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友好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友好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友好学校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是( )‎ A. 有无遗传物质 B. 有无细胞壁 ‎ C. 有无核膜 D. 有无细胞膜 ‎【答案】C ‎【解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有:1.有无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根本区别;2.细胞器的种类,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3.有无染色体,真核细胞中有染色体,原核细胞中只有DNA。‎ ‎【详解】A、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不符合题意;‎ B、真核生物中的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壁是多数原核细胞的结构,B不符合题意;‎ C、原核细胞没有核膜,真核细胞具有核膜,有无核膜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C符合题意;‎ D、细胞都具有细胞膜,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题要点是识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点,掌握两类细胞最根本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2.对“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最有说服力的解释是( )‎ A. 碳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 B. 碳在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 C. 碳链构成了有机物的基本骨架 D. 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都含有碳 ‎【答案】C ‎【解析】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其中C、H、O、N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碳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因为碳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细胞中和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的元素是氧元素。‎ ‎【详解】A、碳不是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如水中不含碳元素,A错误;‎ B、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的元素是氧,B错误;‎ C、碳是构成有机物基本骨架,所以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C正确;‎ D、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碳,如水中没有碳,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识记组成细胞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理解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 ‎3.下列物质的功能错误的是( )‎ A. 糖原: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B. 自由水:细胞中的良好溶剂 C. 脱氧核糖核酸:储存遗传信息 D. 胰岛素:细胞间传递信息 ‎【答案】A ‎【解析】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自由水的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剂,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参与许多化学反应,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④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储存遗传信息;胰岛素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信号分子。‎ ‎【详解】A、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A错误;‎ B、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B正确;‎ C、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储存遗传信息,C正确;‎ D、胰岛素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信号分子,D正确。故选A。‎ ‎【点睛】点拔: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其中脱氧核糖核酸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核糖核酸是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 ‎4.氨基酸脱水缩合时脱下来的水分子中的 H 原子,来自于( )‎ A. 氨基 B. 羧基 C. 氨基和羧基 D. R 基 ‎【答案】C ‎【解析】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分子中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所以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NH2)和羧基(-COOH)。‎ ‎【详解】A、氨基酸脱水缩合时脱下来的水分子中的 H 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A错误;‎ B、氨基酸脱水缩合时脱下来的水分子中的 H 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B错误;‎ C、氨基酸脱水缩合时脱下来的水分子中的 H 原子,分别来自氨基和羧基,C正确;‎ D、氨基酸脱水缩合时脱下来的水分子中的 H 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D错误。故选C。‎ ‎【点睛】解题关键是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 ‎5.要将视野右下方的物像放大后继续观察,装片应( )‎ A. 不移动,直接换用高倍镜观察 B. 向视野中央移动 C. 向左上方移动 D. 向右下方移动 ‎【答案】D ‎【解析】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为: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调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至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因此要将位于视野右下方的物体移植视野的中央,还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 ‎【详解】A、换高倍镜观察前,要先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A错误;‎ B、向视野中央移动将会偏离视野更远,B错误;‎ C、应向右下方移动,C错误;‎ D、应偏哪移哪,即向右下方移动,D正确。