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东泰安肥城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高二生物试题 说明: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 2.试卷满分为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大题共30个小题,1-10每题1分,11-30每题2分,共计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 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 血浆渗透压与血红蛋白的含量有关 D. 小部分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2.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概念图,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丙、 丁表示化学成分和酸碱度 B.稳态的基础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活 动共同维持 C.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保持动态平衡 D.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3.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只能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B. 兴奋传导方向与神经纤维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C. 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必然引起下一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 4.在右图所示的结构中,兴奋传导或传 递的方向不能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① D.④→③ 5.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缺氧会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B. 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 内环境中Na+、 K+的浓度变化可影响神经细胞的兴奋性 D. 体内不少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6.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B.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C. 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均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D. 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 7.下列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 A. 吞噬细胞 B. T细胞 C. 淋巴因子 D. 浆细胞 8.下列植物激素及类似物的应用,正确的是 A.对灌木围成的绿篱定期修剪,使其长得茂盛、整齐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发育 D.在梨树花期喷洒高浓度的2,4—D,防止其落花落果 9.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B. 可用黑光灯诱捕调查园林中蚜虫的种群密度 C. 物种丰富度研究不能采用样方法进行 D. 群落演替总是向着生物多样性增加的方向进行 10.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 B.对于大熊猫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C.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环境容纳量会增大 D.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需建立概念模型 11.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为弱酸性 B. 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C. 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 D. 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12.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如右图所示(b、c表示突触,M、N是指反射弧中的两位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M点将使a处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 负内正 B.兴奋在结构b和位点N所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速度相同 C.刺激M点引起手臂上的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D.在b、c等突触部位有“化学-电-化学”信号的转化 13.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的作用是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据图回答,如果分别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是 A. 使用有机磷,在a处给予刺激,c处保持静 息电位 B. 使用有机磷,在a处给予刺激,b处释放神 经递质(乙酰胆碱) C. 使用蝎毒,在a处给予刺激,b处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D. 使用蝎毒,在a处给予刺激,c处产生动作电位 14.某止痛药物的作用机理是阻断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下列对其机理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药物作用导致神经递质不能正常释放 B.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前被分解 C. 药物阻断了突触前膜对神经递质的回收 D. 药物与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 15.进食可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使血糖浓度降低,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①一④代表细胞膜上的结构)。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图中②③④的结构均不相同 B.与注射相比,口服葡萄糖会使体内胰岛素水平更高 C.GIP能促进葡萄糖进人脂肪细胞并转化为脂肪 D.通过注射胰岛素可治疗因结构②受损导致的糖尿病 16.下图表示寒冷刺激时人体内的部分调节过程((a-d表示信息分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b表示神经递质,c、d表示激素 B.c的受体分布在体内各种细胞上 C.与c相比,a参与的调节反应更加迅速 D.abcd均需借助血液运输才能作用于靶细胞 17.如图所示人体内甲、乙两种物质含量变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代表血糖,乙可以代表胰岛素 B.若甲代表抗利尿激素,乙可以代表尿量 C.若甲代表促甲状腺激素,乙可以代表甲状腺激素 D.若甲代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乙可以代表性激素 18.下丘脑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中的重要器官,下图表示下丘脑的 重要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既能接受神经信号也能接受激素信号 B.寒冷刺激下,a过程作用的腺体一定是甲状腺 C.饮水过少时,b过程作用于大脑皮层属于反射活动 D.进食后,下丘脑通过c过程进一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19.下列临床措施中,不能用于诊断下丘脑是否病变的是 A.监测体温变化 B. 观察膝跳反射 C. 检查垂体功能 D.收集统计尿量 20.结核杆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卡介苗是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人体接种卡介苗将获得相应免疫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结核杆菌入侵后,浆细胞会增殖分化并产生特异性抗体 B. 结核杆菌再次入侵时,吞噬细胞会吞噬处理结核杆菌 C. 注射卡介苗的作用是刺激人体内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 D. 卡介苗对人体来说是一种抗原,会被效应 T 细胞裂解 21.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甲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②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乙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则这两种物质是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原,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22.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A.②⑤⑦ B.②④⑤⑧ C.①③④⑥⑦ D.②⑤⑧ 2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描述,错误有 ①生长素在植物体成熟组织部位的运输形式是极性运输 ②苯乙酸和α-萘乙酸不都是植物生长调节剂 ③植物激素都是由特定的组织细胞产生的微量有机物 ④外界因素会影响激素的合成,进而调节基因组的表达 ⑤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⑥植物激素具有信息传递作用,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 ⑦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在对植物衰老的调节中起拮抗作用 A.2处 B.3处 C.4处 D.5处 24.扦插是金银花常见的繁殖方式,科研人员为探究生根粉对金银花插条生根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得到如表所示结果(生根率=生根插条数/插条总数x10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最好从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上剪取插条 B. 实验中插条的处理方法和时间会影响实验结果 C.4个实验组中生根粉溶液的浓度a最小、c最适宜 D. 实验结果表明生根粉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25.下图是某森林在遭受火灾前后植被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森林在遭受火灾之后发生了初生演替 B.bc段生物的种间关系不断发生调整 C.bd段表明演替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没有 发生变化 D.cd段生物体贮存的能量与ab段相当,说 明该演替过程是原有物种的恢复 26.