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全国校级联考】河南省郏县一高、叶县二高等五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02、血红蛋白、H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0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葡萄糖、氨基酸 【答案】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三看”法判断内环境的成分 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谢废物等)。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二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三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1 2. 右图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B.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②中 C.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①中 【答案】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与内环境有关的3个易错点:(1)血液≠体液,血浆≠内环境: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一部分。(2)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3)细胞内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一切只能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胞内酶(如呼吸氧化酶)等,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1 3. 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小腿抽搐是因为血钙浓度低,属于内环境成分变化,①正确。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引起的,②错误,A、C、D错误。尿毒症是肾功能出现障碍,血浆中代谢废物无法排出,③正确。组织水肿是组织液过多,④正确,B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2)几种失调情况 ①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②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等。 ③渗透压失调——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④温度失调——发热、中暑等。 4. 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 B.很快排出体内 C.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D.酸性物质被分解 【答案】C 【解析】血浆pH不会发生改变主要和血浆中的缓冲物质HCO3-、HPO42-等离子有关,C正确。不是因为和血浆中的强碱中和,血浆中没有强碱物质,A错误。不是因为很快排出体内,B错误。酸性物质是被中和但不是被分解的,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人体pH稳态的维持 (1)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 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等。 (2)维持机制: 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1 5. 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答案】A 6. 当猫看电视时,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引起猫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兴奋,经插入猫脑内的电极记录神经膜电位变化;当兴奋产生时,对该电位变化正确的表述是 A.神经膜离子分布内负外正 B. Na+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 C.K+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 D.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膜单向传导 【答案】B 【解析】在产生兴奋时钠离子内流进入神经细胞内,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A错误,B正确。钾离子在静息时大量出细胞,C错误。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是双向传导的,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7.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所的器官分别是 A.性腺、甲状腺、肾上腺 B.垂体、甲状腺、垂体 C.垂体、垂体、垂体 D.垂体、垂体、肾上腺 【答案】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高等动物主要激素的分泌器官及功能 激素名称 分泌部位 生理作用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下丘脑 刺激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促甲状腺激素 腺垂体 促进甲状腺激素的生成和分泌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物质与能量代谢,促进生长发育,特别是促进骨骼的成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生长激素 垂体 刺激蛋白质合成和组织生长,减少糖的利用,增加糖元生成,促进脂肪分解 胰岛素 胰岛β细胞 降低血糖浓度,表现为:①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摄取、贮存和利用葡萄糖;②抑制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 胰高血糖素 胰岛α细胞 提高血糖浓度,表现为:①可促进肝糖元分解,使血糖升高;②促使脂肪分解 性激素 雄性激素【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主要在睾丸 促进性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和维持正常性周期 雌性激素 主要在卵巢 8. 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 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答案】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兴奋传递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的判断方法 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归纳: (1)在神经纤维上 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 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表指针只发生一次 偏转。1 9. 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_的叙述,错误的是 A. 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 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D.Na+和Cl_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答案】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和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0. 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答案】D 【解析】在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中枢会兴奋,此时加强肌肉收缩增加产热量,A正确。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汗腺分泌减少,B、C正确。促进垂体活动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增加,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1 【名师点睛】体温调节模型 11. 新生儿出生后保留脐带血,是因为脐带血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它不仅能够增殖分化成血细胞,还可以增殖分化成淋巴细胞,参与人体免疫调节。下列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由造血干细胞形成淋巴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核酸发生了改变 B.浆细胞在特异性识别抗原后,自身合成并分泌抗体来消灭抗原 C.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D.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发生作用,使其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答案】B 12. 如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细胞为浆细胞;②③等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参与 B.④⑤过程是细胞的分裂与分化,⑥过程是抗原与抗体的结合 C.由造血千细胞形成的a、b、c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有所不同 D.与Y合成和分泌直接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答案】B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d是能产生Y抗体的浆细胞,b是T细胞,c是B细胞,e是记忆B细胞,f是吞噬细胞。②③等过程需要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参与识别抗原,A正确。④过程是细胞的分裂与分化,⑤只是产生分泌蛋白的过程,⑥过程是抗原与抗体的结合,B错误。由造血干细胞经过分化形成的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有所不同,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Y是抗体,和其分泌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但核糖体无膜,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 13.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B.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答案】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三看法”判断特异性免疫的类型 (1)一看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后的去向:如果大部分抗原需要一种细胞呈递才刺激相关细胞,则为体液免疫。