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天津市武清区等五区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天津市武清区等五区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 一、单选题:共40题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按照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细胞、系统、群落和组织 B.细胞、个体、群落和生物圈 C.个体、细胞、种群和生态系统 D.个体、种群、生物圈和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系统—生物圈。A中组织应比系统小, C细胞比个体小,D中生物圈比生态系统大,故B正确。 【备注】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难度较易。 2.在人体细胞中,由A、G、U三种碱基可构成多少种核苷酸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答案】C 【解析】在人体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碱基是AGCT,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碱基是AGCU四种。所以A、G、U组成的核苷酸是5种,C选项正确。 3.医生给低血糖休克病人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的目的是 A.供给全面营养 B.供给能量 C.维持细胞的形态 D.供给水分 【答案】B 【解析】葡萄糖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4.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的肽键结构式是 A.NH—CO B.—NH—CO— C.—NH2—COOH— D.NH2—COOH 【答案】B 【解析】肽键是由一个氨基酸中的—NH2和另一个氨基酸中的—COOH脱去一分子水形成的,记为—NH—CO—。 【备注】本题考查蛋白质结构的知识。 5.下列哪项的组成物质中含有糖类物质 A.胰岛素 B.性激素 C.DNA D.磷脂 【答案】C 【解析】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不含有糖类,A错误;性激素是固醇类,属于脂质,不含有糖类,B错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构成,含有糖类,C正确;磷脂属于脂质,不含有糖类,D错误。 【备注】考查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难度较易。 6.狼体内有A种蛋白质,20种氨基酸;兔体内有B种蛋白质,20种氨基酸。狼捕食兔后,狼体内的一个细胞中含有蛋白质种类和氨基酸种类最可能是 A.A+B,40 B.A,20 C.大于A,20 D.小于A,20 【答案】D 【解析】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均由约20种氨基酸构成,而狼的一个细胞内并不合成全部的蛋白质,而只能部分蛋白质合成,狼捕食兔后,把兔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后才吸收利用,合成自身的蛋白质,所以一个细胞中含有蛋白质种类减少,氨基酸种类不变,D正确。 【备注】考查蛋白质种类及基本组成单位相关知识,难度中等。 7.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出现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 A.细胞分化 B.细胞分裂 C.细胞衰老 D.细胞癌变 【答案】A 【解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出现稳定性差异的过程,A正确。 【备注】考查细胞分化的概念。 8.下列关于细胞化学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细胞中含有的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是一致的 B.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C.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分子具有多种功能 D.性激素、维生素、纤维素都属于脂质 【答案】C 【解析】不同细胞中含有的化合物的种类大体相同,但数量不一致,A错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而不是RNA,B错误;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决定其结构的多样性,而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其功能多样性,C正确;性激素和维生素D属于脂质,纤维素属于多糖,D错误。 【备注】考查细胞的化学成分,难度一般。 9.在“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 A.温度 B.pH C.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多少 【答案】B 【解析】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自变量是pH,温度、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是无关变量通常处于相同且适宜条件,试管中产生气泡的多少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通过现象看酶的活性强弱,B符合题意。 【备注】考查酶活性影响的相关实验,难度较易。 10.下图是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的简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过程表示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B.①图细胞有8条染色体 C.③图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D.②图细胞、④图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末期 【答案】A 【解析】从图可知,有细胞壁和无中心体,有从两极发出的纺缍丝形成的纺缍体,为植物有丝分裂过程图,A错误;①中染色单体分离成为染色体,染色体加倍,为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B正确;细胞中的染色体刚出现,核膜还没有完全消失,为有丝分裂前期图,③图细胞中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图,C正确;④图中在赤道板上形成可见的细胞板,又出现新核膜,为有丝分裂后期图,D正确。 