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北京101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北京101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北京101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人体内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③‎ B. 人体的内环境是①②③④‎ C. ④的成分中包括血红蛋白、氧气和胰岛素 D. 细胞生活需要内环境的pH、渗透压、温度等处于稳态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人体内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①细胞溶胶,A错误;‎ B、人体的内环境是②③④,①为细胞内液,B错误;‎ C、④为血浆,其成分不包括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C错误;‎ D、细胞生活需要内环境的pH、渗透压、温度等处于稳态,D正确。‎ 故选D。‎ ‎2.夏季,健康人从炎热环境进入低温空调房间后,会引起 A. 大脑皮层冷觉感受器兴奋 B. 皮肤毛细血管血流量增加 C.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D. 垂体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健康人从炎热环境进入低温空调房间后,即受到低温的刺激,会引起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A错误;皮肤冷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通过有关的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C正确;体温调节中枢对传来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将兴奋通过有关的传出神经传到皮肤毛细血管等效应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B错误;皮肤冷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下丘脑,促进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使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D错误。‎ ‎3.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表示反射弧中的结构,①、②‎ 表示刺激位点。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B将兴奋向神经(反射)中枢传递 B. 在神经肌肉接点处和C处均存在突触 C. 刺激②处可以在A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D. 刺激①处引起E收缩的过程不是反射 ‎【答案】C ‎【解析】‎ ‎【详解】A、B是传入神经,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神经中枢,A正确; B、神经肌肉接点类似于突触,神经中枢中有突触,B正确; C、在突触部位,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模,单向传递,所以刺激②处不能在A处检测到电位变化,C错误; D、刺激①处引起E收缩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是反射,D正确。 故选:C。‎ ‎4.有关人体甲状腺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调节 B.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作用于甲状腺影响其分泌 C. 幼年时缺少甲状腺激素会导致侏儒症 D. 长期食用缺碘的食物会导致甲亢的产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调节,A正确;‎ B、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脉作用于腺垂体,不能直接作用于甲状腺,B错误;‎ C、幼年时缺少甲状腺激素会导致呆小病,侏儒症是由于幼年缺生长激素,C错误;‎ D、长期食用缺碘的食物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代偿性增多,导致大脖子病,D错误。‎ 故选A。‎ ‎5.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进入繁殖季节。光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鸟类的繁殖活动通过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完成 B. A、B分别代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 C. 鸟类的繁殖活动是机体对春季温度变化的响应 D. C可通过反馈作用调节激素A和B的分泌 ‎【答案】C ‎【解析】‎ ‎【详解】A、鸟类的繁殖活动通过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完成,A正确;‎ B、A是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腺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B正确;‎ C、鸟类的繁殖活动是机体对春季光照时长变化的响应,C错误;‎ D、C增多会抑制激素A和B的分泌,为负反馈作用调节,D正确。‎ 故选C。‎ ‎6.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和增殖分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发育为乙的场所是胸腺 B. 丙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 C. 乙增殖分化为丙需要抗原刺激 D. 丙具有较强的分裂和分化能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A、鸟类B细胞成熟的场所为腔上囊,哺乳动物可能为骨髓,A错误; ‎ B、丙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 C、乙增殖分化为丙需要抗原刺激,C正确;‎ D、丙不能再分裂和分化,D错误。‎ 故选C。‎ ‎7.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效应T细胞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 B. 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过程又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C. 