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www.ks5u.com 2016-2017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题6分) 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细胞内寄生并依赖于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复制增殖 ②没有细胞结构,但有呼吸作用和生物合成等代谢的酶系 ③仅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④可以作为基因工程载体 ⑤同所有生物一样,能够发生遗传、变异和进化.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下列关于细胞及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颤藻虽然没有叶绿体,却能进行光合作用 B.核仁与核糖体形成有关,蛋白质可以在核仁中的核糖体上合成 C.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都依靠其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一个草履虫属于两个生命系统层次,一颗花生粒属于一个生命系统层次 3.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③④表示镜头,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下面描述错误的是( ) A.若观察物像乙时选用了甲中①④⑥组合,则观察物象丙时不可能是选用①③⑤组合 B.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放大虚像的长度较原来增大10倍 C.用镊子取菠菜叶不带叶肉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裝片可观察到乙所示图象 D.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4.下列有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苏丹Ⅲ鉴定浅色脂肪样液,要用到显微镜 B.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发现黑藻细胞内叶绿体具双层膜结构 C.观察细胞中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用15%酒精洗去浮色 D.体验制备细胞膜时,破裂哺乳动物红细胞利用的是渗透作用的原理 5.某50肽共有天门冬氨酸(R基团为﹣CH2﹣COOH)5个,现去掉其中的天门冬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图),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4条短肽中C原子数目减少20个 B.4条短肽中O原子数目减少10个 C.4条短肽中氨基数目增加3个,羧基数目减少2个 D.4条短肽中肽键数目减少8个 6.下图1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图2表示磷脂在细胞膜内外两侧分布的百分比.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生物膜最可能是细胞膜,因为有糖蛋白丁 B.由图1和图2可知,膜脂和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C.图1中某物质通过离子通道不需要消耗ATP,①所示某物质排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图1说明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分子基础是磷脂双分子尾部具有疏水性和转运蛋白具有专一性 7.各取10%的无菌葡萄糖溶液100mL,加入少许酵母菌液,混匀、密封,按下图装置实验.如果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均为10g,撤去装置,将两瓶溶液用滤菌膜过滤掉酵母菌,滤液分别倒入下列U型管中,开始时液面相平,下列对一段时间后AB液面的变化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A上升B下降,因为甲消耗的葡萄糖少,溶液浓度大 B.A、B液面不变,因为生成CaCO3相等,分解的葡萄糖也相等 C.A下降B上升,因为甲进行有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多,溶液浓度小 D.A下降B上升,因为乙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溶液浓度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8分) 8.图1表示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含氮化合物、淀粉、可溶性糖、脂肪的变化情况(其中1表示可溶性糖).图2表示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蛋白质、葡萄糖、淀粉的含量和淀粉磷酸化酶(催化淀粉的合成,活性越大,反应越快)活性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油菜种子在成熟过程中, 含量不断提高,而可溶性糖和 含量不断下降.由此推知,曲线1、2代表的物质在转化为曲线4所代表物质过程中, 元素含量将明显减少. (2)图2中曲线③表示 .小麦开花15天后,小麦种子结合水/自由水比值将 . (3)将小麦开花后第10天和第40天的种子分别制成组织样液,各取等量样液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再各加入等量的 ,适温水浴加热后,据图2分析,B试管(现象) ,试管中被检测的物质可以用图2中的曲线 表示. 9.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甲,乙,丙为三种生物的细胞结构图,根据所学生物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结构上来看,甲细胞与乙、丙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乙细胞与丙细胞的区别是: (需答完整).甲细胞与乙、丙细胞的遗传物质的区别在 (填“种类”、“存在方式”或“种类和存在方式”). (2)成熟菠菜叶片中叶肉细胞结构如图乙,某实验小组将菠菜叶高温爆炒,发现菜汁变绿色,原因可能是图乙中 结构被破坏(用数字回答).