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后检测: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评估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后检测: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评估

第 6 章单元评估 作业时限:60 分钟 作业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全面二孩已于 2016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以下有关叙述不 合理的是( D ) A.我国人口政策反映了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不同于其他生物 种群的一面 B.人口增长率比人口的年龄结构更加适合于对短期人口变化进 行精确的计算 C.医疗水平的改善而导致的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 策同时人口仍然保持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D.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我国人口总量就会保持稳 定 解析: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考虑到环境污染、传染 病等问题,人口还可能继续下降,D 错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SO2 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物质之一 B.Hg 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可以对生物和人体造成危害 C.我国的大气污染属于石油型污染 D.水中 N、P、K 元素越多,对水生生物的生长越有利 解析:N、P 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 物质,与 SO2 无关;我国的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水中 N、P、 K 元素过多,最终会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3.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 海冰区-2 ℃~4 ℃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 2 ℃。磷虾主要以 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 1975 年以来,磷虾种群密 度下降高达 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 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 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C. 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 -2 ℃~2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 增大 解析: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南极冰 藻不只包括一种生物,故不能组成一个种群;企鹅以磷虾为食,其数 量增多会导致磷虾数量减少,磷虾减少后又可导致企鹅数量减少,二 者数量最终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动态平衡;生物群落是指在同一时间 内,聚集在一定区域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南极冰藻的最适生长温 度是 2 ℃,在-2 ℃~2 ℃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4.到 2050 年,按 16 亿人口人均年消费粮食 600 kg 计算,中国 共需粮食 9.84 亿吨,需要每公顷产粮 13.5 吨,也就是说,到 2050 年中国粮食单产同现在相比需要提高 2.7 倍才行。这个事实说明 ( B ) A.达到这些指标是相当困难的 B.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 C.2050 年,中国粮食单产将会同步提高 D.2050 年,中国粮食需要大量进口 解析:人口的增长会给粮食等各种资源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控 制人口的增长以及保护耕地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对中国人民 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天鹅洲自然保护区是为了实现麋鹿回归自然而建立起来的, 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但没有大型食肉动物。1993 年以来, 分三批从北京引进的 94 头麋鹿,自由生活在保护区内,完全以野生 植物为食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2003 年约为 450 头,目前已经超 过 800 头,并形成了 3 个亚种群。但近年来,随着人类在保护区内的 某些活动增加,麋鹿开始出现种群密度受制约的迹象。以下分析正确 的是( A ) A.保护麋鹿的意义在于保护基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B.建立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环境容纳量就可以一直稳定不变 C.麋鹿在保护区内生活,没有捕食者,食物充足,因此没有环 境阻力 D.由于出现生殖隔离,原来的一个麋鹿种群分化为三个亚种群 解析:由于环境的变化,建立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环境容纳量 也并非一直稳定不变;“随着人类在保护区内的某些活动增加,麋鹿 开始出现种群密度受制约的迹象”,这个信息告诉我们,麋鹿在保护 区内生活,同样存在环境阻力。故选 A。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的重要条件 B.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到重要 位置 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21 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解析: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 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 调的发展”。正因我国人口较多,我们才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这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7.下列关于环境污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环境污染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唯一原因 B.水中 N、P、K 等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含量越多对水生植物 生长越有利 C.固体废弃物是没有使用价值的污染源 D.环境污染是造成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率升高的原因之一 解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除了环境污染外,还有栖息地丧失、 人类的捕杀等。水中 N、P、K 等含量过多,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最终导致水质恶化,不利于水生生物生存。固体废弃物具有一定的使 用价值。 8.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 因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 B.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 有间接价值 C.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就地保护 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反对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 用 解析:A 项对生物多样性概念的表述缺少了生态系统层面;B 项 间接价值应为潜在价值;C 项措施为易地保护。 9.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 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 错误的是( D ) 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 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 解析:据题表可知,改造后的优势种由旱生植物变成了水生植物, 所以湿地的面积应当增加了。改造后植物种类增加,多样性程度提高, 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气候会有所改善。但是,增加的植物种类尤其 是优势种并非经济作物,所以并未提供生产和生活物质。 10.下列有关含有氮、磷的污水对水生生物作用的叙述中,正确 的是( C ) A.含有氮、磷的污水阻碍藻类的生长和繁殖,进而造成鱼类和 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 B.含有氮、磷的污水阻碍藻类的生长和繁殖,但有利于鱼类和 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 C.含有氮、磷的污水促进藻类植物的大量繁殖,但会造成鱼类 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 D.含有氮、磷的污水促进藻类植物的大量繁殖,有利于鱼类和 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 解析:由于氮、磷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所以含有氮、磷的污 水排放到湖泊、海洋中,会使水体中藻类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 殖,这些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使水体中含氧量减少,进 而被厌氧的微生物分解,产生出硫化氢等有毒气体,造成鱼类和其他 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11.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维持生物圈的自动 调节能力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唯一措施 C.人类应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模式、道德准则和消费观念 D.必须重新审视和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措施。 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构 成了生物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 性 C.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保护野生生物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解析:A 叙述不全面,一方面漏了微生物,另一方面还有物种多 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3.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C )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解析:淀粉无法生产可再生能源;农药治虫会造成污染;开垦湿 地破坏生态环境;只有发展生态农业是最合理的。