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无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无答案)

‎2019年普通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联考 生物试题卷(A) ‎ ‎ 考生注意:本试卷由第Ⅰ卷和第Ⅱ卷组成,共6页。考试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必须在答题卷指定的区域答题,在试题卷及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 ‎(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在实验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方法。下面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A. 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B. 选择了严格自花受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C. 选择了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 D. 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鼠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由基因B、b控制),两只黑鼠交配,生了3只棕鼠和1只黑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棕色为显性性状 B. 子代黑鼠中基因型为BB的概率是1/4 C. 若检测子代黑鼠的基因型,最好选用棕鼠与其交配 D. 若亲代黑鼠再生4只小鼠,则应为3只黑鼠和一只棕鼠 ‎3.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3次,其子代中Aa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A.1/8 B. 7/8 C. 7/16 D.3/8‎ 4.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的过程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在孟德尔的研究过程中,“演绎推理”的步骤是指 A. 完成了豌豆的正、反交实验 B. 设计测交实验,预期实验结论 C. 提出假说,解释性状分离现象 D. 完成测交实验,得到实验结果 ‎5.在进行豌豆杂交试验时,为避免其自花传粉,孟德尔采取的措施是 ①花蕾期,不去雄蕊; ②花蕾期,去雄蕊;‎ ‎③去雄后,套上纸袋; ④去雄后,不套纸袋; ‎ ‎⑤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物的花粉涂在去雌蕊的柱头上; ‎ - 9 -‎ ‎⑥待花成熟时,拿开纸袋任其在自然状况下传粉受精.‎ A. ②④⑥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6.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 ‎ 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 ‎ 杂交得F1,再用F1与玉米丙杂交(图1),结果为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 图1                                     图2‎ A. DdRr B. ddRR C. ddRr D. Ddrr ‎7.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 ‎ 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A. 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占的比例为1/16 B. 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占的比例为1/16 C. 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占的比例为1/16 D. 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占的比例为1/8‎ ‎8.据右图所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选项中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9.假如水稻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染稻瘟病(r)为显性,‎ ‎ 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染病的矮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杆 ‎ (易倒伏)杂交,F2代中出现即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 A. ddRR,1/8 B. ddRR,1/16和 ddRr,1/8 C. ddRr,1/16 D. DDrr,1/16和 DdRR,1/8‎ ‎10.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9 -‎ A. 受精作用包括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和融合 B.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C. 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 D.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一致 ‎11.图1是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 ‎ 含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该动物正常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 B. 图1中表示减数分裂的是细胞甲 C. 图1中的细胞乙对应图2中的bc段 D. 图2中c→d是因为着丝点的分裂 ‎12.一对色觉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个基因型为XbXbY的孩子.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 问题可能来自父亲,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B. 问题可能来自父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C. 问题一定来自母亲,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D. 问题一定来自母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13.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B. 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C. 每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成熟生殖细胞 D. 人的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那么人的神经细胞、卵细胞中都各有23条染色体 ‎14. 下列有关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为XY型   B.女儿的X染色体全部来自于父亲 C.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D.人类的红绿色盲为伴性遗传病 ‎ - 9 -‎ 15. 人的红绿色盲症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图是某家族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 ‎ 如果Ⅲ9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其子女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 A. 1/8 B. 1/4 C.1/2 D. 0‎ ‎16.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B. 用35S标记噬菌体,侵染、离心后,35S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C. 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所需原料和能量均由细菌提供 D. 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7.禽流感病原体是一种RNA病毒,将其R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分别注入到甲、乙两个 ‎ 宿主细胞中,能繁殖出禽流感的是 ‎ A. 乙细胞    B.甲细胞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不可 ‎18.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个别碱基对的替换可能不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B. 基因突变可以改变基因的数量 C. 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基因突变 D. DNA的复制和转录的差错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19.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9 -‎ A. 有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 B. 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导致基因重组 C. 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染色体片段交换一定导致基因重组 D. 自然状况下,病毒和原核生物都会发生基因重组 ‎20.下列人类遗传病调查和优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B. 常见的优生措施有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适龄生育和进行产前检测等 C. 对遗传病的发病率进行统计时,只需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 D. 通过基因诊断确定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但也有可能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21.以下关于生物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噬菌体侵染细胞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B.