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2-1 群落的结构
课时分层作业(四) 群落的结构 (建议用时:40 分钟) 题组一 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 1.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 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 真菌 D.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 D [生物群落是指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A、B、 C 项都没有包含所有生物,D 项包含了全部生物。] 2.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 的是( ) 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 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B [一块农田中的田鼠与杂草属于捕食关系,A 错误;豌豆和杂草会竞争水 肥和光照等,B 正确;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属于互利共生关系,C 错误;细菌 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属于寄生关系,故 D 错误。] 3.如图表示狼袭击麝牛群时的成功率与麝牛群大小间的关系,下列叙述能正 确说明图中所表示的含义的是( ) A.狼与麝牛间构成捕食和竞争关系 B.狼与麝牛间构成互利共生关系 C.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D.麝牛的种内斗争随种群增大而减弱 C [麝牛是狼捕食的对象,所以两者是捕食关系,A、B 两项错误。从题图中 可以看出,随着麝牛群数量的增加,狼捕获麝牛的成功率会降低,说明种内互助 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C 项正确。麝牛的种内斗争随种群增大而增强,D 项 错误。] 4.如图表示在烧杯中加入一些稻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 物为食,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 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图中 A、B、C 曲线所示。 根据图示分析回答问题。 (1)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构成________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又构成 ________关系。 (2)A、B 两条曲线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 C 在 c~d 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 A 在 a~b 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是不同的两种生物,它们都以枯草杆菌 为食,因此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是竞争关系,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是捕食 关系。(2)根据题意可知曲线 A 为枯草杆菌在浸出液中的增减情况,曲线 B 为双小 核草履虫在浸出液中的增减情况,曲线 C 为大草履虫在浸出液中的增减情况。(3) 从曲线 B 和曲线 C 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曲线 C 在 c~d 段下降的原因是双小核 草履虫与大草履虫争夺食物,前者占优势,适者生存,后者被淘汰。(4)曲线 A 在 a~b 段下降的原因是在大草履虫加入后大量繁殖,以枯草杆菌为食,导致枯草杆 菌减少。 [答案] (1)捕食 竞争 (2)枯草杆菌和双小核草履虫 (3)双小核草履 虫与大草履虫争夺食物,前者占优势,适者生存,后者被淘汰 (4)大草履虫加入 后大量繁殖,以枯草杆菌为食,导致枯草杆菌减少 题组二 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生态位 5.(不定项)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决定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 B.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结构,这主要与光照的强度有关 C.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D.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 不同层次的光能 ACD [决定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湿度等;鸟类的分层现象是 与食物分布相关的,而与光照无直接关系;群落结构的分层现象在套种生产中的 应用,要考虑两种生物的高矮和对光照强度的需要等因素。] 6.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冻原只有水平结构,而没有垂直结构 B.温带群落的明显季节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影响动植物在森林群落中垂直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D.水生群落的层次性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 D [冻原既有水平结构,也有垂直结构,A 错误;温带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分 布有不同生物,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 错误;影响植物在森林群落中垂直分 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影响动物在森林群落中垂直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 是食物和栖息空间,C 错误;水生群落的层次性,即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的穿透 性、温度和氧气决定,D 正确。] 7.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 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下列生产实践中没有利用生态位原理的是( ) A.稻田养鱼 B.“四大家鱼”混合放养 C.适时捕捞 D.不同农作物间作 C [生态位的分化是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基础,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 资源的能力。稻田养鱼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四大家鱼”分别位于不同的水层, 混合放养充分利用空间资源;“适时捕捞则应用的是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不同 农作物间作,充分利用了光和空间。] 8.(不定项)如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生物对同种食物不同大小个体的捕 食比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甲、丙可以生活在同一群落的相同垂直结构层次 C.乙对甲、丙的进化起选择作用,而甲、丙对乙的进化也起作用 D.在某地区仅有该种类食物存在时,乙种群最可能保持数量的基本稳定 ABCD [根据图示中三个种群生物的食物关系,由于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均 存在共同食物,因此,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由于甲、丙之间食物 相似性很小,故它们可分布在同一群落的同一垂直结构层次。生物之间通过竞争、 捕食等关系进行着相互选择,从而实现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 9.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图中所有的植物构成生物群落 B.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地形、湿度、盐碱度等 C.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D.从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 D [该图中的所有植物并不能构成生物群落,还缺少了动物和微生物;群落 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地形、 湿度和盐碱度是影响群落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动物都有 分层现象。] 题组三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研究 10.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研究活动时,正确的操作是( ) A.可用样方法调查鼠妇的种群密度 B.