故选 C。 14.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 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基因重组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B.生物的多样性归根到底是由 DNA 的多样性决定的 C.外来物种的入侵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D.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大熊猫培育中心,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 重要举措 解析:外来物种的入侵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一个原因,但它 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对生物资源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环境污染等。 15.人具有较强的能动性,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志来改变自然的面 貌。下列关于人类活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为了人类的发展,人类应想方设法改造自然 B.集体力量大于个体力量之和,故应大力增加人口数量 C.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以放心大胆使用 D.人类的活动应在兼顾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适当地开发和 利用各种资源 解析: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若人类为了 自身的利益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那只能是使自然环境不断恶化,最 终人类无法正常生存下去。因此人类在改造自然界时,追求的是自然、 经济、社会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16.对警惕地球变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D ) A.地球变暖将是一场灾难,将导致海平面上升 B.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应尽量减少 CO2 的排放量 C.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应尽可能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D.热带雨林极大扩张,有利于海水的升温 解析:热带雨林扩张,植被增多,温室效应减缓,温度降低,那 么海水不可能升温,故 D 不正确。 17.下列不属于通过保护濒危物种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的是 ( C ) A.实验室保存物种的基因库 B.实施细胞核移植并进行胚胎移植 C.适时、适量地开发利用濒危物种的资源 D.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繁殖率和存活率 解析:对于濒危物种需要进行专门的保护,禁止捕猎和买卖,保 护措施主要有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保护物种的基因库、胚胎移植、 人工授精等也是重要的保护措施。 18.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由科技含量较低的传统农业向现代 农业转变。现代农业虽然产量大大提高,但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 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我国政府正大力推广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生态农业。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 是( A ) A.生态农业系统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 能量越少 B.生态农业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现代农业的高 C.生态农业系统设计的指导原则是实现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 的多级利用 D.生态农业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解析:生态农业系统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向对人类有 益的部分越多,在传递过程中消耗的部分也越多。 19.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 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 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D )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生态建设工程可以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加丰富度,使群落 结构复杂,增加生态系统的类型,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态 功能),但不一定增加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B、C 项正确,D 项错误。 20.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 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 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 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 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解析: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 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互花米草引入到 江苏沿海等地后,在与本地物种的竞争中占优势,使本地的生物多样 性受到威胁,A 项正确;小龙虾由日本引入后,在与本地生物的竞争 中占优势而大量繁殖并迅速扩散,属于生物入侵,B 项错误;麋鹿原 产我国,在国内绝迹后,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保 护起来,属于迁地保护,C 项正确;盐城的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在其 越冬地进行的就地保护,D 项正确。 2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调查某片树林中的一种鸟的种群密度,需要采用样方估算的 方法 B.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 力稳定性就越强 C.植物通过花香和鲜艳的颜色吸引昆虫传粉体现了信息能调节 生物的种间关系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析:调查某片树林中的一种鸟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A 错误;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 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B 错误;植物通过花香和鲜艳 的颜色吸引昆虫传粉体现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 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 错误;生物多样性包 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 正确。 2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 解析: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因而物种多样性有赖 于生态系统多样性;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 值;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很可能引起外来物种入侵现象,引发生态危 机,破坏生物多样性;混合树种的天然林可以吸引更多的捕食性鸟类 和其他天敌物种,生物种类多,抵抗力稳定性强,不易遭受病虫害毁 灭。 23.(多选)将江苏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于 7 月 20 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 3 种方式的处理,3 次重复, 每隔 15 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图。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B ) A.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 B.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 C.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 30 天,则 3 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 上移趋势 D.从堆放、水泡 2 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 厌氧性微生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微生物分解作用的相关知识。从环境条件 分析,露天堆放会导致水分不足,水泡处理会导致氧气不足,土埋处 理时空气和水分条件较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故秸秆还田 后翻耕土埋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 30 天,因气温较高,微生物分解活动增强,则 3 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下 移趋势;从堆放、水泡 2 条曲线可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低于厌 氧性微生物。 24.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不正 确的是( B ) 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栖息地的破坏和丧 失是导致物种濒危和绝灭的重要原因,故 A 正确;小种群不利于对 基因的保存,也就不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故 B 错;新物种产生需 要较长时间,故 C 正确;人类不恰当地活动,如过度放牧、乱捕滥 猎等会超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故 D 正确。 2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C.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 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 发展的结果 解析: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 值;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 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8 分)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 (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 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间接(填“间接”或“潜 在”)价值。 (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 A 是一种气体,B、 C、D、E 和 F 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图中 A 表示大气中 CO2 库,生物成分 E 表示生产者。生物成分 F 表示分解者,C 表示初级消费者。 解析:(1)红树林对生态系统有重要调节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 的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2)分析图示可知,E 与 A 之间为双向箭 头,A 处箭头多指向 A,说明 A 是大气中 CO2 库,E 是生产者;C 以 E 为食,是初级消费者,B 是次级消费者,D 是三级消费者;各种 生物都有箭头指向 F,说明 F 能将生物群落的有机碳分解为 CO2 释 放到大气中,故 F 是分解者。 27.(8 分)夏初,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 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按无机磷浓度由 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 线,结果如下图。 据图回答: (1)磷元素进入浮游植物细胞后,以磷脂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 支架的成分;在细胞内,磷元素通过参与 反应(写反应式),保持细胞内 ATP 含量的相对稳定。 (2)分析发现,P1、P2 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差别非常明显,从进 化角度分析,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无机磷浓度高于 P1 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 P1 采样 点低,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分析,不可能的是 B(单选)。 A.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 B.水体溶解氧较高 C.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 D.水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 (4)请用箭头补充完成该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的流向图。 解析:本题以河流污染为背景材料,考查了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 的能力。(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磷元素是组成磷 脂分子的必需元素,也是组成 ADP 和 ATP 的必需元素,细胞通过 ATP 和 ADP 的相互转化保持细胞内 ATP 含量的相对稳定,二者相 互转化的反应式为: (2)由图示 信息知,由于 P1 和 P2 采样点环境条件不同,导致自然选择的方向不 同,其结果是浮游植物种类差别明显。(3)无机磷浓度高于 P1 的采样 点,浮游动物的密度较 P1 采样点的低,其可能的原因有:可被浮游 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减少,浮游动物的天敌数量较多,水 体污染严重等。P2 采样点无机磷浓度高,使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污 染严重,水体溶解氧较低。(4)生物群落中的氮元素可通过生物间的 捕食关系沿食物链流动,同时每一营养级的生物体内的氮元素也会随 排泄物或遗体等流向分解者。 28.(10 分)从不同角度看,生物具有多样性的原因不同。 (1)从分子水平看,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 性;根本原因是 DNA 上基因的多样性。 (2)从变异的来源看,生物性状具有多样性主要是由基因突变造 成的。 (3)从进化角度看,生物性状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从整个生物圈来看,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群 落,这反映了生态系统水平的多样性。 (5)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基因(遗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 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其中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是就地保护, 即建立自然保护区。但对一些珍稀、濒危、繁殖能力很差的动物,如 大熊猫,还需另外采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手段进行拯救。 解析:(1)生物性状的具体体现者是蛋白质,所以性状表现多样 性的直接原因就是蛋白质种类的多样性,而蛋白质的合成是由 DNA 上的基因控制的,所以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就是 DNA 上基因的多 样性。(2)生物性状的多样性与变异有关,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 要来源。(3)现存的每种生物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生物 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从进化角度看就是生物所生存的多种多样的环境 对生物进行不同方向的自然选择而形成的。(4)从生物圈来看,生物 群落与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是生态系统,不 同的生态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群落,构成不同的生态系统,反映 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5)基因、物种、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三 个层次,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从这三个层次上加以保护。无论哪 个层次的保护,最有效的手段都是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 29.(8 分)某地为解决生活污水(以有机物为主)的净化问题,而 建立了一个人工湿地,该人工湿地中的生物主要有芦苇、荷花、藻类、 轮虫以及人工放养的鱼和鸭等。如图为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流经该人工湿地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光能和生活污水 中有机物的化学能。 (2)图中的 A、B、D 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碳在①②两个过程中 分别主要以二氧化碳、有机物形式进行传递。 (3)鱼类属于图中的 D(填字母),我们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鱼类的 种群密度。 (4)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荷花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 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5)当人工湿地遭到生活污水的轻微污染时,主要通过物理沉降、 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 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解析:(1)流经该人工湿地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和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2)由图可知,A 是生产者,B 是分解者, D 是消费者,C 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库,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生物群落;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形式传递;碳在 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3)鱼属于消费者,即 D,由于鱼 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鱼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4)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挺水植物、浮游植物 和沉水植物的分布,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5)生态系统中处 理污染物的方法有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降解作用。 30.(16 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浅海湿地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落,沼泽湿地的主 要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2)调查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柽柳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 (3)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这是因为该生 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影响稳定的因素 是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4)为探究湿地植物菖蒲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研究小组测定了 4 种水样的 BOD(即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气量)和总含氮 量;菖蒲水培 15 d 后,再次测定了 4 种水样的 BOD 和总含氮量,结 果如下表: ①4 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 A,D 水样在实验中起对 照作用; ②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有效缓解水体富营养化,其根本原因是菖蒲 对 N 等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其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影响吸收速率 的内部因素包括载体和能量。 (5)研究湿地鸟类多样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取食高度多样性的 关系如下图。 分析该图可得出的结论: ①鸟类物种多样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呈正相关; ②鸟类物种多样性与取食高度多样性呈正相关。 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取食高度多样 性的增加,鸟类物种多样性都会增加。因此可以得出:①鸟类物种多 样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呈正相关;②鸟类物种多样性与取食高度多样 性呈正相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