故选D。‎ ‎【点睛】:注意显微镜使用中易错点:1.如何区分目镜与物镜,镜头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目镜无螺纹而物镜有,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目镜与之相反;2.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再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3.如何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简称偏哪移哪。‎ ‎6. 人体内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方式属于( )‎ A. 主动运输 B. 协助扩散 C. 自由扩散 D. 渗透作用 ‎【答案】B ‎【解析】A、人体内小肠绒毛吸收葡萄糖方式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A错误;‎ B、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B正确;‎ C、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如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C错误;‎ D、渗透作用指的是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以半透膜(允许溶剂分子通过,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膜),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而葡萄糖属于溶质,D错误。故选B。‎ ‎7.细胞膜的作用不包括( )‎ A.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C. 对蛋白质加工包装 D. 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稳定 ‎【答案】C ‎【解析】细胞膜的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详解】A、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B不符合题意;‎ C、对蛋白质加工包装是高尔基体的功能,不是细胞膜的功能,C符合题意;‎ D、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稳定,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可以排出细胞,而细胞内的核酸等重要成分不会流出细胞;但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也能进入细胞,如CO、某些病菌和病毒等。‎ ‎8.将人红细胞中磷脂全提取出来,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单分子层表面积相当于细胞膜表面积两倍。下列细胞实验与此结果最相符的是( )‎ A. 大肠杆菌细胞 B. 蛙的红细胞 C.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D. 人的肝细胞 ‎【答案】A ‎【解析】A、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是原来的两倍说明该细胞最可能只含细胞膜而无其它膜结构,而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众多的细胞器和细胞核,细胞器只有无膜的核糖体,A正确;‎ B、蛙的红细胞也有核膜和细胞器膜,B错误;‎ C、叶肉细胞内有核膜和细胞器膜,C错误;‎ D、肝细胞有核膜及众多细胞器膜,D错误。故选A。‎ ‎9.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面积变大,这是因为细胞膜( )‎ A. 具有选择透过性 B.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 具有识别作用 D. 具有物质运输功能 ‎【答案】B ‎【解析】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磷脂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所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详解】A、选择透过性是指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所以细胞膜的厚度变薄且面积增大,不能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A错误;‎ B、由于细胞膜的厚度在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能变薄且面积增大,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 C、细胞膜上有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但细胞膜厚度变小,面积扩大不能体现该作用,C错误;‎ D、细胞膜具有物质运输功能,但与膜厚度和面积的改变没有关系,D错误。故选B。‎ ‎【点睛】易错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10.人体心肌细胞中的 DNA 存在于( )‎ A. 线粒体、细胞核 B. 细胞质、线粒体 C. 细胞核、叶绿体 D. 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答案】A ‎【解析】DNA是具有细胞结构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 ‎【详解】A、人体心肌细胞中DNA存在于细胞核和线粒体中,A正确;‎ B、细胞质的线粒体中有DNA,B错误;‎ C、人体细胞中没有叶绿体,C错误;‎ D、人体心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D错误。故选A。‎ ‎【点睛】人体心肌细胞属于体细胞,细胞中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 ‎11.下列有关细胞的组成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 )‎ A. 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占细胞鲜重最多的是碳 B. 细胞内的化学元素在种类上大体相同,在含量上不同 C. 组成细胞的元素有 C、H、O、N 等 20 多种,其中 C 是最基本的元素 D. 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对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答案】A ‎【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Cl等,C是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元素。细胞内的化学元素在种类上大体相同,在含量上不同。