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总分60分) 1.无子西瓜的培育、高产青霉素菌株的产生、杂交育种所依据的原理分别是( ) 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分离 ③基因重组 ④染色体变异 A. ③②① B. ④①② C. ①③④ D. ④①③ 2.粮食问题是当今举世瞩目的迫切问题之一。改善农作物的遗传性状、提高粮食产量是科学工作者不断努力的目标,下图是遗传育种的一些途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图示新品种,可选图中E→F→G的育种方法 B. H→I、J→K都必须用到与G过程相同的技术操作 C. C→D和H→I过程都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D. 图中的遗传育种途径,A→B所表示的方法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 3.如图为用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品种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①和②经l、Ⅱ过程培育成⑤,所用的方法分别为杂交和自交,其原理是基因重组 B.用③培育出④的常用方法Ⅲ是花药离体培养 C.由④培育成⑤的方法称为单倍体育种,其优点是明显地缩短了育种年限 D.由③培育成⑥的常用方法Ⅳ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其形成的⑥称多倍体 4.假设a、B为玉米的优良基因,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用不同方法进行了实验(见右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育种方法运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最大优点是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B.过程②③④育种方法运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型aaB_的类型经④后,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是5/6 C.过程⑤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它可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过程⑤⑦的育种原理相同 5.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表现为共同进化 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C.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小 D.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6.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大于a的基因频率 D.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是生物发生进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7.DNA分析表明,白头叶猴和金头叶猴都是从黑叶猴进化而来的,它们分别是距今46万~26万年前和50万~25万年前从黑叶猴分离出来。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白头叶猴和金头叶猴成为不同物种的标志是彼此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 B.自然选择使黑叶猴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变化形成白头叶猴和金头叶猴 C.自然选择的直接作用对象是黑叶猴种群的基因型 D.从一个物种发展为三个物种意味着自然选择使生物多样性增加 8.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生的脚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2,w为0.8。下面有关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环境改变导致海龟种群的适应能力发生很大变化 B.生殖隔离导致海龟种群分化成不同的物种 C.基因突变导致海龟种群发生定向变异 D.自然选择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 9.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妻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子女患该病的概率 A. 1/10 B. 10/19 C. 91/100 D. 1/2 10.甲海岛上的某种鸟部分迁徙到相互隔绝的乙、丙两海岛上,如图为刚迁入时和多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黑色、B1-黄色、b-灰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三个海岛上的这种鸟因长期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 B.鸟类迁入新岛屿后与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 C.甲、丙两个岛屿的环境相同决定羽毛颜色朝着相同方向进化 D.乙岛上B1基因的出现是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的结果 11.科学家在研究某种鸟的进化时发现,在繁殖季节有的雄鸟能够吸引多只雌鸟来到它的领地筑巢,有的雄鸟却“魅力不足”而其领地中鸟巢的数量很少。经观察,研究者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与雄鸟尾羽的长短有关。观察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具有生殖隔离的两个物种未必存在地理隔离 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鸟的种群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C.长尾羽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 D.该种群中控制尾羽长短的全部等位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 12.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 B.在②③④⑤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是②、③ C.种群X分布区域扩大有利于在⑥⑦原种群之间形成地理隔离 D.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相同方向演化 13.为除去对农作物构成重大危害的兔,1950年澳大利亚使用了能引起兔子致命疾病的病毒。右图表示对此后六年间兔的致死率和病毒的毒性变化进行的调查结果统计。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兔和病毒之间具生殖隔离是他们进化的内因 B.从图中病毒的毒性降低和兔死亡率降低可以看出二者相互选择,都在向适合自己的方向进化 C.从达尔文进化论的角度看,兔和病毒之间的生存斗争有利于各自的进化 D.从图中看,随时间的延续,兔和病毒都不会被自然选择淘汰而绝灭 14.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⑥口服抗菌药物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②③⑦ B.②③ C.①②③⑦⑧ D.①②③⑥⑦⑧ 15.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中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 16.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 B.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C.②通过毛细血管壁与③进行物质交换 D.细胞中CO2的排出路径是③→②→① 17.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④可以直接进入A、C B.O2、葡萄糖、血浆蛋白和生长激素都是①的成分 C.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 D.当D结构堵塞时液体②会增加 18.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体中,稳态的维持都以正反馈调节为基础 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①③④中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 C.①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④中的,其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组织水肿 D.若②为脑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若②为肌肉细胞,则a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b处 19.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20.如图是作用于人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四大系统模式图。图中1、2、3、4分别是( ) A.消化、循环、泌尿、呼吸系统 B.循环、呼吸、泌尿、消化系统 C.呼吸、泌尿、循环、消化系统 D.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系统 2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 A.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B. 内环境稳态需要体内各种调节机制的密切配合 C.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来维持的 D.由内环境的成分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 22.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运动神经末梢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兴奋在细胞间传递的本质是相同的 C.突触前膜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突触后膜将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23.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③处组织液中的神经递质移动至突触后膜需消耗ATP B. 在④处给予适宜刺激,①、⑤处均能检测到动作电位 C. 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时,其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D. 神经冲动经③的传递引起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 24.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兴奋在a、d两个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是a神经元树突→突触→b神经元轴突 B.