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18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18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

第4讲 物质的跨膜运输 考点一| 渗透作用与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1.渗透作用原理 ‎(1)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①具有半透膜;‎ ‎②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渗透作用的实质:单位时间由清水进入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多于蔗糖溶液进入清水中的水分子,导致蔗糖溶液液面上升。‎ ‎2.常见渗透装置图形分析 ‎(1)若S1溶液浓度大于S2,则单位时间内由S2→S1的水分子数多于S1→S2,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上升;若S1溶液浓度小于S2,则情况相反,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下降。‎ ‎(2)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Δh,则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压强,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3.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4.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 ‎(2)原理和现象 ‎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3)质壁分离的原因 ‎①外因: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②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1.判断下列有关渗透作用说法的正误。‎ ‎(1)渗透作用中膜两侧溶液的浓度是指质量百分比浓度。(×)‎ ‎【提示】 溶液浓度指的是物质的量浓度。‎ ‎(2)渗透装置中当漏斗液面不再升高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就不再移动。(×)‎ ‎【提示】 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移动达到动态平衡。‎ ‎(3)半透膜就是选择透过性膜。(×)‎ ‎【提示】 半透膜一般是指膜上面有均匀的孔道,分子能否通过半透膜取决于分子直径的大小,而选择透过性膜不是以分子直径定义,而是以细胞是否需要这种物质决定是否允许通过。‎ ‎(4)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 ℃‎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其主要原因是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2.判断有关质壁分离说法的正误。‎ ‎(1)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一定会发生质壁分离。(×)‎ ‎【提示】 ①必须是成熟的植物细胞才可能发生质壁分离;②外界溶液浓度不可以太高,否则可能会杀死植物细胞。‎ ‎(2)成熟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是因为细胞壁具有选择透(过)性。(×)‎ ‎【提示】 细胞壁是全透性的。‎ ‎(3)成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发生过程中,其吸水能力不断增强。(×)‎ ‎【提示】 细胞液浓度逐渐降低,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4)紫色洋葱的外表皮细胞能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必要条件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1.验证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1)具有半透膜 ‎(2)具有浓度差 ‎2.探究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以碘和淀粉为例)‎ 烧杯内盛淀粉溶液 漏斗内盛碘液 结论 变蓝 不变蓝 碘能通过半透膜,而淀粉不能 不变蓝 变蓝 淀粉能通过半透膜,而碘不能 变蓝 变蓝 淀粉和碘都能通过半透膜 不变蓝 不变蓝 淀粉和碘都不能通过半透膜 视角1 渗透系统的分析 ‎1.将a、b、c三组红细胞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进行实验,浸泡一段时间后其细胞形态如模式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示细胞内液的渗透压,a组的比b组的高 B.浸泡过程中a组细胞失水量小于c组细胞失水量 C.若向a组烧杯中加入少量葡萄糖,则其细胞可能先皱缩后恢复原状 D.上述实验中引起细胞形态的改变而消耗ATP的数量比较:c>b>a D [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理解判断的能力,难度中等。根据图中信息,a组细胞基本可以维持原状,b组细胞吸水膨胀,c组细胞皱缩,细胞失水较多;与a组相比,b组细胞吸水,细胞内液渗透压较低;向a组烧杯中加入少量葡萄糖后,刚开始外界溶液渗透压可能大于细胞内液渗透压,细胞失水皱缩,后来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内液渗透压大于外界溶液,细胞吸水恢复原状;细胞形态的改变是细胞通过自由扩散方式失水或吸水造成的,不消耗ATP。]‎ ‎2.如图表示一中间隔以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水槽,两侧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然后在半透膜两侧加入等质量的麦芽糖酶,在加入麦芽糖酶前后a、b两侧液面的变化是(  )‎ A.加酶前a侧液面上升,加酶后b侧液面上升并高于a侧液面 B.加酶前a侧液面上升,加酶后b侧液面上升并等于a侧液面 C.加酶前后a、b两侧液面不变 D.加酶前a、b两侧液面不变,加酶后b侧液面上升并高于a侧液面 D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渗透压相等,即加酶前a、b两侧液面不变;但加入麦芽糖酶后,麦芽糖分解,使得b侧溶液的渗透压增大,水分子由a侧向b侧转移,b侧液面上升并高于a侧。]‎ 渗透方向及浓度大小的判断 ‎1.判断溶剂渗透的总方向:‎ ‎(1)若半透膜两侧是同种溶液,根据质量浓度或物质的量浓度判定。