‎ ‎【详解】A、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氧,A错误;‎ B、细胞内的化学元素在种类上大体相同,在含量上不同,B正确;‎ C、组成细胞的元素中 C 是最基本的元素,C正确;‎ D、微量元素是指人体内含量少于体重万分之一的元素,对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A。‎ ‎【点睛】大量元素指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微量元素指人体内含量少于体重万分之一的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元素。‎ ‎12.中耕松土对农作物吸收矿质元素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最直接的原因是中耕松土 A. 提高了土壤的保水能力 B. 促进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C. 促进了根系发育 D. 促进了根细胞的呼吸作用 ‎【答案】D ‎【解析】植物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对农作物松土,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较多,有利于根细胞的呼吸作用,有利于促进根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将一黑色公绵羊的体细胞核移入到白色母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并将此重组细胞培养为早期胚胎后,植入一黑色母绵羊的子宫内发育,生出的小绵羊即是克隆绵羊。那么,此克隆绵羊为 ( )‎ A. 黑色公绵羊 B. 黑色母绵羊 C. 白色母绵羊 D. 白色公绵羊 ‎【答案】A ‎【解析】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克隆动物个体。‎ ‎【详解】生物的性状主要受细胞核基因控制,少数性状受细胞质基因控制,而这头“克隆绵羊”的细胞核基因来自于提供细胞核的黑色公绵羊,细胞质基因来自于提供细胞质的白色母绵羊,因此其性别与性状主要与提供细胞核的黑色公绵羊相同。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明确“克隆绵羊”的细胞核基因来自于提供细胞核的黑色公绵羊,细胞质基因来自于提供细胞质的白色母绵羊,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 ‎14.ATP在生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TP 含有两个腺苷 B. 黑暗中植物叶肉细胞产生 ATP 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C. ATP 中含有 3 个高能磷酸键 D. ATP 是细胞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答案】D ‎【解析】三磷酸腺苷简称ATP,是由腺嘌呤、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连接而成,是生物体内最直接的能量来源。分子简式A-P~P~P,式中的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 ‎ “-”表示普通的磷酸键,“~”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称为高能磷酸键。‎ ‎【详解】A、ATP 中含有一个腺苷,由核糖和腺嘌呤组成,A错误;‎ B、黑暗中植物叶肉细胞只进行细胞呼吸,产生 ATP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错误;‎ C、ATP 中含有 2 个高能磷酸键,C错误;‎ D、ATP 是细胞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D正确。故选D。‎ ‎【点睛】ATP中有两个高能磷酸键,在ATP水解酶的作用下离A(腺苷)最远的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能量用于生命活动。‎ ‎15. 酶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原因是 A. 酶可以提供能量 B. 酶可以直接参与反应 C. 酶可以降低活化能 D. 反应前后性质不变 ‎【答案】C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酶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酶可以显著的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的进行。故选C。‎ ‎16.若要判断运动员在运动时肌肉细胞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应监测体内积累的( )‎ A. ADP B. 乳酸 C. CO2 D. 乙醇 ‎【答案】B ‎【解析】无氧呼吸是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不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详解】A、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ATP和ADP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ADP在细胞中不会积累,A错误;‎ B、乳酸是人体无氧呼吸过程的产物,判断运动员在运动时肌肉细胞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应监测体内积累的乳酸,B正确;‎ C、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的产物,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 D、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酒精,D错误。故选B。‎ ‎【点睛】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细胞中不储存ATP,它能与ADP的相互转化实现贮能和放能,从而保证了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 ‎17.把新鲜的叶绿素溶液放在自然光源与三棱镜之间,在连续光谱中出现暗带,对暗带分布区域进行分析,得出叶绿素主要吸收 A. 绿光 B. 红光和蓝紫光 C. 蓝紫光 D. 黄橙光 ‎【答案】B ‎【解析】把新鲜的叶绿素溶液放在光源与三棱镜之间,在连续的可见光谱中红光和蓝紫光出现暗带,对暗带分布区域分析,得出叶绿素可以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详解】A、光谱中绿光几乎不被色素吸收,A错误;‎ B、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B正确;‎ C、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C错误;‎ D、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D错误;故选B。‎ ‎18.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 )‎ A. 核糖体 B. 细胞核 C. 叶绿体 D. 线粒体 ‎【答案】B ‎【解析】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是核酸,具有细胞结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有少量的DNA。