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借助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C.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 D.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25.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切断②处,刺激④处,⑤处仍能出现反射活动 B. 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C. 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 D. 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 26.如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 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 B.过程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过程②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 D.过程③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27.下图是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在a、c两点给予适宜强度刺激(a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 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刺激c点,b、d点都能兴奋,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B. 刺激c点,a处不能兴奋是因为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C. 刺激a点,兴奋由d传到e过程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D. 刺激a点,电流表①不偏转,电流表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8.某人因意外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 A. 脑干和小脑 B. 小脑和脊髓 C. 脊髓和脑干 D. 只有脊髓 29.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各种形式的刺激均可引起感受器产生兴奋 B. 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不都在脊髓 C. 抑制性递质不能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电位的改变 D. 聋哑病人会丧失一切语言功能 30.左图是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突触间隙中的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右图)。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在反射弧中称效应器 B.神经递质的释放说明细胞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会引起肌细胞收缩,α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当人体中α银环蛇毒时,肌肉会出现痉挛现象 D.如果肉毒素能特异性地与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结合,则会阻止兴奋的传递 二、填空题(40分) 31.现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纯种小麦的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个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所示的Ⅰ、Ⅱ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9分) (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是(填序号)________,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另一种方法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 (2)图中①和④基因型分别为______和______。 (3)(三)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四)过程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__________。 (4)(五)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子占______; (5)如将方法中获得的③⑤植株杂交,再让所得到的后代自交,则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_____。32.(11分)如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 图中①指________的改变,②是导致①改变的内因,包括生物的突变和________,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 生物多样性包括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则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 。倘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的基因型,令其自交,则自交子一代所有个体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________,aa基因型的个体占________,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原因是 。 33.(10分)图1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和液体流动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图2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据图回答: 请据图分析回答: 图1 (1)图1中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____,其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填标号),d与b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 (1) 试以图解表示图中a~d四种液体的物质交换关系(以a~d字母及箭头表示)。 (3)图1中a~d,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C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才能被组织细胞C利用。 (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2中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_____的调节下进行。 (5)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0分)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在神经系统正常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根据对下一级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可以把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下面图1和图2是分别表示这两种突触作用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递质合成后首先贮存在________内,以防止被细胞内其他酶系所破坏。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递质通过________这一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_,再与位于________的受体结合。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1中,当某种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引起Na+大量内流,使后膜的电位逆转成________,从而产生兴奋。而在图2中,当另一种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却使Cl-内流,由于抑制了突触后神经元________(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所以无法产生兴奋。 (3)氨基丁酸(GABA)是脑内主要的抑制性递质,突触释放的GABA在体内可被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________(抑制剂/激活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从而缓解病情。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同麻醉剂的作用机理不同:有些麻醉剂属于递质拟似剂(能与受体结合,并且结合后产生与递质作用时类似的效果),有些麻醉剂属于受体阻断剂(阻碍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那么递质拟似剂类的麻醉剂主要作用于________(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 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题答案 1-10 DBCBC DCDBB 11-20 DDAAC CADCD 21-30 CCCBC CBCBC 31.(9分,每空1分) (1)Ⅰ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2) DT ddTT (3) 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4) 1/3 (5) 1:2:1 32.(11分,最后一空2分,其余1分) (1)基因频率 基因重组 (2)基因 (3)35% 65% 55% 15% 70% 是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33.(10分) (1)a b、c d中蛋白质含量较多 (2) (3) d a 6 (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5)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4. (10分) (1) 突触小泡 胞吐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2) 外负内正 动作电位 (3) 抑制剂 抑制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使GABA的分解速率降低。 (4)抑制性突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