‎ ‎(2)若半透膜两侧是不同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才能体现溶质或溶剂分子数的多少,如半透膜两侧为质量分数相同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则葡萄糖溶液一侧单位体积中葡萄糖分子数多(水分子数少),水分子由蔗糖溶液一侧通过半透膜向葡萄糖溶液一侧扩散。‎ ‎2.判断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大小:‎ 若渗透平衡后,半透膜两侧液面仍存在液面差,则半透膜两侧溶液就存在浓度差,液面差越大,浓度差就越大,且液面高的一侧溶液浓度高。‎ 视角2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分析 ‎3.如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进行 B.若B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中b点右移 C.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A、B溶液浓度不同导致的 D.6 min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 C [成熟叶肉细胞有较大的液泡,可发生渗透作用,A项正确;若B溶液的浓度增大,则浓度差增大,相同时间内失水程度变大,复原所需要的时间变长,即a点上移、b点右移,B项正确;B曲线是发生了自发的质壁分离复原,当细胞刚进入这个溶液时,细胞外液浓度高,细胞失水;随着离子逐渐运入细胞,细胞内溶液浓度逐渐升高,当细胞内溶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液时,细胞吸水,质壁分离自动复原,所以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A、B溶液溶质不同导致的,C项错误;6 min时两个细胞都发生了一定的失水,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D项正确。]‎ ‎4.将小鼠红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红细胞体积随时间变化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KNO3溶液的起始渗透压小于红细胞内液的起始渗透压 B.与B点相比,A点对应时刻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较大 C.AB段细胞失水使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大于KNO3溶液,从而出现BC段的变化 D.B点对应的时刻,KNO3溶液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 D [由图可知,由红细胞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刚开始时体积减小,说明KNO3溶液的浓度大于红细胞内液的浓度,因而KNO3溶液的起始渗透压大于红细胞内液的起始渗透压,A错误;与B点相比,A点对应时刻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较小,因而发生渗透失水导致体积减小,B错误;AB段细胞发生了失水,但不是导致BC段变化的原因,BC段变化的原因是由于红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NO,导致红细胞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大于KNO3溶液,C错误。]‎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特点 ‎1.运输方向:细k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2.运输特点:细胞吸水时,水分子也有从细胞出来的,细胞失水时,水分子也有进入细胞的,即无论细胞吸水还是失水,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的扩散都是双向进行的。‎ 考点二|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物质运输的方式、特点和实例(连线)‎ 特点     方式     实例 ‎①不需载体和能量 a.主动运输  Ⅰ.水、O2、CO2、甘油、乙醇 ‎②需载体,不需能量 b.自由扩散 Ⅱ.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③需载体和能量 c.协助扩散 Ⅲ.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④需能量,不需载体 d.胞吞和胞吐 Ⅳ.大分子、颗粒物质 ‎【提示】 ①—b—Ⅰ ②—c—Ⅱ ‎③—a—Ⅲ ④—d—Ⅳ ‎1.判断有关物质跨膜运输说法的正误。‎ ‎(1)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提示】 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其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2)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运输。(×)‎ ‎【提示】 协助扩散也通过载体蛋白转运物质。‎ ‎(3)土壤温度不影响植物根系对矿质离子的吸收。(×)‎ ‎【提示】 土壤温度影响根细胞的呼吸作用,进一步影响根吸收矿质离子的主动运输过程。‎ ‎(4)人体肝细胞内CO2分压和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O2分压和Na+浓度低于细胞外,O2和K+通过主动运输进入肝细胞。(×)‎ ‎【提示】 O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肝细胞。‎ ‎2.填充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图示。‎ ‎(1)填写以下有关物质运输方式及结构的名称:图2:自由扩散;图3:协助扩散;图4:主动运输;a:载体蛋白。图5:胞吞、胞吐。‎ ‎(2)写出图1~图4中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 ‎①图中仅受“浓度差”制约的为图1、图2。‎ ‎②加入蛋白酶抑制剂处理会受影响的是图3、图4、图5。‎ ‎③加入呼吸酶抑制剂处理,会受影响的是图4、图5。‎ ‎(3)甘油分子跨膜运输遵循图2所示模式,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与图3‎ 所示模式一致,多数离子跨膜方式应如图4所示方式。‎ ‎(4)神经递质的释放应符合图5所示模式,该模式需(填“需”或“不需”)消耗能量,其运输机制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1.探究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 ‎(1)物质浓度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2)O2浓度 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3)温度 ‎2.