‎ ‎【详解】A、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场所,不含遗传物质DNA,A错误;‎ B、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B正确;‎ C、叶绿体中DNA的含量较少,不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C错误;‎ D、线粒体中DNA的含量较少,不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DNA的分布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19.有氧呼吸中产生ATP最多的阶段是 A. 第一阶段 B. 第二阶段 C. 第三阶段 D. 三个阶段一样多 ‎【答案】C ‎【解析】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H]同时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同时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同时合成大量ATP,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强酸、强碱或高温、低温都会使酶永久失活 B. 所有酶都含有C、H、O、N 四种元素 C. 酶不一定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D. 人体内的酶也在不断地更新 ‎【答案】A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量是RNA,酶的作用需要温和条件,高温、强酸和强碱会改变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 ‎【详解】A、强酸、强碱或高温会使酶失活,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A错误;‎ B、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都含有C、H、O、N 四种元素,B正确;‎ C、酶不一定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如消化酶在消化道中起作用,C正确;‎ D、人体内的酶也在不断地更新,D正确。故选A。‎ ‎【点睛】易错点:1.酶作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不变,因此酶在催化过程中不被消耗。2.酶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少数酶为RNA,在体内不断不断的失活,不断合成,人体内酶在不断地更新。3.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而失活,低温只是降低活性,温度升高,活性会恢复,空间结构没有破坏。‎ ‎21.北方秋季,银杏、黄栌等树种的叶片由绿变黄或变红,一时间层林尽染,分外妖娆。低温造成叶肉细 胞中含量下降最显著的色素是( )‎ A. 叶黄素 B. 类胡萝卜素 ‎ C. 叶绿素 D. 胡萝卜素 ‎【答案】C ‎【解析】树叶的绿色来自叶绿素,树叶中除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外,还含有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青素等其它色素。进入秋季天气渐凉,气温下降,叶绿素的合成受阻,树叶中的叶绿素减少,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青素则会表现出来。‎ ‎【详解】A、低温对叶黄素的合成影响不大,A错误;‎ B、类胡萝卜素包括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受低温影响不大,B错误;‎ C、气温下降,叶绿素的合成受阻,在叶肉细胞中含量下降明显,C正确;‎ D、低温对胡萝卜素的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C。‎ ‎【点睛】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和液泡中都含有色素,叶绿体中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液泡中含花青素,低温影响叶绿素的合成,树叶中的叶绿素减少,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青素则会表现出来,花青素表现出来就是非常鲜艳的红色,叶黄素表现出来的就是黄色,所以秋天树叶的色彩有红色和黄色深浅不一。‎ ‎22.下列关于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原癌基因只存在于癌细胞中 B. 癌细胞中也存在抑癌基因 C. 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D. 癌细胞的转移与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有关 ‎【答案】A ‎【解析】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在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表面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粘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转移。‎ ‎【详解】A、正常细胞中均有原癌基因,癌细胞中原癌基因发生突变,A错误;‎ B、所有细胞中均有抑癌基因,癌细胞中抑癌基因发生突变,B正确;‎ C、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细胞分裂次数不受限制,能无限增殖,C正确;‎ D、癌细胞容易转移是因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下降,D正确。故选A。‎ ‎【点睛】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是在细胞生长、增殖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存在于生物正常细胞基因组中。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解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组织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23.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 A. 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B. 二氧化碳→叶绿体→ATP C. 二氧化碳→乙醇→糖类 D. 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答案】D ‎【解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将段,光反应阶段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阶段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详解】根据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原子转移到了三碳化合物中,然后暗反应进行的是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所以碳原子又转移到到有机物中,即CO2→C3→糖类,故选D。‎ ‎24.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 B. 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坏死 C. 