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山东省莱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3月线上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山东省莱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3月线上月考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莱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3月线上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基因工程技术也称DNA重组技术,其实施必须具备的4个必要条件是( )‎ A. 工具酶、目的基因、载体、受体细胞 B. 重组DNA、RNA聚合酶、内切酶、连接酶 C. 模板DNA、信使RNA、质粒、受体细胞 D. 目的基因、限制酶、载体、受体细胞 ‎【答案】A ‎【解析】‎ ‎【详解】A、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是基因工程中的必需具备的条件,A正确; B、重组DNA是由目的基因和质粒重组形成的,RNA聚合酶是转录需要的酶,细胞中具有该种酶,因此不是基因工程必需的条件,B错误; C、mRNA是基因转录的产物,基因工程中不需要提供该物质,质粒是运载体中的一种,除了质粒还有动植物病毒和噬菌体等,因此质粒不是基因工程中必须的,C错误;‎ D、基因工程需要的工具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D错误。‎ 故选A。‎ ‎2. PCR技术扩增DNA,需要的条件是( )‎ ‎①目的基因 ②引物 ③四种脱氧核苷酸 ④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⑤mRNA ⑥核糖体 ⑦能量 A. ①②③④⑦‎ B. ①③④⑦‎ C. ①②③⑤⑥‎ D. ②③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PCR技术需要以目的基因为模板,①正确;‎ ‎②PCR技术需要一对引物,②正确;‎ ‎③四种脱氧核苷酸作为合成DNA的原料,③正确;‎ ‎④PCR技术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因此需要耐高温的DNA聚合酶等,④正确;‎ ‎⑤mRNA是合成蛋白质的模板,在DNA复制过程中不需要,⑤错误;‎ ‎⑥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在DNA复制过程中不需要,⑥错误。 ⑦PCR扩增过程中需要能量,⑦正确。‎ 故选A。‎ ‎3.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  )‎ A. 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B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 B. 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 C. 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D. 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 ‎【答案】B ‎【解析】‎ ‎【详解】A、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B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这采用细胞融合技术,与基因工程无关,A错误;‎ 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这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B正确;‎ 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这是诱变育种,与基因工程无关,C错误;‎ D、基因工程是按照人们的意愿,对生物进行的定向改造,而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不符合基因工程的概念,D错误。‎ 故选B.‎ ‎4.在基因工程中,把选出的目的基因(共1000个脱氧核苷酸对,其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460个)放入DNA扩增仪中扩增4代,那么,在扩增仪中应放入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个数至少是(   )‎ A. 540个 B. 7560个 C. 8100个 D. 17280个 ‎【答案】C ‎【解析】‎ ‎【详解】一个DNA中C有1/2×2000-460=540,PCR技术扩增4代,需要提供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个数是(24-1)×540=8100。‎ 故选C。‎ ‎5.以下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工程是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工程 B. 基因工程的产物都对人类有益 C. 基因工程产生的变异属于人工诱导变异 D. 基因工程育种的优点之一是目的性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A、基因工程是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工程,A错误; B、基因工程的产物对人类不都是有益的,也可能会导致安全性问题,B错误; C、基因工程产生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 D、基因工程是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因此其优点之一是目的性强,D正确。 故选D。‎ ‎6.某目的基因两侧的DNA序列所含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位点如图所示,最好应选用下列哪种质粒作为载体( )‎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 ‎【详解】A、目的基因只有一侧含有限制酶NheⅠ的识别序列,用此酶不能获取目的基因,A错误; B、目的基因两侧含有限制酶AluⅠ的识别序列,但只用此酶切割可能会导致目的基因和质粒反向连接或自身环化,B错误; C、目的基因两侧含有限制酶NheⅠ和AluⅠ 的识别序列,但用这两种酶切割可能会获得不含目的基因的片段,C错误; D、目的基因两侧含有限制酶NheⅠ和SmaⅠ的识别序列,用这两种酶切割会获取目的基因,而且能防止目的基因和质粒的自身环化和反向连接,D正确。 