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徽省阜阳市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安徽省阜阳市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阜阳市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和生物圈分别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命系统 B. 肌肉细胞里的蛋白质和核酸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分子层次 C. 一个乳酸菌既属于细胞的层次也属于个体的层次,且不止含有一种核酸 D. 池塘中的水、空气没有生命现象,因而它们不参与构成生命系统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细胞和生物圈分别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命系统,A正确;‎ B、肌肉细胞里的蛋白质和核酸属于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B正确;‎ C、乳酸菌是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胞的层次也属于个体的层次,含有DNA和RNA,C正确;‎ D、池塘中的水、空气是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也就参与了生命系统的构成,D错误。‎ 故选D。‎ ‎2.下列有关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拟核区含有环状DNA B. 水体富营养化时长出的水华中含有蓝球藻、念珠藻等 C. 蓝细菌的叶绿体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自养的原核生物 D. 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拟核区含有环状DNA分子,A正确;‎ B、蓝藻包括蓝球藻、颤藻和念珠藻,蓝藻在富营养化水域中快速生长,从而引起水华,B正确;‎ C、蓝细菌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是能自养的原核生物,但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结构,C错误;‎ D、细胞最外层是细胞膜,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D正确。‎ 故选C。‎ ‎3.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 B. 真核生物是指动物、植物等高等生物,细菌、病毒和真菌都属于原核生物 C. 人体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不属于真核细胞 D. 真核生物的个体都是多细胞的,肉眼可见,原核生物的个体都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答案】A ‎【解析】‎ ‎【详解】A、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相同点: 1、均为细胞结构的生物。有细胞膜和细胞质和核糖体。 2、均能以自身特定的方式繁殖后代。 3、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正确;‎ B、真核生物是指动物、植物、真菌等,细菌是原核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B错误;‎ C、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是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属于真核细胞,C错误;‎ D、单细胞的真核生物,肉眼可能也看不到的,D错误。‎ 故选A。‎ ‎4.如表是一组探究有机物存在与否的鉴别实验,按表中编号顺序对应下列各项中的内容,正确的是 ‎ 待测物 试剂 颜色 反应条件 胰岛素 双缩脲试剂 ‎①‎ ‎-‎ 脂肪 ‎②‎ 橘黄色 ‎-‎ ‎③‎ 斐林试剂 砖红色 水浴加热 A. 紫色、苏丹Ⅳ染液、蔗糖 B. 红色、苏丹Ⅲ染液、蔗糖 C. 紫色、苏丹Ⅲ染液、葡萄糖 D. 红色、苏丹Ⅲ染液、果糖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胰岛素是蛋白质,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②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③‎ 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斐林试剂可与还原糖发生紫色反应,而还原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下列有关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的产生取决于R基团的不同 B. 评价食物中蛋白质成分的营养价值时,人们格外注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 C. 食物中丰富的氨基酸经过消化和吸收直接增加了体内蛋白质的种类 D. 并非每种蛋白质水解后均可得到20种氨基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它们彼此间的差异主要在于R基的不同,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的产生取决于R基团的不同,A正确;‎ B、有8种氨基酸是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如赖氨酸等,这些氨基酸叫做必需氨基酸,因此,在评价各种食物中蛋白质成分的营养价值时,人们格外注重氨基酸尤其是必需氨基酸的种类,B正确;‎ C、食物中大部分是蛋白质,需要经过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到身体内,故不能直接增加了体内蛋白质的种类,C错误;‎ 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20种,但每种蛋白质的氨基酸不一定是20种,D正确。‎ 故选C。‎ ‎6.下图是某化合物的结构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化合物是三肽,含有3个肽键 B. 该化合物含1个氨基和2个羧基 C. ②③⑦表示R基,该化合物由3种氨基酸构成 D. 形成该化合物的细胞器具有单层膜结构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化合物是三肽,含有2个肽键 ,A错误;‎ B、该化合物含1个氨基和2个羧基 (R基团中含1个羧基),B正确;‎ C.、R基不同,氨基酸不同,②③⑦表示R基,该化合物由2种氨基酸构成 ,C错误;‎ D、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没有膜,D错误。‎ ‎ 故选B。‎ ‎7.由 1 分子磷酸、1 分子碱基和 1 分子化合物 a 构成了化合物 b,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 m 为腺嘌呤,则 b 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 在禽流感病毒、幽门螺杆菌体内 b 均为 4 种 C. 若 a 为核糖,则由 b 构成的核酸,在 HIV 病毒中能携带遗传信息 D. 若 a 为脱氧核糖,则由 b 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 8 种 ‎【答案】C ‎【解析】‎ ‎【详解】A、若m为腺嘌呤,则b可能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也可能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错误;‎ B、幽门螺杆菌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此其体内b有8种,B错误;‎ C、若 a 为核糖,则由 b 构成的核酸为RNA,是 HIV 病毒的遗传物质,C正确;‎ D、若a为脱氧核糖,则b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其彻底水解产物有6种(磷酸、脱氧核糖、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D错误。