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会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D. 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特定抗原刺激时,能迅速合成并分泌大量抗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T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通过分裂和分化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而效应T细胞是由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而成的,A错误;T细胞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一方面分泌淋巴因子,另一方面呈递抗原给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在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可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因此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过程又参与体液免疫过程,B正确;健康人的T细胞经过肿瘤免疫以后,移植给肿瘤患者会提高患者的免疫力,C错误;记忆细胞的功能是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后,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合成并分泌大量的抗体,D错误;因此选B。‎ ‎8.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选项 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 推论 A 损害呼吸道黏膜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 改变T细胞数目 影响特异性免疫 C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影响细胞免疫 D 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影响体液免疫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呼吸道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 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 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不参与细胞免疫,C错误; 抗体只参与体液免疫,D正确。‎ ‎9.免疫调节在维持机体稳态中有重要作用,下列属于免疫失调的是( )‎ A. 抗体与细菌毒素特异性结合 B. 效应T细胞清除体内癌变细胞 C. 移植的器官被细胞免疫排斥 D. 过敏原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抗体与细菌毒素特异性结合为正常的体液免疫,A错误;‎ B、效应T细胞清除体内癌变细胞为正常的细胞免疫,B错误;‎ C、移入的器官是抗原,人体会产生抗体,抵抗抗原的侵入,是正常的免疫反应,C错误;‎ D、过敏反应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功能失调,D正确;‎ 故选D。‎ ‎1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植物激素由某些部位产生、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作用 B. 多种植物激素的平衡协调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发育 C. 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内发挥调节作用的信号分子 D. 植物激素进入靶细胞并催化细胞代谢中的特定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继而发挥作用,A正确;‎ B、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B正确;‎ C、植物激素是一种信号分子,能引起植物其他部位细胞的生理过程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植物生理过程,C正确;‎ D、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调节作用,而非催化作用,D错误;‎ 故选D。‎ ‎11.下列生产实践活动中,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的是( )‎ A. 脱落酸用于打破种子休眠 B. 生长素用于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C. 乙烯利用于苹果果实催熟 D. 细胞分裂素用于蔬菜保鲜 ‎【答案】A ‎【解析】‎ ‎【详解】A、脱落酸促进脱落,赤霉素可用于打破种子休眠促进萌发,A错误;‎ B、生长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可用于促进扦插枝条生根,B正确;‎ C、乙烯利是人工合成的乙烯类似物,可用于苹果果实催熟,C正确;‎ D、细胞分裂素有延缓衰老的作用,可用于蔬菜保鲜,D正确。‎ 故选A。‎ ‎12.在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苗顶端形成“弯钩”结构。研究发现,弯钩的形成是由于尖端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研究者探究SA(水杨酸)和ACC(乙烯前体)对弯钩形成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弯钩形成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 ACC可能影响生长素在弯钩内外侧的分布 C. SA和ACC对弯钩形成具有协同作用 D. 弯钩可减轻幼苗出土时土壤对幼苗的损伤 ‎【答案】C ‎【解析】‎ 已知弯钩的形成是由于尖端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说明弯钩形成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项正确;据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ACC处理组的弯钩没有打开,可推知ACC可能影响生长素在弯钩内外侧的分布,B项正确;SA+ACC处理组弯钩形成的角度介于SA处理组和ACC处理组之间,可推知SA和ACC对弯钩形成具有拮抗作用,C项错误;弯钩的形成防止了子叶与顶端分生组织在出土过程中与土壤直接触碰而造成的机械伤害,即可减轻幼苗出土时土壤对幼苗的损伤,D项正确。‎ ‎13.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树组成一个种群 B. 