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5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段考生物试卷
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植物的花粉数量众多,但某种类型的花粉的成活率可能会显著降低。现有杂合红花(Rr)植株,自花受粉后,子一代中红花:白花=5:1,则该植株形成的花粉中成活率降低的配子及其成活率分别是 A.R,1/2 B.R,1/3 C.r,1/2 D.r,1/3 2.某植物红花和白花由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假设A基因含1000个碱基对,含300个胞嘧啶。让多个红花的亲本植株自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11:1(不考虑基因突交、染色体变异和致死情况)。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红花对白花为显性 B.亲本的基因型有AA、Aa两种,且比例为1:2 C.F1植株中纯合子占5/6 D.A基因连续复制3次共需嘌呤脱氧核苷酸7000个 3.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 S标记的细菌 ②用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③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 H标记的细菌 ④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以上4个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放射性主要部位是( ) A.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C.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D.沉淀、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4.家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雄蚕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蚕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有时家蚕能进行孤雌生殖,即卵细胞与来自相同卵原细胞的一个极体结合,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已知性染色体组成为WW的个体不能成活,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雄蚕细胞中最多可含有4条Z染色体 B.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W染色体的数量最多是2条 C.研究家蚕的基因组,应研究29条染色体上的基因 D.某雌蚕发生孤雌生殖,子代的性别比例为雌:雄=2:1 5.将某一经3H充分标记核DNA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DNA分子数为N/2 B.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染色体数一定为N C.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D.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6.某科研人员在某地区野生型果蝇(正常眼色)种群中发现两只突变型褐眼雌果蝇,分别记为果蝇A和果蝇B。为研究果蝇A和果蝇B的突变是否为同一突变类型,进行了如下实验(突变基因均能独立控制褐色素的合成而表现褐眼)。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组别 亲本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 A×纯合正常雄果蝇 40正常(♀):38褐眼(♀):42正常(♂) 实验二 B×纯合正常雄果蝇 62正常(♀):62褐眼(♀):65正常(♂): 63褐眼(♂) 实验三 实验二的子代褐眼 雌、雄果蝇互相交配 25正常(♀):49褐眼(♀):23正常(♂):47褐眼(♂) A.果蝇A发生了隐性突变,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果蝇A发生了显性突变,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果蝇B发生了显性突变,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让果蝇A与实验二中F1代褐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出现褐眼果蝇的概率是2/3 7.图为基因型AaBb的某二倍体动物进行减数分裂时某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与该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细胞基因型为Aabb B.该细胞中含有4个中心粒 C.若该细胞进行均等分裂,其子细胞可能为精细胞 D.产生该细胞的过程中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片段交换所导致的交叉现象 8.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 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 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9.甲、乙、丙是三个DNA分子有关的生理过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②处的碱基对缺失可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B.将甲图DNA放在含15N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含15N的DNA单链占总链的7/8 C.丙图②与③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构中,嘧啶类碱基之和不等于嘌呤类碱基之和 D.小麦根细胞中能进行乙图所示生理过程的结构有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10.普通栽培水稻是普通野生水稻进化而来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普通野生水稻受环境因素影响产生的变异都是不可遗传的 B.普通野生水稻在进化过程中会导致基因多样性发生改变 C.人工选择能够改变普通栽培水稻变异的方向和基因频率改变的速度 D.普通栽培水稻与普通野生水稻细胞中所含酶的种类和数量完全不同 11.人体肺泡中的O2分子运输进入一般组织细胞参与代谢,需要通过几层生物膜( ) A.11 B.9 C.5 D.3 12.如图为人体体液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甲堵寒则会导致乙的水肿 B.所有细胞都生活在乙中 C.Na+在乙中的浓度远大于在丙中的浓度 D.丙、丁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13.载脂蛋白A-1(apoA-1)是一种血浆蛋白,主要在肝脏合成,基本功能是运载脂类物质,其含量下降会导致胆固醇在血管中堆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脂质可以参与构成细胞膜 B.apoA-1比多肽的空间结构更复杂 C.动脉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D.apoA-1可通过囊泡在细胞内运输 14.