‎ 故选C。‎ ‎8.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为自由水 ‎②生物体内许多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与,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之一 ‎③Mg2+是叶绿素、血红蛋白等分子的组成成分 ‎④无机盐有维持细胞内酸碱平衡的作用 ‎⑤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与新陈代谢的强弱关系不大 ‎⑥缺碘会引起儿童佝偻病 A. ①④⑤ B. ①④⑤⑥‎ C. ③⑤⑥ D. ②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为自由水,①正确;   ②生物体内许多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与,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之一,②正确;   ③Mg2+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铁离子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③错误;   ④有些无机盐为缓冲物质,有维持细胞内酸碱平衡的作用,④正确;   ⑤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与新陈代谢的强弱有关,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结合水含量高,⑤错误;   ⑥缺钙会引起儿童佝偻病,⑥错误。‎ 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一种植物和一种哺乳动物细胞中某些化学元素的含量(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元素 C H O N P Ca S 植物 ‎43.57‎ ‎6.24‎ ‎44.43‎ ‎1.46‎ ‎0.20‎ ‎0.23‎ ‎0.17‎ 动物 ‎55.99‎ ‎7.46‎ ‎14.62‎ ‎9.33‎ ‎3.11‎ ‎4.67‎ ‎0.78‎ A. 碳元素的含量能说明有机物是动植物体内干物质的主要成分 B. 由表可知,两种生物体内所含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差异很大 C. 测定该动物的某种小分子含C、H、O、N、S,此小分子不可能是氨基酸 D. N、S含量说明动物组织含蛋白质较多,H、O的含量说明植物体内含水多 ‎【答案】A ‎【解析】‎ ‎【详解】A、据表格中数据可知,无论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的干重中C元素含量较多,原因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糖类,所以碳元素的含量说明有机物是干物质的主要成分,A项正确;‎ B、由表可知,两种生物体内所含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B项错误;‎ C、氨基酸的R基当中可能含有S元素,C项错误;‎ D、表中的数据为化学元素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所以H、O的含量不能说明植物体内含水多,D项错误。‎ 故选A。‎ ‎10.用圆表示3种物质之间的关系(见图),其中I为大圆,II和III是包含在大圆之内的2个小圆。符合其关系的是 选项 I II III A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核酸 B 染色体 DNA 脱氧核苷酸 C 固醇 胆固醇 维生素D D 蛋白质 酶 性激素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是并列关系,A错误; ‎ B、脱氧核糖核苷酸是DNA的组成成分之一,B错误; ‎ C、C中固醇包括胆固醇和维生素D,而且胆固醇和维生素D为并列关系,符合题意,C正确;‎ D、D中的酶不都是蛋白质,D错误。‎ 故选C。‎ ‎11.下列实验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现象描述合理的是 实验标号 实验名称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①‎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镜检1:几乎整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呈紫色; 镜检2: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 ‎②‎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菠菜叶表皮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人口腔上皮细胞具有细胞核和核糖体 ‎③‎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长,液泡大;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多数细胞中呈紫色的染色体形态清晰 ‎④‎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酵母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细胞核、液泡和线粒体的形态、数目清晰可见 A. 实验① B. 实验② C. 实验③ D. 实验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时,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液泡大,占据整个细胞体积的绝大部分,呈紫色,不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不同,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A项正确;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时,不能观察到核糖体,B项错误;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洋葱根尖伸长区高度分化细胞长,液泡大,分生区细胞分化程度低,呈正方形,染色体经龙胆紫染色后呈紫色,形态清晰,但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呈紫色,C项错误; 线粒体需染色后才能观察到清晰的形态,D项错误。‎ ‎12.下列有关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调查丹顶鹤种群密度时,应在其聚集区进行捕获 B. 利用黑光灯诱捕方法可以调查各种昆虫的种群密度 C. 可采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某种生物种群数量变化 D.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通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调查丹顶鹤种群密度时,若在其聚集区进行捕获会导致结果偏大,A错误;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才可以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错误;可采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某种生物种群数量变化,C正确;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通常用取样器取样法,D错误。‎ ‎13.