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河北省石家庄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石家庄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 已知某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FfGg,由它形成的四个精子中有一个精子的基因组合是Fg,那么其余三个精子的基因组合分别是 A. FG、FG、fg B. fG、Fg、fg C. FG、fg、fG D. Fg、fG、fG 【答案】D 【解析】某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FfGg,由它形成的四个精子中有一个精子的基因组合是Fg,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F的染色体和含有基因g的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一极,而含有基因f的染色体和含有基因G的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另一极。因此,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FFgg、ffGG,它们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Fg和Fg、fG和fG,即其余三个精子的基因组合分别为Fg、fG、fG,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下列科学事件中没有应用“假说-演绎法”的是() A.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 萨顿推论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C. 摩尔根的果蝇眼色遗传实验 D. DNA 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 【答案】B 【解析】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假说-演绎法应用举例:(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2)摩尔根验证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时也采用了假说一演绎法;(3)DNA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以及整个中心法则的提出与证实,都是“假说一演绎法”的案例。 【详解】A、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不符合题意; B、萨顿推论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是通过类比推理法,B符合题意; C、摩尔根通过果蝇眼色遗传实验,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不符合题意; D、DNA复制方式的提出与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得到证实采用了假说-演绎法,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学中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比较基础,只要考生识记孟德尔、萨顿、摩尔根等人的研究方法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 关于如图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 该图可以表示次级卵母细胞 C. 该图中含有4个染色体和4个染色单体 D. 能产生该图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条 【答案】D 【解析】A、此图着丝点分裂无同源染色体,该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 B、该图不可以表示次级卵母细胞,因其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B错误; C、该图中含有4个染色体和0个染色单体,C错误; D、该图属于减数分裂形成细胞的染色体的数目是2条,因此能产生该图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条,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4. 烟草、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中含有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核酸的种类依次是2、1、2 B. 核苷酸的种类依次是8、5、4 C. 五碳糖的种类依次是2、2、1 D. 含N碱基的种类依次是5、4、4 【答案】D 【解析】A、烟草核酸有DNA和RNA,烟草花叶病毒只含RNA,噬菌体只含DNA,核酸的种类依次是2、1、1,A错误; B、DNA有4种脱氧核苷酸,RNA有4种核糖核苷酸,故核苷酸的种类依次是8、4、4,B错误; C、DNA含脱氧核糖,RNA含核糖,五碳糖的种类依次是2、1、1,C错误; D、DNA有4种碱基:ATCG,RNA有4种碱基:AUCG,二者有3种碱基相同,故含N碱基的种类依次是5、4、4,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核酸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5. 一个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初级卵母细胞可以形成几种类型的卵细胞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答案】A 【解析】由于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能形成1个卵细胞,所以一个有2对同源染色体的初级卵母细胞只能形成1种类型的卵细胞,A项正确,B、C、D项错误。 故选A。 6.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活动中,甲容器有分别标A、a的小球各20个,乙容器有分别标有B、b的小球各20个。现从甲、乙容器中各随机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重复100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模拟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B. 甲、乙容器可分别模拟雌、雄生殖器官 C. 模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过程 D. 模拟了F1产生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容器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容器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小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由于甲容器盛有分别标A、a的小球各20个,乙容器盛有分别标有B、b的小球各20个,所以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由于甲容器盛有分别标A、a的小球各20个,乙容器盛有分别标有B、b的小球各20个,所以从甲、乙容器中各随机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模拟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甲、乙容器都模拟雌生殖器官或都模拟雄生殖器官,B错误; C.从甲、乙容器中各随机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模拟了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过程,C正确; D.从甲、乙容器中各随机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只模拟了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过程,没有模拟了F1产生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D错误。故选C。 7. 多指症(有六个手指)为一种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某男性为多指患者,他的夫人正常,但他们的三个子女均是多指症患者,这样的双亲其子女中多指症的发病率是 A. 25% 或50% B. 0或100% C. 50%或50% D. 100%或50%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的信息,该多指病属于显性遗传病;由于他的夫人正常,但是后代子女都有患者,说明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所以该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详解】设该多指的致病基因为T,正常的基因为t,由于他们的三个子女均是多指症患者,所以该男性的基因型为TT或Tt,而他的夫人正常,则他夫人的基因型为tt,假如该男性的基因型是TT,则TT×tt→Tt,则后代都是患者;假如该男性的基因型是Tt,则Tt×tt→1Tt(多指):1tt(正常),所以后代有50%的患者,B正确。故选D。 8. 如图为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对该家族成员进行分析,下列各组中一定携带致病基因的是 A. 3号、5号、13号、15号 B. 3号、5号、11号、14号 C. 2号、3号、13号、14号 D. 2号、5号、9号、10号 【答案】B 【解析】图示为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9号和10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8号女患者的儿子正常,即“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A、3号、5号、13号一定携带致病基因,但15号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A错误; B、3号、5号、11号、14号都是杂合子,即他们一定携带致病基因,B正确; C、3号、13号、14号一定携带致病基因,但2号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C错误; D、5号、9号、10号一定携带致病基因,但2号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D错误。