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5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前专题增分小题狂练11理清遗传的分子基础解析版
11.理清遗传的分子基础 (时间:15分钟) 1.(2019·泰州一模)下图是格里菲思实验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组实验对照,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B.第一组小鼠不死亡,是因为肺炎双球菌的DNA和蛋白质均已变性 C.第二组小鼠死亡,说明有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进一步说明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 D.从第二组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出的肺炎双球菌在培养基上培养,都会产生光滑菌落 解析 第一组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存活;第二组中,将R型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据此分析,两组实验无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S型菌有毒,第一组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入小鼠,小鼠不死亡,说明加热后S型菌失去活性,不能说明肺炎双球菌的DNA和蛋白质均已变性;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第二组小鼠死亡,说明有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进一步说明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从第二组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出的肺炎双球菌在培养基上培养,会产生R型菌和S型菌两种细菌,故产生的菌落不一定都是光滑菌落。 答案 C 2.(2019·扬州一模)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对DNA和蛋白质等物质进行了分离 B.转化形成的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中含有R型细菌的遗传信息 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充分搅拌的目的是为细菌提供更多的氧气 D.若用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离心后可检测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解析 格里菲思进行的是体内转化实验,没有对DNA和蛋白质等物质进行分离;由R型转化形成S型菌体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转化形成的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中既含有R型细菌的遗传信息,也含有S型菌体的信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为了使吸附在细菌体表的病毒与细菌分离;噬菌体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自身蛋白质和子代DNA,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H元素,因此用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离心后在沉淀物中可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 4 答案 B 3.(2019·海南卷,21)下列实验及结果中,能作为直接证据说明“核糖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是( ) A.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为红花,F2中红花∶白花=3∶1 B.病毒甲的RNA与病毒乙的蛋白质混合后感染烟草只能得到病毒甲 C.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后可分离出S型活菌 D.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外壳蛋白,在子代噬菌体中检测不到放射性 解析 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为红花,F2中红花∶白花=3∶1,属于性状分离现象,不能说明RNA是遗传物质,A错误;病毒甲的RNA与病毒乙的蛋白质混合后感染烟草只能得到病毒甲,说明病毒甲的RNA是遗传物质,B正确;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后可分离出S型活菌,只能说明加入杀死的S型菌存在转化因子,不能说明RNA是遗传物质,C错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外壳蛋白,在子代噬菌体中检测不到放射性,说明蛋白质未进入大肠杆菌,不能证明R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答案 B 4.(2019·镇江一模)下列关于双链DNA的结构和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中磷酸、碱基、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B.DNA分子中碱基间的氢键使DNA分子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C.DNA分子复制时,解旋酶与DNA聚合酶不能同时发挥作用 D.T2噬菌体遗传物质DNA的复制所需要的原料全部由宿主细胞提供 解析 DNA分子中磷酸、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DNA分子中碱基对排列顺序使DNA分子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多样性;由于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解旋酶与DNA聚合酶可以同时发挥作用。 答案 D 5.(2019·扬州一模)碱基类似物5-溴尿(5-Bu)既能与碱基A配对,又可以与碱基G配对。在含有5-Bu、A、G、C、T五种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突变体大肠杆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5-Bu诱发突变主要发生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 B.该培养基中大肠杆菌的基因突变频率明显提高 C.很多位点发生T—A到C—G的替换后,DNA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增强 D.在此培养基上至少繁殖2代,才能实现DNA分子某位点碱基对从T—A到C—G的替换 解析 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故5-Bu诱发突变主要发生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根据题干信息,碱基类似物5-溴尿(5-Bu)既能与碱基A配对,又可以与碱基G配对,使得碱基对发生改变,则在该培养基中大肠杆菌的基因突变频率明显提高;A-T之间有2个氢键,C-G之间有3个氢键,则很多位点发生T-A到C-G的替换后,DNA分子结构 4 的稳定性增强;5-溴尿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和C配对,若某位点碱基对为A-T,则复制一次时形成A-5-溴尿,T-A碱基对,复制第二次时可出现5-溴尿-C,复制第三次时可形成C-G,所以需要经过3次复制后,才能实现细胞中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到G-C的替换。 答案 D 6.(2019·宿迁一模)(多选)DNA熔解温度(Tm)是使DNA双螺旋结构解开一半时所需要的温度,不同种类DNA的Tm值不同。右图表示DNA分子中(G+C)含量(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与Tm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来说,DNA分子的Tm值与(G+C)含量呈正相关 B.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有氢键和磷酸二酯键 C.Tm值相同的DNA分子中(G+C)数量也相同 D.若DNA分子中(G+C)/(A+T)=1,则G与C之间的氢键总数比A与T之间多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DNA熔解温度Tm是使DNA双螺旋结构解开一半时所需要的温度。图示表示的是DNA分子中(G+C)含量(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与Tm的关系,分析曲线图可知,(G+C)含量越高,Tm值越大,即DNA分子的Tm值与(G+C)含量呈正相关;每条链上的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可见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有氢键和磷酸二酯键;两DNA分子若Tm值相同,则它们所含(C+G)比例相同,但(C+G)的数量不一定相同;C-G碱基对之间有3个氢键,A-T碱基对之间有2个氢键,若DNA分子中(G+C)/(A+T)=1,则G与C之间的氢键总数比A与T之间多。 答案 ABD 7.(实验探究)(2019·河南省外国语学校联考)为探究DNA的复制方式,某探究小组以洋葱根尖为材料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实验过程中不考虑生物的变异),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步骤: ①将正常状态的洋葱根尖置于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的营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大约1个细胞周期); ②取出经培养的根尖洗净后,转移至不含放射性的营养液中,再培养一段时间(大约2个细胞周期),分别取第1个、第2个和第3个细胞周期的中期细胞作为样本; ③利用相关仪器检测并分析样本细胞中染色体上的放射性分布情况。 (2)实验分析: 你认为科研小组所用的细胞材料最可能取自洋葱根尖的________部位,请说出你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假设: 4 ①如果你认为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则对第1个、第2个和第3个细胞周期进行取样检测后的染色体分别是________(填图中的字母); ②如果你认为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对第1个、第2个和第3个细胞周期进行取样检测后的染色体分别是________(填图中的字母)。 (染色体示意图:图中黑色部分的染色单体表示放射性强度高) (4)实验现象及结论:科研小组得到的实验现象为步骤(3)实验假设的②;请写出DNA复制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________,互补碱基对之间的化学键是________。 解析 (2)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处于旺盛的分裂过程中,是观察有丝分裂的理想材料。(3)①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则对第1个、第2个和第3个细胞周期进行取样检测后的染色体分别是B、BC、BC;②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对第1个、第2个和第3个细胞周期进行取样检测后的染色体分别是A、B、BC。(4)碱基配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A与T配对,C与G配对;互补碱基对之间的化学键为氢键。 答案 (2)分生区 分生区的细胞处于旺盛的分裂过程中,是观察有丝分裂的理想材料 (3)B、BC、BC A、B、BC (4)A=T、G≡C 氢键 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