群落由多个不同种群及无机环境组成 C. 群落是各物种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产物 D. 生态系统依靠正反馈调节机制实现系统的稳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树有很多种,不能称为一个种群,A错误;‎ B、群落是生物种群的集合体,B错误; ‎ C、群落是各物种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产物,C正确;‎ D、生态系统依靠负反馈调节机制实现系统的稳态,D错误。‎ 故选C。‎ ‎14. 下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 B. ‎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 C. ‎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 ‎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 据图可知,不同的温度下,该藻类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所以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A正确;在三条曲线中,‎19.8℃‎条件下环境中所容纳的最大个体数是最小的,所以在‎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B正确;‎24.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大为400,当个体数量为K/2时,即第5天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而不是恒定不变的,所以当外界温度为‎33.6℃‎条件下,种群数量最终会围绕K值上下波动,D错误。故选:D。‎ ‎15.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各种群同化的能量相对值如下表。以下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相对值 ‎3.56‎ ‎12.80‎ ‎10.30‎ ‎0.48‎ ‎226.50‎ A. 甲、乙、丙、丁都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B. 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226.50与戊的呼吸消耗量之和 C. 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4%‎ D. 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甲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乙、丙、丁都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A错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226.50,B错误;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3.56/(12.80+10.30)≈15.4%,C正确;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D正确;因此选B。‎ ‎16.下列关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建立生态农业,延长食物链,降低系统总能量利用率 B. “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C. 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D. 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答案】B ‎【解析】‎ ‎【详解】A、建立生态农业,延长食物链,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A错误;‎ B、“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最有效的部分,B正确;‎ C、开荒辟地,围湖造田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不利于可持续发展,C错误;‎ D、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会带来环境的污染,D错误。‎ 故选B。‎ ‎17.下列有关质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质粒是存在于细菌中的一种细胞器 B. 质粒改造后可用作基因工程的载体 C. 质粒上基因的表达不遵循中心法则 D. 质粒必须具有抗生素基因以便筛选 ‎【答案】B ‎【解析】‎ ‎【详解】A、质粒是存在于细菌中一种小型环状DNA分子,不是细胞器,A错误;‎ B、天然的质粒经过改造后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B正确;‎ C、质粒上基因的表达遵循中心法则,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C错误;‎ D、质粒必须具有标记基因以便筛选,但标记基因不一定是抗生素抗性基因,也可以是荧光基因,D错误;‎ 故选B。‎ ‎18.科学家将含有人体α-抗胰蛋白酶基因的表达载体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发育的雌羊乳汁中含有α-抗胰蛋白酶。上述过程一般不会发生( )‎ A. α-抗胰蛋白酶基因与载体间基因重组 B. α-抗胰蛋白酶基因在乳腺细胞中大量扩增 C. RNA聚合酶识别乳腺特异表达基因的启动子 D. 乳腺细胞的高尔基体分泌α-抗胰蛋白酶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过程中需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因此会发生α-抗胰蛋白酶基因与载体间基因重组,A正确;‎ B、乳腺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因此α-抗胰蛋白酶基因不能在乳腺细胞中大量扩增,只能在乳腺细胞中大量表达,B错误;‎ C、RNA聚合酶识别乳腺特异表达基因的启动子,并与之结合进而启动转录过程,C正确;‎ D、α-抗胰蛋白酶是一种分泌蛋白,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因此乳腺细胞的高尔基体分泌α-抗胰蛋白酶,D正确。‎ 故选B。‎ ‎19.科研人员利用相关技术改变了胰岛素B链的第9位氨基酸,从而避免了胰岛素结合成无活性的二聚体形式。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的操作对象是胰岛素分子 B. 可通过测定DNA序列确定突变是否成功 C. 对胰岛素结构的改造属于蛋白质工程 D. 