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探究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 ‎(2)探究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 ‎3.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原因分析 ‎(1)内因——遗传因素 不同生物DNA不同载体种类数量不同选择性吸收 ‎(2)外因——主要是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呼吸作用ATP生成主动运输 视角1 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特点、实例 ‎1.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小泡内的递质通过载体主动转运到细胞外 B.葡萄糖以协助(易化)扩散方式转运进入红细胞 C.水分子由分子少向分子多处扩散的过程是渗透作用 D.氨基酸主动运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不消耗ATP B [本题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比较能力,难度中度。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A说法错误;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红细胞,B说法正确;水分子由分子多处往分子少处扩散的过程是渗透作用,C说法错误;氨基酸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D说法错误。]‎ ‎2.下图表示CFTR蛋白在氯离子跨膜运输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氯离子在CFTR蛋白协助下通过主动运输转运 B.氯离子跨膜运输是由膜上磷脂分子和CFTR蛋白决定的 C.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影响氯离子的跨膜运输 D.水分子与氯离子在运输过程中的耗能差异是两者跨膜运输重要区别之一 B ‎ ‎[据图分析,在正常细胞内,氯离子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膜上CFTR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A正确;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决定的,B错误;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导致CFTR的结构发生改变,功能也随之改变,从而影响氯离子的跨膜运输,C正确;水分子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膜结构,不需要消耗能量,氯离子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三步法”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视角2 考查外界因素对跨膜运输方式的影响 ‎3.某实验小组做植物的无土栽培实验,按标准配制含各种无机盐的完全培养液,在培养过程中,将植物的根系一直浸没在培养液中,并及时添加补充培养液。第一周长势正常,第二周起出现缺少无机盐症状且越来越严重,第三周全株萎蔫,继而死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第一周植物在完全培养液中既吸收无机盐也吸收水分 B.第二周采用通入空气的方法可以缓解缺少无机盐症状 C.植物出现缺少无机盐症状是因为根细胞缺少相应的载体 D.第三周萎蔫可能是此时培养液浓度大于根细胞液浓度 C [第一周植物长势正常,能吸收无机盐和水,第二周培养液中氧气含量减少,不能提供植物吸收无机盐所需能量,通入空气可促进无机盐吸收,第三周植物萎蔫可能是培养液水分损失较多,导致培养液浓度大于根细胞液浓度。ABD正确。C项植物缺少无机盐是因为培养液缺少氧气,导致无法提供吸收无机盐所需能量,不是根细胞无相应载体,C错误。]‎ ‎4.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定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组织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B.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蛋白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载体蛋白数量多 C.两种离子均只能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 D.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两种离子浓度的升高抑制了细胞对水的吸收 B [由图可知,甲、乙两种离子的运输方式都为主动运输,限制mn段和ab段离子吸收速率的因素是载体和能量。]‎ 有关物质出入细胞的8个“不要漏掉”‎ ‎1.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运输方式除主动运输外不要漏掉协助扩散。‎ ‎2.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除主动运输外不要漏掉胞吞和胞吐。‎ ‎3.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方式除自由扩散外不要漏掉协助扩散,有些主动运输也可以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 ‎4.影响协助扩散运输速率的因素除载体蛋白数量外不要漏掉浓度差。‎ ‎5.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除供能的线粒体外不要漏掉载体蛋白的合成场所——核糖体。‎ ‎6.运输速率与O2浓度无关的运输方式除自由扩散外不要漏掉协助扩散。‎ ‎7.胞吞(吐)的大分子物质穿过细胞膜的层数为0,因为该过程是通过膜的融合将物质转入(转出)细胞的。‎ ‎8.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是通过核孔,而不是通过胞吞、胞吐。‎ 考点三|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1.实验原理 ‎(1)植物细胞壁的特点:伸缩性比原生质层小。‎ ‎(2)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以发生渗透作用。‎ ‎2.实验步骤 ‎(1)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流程 ‎(2)三次观察的实验现象 观察 次数 观察现象 中央液泡 原生质层位置 第一次 有一个紫色的中央液泡 紧贴细胞壁 第二次 逐渐变小(紫色加深)‎ 与细胞壁分离 第三次 逐渐变大(紫色变浅)‎ 逐渐贴近细胞壁 质壁分离实验的拓展应用 ‎(1)判断成熟植物细胞是否有生物活性 待测成熟植物细胞+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 ‎      ⇓‎ ‎      镜检 ‎(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待测细胞+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细胞液浓度 介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浓度之间。