【备注】考查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难度中等。 11.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核酸由C、H、O、N、P等元素组成 B.核酸中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C.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DNA或RNA D.核酸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C 【解析】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含氮碱基构成,含有C、H、O、N、P五种元素,A正确;绝大多数生物均含有DNA,以DNA作为遗传物质,极少数的RNA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B正确;核酸主要由DNA和RNA组成,C错误;核酸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白质合成,D正确。 【备注】考查核酸的相关知识,难度较易。 12.人体血红蛋白一条肽链有145个肽键,形成这条肽链的氨基酸分子数及它们在缩合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A.145和144 B.145和145 C.145和146 D.146和145 【答案】D 【解析】肽键数=脱水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数,失去的水分子数等于形成的肽键数。一条肽链有145个肽键,则氨基酸个数为145+1=146个,肽键的数目等于脱去的水分子数145,故选D。 【备注】考查氨基酸脱水缩合相关知识,难度中等。 1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线粒体能够独立完成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的过程 B.高尔基体接受内质网输送的蛋白质作进一步加工 C.叶绿体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储存在糖类的化学能 D.核膜的存在使基因的复制和表达在不同区域完成 【答案】A 【解析】线粒体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A错误;对于蛋白质的加工先经内质网加工为具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后,形成囊泡转移到高尔基体上,再进一步加工为成熟的蛋白质,B正确;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场所,把吸收来的光能转变为有机物稳定的化学能而储存在有机物中,C正确;核膜的存在使基因的复制和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而翻译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D正确。 【备注】考查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相关的知识,难度中等。 14.下列对细胞核功能的阐述中,较为全面的是 A.是遗传的信息库 B.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C.A和B都正确 D.没有细胞核,细胞就不能分裂和分化 【答案】C 【解析】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是遗传的信息库,故C正确。 【备注】考查细胞核的功能,难度较易。 15.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没有的细胞器是 ①线粒体 ②大液泡 ③叶绿体 ④高尔基体 ⑤核糖体 ⑥中心体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答案】B 【解析】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是高等植物不断分裂的细胞,细胞内无叶绿体、大液泡、中心体,有线粒体、高尔基体和核糖体,故B正确。 【备注】考查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结构特点,难度较易。 16.表现生命特征的最基本结构单位是 A.氨基酸或核苷酸 B.真核或原核细胞 C.DNA或RNA病毒 D.基因或遗传密码 【答案】B 【解析】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系统的最基本结构层次,故B正确。 【备注】考查生命系统的基本单位,难度较易。 17.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E. B.Wilson)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他做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最可能是 A.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 B.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C.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D.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C 【解析】A项错误: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但细胞不能完成一切生命活动,如人体的反射活动,故A错误;B项错误:单细胞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只能说明单细胞的生命活动在细胞内进行,但对于多细胞生物,其生命活动不仅仅在细胞内进行;C项正确: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的参与下完成,所以每一个生命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故C正确;D项错误: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不是一切生物,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选C。 【备注】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上 A.磷脂含量 B.