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中,须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低温处理 C. 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D.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 ‎22.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 ‎ 的是 ‎ A. a、b、c、d所表示的四个过程分别是DNA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 B. 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c,需要逆转录酶参与的过程是d C. a、b、c过程只发生在真核细胞中,d、e过程只发生在原核细胞中和一些病毒中 D. 在真核细胞中,a和b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相同,但需要的关键酶种类不同 ‎23.下列有关基因表达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一定发生改变 B. 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 ‎ - 9 -‎ C. 一个基因的两条链可同时作为模板进行转录 D. 一个mRNA分子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24.如图所示为真核细胞中核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③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左向右 B. ②③过程发生的场所相同 C. ①②过程所需要的酶相同 D. ①②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完全相同 ‎25.有关如图所示的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示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B. 图示变异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 C. 图示变异未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 D. 图示过程表示染色体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26.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 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因为该时期所经历的时间相对较长 B. 用高倍显微镜可观察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动态过程 C. 用显微镜可同时观察到二倍体和四倍体细胞 D. 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理相似 ‎27.某农科所通过下图所示的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aaBB)。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过程遵循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B. ②过程需要通过逐代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C. ①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 杂交育种的优点是能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 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 ‎28.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 B.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C. 共同进化可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 D. 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 9 -‎ ‎29.下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是选择的原材料  B. AB的变化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C. BC是害虫在农药的作用下发生定向变异的结果  D. 农药对害虫抗药性变异的定向选择使害虫抗药性增加 ‎3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一定会引起生物的进化  B. 亲子代间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也一定不变  C. 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  D. 自然选择的直接选择对象是个体的基因型,本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第Ⅱ卷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正确位置上。)‎ 31. ‎(8分)基础知识填空:‎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自由组合。‎ ‎ (2)DNA上 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基因是________________的DNA片段。‎ ‎ (3)生物性状的表现是受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 (4)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还能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2.(8分)果蝇的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现让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雄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 ‎ (1)在果蝇的灰身和黑身中,显性性状为      ,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     染色体上。在果蝇的直毛与分叉毛中,显性性状为    ‎ - 9 -‎ ‎,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若根据毛的类型即可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应选择的亲本组合为            ‎ ‎(3)若同时考虑这两对相对性状,则F1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若只考虑果蝇的灰身与黑身这对相对性状,让F1中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则F2中黑身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 ‎33.(8分)如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 ‎ (1)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是图 ,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图 。‎ ‎ (2)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应该是 ; 图甲细胞内染色单体数为 ‎ 个、DNA分子数为 个。 (3)丙图细胞的名称是 。据图可判断该动物的性别是 。‎ ‎ (4)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该动物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终产生了一个AB的子细胞,则其它三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 34. ‎(8分)下面甲图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 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 (1)从甲图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 。 (2)甲图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 酶,B是 酶。 (3)乙图中,7是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 交替连接而成;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图中 (填数字)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 ‎ 原则。‎ - 9 -‎ ‎ (4)已知亲代DNA分子中有100个碱基对,其中A有40个,则连续复制3次,将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数目为        个。‎ 34. ‎(8分) 在一个经长期随机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存在的毛色表现型与基因型的 关系如下表(注:AA纯合胚胎致死)。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 表现型 黄 色 灰 色 黑 色 基因型 Aa1‎ Aa2‎ a1a1‎ a1a2‎ a2a2‎ ‎ (1)若亲本基因型为Aa1 × Aa2,则其子代的表现型可能为 。 (2)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则该对亲本的基因型是 ,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雄鼠的概率是 。 (3)假设进行很多Aa2 × ala 2的杂交,平均每窝生8只小鼠.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许多Aa2 × Aa2的杂交,预期每窝平均生 只小鼠。 (4)现有一只黄色雄鼠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鼠,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该雄鼠的基因型? 实验思路: ①选用该黄色雄鼠与多只 色雌鼠杂交; ②观察后代的毛色。 结果预测: ①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灰色,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 ; ②如果后代出现 ,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 。 ‎ - 9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