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②发烧时采用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通来辅助降低体温 ③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④人体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⑤人体对花粉等产生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组织液增多 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15.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血液中的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的原因是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16.下表为测定的人体细胞外液(表中没列出淋巴的测定数据)与细胞内液的部分物质含量的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mol/L) Na+ K+ Ca+ Mg+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17.1980 年,Furchgott 和 Zawadzki 报道 ACh、缓激肽、ATP 等的舒血管作用,由血管内皮细胞(VEC)释放的 EDRF 介导。1986 年 Furchgott 等基于 EDRF 药理作用与 NO 药理作用的相似性,提出 EDRF 可能就是 NO。NO 是一个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化学性质活泼,不稳定,具有脂溶性,可自由通过细胞膜。NO 在释放后,影响涉及 0.3nm 直径范围内的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血管壁细胞,在不借助任何受体的介导下,可直接激活细胞内的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升高细胞内的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进而激活或调节不同酶的活性、或操纵离子通道。目前,比较明确的是 NO 可以参与自主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ANC)神经的信息传递,松弛多种平滑肌,参与痛觉、视觉及嗅觉等信号的传导。下列关于 NO 作为化学递质的推测错误的是 A.信息传递结束后,NO 会被重新摄取利用 B.NO 作为化学递质,可双向传递信号 C.NO 可进入突触后膜,直接作用于靶分子 D.NO 通过扩散作用进入突触间隙 18.如左图所示,神经元N直接接收来自于2个独立神经末端a和c的信号,神经末梢b通过突触与神经末梢a相连。右图表示神经元N接收到来自于3个突触前末端的信号后所产生的各种突触后电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末梢b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B.如果神经末梢a和c同时受到刺激,那么神经元N可能产生动作电位 C.当神经末梢b单独受到刺激后,在神经元N处可以记录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D.与神经末梢c单独受到刺激相比,当神经末梢b和c同时受到刺激时,神经元N所产生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数值下降 19. 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分别如下图所示。此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若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乙所示效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γ-氨基丁酸 Cl- Cl- 神经突触 辣椒素 某种局部麻醉药 +通道阻断剂 Na+通道 细胞膜 细胞内 图2某种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机理 A.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局部麻醉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D.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20. 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 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 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点位变化 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 21.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22. 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下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 23. 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中的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24. 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25.下列关于神经肌肉(肌肉指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骨骼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 B. 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 C. 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 D. 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二、非选择题 26.某雌雄异株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叶片形状有细长、圆宽和锯齿(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研究其遗传机制,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编号 母本植株数目表现型 父本植株数目表现型 F1植株数目表现型 F2植株数目表现型 Ⅰ 80锯齿 82圆宽 82锯齿 81细长 81圆宽 242锯齿 243细长 Ⅱ 92圆宽 90锯齿 93细长 92细长 93圆宽 91锯齿 275细长 (1)杂交I的F2代表现型比例出现异常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杂交Ⅱ的F1中雌性细长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双杂合/单杂合/双显纯/双隐纯),选取杂交I的F2中所有的圆宽叶植株随机杂交,子代雌雄株比例为______。 (2)如图为该植物的性染色体示意图,已知该植物的抗病性状受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控制,但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一定不在Ⅱ2区段上),请通过调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①对该植物的易感病植株进行调查,统计_________; ②若_______,则易感病基因(d)最可能位于Ⅰ区段上; ③若_______,则易感病基因(d)可能位于Ⅱ1区段上。 27.