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C.糖的种类 D.水的含量 【答案】B 【解析】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选B。 【备注】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 19.现有含水量①10%、②12%、③14%、④16%的小麦,分别贮存于条件相同的四个粮仓中。在贮存过程中,有机物损耗最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含水量越多,代谢越旺盛,消耗的有机物最多,所以A选项是指含水量最少,代谢最弱,消耗有机物最少,A正确。 【备注】考查含水量与代谢的关系,难度较易。 20.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生素)时,K+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处移向低浓度处。这种物质通过膜的方式是 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 主动运输 D 胞吞作用 【答案】B 【解析】由题意知:在加入少量缬氨霉素后,K+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处移向低浓度处说明人工膜上没有运输K+的载体,由于是顺浓度梯度运输,故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自由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但不需要载体协助,A错误;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C错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作用,D错误。 【备注】考查物质进出细胞方式,难度中等。 21.下列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 ①葡萄糖 ②果糖 ③蔗糖 ④麦芽糖 ⑤淀粉 ⑥纤维素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①⑤⑥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还原糖。在①-⑥中,是还原糖、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①②④。A、C、D错误,选B。 【备注】本题考查还原糖,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的能力。 22.(2013·东北师大附中期中)若细胞内线粒体数量明显减少,则下列细胞进行物质转运的过程受影响最大的是 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分子 C.神经细胞吸收K+ D.肺泡吸收氧气 【答案】C 【解析】细胞内线粒体数量减少,则细胞供能减少,导致主动运输过程受阻。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分子的方式为自由扩散,肺泡细胞吸收氧气的方式为自由扩散,都不需要消耗能量。神经细胞吸收K+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受影响最大。 23.某种生物活性洗衣粉盒上印有以下资料,下列对资料表明的信息的理解,错误的是 成分 ••蛋白酶0.2% ••清洁剂15% 用法 ••洗涤前先将衣服浸于溶有洗衣粉的水中数小时 ••使用温水效果最佳 ••切勿用60 ℃以上的水 A.这种洗衣粉较易清除衣服上的蛋清污渍 B.在60 ℃以上的水中,蛋白酶会失去活性 C.该洗衣粉可洗涤各种衣料 D.蛋白酶能够水解各种蛋白质 【答案】C 【解析】根据酶的专一性,洗衣粉中含蛋白酶,不能洗涤丝制品等蛋白质类的衣料。 【备注】加酶洗衣粉有不同的种类,使用时应根据衣物的污渍类型选择相应种类的加酶洗衣粉。衣物的洗涤,不仅要考虑洗涤效果,还要考虑衣物的承受能力和洗涤成本等因素。 24.肾小管上皮细胞对原尿中的葡萄糖、无机盐等有很强的吸收能力,与其功能相适应,在细胞内含有较多的细胞器是 A.叶绿体 B.线粒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 【答案】B 【解析】对原尿中的葡萄糖、无机盐重吸收过程为主动运输过程,而主动运输需消耗细胞内能量,而能量主要由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提供,B正确。 【备注】考查物质进出细胞方式,难度中等。 25.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B.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转化成ATP C.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D.细胞连续分裂时,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答案】D 【解析】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无线粒体,A错误;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可转移的能量被ADP和磷酸吸收形成ATP,B错误;ATP分子由一个腺嘌呤、一个核糖和三个磷酸基团构成,C错误;细胞连续分裂时,不断消耗能量,通过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实现能量的供应,D正确。 【备注】考查ATP相关的知识,难度中等。 26.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可发生CO2→C3→C6H12O6,在线粒体中则会发生C6H12O6→C3→CO2 B.ATP和[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 C.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中,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D.都具有较大膜面积和复杂的酶系统,有利于新陈代谢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答案】D 【解析】叶绿体中的暗反应是二氧化碳的固定及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在线粒体内发生丙酮酸的分解和[H]与氧结合生成水的过程,葡萄糖的分解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A错误;ATP和[H]在水的光解和光合磷酸化过程形成,线粒体中的水的生成消耗[H]产生ATP,B错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光合作用过程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在线粒体中把稳定的化学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错误;叶绿体的基粒的类囊体薄膜增大叶绿体的膜,利用光反应进行,线粒体的内膜增大线粒体的膜面积,保证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进行,D正确。 