故选B。 9.由120个碱基组成的DNA分子片段,可因其碱基对组成和序列的不同而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其种类最多可达( ) A. 4120 B. 1204 C. 460 D. 604 【答案】C 【解析】根据数学的排列组合原理,采用分步计数的方法.因为一共有120个碱基,形成双链的DNA分子,长度为60个碱基对。因为DNA中120个碱基一共是60个碱基对,而碱基对中的碱基互相决定,所以每一对碱基只有四种情况,共60对碱基,所有可能的结果数就是60个4相乘,即4的60次方(460),故选C。 【点睛】DNA分子多样性与特异性都与DNA上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有关,只是强调的角度不同,DNA分子多样性强调的是生物界的DNA多种多样,DNA分子特异性强调的是:某个特定的DNA与其他DNA相比,有其独有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10.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噬菌体能利用宿主细胞 DNA 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B. 两个实验都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搅拌离心操作前的保温时间不宜过长 D. 两个实验的关键都是通过物质分离提纯技术把 DNA 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去作用 【答案】C 【解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噬菌体利用的是自身的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A错误; B、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 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搅拌离心操作前的保温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导致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C正确; D、两个实验的关键都是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去研究它们所起的作用,前者是通过物质分离提纯技术把他们分开,后者是利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的原理进行分离,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要求考生识记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过程及实验结论,能对两者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1.如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四株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 B. 甲、丙豌豆杂交后代有四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 C. 乙豌豆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2:1 D. 丙、丁豌豆杂交后代的表现型相同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甲细胞内含两对等位基因,经减数分裂可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乙细胞内含一对等位基因,一对相同基因,经减数分裂可产生2种类型的配子;丙细胞内含两对相同基因,经减数分裂可产生1种类型的配子;丁细胞内含一对等位基因,一对相同基因,经减数分裂可产生2种类型的配子。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A、由于乙中含BB基因,所以甲、乙豌豆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与Aa×Aa杂交后代相同,为3:1,A正确; B、甲、丙豌豆杂交后代有四种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AaBb和Aabb,两种表现型,即A-B-型和A-b-型,B正确; C、乙豌豆(AaB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为1:2:1,性状分离比为3:1,C错误; D、丙、丁豌豆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它们的表现型相同,D正确。 故选C。 12.下列与DNA复制和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在不含32P的大肠杆菌内增殖3代,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占1/4 B. 含有3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其中一条链上A+T=35%,该DNA片段在第3次复制时,需要78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 活的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DNA混合后转化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一种基因重组 D. 活的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DNA混合后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只长出S型菌菌落 【答案】D 【解析】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为半保留复制。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菌转化为R型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 【详解】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3代,产生了8个子代噬菌体,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有2个含有32P,所以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占总数为2/8=1/4,A正确; B、某DNA片段有3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比例为35%,则另一条链上和整个DNA分子中A+T比例也为35%。因此整个DNA分子中,A=T=105个,G=C=195个。第三次复制该DNA片段时,需要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23-1×195=780个,B正确; C、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实质是基因重组,C正确; D、活的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DNA混合后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同时长出S型菌和R型菌的菌落,D错误。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DNA分子复制的过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等知识点,能够根据公式进行相关计算,注意区分“n次”和“第n次”复制在计算公式上的差异。 13.如图表示某个纯合子的生物体内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是①和③ B. 一般情况下,正在发生等位基因分离的是细胞②和④ C. 细胞③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数量之比为1∶2∶2 D. 细胞③和细胞④所示过程可能发生在同一器官中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由分析可知,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是①和③,A正确; 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开,所以一般情况下,正在发生等位基因分离的是细胞②,B错误; C、细胞③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其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数量之比为1:2:2,C正确; D、细胞③和细胞④ 所示过程可能发生在同一器官中,如精巢,精原细胞的增殖是有丝分裂,形成精子通过减数分裂,D正确。 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像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14.