甲细胞中也有相应的光合色素 . (3)若图丙细胞的分泌物为胰岛素,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 的特点, 结构(用数字回答)在该过程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当其与靶细胞膜受体结合后,可促进靶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 (4)已知该分泌物的结构如图丁所示(提示:﹣S﹣S﹣由2分子﹣SH脱2分子H形成),且该分泌物的分子量为20030,氨基酸平均分子量为118,则⑧中控制合成该分泌物的物质中至少含有 个磷酸二酯键. 10.下面图中甲、乙两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丙图是根毛细胞示意图,请根据甲、乙、丙三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 . (2)若甲图表示发生渗透作用的初始状态,乙图表示漏斗内外的水分子达到平衡时的状态,漏斗内液面升高的原因是 . (3)若甲、乙图均表示漏斗内外的水分子达到平衡时的状态,且漏斗外均为0.3g/mL的蔗糖溶液,则平衡时漏斗内溶液浓度大小关系为:甲 乙(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4)将图丙根毛细胞(有生物活性)浸在0.3g/mL的蔗糖溶液后, 将与细胞壁发生分离,说明⑦作用类似于甲图中的(填序号),且⑦的 比细胞壁大. (5)将(4)小题的根毛细胞取出并浸在清水中,请在下图中画出该细胞置于清水后细胞体积变化曲线.图丁中的虚线表示图丙根毛细胞在正常状态下的相对体积. . 11.如图为微生物的实验培养和纯化醋酸菌的部分操作步骤.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是制备培养基时 中的主要操作,该操作需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目的是通过 ,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2)图中所示接种方法是 .完成步骤④的操作,接种共需要 次的灼烧处理,其中最后一次灼烧的目的是 . (3)纯化的醋酸菌菌种将频繁用于果醋生产,则可以采用 的方法保存菌种,但这种方法保存的时间不长,原因是 . (4)将醋酸菌加入果酒中,乙醇为醋酸菌的生命活动可提供 ,将温度控制在 ℃,可以获得较多果醋. 2016-2017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题6分) 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细胞内寄生并依赖于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复制增殖 ②没有细胞结构,但有呼吸作用和生物合成等代谢的酶系 ③仅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④可以作为基因工程载体 ⑤同所有生物一样,能够发生遗传、变异和进化.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考点】74:烟草花叶病毒. 【分析】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 ①病毒的形态:病毒的个体非常小,比细菌还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的大小,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的形态多样,有球形,杆形,蝌蚪形等. ②病毒的结构: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③病毒的生活方式:病毒只营寄生生活.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 ④繁殖方式:以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即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生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活细胞. 【解答】解:①病毒在细胞内寄生并依赖于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复制增殖,①正确; 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也没有呼吸作用和生物合成等代谢的酶系,②错误; ③病毒仅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③正确; ④病毒可以作为基因工程载体,④正确; ⑤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能够发生遗传、变异和进化,⑤正确. 故选:C. 2.下列关于细胞及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颤藻虽然没有叶绿体,却能进行光合作用 B.核仁与核糖体形成有关,蛋白质可以在核仁中的核糖体上合成 C.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都依靠其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一个草履虫属于两个生命系统层次,一颗花生粒属于一个生命系统层次 【考点】27: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2、细胞核中的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解答】解:A、颤藻虽然没有叶绿体,但是具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 B、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但是核仁中没有核糖体,B错误; C、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都依靠其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正确; D、一个草履虫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而一颗花生粒只属于器官层次,D正确. 故选:B. 3.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③④表示镜头,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下面描述错误的是( ) A.若观察物像乙时选用了甲中①④⑥组合,则观察物象丙时不可能是选用①③⑤组合 B.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放大虚像的长度较原来增大10倍 C.用镊子取菠菜叶不带叶肉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裝片可观察到乙所示图象 D.