【备注】考查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难度较难。 27.下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Ⅰ、Ⅱ、Ⅲ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水参与Ⅲ中第二阶段的反应 B.Ⅱ在叶绿体囊状结构上进行 C.Ⅰ中产生的O2,参与Ⅲ的第二阶段 D.X代表的物质从叶绿体的基质移向类囊体 【答案】A 【解析】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A正确;Ⅱ是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叶绿体囊状结构的薄膜上是光反应的场所,B错误;光反应产生的氧气用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H]反应生成水,C错误;X代表的物质是ATP,由光反应阶段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再转入叶绿体基质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D错误。 【备注】考查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过程,难度中等。 28.下列有关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泌蛋白的分泌不需要能量也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B.小分子物质和离子都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的 C.葡萄糖等较大的分子只能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D.当植物细胞液浓度低于细胞外液浓度时才会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D 【解析】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是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的,但不需要载体蛋白;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三种:自由扩散、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而葡萄糖进出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当细胞液浓度低于细胞外液浓度时,细胞会失水而出现质壁分离的现象。 29.下列生物化学反应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 A.CO2的固定 B.白化病基因的转录 C.丙酮酸转化为乳酸 D.无氧呼吸酶的合成 【答案】C 【解析】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全过程,二氧化碳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A不符合,白化病基因的转录发生在细胞核中,B不符合;丙酮酸转化为乳酸是无氧呼吸第三阶段,C符合题意;无氧呼吸酶的合成在核糖体上进行,D不符合题意。 【备注】考查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反应,难度较易。 30.在天气晴朗的夏季,将用全素营养液培养的植株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放在室外进行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用CO2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水平虚线表示:实验开始时玻璃罩内CO2浓度)。据图得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AD段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B.FG段表明气孔关闭,不进行光合作用 C.影响曲线BC段变缓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D.体内的有机物在一昼夜内有所减少 【答案】C 【解析】AD段时,玻璃罩内CO2浓度上升,这是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的结果,A错误;中午12点时,由于温度过高会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减少,但是光合作用仍在进行,并且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B错误;在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但是AB段上升速度快,而BC段变缓,这是由于凌晨温度较低,呼吸作用减弱的原因,C正确;K点和A点相比,玻璃罩内CO2浓度有所降低,说明有一定的有机物积累,D错误。 【备注】考查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关系相关知识,难度较难。 31.在上午8—10时的两个特定时刻测定某植物细胞内三种物质的含量变化,其相对数值如图所示。该细胞最可能是 A.形成层细胞 B.叶肉细胞 C.根尖细胞 D.果肉细胞 【答案】B 【解析】叶肉细胞,因为第二次测定和第一次测定相比,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和有机物增加,说明该细胞可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合成葡萄糖,故只有叶肉细胞可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形成层细胞、根尖细胞、果肉细胞一般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C、D错误。 【备注】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相关知识,难度一般。 32.如图所示的玻璃容器中,注入一定浓度的NaHCO3溶液并投入少量的新鲜绿叶碎片,密闭后,设法减小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会看到叶片沉入水中。