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三中院内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    ②颍州西湖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 ‎③你家果园中所有的苹果及其无机环境  ④文峰公园中的全部菊花  ‎ ‎⑤双清湾公园中的全部生物  ⑥一块棉田中的所有幼年、有翅和无翅的成熟棉蚜 A. ⑥⑤② B. ③④⑥ C. ⑤④③ D. ③⑤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三中院内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不包括微生物,既不是种群,不属于群落;     ‎ ‎②西湖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层次;     ‎ ‎③一果园中所有的苹果及其无机环境,不包括所有生物,故不是生态系统;     ‎ ‎④公园中的全部菊花不是同一个物种,故不属于一个种群;    ‎ ‎⑤双清湾公园中全部生物属于一个群落;     ‎ ‎⑥一块棉田中的所有幼年、有翅和无翅的成熟棉蚜为同一个物种,故属于一个种群。 ‎ 则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⑥⑤②,综上,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4. 如图表示生活在一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食物网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 虫获得的能量约占草能量的10~20%‎ C. 鹰获取能量较少的食物链是草→虫→蛙→蛇→鹰 D. 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鹰种群密度可能增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群落是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该食物网缺少分解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项正确;‎ B、图中虫、鼠、鹿获得的能量之和占草能量的10%~20%,B项错误;‎ C、食物链越长,鹰得到的能量越少,所以鹰获取能量较少的食物链是草→虫→蛙→蛇→鹰,C项正确;‎ D、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其种群密度不断增大,这样鹰就会有充足的食物,其种群密度也会不断增大,D项正确。‎ 故选B。‎ ‎15.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 可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C. 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只有标志重捕法 D. 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一定要做到随机取样 ‎【答案】C ‎【解析】‎ ‎【详解】A、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 ‎ B、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B正确; ‎ C、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采用样方法,C错误; ‎ D、种群密度调查一定要做到随机取样,防止人为因素的影响,D正确。 ‎ 故选:C。‎ ‎16.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B. 退耕还林可以改变群落结构但不会导致群落发生演替 C. 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现象 D. 群落演替―定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的方向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受外部环境的影响,A项错误;退耕还林会导致群落发生演替,B项错误;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现象,C项正确;在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没有人为因素干扰的情况下,群落演替一般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的方向发展,D项错误。‎ ‎17.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 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 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 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 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的垂直结构不明显,B错误;‎ 阶段Ⅰ到阶段Ⅱ发生的演替是优势取代,不是完全取代,所以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完全相同,C错误;‎ 阶段Ⅲ为森林阶段,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 ‎18.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有可能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B. 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微生物 C.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不可能被绿色植物利用 D. 蜣螂以大象粪便为食时能获得大象所同化能量的10%-20%‎ ‎【答案】C ‎【解析】‎ ‎【详解】分解者属于腐生生物,因此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A错误;微生物中的硝化细菌是生产者,蜣螂是分解者,但蜣螂不属于微生物,所以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也不一定是微生物,B错误;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可能被绿色植物利用,C正确;蜣螂以大象粪便为食时,能获得大象所同化能量的0%,D错误。‎ ‎1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兔子吃了1kg草,则这1kg草中的能量就流入了兔子体内 B. 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C.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 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被循环利用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兔子吃的草中的能量一部分被兔子同化,一部分残留在粪便中,A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中的10%指的是营养级与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并非个体与个体之间的,B错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来固定太阳能,而太阳能来自无机环境,C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最终都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错误。‎ ‎2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C. 