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 D.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答案】D ‎【解析】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与个体的衰老不是同步的,而单细胞生物的细胞衰老就意味着个体的衰老。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结果是使细胞的种类增多。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有机体是有利的。‎ ‎【详解】A、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可见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不是同步进行的,A错误;‎ B、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会随着发育逐渐凋亡,保证了个体发育的正常进行,B错误;‎ C、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内的色素随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的结果,C错误;‎ D、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正确。故选D。‎ ‎【点睛】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而细胞坏死则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对于生物体来说,细胞调亡是有积极意义的,细胞坏死对机体是不利的。‎ ‎25.下列组合中都属于自养型生物的是( )‎ A. 小麦和青霉菌 B. 酵母菌和小球藻 C. 乳酸菌和小鼠 D. 玉米和硝化细菌 ‎【答案】D ‎【解析】自养型生物是指以无机物为营养和可自行制造有机物供自身生长需要的生物,分为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 ‎【详解】A、小麦是自养型生物,青霉菌是异养型生物,A错误;‎ B、小球藻是自养型生物,酵母菌是异养型生物,B错误;‎ C、乳酸菌和小鼠都是异养型生物,C错误;‎ D、玉米是光能自养型生物,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D正确。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需明确几点:1. 自养和异养的概念;2.自养型生物的常见种类:绿色植物、原核生物中的蓝藻、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 ‎26. 结合细胞呼吸原理分析,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包扎伤口选用不透气的创可贴 B. 花盆中的土壤需要经常松土 C. 真空包装食品以延长保质期 D. 采用慢跑进行有氧运动 ‎【答案】A ‎【解析】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有温度、氧气浓度、水分等,在保持食品时,要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中耕松土能增加土壤中氧气的量,增强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促进对无机盐的吸收。‎ ‎【详解】A、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构成有氧环境,从而抑制厌氧型细菌的繁殖,A错误;‎ B、花盆中土壤需要经常松土,有利于根部细胞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 C、真空包装可隔绝空气,使袋内缺乏氧气,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减少对有机物的消耗,C正确;‎ D、快速短跑时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慢跑进行有氧运动有利于抑制细胞无氧呼吸产生过多的乳酸,D正确。故选A。‎ ‎【点睛】常考的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用透气纱布或“创可贴”包扎伤口:增加通气量,抑制致病菌的无氧呼吸。 ‎ ‎2、酿酒时:早期通气--促进酵母菌有氧呼吸,利于菌种繁殖,后期密封发酵罐--促进酵母菌无氧呼吸,利于产生酒精。‎ ‎3、土壤松土,促进根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主动运输,矿质元素吸收供应能量。‎ ‎5、稻田定期排水:促进水稻根细胞有氧呼吸。‎ ‎6、提倡慢跑:促进肌细胞有氧呼吸,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胀。‎ ‎27.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 A. 呼吸作用、渗透作用 B. 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C. 光合作用、主动运输 D.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答案】D ‎【解析】细胞中放能反应(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生常常伴随着ATP的合成,细胞内的吸能反应常伴随着ATP的水解。‎ ‎【详解】A、渗透作用不能产生ATP,A错误;‎ B、蒸腾作用不能产生ATP,B错误;‎ C、光合作用可以产生ATP,主动运输消耗ATP,C错误;‎ D、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均可以产生ATP,D正确。故选D。‎ ‎28. 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 B. 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 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 D. 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 ‎【答案】B ‎【解析】A.神经细胞与肌细胞都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所以没有细胞周期,A错误;‎ B.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在不同细胞中表达的基因不同,所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细胞执行的功能不同,B正确;‎ C.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所以二者基因组相同,C错误;‎ D.核DNA复制都是边解旋边复制的半保留复制方式,D错误。故选B。‎ ‎【定位】本题考查细胞分化,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9.在“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 )‎ A. 温度 B. 过氧化氢的浓度 C. 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D. 过氧化氢的体积 ‎【答案】A ‎【解析】A、自变量为温度,A正确;‎ BD、过氧化氢的浓度和体积为无关变量,BD错误;‎ C、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为因变量,C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能力。‎ ‎30.