③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分别有4、2、2对,但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而图②所处时期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B错误;该系列图象为哺乳动物细胞分裂图象,不会出现细胞板,C错误;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所以该生物为雌性动物,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一般选雄性,D正确。 47.关于减数分裂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第一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B. 第一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 C. 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 D. 第二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答案】B 【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不分裂,A错误、B正确; 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但不含同源染色体,C、D错误。 48.关于高等动物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一般情况下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才能融合 B.受精作用是物种染色体保持恒定的原因之一 C.精子细胞膜与卵子细胞膜融合依靠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D.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 【答案】D 【解析】一般情况下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才能融合;受精作用是物种染色体保持恒定的原因之一;精子细胞膜与卵子细胞膜融合依靠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般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卵细胞。故选D 49.果蝇(2N=8)的某个细胞中存在4种形态的染色体,该细胞不可能是 A. 精原细胞 B. 初级卵母细胞 C. 极体 D. 次级精母细胞 【答案】A 【解析】果蝇的精原细胞含8条染色体,即3对常染色体、1对XY性染色体,共5种形态的染色体,A错误;果蝇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即3对常染色体、1对XX性染色体,共4种形态的染色体,B正确;果蝇的极体中含有4条染色体,即3条常染色体、1条X性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为3对常染色体、1对XX性染色体),共4种形态的染色体,C正确;果蝇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即3条常染色体、1条X或Y性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为3对常染色体、1对XX或YY性染色体),共4种形态的染色体,D正确。 50.若精子中DNA含量为a,则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的DNA含量分别是 ( ) A. 2a和a B. 4a和2a C. a和2a D. 2a和4a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精原细胞变成初级精母细胞时,组成染色体的DNA分子进行复制,核DNA含量加倍。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一个细胞核DNA减半。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个染色体,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四个精子细胞,一个细胞核DNA含量再次减半。 考点:减数分裂 点评:本题是常考题,要求学生能够将减数分裂中的主要变化记忆并能进行转换成数学模型。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51.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呼吸熵(RQ=)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质不同.测定发芽种子呼吸商的装置如图. 关闭活塞,在25℃下经20分钟读出刻度管中着色液移动距离.设装置1和装置2的着色液分别向左移动x和y(mm).x和y值反映了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请回答: (1)装置1的小瓶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代表___________值,y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值。 (3)若测得x=200(mm),y=30(mm),则该发芽种子的呼吸商是___________。 (4)若要测定已长出一片真叶幼苗的RQ值,则应将该装置放于何种条件下进行,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使测得的x和y值更精确,还应再设置一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___________。设对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消耗氧的体积 消耗氧和释放二氧化碳的体积之差 0.85 黑暗 避免因为幼苗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呼吸作用的气体量的变化 死的发芽种子和蒸馏水 用于校正装置1和2内因物理因素(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容积变化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实验装置可知,1的试管内装有NaOH,吸收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因此1中液滴的移动是由氧气的变化决定的,2中无NaOH,液滴的移动是由氧气变化与二氧化碳的变化共同决定的,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是装置2与装置1液滴移动的距离差;对幼苗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侧得幼苗的呼吸熵要在黑暗的条件下进行. 解:(1)装置1的小瓶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吸收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 (2)装置1中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被NaOH吸收,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因此x代表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的体积;装置2中无NaOH,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使瓶内气压升高,吸收氧气使瓶内气压下降,压力差使着色液滴移动,因此,所以着色液的移动的距离y代表消耗氧和释放二氧化碳的体积之差. (3)若测得x=200(mm),y=30(mm),则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200﹣30=170mm,呼吸熵是170÷200=0.85. (4)长出一片真叶幼苗可也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会干扰呼吸作用引起的气体量变化,因此若要测定已长出一片真叶幼苗的RQ值,应将该装置放于黑暗条件下进行. (5)为使测得的x和y值更精确,还应再设置一对照装置,对照组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死的发芽种子和蒸馏水,用于校正装置1和2内因物理因素(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容积变化 故答案应为:(1)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2)消耗氧的体积 消耗氧和释放二氧化碳的体积之差 (3)0.85 (4)黑暗.避免因为幼苗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呼吸作用的气体量的变化 (5)死的发芽种子和蒸馏水 用于校正装置1和2内因物理因素(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容积变化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52.如图为在夏季睛朗白天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图,请观察后回答: (1)对于C点光合作用强度减弱的解释是: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叶片的___________关闭,使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的______供应大量减少,以致植物体内的五碳化合物不能与之结合,使____________的形成大为减少。 (2)DE段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光照逐渐减弱,以致光合作用光反应发生的______________减少,因而影响________反应的进行。 (3)植物的光合色素位于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上,写出光合作用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气孔 CO2 三碳化合物(C3) [H]和ATP 暗 类囊体薄膜 CO2+H2O (CH2O)+O2 【解析】试题分析:图中AB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增加,DE段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减弱;而BC段减弱是由于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导致光合速率下降;CD段气孔打开,二氧化碳供应增加,光合速率增强。 (1)C点,光照过强,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大,植物为了减少水分散失导致叶片的气孔关闭,CO2供应大量减少,以致暗反应阶段植物体内的五碳化合物不能与之结合,使三碳化合物的形成大为减少。(2)DE段光照逐渐减弱,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进而影响暗反应的进行,从而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下降。(3)植物的光合色素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光合作用的原料是CO2和H2O,产物是有机物(CH2O)和O2,条件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则总反应为CO2+H2O (CH2O)+O2。 点睛: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炎热夏季中午,光照过强,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于旺盛,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从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53.如图所示,图甲表示某大棚蔬菜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和相关代谢情况,其中a~f代表O2或CO2.图乙表示该植物在适宜的条件下O2净产量(光合作用的O2产生量-呼吸作用的O2消耗量)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适宜的条件下,若用CO2、H218O供给植物进行代谢,则甲图中的d所代表的物质应是_______ 。 (2)在图乙中,A点时叶肉细胞内生成的物质有________ ,在N点后O2净产量的增长逐渐减慢并趋向平衡,其制约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图乙P点所处的状态时,叶绿体内ATP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A点状态时,可以发生图甲中的哪些过程(用图中字母表示)?________;D点时发生(字母表示)________。 【答案】 18O2 二氧化碳和水 叶绿体的数量 二氧化碳浓度或温度 叶绿体基粒向叶绿体基质移动 ef abcd 【解析】试题分析:甲图中,a、c、f代表二氧化碳,b、d、e是氧气。乙图表示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A点光照强度为0,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P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该点对应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AP段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PD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1)甲图中d代表O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经水的光解产生,所以供应H218O,则产生的d代表18O2。(2)乙图中A点无光照,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生成的物质有二氧化碳和水。N点后,光照继续增强,但受叶绿体数量限制,利用的光能增加减慢直到平衡,又受到二氧化碳浓度或温度限制,光合作用强度增长逐渐减慢并趋向平衡。(3)P点时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过程中ATP形成于叶绿体基粒,消耗于叶绿体基质,因此ATP由叶绿体基粒向叶绿体基质中移动。A点状态时,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线粒体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甲图发生的过程是e、f;D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发生的过程是图甲中的abcd。 点睛:当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甲图中发生的过程有a、b、c、d;当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时,甲图中发生的过程有a、b、e、f;当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时,甲图中发生的过程有a、b;当只进行呼吸作用时,甲图中发生的过程有e、f。 54.菠萝等植物以气孔白天关闭,晚上开放的特殊方法适应干旱环境,如图为菠萝叶肉细胞内的部分代谢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PEP、OAA、RuBP、PGA、C为菠萝叶肉细胞内的部分相关代谢物质,能参与CO2固定的有______,推测C物质最可能是______。 (2)CO2+RuBP→PGA的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 (3)干旱条件下,菠萝叶肉细胞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时所需CO2的来源有_________;若白天施用某种药物促进苹果酸分解,则光补偿点将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基本不变”)。 (4)图甲表示菠萝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图乙表示菠萝植株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①图甲中O2产生总量可代表_______ 作用速率(填“总光合”、“净光合”、“呼吸”)。CO2释放量主要与______生理过程有关。图甲中b光照强度时,叶肉细胞中O2产生总量为3,则叶绿体固定CO2的量为_______。 ②图乙中f点光照强度时,菠萝叶肉细胞中,光合速率________呼吸速率(“大于”、“小于”或“等于”)。若适当提升CO2浓度,g点会向_________移动。 【答案】 PEP和RuBP 丙酮酸 叶绿体基质 有氧呼吸(线粒体)和苹果酸的分解 降低 总光合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3 大于 右上 【解析】试题分析:图示说明菠萝等植物的气孔白天关闭,其光合作用需要的二氧化碳来自苹果酸和细胞呼吸,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二氧化碳可用于合成苹果酸。甲图中,a光照条件下,细胞释放二氧化碳,不产生氧气,说明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b光照条件下释放二氧化碳,说明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c、d过程细胞不再释放二氧化碳,但产生O2,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乙图中e点无光照,此时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f点是光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h点是光饱和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该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 (1)图示表明,与CO2结合的物质有PEP和RuBP,前者与CO2结合生成OAA,后者与CO2结合生成PGA。物质C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产生CO2,最可能是丙酮酸。(2)CO2与RuBP反应的过程属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3)干旱条件下菠萝叶肉细胞白天气孔关闭,光合作用需要的二氧化碳来源于苹果酸和自身细胞呼吸。若白天施用某种药物促进苹果酸分解,则叶肉细胞中CO2浓度增大,光的补偿点将降低。(4)①图甲中O2产生总量代表总光合速率,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代表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故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有关。