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D.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答案】A ‎【解析】‎ ‎【详解】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的物质可以被植物利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A错误;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B正确;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C正确;生态系统的功能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D正确;故选A。‎ ‎21.“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是生物学基本观点之一。根据这一观点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喜光的桉树下栽种半阴性植物菠萝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 B. 发生在裸岩上的初生演替一定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C. 某有翅昆虫种群中出现的无翅类型一定不利于其生存 D. 森林中狼和兔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C ‎【解析】‎ 喜光的桉树下栽种半阴性植物菠萝,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A正确;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B正确;变异的有利与不利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某有翅昆虫种群中出现的无翅类型不一定不利于其生存,C错误;森林中狼和兔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22. 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克隆鱼时,将鱼的体细胞核植入雌鱼去核的卵细胞中,这个卵细胞可培育为克隆鱼。根据此例,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动物克隆技术原理的是( )‎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动物细胞核移植是指将体细胞细胞核取出,植入去核卵细胞中,重组后使其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属于动物克隆技术;A图是受精作用,不是核移植,A错误; B图是细胞融合,不是核移植,B错误; C图是细胞核移植,与题意符合,C正确; D与是将卵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体细胞中,D错误。‎ ‎23.实验人员利用矮牵牛(二倍体,2n=14)的红色花瓣细胞(液泡呈红色)与枸杞(四倍体,4n=48)叶肉细胞,制备了相应的原生质体,并诱导其融合,经筛选、培养获得杂种植株。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获得该杂种植株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B. 可利用电激、离心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 可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筛选出杂种原生质体 D. 若原生质体均为两两融合,则融合后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为62条 ‎【答案】D ‎【解析】‎ 获得该杂种植株的方法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A正确;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时,可以采用物理方法(电激、离心、振动等)和化学方法(聚乙二醇),B正确;杂种原生质体的染色体数目是两种细胞染色体数目之和,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所以可利用显微镜筛选得到融合后的杂种原生质体,C正确;若原生质体均为两两融合,则会形成3种细胞,即矮牵牛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枸杞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杂种细胞,所以融合后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8条或96条或62条,D错误。‎ ‎24.图为杂交瘤细胞制备示意图。骨髓瘤细胞由于缺乏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在HAT筛选培养液中不能正常合成DNA,无法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骨髓瘤细胞和免疫B细胞可用仙台病毒诱导融合 B. 骨髓瘤细胞在HAT筛选培养液中能正常增殖 C. 免疫B细胞的种类不唯一,所以杂交瘤细胞仍需进一步筛选 D. 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体外培养时需添加抗生素防止真菌污染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电激、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如灭活的仙台病毒)等,A错误;‎ B、骨髓瘤细胞虽然能无限增殖,但缺乏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不能正常合成DNA,所以骨髓瘤细胞在HAT筛选培养液中不能正常增殖,B错误;‎ C、免疫B细胞的种类不唯一,每个免疫B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因此在HAT筛选培养液中筛选出来的众多的杂交瘤细胞所分泌的抗体,不一定都是人类所需要的,还需要进一步把能分泌人类所需要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筛选出来,C正确; ‎ D、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体外培养时,添加抗生素可以防止细菌污染,D错误。‎ 故选C。‎ ‎25.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有 机物,称作植物激素。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各种植物激素不是各自单独发挥作用的,而是通过复杂的途径共同调节着植物的生命 活动 B. 黄化豌豆苗切段实验研究发现,当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 合成 C. 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 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D. 生长素和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协同合作共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各种植物激素不是单独起作用,而是通过复杂的途径共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A正确;‎ B. 当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从而抑制植物生长,B正确;‎ C. 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植物激素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C正确;‎ D. 