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考点】26: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1、分析甲图:①②表示目镜,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③④表示物镜,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之间的距离越近,反之则越远; 2、分析图乙、丙:比较乙、丙两个视野,可知乙中细胞体积小,视野中细胞数目多,是在低倍镜下观察的视野,丙细胞体积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少,是高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 【解答】解:A、丙图是乙图的放大,若观察物像乙时选用了甲中①④⑥组合,则观察物象丙时可能是选用①③⑤组合,即物镜由低倍镜换上了高倍镜,A错误;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物体的长或者是宽被放大,B正确; C、用镊子取菠菜叶不带叶肉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裝片可观察到乙所示图象,C正确; D、从图中的乙转为丙,即低倍镜换上高倍镜正确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D正确. 故选:A. 4.下列有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苏丹Ⅲ鉴定浅色脂肪样液,要用到显微镜 B.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发现黑藻细胞内叶绿体具双层膜结构 C.观察细胞中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用15%酒精洗去浮色 D.体验制备细胞膜时,破裂哺乳动物红细胞利用的是渗透作用的原理 【考点】22:细胞膜的制备方法;1E: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1P:检测脂肪的实验;2F: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分析】1、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1)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2)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3)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DNA和RNA进行染色. 2、制备细胞膜实验的原理是渗透原理,即将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让细胞吸水胀破. 3、检测脂肪实验时,若检测的是组织样液,则不需要用显微镜;若检测的是植物细胞中的脂肪,则需要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脂肪颗粒. 【解答】解:A、用苏丹Ⅲ鉴定浅色脂肪样液时,不需要用到显微镜,A错误; B、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B错误; C、观察细胞中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不需要用酒精洗去浮色,检测脂肪实验中需要用50%酒精洗去浮色,C错误; D、体验制备细胞膜时,破裂哺乳动物红细胞利用的是渗透作用的原理,D正确. 故选:D. 5.某50肽共有天门冬氨酸(R基团为﹣CH2﹣COOH)5个,现去掉其中的天门冬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图),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4条短肽中C原子数目减少20个 B.4条短肽中O原子数目减少10个 C.4条短肽中氨基数目增加3个,羧基数目减少2个 D.4条短肽中肽键数目减少8个 【考点】16: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团,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团的不同.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 3、分析题图可知,在该50肽中,第1、9、20、40、50位(共5个)是天门冬氨酸(R基团为﹣CH2﹣COOH),其中去掉第1、50位天门冬氨酸各要水解掉1个肽键,去掉第9、20、40位天门冬氨酸各要水解掉2个肽键. 【解答】解:A、结合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每个天门冬氨酸(R基团为﹣CH2﹣COOH)含有4个碳原子,所以去掉该50肽中5个天门冬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中碳原子数目减少4×5=20个,A正确; B、结合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每个天门冬氨酸(R基团为﹣CH2﹣COOH)含有4个氧原子,而去掉该50肽中5个天门冬氨酸共消耗的水分子(每个水分子含有1个氧原子)数是2×1+3×2=8个,所以该50肽去掉其中的天门冬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中氧原子数目减少4×5﹣8=12个,B错误; C、去掉该50肽中5个天门冬氨酸共消耗的水分子数是2×1+3×2=8个,即该过程所得产物(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和5个天门冬氨酸)中氨基和羧基各增加8个,而每个天门冬氨酸(R基团为﹣CH2﹣COOH)中含有1个氨基和2个羧基,所以去掉该50肽中5个天门冬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中氨基数目增加8﹣1×5=3个、羧基数目增加8﹣2×5=﹣2个(即羧基减少2个),C正确; D、该50肽中含有的肽键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数=50﹣1=49个,去掉该50肽中5个天门冬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中含有的肽键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数=(50﹣5)﹣4=41个,所以该50肽去掉其中的天门冬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的过程中肽键数目减少49﹣41=8个,D正确. 故选:B. 6.下图1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图2表示磷脂在细胞膜内外两侧分布的百分比.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生物膜最可能是细胞膜,因为有糖蛋白丁 B.由图1和图2可知,膜脂和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C.