图甲中b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固定的CO2量与O2产生总量相等,即叶绿体固定CO2的量也为3。②图乙中,f点是光补偿点,整个菠萝植株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由于该植株有些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若适当提升CO2浓度,光合作用增强,g点会向右上方移动。 点睛:使光合作用强度增大的因素会导致补偿点降低,饱和点增大。光补偿点时,整个植株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由于该植株有些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55.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上左图表示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可以用图甲(a-j)中的_____段表示;其中cd或hi段表示细胞分裂进入有丝分裂_____期,细胞核内DNA含量加倍发生在(a-j)中的____段。 (2)最易辨认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时期是上右图中的___________。 (3)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具有相同数量的染色体,体现了有丝分裂的特点:________,对生物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 ej 后 ef D 染色体(遗传物质或DNA)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解析】试题分析: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处于有丝分裂末期,D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曲线图中cd和hi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则bc、gh表示有丝分裂中期,ab、fg表示有丝分裂前期,ef表示有丝分裂间期,de、ij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1)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结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a-j中cd和hi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则bc、gh 表示有丝分裂中期,ab、fg表示有丝分裂前期,ef表示有丝分裂间期,de、ij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则一个细胞周期可用图中ej表示,细胞核内DNA含量加倍是由于DNA复制导致,发生于分裂间期ef段。(2)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量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此时染色体的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上,即图中D细胞。(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遗传物质或DNA)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所以经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具有相同数量的染色体,有利于生物的遗传。 点睛:一个细胞周期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结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且先有分裂间期后有分裂期,顺序不可颠倒。 56.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 2 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图像以及细 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 (1)图A中a、b、c柱中表示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图B中表示二倍体体细胞分裂图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A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B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A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由Ⅱ变化为Ⅲ,相当于图B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4)符合图A中Ⅳ所示数量关系的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图A中对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 【答案】 a 甲 丙 DNA复制 乙 丙 卵细胞或(第二)极体 Ⅲ和Ⅳ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Ⅰ和Ⅳ中不含b,说明b表示染色单体;Ⅱ、Ⅲ中a:b都是1:2,说明a表示染色体,则c表示DNA分子。图2中,甲表示有丝分裂中期,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一中a是染色体,图2中表示体细胞分裂时期的是甲。 (2)图1中Ⅲ的数量2:4:4,图2中乙也为2:4:4,DNA分子都为4个。 (3)图1中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由Ⅱ变化为Ⅲ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到减数第二次分裂,相当于图B中的丙→乙。 (4)图1Ⅳ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DNA分子=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此时细胞名称为卵细胞或极体.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即图1中的Ⅲ和Ⅳ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考点:本题结合柱形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 57.科学研究发现,细胞色素C(线粒体中一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蛋白质)和dATP(三磷酸脱氧腺苷)同时存在时,细胞质基质中相关蛋白会被剪切,导致细胞凋亡.为验证上述发现,科研人员利用某种结构完全被破坏的癌细胞匀浆为实验材料,以相关蛋白剪切情况作为细胞凋亡的指标进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表.请回答: 组别 1 2 3 4 5 6 步骤 癌细胞匀浆 + + + + + + 细胞色素C的抗体 + + + + ① + + ② + + + 结果 相关蛋白剪切情况 未剪切 剪切 未剪切 未剪切 未剪切 剪切 (注:“+”表示加入相关物质,空白表示不加物质。加入细胞色素C抗体的目的是为了除去匀浆中的细胞色素C)。 (1)细胞癌变的原因是________基因发生突变。 (2)将dATP和DNA彻底水解,对比所得产物,有________种不同。 (3)实验过程中将癌细胞制成匀浆的目的是________。 (4)上述实验步骤①和②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 原癌基因和抑癌 3 将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出来 细胞色素C dATP 【解析】试题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细胞色素C和dATP同时存在时,细胞质基质中相关蛋白会被剪切,导致细胞凋亡”,则自变量是细胞色素C和dATP的有无,因变量是细胞是否凋亡,可通过相关蛋白的剪切情况进行判断。 (1)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2)dATP彻底水解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和腺嘌呤,DNA彻底水解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和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二者共有3种产物不同。(3)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细胞色素C和dATP同时存在时,细胞质基质中相关蛋白会被剪切,导致细胞凋亡”,自变量是细胞色素C和dATP的有无,故细胞中含有的细胞色素C排除出去,故将癌细胞制成匀浆。(4)由于细胞色素C和dATP同时存在时,细胞质基质中相关蛋白会被剪切,则第2组未加细胞色素C的抗体,再加入②物质,相关蛋白被剪切,说明②物质是dATP;第6组加入细胞色素C的抗体,再加入①②物质,相关蛋白被剪切,说明①物质是细胞色素C。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