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是20条,其中染色体中的DNA用3H标记,将该体细胞放入不含有标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2代,则在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 ) A. 5条 B. 40条 C. 20条 D. 10条 【答案】C 【解析】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都被3H 标记,然后放在不含3H 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一代的所有染色体上都含3H 标记,且每个DNA分子都有一条链被3H 标记;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共有40条染色体,但其中只有20条染色体含3H 标记。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15. 从某生物组织中提取DNA进行分析,其四种碱基数的比例是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46%,又知该DNA的一条链(H链)所含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则与H链相对应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 A. 14% B. 24% C. 26% D. 11% 【答案】C 【解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详解】已知DNA分子中,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6%,即C+G=46%,则C=G=23%、A=T=50%-23%=27%.又已知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为28%,即A1=28%,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A1+A2)÷2,则A2=26%。故选:C。 16.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B.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 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D.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答案】A 【解析】1、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对千变万化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每一个DNA分子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这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2、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因此说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3、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含有许多个基因。 【详解】A、在DNA分子结构中,除了3’的脱氧核糖只与一个磷酸基团相连,其余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两个磷酸基团和一个碱基,A错误;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B正确; 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C正确; 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不一定只含有一个DNA分子,在有丝分裂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有2个DNA分子,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DNA分子的结构和结构特点,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解题关键是理解DNA分子的结构和结构特点、理解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17.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是显性,让杂合的红果番茄自交得F1,淘汰F1中的黄果番茄,利用F1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其后代RR、Rr、rr三种基因的比例分别是 A. 1∶2∶1 B. 4∶4∶1 C. 3∶2∶1 D. 9∶3∶1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杂合的红果番茄自交得F1,淘汰F1中的黄果番茄,用F1中的红果番茄即1/3RR,2/3Rr自交。后代中RR占1/3+2/3×1/4=3/6,Rr占2/6,rr占2/3×1/4=1/6,C正确,A、B、D错误。 18. 人类的白化病与色盲都是隐性遗传病。白化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一个患白化病的女性(她父亲是色盲),与一个正常男性(她母亲是白化病患者)婚配,在他们的子女中,预测两病兼有的概率为 A. 50% B. 25% C. 12.5% D. 0 【答案】C 【解析】假设白化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色盲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所以患白化病的女性的基因型为aaXBX-,其父亲是色盲患者,所以该女性的基因型为aaXBXb,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A_XBY,其母亲是白化病,所以男性的基因型为AaXBY,据此答题。 【详解】已知该夫妻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 Y,只考虑白化病,子女中患白化病的概率为1/2,只考虑色盲,子女中患病的概率为1/4,所以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为1/2×1/4=1/8=12.5%。 故选:C。 19. 某种热带植物的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有36个着丝点,这种植物的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有着丝点( ) A. 9个 B. 18 个 C. 36 个 D. 72 个 【答案】B 【解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特点 (体细胞染色体为2N):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详解】着丝点数目变化规律与染色体相同。 (1)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着丝点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某种热带植物的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有36个着丝点,说明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18个着丝点。 (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着丝点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即18个。故选B。 20.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现有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 A. 4种,9:3:3:1 B. 2种,13:3 C. 3种,12:3:1 D. 3种,10:3:3 【答案】C 【解析】先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计算出正常情况下WwYy的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即W-Y-:W-yy:wwY-:wwyy=9:3:3:1,再将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为白色的条件代入,得到具体条件下的表现型种类。 【详解】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即为白色。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WwYy的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用基因型表示为W_Y_(白色):W_yy(白色):wwY_(黄色):wwyy(绿色)=9:3:3:1,因此后代有3种表现型,比例为12:3:1。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准确推断子代的表现型种类。 21.对某一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对细菌的氨基酸用15N标记,让已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已标记的细菌,最后释放出200个噬菌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全部噬菌体都有标记32P B. 2个噬菌体含32P C. 198个噬菌体含 31P D. 2个噬菌体含15N 【答案】B 【解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详解】A、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来自细菌,且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并不是全部子代噬菌体都有标记的32P,A错误; B、亲代噬菌体含有32P标记的DNA分子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由于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子代噬菌体中有2个含有32P,B正确; C、合成子代噬菌体DNA所需的原料(脱氧核苷酸)来自细菌,因此全部子代噬菌体均含有31P,C错误; D、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所需的原料来自细菌,因此全部子代噬菌体均含有15N,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分子复制,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具体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分子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识记DNA分子复制方式,能准确判断子代噬菌体的情况。 