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5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重点平行班)(Word版)
2018-2019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重点平行班) (满分90分 时间100分钟) 命题人: 马颖 审题人:伏超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共40分。) 1.下列病毒的遗传信息贮存在DNA分子中的是( ) A.SARS病毒 B.烟草花叶病毒 C.HIV D.T2噬菌体 2.如图是与细胞分裂相关的坐标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CD段一定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B.甲图中的AB段若发生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精巢中,细胞肯定进行减数分裂 C.乙图中A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比例为1∶2∶2 D.乙图中的CD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一定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 3.基因型为aaBbccDdEEFf的个体,经减数分裂产生aBcDEf的精子的机率为( ) A.1/64 B.1/4 C.1/8 D.1/16 4.在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和遗传规律的漫长岁月中,众多的学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正确的是 ( ) A.孟德尔的假说认为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才分离 B.艾弗里提出的有关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没有得到科学家的一致公认 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转化因子是DNA D.赫尔希等用35S和32P同时标记同一个噬菌体,然后进行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使人们确信DNA是遗传物质 5. 有关下面遗传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①② B. 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③ C. Aa产生的雌雄两种配子的数量比为1:1 D. 基因(A)与基因(a)的根本区别在于所含的密码子不同 6. 人类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和D、d)所控制;基因A、B和D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三对基因对黑色的作用程度是一样的,而且每对基因以微效、累积的方式影响黑色性状.两个基因型为AaBBDd的婚配,则子代表现型种类数( ) A. 9种 B. 7种 C. 5种 D. 3种 7.右图表示发生在细胞核内的某生理过程,其中a、b、e、d表示脱氧核苷酸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过程需要ATP和尿嘧啶脱氧核苷酸 B.真核细胞中此过程发生的唯一场所是细胞核 C.b中(A+G)/(T+C)的比值一定与c中的相同 D.正常情况下a、d链都应该到不同的细胞中去 8.非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间一般相同的是( ) A.碱基序列 B.碱基数目 C.(A+T)/(G+C)的比值 D.碱基种类 9.右图是某动物(2n=8)分裂后期细胞图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该细胞一定是第一极体 B.图示结果是染色体结构变异造成的 C.该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 D.该动物的生殖细胞内有5条染色体 10. 已知某DNA分子共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G:T:C=l:2:3:4。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共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数是( ) A.600个 B.900个 C.1200个 D.1800个 11.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 ①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用酒精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 ②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卡诺氏液作用是固定细胞的形态 ③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冲洗经卡诺氏液浸泡的根尖2次 ④染色体可被碱性染料染色,如醋酸洋红、龙胆紫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③④ D. ②④ 12.如图是某白化病家族遗传系谱图,推测Ⅱ2与Ⅱ3这对夫妇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 ) A. 1/18 B. 1/4 C. 1/9 D. 1/36 13.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14.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一株黄色皱粒豌豆杂交,其子代黄色圆粒占3/8,绿色皱粒占1/8,绿色圆粒占1/8,黄色皱粒占3/8,则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合为( ) A. YyRR×YYRr B. YyRr×YyRr C. YyRr×Yyrr D. YYRR×yyrr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a个体自交获得aa不属于基因重组 B.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C. 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 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能用于检测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数目 16. 某一DNA分子中,胞嘧啶与鸟嘌呤二者共占碱基总量的46%,其中一条链上腺嘌呤占此链碱基量的28%,则另一条链上腺嘌呤占此链碱基量的百分比为( ) A. 46% B. 26% C. 54% D. 24% 17. 下列各细胞结构中,可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现象的有( ) ①染色体 ②中心体 ③纺锤体 ④核糖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下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② B. 雌、雄配子在③过程随机结合 C. M、N和P分别为16、9和4 D. 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1 19.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将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产生的F1代雌雄相交产生F2代,将F2代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产生F3代。问F3代中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 ) A.3︰1 B.5︰1 C.8︰1 D.9︰1 20.关于下图DNA分子片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都一定引发性状变化 B.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 C.把此DNA放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总数的1/4 D.该DNA分子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的种类和(A+T)/(G+C)的比例 21.研究发现,鸡的性别(ZZ 雄性, ZW 雌性)。不仅和性染色体有关,还与只存在于Z染色体上的DMRT1基因有关,该基因在雄性性腺中的表达量约是雌性性腺中表达量的2倍。该基因在雄性的高表达量开启性腺的睾丸发育,而在雌性的低表达量开启性腺的卵巢发育。