如果抗原直接刺激相关细胞而不用另一种细胞呈递,则为细胞免疫。 (2)二看免疫的结果:如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如果两种成分结合,形成了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 (3)三看抗原的种类:不同抗原物质的免疫类型不同 ①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抗原引发的是体液免疫,如蛇毒或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 ②胞内寄生菌,如麻风杆菌和结核杆菌、自身肿瘤、移植器官等引发的是细胞免疫。1 ③病毒感染先引发体液免疫,再引发细胞免疫。 14. 如图所示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两种现象,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这两种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于单侧光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 B.甲图中生长素在背光侧分布多,细胞伸长生长快,所以出现向光弯曲生长现象 C.乙图中茎的背地弯曲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D.乙图中植物的根水平生长,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答案】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15. 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种群外界因素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跫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答案】B 【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A错误。但环境容纳量不是不变的,可以受到外界因素的影而发生改变,B正确。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呈“J”型增长,没有环境容纳量,C错误。植食性动物在自然条件下,因为春夏季节食物充裕,而冬季食物减少,环境容纳量最小,D错误。1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6. 右图表示在锥形瓶中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时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中曲线⑤是空白对照组,其余曲线代表每3 h、12 h、24 h换一次培养液及不换培养液但保持pH恒定4种不同情况下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分别代表每3h、12 h、24 h换一次培养液的种群增长曲线 B.在保持培养液的更换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曲线①将保持“J”型增长 C.造成曲线⑤K值较小的原因可能是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等 D.若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细胞数量,不能直接从静置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进行计数 【答案】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K值变动的示意图 (1)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 (2)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1 17. 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W表示在达到最大增长速率的时候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 D.两图中的物种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等 【答案】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18. 右图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 B.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盘变化的决定因素 D.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 【答案】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1 19. 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 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胚芽鞘向光弯的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 A.c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a'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答案】D 【解析】c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d组尖端也能产生生长素,A错误。a'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也能产生,B错误。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尖端的生长素也能向基部运输,C错误。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因为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生长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与生长素发现有关的4个误区 (1)生长素的产生、感光部位在尖端,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在尖端完成,但发生效应的部位在尖端以下。 (2)温特实验证明“影响”是物质而非其他信号如光、声音等,因此它能在琼脂块上留下与之相同的效应并作用于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分,促进生长。 (3)温特实验之前的实验结论中不能出现“生长素”,只能说“影响”。 (4)生长素在根部的极性运输方向为由“根尖端”(形态学上端),运往“根近茎端”(形态学下端)。 20. 下列属于人在炎热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 ①皮肤血管收缩 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 ③汗腺分泌增多 ④汗液几乎不分泌 ⑤代谢活动增强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④⑤ D.②③ 【答案】D 21. 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二氧化碳参与的这种调节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 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答案】B 【解析】二氧化碳是做为化学物质参与调节,属于体液调节,B正确。A、C、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体液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 22. 右图表示正常人肝组织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的液体成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肝细胞中含有胰岛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 B.液体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红蛋白 C.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中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D.图中①②③④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答案】A 23. 丝瓜为雌雄同株的异花植物,某同学将刚萌发的丝瓜种子分别泡在下表列出的5种溶液中24 h,种植后长成植株。一段时间后比较最初开出的雌花与雄花的平均数,求出性别比。实验结果如下表: 溶液 雄花 雌花 比值(雄花:雌花) 水(对照) 21.1 3.8 5.6 赤霉素(100 mg/L) 4.7 4.7 1.0 CP(100 mg/L) (―种生长调节剂) 6.2 6.8 0.9 乙烯利(1000 mg/L) 19.6 3.7 5.3 整形素(10 mg/L) 33.1 1.2 27.6 下列有关实验结果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A.花的性别分化是各种激素和内外环境因子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 B.乙烯利对丝瓜性别分化影响不大,对其他植物的性别分化也影响不大 C.可能因为人为添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激素打破了自身激素的正常比例,而影响了雌雄花的性别分化 D.赤霉素(100mg/L)、CP(100mg/L)有利丝瓜雌花的形成,整形素(10mg / L)有利丝瓜雄花的形成 【答案】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数据分析能力。 24. 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答案】D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12月份未成熟个体为0,所以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是0,A正确。天敌的迁入可影响到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如捕获幼小或年老的个体多,B正确。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C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影响该种群的种群密度,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种群各特征的关系,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能够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4)除以上条件外,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考查种群特征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 25. 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 B. C本植物寿命较短 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 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答案】D 26. 青鲜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用于防止大蒜等贮藏期间的发芽。研究发现其结构与尿嘧啶非常相似,进入植物体内可替代尿嘧啶的位置,进而引起代谢异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人类的健康,应该全面禁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和使用 B.