22.果蝇的翻翅和正常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位于Ⅱ号染色体(常染色体)上的A基因和a基因控制,现有一只翻翅(杂合)雄果蝇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部分染色体异常分离,而产生一个含有两个A基因但不含性染色体的配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Ⅱ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其他过程正常 B. 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其他过程正常 C. 同时产生的其他三个配子中,一定是两个有一条性染色体,一个有两条性染色体 D. 同时产生的其他三个配子中,可能是两个有两条性染色体,一个无性染色体 【答案】D 【解析】1、减数分裂的特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裂,因此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并且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位于两条染色单体上的相同基因发生分离。 2、对于Ⅱ号染色体,两个A基因原本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应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随着丝点的分裂而分开,并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若含有A基因的两条子染色体进入同一个配子,则会出现AA型配子。 3、对于性染色体,由于该配子不含性染色体,说明同源的一对性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未分离,两条性染色体进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因此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就不含性染色体,产生的精子中也不含性染色体;当然也可能在第二次减数分裂时,性染色体的着丝点没有分裂,使姐妹染色单体都进入同一个精细胞中,另外一个精细胞也就没有性染色体。 【详解】Ⅱ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含A基因的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其它过程正常,A错误;性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也可能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B错误;同时产生的其他三个配子中,两个都含有一条性染色体,一个含有两条性染色体,也可能是两个都含有两条性染色体,一个不含有性染色体,C错误;D正确;故选D。 23.人的血友病属伴性遗传病,苯丙酮尿症属常染色体遗传病。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两病皆患的男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该女孩表现正常的概率是( ) A. 9/16 B. 3/4 C. 3/16 D. 1/4 【答案】B 【解析】血友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H、h表示),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则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的基因型为A_XHX_×A_XHY,生下既患血友病又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即aaXhY,所以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XHXh、AaXHY。 【详解】由分析可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XHXh、AaXHY,单独考虑血友病,他们所生女孩的基因型为XHXH或XHXh,不会患血友病;单独考虑苯丙酮尿症,他们生下正常孩子A_的概率是3/4,综合以上分析可知,这对夫妇亲再生一个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3/4×1=3/4,B正确。 24.下列比值中能够说明 DNA 具有特异性的是( ) A. A+T/G+C B. A+C/T+G C. A+G/T+C D. A/T 【答案】A 【解析】1.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 2.双链DNA分子中A=T、G=C,则(A+G)/(T+C)=(A+C)/(T+G)=1,但双链DNA分子中(A+T)/(G+C)的值不一定等于1。 【详解】A、双链DNA分子中A=T、G=C,对于不同的DNA分子中(A+T)/(G+C)的比值一般不同,说明DNA分子具有特异性,A正确; BCD、由于双链DNA分子中,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所以A=T、G=C,则A/T=G/C=1;(A+G)/(T+C)=(A+C)/(T+G)=1,所以上述比例不能体现DNA分子的特异性,BC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结构的特点中A=T、G=C,其它的比例都是由A=T、G=C推导出来的,所以在解答这类习题时,要牢牢把握住A=T、G=C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 25.用 32 P 标记某动物精原细胞的全部核 DNA ,然后将细胞置于 31 P 的培养液中培养,使其进行一次有丝分 裂或减数分裂( MⅠ、 M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丝分裂前期与 MⅠ前期细胞中, 32 P 标记的 DNA 分子数相同、染色体数不同 B. 有丝分裂后期与 M Ⅰ后期细胞中, 32 P 标记的 DNA 分子数不同、染色体数不同 C. 有丝分裂中期与 MⅡ中期细胞中, 32 P 标记的 DNA 分子数不同、染色体数不同 D. 有丝分裂后期与 MⅡ后期细胞中, 32 P 标记的 DNA 分子数不同、染色体数相同 【答案】C 【解析】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在细胞分裂间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分子完成复制后,DNA分子数加倍、染色体数不变,此时每条染色体含2个DNA分子,这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组成该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上,而且每条染色单体上的DNA均有一条链被32P 标记。 【详解】A.有丝分裂前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32P的DNA的含量相同,染色体数也相同,A错误; B.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32P的DNA的含量相同、染色体数不同,B错误; C.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32P的DNA的含量不同、染色体数也不同,C正确; D.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32P的DNA的含量不同、染色体数也不同,D错误。故选C 26.某男性色盲,若不考虑变异的发生,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可能存在 A. 两个Y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B. 一个X,一个Y,一个色盲基因 C. 两个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D. 一个Y,一个X,两个色盲基因 【答案】C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该男性色盲患者的基因型为XbY,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发生了染色体的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此次级精母细胞中处于后期时,其相应的基因和染色体组成为XbXb或YY。故选C。 27.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DNA分子的特异性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有关 B. 复制过程需要2.4×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 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数目之比为1:7 D. 子代DNA分子中含32P与只含31P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3 【答案】B 【解析】分析:由题意知,该DNA分子含有5000个碱基对,A占20%,因此A=T=10000×20%=2000,C=G=3000,DNA分子复制2次形成4个DNA分子,DNA分子复制3次形成了8个DNA分子;DNA分子的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且是半保留复制的过程。 