故选D。‎ ‎7.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是否已表达,其检测方法是( )‎ A. 是否能检测到标记基因 B. 是否有抗生素抗性 C. 是否能分离到目的基因 D. 是否有相应的性状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标记基因的作用是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A错误;‎ B、抗生素抗性基因是一种标记基因,其作用是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B错误;‎ C、是否能分离得到目的基因只能判断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不能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C错误;‎ D、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可以检测转基因生物是否有相应的性状,D正确。‎ 故选D。‎ ‎8.以下为形成cDNA过程和PCR扩增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催化①过程的酶是DNA聚合酶 B. ④过程发生的变化是引物与单链DNA结合 C. 催化②⑤过程的酶都是DNA聚合酶,都能耐高温 D. 过程 ③需要解旋酶 ‎【答案】B ‎【解析】‎ ‎【详解】A、①为逆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A错误; B、④为复性过程,发生的变化是引物与互补DNA链结合,B正确; C、②⑤过程为DNA复制,这两个过程都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其中⑤过程进行的温度是70~‎75℃‎,因此催化该过程的DNA聚合酶能酶耐高温,但催化②‎ 过程的酶不耐高温,C错误; D、③过程为高温解链,该过程不需要解旋酶和ATP供能,D错误。 故选B。‎ ‎9. 下图为通过DNA分子杂交鉴定含有某特定DNA的细菌克隆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根据培养皿中菌落数可以准确计算样品中含有的活菌实际数目 B. 外源DNA必须位于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才能进行复制 C. 重组质粒与探针能进行分子杂交是因为DNA分子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 D. 放射自显影结果可以显示原培养皿中含有特定DNA的细菌菌落位置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培养皿中菌落数只能估算样品中含有的活菌实际数目,并不能准确,A错误;外源DNA必须位于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才能表达,复制需要有复制原点,B错误;重组质粒与探针能进行分子杂交是因为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错误;放射自显影结果可以显示原培养皿中含有特定DNA的细菌菌落位置,因为菌落附着在膜上的位置是固定的,放射自显影后可以一一对应起来,D正确。‎ ‎10.为了增加菊花花色类型,研究者从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C(图甲),拟将其与质粒(图乙)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 下列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符的是 (  )‎ A.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Ⅰ和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 B. 用含C基因的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将C基因导入细胞 C. 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 D. 用分子杂交方法检测C基因是否整合到菊花染色体上 ‎【答案】C ‎【解析】‎ ‎【详解】A、目的基因C和质粒都有可被EcoR Ⅰ切割的酶切位点,另外需要DNA连接酶将切好的目的基因和质粒连接起来,A项正确;‎ B、愈伤组织全能性较高,是理想的植物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受体细胞的方法通常为农杆菌转化法,B项正确;‎ C、质粒中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因此选择培养基中应该加入潮霉素,C项错误;‎ D、使用分子杂交方法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受体染色体上,D项正确。‎ 故选C。‎ ‎1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切割质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均特异性地识别6个核苷酸序列 B. PCR反应中温度的周期性改变是为了DNA聚合酶催化不同的反应 C. 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合成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 D. 抗虫基因即使成功地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也未必能正常表达 ‎【答案】D ‎【解析】‎ ‎【详解】A、大多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6个核苷酸序列,少数限制酶识别序列由4、5或8个核苷酸组成,A错误;‎ B、PCR反应中温度的周期性改变是为了变性、复性、延伸,B错误;‎ C、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C错误;‎ D、抗虫基因即使成功地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也未必能正常表达,需要进行检测和鉴定,D正确。‎ 故选D。‎ ‎12.若将人的染色体DNA片段先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中克隆并鉴定目的的基因,然后再将获得的目的基因转入植物细胞中表达,最后将产物的药物蛋白注入小白鼠体内观察其生物体狗能是否发挥,那么上述过程属于( )‎ A. 