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13年的连续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前4年间,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 第4年到第5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下降 C. 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并保持相对稳定 D. 从第11年开始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到第13年达到K值 27.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受灾后水稻呈斑块分布体现群落水平结构特征 B.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C.环境容纳量就是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8.下列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研究范畴的是 A.森林的丰富度及优势种 B.森林中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C.森林中白顶叶猴的种群数量 D.森林中各个种群分别占据的位置 29.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A.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 B.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C.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 D.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30.留树保鲜是通过延迟采收保持果实品质的一项技术。喷施赤霉素和2,4-D对留树保鲜 柑橘的落果率和果实内源脱落酸含量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喷施赤霉素和2,4-D能有效促进留树保鲜过程中的落果 B.留树保鲜过程中赤霉素与2,4-D对落果的调控有协同作用 C.喷施赤霉素和2,4-D能增强留树保鲜过程中果实脱落酸含量的升高 D.赤霉素、2,4-D与内源脱落酸对落果的调控有协同作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计50分。 31.(11分)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某些病毒感染人体后,会使体温调定点升高继而引起发热,某人因病毒感染体温上升至38.5℃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组织细胞被病毒侵染后,释放 ,使下丘脑的 中枢兴奋,调定点至38.5℃。调定点升高后,下丘脑产生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形成 觉;同时,下丘脑释放 激素增多,促进垂体释放激素X,此激素通过 运输作用于甲状腺,进而使产热增多。 (2)下丘脑的兴奋通过①过程传至“神经一肌肉”接头时,突触前膜 使肌肉产生兴奋并收缩,增加产热。②过程使皮肤中血管收缩,引起机体 。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体温调节的方式有 。 (3)某人持续发烧38.5℃期间,人体产热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 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 ,尿量减少。 32.(12分) 如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O—<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若①代表缩腿反射中小腿上的感受器,则⑤效应器是 ,③称为 。 (2)图甲中刺激a点,由于 ,引起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从而产生兴奋。若刺激d点,图中发生兴奋的点还有 (用字母表示)。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形式进行传导。当兴奋传至乙图结构时,若使用某种局部麻醉剂,则乙图中[ ] 无法正常释放神经递质,从而暂时失去兴奋传递功能。 (4)若乙图为神经—肌肉相接触的部位。肌无力患者的免疫系统会使_________增殖、分化、产生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导致该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无法正常结合,兴奋无法正常传递。这种疾病属于 病。临床上治疗肌无力的重度患者采用胸腺切除法,从而抑制_________发育成T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___________免疫的应答。 33. (每空2分,共10分)草莓成熟过程中花色苷含量逐渐增多,果实硬度变小。为探究脱落酸(ABA)是否具有促进草莓果实成熟的作用,某研究小组用50μmol/L的脱落酸溶液喷洒未成熟的草莓果实,检测花色苷含量和果实硬度,结果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A有“逆境激素”之称,其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___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 (2)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_________,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果实的成熟过程,由多种激素共同调节,从根本上是_________的结果。 (4)研究表明,内源生长素IAA具有延迟果实成熟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脱落酸的作用机制,该研究小组用50μmol/L的ABA溶液喷洒草莓果实后测定其中的IAA合成基因 的表达量及IAA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尝试推测脱落酸的作用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8分)甲型H1N1流感病毒表面有囊膜,囊膜上有糖蛋白突起,是冬季流感的主要病原体。患者常表现为发热、全身酸痛等,严重影响人体健康。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型H1N1流感病毒主要侵染人体呼吸道粘膜,使纤毛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从而引起人体 免疫功能降低。 (2)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先要经过 摄取处理。病毒表面的糖蛋白在免疫学上称作 。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内,用文字和箭头表示细胞免疫的 过程:流感病毒→ →靶细胞裂解死亡。 (3)全身酸痛是由于流感病毒导致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增多造成的,该物质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浆中 等离子发生作用,以维持血浆PH值的相对稳定。 (4)人们提前接种疫苗来预防流感,疫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从而增强免疫力。大量的研究表明,适度运动可增强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主要与体内___________细胞数目增加有关。 35.(9分)顶级群落是群落演替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某大片弃耕农田多年后将演替至顶级群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刚刚弃耕的大片农田,野兔的数量每年增加5%并呈“J”型增长,假设最初有N0只,则3年后野兔的数量N3=_____只(只写出表达式)。调查该弃耕农田中的野兔种群数量时,常采用__________法,野兔被标志释放后,被重捕的几率增大,会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该地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动情况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影响其数量变动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 (3)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该弃耕农田将由草本阶段演替至相对稳定的__________阶段,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4)该地的甲、乙两鸟类种群最初在树冠层的栖息位置极为相似,由于二者具有________关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出现分化,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常占据不同位置,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生物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共计50分) 1-5 CAADB 6-10 DBAAB 11-15 BABCD 16-20 CBABB 21-25 BDBCB 26-30 CDCCB 第Ⅱ卷(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50分) 31.(11分) (1)致热性细胞因子 体温调节 冷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体液 (2)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散热减少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3)等于 垂体 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重吸收水量增加) 32.(12分) (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腿部肌肉 神经中枢 (2)Na+内流 c和e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3)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 ⑨ 突触小泡 (4)B淋巴细胞 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受体 自身免疫病 造血干细胞 体液 33.(每空2分,共10分) (1)根冠、萎蔫叶片 (2)用等量蒸馏水(或清水)喷洒未成熟草莓果实 脱落酸(ABA)具有促进草莓果实成 熟的作用 (3)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或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选择性表达) (4)脱落酸通过抑制IAA合成基因的表达,降低了IAA的含量,解除IAA延迟果实成 熟的作用,进而促进果实成熟, 34.(8分) (1)非特异性免疫 (2)吞噬细胞 抗原 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2分) (3) HCO3-、HPO42- (4)诱导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相应抗体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35.(9分) (1)N 0 ×1.053 标志重捕法 偏小 (2)增长、波动和下降 气候 、天敌、食物、传染病 (3)森林 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 (4)竞争 提高了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