详解: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方式多种多样,这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每个DNA分子都有其特定的碱基排列序列,这又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A正确;由分析可知,该DNA分子中含有胞嘧啶脱氧核苷酸3000个,复制过程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3000×(23-1)=2.1×104个,B错误;由题意知被32P标记的DNA单链是2条,含有31P的单链是2×8-2=14条,因此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7,C正确;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DNA分子有两个,只含31P的分子数是6个,二者之比是1:3,D正确。 点睛:对于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DNA分子复制特点的理解,并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8. 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I的亲本基因型是 A. 甲为AAbb,乙为aaBB B. 甲为aaZBZB,乙为AAZbW C. 甲为AAZbZb,乙为aaZBW D. 甲为AAZbW,乙为aaZBZB 【答案】B 【解析】图中的两种杂交方式属于正交和反交。 正交和反交一般用来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性染色体遗传。如果是常染色体遗传,正交反交后代表现型雌雄无差别,反之则为性染色体遗传。 【详解】A、根据杂交组合2中后代的表现型与性别相联系,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因此可以确定其中有一对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A错误; B、杂交组合1中后代雌雄表现型相同,且都与亲本不同,可见子代雌雄个体应是同时含A和B才表现为褐色眼,如果甲的基因型为aaZBZB,乙的基因型为AAZbW,因此后代褐色眼的基因型为AaZBZb和AaZBW;由此可知反交的杂交组合2中亲本基因型为aaZBW和AAZbZb,后代雌性的基因型为AaZbW(红色眼)、雄性的基因型为AaZBZb(褐色眼),这个结果符合杂交2的子代表现,B正确; C、如果甲为AAZbZb,乙为aaZBW,则子代AaZBZb(褐色眼)、AaZbW(红眼),杂交1后代表现型不同,C错误; D、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雄性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性性染色体组成为ZW,D错误。 故选B。 29.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Ⅱ)(如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测( ) A. Ⅱ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 B. 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遗传病,后代患病率与性别有关 C. Ⅲ片段出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女性 D. 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答案】B 【解析】片段Ⅱ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X染色体上存在的基因,在Y染色体存在与之相同的基因或等位基因;片段Ⅰ和Ⅲ是非同源区,Ⅲ是Y染色体的差别部分,X染色体上没有与之相同的基因或等位基因,Ⅰ是X染色体的差别部分,Y染色体上没有与之相同的基因或等位基因。 【详解】A、Ⅱ片段是同源区段,X染色体与Y染色体是一样的,不含有控制男性性别的基因,A错误; B、Ⅱ片段是同源区段,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人群中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B正确; C、片段Ⅲ是Y染色体的特有区段,其上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Y染色体只在男性个体中传递,C错误; D、片段Ⅰ是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其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故Ⅰ片段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特点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与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的遗传与性别的关系,对伴性遗传的透彻理解是解题关键。 30.分析如图所示的家族中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判断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Ⅱ-3、Ⅱ-4、Ⅱ-5、Ⅱ-6 基因型相同 B. 该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C. Ⅲ-7 有一个致病基因由Ⅰ-1 传来 D. Ⅲ-9 和Ⅲ-8 婚配,后代子女发病率为 1/9 【答案】C 【解析】根据表现正常的5号和6号生了个患病的10号,推知是隐性遗传病,如果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父亲5号正常,所生10号女儿一定正常,而图中10号女儿为患者,故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该病的正常基因为A,致病基因为a。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Ⅲ7和Ⅲ10都患病,所以Ⅱ3、Ⅱ4、Ⅱ5、Ⅱ6基因型相同,都是杂合体,A正确; B、父母正常而女儿患病,说明该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B正确; C、Ⅲ7的致病基因其中一个来自母亲Ⅱ4,Ⅱ4的父亲Ⅰ2是患者,母亲Ⅰ1正常,Ⅱ4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所以该致病基因只能来自Ⅰ2,C错误; D、Ⅲ8的基因型是1/3AA、2/3Aa,Ⅲ9的基因型是1/3AA、2/3Aa,他们婚配后,后代子女发病的概率=2/3×2/3×1/4=1/9,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类型,根据遗传系谱图写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遗传病的患病概率的计算,对于遗传病类型的准确判断是解题的关键,解此类题目的一般步骤是判断遗传病类型→写出相关基因型→概率计算。 31. 下图是与细胞分裂相关的坐标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图中CD段一定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B. 甲图中的AB段若发生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精巢中,细胞肯定进行减数分裂 C. 乙图中A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比例为1∶2∶2 D. 乙图中的CD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一定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甲图中的AB段完成DNA的复制,可有丝分裂间期或者减数分裂间期;CD段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图中A时期已完成染色体的复制,则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比例为1:2:2;乙图中的CD段代表的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其中前期和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 【详解】A、甲图既可表示有丝分裂,也可表示减数分裂,CD段发生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时间是有丝分裂后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A错误; B、图甲中的AB段表示DNA复制,若发生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精巢中,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也可能是产生精原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故B错误; C、在图乙A时期染色体复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比例为1:2:2,故C正确; D、在图乙中,CD段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其中前期和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离,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相同,故D错误。故选C。 32.表现型正常的双亲有一色盲的孩子,其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是XXY,这是由于双亲之一在形成配子时出现了罕见的性染色体不分离现象所致。此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 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 B. 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 C. 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 D. 