图1中某物质通过离子通道不需要消耗ATP,①所示某物质排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图1说明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分子基础是磷脂双分子尾部具有疏水性和转运蛋白具有专一性 【考点】28: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3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1中甲表示磷脂双分子层,乙表示通道蛋白,丙表示载体蛋白,丁表示糖蛋白. 图1中第一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第二中物质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通道蛋白,不需要能量,第三种物质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 据图2分析,各种脂质分布是不对称的.脂在细胞膜内外两侧分布的百分比不同,说明细胞膜的成分在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解答】解:A、图1中糖蛋白分布在膜外,糖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上,则该图最可能是细胞膜,A正确; B、图1中糖蛋白分布在膜外,图2中磷脂在细胞膜内外两侧分布的百分比不同,说明细胞膜的成分在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B正确; C、根据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可以判断①所示某物质是进入细胞,再因为该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协助,因此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C错误; D、图1中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分子基础是磷脂双分子层具有疏水性和膜转运蛋白具有专一性,D正确. 故选:C. 7.各取10%的无菌葡萄糖溶液100mL,加入少许酵母菌液,混匀、密封,按下图装置实验.如果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 沉淀均为10g,撤去装置,将两瓶溶液用滤菌膜过滤掉酵母菌,滤液分别倒入下列U型管中,开始时液面相平,下列对一段时间后AB液面的变化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A上升B下降,因为甲消耗的葡萄糖少,溶液浓度大 B.A、B液面不变,因为生成CaCO3相等,分解的葡萄糖也相等 C.A下降B上升,因为甲进行有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多,溶液浓度小 D.A下降B上升,因为乙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溶液浓度大 【考点】3O: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1)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可以用来探究细胞呼吸方式. 甲装置是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乙装置是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 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C6H12O62CO2+2C2H5OH(酒精)+能量. (2)有氧呼吸时,每消耗一分子葡萄糖,产生6分子二氧化碳,而无氧呼吸时,每消耗一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二氧化碳,甲、乙装置中产生的CaCO3沉淀均为10g,说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是相同的,所以甲乙装置酵母菌消耗葡萄糖的量比值为1:3. 【解答】解:有氧呼吸时,每消耗一分子葡萄糖,产生6分子二氧化碳,而无氧呼吸时,每消耗一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二氧化碳,所以甲乙两装置产生等量的CaCO3沉淀时,甲装置中的酵母菌消耗的葡萄糖少于乙装置,因此U型管中A侧渗透压高,最终导致A上升B下降.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8分) 8.图1表示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含氮化合物、淀粉、可溶性糖、脂肪的变化情况(其中1表示可溶性糖).图2表示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蛋白质、葡萄糖、淀粉的含量和淀粉磷酸化酶(催化淀粉的合成,活性越大,反应越快)活性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油菜种子在成熟过程中, 脂肪 含量不断提高,而可溶性糖和 淀粉 含量不断下降.由此推知,曲线1、2代表的物质在转化为曲线4所代表物质过程中, O 元素含量将明显减少. (2)图2中曲线③表示 淀粉磷酸化酶 .小麦开花15天后,小麦种子结合水/自由水比值将 增大 . (3)将小麦开花后第10天和第40天的种子分别制成组织样液,各取等量样液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再各加入等量的 斐林试剂 ,适温水浴加热后,据图2分析,B试管(现象) 不产生砖红色沉淀 ,试管中被检测的物质可以用图2中的曲线 ① 表示. 【考点】1K:检测还原糖的实验;1I: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分析】(1)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各种有机物的含量在不断变化,这些有机物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根据曲线中物质含量的变化,就能判断出物质之间如何转化. (2)斐林试剂与还原性糖在50﹣65℃水浴条件下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还原性糖含量越高颜色越深,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都属于还原性糖. 【解答】解:(1)油菜种子在成熟过程中,脂肪含量不断升高,则曲线4表示脂肪,而其余曲线都随时间延长含量不断下降,因此该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不断下降.