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不宜口服使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A、蛋白质工程从属于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的操作对象是基因,A错误;‎ B、可通过测定DNA的序列确定突变是否成功,B正确;‎ C、对胰岛素结构的改造属于蛋白质工程,C正确;‎ D、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只能注射,不宜口服使用,D正确。‎ 故选A。‎ ‎20.下列关于PCR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 模拟的是细胞中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C. 需要合成特定序列的引物 D. 需要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酶类 ‎【答案】D ‎【解析】‎ ‎【详解】A、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 B、模拟的是细胞中DNA分子的复制过程,B正确;‎ C、体外合成DNA需要设计特定序列的引物,C正确;‎ D、PCR利用高温解旋,不需要DNA解旋酶,D错误。‎ 故选D。‎ ‎21.细胞脱分化过程中一定不会发生的是( )‎ A. 失去原来的结构和功能 B. 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保持稳定 C. 细胞全能性得到表现 D. 形成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 ‎【答案】C ‎【解析】‎ ‎【详解】A、脱分化会失去原来的结构和功能,A正确;‎ B、脱分化不会影响到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B正确;‎ C、脱分化过程中没有体现细胞全能性,C错误;‎ D、脱分化使细胞回到原始的能分裂的状态,形成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D正确。‎ 故选C。‎ ‎22.紫草素具有抗菌、消炎效果。在工业化生产中,取紫草植株部分组织诱导形成紫草愈伤组织,再转入紫草素形成培养基,然后再将细胞破碎后提取出紫草素。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工业化生产过程包括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 B. 愈伤组织在形成培养基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化 C. 紫草素在细胞内合成后被分泌到细胞外 D. 紫草的愈伤组织细胞在低渗溶液中不会胀破 ‎【答案】C ‎【解析】‎ ‎【详解】A、工业化生产过程包括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A正确;‎ B、愈伤组织在形成培养基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化,B正确;‎ C、根据题干中“将细胞破碎后提取出紫草素”可知,紫草素在细胞内合成后不能分泌到细胞外,C错误;‎ D、紫草的愈伤组织细胞有细胞壁,在低渗溶液中不会胀破,D正确;‎ 故选C。‎ ‎23.在应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白菜-甘蓝的操作步骤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解离以获得原生质体 B. 用离心、振动或电激诱导白菜和甘蓝的原生质体融合 C. 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把杂种细胞培养成植株 D. 该过程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获得原生质体,A错误;‎ B、物理方法如离心、振动或电激诱导可导致白菜和甘蓝的原生质体融合,B正确;‎ C、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把杂种细胞培养成植株,C正确;‎ D、该过程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可以使不同物种间的细胞融合,D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 ‎ ‎24.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 组别 接种物 总人数 癌前病变人数 A(接种前未检出HPV DNA)‎ A1‎ 对照剂 ‎7 863‎ ‎83‎ A2‎ 疫苗 ‎7 848‎ ‎4‎ B(接种前检出HPV DNA)‎ B1‎ 对照剂 ‎1 125‎ ‎126‎ B2‎ 疫苗 ‎1 121‎ ‎125‎ ‎(1)为制备该疫苗,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与________连接,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转录,再以________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这样就获得了疫苗的有效成分。‎ ‎(2)人体接种该疫苗后,________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一旦HPV侵入机体,________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HPV结合,阻止HPV________。所以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3)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________组,据此推测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4)B2组与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________清除体内HPV。‎ ‎(5)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________。‎ ‎【答案】 (1). 载体 (2). 氨基酸 (3). L1蛋白 (4). 记忆(B)细胞 (5). 吸附宿(寄)主细胞 (6). A1 (7). 细胞免疫 (8). 预防 ‎【解析】‎ ‎【详解】(1)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该疫苗时,获取目的基因后,需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即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与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再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翻译的原料是氨基酸。