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学问题: (1)玉米花序的正常和异常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显性植株X自交,现为约1/2的正常花序和1/2的异常花序;取F1正常花序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都是异常花序植株。由此推测__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植株X自交的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的原因是__________。 (2)某玉米品种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对S、s和M、m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所示。已知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 ①基因S发生转录时,作为模板链的是上图中的____________链。若基因S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 G/C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基因型为SsMm的植株自花传粉,后代出现了4种表现型,其原因是减数分裂时发生了___________。 28.下图表示人体内环境的局部示意图,图中①④⑥代表液体成分,②③⑤代表结构,AB箭头代表血流方向。 (1)⑤处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填数字)。图中液体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填数字)。 (2)若图为肌肉组织,则一次性进食较多的糖之后,A、B端葡萄糖浓度为A_____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二氧化碳浓度为A_____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一般情况下,④中渗透压主要与______的含量有关,④与⑥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________。 (4)人体血浆的pH值稳定在_______。 (5)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 29.葡萄糖进出细胞需要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的协助,GLUT有多个成员,其中对胰岛素敏感的是GLUT4.如图为胰岛素促进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机理图,图中的小囊泡能与细胞膜融合。如表为某人在医院空腹口服葡萄糖后的血糖变化检验报告单。 项目 结果 空腹血糖 4.70mmol/L 半小时血糖 8.11mmol/L 一小时血糖 5.82mmol/L 二小时血糖 5.15mmol/L 三小时血糖 4.63mmol/L 四小时血糖 4.71mmol/L 五小时血糖 4.58mmol/L (1)表中零到半小时,此人血糖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 A.肠道吸收葡萄糖进入血液 B.肝糖原分解 C.肌糖原分解 D.非糖物质转换 (2)在三小时以后此人的血糖相对稳定,调节其血糖稳定的激素有_____。 (3)为了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几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都分布着另外的GLUT1、GLUT2、GLUT3,它们的生理功能不受胰岛素的影响,其生理意义在于_____。 A.促使血糖浓度升高 B.加快脂肪氧化分解 C.加快蛋白质的转运量 D.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 (4)结合图分析,下列因素中可能会引发糖尿病的有_____ 。 A.信号转导蛋白缺失 B.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 C.胰高血糖素与其受体结合发生障碍 D.控制合成受体蛋白M的基因发生突变 (5)结合图分析,表4中半小时到一小时此人血糖下降的原因是_____。 30.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图是正在传递兴奋的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是突触_____膜,其正以_____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至_____。 (2)神经递质为小分子化合物,但仍以图所示方式释放,其意义是_____。 A.短时间内可大量释放 B.避免被神经递质降解酶降解 C.有利于神经冲动快速传递 D.减少能量的消耗 (3)若图中的神经递质释放会导致细胞Y兴奋,比较释放前后细胞Y的膜内Na+浓度变化和电位的变化:_____。 (4)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根据图推测,会阻碍兴奋传递的因素有_____。 A.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 B.某药物与蛋白M牢固结合 C.某毒素阻断神经递质的释放 D.某药物抑制神经递质降解酶的活性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患者脑神经元兴奋性下降。近年来,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功能下降相关。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D)是目前一种常用抗抑郁药。 (5)结合图分析,MAOID改善抑郁症状的原因是:_____。 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D D C D A D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C B B C A B C C 21 22 23 24 25 C D D C B 26. 每空2分,共12分 【答案】双隐性纯合致死 双杂合 2:1 易感病植株的性别比例 易感病植株中,雄株∶雌株≈1∶1(或易感病植株中,雄、雌的比例相当) 易感病植株中,雄株数量明显多于雌株 27.每空2分,共10分 【答案】花序正常 含有正常花序(显性)基因的花粉不育, 含有异常花序(或隐性)基因的花粉可育 b GUU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28. 每空1分,共8分 【答案】④⑥ ⑦ 大于 小于 蛋白质和无机盐 ④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7.35-7.45 神经-体液-免疫 29.每空2分,共10分 【答案】A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D ABD 血糖升高促使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含GLUT4的小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从而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使血糖浓度降低 30. 共10分 【答案】前 (1分) 胞吐 (1分) 突触间隙(1分) AC (1分) 膜内Na+浓度由低变高,膜内电位由负变正(2分) ABC (2分) MAOID能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阻止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降解,增加脑内突触间隙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起抗抑郁作用 (2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