生长素和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五种植物激素之间有些是协同合作,有些是相互拮抗,共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D错误。 ‎ 故选D。‎ ‎26.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植物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生活状态。在此过程中,也少 不了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某些植物冬季休眠抵御低温,在此过程中赤霉素和脱落酸含量增加 B. 冬季常绿植物叶片不会脱落,但是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其生长素合成与分泌减少 C. 春天新芽萌发,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含量都会上升,叶片自由水含量也会增加 D. 植物生长具有周期性,这是通过多种植物激素的共同调节实现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某些植物冬季休眠抵御低温,在此过程中赤霉素含量减少,脱落酸含量增加,A错误;‎ B. 冬季植物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其生长素合成与分泌减少,B正确;‎ C. 春天新芽萌发,代谢增强,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含量上升,自由水含量增加,C正确;‎ D. 植物生长是通过多种植物激素的共同调节的结果,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27.温带草原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请回答相关问题:‎ ‎(1)草原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________。研究某区域草地土壤中小动物数目多少常用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_________和________。‎ ‎(2)草原上鼠的种群密度除了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______、_______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3)草原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这种结构特征被称为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该结构的特征是具有_________。‎ ‎(4)草原上狮子与羚羊可根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躲避猎捕,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____。‎ ‎(5)研究人员对伏牛山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请回答:在海拔150m以下区域,人们开辟有农田垦殖带,若农田被弃耕后,会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演替;在气候条件适宜情况下,该演替经历的阶段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 ‎(6)若具有捕食关系的某些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假设E种群中的能量是5.8×109kJ;B种群中的能量为1.3×108kJ。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则A种群中的能量至少是_______kJ。‎ ‎(7)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流动,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因为能量为物质循环提供_______,物质又是能量的_________。‎ ‎【答案】 (1). 丰富度 (2). 取样器取样法 (3). 记名计算法 (4). 目测估计法 (5). 出生率 (6). 死亡率 (7). 水平 (8). 镶嵌性 (9). 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0). 次生 (11). 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12). 4.5×107 (13). 动力 (14). 载体 ‎【解析】‎ ‎【详解】(1)草原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所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3)由于种种原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很大差别,这是群落的水平结构,该结构的特征是具有镶嵌性;‎ ‎(4)上述例子中的气味属于化学信息,这说明化学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5)农田被弃耕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在气候条件适宜情况下,该演替能达到森林阶段,其经历的阶段依次为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6)根据题意,A种群中的能量至少有多少,应该按最长食物链最低能量传递计算,即应该按E→C→A,1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所以A种群中的能量至少为:(5.8×109-1.3×10-8÷10%)×10%×10%=4.5×107kJ;‎ ‎(7)生态系统中能量为物质循环提供动力,物质又是能量的载体。‎ ‎28.如图为利用小鼠制备抗登革热病毒的单克隆抗体过程示意图,图中A~F分别表示生物技术名称或细胞名称。‎ ‎(1)过程A是指将____(填“抗原”或“抗体”)类物质注入小鼠体内,一段时间后,取小鼠的脾脏组织,剪碎后用____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以获得相应的______细胞;图中细胞B一般选用___细胞。‎ ‎(2)如果仅考虑两两融合的细胞,则最多可形成___种类型的细胞C,需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再对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细胞D,该种细胞的特点是____。‎ ‎(3)杂交瘤细胞的体外培养时,在5%___培养箱中培养,为防止培养过程中的污染,培养基中需要加入适量的_______。‎ ‎(4)与传统方法生成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抗原 (2). 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 (3). B淋巴 (4). 骨髓瘤 (5). 3 (6). 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所需抗体 (7). CO2 (8). 抗生素 (9).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解析】‎ ‎【详解】(1)过程A是指将抗原类物质注入小鼠体内,一段时间后,取小鼠的脾脏组织,剪碎后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以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图中细胞B一般选用能无限增殖的骨髓瘤细胞。‎ ‎(2)如果仅考虑两两融合的细胞,则最多可形成3种类型的细胞C,需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再对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细胞D,该种细胞的特点是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所需抗体。