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4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考点45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项目 自然选择 主要观点 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评价 贡献 ①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 ②科学地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不足 ①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③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①基本概念 a.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b.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c.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②单位: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③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④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和基因重组。 (2)生物进化的方向 ①决定因素: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 ②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3)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①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②隔离 a.两种类型: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b.隔离实质: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③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 ④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出现生殖隔离。 考向一 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判断 1.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 B.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C.同一物种的两个不同种群间的地理隔离不会阻碍其基因交流 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奠定了进化论的基础,摒弃了拉马克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参考答案】A 点,D错误。 2.下列叙述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物种 B.自然选择导致突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长期地理隔离 【答案】C 【解析】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和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错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进行选择,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进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即发生进化,C正确。新物种的形成需要产生生殖隔离,一般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但人工创造新物种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育种培育八倍体小黑麦,D错误。 考向二 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判断 3.如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 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1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C.由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 【参考答案】C 归纳整合 种群与物种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种群 物种 范围 较小范围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由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许多种群组成 判断标准 种群必须具备“三同”,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 学科#网 主要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在自然条件下能自由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无生殖隔离) 联系 (1)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 (2)同一个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长期发展下去可成为不同的亚种,进而可能形成多个新物种 4.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 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①~⑥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D.品系1和品系2两种群的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 【答案】B 有当品系1和品系2出现生殖隔离时,才会形成两个物种,D错误。 考向三 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 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这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皮康霜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 B.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不育的“狮虎兽”,说明狮子和老虎存在生殖隔离 C.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 D.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蛾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蛾 【参考答案】B 尺蛾不适应环境,被环境淘汰了,故D错误。 解题必备 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 项目 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标志 生殖隔离出现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变化后的生物与原生物的关系 属于不同物种 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也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 二者联系 (1)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出现生殖隔离后才能形成新物种; (2)生物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产生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 6.某一小岛上的野兔原种种群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部分个体分别迁移到了两个其他的小岛上。如图表示野兔原种进化的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物种1与新物种2基因库不同 B.由野兔原种形成新物种显示了物种形成的一种方式,即经过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C.图中X、Y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仅表示自然选择过程 D.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C 1.以下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表现型 B.抗生素可以诱发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必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D.某种群中若显隐性个体数量保持不变,则该种群肯定没有发生进化 2.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B.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 C.人类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人类在不断进化 D.共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 3.下列叙述与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不相符的是 A.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遗传基础 B.自然选择能保留有利变异,遗传能使有利变异逐渐积累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D.随机交配是一个大种群基因库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 4.夏季的蚊子很多,张老师一直用某种蚊香消灭蚊子,开始效果不错,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蚊子的变异只可能来自基因突变 B.蚊香使蚊子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C.灭蚊效果变差是因为这种蚊香的性能不稳定 D.蚊子抗药性的增强是蚊香对蚊子不断选择的结果 5.下列关于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殖隔离不一定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 B.地理隔离的两个种群,如果人为地放在一起,一定不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 C.生殖隔离产生的关键原因是种群基因库的差异 D.不同的物种之间一定具有生殖隔离 6.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7.科研人员以果蝇为材料研究进化时发现,野生种群中个体刚毛平均数为9.5根,科研人员从中选出刚毛最多的20%个体为起始种群,从起始种群开始进行多代选择,在每一代中选出刚毛最多的20%个体来繁殖子代,反复进行86代后,种群中个体刚毛的平均数接近40根。对此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多刚毛果蝇与少刚毛果蝇存在竞争关系 B.20%的小种群与原种群存在地理隔离 C.实验过程中,人工培养20%的小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 D.最后的多刚毛种群和起始种群不存在生殖隔离,说明果蝇没有进化 8.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隔离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和d是两个种群,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及物种形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则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分别是60%、40% B.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此可以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D.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10.一万多年前,内华达州比现在湿润得多,许多湖泊(A、B、C、D)通过纵横交错的小溪流连结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以后,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各湖泊生活的鳉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分别称为a、b、c、d鳉鱼)。如图为内华达州1万多年以来湖泊地质的变化示意图。 (1)1万多年后,A湖中的所有鳉鱼可以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它们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鳉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但其后代的雄性个体不能产生正常的精子,来自C、D两湖的鳉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A、B两湖鳉鱼的繁殖期在5月,C、D两湖的鳉鱼繁殖期在7月。则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的是________湖的鳉鱼,A、B湖中鳉鱼的进化历程表明________的形成,必须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3)在5 000年前,A湖的浅水滩生活着甲水草,如今科学家发现了另一些植株较硕大的乙水草,经基因组分析,甲、乙两水草完全相同;经染色体组分析,水草甲含有18对同源染色体,水草乙的染色体组数是水草甲的2倍。则甲、乙水草________(填“是”或“不是”)同一物种。 11.(2017·江苏卷)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12.(2016·江苏卷)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1.【答案】A 【解析】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表现型,间接对象是基因型,A正确;抗生素对细菌起选择作用,不是诱导作用,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C错误;显隐性个体数量保持不变,但显性个体包括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二者的数量可能变化,则基因频率可能改变,种群可能发生进化,D错误。学#@科网 2.【答案】C 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3.【答案】C 【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自然选择能使有利变异保留并逐渐积累,B正确;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而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生物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C错误;随机交配是种群基因库保持稳定的前提条件,D正确。 4.【答案】D 【解析】蚊子是高等动物,其变异类型可能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A错误;蚊子本来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不是蚊香使蚊子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而是蚊香对蚊子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选择,B错误;灭蚊效果变差是因为蚊子产生了抗药性,C错误;蚊子抗药性的增强是蚊香对蚊子不断选择的结果,D正确。 5.【答案】B 【解析】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A正确。地理隔离的两个种群,未形成生殖隔离,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B错误。生殖隔离产生的关键原因是种群基因库的差异,C正确。不同的物种之间一定具有生殖隔离,D正确。 6.【答案】D 【解析】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A错误;只要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就进化了,B错误;地理隔离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由图示的过程可知,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D正确。 7.【答案】B 【解析】竞争关系属于种间关系,多刚毛果蝇与少刚毛果蝇属于种内斗争关系,A错误;科研人员将选出的20%的小种群作为起始种群,不与其他种群进行基因交流,存在地理隔离,B正确;人工培养时,果蝇的食物和空间资源是有限的,不会呈“J”型曲线增长,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的产生,最终多刚毛种群中个体刚毛的平均数接近40根,说明发生了进化,D错误。 8.【答案】B 种,D错误。 9.【答案】D 【解析】基因A的频率=24%+72%/2=60%,则基因a的频率为40%,A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自然选择可以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C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D错误。 10.【答案】(1)种群 (2)C、D 物种多样性(新物种) (3)不是 【解析】 (1) A湖中的所有鳉鱼可以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说明是同一物种,因此A湖中的所有鳉鱼构成的是一个种群。(2)由于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但其后代的雄性个体不能产生正常的精子,所以A、B两湖的鳉鱼产生了生殖隔离;来自C、D两湖的鳉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说明C、D两湖的鳉鱼还是同一个物种,没有产生生殖隔离。因此体现遗传多样性的是C、D湖的鳉鱼;A、B湖中鳉鱼的进化历程表明物种多样性(新物种) 的形成必须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3)甲、乙水草杂交,可产生三倍体后代,三倍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出现紊乱,不能产生后代,因此甲、乙水草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物种。 11.【答案】A 12.【答案】C 【解析】pen基因突变后形成了抗药靶位点,A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错误;基因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原材料,C正确;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属于同一物种,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