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交联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
2017-2018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交联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 1.下列关于大肠杆菌某基因的碱基序列的变化,对其所控制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影响最大的是(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A. 第6位的C被替换为T B. 第100、101、102位被替换为TTT C. 第9位与第10位之间插入1个T D. 第103至105位被替换为1个T 【答案】C 【解析】如果第6位的C被替换为T,转录后形成的mRNA只可能造成个别氨基酸的替换,其他氨基酸不变,A错误;如果第100、101、102位被替换为TTT,转录后形成的mRNA只可能造成个别氨基酸的替换,其他氨基酸不变,B错误;如果在第9位与第10位之间插入1个T,转录后形成的mRNA会造成插入点后面的所有氨基酸序列都可能发生改变,因此对其所控制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影响最大,C正确;如果第103至105位被替换为1个T,转录后形成的mRNA中碱基减少,从而引起后面氨基酸序列的改变,但由于发生在尾部,所以影响不大,D错误。 2.紫罗兰单瓣花(A)对重单瓣花(a)显性。图示一变异品系,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缺失了一片段(如图所示),该变异不影响A基因功能。发生变异的个体中,含缺失染色体的维配子不育,但含缺失染色体的雌配子可育。现将该个体自交,子代单瓣花与重单瓣花分离比为 A. 3:1 B. 1:0 C. 2:l D. l:l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的信息:如果A基因不缺失,图形中Aa个体产生的配子是A:a=1:1;根据信息“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缺失了一片段,该变异不影响A基因功能。发生变异的个体中,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育,但含缺失染色体的雌配子可育”,即该植物产生的雄配子为:1A(致死):1a,雌配子为:1A:1a,因此后代Aa:aa=1:1,即子代单瓣花与重单瓣花分离比为1:1,故选D。 3.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原理及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时间是有丝分裂前期 B. 试验中酒精的目的是冲洗掉盐酸,有利于染色 C. 制片时用15%盐酸和95%酒精混合液(1:1)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相互分散开 D. 试验中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 【答案】B 【解析】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理是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A正确;试验中酒精和盐酸组成解离液,目的是使细胞相互分散开,B错误;制片时用15%盐酸和95%酒精混合液(1:1)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相互分散开,C正确;试验中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D正确。 4.下图表示一项重要生物技术的关键步骤,X是获得外源基因并能够表达的细胞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是能合成胰岛素的酵母菌细胞 B. 作为运载体的质粒需有标记基因和多个限制酶切点 C. 基因与载体的重组只需要DNA连接酶 D. 该酵母菌的性状被定向改造 【答案】C 【解析】X是含有胰岛素基因的酵母菌细胞分裂形成的,含有胰岛素基因,因此能合成胰岛素,A正确;质粒通常有多个标记基因和多个限制酶切点,这样便于目的基因的接入和筛选含有重组DNA的细胞,B正确;基因与运载体的重组除了需要DNA连接酶,还需要限制酶,C错误;基因工程能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该酵母菌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形成的,因此其性状已被定向改造,D正确。 5.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4%,aa个体占64%,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 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B. 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C. 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D. 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AA=4%,aa=64%,Aa=1-4%-64%=32%,由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的公式可知:A的基因频率=4%+1/2×32%=20%,a的基因频率=64%+1/2×32%=80%;自由交配后后代的基因型为:AA=20%×20%=4%,aa=80%×80%=64%,Aa=2×20%×80%=32%,故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不变,基因频率也不变;若种群进行自交,AA、aa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分别是AA和aa,Aa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2:1,因此自交后代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4%+32%×1/4=12%,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64%+32%×1/4=72%,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32%×1/2=16%,自交后代是基因频率是:A=12%+16%×1/2=20%,a=72%+16%×1/2=80%。因此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不变、不变;增大、不变,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自交与自由交配方式的理解,根据种群的基因型频率计算种群的基因频率,对于种群中自交、与自由交配的后代的基因型频率进行计算。 6.如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①表示种群的基因型频率改变,②表示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 ④表示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C. 所有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并逐步形成生殖隔离 D. ③表示自然选择学说,其中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D 【解析】①表示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A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错误;物种的形成往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形成生殖隔离,但并不是所有物种的形成都有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获得的四倍体西瓜就是新物种,但并没有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错误;③表示自然选择学说,其中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7.