人类基因工程 B. 动物基因工程 C. 植物基因工程 D. 微生物基因工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因此,将获得的目的基因转入植物细胞中表达,最后将产物的药物蛋白注入小鼠体内观察其生物功能是否发挥,属于植物基因工程。‎ 故选C。‎ ‎13. 蛋白质工程中,要对蛋白质结构进行设计改造,必须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来完成,而不直接改造蛋白质的原因是 A. 缺乏改造蛋白质所必需的工具酶 B. 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操作难度大 C. 人类对大多数蛋白质高级结构知之甚少 D. 改造基因易于操作且改造后能够遗传 ‎【答案】D ‎【解析】‎ ‎【详解】蛋白质工程应该从对基因的操作来实现对天然蛋白质的改造,原因是:‎ ‎(1)任何一种天然蛋白质都是由基因编码的,改造了基因即对蛋白质进行了改造,而且改造过后蛋白质可以遗传下去。如果对蛋白质直接进行改造,即使改造成功,被改造过的蛋白质分子还是无法遗传的。‎ ‎(2)对基因进行改造比对蛋白质直接改造要容易操作,难度要小的多。‎ 故选D。‎ ‎14. 科研人员用甲基磺酸乙酯处理野生烟草的愈伤组织后,培育出了抗盐碱的烟草。甲基磺酸乙酯的作用是( )‎ A. 诱发愈伤组织细胞发生突变 B. 诱导愈伤组织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C. 对愈伤组织进行消毒 D. 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出芽和根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甲基磺酸乙酯是一种化学物质,能有效诱发愈伤组织细胞发生突变,从而形成符合生产要求的突变新品种,A项正确。故选A。‎ ‎15. 某兴趣小组拟用组织培养繁殖一种名贵花卉,其技术路线为“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 B. 在愈伤组织培养中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 出芽是细胞再分化的的结果,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 D. 生根时,培养基通常应含α-萘乙酸等生长素类调节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为:离体组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长出丛芽,诱导生根,然后移栽形成完整植株。植物组织培养中要求无菌操作,以防止细菌感染,消毒时既要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要尽量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因此A对;出芽是细胞再分化的结果,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因此C对;在诱导生根的过程中,需要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共同作用,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因此生根时,培养基中会含有α-萘乙酸等生长素类似物等调节剂,因此D对;B选项中,由于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植物细胞的融合必须首先破坏细胞壁,再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加以融合,如果在愈伤组织培养中直接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不能导致细胞融合,因此B选项错误,选B。‎ ‎16.A种植物细胞和B种植物细胞染色体如下图所示,将A、B两种植物细胞去掉细胞壁后,诱导融合,形成单核杂种细胞,再经过组织培养后得到杂种植株,则该杂种植株是( )‎ A. 二倍体;基因型是DdYyRr B. 三倍体;基因型是DdYyRr C. 四倍体;基因型是DdYyRr D. 八倍体;基因型是DDddYYyyRRrr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图分析,A物种基因型为Dd,属于二倍体,B物种的基因型为YyRr,也属于二倍体。植物细胞融合后形成的杂种细胞含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基因型为DdYyRr,属于异源四倍体,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7.“番茄—马铃薯”超级杂种植株没有如科学家所想像的那样,地上长番茄、地下结马铃薯,原因可能是( )‎ A. 需用生长素处理杂种植株,以促进果实的发育 B. 培养过程中控制长番茄和结马铃薯的基因全部丢失了 C. 生物基因的表达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调控、相互影响的 D. 杂种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答案】C ‎【解析】‎ ‎【详解】A、“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是可育的,可以产生种子,发育中的种子能为果实的发育提供生长素,再有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此时需要生长素涂抹雌蕊柱头,而不是整个植株,A错误;‎ B、“番茄-马铃薯”杂种细胞在培养过程中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丢失某些基因,B错误;‎ C、“番茄-马铃薯”超级杂种植株没有如科学家所想象的那样,地上长番茄、地下结马铃薯,说明番茄和马铃薯基因的表达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调控、相互影响的,C正确; D、杂种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D错误。 故选C。‎ ‎18.在应用农杆菌侵染植物叶片获得转基因植株的常规实验步骤中,不需要的是( )‎ A. 用携带目的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 B. 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导入目的基因的细胞 C. 用聚乙二醇诱导转基因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 D. 