然后再用光照射容器,又会发现叶片重新浮出液面。光照后叶片重新浮出液面的原因是 A.叶片吸水膨胀,密度减小 B.溶液内产生的CO2大量附着在叶面上 C.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产生的O2附着在叶面上 D.NaHCO3溶液因放出CO2而密度增大 【答案】C 【解析】叶片浮出水面的原因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使密度减小而浮在叶面上,A错误;溶液内不会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NaHCO3 溶液的作用保持容器内二氧化碳的浓度稳定,叶片上浮是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的结果,B错误;叶片浮出水面的原因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积累在细胞间隙导致密度减小而上浮,C正确; NaHCO3溶液的作用保持容器内二氧化碳的浓度稳定,D错误。 【备注】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难度中等。 33.下列各图分别表示两个自变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除各图中所示的因素外,其他环境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图中a点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酶的数量 B.乙图中d点比c点在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中生成C5的速率快 C.M、N点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P点的限制因素是温度 D.丙图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走势将稳定不变 【答案】D 【解析】甲图中可以看出,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是a点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色素和酶的数量,A正确;乙图中d点与c点相比,光照强度增加,光反应增加,产生的ATP和[H]增加,因此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还原量多,生成C5的速率快,B正确;图中M、N、P三点均为三条曲线的限制因素分别是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温度,C正确;丙图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走势有可能下降,因为超过最适温度,酶的活性降低,D错误;故选D。 【备注】考查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难度中等。 34.取三粒质量相同的大豆种子,一粒放在黑暗中长成豆芽甲,另两粒在光下生长发育成植株乙和丙。测定甲、乙的鲜重和丙的干重,并与大豆种子比较,增加的重量分别为a、b、c,则a、b、c的增重因素分别是吸收利用了 A.H2O;H2O和CO2;H2O和CO2 B.CO2;H2O和CO2;H2O C.CO2;H2O;H2O和CO2 D.H2O;CO2;CO2 【答案】A 【解析】A项正确:豆芽甲处于黑暗环境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根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故增加的重量主要来自水;植株乙是在光下生长发育成的,能进行光合作用且根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故增加的鲜重主要来自水和CO2;植株丙也是在光下生长发育而成,干重增加量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有机物中的C主要来自CO2,有机物中的H,主要来自水。 35.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特定形态的结构和功能的成熟细胞一般没有细胞周期 B.细胞周期是一个与代谢有关的过程,温度越高所需的时间越长 C.细胞的种类不同,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也不相同 D.一个新的体细胞细胞分裂成两个子体细胞所需时间为一个细胞周期 【答案】B 【解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D正确;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成熟细胞一般不再分裂,不具有细胞周期,A正确;细胞周期是一个与代谢有关的过程,需合成DNA、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代谢过程,酶有最适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则需时间长,不高于则时间短,B错误符合题意;不同种生物细胞、同种生物不同组织器官的细胞周期不同,C正确。 【备注】考查细胞周期概念,难度一般。 36.同一生物体具有不同功能的体细胞,有较大差异的是 A.细胞膜的结构组成 B.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C.DNA的碱基排列顺序 D.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种类 【答案】B 【解析】同一个生物体不同功能的体细胞是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分化而形成的,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而基因是相同,不同的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及翻译形成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B正确、C错误;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A错误;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种类一般相同,D错误。 【备注】考查细胞分化相关知识,难度中等。 37.科学家在研究钠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下述实验:先向枪乌贼神经纤维里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先后加入某药物和ATP,测得周围溶液中24Na的量如图所示。