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第2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第2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作业

练案[29]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一、选择题 ‎1.鳄鱼常爬上岸来躺着不动,并张开口让一种小鸟食口腔内的小虫,当敌害来临时,鸟惊飞,鳄鱼逃走,下列关系中,不属于种间斗争的是( C )‎ A.敌害与鳄鱼  B.鳄鱼与小虫 C.鳄鱼与小鸟  D.小鸟与小虫 ‎[解析] 敌害与鳄鱼是捕食关系,是种间斗争,A错误;鳄鱼与小虫是寄生关系,是种间斗争,B错误;鳄鱼与小鸟是互利共生关系,不属于种间斗争,C正确;小鸟与小虫是捕食关系,是种间斗争,D错误;故选C。‎ ‎2.(2020·浙江省绍兴市高三高考模拟)下列关于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草原生态系统不具有群落的垂直结构 B.群落的层次性越明显,动物的数量越多 C.在群落垂直结构的各层次上栖息的动物都不同 D.光的穿透性对湖泊中植物的分层分布有重要影响 ‎[解析] 草原生态系统和其他生态系统一样,具有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错误;群落的层次越明显、分层越多,群落中的动物种类就越多,B错误;有些动物在群落中栖息在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多个层次,C错误;水生群落的层次性,即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等决定,D正确。故选D。‎ ‎3.(2019·宁波市北仑中学高三竞赛)某湖泊生活着金鱼藻、浮萍、芦苇等生物,并长期养殖鲫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从湖岸到湖心依次生长着芦苇、浮萍和金鱼藻等生物,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在保证食物充足、环境适宜的条件下,该湖泊中鲫鱼种群呈指数增长 C.湖泊中斜温层水温度变化较大,静水层水的密度最大 D.当湖里的鲫鱼被大量捕捞后,其K值不变 ‎[解析] 从湖岸到湖心依次生长着芦苇、浮萍和金鱼藻等生物,这是指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在保证食物充足、环境适宜的条件下,由于湖泊中空间有限,该湖泊中鲫鱼种群将呈“S”形增长,B错误;湖泊中水温度变化较大的是斜温层,水的密度最大的是静水层,C正确;K值是环境容纳量,由环境决定,当湖里的鲫鱼被大量捕捞后,其K值不变,D正确。故选B。‎ ‎4.(2019·湖北高三开学考试)某池塘中A、B两种具有捕食关系的鱼类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甲为捕食者,乙为被捕食者 B.甲乙之间的捕食关系仅对捕食者有利 C.两种鱼之间只有捕食关系,没有竞争关系 D.甲乙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 ‎[解析] 甲的波峰在前为被捕食者,A错误;甲乙之间的捕食关系,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错误;两种鱼为争夺O2等资源会发生竞争关系,C错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相互影响,当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时,捕食者种群数量由于食物增加而增加,当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时,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由于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又使捕食者种群数量因食物缺乏而减少,D 正确。故选D。‎ ‎5.(2019·河南高三开学考试)在某生态系统中,动物X是初级消费者。现将动物Y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动物X和动物Y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表所示。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时间(年)‎ ‎1‎ ‎2‎ ‎3‎ ‎4‎ ‎5‎ ‎6‎ ‎7‎ 动物X种群数量(只)‎ ‎18 900‎ ‎19 500‎ ‎14 500‎ ‎10 500‎ ‎9 500‎ ‎9 600‎ ‎9 500‎ ‎9 600‎ 动物Y种群数量(只)‎ ‎100‎ ‎120‎ ‎200‎ ‎250‎ ‎180‎ ‎170‎ ‎180‎ ‎170‎ A.动物X和动物Y最可能为竞争关系,竞争的结果表现为相互抑制 B.动物X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受动物Y引入的影响 C.该生态系统中动物Y种群的K值是250‎ D.在第5年时,动物X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属于稳定型 ‎[解析] 由表中的信息可知,动物Y种群数量逐渐增加后稍微减少至稳定,伴随着动物X种群数量逐渐减少至稳定,结合两者数量的差异,初步推断两者最可能为捕食关系,A项错误;引入动物Y后,动物X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B项错误;由表格数据可知,该生态系统中动物Y种群的K值大约是175,C项错误;第5年后,动物X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故第五年时动物X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属于稳定型,D项正确。故选D。‎ ‎6.(2019·浙江高三期末)下列有关自然条件下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每年生殖次数越多,种群自然增长率就越高 B.通过年龄金字塔的宽度可以得知每个年龄组的个体数量 C.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 D.演替过程中由于新物种的出现往往导致原有物种无法生存而被取代 ‎[解析] 种群自然增长率与生殖次数和每次出生的个数都有关系,A错误;通过年龄金字塔中纵轴两侧并列的横向条形图可以得知每个年龄组的雌雄个体比率,不能得知具体的个体数量,B错误;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C正确;演替过程中由于新物种往往比原有物种更具有生长优势,所以导致原有物种的优势地位被取代,但原有物种不一定会被淘汰,D错误。‎ ‎7.(2020·山东高考模拟)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调查鲤鱼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若渔网网眼太大常使调查值偏大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物种丰富度是群落调查的基本内容 C.田间某种杂草的随机分布,是生物群落水平的研究内容 D.