用适当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愈伤组织生芽 ‎【答案】C ‎【解析】‎ ‎【详解】用携带目的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属于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导入步骤,A正确;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需要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B正确;农杆菌侵染植物叶片获得转基因植株的过程不需要诱导原生质体融合,C错误;利用不同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可以诱导愈伤组织形成不定根或不定芽,D正确;故选C。‎ ‎19.愈伤组织继代次数过多丧失细胞全能性的表达能力,下列原因错误的是( )‎ A. 愈伤组织发生遗传变异 B. 愈伤组织不能分散成单细胞 C. 愈伤组织中激素平衡发生改变 D. 愈伤组织对外源激素敏感性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愈伤组织发生遗传变异可导致愈伤组织继代次数过多丧失细胞全能性的表达能力,A正确; ‎ B、愈伤组织可通过液体悬浮培养得到分散的胚性细胞,发育成胚状体,生长发育后获得植株,B错误;‎ C、愈伤组织中激素平衡发生改变可导致愈伤组织继代次数过多丧失细胞全能性的表达能力,C正确;‎ D、愈伤组织对外源激素敏感性发生改变可导致愈伤组织继代次数过多丧失细胞全能性的表达能力,D正确。‎ 故选B。‎ ‎20.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PEG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经动物细胞培养不能得到优良动物个体 B. 使用冷冻保存的正常细胞通常为10代以内,以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C. 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发生基因突变的细胞比例可推知某化学药品的毒性 D. 用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后,可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制成细胞悬浮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动物细胞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不能培育成杂种个体,故A正确;‎ B、目前使用的或冷冻保存的正常细胞通常为10代以内,以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故B正确;‎ C、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故C错误;‎ D、进行细胞培养时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一段时间,这样组织就会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也可用无菌生理盐水将分散的细胞稀释制成细胞悬液,故D正确。‎ 故选C。‎ ‎21.关于培养分散的动物细胞与培养动物组织块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A. 用胰蛋白酶处理的目的是使组织分散为单个细胞,增加细胞与培养液的接触面积 B. 分散成单个细胞,会使在细胞水平操作的其他技术难以实现 C. 分散成单个细胞,细胞所需的营养容易供应,其代谢废物容易排出 D. 用大块组织培养时,内部细胞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废物的排出都较困难 ‎【答案】B ‎【解析】‎ ‎【详解】用胰蛋白酶处理的目的是使组织分散为单个细胞,以增加细胞与培养液的接触面积,A正确;分散成单个细胞,会使包括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在内的细胞水平操作的其他技术容易实现,B错误;分散成单个细胞,增大了细胞与培养液的接触面积,细胞所需的营养容易供应,其代谢废物容易排出,C正确;用大块组织培养时,内部细胞难以接触培养液,其营养供应和代谢废物的排出都较困难,D正确。‎ ‎22. 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PEG是促细胞融合剂,可直接诱导植物细胞融合 B. 用原生质体制备人工种子,要防止细胞破裂 C. 骨髓瘤细胞经免疫处理,可直接获得单克隆抗体 D. 核移植克隆的动物,其线粒体DNA来自供卵母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PEG是促细胞融合剂,但是不能直接诱导植物细胞融合,植物细胞需要先去除细胞壁形成原生质体才能融合,A错误;‎ B、制备人工种子,需要用完整植物细胞,借助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来实现,不需用原生质体,B错误;‎ C、能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骨髓瘤细胞不能产生抗体,C错误;‎ D、核移植克隆的动物,需要供核一方和供质一方(一般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细胞的细胞质),其线粒体DNA来自供卵母体,D正确。‎ 故选D。‎ ‎23.单克隆抗体技术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B. 制备过程中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C. 可用聚乙二酵作诱导剂,促使细胞融合 D. 在制成“生物导弹”中主要起“瞄准”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的特点,A正确;‎ B、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B错误;‎ C、促使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诱导、化学诱导和灭活病毒诱导,如可用聚乙二酵作化学诱导剂,C正确;‎ D、“生物导弹”中的“瞄准装置”由识别肿瘤的单克隆抗体组成,D正确。‎ 故选B。‎ ‎24. 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 B. 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C. 