据图作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加入某药物后,溶液中24Na的量不断增加 B.加入ATP后,神经纤维中24Na的量增多 C.神经纤维排出24Na需要消耗ATP和载体蛋白 D.“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呼吸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加入某药物后,溶液中24Na的量不再增加,A错误;加入ATP后,溶液中24Na的量增加,则神经纤维(细胞)中24Na的量减少,B错误;加入某种药物后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24Na量不再增加,但再加入ATP后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24Na增加,说明是主动运输过程,需消耗ATP和载体蛋白协助,而不需要消耗载体蛋白,C错误;由于加入药物不排出钠离子,而加入ATP后又继续排出钠离子,说明某药物作用与ATP类似,细胞内的能量主要由细胞呼吸提供,即作用于细胞呼吸,D正确。 【备注】考查影响物质运输的因素,难度中等。 38.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几种肽类化合物的氨基酸数目如下表: 据表格分析,可以归纳以下几点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表中①②③的氨基酸数目虽然相同,但其生理作用彼此不同 B.表中③与④、⑤与⑥虽然功能相似,但各具专一性 C.⑥中常见的氨基酸最多22种 D.假如构成这六类化合物的每一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均为m,则⑤的相对分子质量比④的相对分子质量多(3m-18×3) 【答案】C 【解析】氨基酸数目相同,但构成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排列顺序也可能不同,A正确;不同蛋白质功能不同,具有专一性,B正确;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C错误符合题意;由于⑤比④的氨基酸数多三个,所以相对分子质量多增加三个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少了三个水的相对分子质量,即3m--18×3,D正确。 【备注】考查氨基酸脱水缩合相关计算和蛋白质结构、功能多样性,难度中等。 39.实验材料的选择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下列各项实验中,实验材料的选择存在错误的是: 【答案】A 【解析】西瓜汁呈红色,影响还原性糖的检测,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情况下会生成砖红色沉淀,A错误;豆浆无色或白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呈紫色,不影响实验结果,B正确;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中液泡的紫色颜色变化可反应出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变化,C正确;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实验材料选择,通常选择新鲜嫩绿的叶片,D正确。 【备注】考查有关实验相关知识,难度较易。 40.为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某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下图安装好。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组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乙组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B.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C.甲、乙两组中澄清的石灰水都变浑浊,乙组浑浊程度更大 D.乙组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还要确保瓶内有足够的O2 【答案】A 【解析】由于甲组左侧连接气泵,通过不断通入氧气,进行有氧呼吸,可用于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乙组没有氧气通入,用于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A正确;由于有氧呼吸能彻底分解有机物,释放的CO2多,所以甲、乙两组中澄清的石灰水都变浑浊,甲组浑浊程度更大,B错误;由于空气中含有少量的CO2,会影响实验结果;又NaOH能与CO2反应,所以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C错误;由于B瓶中的空气内含有少量氧气,所以乙组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消耗掉瓶中的氧气,然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D错误。 【备注】考查细胞呼吸相关实验知识,难度中等。 二、综合题:共8题 41.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成幼苗,下面是经过处理后得到数据,请依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1)和种子相比幼苗湿重增加,增加的主要物质是 。 (2)和种子相比,幼苗干重减少,减少的物质是 。 (3)灰分代表的物质是 。 (4)种子和幼苗相比较, 的核酸较多。 (5)种子和幼苗相比较, 的脂肪较多。 【答案】⑴自由水(水) ⑵有机物 ⑶无机盐 ⑷幼苗 ⑸种子 【解析】(1)表格信息可知,幼苗的湿重与干重之差很大,且幼苗的干重小于种子的干重,说明幼苗湿重增加,增加的物质是自由水;(2)幼苗和种子相比干重减少,原因是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呼吸作用消耗所致;(3)灰分是指植物燃烧后剩下的物质,种子和幼苗燃烧过程中有机物被氧化形成二氧化碳和水散失到空中,故主要是无机盐;(4)种子和幼苗比较,幼苗由于进行细胞分裂遗传物质复制,故幼苗的核酸较多;(5)幼苗在萌发过程中脂肪等有机物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脂肪被消耗,所以减少。 【备注】考查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的变化相关知识,难度较易。 42.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对实验的处理如下表所示。 (1)在上表的实验处理中,研究了哪些自变量? 。 (2)若要研究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的差别,可选用的实验组合是 。 (3)若试管1和试管2组成对照实验,能说明的问题是 。 (4)除了上述的对照实验,请再找出一组对照实验, ,该对照实验能说明的问题是 。 【答案】(1)温度、催化剂 (2)试管3和试管4 (3)加热使过氧化氢分子得到能量,促使过氧化氢分解 (4)答案一:试管1和试管3 FeCl3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 答案二:试管1和试管4 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 答案三:试管1、试管3和试管4 FeCl3和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且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高于FeCl3中的Fe3+ 【解析】(1)分析表格中实验数据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催化剂;(2)实验目的是研究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所以选用试管3(无机催化剂)和试管4(过氧化氢酶);(3)分析实验可知,试管1是常温条件下进行,试管2是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可以说明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加热使过氧化氢分子得到能量,(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分解的活跃状态)促使过氧化氢分解;(4)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①试管1和试管3对照,说明的是FeCl3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②试管1和试管4对照,说明的是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③试管1、试管3和试管4对照,说明的是FeCl3和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且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高于FeCl3中的Fe3+。 【备注】考查有关实验设计及分析相关知识,难度中等。 43.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 3 种方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物质利用载体出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图 和 (填图中标号)。 (2)不需要载体又不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图 (填图中标号)。 (3)物质从细胞膜低浓度一侧运到高浓度一侧的运输方式是图 (填图中标号)。 (4)图①和图②两种运输方式合称为 。 (5)细胞膜成分中对细胞膜的功能特性起主要作用的物质在图 (填图中标号)中有表示。 【答案】⑴① ③ ⑵② ⑶③ ⑷被动运输 ⑸①③ 【解析】①由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是协助扩散,②由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是自由扩散,③由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是主动运输。利用载体蛋白的是①和③。①和②两种运输方式均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合称为被动运输。细胞膜成分中对细胞膜功能特性起主要作用的物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在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中均作为载体起运输作用。 【备注】考查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相关知识,难度中等。 44.请据下图分析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问题。 (1)有人设计了一个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实验前在溶液中加入破损了外膜和内膜的叶绿体及一定量的酶和[H]、ATP,然后分I、Ⅱ两个阶段,按图示的控制条件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除葡萄糖外,阶段Ⅰ积累的有机物还有 (写出2种)。 ②除葡萄糖外,阶段Ⅱ积累的有机物还有 (写出2种)。 (2)如下图所示,当光照强度为A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 ,当光照强度为B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 。 (3)下图过程①表示 ,能产生ATP的过程有 (填序号)。 【答案】(1) ①C3、ADP ②C5、ATP、[H](写出其中两种) (2)光照强度 温度 (3)细胞呼吸第一阶段 ①② 【解析】由于加入了ATP和NADPH,在黑暗有CO2的情况下,会进行暗反应的全过程,所以糖的合成速率升高;但一段时间后,外加的ATP和NADPH被消耗掉,暗反应停止,糖类合成速率下降至停止。再给以光照,又会产生ATP和NADPH,利用前一阶段剩余的CO2使暗反应继续进行,糖的合成速率再次升高。随着CO2被消耗,糖类合成速率再次下降。Ⅰ阶段ATP被消耗产生ADP和Pi,NADPH被利用产生NADP+,CO2和C5化合物结合产生三碳化合物。Ⅱ阶段光反应产生ATP和NADPH,由于糖类合成时再生出五碳化合物,而此时缺乏CO2,再生出的五碳化合物不能与CO2结合,从而导致五碳化合物积累,无C3,ATP和NADPH不被消耗而积累。A点随光照强度增大,光合速率增强,而随温度变化,光合速率没有变化,说明影响因素是光照强度而不是温度,在B点后随光照强度增大,光合速率没有变化,而随温度变化,光合速率增强,说明影响因素是温度而不是光照强度;①过程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②过程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为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③丙酮酸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④丙酮酸分解为乳酸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氧呼吸全过程均可产生ATP,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ATP。 