下表表术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142 5.0 2.5 1.3 103.3 6.0 16.0 ②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A. ①属于血浆,因为含有较多的蛋内质 B. ②属于组织液,①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的增多 C. ②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 D. 肝细胞中的C0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5层磷脂分子层 【答案】D 【解析】血浆与组织液成分的差异主要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含量不同,因为血浆中含有丰富的血浆蛋白,且这些大分子物质一般不会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这也反映了毛细血管壁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特点,因此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AC正确;组织水肿的原因之一是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过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更多的水分从血浆渗透到组织液中,B正确;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形成的CO2离开肝细胞到组织液要穿过3层生物膜,再经过单层毛细血管壁才能进入血浆,所以共穿过5层生物膜,每层生物膜具有2层磷脂分子,所以共经过了10层磷脂分子层,D错误。 8.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其中在B、E处的细胞膜外连接电流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处是该神经元的轴突部位 B. 刺激A处,兴奋部位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C. 刺激D处,电流表的指针将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传递时,C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信号” 【答案】C 【解析】神经元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又包括较短的树突和较长的轴突,A处是该神经元的轴突部位,A正确;刺激A处,钠离子内流增多,兴奋部位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B正确;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刺激D点后,兴奋不能传到B处,因此只会使电表的指针发生一次摆动,C错误;C处是突触前膜,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D正确。 9.如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①②和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幼年时激素③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智力低下 B. 激素③含量增加可通过反馈调节使①②激素分泌减少 C. a表示垂体,b表示甲状腺,c表示下丘脑 D. 激素②通过作用于垂体b,进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a是垂体,b是甲状腺,c是下丘脑,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C正确;幼体时甲状腺激素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智力低下,A正确;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可通过反馈调节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正确;②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作用于b甲状腺,进而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D错误。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10.Ⅰ:已知蜜蜂中的蜂王和工蜂都是二倍体(2n=32),根据下图回答: (1)一只灰色(显性)雄蜂和一只黄色(隐性)蜂王,交配产生的后代,蜂王表现为__________色,雄蜂表现为__________色。 Ⅱ:下图是三倍体无子西瓜育种原理的流程图,请椐图回答问题。 (2)若四倍体西瓜基因型为(DDdd)则其产生的配子DD:Dd:dd=__________。 (3)若将四倍体浅绿色西瓜(gggg)和二倍体深绿色西瓜(GG)间行种植,结果发现四倍体西瓜植株上所结的种子,播种后发育成的植株中既有四倍体又有三倍体,那么,四倍体果皮______色,三倍体_____色。 【答案】 灰 黄 1:4 :1 浅绿 深绿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为单倍体,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为二倍体。二倍体西瓜用秋水仙素处理加倍形成四倍体,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形成三倍体,发育形成无籽西瓜。 (1)假设蜜蜂的体色受A、a控制,则一只灰色(显性)雄蜂的基因型为A,一只黄色(隐性)蜂王的基因型为aa,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蜂王基因型为Aa,表现为灰色,雄蜂基因型为a,表现为黄色。 (2)若四倍体西瓜基因型为DDdd,经过减数分裂四个基因随机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则其产生的配子DD:Dd:dd=1:4:1。 (3))四倍体西瓜(gggg)自交后,后代的果皮颜色与母体相同,为浅绿色;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后,三倍体的基因型为Ggg,由该三倍体发育成的西瓜的果皮颜色表现为深绿色。 1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本校连续四年来全体学生的体检结果对全体学生进行红绿色盲发病情况的调查,结果汇总如下表,请根椐表中数据分析回答: 性状 表现型 2009届 2010届 2011届 届 2012届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色觉 正常 404 398 502 432 436 328 402 298 红绿色盲 8 0 13 1 6 0 12 0 (1)第1组同学分析上表数据,计算出调查群体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__________。 (2)调查中发现一男生(Ⅲ110)患有红绿色盲(XbY),其姐姐患有白化病(aa),经调査其家族系谱图如下: 请写出Ⅱ4个体的基因型________。