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唐山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生物试卷 命题人:姜学志 审核人:于艳侠 说明: 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卷Ⅱ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3.Ⅱ卷答题纸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卷Ⅰ(45道小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1-30小题,小题1分,31-45小题,每题2分) 1.人体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血液 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 B.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较,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C.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为组织液 D.呼吸酶、葡萄糖和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3.关于人体内环境与健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B.内环境pH恢复正常是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 C.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造成组织水肿 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4.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 ) A.细胞体 B.轴突 C.突触间隙 D.树突 5.以下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有特异性 C.神经纤维的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D.神经递质经胞吐作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 6.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7.下丘脑部分受损(能存活),可能导致的结果是( ) A.听不到声音 B.看不懂文字 C.白天体温升高,夜间体温下降 D.身体平衡失调 8.人体感染白喉杆菌(白喉杆菌侵入易感者上呼吸道,通常在咽部黏膜生长繁殖)后,将启动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的繁殖 B.吞噬细胞通过溶菌酶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灭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9.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发现史,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达尔文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 B.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透过玻璃片传递给下部 C.拜尔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下部分布不均造成 D.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10.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 A.②⑤⑦ B.①②③⑤⑧ C.①③④⑥⑦ D.②⑤⑧ 1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霉素促进种子休眠 B.脱落酸能延缓叶片的衰老 C.生长素促进果实成熟 D.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 12.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 ) A.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 B.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 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 D.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 1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均具有两重性和极性运输的特点 B.植物激素只有进入靶细胞内才能发挥调节作用 C.同一植物细胞上可能含有多种激素的受体 D.植物激素是一类微量、高效的有机物,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14.下列不属于对种群特征描述的是( ) A.某池塘生活了约150种生物 B.蒲公英杂乱无章地分布在操场上 C.某市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1∶1.5 D.某市人口近三年的迁入约为5% 15.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小,其原因是 ( ) A.雄性个体数量减少使得雌性个体的产卵能力下降 B.成虫个体大量迁出使得幼虫个体数量减少 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 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得种群出生率下降 16.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仍有可能发生改变 D.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17.下列有关生物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要随机取样,同时保证样本数量足够 B.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不能用样方法 C.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 D.调查乔木类的马尾松,小样方最好划分为1 m2左右 18.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C.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 D.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19.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研究过程是: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土壤中的小动物 D.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20.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连绵的燕山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影响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 21.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在光裸的岩地上经过一定的时间,最终就会演替出森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出森林,其过程大致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B.在初生演替过程中,苔藓能够取代地衣的原因是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争夺阳光的过程中处于优势 C.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是在灌木阶段 D.在原来因污染而废弃的土地上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这种演替将最终达到森林(群落)阶段 22.有关人工高产鱼塘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硝化细菌能将无机物合成糖类等有机物,属于分解者 B.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植物在种群的空间特征上,具有明显的分层分布现象 C.植物为鱼类提供了食物,鱼类为植物提供了无机盐,实现了系统中能量的循环利用 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 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 24.下列对于相关实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一片森林中的杉树可组成一个群落 B.池塘中的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C.一块稻田中的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构成种群 D.组成加拉帕戈斯群岛的13个主要岛屿的鸟类各自形成独立的13个种群 25.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各种群数量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 ) A.绿藻上升 B.白鲢下降 C.水蚤下降 D.乌鱼上升 26.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输入生产者的能量必然大于输入各级消费者的能量之和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 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 27.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遗传病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B.与正常人相比,猫叫综合征患者缺失第5号染色体 C.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 D.选择在家系中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较为理想 28.下列哪项事实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A.人们确认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之后,发现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DNA在亲子代噬菌体之间起桥梁作用 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表明,只有加入S型菌的DNA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D.人们得出染色体与生物的遗传有关之后,发现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29.某种群基因库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且A和a的基因频率都是50%,一段时间后,若a的基因频率变为95%,由此判断,错误的是( ) A.此时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 B.该种群所处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C.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产生了新物种 D.a的基因频率提高,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30.下列有关生物学内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功能主要有识别、运输、催化等 B.性激素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其分泌过程与高尔基体有关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D.病毒无细胞结构所以不能独立生活 3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 B.神经递质、抗体等物质的合成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内环境中Na+浓度下降,会降低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32.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表示轴突),其中两个神经元上连接一个电流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有3个突触 B.刺激a处,会导致b处持续兴奋或抑制 C.刺激b处,会引起c处发生电位变化 D.刺激c处,电流表指针发生1次偏转 33.下图甲和乙分别表示反射弧结构和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兴奋传导方向依次为A、C、B、D、E B.图甲中B处,兴奋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图乙中三大系统产生的信号分子进入内环境后只被本系统细胞、器官识别 D.免疫系统释放的信号分子主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 34.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即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①理论上患者的神经—肌肉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正常情况基本相同 ②兴奋由神经到肌肉突触后膜,经历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③注射受体蛋白来增加受体数量,可以缓解该病症状 ④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引起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5.