由于脂肪中C、H的比例比糖类高,而氧的含量比糖类低,因此糖类转化成脂肪的过程中,O元素含量将明显减少. (2)结合图1,小麦开花后数日种子成熟,图2中曲线②应表示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淀粉的含量变化,曲线②类似于“S”型变化曲线,催化其合成的淀粉磷酸化酶的活性应用图2中曲线③表示,在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有机物淀粉等不断积累,种子的干重将增加,因此小麦种子结合水/自由水比值将增大. (3)需要温水浴加热反应条件的是还原性糖的鉴定,所以需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根据(2)的推断,②应表示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淀粉的含量变化,曲线③表示淀粉磷酸化酶的活性,曲线①应表示葡萄糖含量变化,曲线①含量不断下降,B试管(第40天)中不含还原糖,因此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故答案为: (1)脂肪 淀粉 O (2)淀粉磷酸化酶 增大 (3)斐林试剂 不产生砖红色沉淀 ① 9.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甲,乙,丙为三种生物的细胞结构图,根据所学生物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结构上来看,甲细胞与乙、丙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甲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成型的细胞核) ;乙细胞与丙细胞的区别是: 乙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没有中心体 (需答完整).甲细胞与乙、丙细胞的遗传物质的区别在 存在方式 (填“种类”、“存在方式”或“种类和存在方式”). (2)成熟菠菜叶片中叶肉细胞结构如图乙,某实验小组将菠菜叶高温爆炒,发现菜汁变绿色,原因可能是图乙中 ②③ 结构被破坏(用数字回答).甲细胞中也有相应的光合色素 叶绿素和藻蓝素 . (3)若图丙细胞的分泌物为胰岛素,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 一定的流动性 的特点, ⑦ 结构(用数字回答)在该过程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当其与靶细胞膜受体结合后,可促进靶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信息交流 的功能. (4)已知该分泌物的结构如图丁所示(提示:﹣S﹣S﹣由2分子﹣SH脱2分子H形成),且该分泌物的分子量为20030,氨基酸平均分子量为118,则⑧中控制合成该分泌物的物质中至少含有 1198 个磷酸二酯键. 【考点】27: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分析题图; 甲图细胞不含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蓝藻)的细胞; 乙图细胞具有细胞核、细胞壁、液泡等结构,为高等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线粒体,⑤是细胞核,⑥是细胞质基质,⑦是高尔基体,⑧是核糖体,⑨是液泡; 丙图细胞具有细胞核、中心体等结构,不具有细胞壁,据此判断为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①为线粒体,②为内质网,③为核糖体,④为核仁,⑤是染色质,⑥是核膜,⑦是高尔基体,⑧是细胞核,⑨是细胞膜,⑩是中心体; 丁图为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可知,该蛋白质分子含有两条肽链、3个二硫键. 【解答】解:(1)甲是原核细胞,乙、丙是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乙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丙细胞是动物细胞,二者相比较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但(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甲、乙、丙细胞的遗传物质均是DNA,其中在甲细胞中的DNA主要在拟核,是裸露的、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乙细胞和丙细胞中的DNA主要在细胞核、细胞核中的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 (2)将菠菜叶高温爆炒,发现菜汁变绿色,说明叶绿体中的色素通过叶绿体膜和细胞膜流出细胞了,原因可能是图乙中②细胞膜和③叶绿体破坏;甲细胞是原核细胞中的蓝藻细胞,其细胞中含有的光合色素是叶绿素和藻蓝素. (3)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分泌蛋白,属于大分子物质,若图丙细胞的分泌物为胰岛素,则其分泌过程是胞吐,胞吐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⑦高尔基体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当胰岛素与靶细胞膜受体结合后,可促进靶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4)如图丁所示该分泌物为蛋白质,设该蛋白质中氨基酸总数为X,根据“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形成二硫键失去的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则有118X﹣(X﹣2)×18﹣2×3=30030,解得X=200,又已知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则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物质(DNA或基因)中至少含有的脱氧核苷酸数为200×6=1200个,其至少含有磷酸二酯键的数目=脱氧核苷酸数﹣链数(双链)=1200﹣2=1198个. 故答案为: (1)甲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成型的细胞核) 乙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没有中心体 存在方式 (2)②③叶绿素和藻蓝素 (3)一定的流动性 ⑦信息交流 (4)1198 10.