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密度的大小和天敌数目的多少都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解析]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鱼种群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会漏掉较多的鱼,常使调查值偏小,A错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的多少可用丰富度表示,B正确; 田间某种杂草的随机分布,是种群的空间特征,C错误; 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用K值表示)天敌数量增多会降低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错误。 故选B。‎ ‎8.(2020·山东高考模拟)下图为寄生、捕食对某地区二代棉铃虫自然种群各发育期总死亡率的影响,不考虑迁移,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D )‎ A.影响一龄期二代棉铃虫总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捕食 B.影响五龄期二代棉铃虫总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寄生 C.影响各发育期总死亡率的生物因素除寄生、捕食外还有竞争等 D.总死亡率大于50%时,二代棉铃虫种群数量一定下降 ‎[解析] ‎ 一龄期二代棉铃虫寄生率约为0,影响一龄期二代棉铃虫总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捕食,A项正确;五龄期二代棉铃虫捕食率约为0,影响五龄期二代棉铃虫总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寄生,B项正确;种间斗争形式包括寄生、捕食和竞争,影响各发育期总死亡率的生物因素除寄生、捕食外还有竞争等,C项正确;种群数量是否增加决定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总死亡率大于50%时,二代棉铃虫种群数量不一定下降,D项错误。‎ ‎9.(2020·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诊断)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B.在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 C.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决定的 D.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这种现象是初生演替 ‎[解析] 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A正确;在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群之间的关系相对稳定,不同种群的数量也保持相对稳定,表现在K值上下波动,B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是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C正确;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这种现象是次生演替,D错误。故选D。‎ ‎10.(2019·河南高考模拟)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群落中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B.“J”型增长种群的数学模型中λ大于1,并且是一常量 C.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 D.海洋生态系统中,杂食性鱼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鱼类 ‎[解析] 群落形成垂直结构后,不同种类的生物分布于垂直空间的不同位置,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A正确;“J”型增长种群的数学模型中λ为大于1的常量,B正确;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需随机取样,若选择草多的地方,调查结果偏高,C错误;杂食性鱼类的食物种类大于其他食性的鱼类,杂食性鱼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鱼类,D正确。故选C。‎ ‎11.(2019·湖北沙市中学高考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B.土壤小动物对于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C.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在近期其个体数量一定增多 D.水平方向上光照强度的不同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 ‎[解析] 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可见,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A正确;在土壤小动物中,有的是分解者,有的是消费者,分解者能够将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分解为无机物,而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因此土壤小动物对于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的辅助作用,B正确;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受其他自然因素(如疾病、自然灾害)的影响,在近期其个体数量不一定增多,C错误;水平方向上光照强度的不同,是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的因素之一,D正确。‎ ‎12.‎ ‎(2019·海南高三期末)如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群落演替的方向都是从简单到复杂 B.人为因素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图示群落中最稳定的是阶段Ⅲ的群落 D.阶段Ⅰ的沙丘上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解析] 在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干扰下,生物群落的演替也会向反方向进行,使群落逐渐退化,导致生物群落结构从复杂到简单,A错误;人为因素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例如过度放牧,B正确;阶段Ⅲ表示森林阶段,是顶级群落,此时群落的结构最稳定,C正确;阶段Ⅰ表示草本植物阶段,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正确。故选A。‎ ‎13.(2019·山东高三期末)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捕食和竞争不利于群落内生物种类的稳定 B.在自然的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种群一般也越多 C.