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案】D 【解析】由于色盲孩子的基因型为XbXbY,而父亲正常,所以其XbXb只能来源于母亲。又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因此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减Ⅱ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形成的染色体移向了细胞同一极,导致形成的卵细胞中含两个Xb染色体,当与Y精子结合时,形成了XbXbY的受精卵,D正确。 33.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YY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可能是( ) A a、AXb、AXb B. A、aXb、aXb C. Aa、Xb、Xb D. AXb、aXb、Y 【答案】C 【解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精原细胞通过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在减一后期时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次级精母细胞在减Ⅱ后期的发生着丝点的分裂,使复制形成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发生分离。 因此在减Ⅰ后期,等位基因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在减二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使复制形成的相同基因分离,平均分配到两个精细胞中。 【详解】AaXbY的精原细胞,进行染色体复制为初级精母细胞AAaaXbXbYY,产生了一个AaYY的精子,说明A和a所在这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没有分离,组合到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细胞,第二次分裂YY这对单体没有分离组合到同一个精细胞。 故初级精母细胞AAaaXbXbYY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产生2个次级精母细胞为AAaaYY和XbXb;次级精母细胞AAaaYY分裂为AaYY和Aa2个精细胞,次级精母细胞XbXb分裂为Xb和Xb2个精细胞。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异常情况,考生在判断把握原则:等位基因应在减一后期分离,复制形成的相同基因应在减二后期分离,如果未分离,则在该时期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34.在孟德尔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若让F2中的黄色圆粒个体自交,则F3的性状分离比是( ) A. 25:5:5:1 B. 3:3:1:1 C. 9:3:3:1 D. 15:5:3:1 【答案】A 【解析】F2中的黄色圆粒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YYRR(1/16)、YYRr(2/16)、YyRR(2/16)、YyRr(4/16),即黄色圆粒中各基因型及比例为:YYRR(1/9)、YYRr(2/9)、YyRR(2/9)、YyRr(4/9)。1/9YYRR自交后代均为黄色圆粒;2/9 YYRr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3/4)YYR_、(1/4)YYrr;2/9 YyRR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3/4)Y_RR、(1/4)yy RR;4/9 YyRr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9/16)Y_R_、(3/16)Y_rr、(3/16)yy R_、(1/16)yy rr。所以F3的性状分离比是:Y_R_:Y_rr:yy R_:yy rr=【1/9+(2/9)×(3/4)+(2/9)×(3/4)+(4/9)×(9/16)】:【(2/9)×(1/4)+(4/9)×(3/16)】:【(2/9)×(1/4)+(4/9)×(3/16)】:【(4/9)×(1/16)】=25:5:5:1,A正确。故选A。 35. 某双链DNA分子中含有200个碱基,一条链上A:T:G:C=1:2:3:4,则该DNA分子 A. 四种含氮碱基A:T:G:C=3:3:7:7 B. 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0个 C. 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100种 D. 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 【答案】A 【解析】A、该DNA分子的一条链上A∶T∶G∶C=1∶2∶3∶4,则另一条链上A∶T∶G∶C=2∶1∶4∶3,整个DNA分子中A∶T∶G∶C=3∶3∶7∶7,A正确; B、该DNA分子中A=T=30,G=C=70,连续复制两次,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0×(22-1)=90个,B错误; C、该DNA分子含有100个碱基对,30个A—T碱基对,70个G—C碱基对,碱基排列方式小于4100种,C错误; D、一个DNA分子由两条DNA链组成,含2个游离的磷酸基,D错误。故选A。 36.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 R 型细菌的①②③④四个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 S 型活细菌中提取的 DNA、DNA 和 DNA 酶、蛋白质、多糖,如图所示。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 R 型细菌的是( ) A. 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在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脂质等物质分离开,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单独的、直接的去观察它们的作用,最后发现只有加入S型细菌DNA的组有S型细菌的产生,最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NA酶可将DNA水解,所以2、3、4三个试管内都没有S型细菌的完整DNA,所以R型细菌都不会发生转化,因此只有R型细菌;1号试管因为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会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但是发生转化的R型细菌只有一部分,故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存在。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解题关键是明确遗传物质是DNA,并且有S型细菌转化的试管中仍存在R型细菌。 37.已知某双链DNA分子共含有2000个喊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G:T:C=1:2:3:4。该 DNA分子连续复制3次,则在第三次复制过程中需要鸟嘌吟脱氧核苷酸 A. 3200个 B. 4800个 C. 5600个 D. 8400个 【答案】B 【解析】已知DNA分子中碱基数,求复制n次与第n次所需某碱基的数目:某DNA分子中含某碱基a个,复制n次,则共需加入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为a×(2n-1)个,因为最初亲代DNA分子做模板不需要原料;但第n次复制时所需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 为a×(2n-1)-a×(2n-1-1)=a×2n-1。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一条链上A:G:T:C=1:2:3:4,则G1=2/10,C1=4/1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外一条链上G2=4/10,而G=(G1+G2)/2=3/10,双链DNA分子共含有2000个碱基对,则G=3/10×4000=1200,而第三次复制过程中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1200×23-1=4800个。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利用DNA分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来完成相关计算。 38.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显性,且基因A和基因B均纯合时使胚胎致死,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只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子代表现型比例可能为 A. 2∶1 B. 5∶2 C. 8∶3∶3∶1 D. A、B、C均有可能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基因A和基因B均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 【详解】(1)若两只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均为AaBb,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正常情况下,两只基因型为AaBb的鼠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应该为A_B_(1/16AABB、2/16AaBB、2/16AABb、4/16AaBb):A_bb(1/16AAbb、2/16Aabb):aaB_(1/16aaBB、2/16aaBb):aabb(1/16)=9:3:3:1。由于基因A和基因B均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黄色短尾(2/16AaBB、2/16AABb、4/16AaBb):黄色长尾(1/16AAbb、2/16Aabb):灰鼠短尾(1/16aaBB、2/16aaBb):灰鼠长尾(1/16)=8:3:3:1。 (2)若两只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均为AABb,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应该为AAB_(1/4AABB、2/4AABb):AAbb(1/4),由于基因A和基因B均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黄色短尾(2/4AABb):黄色长尾(1/4)=2:1。 (3)若两只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均为AaBB,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应该为A_BB(1/4AABB、2/4AaBB):aaBB(1/4),由于基因A和基因B均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黄色短尾(2/4AaBB):灰鼠短尾(1/4)=2:1。 (4)若两只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应该为AABB、AABb、AaBB、AaBb=1:1:1:1,由于基因A和基因B均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子代表现型都是黄色短尾。 (5)若两只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应该为A_B_(AABB、AaBB、AABb、AaBb):A_bb(AAbb、Aabb)=6:2,由于基因A和基因B均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黄色短尾(AaBB、AABb、AaBb):黄色长尾(AAbb、Aabb)=5:2。 (6)若两只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应该为A_B_(1/8AABB、1/8AABb、2/8AaBB、2/8AaBb):aaB_(1/8aaBB、1/8aaBb)=6:2,由于基因A和基因B均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黄色短尾(AABb、AaBB、AaBb、AABb、AaBB、AaBb):黄色长尾(aaBB、aaBb)=5:2。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基因A和基因B均纯合时使胚胎致死”判断出亲本的基因型,再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判断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 39.如图表示某兴趣小组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含有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即可得到被35S标记的噬菌体 B. 离心的结果最可能是a的放射性很低、b的放射性很高 C. 仅有图中实验即可得出DNA是遗传物质 D. 如果搅拌不充分,则离心后b的放射性会增加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用35S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目的是将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然后离心,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所以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会发现上清液a中放射性较强,沉淀物b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 【详解】A、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离心的结果最可能是a的放射性很高、b的放射性很低,B错误; C、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到大肠杆菌中,故该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 D、如果搅拌不充分,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会随着大肠杆菌沉淀到b中,所以离心后b的放射性会增加,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过程图,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中;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明确图示实验只能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40.真核细胞某生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 1 可使磷酸二酯键断裂,酶 2 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B. a 链与 d 链的碱基序列相同 C. 该图表示 DNA 半保留复制过程,遗传信息传递方向是 DNA→RNA D. c 链和 d 链中 G+C 所占比例相等,该比值越大 DNA 热稳定性越高 【答案】D 【解析】图示表示DNA分子的复制,其复制有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并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图中酶1表示解旋酶,酶2表示DNA聚合酶。G与C碱基对之间以三个氢键连接,这种碱基对比例越高,DNA分子结构就越稳定。 【详解】A、酶1表示的是解旋酶,解旋酶的作用是使氢键断裂,A错误; B、DNA分子中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的,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链和b链碱基互补配对,b链与c链碱基互补配对,因此a链与c链的碱基序列相同,c链与d链碱基互补配对,所以a链与d链的碱基序列互补,B错误; C、DNA复制过程中遗传信息传递方向是DNA→DNA,C错误; D、c链和d链中的碱基是互补配对的,两条链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并且A与T之间是以两个氢键连接的,G与C之间是以三个氢键连接的,G+C所占比例越大,DNA分子的稳定性越高,因此c链和d链中G+C所占比例相等,该比值越大DNA热稳定性越高,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所以形成的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为半保留复制。 二、填空题 41.图甲是DNA分子局部组成示意图,图乙表示DNA分子复制的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中有___________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团。从主链上看两条单链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从碱基关系看两条单链________________。 (2)图乙的DNA分子复制过程中除了需要模板和酶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等条件,保证DNA分子复制精确无误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 (3)若图乙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腺嘌呤有m个,则该DNA分子复制4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_______________个。 (4)若图乙的该DNA分子含有48502个碱基对,而子链延伸的速度为105个碱基对/min,则此DNA复制约需要30s,而实际时间远远小于30 s,根据图分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由图可知延伸的子链紧跟着解旋酶,这说明DNA分子复制是_______________。 (5)将14N标记的细胞培养在含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若细胞在该培养液中分裂四次,该DNA分子也复制四次,则得到的子代DNA分子中含14N的DNA分子和含15N的DNA分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2 反向平行 碱基互补 原料、能量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7.5(a-2m) DNA分子的复制是双向的 边解旋边复制 1:8 【解析】分析甲图:甲图是DNA分子局部组成示意图,两条链之间遵循碱基之间互补配对; 分析乙图:乙图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该图表明DNA分子的复制是双向进行的,且其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 【详解】(1)甲图中DNA分子每条脱氧核苷酸链一端都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因此一个DNA分子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两条链的方向相反且平行,碱基之间遵循互补配对原则。 (2)DNA分子复制需要模板、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酶和能量等条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其复制的精确性。 (3)若图乙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腺嘌呤有m个,则胞嘧啶的数量为(a-2m)÷2,该DNA分子复制4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24-1)×(a-2m)÷2=7.5(a-2m)个。 (4)若图乙的该DNA分子含有48502个碱基对,而子链延伸的速度为105个碱基对/min,则此DNA复制约需要30s,而实际只需约16s,根据图分析是因为DNA分子的复制是双向的;由图可知延伸的子链紧跟着解旋酶,这说明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 (5)DNA复制4次,获得16个DNA分子,其中有2个DNA分子同时含有14N和15N,14个DNA分子只含有15N,所以子代DNA分子中含14N的DNA分子和含15N的DNA分子的比例为2:16=1:8。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识记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等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2.如图是表示某种生物个体内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三图各属于时期∶甲图表示_______________期细胞,图中有_______________个 DNA 分子,分裂后子细胞是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有____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表示_______________期细胞。 (3)丙图表示_______________期的细胞,其母细胞原有____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_______________。 (4)该种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_______________条。 【答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8 次级精母细胞 4 有丝分裂后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2 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4 【解析】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由于甲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甲细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 (2)乙图中着丝点分裂,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 (3)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因此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卵细胞和第二极体。次级卵母细胞后期的染色体数与卵母细胞相同,故卵母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由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分离,所以卵母细胞有2对同源染色体。 (4)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所以该种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条。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43.如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家族中有的成员患甲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有的成员患乙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如系谱图所示。现已查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 (1)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属_______________性遗传病,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属_______________性遗传病。 (2)写出下列两个体的基因型∶Ⅲ-8∶_______________,Ⅲ-9∶________________ (3)若Ⅲ-8和Ⅲ-9婚配,子女中只患一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X 隐 常 隐 aaXBXb或aaXBXB AaXbY或AAXbY 3/8 1/16 【解析】1.判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正常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正常非伴性。 2.分析遗传系谱图:5号、6号表现正常,出生患甲病的儿子9号,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II6不携带致病基因,故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号和4号表现正常,出生患乙病的女儿8号,故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根据试题分析可知,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隐性遗传病,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属隐性遗传病。 (2)8号患乙病,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aa,8号不患甲病,但有患甲病的弟弟(哥哥),故3号和4号关于甲病的基因型分别为XBY、XBXb,故8号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综合两对基因,8号基因型及概率为1/2aaXBXb、1/2aaXBXB。9号患甲病,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XbY,不患乙病,2号患乙病,5号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Aa,6号不携带致病基因,基因型为AA,故9号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AA、Aa,综合两对基因,9号基因型及概率为1/2AaXbY、1/2AAXbY。 (3)根据(2)分析可知,若III8和III9婚配,子女中患甲病的概率为1/2×1/2=1/4,子女中患乙病的概率为1/2×1/2=1/4,子女中只患一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4×(1-1/4)+1/4×(1-1/4)=3/8。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4×1/4=1/16。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及伴性遗传,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能利用口诀,根据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同时能利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44.葫芦科中有一种被称为喷瓜的植物,其性别不是由异形的性染色体决定的,而是由3个复等位基因aD、a+、ad决定的,每株植物中只存在其中的两个基因。它们的性别表现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雄性、两性、雌性植株的基因依次是_______________。 (2)aD、a+、ad这三个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3)在雄性植株中为什么不可能存在纯合子?_______________。 (4)雄株Ⅰ与雌株杂交,后代中有雄株也有雌株,且比例为 1∶1,则雄株Ⅰ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5)为了确定两性植株的基因型,以上述表格的植株为实验材料,设计最简单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_______________(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答案】 aD、a+、ad aD对a+、ad为显性,a+对ad为显性 雌性亲本不能提供含aD基因的卵细胞,则雄性植株无纯合子 aDad 杂交组合:让两性植株自交,观察后代的性状分离情况。预期结果和结论:如果后代都是雌雄同株,则亲本基因型为a+a+;如果后代有性状分离,且雌雄同株:雌性植株=3:1,则亲本基因型为a+ad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表中为喷瓜的性别及相应的基因型,其中雄株的基因型为aDa+、aDad;雌株的基因型为adad;雌雄同株(两性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d,可见,喷瓜的性别是由基因决定的。控制喷瓜性别类型的三种基因间的显隐关系是aD>a+>ad,据此答题。 【详解】(1)根据雄株的基因型为aDa+、aDad;雌雄同株(两性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d;雌株的基因型为adad,可判断决定雄性、两性、雌性植株的基因依次是aD、a+、ad。 (2)分析表格可知,只要含有aD即表现雄性,说明aD对另外两个基因为显性,在不含aD的情况下,只要含有a+即表现为雌雄同株,所以a+相对于ad为显性,综合分析可知,控制喷瓜性别类型的三种基因间的显隐关系是aD>a+>ad,即aD对a+、ad为显性,a+对ad为显性。 (3)由于雌性植株不含aD,即雄性植株的两个亲本不能同时提供aD基因,否则两个亲本都是雄性,所以在雄性植株中不可能存在纯合体。 (4)雄株I(aDa+或aDad)与雌株(adad)杂交,后代中有雄株(aDad)也有雌株(adad),且比例为1:1,则雄株I的基因型为aDad。 (5)为了确定两性植株的基因型,让两性植株自交,观察后代的性状分离情况; 如果后代都是雌雄同株,则亲本基因型为a+a+;如果后代有性状分离,且雌雄同株:雌性植株=3:1,则亲本基因型为a+ad。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