‎ ‎(2)HPV外壳蛋白L1基因表达产生的L1蛋白作为疫苗,人体接种该疫苗后,L1‎ 蛋白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一旦HPV侵入机体,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HPV结合,阻止HPV吸附宿主细胞,所以,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3)由表中数据可知,B1组和A1组的自变量为是否感染HPV,结果B1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A1组,据此推测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4)B2组与B1组人群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的作用主要是诱导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不能明显诱导细胞免疫清除体内HPV。‎ ‎(5)统计宫颈癌出现癌前病变的人数,接种前未检出HPV的DNA时,对照组和实验组差异显著,经过上述分析,该疫苗可用于预防宫颈癌。‎ ‎25.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图1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 ‎(2)从图1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__________。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类)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3)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__结构。‎ ‎(4)下列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基本特征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空间分布②迁入率③互利共生④物种丰富度⑤种群密度 ‎(5)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_(填图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_________(用图2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 ‎【答案】 (1). 生产者 (2). 二、三、四 (3). 大型真菌、跳虫 (4). 无机盐、CO2、H2O (5). 水平 (6). ①②⑤ (7). c (8). a-b ‎【解析】‎ ‎【详解】(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变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因此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杂食性鸟以草本植物等生产者为食处于第二营养级,以蝗虫为食处于第三营养级,以蜘蛛为食处于第四营养级。‎ ‎(2)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图1中的大型真菌和跳虫属于分解者,它们可以将有机碎屑分解成CO2、H2O和无机盐被生产者重新利用。‎ ‎(3)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因素,不同地段上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造成了光照强度的不同,使不同地段上分布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体现了群落具有水平结构。‎ ‎(4)种群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种群的空间特征即种群的空间分布,包括均匀分布、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因此①②⑤属于东亚飞蝗种群的基本特征,而③④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5)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乙的摄入量,但是为乙没有消化、吸收的能量,因此不是乙的同化量而是甲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一部分,故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c中。乙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图中a为乙的同化量,b为乙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所以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a-b。‎ ‎26.图1是某基因工程中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示意图,载体质粒P0具有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请回答下列问题: ‎ ‎(1)EcoRV酶切位点为,EcoR V酶切出来的线性载体P1为___________末端。‎ ‎(2)用TaqDNA聚合酶进行PCR扩增获得的目的基因片段,其两端各自带有一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载体P1用酶处理,在两端各添加了一个碱基为___________的脱氧核苷酸,形成P2;P2和目的基因片段在__________酶作用下,形成重组质粒P3。‎ ‎(3)为筛选出含有重组质粒P3的菌落,采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平板进行筛选,得到A、B、C三类菌落,其生长情况如下表(“+”代表生长,“﹣”代表不生长)。根据表中结果判断,应选择的菌落是__________(填表中字母)类,另外两类菌落质粒导入情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鉴定筛选出的菌落中是否含有正确插入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拟设计引物进行PCR鉴定。图2所示为甲、乙、丙3条引物在正确重组质粒中的相应位置,PCR鉴定时应选择的一对引物是__________。某学生尝试用图中另外一对引物从某一菌落的质粒中扩增出了400bp片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平 (2). 胸腺嘧啶(T) (3). DNA连接 (4). B (5). A类菌落含有P0 (6). C类菌落未转入质粒 (7). 乙丙 (8). 目的基因反向连接 ‎【解析】‎ ‎【详解】(1)根据题意分析,EcoRV酶识别的序列是-GATATC-,并且两条链都在中间的T与A之间进行切割,因此其切出来的线性载体P1为平末端。‎ ‎(2)依题意并据图分析,目的基因两侧为黏性末端,且露出的碱基为A,则在载体P1的两端需要各加一个含有碱基T的脱氧核苷酸,以便形成具有黏性末端的载体P2,再用DNA连接酶将P2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形成重组质粒P3。