通过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杂种植株的过程不涉及染色体数目变异 D. 小鼠杂交瘤细胞可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大量增殖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电刺激可诱导细胞膜融合从而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故A正确;‎ B、单倍体植株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故B正确;‎ C、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杂种植株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异,故C错误;‎ D、杂交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故D正确。‎ 故选C。‎ ‎25.将携带抗M基因、不带抗N基因的鼠细胞去除细胞核后,与携带抗N基因、不带抗M基因的鼠细胞融合,获得的胞质杂种细胞具有M、N两种抗性。该实验证明了( )‎ A. 该胞质杂种细胞具有全能性 B. 该胞质杂种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 C. 抗M基因位于细胞质中 D. 抗N基因位于细胞核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题干中的信息不能证明该胞质杂种细胞是否具有全能性,A错误; B、题干中的信息不能证明该胞质杂种细胞是否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B错误; C、由以上分析知,抗M基因位于细胞质中,C正确; D、由以上分析知,抗N基因位于细胞核或位于细胞质中,D错误。 故选C。‎ ‎26.关于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工程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 B. 体细胞杂交技术可用于克隆动物和制备单克隆抗体 C.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利用茎尖培育脱毒植株 D.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就可用于转基因动物的培育 ‎【答案】B ‎【解析】‎ ‎【详解】A、蛋白质工程可通过对现有基因进行改造合而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A正确; B、克隆动物利用了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体细胞杂交技术目前主要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B错误; C、茎尖和根尖等分生区几乎不含病毒,所以将植物分生区(茎尖、根尖等)进行组织培养可以获得脱毒苗,C正确; D、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为动物的转基因技术提供受体细胞等,并且基因工程中的受精卵需应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培养成早期胚胎进行移植,D正确。 故选B。‎ ‎27. 为达到相应的目的,必须通过分子检测的是 A. 携带链霉素抗性基因受体菌的筛选 B. 产生抗人白细胞介素-8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C. 转基因抗虫棉植株抗虫效果的鉴定 D. 21三体综合征的诊断 ‎【答案】B ‎【解析】‎ ‎【详解】A、携带链霉素抗性基因受体菌的筛选方法有两种:①可利用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培养菌体进行,②用标记的链霉素抗性基因通过分子杂交技术筛选;A项错误。‎ B、筛选出抗人白细胞介素-8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只能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B项正确。‎ C、转基因抗虫棉植株抗虫效果的鉴定,属于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需要做抗虫的接种实验来确定;C项错误。‎ D、21三体综合征是由于患者的21号染色体比正常者的多一条导致,因此该病的诊断科可通过显微镜下对染色体的观察确定;D项错误。‎ 故选B。‎ ‎28.下列关于体外受精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卵母细胞与精子受精后才能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B. 采集的卵母细胞应立即与精子共同放入培养液才能形成受精卵 C. 获能的精子和培养成熟的卵细胞可以在发育培养液中完成受精作用 D. 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时加入CO2的作用是维持细胞呼吸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A、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精子和卵子结合过程中完成的,A正确; B、采集的卵母细胞不一定成熟,若不成熟,还需培养成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能与获能的精子共同放入培养液受精形成受精卵,B错误; C、获能的精子和培养成熟的卵子可在专用的受精溶液中完成受精,C错误; D、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时加入CO2的作用是维持pH,D错误。 故选A。‎ ‎29.精子内的顶体由来自高尔基体的溶酶体特化而来,精卵识别后,顶体膜与精子细胞膜融合,释放溶酶体酶(顶体酶)使卵子外层形成孔洞,以利于精卵融合形成受精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顶体内储存的溶酶体酶是在精子的溶酶体中合成的 B. 精子游向卵子所需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C. 顶体膜和精子细胞膜融合体现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D.