下列四个式子中,是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是( )‎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其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详解】A、该化合物中缺少氨基,A错误;‎ B、该化合物中缺少羧基,B错误;‎ C、该化合物中的氨基和羧基未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C错误;‎ D、该化合物中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D正确。故选D。‎ ‎【点睛】解题关键是识记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通式,根据通式分析各选项。‎ ‎31.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发生改变 B. 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 C. DNA 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D. 胆固醇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答案】C ‎【解析】组成蛋白质的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当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表明其空间结构被破坏,所以其特定功能也发生改变;DNA分子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在血液中参与脂质的运输。‎ ‎【详解】A、组成蛋白质的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当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表明其空间结构被破坏,所以其特定功能也发生改变,A正确;‎ B、蔗糖是二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B正确;‎ C、DNA 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C错误;‎ 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在血液中参与脂质的运输,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题关键是识记蛋白质的结构、糖类的种类、DNA的组成单体和胆固醇的作用。‎ ‎32.有些作物的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与风干前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风干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减慢 B. 风干种子上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 C. 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高 D. 风干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 ‎【答案】C ‎【解析】由题文“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可知,该题考查的是水的存在形式及其与细胞呼吸等代谢活动的关系。‎ ‎【详解】风干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极少,细胞呼吸作用强度非常弱,因此有机物消耗减慢,A正确,C错误;风干的种子含水量少,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B正确;风干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极少,导致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增大,D正确。‎ ‎【点睛】种子风干的过程中自由水含量逐渐降低。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的大小决定了细胞或生物体的代谢强度:比值越大说明细胞(或生物体)中自由水含量越多,代谢越强;反之,代谢越弱。‎ ‎33.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变化是( )‎ A. 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B. 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C. 纺锤体的出现和染色体的出现 D. 着丝点的分裂和核膜的解体 ‎【答案】C ‎【解析】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变化特点是:‎ 间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出现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纺锤丝牵引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丝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 ‎【详解】A、细胞板出现是在末期,纺锤体出现是在前期,两者不在同一时期,A错误;‎ B、染色体加倍在后期,染色单体形成在间期(DNA复制后),两者不在同一时期,B错误;‎ C、纺锤体的出现和染色体的出现都在前期,C正确;‎ D、着丝点的分裂在后期,核膜的解体在前期,两者不在同一时期,D错误。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需明确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所以有细胞周期的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根据有丝分裂中各阶段的变化特点解答本题。‎ ‎34.下列细胞结构中具有单层膜的是( )‎ ‎①高尔基体 ②叶绿体 ③中心体 ④液泡 ⑤细胞核 ⑥线粒体 ⑦核糖体 ⑧内质网 ⑨细胞膜 A. ① ④ ⑧ ⑨ B. ① ② ⑤ ⑥ ‎ C. ② ③ ⑦ D. ① ③ ⑤ ⑦‎ ‎【答案】A ‎【解析】细胞膜是单层膜,细胞核具有两层核膜,细胞质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1)双层膜:叶绿体、线粒体;(2)单层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3)无膜:核糖体、中心体。‎ ‎【详解】A、①高尔基体、④液泡、⑧内质网、⑨细胞膜都具有单层膜,A正确;‎ B、②叶绿体、⑤细胞核、⑥线粒体都具有两层膜,B错误;‎ C、③中心体、⑦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C错误;‎ D、③中心体、⑦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⑤细胞核具有两层膜,D错误。故选A。‎ ‎【点睛】解题关键是识记各种生物膜的结构,掌握核糖体和中心体两种细胞器没有膜结构。‎ ‎35.下图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图中 A 物质和 B 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比是( )‎ A. 1:2 B. 2:1 C. 8:9 D. 9:8‎ ‎【答案】C ‎【解析】小球藻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时,在光反应阶段将水光解产生O2、[ H]、ATP,暗反应阶段CO2的转移途径是CO2→C3→(CH2O)。