‎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限制酶(EcoRV酶)切割后破坏了四环素抗性基因,但是没有破坏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因此含有重组质粒P3的菌落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中应该不能生长,而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能生长,结合表格分析可知,应该选择B类菌落。根据表格分析,A类菌落在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的培养基中都能够生长,说明其导入的是P0;C类菌落在任何抗生素的培养基中都不能生长,说明其没有导入任何质粒。‎ ‎(4)据图分析,根据目的基因插入的位置和PCR技术的原理分析,PCR鉴定时应该选择的一对引物是乙和丙;根据题意和图形分析,某同学用图中的另外一对引物(甲、乙)从某一菌落的质粒中扩增出了400bp的片段,说明其目的基因发生了反向连接。‎ ‎27.药用植物是一类具有特殊用途的经济植物,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医疗和保健作用。;药用植物的品种改良工作引起了科研人员的重视。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科研人员用惹苡花粉培养出单倍体植株,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了_______。为鉴定单倍体植株,可制作______________进行染色体观察。‎ ‎(2) 川芎易受病毒侵染造成大幅度减产,日本学者用川芎的_______作为外植体进行脱毒培养,在适宜浓度的_______诱导下,外植体经_______和_______形成脱毒川芎。‎ ‎(3) 科研人员试图通过_______技术将中药柴胡的药效成分基因转入胡萝卜。他们将柴胡的原生质体与胡萝卜原生质体进行融合,通过组织培养M终获得了再生愈伤组织。‎ ‎(4) 莨菪中分离得到的天仙子胺6(3羧化酶基因转人颠茄中,转基因植株能够产生大量的东莨菪碱。这项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种间的______________。若从分子水平上检测天仙子胺6β羧化酶基因是否成功在颠茄细胞中转录,可采用______________技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基因探针与______________进行杂交。‎ ‎【答案】 (1). (生殖)细胞的全能性 (2). 临时装片 (3). 茎尖(或芽尖) (4).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或植物激素) (5). 脱分化 (6). 再分化 (7). 体细胞杂交 (8). 生殖隔离(或杂交不亲和性) (9). 核酸分子(或核酸)杂交 (10). mRNA ‎【解析】‎ ‎【详解】(1)将花粉培养出单倍体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是技术的原理是生殖细胞的全能性。单倍体是染色体变异形成的,染色体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所以为鉴定单倍体植株,可制作临时装片进行染色体观察。‎ ‎(2)植物分生区附近(如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用川芎的茎尖(或芽尖)作为外植体进行脱毒培养,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下,外植体经脱分化和再分化形成脱毒川芎。‎ ‎(3)将柴胡的原生质体与胡萝卜原生质体进行融合,通过组织培养最终获得了再生愈伤组织,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4)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种间的生殖隔离。若从分子水平上检测天仙子胺6β羧化酶基因是否成功在颠茄细胞中转录,可采用分子杂交技术,即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基因探针与mRNA进行杂交。‎ ‎28.花椰菜(2n=18)是人们喜爱的蔬菜,种植时容易遭受病菌侵害,形成病斑,紫罗兰(2n=14)具有一定的抗病性。科研人员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具有抗病性状的花椰菜新品种。‎ ‎(1)科研人员分别取紫罗兰叶片和______(填“光照”或“黑暗”)处发芽的花椰菜胚轴,经_________处理后,得到两种原生质体。用______试剂诱导两种原生质体融合,选择特征为___________的细胞,通过_________技术形成试管苗。进一步选择叶片形态特征介于二者之间的植株作为待测植株。‎ ‎(2)通过蛋白质电泳技术分析了亲本及待测植株中某些特异性蛋白,结果如右图所示。据图判断,____号为杂种植株。‎ ‎(3)检测筛选到的杂种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发现大多数细胞为28条。取杂种植株部分组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约250个细胞的DNA含量,请在图3的框内绘出你的预期结果________。 ‎ ‎(4)科研人员将病菌悬浮液均匀喷施于杂种植株叶片上,一段时间后,测定___________的百分比,以筛选抗病性强的杂种植株。‎ ‎【答案】 (1) 黑暗 (2)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3) PEG(或“聚乙二醇”) (4) 含有叶绿体且形态较大 (5) 植物组织培养 (6) 4和5 ‎ ‎(7) (8) 病斑面积占叶面积 ‎【解析】‎ ‎【详解】(1)科研人员分别取紫罗兰叶片和黑暗处发芽的花椰菜胚轴,经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后,得到两种原生质体。用PEG试剂诱导两种原生质体融合,选择特征为含有叶绿体且形态较大的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形成试管苗。进一步选择叶片形态特征介于二者之间的植株作为待测植株。 (2)由于4号和5号个体含有紫罗兰和花椰菜两种类型的蛋白质,说明是杂种细胞。 (3)根据流式细胞仪测定了约250个细胞的DNA含量变化图分析,花椰菜绝大多数处于50,紫罗兰绝大多数处于150,因此杂种细胞的DNA含量应大多数处于200,其图示如下: (4)科研人员将病菌悬浮液均匀喷施于杂种植株叶片上,一段时间后,测定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百分比,以筛选抗病性强的杂种植株。‎ ‎29.嫁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已使用的一项农业生产技术,目前也用于植物体内物质转运的基础研究。研究者将具有正常叶形的番茄(X)作为接穗,嫁接到叶形呈鼠耳形的番茄(M)砧木上,结果见图甲。‎ ‎(1)上述嫁接体能够成活,是因为嫁接部位的细胞在恢复分裂、形成______组织后,经_________形成上下连通的输导组织。‎ ‎(2)研究者对X和M植株的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见图乙。