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ZO个体性别为雌性 B. 性染色体增加一条的ZZW个体性别为雌性 C. 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WO个体可能不能正常发育的 D. 母鸡性反转为公鸡可能与特殊条件下DMRT1的低表达量有关 22.对如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1/4 B.乙图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 C.丙图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丁图表示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其基因型可表示为AaXWY 23. 下图所示的红绿色盲患者家系中,女性患者Ⅲ-9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其他成员的性染色体组成正常。Ⅲ-9 的红绿色盲致病基因来自于( ) A.Ⅰ—1 B.Ⅰ—2 C.Ⅰ—3 D.Ⅰ—4 24. 如图是有关真核细胞中某一基因的图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一所示过程需要图三中分子的帮助,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 B.作用于图一中①和③的酶的种类是相同的 C.图二所示过程所需原料是氨基酸 D.把图一中分子放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培养两代,子代 DNA中不含有15N的DNA占3/4 25.已知A和T间有2个氢键,G和C间有3个氢键,甲DNA分子有30%的腺嘌呤,乙DNA分子有30%鸟嘌呤,对这两个DNA分子结构稳定性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强于乙 B.乙强于甲 C.甲等于乙 D.无法判断 26.甲性状和乙性状为细胞质遗传,下列四种组合中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 ①♀甲╳♂乙→F1呈甲性状 ②♀甲╳♂乙→F1呈乙性状 ③♀乙╳♂甲→F1呈甲性状 ④♀乙╳♂甲→F1呈乙性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7.对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说法评判正确的是 ( ) ①.基因型为Dd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雌雄两种配了的数量比是1:1 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遗传学上把转运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叫做一个“遗传密码子” ④.染色体中DNA脱氧核苷酸数量、种类和序列三者中有一个发生改变就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A.四种说法都对 B四种说法都错 C.只有一种说法对 D.只有一种说法错 28. 某DNA片段中有m个碱基对,其中嘧啶为n。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片段就是一个基因 B. 该片段中,m/n比值为2 C. 该片段单链中两个碱基通过氢键连接 D. 该片段复制3次,需要嘧啶脱氧核苷酸为7n个 29. 人们在野兔中发现了一种使毛色为褐色的基因(T)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如果褐色的雌兔(染色体组成为XO)与正常灰色(t)雄兔交配,预期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 ) A.3/4与1∶1 B.2/3与2∶1 C.1/2与1∶2 D.1/3与1∶1 30. 粗糙型链孢霉是一种真核生物,繁殖过程中通常由单倍体菌丝杂交形成二倍体合子。合子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后,再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最终形成8个孢子。已知孢子大型(R)对小型(r)为显性,黑色(T)对白色(t)为显性。下图表示粗糙型链孢霉的一个合子形成孢子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合子通过减数分裂和一次有丝分裂后最终形成的8个孢子基因型有4种 B.图中c的染色体数目与合子相同,都是2N C.若不考虑变异,a、b、c的基因型相同 D.①②过程中均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31.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正确叙述是 ( ) A. 染色体组只存在于体细胞中 B. 染色体组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C. 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 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消失 32. 下图为利用普通西瓜(2N=22)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的过程图解。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倍体西瓜的培育所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 三倍体西瓜授以普通西瓜的花粉,目的是刺激前者子房的发育 C. 三倍体西瓜无子的原因是没有同源染色体,无法减数分裂 D. 三倍体西瓜的无子性状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33.将二倍体玉米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待其长成后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了新的植株,下列有关新植株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是单倍体 ②体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 ③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 ④体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 ⑤能形成可育的配子 ⑥可能是纯合子也有可能是杂合子 ⑦一定是纯合子 ⑧是二倍体 A. ④⑤⑦⑧ B. ①④⑤⑥ C. ①②③⑥ D. ①④⑤⑦ 34. 正常的男性体细胞的所有染色体可以表示为44+XY,则21三体综合征的女患者的体细胞的所有染色体可以表示为 ( ) A、44+XX B、44+XXY C、45+XY D、45+XX 35. 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低温与秋水仙素作用原理不同 B. 低温诱导处理后的根尖用卡诺氏液固定后就直接制作装片 C. 制作好的装片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后再换高倍镜观察 D. 在显微镜视野内观察到的均是加倍后的四倍体细胞 36.下图为某哺乳动物某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其中I、II为非基因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c中任意一个基因发生突变,都会影响其他两个基因的表达 B.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a、b之间可发生互换 C.提高突变频率的因素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D.若b基因内碱基对替换,会引起a、c基因及其所在DNA分子序列的变化 37.对某成年男性色盲患者睾丸内一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内有23条染色体,其中22条常染色体,1条性染色体,可能没有色盲基因 B. 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其中44条常染色体,2条Y染色体,有一个色盲基因 C. 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其中44条常染色体,2条X染色体,有2个色盲基因 D. 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其中44条常染色体,1条X染色体,1条Y染色体,有1个色盲基因 38.果蝇有一种缺刻翅的变异类型,这种变异是由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缺失引起的,并且有纯合致死效应。已知在果蝇群体中不存在缺刻翅的雄性个体。