图中A、B都为光合作用产生的O2。‎ ‎【详解】A、物质A为O2,B为18O2,A 物质和 B ‎ 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比为16:18即8:9,A错误;‎ B、A 物质和 B 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比是8:9,B错误;‎ C、物质A为O2,B为18O2,A 物质和 B 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比为8:9,C正确;‎ D、A 物质和 B 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比是8:9,D错误。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需明确:光合作用产物O2来自于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 ‎36.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 待测物质 检测试剂 预期显色结果 ‎①‎ DNA 吡罗红 红色 ‎②‎ 脂肪 苏丹Ⅲ 橘黄色 ‎③‎ 蔗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 ‎④‎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考点是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鉴定,主要是记忆水平的考查,属于基础题。‎ ‎【详解】DNA和甲基绿亲和,被染成绿色,①错误。‎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②正确。‎ 蔗糖不是还原性糖,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③错误。 ‎ 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④正确。选C ‎37.如图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某一时期的图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生物为一种动物 B. 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C. 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 D. 该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1‎ ‎【答案】C ‎【解析】图示细胞没有细胞壁,有中心体,为动物细胞,A正确;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C错误;细胞中没有姐妹染色单体,因此DNA与染色体数比例为1:1,D正确。‎ ‎38.下图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之间水分流动方向示意图。图中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是( )‎ A 甲<乙<丙 B. 甲>乙>丙 C. 甲=乙,乙<丙 D. 甲<乙,乙=丙 ‎【答案】A ‎【解析】图示细胞之间水分流动方向为:甲→乙、甲→丙、乙→丙。而水分运输的方向是哪一边溶液的浓度高,水分就向哪一边运输。‎ ‎【详解】A、根据图示水分子流动方向分析可知,丙细胞液浓度最高,甲细胞液浓度最低,即甲<乙<丙,A正确;‎ B、根据图示水分子流动方向分析可知,丙细胞液浓度最高,甲细胞液浓度最低,即甲<乙<丙,B错误;‎ C、图示水分流动方向为甲→乙,说明甲细胞液的浓度小于乙,C错误;‎ D、图示水分流动方向为乙→丙,说明乙细胞液的浓度小于丙,D错误。故选A。‎ ‎【点睛】溶液中的溶质或气体可发生自由扩散,溶液中的溶剂发生渗透作用;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细胞间水分流动的方式是渗透作用,动力是浓度差。即水分子运动方向与溶液浓度有关,从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 ‎39.在封闭的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下列能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是( )‎ A. 降低室内 CO2 浓度 B. 降低昼夜温差 C. 增加光照强度 D. 缩短光照时间 ‎【答案】C ‎【解析】提高作物产量的思路是提高作物产量,降低细胞呼吸强度以减少有机物消耗,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封闭的温室内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强度、增加CO2浓度、适当提高温度。降低细胞呼吸的措施主要是夜晚降低温度。‎ ‎【详解】A、降低室内 CO2 浓度不利于光合作用,不能提高作物产量,A错误;‎ B、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光合作用,夜晚降温以减少有机物消耗,即保持适宜的昼夜温差,能提高作物产量,B错误;‎ C、增加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C正确;‎ D、缩短光照时间不利于光合作用,不能提高作物产量,D错误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需明确:净光合速率即有机物积累=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因此提高作物产量可一方面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一方面降低呼吸消耗。‎ ‎40. 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由DNA分子蕴藏的信息所支配合成的RNA在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 A. 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B. 氨基酸、葡萄糖、碱基 ‎ C. 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D. 核糖、碱基、磷酸 ‎【答案】D ‎【解析】RNA由核糖核苷酸组成,一分子的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磷酸组成,因此RNA初步水解的产物为核糖核苷酸,完全水解的产物是核糖、含氮碱基、磷酸,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 ‎41.下图甲表示某动物的一个正在合成和分泌消化酶的胰腺细胞,数字代表细胞结构,请分析回答 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以下细胞结构①是_____、②是_____、③是_________、④是_____。‎ ‎(2)消化酶经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______,该过程的进行依赖细胞膜的_________。‎ ‎(3)在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为_____(用箭头和图中数字表示),在这一 过程中由[ ]_____提供能量。‎ ‎【答案】细胞膜 内质网 核糖体 高尔基体 胞吐 流动性 ③→②→④→⑥→① 或③→②→④→① [⑤] 线粒体(数字和名称都对给分)‎ ‎【解析】分析题意和题图:消化酶为分泌蛋白,根据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过程可知,图中①为细胞膜,②为内质网,③为核糖体,④为高尔基体,⑤为线粒体,⑥为囊泡,⑦分泌蛋白。