若Ⅲ7与Ⅲ9婚配,生育子女中只患一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 (3)假设当地人群中约2500人中有一个白化病患者,若Ⅲ8与当地一个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性婚配,他们生育一个患白化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 【答案】 1.25% AaBXb 5/12 1/102 【解析】试题分析:由表格男女患红绿色盲数量可知男性患者数量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可推测红绿色盲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又因为Ⅱ-3、Ⅱ-4不患白化病,生了患病的女儿Ⅲ-8,所以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调查群体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发病人数÷调查的总人数=(8+13+1+6+12)÷(404+398+502+432+436+328+402+298)=1.25%。 (2)由于Ⅲ-8号患白化病,Ⅰ-2号患色盲,所以Ⅱ-4的基因型为AaBXb,则Ⅲ-8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先分析白化病:Ⅲ-7不患病,其父母均不患病,但有一患病的姊妹,所以Ⅲ-7的基因型为AA占1/3,Aa 占2/3,Ⅲ-9患白化病,基因型是aa,Ⅲ-7与Ⅲ-9的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是aa=2/3×1/2=1/3;再分析色盲:Ⅲ-7不患病,基因型为XBY,Ⅲ-9不患病,但其母患病,Ⅲ-9的基因型是XBXb,Ⅲ-7与Ⅲ-9的后代患色盲的概率是XbY=1/4,所以若Ⅲ-7与Ⅲ-9婚配,生育子女中只患一种遗传病的概率=(1-1/3)×1/4+(1-1/4)×1/3=5/12。 (3)当地人群中约2500人中有一个白化病患者,即aa的基因型频率为1/2500,则基因频率为a=1/50、A=49/50。由遗传平衡定律,自然人群中Aa的概率为2×1/50×49/50,正常男性是Aa的概率应该是Aa÷(AA+Aa)=(2×1/50×49/50)÷(1-1/2500)=2/5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Ⅲ-8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与当地一个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性(2/51AaXBY)婚配,后代是一个患白化病男孩的概率=2/51×1/2×1/2=1/102。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白化病和色盲的遗传特点,判断图中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和发病的概率,还能够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出正常人中白化病基因杂合子的概率。 12.现有两纯种小麦,一纯种小麦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Ⅰ、Ⅱ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问: (1)方法Ⅱ所示的育种方法所依据的变异原理是________。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 (2)图中①和④的基因组成分别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三)过程采用的操作称为__________。(四)过程使用的药剂的作用是抑制__________的形成。 (4)(五)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中的杂合体占__________。 (5)如将方法Ⅰ中获得的③⑤植株杂交,再让所得到的后代自交,则后代Ddtt:DDtt:ddtt=________。 【答案】 基因重组 Ι DT ddTT 花药离体培养 纺锤体 2/3 2:1:1 【解析】试题分析:析题图:图示为获得小麦新品种的两种育种方法,其中方法Ⅰ为单倍体育种,方法Ⅱ为杂交育种过程。图中过程(一)表示杂交;过程(二)表示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三)表示花药离体培养;过程(四)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过程(五)表示自交;过程(六)表示筛选和连续自交。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方法Ⅱ为杂交育种过程,原理是基因重组;方法Ι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其优点是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DdTt能产生四种配子,即DT、Dt、dT、dt,则图中①为DT,则②为dT,而④是由②发育成的单倍体再经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得到的,所以④的基因型为ddTT。 (3)过程(三)采用的是花药离体培养法;过程(四)是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秋水仙素,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4)过程(五)是自交,其后代抗倒伏抗锈病的植株中,ddTT:ddTt=1:2,其中杂合子占2/3。 (5)如将方法Ⅰ中获得的③DDtt与⑤ddtt植株杂交,再让所得到的后代Ddtt自交,则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dtt:DDtt:ddtt=2:1:1。 13.如图1所示为某地区中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图,图2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 (2)图2中在__________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 (3)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甲种群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60%、10%,则此时a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和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某个时间点统计甲种群中XAXA个体占42%、XAXa个体占6%、XaXa个体占2%,XAY个体占45%、XaY个体占5%,则该种群的A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 【答案】 地理隔离 自然选择 QR 40% 90%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①~⑥表示生物变异,a表示地理隔离,b表示自然选择,c表示生殖隔离。图2中QR时间段内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说明该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OQ和RT段种群基因频率不改变,说明该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不发生进化。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中a表示地理隔离,b表示自然选择。 (2)生物进行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图中QR时间段内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说明该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 (3)已知甲种群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60%、10%,则此时a基因频率=10%+1/2×60%=40%。 (4)因为甲种群中XAXA个体占42%、XAXa个体占6%、XaXa个体占2%,XAY个体占45%、XaY个体占5%,假设该种群共有100个个体,则XAXA个体数目为42、XAXa个体数目为6、XaXa个体数目为2,XAY个体占45数目为45、XaY个体数目为5,XA的基因频率为=1-(6+2×2+5)/(42×2+6×2+2×2+45+5)=90%。 14.图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中__________(填字母)中的液体增多。 (2)图中C02浓度最高的为图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其约占人体体液的__________;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__(填字母)。 (3)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A、B、C、D中的__________。 (4)正常人体的B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在其中存在着多对缓冲物质,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 【答案】 D C 2/3 B和D A (4)H2CO3与NaHCO3 【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由图可知红细胞周围的液体环境是血浆(B)、组织细胞周围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D),C是细胞内液,而A是消化液,属于体外环境。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进入组织液增多,最终导致D组织液增多。 (2)图中C表示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2/3,是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因此该处二氧化碳浓度最高;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B血浆和D组织液。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A是外界环境。 (4)人体血浆中有缓冲物质H2CO3与NaHCO3,可维持血浆PH优质相对稳定。 15.如图所示,甲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乙图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请回答: (1)图中②末梢和M共同构成__________。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冲动在S中单向传导 B.冲动在②中单向传导 C.冲动在①中单向传导 D.冲动在③中单向传导 (3)当兴奋传导至①处时,①处细胞膜内为__________电位。 (4)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分別用适当强度的电流刺激Ⅱ、Ⅲ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Ⅲ处,肌肉__________(会/不会)收缩。刺激Ⅱ处,肌肉__________(会/不会)收缩。 (5)图中④中的化学物质以__________方式出突触前膜,⑥一般是神经元的__________膜。 【答案】 效应器 D 正 不会 会 胞吐 细胞体或树突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结构,①上有神经节,因而是传入神经.根据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到的方向: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因此S是感受器,②是传出神经,③是神经中枢(突触),M是效应器。分析图乙,表示突触,其中④表示突触小泡,⑤表示突触间隙,⑥表示突触后膜,a表示突触前神经元,b表示突触后神经元。 (1)反射弧的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元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者腺体组成的。 (2)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在③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所以在反射弧中也是单向传递的。 (3)当兴奋传导至①处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所以①处细胞膜内是正电荷。 (4)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到的方向是:S感受器→①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M效应器。反射弧只有在完整的时候,反射才能完成,若切断a,用电流刺激Ⅱ处,肌肉M能够接受到刺激,M能够收缩;若刺激Ⅲ处,神经冲动不能传到M,效应器M不能收缩。 (5)图乙中④表示突触小泡,含有的化学物质是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排出突触前膜,⑥是突触后膜,一般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膜。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反射弧的结构,根据神经节或者突触的方向确定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结构名称,并明确神经元之间兴奋单向传递的原因。 16.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为调节物质): (1)正常人的血糖含量范围为__________g/L。 (2)图中B和C的相互__________,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__________(甲、丙、丁),使其分泌胰岛素,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调节;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一调节方式称__________调节。 (4)人在寒冷环境中,A和D的分泌量会增加,提高细胞__________速率,使极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5)下丘脑除参与图示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__________,由__________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 【答案】 0.8~1.2 拮抗 丙 神经 反馈 代谢 抗利尿激素 垂体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图中甲为垂体、乙为甲状腺等腺体,A是乙分泌的相关的激素;丙分泌的激素B能使血糖浓度降低,因此丙为胰岛B细胞,激素B为胰岛素;丁分泌的激素C能使血糖浓度升高,因此丁为胰岛A细胞,激素C为胰高血糖素;D为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 (1)正常人的血糖含量范围为0.8~1.2g/L。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B是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C是胰高血糖素,具有升血糖的作用,因此两者为拮抗关系。 (3)胰岛素是由图中丙(胰岛B细胞)分泌的,下丘脑可以通过神经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一调节方式称反馈调节。 (4)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机体产热,所以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A和D的含量增加。 (5)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可以调节水的平衡。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激素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以及血糖调节过程,确定图中各个字母代表的激素名称以及甲乙丙丁代表的结构名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