下面图中甲、乙两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丙图是根毛细胞示意图,请根据甲、乙、丙三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具有半透膜 、 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 (2)若甲图表示发生渗透作用的初始状态,乙图表示漏斗内外的水分子达到平衡时的状态,漏斗内液面升高的原因是 单位时间内,经半透膜进入漏斗的水分子数大于渗出水分子数 . (3)若甲、乙图均表示漏斗内外的水分子达到平衡时的状态,且漏斗外均为0.3g/mL的蔗糖溶液,则平衡时漏斗内溶液浓度大小关系为:甲 小于 乙(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4)将图丙根毛细胞(有生物活性)浸在0.3g/mL的蔗糖溶液后, 原生质层 将与细胞壁发生分离,说明⑦作用类似于甲图中的(填序号),且⑦的 伸缩性 比细胞壁大. (5)将(4)小题的根毛细胞取出并浸在清水中,请在下图中画出该细胞置于清水后细胞体积变化曲线.图丁中的虚线表示图丙根毛细胞在正常状态下的相对体积. . 【考点】32: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分析】1、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具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2、分析图甲和乙,①表示烧杯中的液体,②表示漏斗中的液体,③表示半透膜;漏斗液面上升了,说明漏斗内溶液浓度高. 3、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图丙中④是细胞膜,⑤是细胞质,⑥是液泡膜,⑦是原生质层. 4、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解答】解:(1)能够发生渗透作用的必须具有渗透装置,即半透膜和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若甲图表示发生渗透作用的初始状态,乙图表示漏斗内外的水分子达到平衡时的状态.单位时间内,经半透膜进入漏斗的水分子数大于渗出水分子数,使得漏斗内液面升高. (3)若甲、乙图均表示漏斗内外的水分子达到平衡时的状态,甲漏斗半透膜两侧液面相平,可以推测两侧的溶液的浓度相当;乙漏斗内液面高于漏斗外液面,说明漏斗内液体浓度高于0.3g/mL的蔗糖溶液.则平衡时漏斗内溶液浓度大小关系为:甲小于乙. (4)如果将根毛细胞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因为细胞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即原生质与细胞壁发生分离,说明⑦作用类似于甲图中③半透膜,且⑦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大. (5)将(4)小题的根毛细胞取出并浸在清水中,放入清水中会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根毛细胞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1)具有半透膜 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单位时间内,经半透膜进入漏斗的水分子数大于渗出水分子数 (3)小于 (4)原生质层 ③伸缩性 (5) 11.如图为微生物的实验培养和纯化醋酸菌的部分操作步骤.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是制备培养基时 倒平板 中的主要操作,该操作需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目的是通过 (灼烧)灭菌 ,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2)图中所示接种方法是 平板划线法 .完成步骤④的操作,接种共需要 6 次的灼烧处理,其中最后一次灼烧的目的是 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 (3)纯化的醋酸菌菌种将频繁用于果醋生产,则可以采用 临时保藏 的方法保存菌种,但这种方法保存的时间不长,原因是 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 (4)将醋酸菌加入果酒中,乙醇为醋酸菌的生命活动可提供 能量和碳源 ,将温度控制在 30~35 ℃,可以获得较多果醋. 【考点】I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分析】1、平板划线的操作的基本步骤是: (一)右手持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待凉后,在火焰旁打开盛有菌液的试管棉塞,并将试管口过火焰,将以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沾取一环菌液,将试管口过火焰丙塞上棉塞. (二)左手斜持琼脂平板,皿盖打开一条缝,右手于火焰近处將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接种环不应划破培养基表面. (三)烧灼接种环,杀灭环上残留菌液,待冷却(是否冷却,可先在培养基边缘处试触,若琼脂溶化,表示未凉,稍等再试),从第一区域划线的末端开始往第二区内划线,重复以上操作,在第三四五区内划线,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相连. (四)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2、菌种保存 临时保存法 甘油管藏法 适用对象 频繁使用的菌种 长期保存的菌种 培养及类型 固体斜面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温度 4℃ ﹣20℃ 【解答】解:(1)①是制备培养基时倒平板中的主要操作,该操作需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目的是通过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2)根据图④可知,该纯化醋酸菌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时,每次划线前都要进行灼烧,最后一次划线结束也要进行灼烧,因此共需要6次的灼烧处理.其中最后一次灼烧的目的是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3)纯化的醋酸菌菌种将频繁用于果醋生产,则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保存菌种,但这种方法保存的时间不长,原因是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4)将醋酸菌加入果酒中,乙醇可为醋酸菌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和碳源;果醋发酵的适宜温度是30~35℃. 故答案为: (1)倒平板 (灼烧)灭菌 (2)平板划线法 6 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3)临时保藏 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4)能量和碳源 30~35 2017年6月27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