‎ ‎【详解】(1)据图可知,细胞结构①是细胞膜、②是内质网、③是核糖体、④是高尔基体。‎ ‎ (2)消化酶经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该过程的进行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 (3)在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为③核糖体→②内质网→④高尔基体→⑥囊泡→①细胞膜,在这一 过程中由 ⑤ 线粒体提供能量。‎ ‎【点睛】解答本题需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紧密联系。‎ ‎42.我国中科院上海生化所于 1982 年合成了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脑啡肽,下图为脑啡肽 的结构简式。‎ ‎(1)图中①的名称是_____,②的名称是_____,③的名称_____。‎ ‎(2)氨基酸的种类由_____ 决定,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_____种。‎ ‎(3)脑啡肽是由_________种_____个氨基酸分子脱去_____个水分子缩合而成。在此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 减少了_____。‎ ‎【答案】氨基 肽键 羧基 R 基 20 4 5 4 72‎ ‎【解析】分析题图:图中多肽形成的方式是氨基酸的脱水缩合,根据氨基酸结构通过可知,图中有5个氨基酸,根据氨基酸的R基判断图中有4种氨基酸,共有4个肽键,多肽形成时脱去4个水分子,该多肽链中①为氨基,②为肽键,③为羧基。‎ ‎【详解】(1)图中①的名称是氨基,②的名称是肽键,③的名称羧基。‎ ‎(2)氨基酸的种类由R 基决定,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3)脑啡肽是由4种5个氨基酸分子脱去4个水分子缩合而成。在此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 减少4×18=72。‎ ‎【点睛】对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理解:氨基酸的脱水缩合是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分别脱掉一个H和一个-OH,形成一个水分子同时生成一个肽键。因此多肽中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 ‎43.请根据有丝分裂过程核内 DNA 变化曲线和分裂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 a~b 段属于_____期,与它对应的分裂图像是_____,(填数字符号)这一时期的物质变化_____。‎ ‎(2)①表示_____期,此分裂时期的特点是_____。‎ ‎(3)⑤时期染色单体的数目为_____ ,原因是_____。‎ ‎【答案】间 ③ DNA 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中 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0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解析】分析题意和题图:图①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②中核仁已经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且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有丝分裂前期;③中有核膜和核仁,有染色质,处于有丝分裂间期;④中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重新出现核膜,处于有丝分裂末期;⑤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1)曲线 a~b 段核DNA数由2N→4N,是DNA复制的结果,属于有丝分裂间期,与它对应的分裂图像是③,这一时期的物质变化DNA 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2)①表示有丝分裂中期,此分裂时期的特点是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3)⑤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目为0。‎ ‎【点睛】解答本题需掌握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判断题图各细胞所处的时期,对照分裂图像分析坐标图中曲线各段变化的原因。‎ ‎44.下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图解,据图回答问题 ‎(1)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的_____,反应的场所为_____ ,物质的变化为_____和_____。降低二氧化碳浓度,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会_____,五碳化合物的含量会_____(填“增加”或“减少”)。‎ ‎(2)光合作用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于_____,吸收的光能用于_____和_____。‎ ‎(3过程②发生在_____中,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第_____阶段,反应物除了有丙酮酸外还需 要__________。氧气参与的是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_____阶段。‎ ‎【答案】暗反应 叶绿体基质 CO2 的固定 C3 的还原 减少 增加 类囊体薄膜 ATP 的合成 水的光解 细胞质基质 二 水 三 ‎【解析】据图分析: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有光和无光都可以进行,过程②表示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细胞质基质,所以活细胞都能进行,过程③‎ 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无法进入线粒体,被还原为酒精或乳酸。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ATP供给各种生命活动,而CO2则一部分供给光合作用,一部分释放到空气中。 图解:‎ ‎。‎ ‎【详解】(1)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反应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物质的变化为CO2 的固定和C3还原。降低二氧化碳浓度,C3的合成量减少,而C3的还原继续,所以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会减少,五碳化合物的含量会增加。‎ ‎(2)光合作用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于类囊体薄膜,吸收的光能用于ATP 的合成和水的光解。‎ ‎(3)过程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物除了有丙酮酸外还需 要水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氧气与[H]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