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 ‎【答案】B ‎【解析】‎ ‎【详解】A、溶酶体中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错误; B、精子游向卵子所需的能量来自细胞呼吸,而细胞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正确; C、顶体膜和精子细胞膜融合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C错误; D、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母方,D错误。 故选B。‎ ‎30. 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成熟卵子的过程,只有在促性腺激素和精子的诱导下才能完成。下面为某哺乳动物卵子及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N表示染色体组)‎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过程需要激素调节 B. 细胞Ⅲ只有在精子的作用下才能形成成熟卵子 C. Ⅱ、Ⅲ和Ⅳ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相同 D. 培育转基因动物应选择细胞Ⅳ作为受体细胞 ‎【答案】C ‎【解析】‎ 由题意可知卵原细胞形成卵子需要促性腺激素和精子诱导,所以次级卵母细胞形成需要激素调节,A、B正确;由题图可知Ⅱ染色体数是2N,Ⅲ染色体数是N,Ⅳ分裂后期染色体数是4N,所以它们染色体数目不同,C错误;培养转基因动物时一般选取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所以D正确。‎ 二、非选择题 ‎31.害虫损伤番茄的叶片后,组成叶片细胞的细胞壁能释放出一种类激素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扩散到番茄的其他部位,诱导细胞内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表达,合成蛋白酶抑制剂,导致害虫不能消化食物而死亡。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把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转移到玉米中,使玉米获得了与番茄相似的抗虫性状,有效抵御了玉米螟对玉米的危害。‎ ‎(1)转移了番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玉米合成番茄蛋白酶抑制剂的具体部位是_______,合成的化合物还需要在___________中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 ‎(2)这种抗玉米螟玉米品种的培育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这种变异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科学家预言,此种“转基因玉米”独立种植若干代以后,也将出现不抗虫的现象,此种现象缘于玉米螟发生了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在种植了这种转基因玉米的农田中的杂草不会出现抗玉米螟性状,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玉米的花粉不能传递给杂草。‎ ‎(4)抗玉米螟玉米具有显著的生态效应,该项科技成果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作用是______。但是,种植该玉米的农田还需要进行防虫管理,原因是___________。‎ ‎(5)有人对食用该玉米的安全性表示担忧,你认为这种担忧的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 (1). 核糖体 (2).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3).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4). 基因重组 (5). 基因突变 (6). 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7). 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8). 转基因玉米能够抵抗玉米螟,但不一定能抵抗其他玉米害虫 (9). 这种玉米的子粒可能含有蛋白酶抑制剂,人食用后可能抑制人体蛋白酶的活性,影响人体健康 ‎【解析】‎ ‎【详解】(1)据题意可知,蛋白酶抑制剂为分泌蛋白,故合成番茄蛋白酶抑制剂的具体部位是核糖体;合成后还需要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 (2)这种抗玉米螟玉米品种的培育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这种变异在生物学上称为基因重组;科学家预言,此种“转基因玉米”独立种植若干代以后,也将出现不抗虫的现象,此种现象缘于玉米螟发生了基因突变。 (3)有人认为在种植了这种转基因玉米的农田中的杂草不会出现抗玉米螟性状,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玉米的花粉不能传递给杂草。 (4)抗玉米螟玉米由于具有抗虫作用,故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作用是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但是,种植该玉米的农田还需要进行防虫管理,原因是转基因玉米能够抵抗玉米螟,但不一定能抵抗其他玉米害虫。 (5)有人对食用该玉米的安全性表示担忧,你认为这种担忧的理由是这种玉米的子粒可能含有蛋白酶抑制剂,人食用后可能抑制人体蛋白酶活性,影响人体健康。‎ ‎32.[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甲、乙两名同学分别以某种植物的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为材料,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该植物。回答下列问题:‎ ‎(1)以该植物的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作为外植体,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均能获得试管苗,其原理是__________。‎ ‎(2)甲、乙同学在诱导愈伤组织所用的培养基中,均加入一定量的蔗糖,蔗糖水解后可得到_________。若要用细胞作为材料进行培养获得幼苗,该细胞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填“具有完整的细胞核”“具有叶绿体”或“已转入抗性基因”)。