‎ ‎(3)杂交瘤细胞的体外培养时,在5% CO2培养箱中培养,为防止培养过程中的污染,培养基中需要加入适量的抗生素。‎ ‎(4)与传统方法生成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29.如图表示转基因抗冻番茄的培育过程,含抗冻基因的DNA片段和质粒上的箭头表示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Ⅰ、Ⅱ表示相关结构或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构建重组质粒时,不能使用AluⅠ切割,原因是__________;为了避免目的基因和载体经酶切后产生的末端发生任意连接,应该选用____对含鱼抗冻蛋白质基因的DNA片段和质粒进行切割。‎ ‎(2)M抗生素抗性基因在Ⅰ中又称为___基因。①过程所用的DNA连接酶作用的化学键是___。‎ ‎(3)常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抗冻蛋白基因导入番茄细胞。将含有抗冻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入农杆菌时,常用Ca2+处理农杆菌,其目的是______。用农杆菌感染番茄叶肉细胞时,应优先选用番茄受伤的叶片与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共同培养,选用受伤叶片的理由是________。‎ ‎(4)图中得到的胚状体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可以制造出人工种子。与天然种子相比,人工种子具有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若从个体水平检测获得的转基因番茄植株有无抗严寒能力,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 ‎【答案】 (1). AluⅠ会破坏抗冻蛋白基因 (2). PstⅠ、SmaⅠ (3). 标记 (4). 磷酸二酯键 (5). 使农杆菌成为感受态细胞(使农杆菌能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分子) (6). 受伤叶片伤口处的细胞会分泌大量酚类物质,可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 (7). 可以保持亲本的遗传特性、生产不受季节或气候的限制、生产所用时间短等 (8). 将转基因番茄植株栽种在寒冷环境(低温环境)中 ‎【解析】‎ ‎【详解】(1)由于题图中抗冻蛋白基因内部有AluⅠ的切割位点,用AluⅠ切割会破坏目的基因,故不能用AluⅠ切割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在构建重组质粒时,如果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和载体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获得的末端相同,将会发生自身环化现象,应选用不同的限制酶对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和载体切割,以获得不同的末端,故应选用PstⅠ和SmaⅠ对含鱼抗冻蛋白基因的DNA片段、质粒进行切割。‎ ‎(2)重组质粒上的抗性基因也称为标记基因。①过程所用的DNA连接酶的作用是恢复被限制酶切开了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用Ca2+处理农杆菌,可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以便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分子。当植物体受到损伤时,伤口处的细胞会分泌大量的酚类物质,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这时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可根据农杆菌的这种特点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 ‎(4)胚状体是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植物组织培养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天然种子的生产会受到季节、气候和地域的限制,人工种子可以克服这些缺陷,生物需要生长数年后才能结出种子,而人工种子的生产只需要较短的时间即可完成。若以个体水平检测获得的转基因番茄植株有无抗严寒能力,可将转基因番茄植株栽种在寒冷环境中或低温环境中,若该植株能正常生长,说明其具有抗严寒能力 ‎30.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之一,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如果缺少镁,植物的叶绿素无法合成,叶片会发黄甚至死亡。某同学想用无土栽培的方法,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含镁的无机盐对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请你帮他把实验设计填写完整。‎ 实验材料:生长状况相近的健壮小麦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缺镁的完全培养液。‎ 实验过程:‎ ‎(1)将小麦幼苗平均分成甲、乙两组,测量并记录两组幼苗的初始生长状况(叶色、高度、根系生长状况等)。‎ ‎(2)将甲组幼苗的根系浸泡在______,将乙组幼苗的根系浸泡在______________。‎ ‎(3)将两组植物幼苗放置到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和植物的生长情况。‎ ‎(4)请你写出符合科学道理的实验现象及初步得出的结论:‎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科学研究的严谨角度出发,为进一步证实甲乙两组小麦生长状况的差异是由于镁离子的供应不同引起的,通常还应增加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细胞中的大多数无机盐以________的形式存在 。‎ ‎【答案】 (1). 含镁的完全营养液中 (2). 等量的不含镁的完全营养液中 (3). 甲组植物生长旺盛、叶片鲜绿;乙组植物矮小瘦弱、叶片发黄 (4). 植物的生长需要含镁的无机盐 (5). 在缺镁的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含镁的无机盐,观察小麦的叶片颜色和生长状况 (6). 离子 ‎【解析】‎ ‎【详解】由分析可以知道,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的种类,小麦幼苗的长势、数量、培养条件属于无关变量,因此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完善实验步骤如下:‎ ‎(1)将长势相似的小麦幼苗分成数量相同的两组,编号甲、乙;‎ ‎(2)培养液是自变量,一种是完全培养液,另一种是缺Mg、的完全营养液,因此可以将甲组幼苗放在含镁的完全营养液中培养,则乙组小麦幼苗应该放在等量的不含镁的完全营养液中培养;‎ ‎(3)培养条件是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且适宜,因此要将两组小麦幼苗放在相同且适宜小麦幼苗的生长的环境中培养数天,观察小麦幼苗的生长状况。‎ ‎(4)预期实验结果: 甲组小麦幼苗能正常生长。乙组小麦幼苗因为缺乏Mg元素,叶绿素不能合成,因此不能正常生长。‎ 现象:甲组植物生长旺盛、叶片鲜绿;乙组植物矮小瘦弱、叶片发黄。‎ 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含镁的无机盐。‎ 从科学研究的严谨角度出发,为进一步证实甲乙两组小麦生长状况的差异是因为镁元素供应不同引起的,还要向乙组缺镁的培养液中补充镁元素,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如果一段时间后小麦幼苗恢复正常,则说明镁元素是小麦幼苗正常生长的必需元素。‎ ‎(5)细胞中的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