用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然后让F1中雄雌果蝇自由交配得F2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缺刻翅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 B.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F1中雌雄果蝇比例为1:1 D.F2中雄果蝇个体占3/7 39.某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则该生物一定是 ( ) A. 二倍体生物 B. 单倍体生物 C. 体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的生物 D. 体细胞中含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 40.下图是人类某遗传病的家系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 Ⅱ-1和Ⅱ-2若再生一个女儿,患该病的概率为1/2 D. Ⅲ-1和某正常女性婚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2/3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 非选择题(共50分) 41. (每空1分,共10分)如图甲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图乙是一个家族中该病 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为B与b),(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 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遗传信息流动过程是____________。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性遗传病。 (3)Ⅱ6基因型是_________,Ⅱ6和Ⅱ7婚配后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要保证Ⅱ9婚配后子代不患此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为______。 (4)由图甲可以看出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2分)该病十分少见,严重时会导致个体死亡,这表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42.(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茄子的晚开花(A)对早开花(a)是显性、抗青枯病(T)对易感青枯病(t)是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面是利用纯种晚开花抗青枯病品种甲、纯种早开花易感青枯病品种乙培育能稳定遗传的早开花抗青枯病茄子新品种丙的两种方法。请回答: (1)新品种丙的基因_____________。(2分) (2)育种方法一称为________育种;育种方法二称为__________育种,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育种方法一中,F2中表现型为早开花抗青枯病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 从理论上讲,其中的纯合早开花抗青枯病植株约占F2植株总数的____________。 (4)育种方法二中,过程②表示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其_________加倍成为可育植株,其中,品种丙占可育植株总数的_________。 43.(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下图甲表示某果蝇M的染色体组成及三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示意图,其三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图乙表示两种变异类型。请回答: (1)据图甲分析,M果蝇细胞中有_______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包含的染色体_________(用数字表示,写出一种情况即可)。(2分) (2)图乙中①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2分)该变异类型可以造成图甲中哪两对基因的重新组合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②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2分)①、②两种变异类型中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_________(填数字)。 44.(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含有32P或31P的磷酸,两者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都可参与DNA分子的组成,但32P比31P质量大。现将某哺乳动物的细胞移至含有31P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0代细胞。然后将G0代细胞移至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1、2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1、G2代细胞。再从G0、G1、G2代细胞中提取出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得到结果如图。由于DNA分子质量不同,因此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不同。若①、②、③分别表示轻、中、重三种DNA分子的位置,请回答: (1)G0、G1、G2三代DNA离心后得试管分别是图中的G0_________, G1_________, G2________。 (2)G2代在①、②、③三条带中DNA数的比例是_________。(2分) (3)图中①、②两条带中DNA分子所含的同位素磷分别是:条带①_________,(2分)条带②_________。(2分) (4)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_。 45.(每空2分,共10分)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组别 亲本组合 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 乔化蟠桃 乔化圆桃 矮化蟠桃 矮化圆桃 甲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 41 0 0 42 乙 乔化蟠桃×乔化圆桃 30 13 0 14 (1)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 (2)根据甲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杂交后代应出现_____________种表现型,比例应为_____________。 (3)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己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让蟠桃树种自交,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一代_____________,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一、 选择题 1——5 DCCBA 6——10 CDDCD 11——15 DCACA 16——20 BBDCB 21——25 BDBCC 26——30 CBDBC 31——35 CBBDC 36——40 CCDDA 41 (1)DNA复制 (2)常 隐 (3)Bb 1/8 BB (4)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改变(2分) 低频性 多害少利性 42. (1)aaTT(2分) (2)杂交 单倍体 染色体(数目)变异 (3)aaTT aaTt 1/16 (4)染色体(染色体组) 1/4 43 (1)2 1、3、5、7(4对同源染色体中各取一条即可)(2分) (2)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前期)(2分) B、b和V、v (3)易位 变异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2分) ② 44. (1) G0: A , G1: B , G2: D (2) 0:1:1 (2分) (3) 条带①: 31P (2分) ,条带②: 31P和32P (2分) (4) 半保留复制 45. (1). DdHh、ddhh (2). 4 1:1:1:1 (3). 蟠桃与圆桃之比为2:1 (4). 蟠桃与圆桃之比为3: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