由图可知,M植株的P基因发生了类似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变异,部分P基因片段与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P-L基因(P-L)。以P-L为模板可转录出_______,在_______上翻译出蛋白质,M植株鼠耳叶形的出现可能与此有关。‎ ‎(3)嫁接体正常叶形的接穗上长出了鼠耳形的新叶。为探明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相关检测,结果见下表。‎ 实验材料 检测对象 M植株的叶 X植株的叶 接穗新生叶 P-L mRNA 有 无 有 P-L DNA 有 无 无 ‎①检测P-L mRNA需要先提取总RNA,再以mRNA为模板_______出cDNA,然后用PCR技术扩增目的片段。‎ ‎②检测P-L DNA需要提取基因组DNA,然后用PCR技术对图乙中_______(选填序号)位点之间的片段扩增。‎ a. Ⅰ~Ⅱ b. Ⅱ~Ⅲ c. Ⅱ~Ⅳ d. Ⅲ~Ⅳ ‎(4)综合上述实验,可以推测嫁接体中P-L基因的mRNA_______。‎ ‎【答案】 (1) 愈伤 (2) 细胞分化 (3) 重复 (4) mRNA (5) 核糖体 (6). 逆转录 (7) c (8)从砧木被运输到接穗新生叶中,发挥作用,影响新生叶的形态 ‎【解析】‎ ‎【详解】(1)嫁接的位置受损伤,机体会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进一步分裂分化,会形成上下连通的输导组织。‎ ‎(2)从图乙可知,M植株多了一段P基因片段,类似于染色体变异中的重复。基因表达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翻译在核糖体上进行。‎ ‎(3)①以m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称为逆转录。②用PCR对P-L 基因进行扩增,Ⅰ~Ⅱ和Ⅱ~Ⅲ都只能扩增P片段,Ⅲ~Ⅳ只能扩增基因L,所以选择C选项,可对 P-L基因进行扩增。‎ ‎(4)从表中分析, X植株的叶中无P-L DNA和mRNA,M植株的叶有P-L DNA和mRNA且有鼠耳叶,而接穗新生叶中有鼠耳叶,那么嫁接体正常叶形的接穗上长出了鼠耳形的新叶的原因就可能是从砧木被运输到接穗新生叶中,发挥作用,影响新生叶的形态。‎ ‎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转基因食物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方舟子和崔永元就曾在网络上大打出手,人们也纷纷站队力挺自己的代言人。‎ 反方观点——反对转基因 理由:①虽然插入生物体的基因天然存在于其他物种中,但人们担心改变天然基因组可能会产生“未知的后果”。例如,营养成分发生改变。‎ ‎②担心出现滞后效应。食用者在若干年或者一两代之后,问题才会出现。‎ ‎③有人担心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人类产生新的过敏原。转基因植物生产的蛋白使有过敏体质的人过敏。‎ ‎④将抗生素的抗性基因转移到我们肠道细菌中。‎ 正方观点——支持转基因 理由:‎ ‎①基因工程是一个新的育种方法。通过基因工程可使作物获得抗农药、抗除草剂、抗病害、抗旱、抗冻,增加产量、提高营养含量等特性。如果转基因的农作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品质,这就是一个好方法。‎ ‎②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估。‎ 以转基因大豆的研究为例 草甘膦是一种除草剂,具有高效、低毒、易分解、低残留和对环境相对安全的特点。在抗草甘膦(SGT)转基因大豆中依靠插入来自于土壤农杆菌的EPSPS基因来抵抗草甘膦对大豆的伤害。EPSPS基因产物是植物和微生物中的一种限制酶,普遍存在于人类食物和动物饲料中,具有长期安全食用历史。‎ 美国、日本和韩国学者还分别采用模拟胃肠液对该蛋白进行消化试验,结果显示,当灌胃量达到572 mg/kg体重,蛋白没有对小鼠产生不良反应。‎ Phipps等人通过对奶牛的饲料中添加含量高达261%的转 EPSPS基因大豆,检测其牛奶中的残留情况,发现在12周饲养过程中,奶牛所产的牛奶中均不存在转基因外源成分。‎ ‎1992年美国还对6个地点收获的转基因大豆进行主要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对照大豆的营养成分具有实质等同性,且能够被正常消化利用。‎ 杨晓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表示:人类食用的天然食品中含有各种基因,尚未发现基因的水平转移或跨物种转移。‎ ‎③有些人认为过敏与转基因食品有关。但根据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没有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比非转基因食品更易引发过敏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转基因食品协议。要对转基因食品进行过敏反应力测试。‎ ‎④科学家经常在基因工程中利用抗生素抗性基因改良种子。很多人觉得这些转基因食品与抗生素抗性细菌的比例上升存在联系。但目前没有研究证实这一说法,将来需要进一步研究证明。‎ 问题:你也学习了基因工程原理及其应用。请依据材料选择你对转基因食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题字数不超过150字)‎ ‎【答案】反对转基因食品。①担心滞后效应出现。②出现新的过敏原问题。③转基因生物在大田种植物,是否会出现基因污染,即由花粉传播至近缘物种,对生态系统稳态存在不可预测的影响。④转基因是否会影响植物的代谢路径,进而使营养成分发生改变。‎ 支持转基因食品。基因工程产品不是“洪水猛兽”,只要经过严格的实验和检测,符合我国《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应该是安全的。①转基因食品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对人体健康无害。②没有证据表明吃下去的基因会整合入人体内,食物中的基因会被消化成小分子,为人体吸收利用。③转入细胞质基因组的基因不会产生基因污染问题。④发挥基因工程能定向改变生物性状的特点,加快育种的进程。‎ ‎【解析】‎ ‎【详解】转基因食品有优点也有缺点,这就像任何一样产品都是有利有弊,如反对转基因食品可能会有以下观点:①担心滞后效应出现。②出现新的过敏原问题。③转基因生物在大田种植物,是否会出现基因污染,即由花粉传播至近缘物种,对生态系统稳态存在不可预测的影响。④转基因是否会影响植物的代谢路径,进而使营养成分发生改变。支持转基因食品,可能会有以下观点:基因工程产品不是“洪水猛兽”,只要经过严格的实验和检测,符合我国《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应该是安全的。①转基因食品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对人体健康无害。②没有证据表明吃下去的基因会整合入人体内,食物中的基因会被消化成小分子,为人体吸收利用。③转入细胞质基因组的基因不会产生基因污染问题。④发挥基因工程能定向改变生物性状的特点,加快育种的进程。论述合理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