【备注】考查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相关知识,难度中等。 45.观察下列细胞结构图并回答问题。([ ]内写数字,横线上写文字) (1)图1和图2分别代表两种类型的细胞,两者均有的细胞器是 ;图2所示细胞没有 ,因而被称为原核细胞。 (2)根据表格中对细胞器功能的描述,填表: (3)图1所示细胞识别外界信息时,主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 。 (4)图1所示细胞进入S期的主要变化是 ,若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中周期性消失和重建的细胞结构是[ ]。 (5)在有丝分裂末期,植物细胞会在细胞中央出现 ,而图1所示细胞则无此结构。 【答案】(1)核糖体 成形的细胞核(核膜) (2)见表 (3)受体(糖蛋白) (4)DNA复制 ④⑤ (5)细胞板 【解析】(1)从图分析可知,图1为真核动物细胞结构图,图2为细菌的模式图,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原核细胞无核膜包被的成形细胞核。(2)图1中的① 是线粒体,②是中心体,③是内质网,④是核膜,⑤是核仁,⑥溶酶体,⑦是细胞膜。与纺缍体形成有关的是中心体,与蛋白质加工、运输及脂类代谢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消化进入细胞内的异物及衰老无用的细胞器碎片是溶酶体。(3)细胞识别外界信息主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或蛋白质分子;(4)在分裂间期S期为DNA合成期,主要变化是完成组成染色体的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在细胞周期中周期性消失和重建的是核仁和核膜;(5)在植物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位置聚集高尔基体形成细胞板,再进一步形成细胞壁,从而形成两个子细胞,而动物细胞是从细胞中部细胞膜向内凹陷将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备注】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相关知识,难度中等。 46.如图是肝细胞有机物代谢部分过程的示意简图,图中字母表示相应物质,数字表示有关过程。([ ]内写数字或字母,横线上写文字) (1)图中的场所甲是 ,A、C所代表的物质名称依次是 和 。 (2)过程①至③中,释放能量最多的过程是[ ]。 (3)通过少食糖类、多食蛋白质来减肥可能会适得其反,这是因为图中过程[ ]增强的结果。 【答案】(1)线粒体 H+ 二氧化碳 (2)③ (3)⑥⑦⑧⑤ 【解析】(1)图中的场所甲是线粒体,A、C所代表的物质名称依次是H+、二氧化碳; (2)过程①②③分别是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第三阶段,释放能量最多的过程是③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3)通过少食糖类、多食蛋白质来减肥可能会适得其反,这是因为图中过程⑥⑦⑧⑤转变为脂肪过程增强的结果;同时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其原因是氨基酸在肝脏内转变成尿素。 【备注】考查细胞代谢及物质转化相关知识,难度中等。 47.以动物受精卵为实验材料进行以下实验,请分析相关问题并予以回答: (1)预测三种情况下细胞的代谢情况(用“能生活”或“不能生活”回答): A ,B ,C 。 (2)提取受精卵的核单独培养的实验结果说明了 。 (3)把去掉细胞核的细胞质单独培养的实验结果说明 。 (4)给去核的受精卵的细胞质移入新核的实验结果说明 。 (5)哪一组实验能说明细胞质对细胞核的重要性? 。 (6)请描述核对质的重要作用。 。 【答案】(1)A:不能生活 B:不能生活 C:能生活 (2)细胞核离开细胞质不能生存 (3)细胞质离开细胞核不能生存 (4)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5)第①组实验 (6)能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解析】去掉核的受精卵因无核调控其代谢即无核基因表达(转录mRNA)的蛋白质和酶,代谢功能逐渐丧失而只能生活较短时间(实验处理②);只有核没有细胞质提供ATP、酶及其他营养物质,细胞核代谢立即停止(实验处理① );将核移植到去核卵细胞质中形成重组细胞,自然能正常生活并进行卵裂。由于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因此,细胞能否正常生活主要从蛋白质代谢是否正常的角度去分析。单独的细胞核,由于失去了细胞质所提供的营养和能量,因而不久也消失死亡,说明单独的细胞核无法生存。去核后细胞质内仍有少量已合成的蛋白质发挥作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无细胞核,就不能转录形成信使RNA,从而不能合成新的蛋白质,因而不久便消失退化,单独的细胞质也无法存活。所以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代谢与生活。 【备注】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结构的完整性,难度中等。 48.研究人员对几种植物的分生组织的细胞周期进行研究,获得的结果如下表。 (1) a期属细胞周期中的 期,此时,细胞内 的数量会成倍增加。 (2)用光镜观察有丝分裂过程,若从细胞周期的时间考虑最好选择物种 的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因为 。 (3)从生物学的意义看,a期比b期长的好处是 。 【答案】(1)间 DNA (2)Ⅳ 细胞分裂期相对较长,较易观察到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3)为b期(分裂期)准备充分的物质和能量 【解析】(1)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的时间较长,所以A时期为分裂间期;分裂间期主要进行组成染色体的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结果DNA加倍,而染色体没有加倍;(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过程,若从细胞周期考虑,最好选用物种Ⅳ的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因为细胞分裂期相对较长,较容易观察到分裂期的各时期的分裂现象;(3)分裂间期为分裂期做准备,为分裂期提供物质和能量。 【备注】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难度中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