没有人为干扰,弃耕农田总能演替成为森林 D.土壤中的小动物分布无垂直结构 ‎[解析] 群落中捕食和寄生关系均有利于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A错误;由于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一般也越多,B正确;弃耕农田能否演替成为森林还需要看环境条件,C错误;土壤中的小动物分布有垂直结构,D错误。‎ ‎14.(2020·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模拟)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种群数量接近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 B.校园的草地上蒲公英呈随机分布,这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 C.通常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初生演替所需的时间更长 D.不同种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相互抑制是常见的表现方式 ‎[解析] 根据分析可知,在K/2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种群增长速率最快,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数量接近K值,A正确;校园的草地上蒲公英呈随机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不属于群落的空间结构,B错误;由于次生演替时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因此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初生演替需要的时间长,次生演替需要的时间短,C正确;不同种的生物之间既存在互利共生,也存在捕食、竞争和寄生等种间关系,自然界中不同种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相互抑制是常见的表现方式,D正确。故选B。‎ ‎15.(2019·福建高三期末)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可发生变化 B.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地衣→苔藓→灌木→草本→森林五个阶段 C.发展工农业生产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D.“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可看作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实例 ‎[解析] 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保持动态平衡,仍可发生变化,A正确;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五个阶段,B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正确;“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属于次生演替,可看作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实例,D正确,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6.(2020·陕西高考模拟)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于其生存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请回答有关问题。‎ ‎(1)外来物种在入侵地区定居扩张的原因是环境条件适宜、没有敌害。‎ ‎(2)外来物种常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捕食、竞争、寄生的关系。‎ ‎(3)若某入侵物种能入侵森林、灌木和草本三种群落,其中入侵更易成功的是草本群落。其原因是该群落结构更为简单。‎ ‎(4)正确的引种会增加引种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在条件适宜的沙漠地区引种植物,可能会使当地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或“K值”)提高。‎ ‎[解析] (1)若环境条件适宜且没有敌害的话,外来物种在入侵地区会定居下来并不断扩张。(2)外来物种导致本地物种生物多样性下降,其与本地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竞争、捕食和寄生关系。(3)在森林、灌木和草本三种群落中,草本群落的结构最为简单,稳定性最容易被破坏,因此若某入侵物种能入侵森林、灌木和草本三种群落,其中入侵更易成功的是草本群落。(4)在条件适宜的沙漠地区引种植物,而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食物和生存空间,因此会使当地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提高。‎ ‎17.(2020·重庆东北师大附中高考模拟)群落的演替从植物的定居开始,到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为止。演替过程中出现的第一种生物称为先锋物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先锋物种一般是地衣,后定居的植物能在该地生存,并取代先锋物种而成为优势生物,原因是地衣(先锋物种)创造了一定的土壤条件,适合后定居植物生存和后定居植物在与地衣(先锋物种)竞争阳光等资源中占优势。‎ ‎(3)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的种间关系逐渐复杂,生物A和B都生存在蒙古栎下层树枝表面,且都以蒙古栎为食,则A和B存在竞争 关系。C以B为食,D以A和C为食,且80%食物来源于A,则D与A、D与C存在捕食关系。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D的数量急剧下降,进而导致C的数量也减少,原因是A是D的主要食物来源,D减少,则A增加显著,在与B的竞争中占优势,导致B减少,C以B为食,所以C减少。‎ ‎[解析] (1)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从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地衣 苔藓 草本植物 灌木 森林。先定居在裸岩上的植物为地衣(先锋物种),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地衣创造了一定的土壤条件,适合后定居的植物生存;后定居的植物在与地衣竞争阳光等资源中占优势,故后定居的植物能在该地生存,并取代先锋物种而成为优势生物。(3)生物A和B都生存在蒙古栎下层树枝表面,且都以蒙古栎为食,说明A和B存在竞争关系。C以B为食,D以A和C为食,且80%食物来源于A、则D与A、D与C存在捕食关系。由题干可知A是D的主要食物来源,D减少,则A增加显著,在与B的竞争中占优势,导致B减少,C以B为食,所以C减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