青鲜素可强烈阻断DNA的复制和转录,进而导致细胞代谢异常 C.靑鲜素和生长素对植物的芽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效果 D.可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青鲜素溶液,探究青鲜素溶液防止大蒜发芽的最适浓度 【答案】D 【解析】应合理利用植物生长调剂剂,不是全面禁止,A错误。因为青鲜素结构和尿嘧啶相似可以影响转录,但不会影响DNA复制,B错误。生长素能促进发芽,C错误。要探究青鲜素溶液防止大蒜发芽的最适浓度应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青鲜素溶液,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27.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烯浓度越高脱落率越高 B.脱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增加而不断提高 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 D.生产上可喷施较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 【答案】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28. 下列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的是 A.茎的向光性 B.顶端优势 C.扦插的枝条生根 D.无子果实的形成 【答案】B 【解析】茎的向光性都是促进作用,A错误。顶端优势对顶芽是促进,对侧芽是抑制,B正确。插条生根是促进作用,C错误。无子果实形成是促进果实发育,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29. 接近人体的蚊子,可借助汗液散发出的体味寻找适合的部位叮咬。叮咬部位因释放组织胺而出现红肿现象,并产生痒感。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A.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下降 B.红肿等过敏反应存在个体差异 C.“汗气”为蚊子传递了物理信息 D.产生痒觉的中枢是下丘脑 【答案】B 【解析】组织胺会使毛细血管通透性上升,A错误。红肿属于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B正确。“汗气”为蚊子传递了化学信息,C错误。产生感觉的都是大脑皮层,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30. 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 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答案】D ②对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K/2值处(若达K/2值处,会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31.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冋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 8分) (1)图1中代表效应器的应为标号 ,细胞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内电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2)图2中的1表示 ,该结构可能由 (―神细胞器)形成,1中的物质是 。 (3)假如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图3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针刺破手指的皮肤,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具有使突触后膜产生 的作用,此反射属于 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是因为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 作用,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授受高级中枢的控制。 【答案】(8分,每空1分) (1)⑤ 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2)突触小泡 高尔基体 神经递质 (3)兴奋 非条件 抑制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神经节如图中的c。 (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32. 血糖浓度保持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请分析回答:(每空1分共10分) 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 (1)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是胰岛素与 结合后,一方面促进 合成,另一方面使 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除此之外,胰岛素的作用还表现在能促进 ,同时抑制非糖物质(脂肪、蛋白质)转化为葡萄糖。 (2)某人因体内含有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而表现出高血糖症状。若给其注射胰岛素 (能,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原因是 。 (3)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 ,其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此外也作用于胰岛组织中的神经末梢或血管内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胰岛素分泌。 因此血糖平衡受 的调节。 (4)胰岛素是由 细胞分泌的,与胰岛素作用相互拮抗的激素是 (至少填2种)。 【答案】(10分,每空1分) (1)胰岛素受体 蛋白质、脂肪、糖原 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 葡萄糖的利用 (2)不能 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 (3)血糖浓度 神经和体液(激素) (4)胰岛B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33. 如图所示为某种免疫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7分) (1)该过程为 免疫,属于免疫系统的第 道防线。 (2)写出b,c, d细胞的名称:b细胞 、c细胞 、d细胞 。 (3)机体免疫系统误将自身的某些细胞成分当作“异己”时,便会导致 病。这类疾病常见的如 。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C.猫叫综合征 D.抗维生素D佝偻病 【答案】(7分,每空1分) (1)细胞 三 (2)吞噬细胞 T细胞 效应 T细胞 (3)自身免疫 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三看法”判断特异性免疫的类型 (1)一看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后的去向:如果大部分抗原需要一种细胞呈递才刺激相关细胞,则为体液免疫。如果抗原直接刺激相关细胞而不用另一种细胞呈递,则为细胞免疫。 (2)二看免疫的结果:如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如果两种成分结合,形成了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 (3)三看抗原的种类:不同抗原物质的免疫类型不同 ①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抗原引发的是体液免疫,如蛇毒或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 ②胞内寄生菌,如麻风杆菌和结核杆菌、自身肿瘤、移植器官等引发的是细胞免疫。 ③病毒感染先引发体液免疫,再引发细胞免疫。 34. 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一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株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回答下列问题:(共6分)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 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 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 (2)在有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生态系统。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 (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 。 【答案】(6分,每空1分) (1)次生 土壤条件 草丛 常绿阔叶林 (3)复杂 植物的种类数多并且有较为复杂的分层现象,能为动物提供复杂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5. 研究发现生长素(IAA)或赤霉素(GA)对胚芽鞘、茎间切段等离体器官均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共9分) (1)某研究小组围绕生长素和赤霉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得到如图一所示的结果。 图一 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离体豌豆茎间切段伸长的效应 图二 赤霉素对生长素含量的调节 根据图一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2分);② (2分)。 (2)图二表示赤霉素对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的调节关系。 ①图示中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 作用,这种作用很可能是通过降低该过程中 的活性实现的。 ②赤酶素与生长素表现出激素间相互作用类型中的 作用。 ③遗传上的矮生性状通常是由单个基因的突变引起的,这种突变使植物体缺少合成赤酶素的酶,所以,可采用外加 的方法使植株明显增高。但常表现出叶色偏黄,这是生长太快导致叶绿素浓度降低引起的,可通过增施 肥解决。 【答案】(9分) (1)①IAA和GA均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但IAA的促进效应较GA明显 (2分) ②IAA和GA具有协同作用(2分) (2)①抑制 酶 ②协同 ③赤霉素 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应用能力。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与植物激素相关的3个提示 (1)实验中要运用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2)实验要体现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提出(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证明→得出结论。 (3)实验材料——胚芽鞘、去尖端的胚芽鞘、玻璃片和云母片阻断运输;不透明锡箔纸和盒子遮光;琼脂块运输或收集生长素;枝条上下端与极性运输关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