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根和茎生长的影响,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生长素对这两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 B.植株倒伏一段时间后,根尖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大于c点所示浓度 C.若植物茎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b点所示浓度,则背光侧浓度一定在d~e所示浓度范围 D.该植物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小于根 3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其应用对应不正确的是( ) A.2,4-D:麦田除草 B.赤霉素:促进大麦种子产生α淀粉酶 C.乙烯: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 D.生长素:获得无子番茄 37.如图表示水稻种子成熟过程中生长素、脱落酸和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曲线表明生长素能抑制脱落酸的合成 B.种子成熟过程中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 C.蜡熟期脱落酸含量的下降有利于种子中有机物的合成 D.生长素和脱落酸能够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38.植物群落的生长具有分层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因为群落具有分层现象,所以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 C.在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该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作物品种 D.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39.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 ) A.重捕时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 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 C.标志物脱落 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40.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种群在0~t2段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B.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 41.下图所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如果c1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b1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 B.图中b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C.图中的c可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D.图中d1/d可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4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每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不同 B.竞争和捕食是食物网中常见的种间关系 C. 生产者和消费者是食物链中必不可少的两类生物 D.营养级越多的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就越多 43.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 正确的分析是 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 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 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 44.人们通过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等抗生素研究发现,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等病原体而对人体无害,其原因是抗生素能够有效地阻断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而不影响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人们对此现象提出了许多假设,其中最不合理的是( ) A.抗生素能阻断细菌DNA的转录过程,而不影响人体DNA的转录过程 B.抗生素能阻断细菌转运RNA的功能,而不影响人体转运RNA的功能 C.抗生素能阻断细菌内核糖体的功能,而不影响人体内核糖体的功能 D.抗生素能阻断细菌线粒体的功能,而不影响人体线粒体的功能 45.如图为二倍体雄性田鼠(2n=54)体内某细胞正常分裂时相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曲线的一部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则a=2,且数量为2a时属有丝分裂后期 B.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则a=54,且数量为2a时着丝点数目是108 C.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则a=1,数量为a时是次级精母细胞 D.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核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则数量为a时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 卷Ⅱ(4道小题,共40分) 46.(8分)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通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母体内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升高。在这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分级的,其中由________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________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提高_____________的速率,使机体产热________;影响神经系统的_____________。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 (3)除了作用于靶细胞外,激素调节的特点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10分)科学家雷(P.M.Ray)将燕麦胚芽鞘切段放入一定浓度生长素的溶液中,发现10~15min后切段开始迅速伸长,同时介质的pH下降,细胞壁的可塑性增加。将切段放入含IAA的pH4的缓冲溶液中,切段也表现出伸长(见表);基于上述结果,雷于1970年提出了生长素作用机理的酸生长理论(见图) (1)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可以通过_________(横切/纵切)胚芽鞘切断制成临时装片,用_________观察两侧细胞长度比较得出结论。 (2)若植物自身不能产生生长素,可以将植物加入到_________环境中,促进细胞的伸长。 (3)IAA一方面被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后,刺激H+泵将H+排出细胞膜,从而使____________变得松散,不能阻止细胞__________,于是细胞伸长;另一方面IAA被细胞内的受体识别后,刺激细胞核内________________,从而合成细胞膜和细胞壁相关物质,细胞继续伸长。 48.(12分)研究人员利用密闭玻璃容器探究环境因素对自花受粉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并培育高产新品种。下图是在温度适宜、CO2浓度为0.03%的条件下测得的相关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B、G点产生ATP的场所________(填“是”或“不是”)完全相同。 (2)由图可知,该植株光照时间至少有____h,其中有光照且光照强度一定保持不变的时间段有____________,限制EF段的主要环境因素为______________。 (3)F点时有机物的制造量是____________mmol/h(用氧气产生量表示)。 (4)当CO2浓度变为0.3%的条件下再测得相关的曲线,分析S1、S2和S3的面积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5)为获得高产品新种,科研人员对该植株进行诱变处理,若该种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和显性突变(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最早在子____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____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最早在子____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____代中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 49.A(10分)(普理、实验班做)水葫芦的繁殖速度极快,其在中国南部水域广为生长,成为外来物种侵害的典型代表之一。如图1为科学家在某一水生生态系统中开展的轻度、中度、重度水葫芦入侵区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 (1)水生生态系统中距离河岸不同地段植被的种类不同,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结构。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其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________。 (2)在轻度入侵区,水葫芦大量繁殖后,沉水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减少,这是在_______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在重度入侵区,水葫芦每4天增加50%且呈“J”型增长,若初始数量为30棵,则60天后,种群数量Nt=________棵(只写表达式,不计算)。 (3)若该水生生态系统由于上游水库的建立,河水干涸,其后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上述实例说明人类的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________。 (4)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牛与鸡之间______(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49.B(10分)(英才班做)某地大力发展农家乐,构建旅游与生态并举的生态农业。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池塘中的藻类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它们在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具有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与不同水域深度___________有密切相关。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除草、治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下图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中该种群数量在ad段的增长曲线呈_____型,d-e 的年龄组成最可能是______型,种群数量最少的点是_____ 。 (4)在人为干预下,地震毁损的某自然保护区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如图所示[单位为103kJ/(m2·a)]。请据图分析: 该自然保护区恢复的过程群落演替的类型是________演替,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103kJ/(m2·a),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外,还包含__________中的能量。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唐山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 1-5 B B D C A 6-10 C C D B D 11-15 D B C A D 16-20 D A C B A 21-25 C D C C B 26-30 A C A C C 31-35 B D C D C 36-40 C D B A B 41-45 D D C D C 46. (每空1分,共8分) (1)下丘脑 垂体 (2)细胞代谢 增多 发育和兴奋性 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 (3)微量高效 通过体液运输 47.(除第(1)问,每空1分,其他每空2分,共10分) (1)纵切 显微镜 (2)酸性(IAA或IAA+酸性) (3)细胞壁 (渗透)吸水 基因表达(转录) 48.(每空1分,共12分) (1)不是 (2)14 AB和CD CO2浓度 (3)7 (4)不变 增大 不变 (5)一 三 二 二 49.A(普理、实验班做)(10分) (1)水平 (物种)丰富度 减小 (2)群落 30(1+50%)15 (3)次生 速度和方向 (4)无 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子粒) 捕食与竞争 49.B(英才班做)(每空1分,共10分) (1)生产者 光照强度 (2)调整能量流动方向,是能量更多地流向水稻 (3)s 衰退 f (4)次生 129 粪便 15.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