对于不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以忽略不计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冷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D.设计统计表,以便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D [鼠妇为土壤中小动物,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 错误; 对于不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也要统计在内,B 错误;依据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 可采取热光源进行对其收集,C 错误。] 11.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 要作用。 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_________,身体__________,不适合用手直接 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先 要 采 集 大 量 的 跳 虫 用 于 实 验 室 培 养 , 最 好 选 择 如 图 中 的 吸 虫 器 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罐内已 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 关系是__________。 [解析] (1)土壤中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手直接捕 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跳虫多栖息于潮湿隐蔽的场所,属于好氧生物, 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3)跳虫与甲螨都以酵母菌为食,所以 为竞争关系;线虫以酵母菌为食,它们之间为捕食关系。 [答案] (1)较强 微小 (2)B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 跳虫存活 D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 (3)竞争 捕食 12.在一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 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 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 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 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有滞后性 B [A 项,分析坐标曲线图可知,幼虫密度呈现周期性变化。B 项,丰富度 是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落叶松是一个具体的物种,不具备丰富度这一特征。 C 项,对于活动能力较弱的昆虫,如蚜虫、跳蝻等可以采用样方法来调查其种群 密度。D 项,从坐标曲线图中可以看出,幼虫密度增加在前,松针长度增加在后, 有一定的滞后性。] 13.如图为某一区域 M、N 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 M、 N 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曲线不重叠时,M 与 N 不存在竞争 B.b 越大,M 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C.d 越小,M 与 N 竞争越激烈 D.M、N 将呈现“J”形增长 C [仅从食物关系看,曲线不重叠时,M 与 N 不存在竞争关系,但是二者在 其他生存资源上可能存在竞争关系,A 错误;b 越大,说明该生物的食物种类越多, 适应能力越强,B 错误;d 越小,说明两种生物的食物种类重叠部分越多,M 与 N 竞争会越激烈,C 正确;M、N 两个物种种群数量受环境因素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不会呈现“J”形增长,D 错误。] 14.(不定项)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 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此 能推断出( ) A.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 B.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C.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D.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相同 ABC [由题图可知: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A 正确; 随着枯落物层的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种类数逐渐减少,由此可知光照明显影响 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B 正确;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 减少,C 正确;由题图无法推断出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是否 相同,D 错误。] 15.下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被农药污染的废水对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类 群影响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 0.1 0.5 1.0 2.0 4.0 动物类群数(类) 20 23 37 50 58 动物个体总数(个) 365 665 750 1 983 2 490 (1)许多土壤中小动物的活动能力________,而且身体________,不适于用样 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通常采用________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距离污染源________,农药污染物的浓度________,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越多。结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研究小组的同学在田中划出了 5 块面积和土壤肥力都相同的区域,分别 种植了数量不等的大豆。每一区域内的植株分布是均匀的,待成熟后,统计数据 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区域号 区域植株数 荚果数/株 每个荚果中的种子数 1 20 8.3 6.0 2 40 6.8 5.9 3 60 3.9 6.2 4 80 2.7 5.9 5 100 2.1 6.0 ①请用生态学原理,简要解释各组大豆随植株数增多而平均每株植株上的荚 果数减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分析表中数据,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取样器进行 取样,然后再统计并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2)观察表中数 据,进行对比分析可知,离污染源越远,污染物的浓度越低,对动物生存的影响 也逐渐减弱。(3)大豆所能利用的资源一定,种群数量越多,平均每株可利用的资 源就越少。分析表中信息还可以发现,随大豆种植密度的增加,每株所结的夹果 减少或大豆的种植密度对每个荚果中的种子数基本没有影响。 [答案] (1)较强 微小 取样器 (2)越远 越低 农药污染会降低土壤中小 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 (3)①种植密度大,种内斗争激烈,平均每株大豆占有的 资源(如水分、光、矿质养料等)少,所结荚果就少 ②大豆的种植密度对每个荚 果中的种子数基本没有影响(或随大豆的种植密度增加,每株所结的种子总数减少) 种间关系区分不清 16.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 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 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间的关系及变 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 [从曲线可以看出,甲、乙应该为捕食关系,甲为藻类,乙为浮游动物, 而丙为后期向水池投放的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建立的食物链应该是藻类 →浮游动物→鱼,丙与乙存在捕食关系;投放大量的某种鱼的初期,乙和丙因争 夺生存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短时间内浮游动物会急剧减少,而由于食物缺乏等 生存斗争加剧,鱼随之也会大量减少。所以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肯 定是藻类,即甲种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