‎ ‎(3)图中A、B、C所示的是不同的培养结果,该不同结果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培养基中两种激素用量的不同造成的,这两种激素是________。A中的愈伤组织是叶肉细胞经_______形成的。‎ ‎(4)若该种植物是一种杂合体的名贵花卉,要快速获得与原植株基因型和表现型都相同的该种花卉,可用组织培养方法繁殖,在培养时,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采用经减数分裂得到的花粉粒作为外植体,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的细胞具有全能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2). 葡萄糖、果糖 (3). 具有完整的细胞核 (4). 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5). 脱分化 (6). 不能 (7). 对杂合体的植株来说,其体细胞的基因型相同,而花粉粒的基因型与体细胞的基因型不同。用花粉粒进行组织培养得到花卉基因型不同于原植株 ‎【解析】‎ ‎【详解】(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蔗糖水解后可得到葡萄糖、果糖。用细胞作为材料进行培养获得幼苗,细胞必须具有完整细胞核,才具有发育为个体的一整套完整遗传信息。‎ ‎(3)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两种主要激素是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愈伤组织是叶肉细胞经脱分化形成的。‎ ‎(4)由于花粉粒的基因型与体细胞的基因型不同,组织培养得到花卉基因型不同于原植株,导致不能保留亲本性状。‎ ‎33.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其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下图:‎ 请回答:‎ ‎(1)过程①代表的是________。‎ ‎(2)过程②构建A基因表过载体时,必须使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工具酶。‎ ‎(3)过程③采用的实验技术是_______,获得的X是___________。‎ ‎(4)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_________所制备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__________比较,或用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答案】 (1). 逆转录 (2).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限制酶) (3). DNA连接酶 (4). 细胞融合 (5). 杂交瘤细胞 (6). A蛋白 (7). 核酸(基因)序列 (8). 抗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解析】‎ ‎【详解】(1)逆转录过程是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过程。‎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必须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3)过程③是动物细胞融合,经融合的细胞有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浆细胞自身融合,骨髓瘤细胞与浆细胞融合三种融合细胞,经筛选后获得的X是杂交瘤细胞。‎ ‎(4)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的抗原,故而可采用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的A蛋白制备疫苗;确诊时为判断该病毒是否为题目中的RNA病毒,可以进行核酸序列的比对,也可以利用单克隆抗体具备特异性,利用抗A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通过能否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来判断病毒表面是否有A蛋白的存在,进而确定是否为目的RNA病毒。‎ ‎34.【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专题】‎ 已知生物体内有一种蛋白质(P),该蛋白质是一种转运蛋白,由305个氨基酸组成。如果将P分子中158位的丝氨酸变成亮氨酸,240位的谷氨酰胺变成苯丙氨酸,改变后的蛋白质(P1)不但保留P的功能,而且具有了酶的催化活性。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述资料可知,若要改变蛋白质的功能,可以考虑对蛋白质的__________进行改造。‎ ‎(2)以P基因序列为基础,获得P1基因的途径有修饰________基因或合成_____基因,所获得的基因表达时是遵循中心法则的,中心法则的全部内容包括___________的复制;以及遗传信息在不同分子之间的流动,即:____________。‎ ‎(3)蛋白质工程也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其基本途径是从预期蛋白质功能出发,通过_____和_______,进而确定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据此获得基因,在经表达、纯化获得蛋白质,之后还需要对蛋白质的生物________进行鉴定。‎ ‎【答案】 (1). 氨基酸序列(或结构) (2). P (3). P1 (4). DNA和RNA (5). DNA→RNA、RNA→DNA、RNA→蛋白质(或转录、逆转录、翻译) (6). 设计蛋白质结构 (7). 推测氨基酸序列 (8). 功能 ‎【解析】‎ ‎【详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改造蛋白质的功能,可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实现。‎ ‎(2)依据蛋白质工程的定义及题中信息可知获得P1基因的途径有修饰现有(P)基因或合成新(P1)基因。中心法则的全部内容包括:DNA的复制、RNA的复制、转录、逆转录和翻译。‎ ‎(3)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通过蛋白质工程合成的蛋白质还需要进行生物活性的鉴定即功能鉴定,看是否达到人们的需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