‎ ‎(3)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不同植物细胞+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越短,细胞液浓度越小,反之细胞液浓度越大。‎ ‎(4)比较未知浓度溶液的浓度大小 同一植物的成熟细胞+未知浓度的溶液刚刚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比较所用时间长短→判断溶液浓度的大小(时间越短,未知溶液的浓度越大)。‎ ‎(5)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和蔗糖溶液)‎ 成熟植物细胞+不同种类溶液 ‎    ⇓‎ ‎    镜检 视角  考查实验的设计原则及实验步骤 ‎1.关于“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B.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用龙胆紫对细胞进行染色后,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现象一定更明显 D.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清水后均能复原 B [在“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质壁分离的前后可以对照,质壁分离过程和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也可以对照,所以本实验有对照。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增加,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用龙胆紫对细胞进行染色后,细胞已经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因而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使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会使细胞由于大量失水而死亡,不会再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2.(2017·安徽马鞍山三校期中联考)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和两次处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观察为低倍镜观察,后两次为高倍镜观察 B.第一次处理滴加的液体为清水,第二次滴加的液体为‎0.3 g/mL的蔗糖溶液 C.若将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换成内表皮,则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中不属于原生质层的有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液 D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一般需要进行三次显微观察,第一次是正常细胞的观察,第二次是质壁分离细胞的观察,第三次是质壁分离复原细胞的观察。三次观察均为低倍镜观察,A错误;第一次处理滴加的液体为‎0.3 g/mL的蔗糖溶液,观察质壁分离现象,第二次滴加的液体为清水,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B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也会发生质壁分离,但不含色素,现象不明显,C错误;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中不属于原生质层的有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液,D正确。]‎ 真题验收| 感悟高考 淬炼考能 ‎1.(2016·全国乙卷)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C [由题意可知,离子通过离子泵进行跨膜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而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故A项错误。消耗能量的物质跨膜运输一般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故B项错误。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影响红细胞运输氧,进而影响有氧呼吸,影响ATP的合成,从而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故C项正确。离子泵是一种蛋白质,因此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破坏离子泵的结构,进而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故D项错误。]‎ ‎2.(2015·全国卷Ⅱ)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培养瓶中气体 温度( ℃)‎ 离子相对吸收量(%)‎ 空气 ‎17‎ ‎100‎ 氮气 ‎17‎ ‎10‎ 空气 ‎3‎ ‎28‎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A [A项,温度为‎17 ℃‎时,在空气环境中,根对该离子的相对吸收量高于在氮气环境中的,说明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吸收该离子,同时说明幼根对该离子的相对吸收量与氧气有关,为主动运输。B项,在空气环境中,低温下幼根对该离子的相对吸收量较低,说明温度能够影响根对该离子的吸收。C项,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在氮气环境中,植物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D项,温度为‎17 ℃‎时,与空气环境中相比,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相对吸收量较低,说明氮气环境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3.(2015·全国卷Ⅱ)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B [胞吐是指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的现象。细胞胞吐的是大分子物质,且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向外分泌物质是需要消耗能量的。A项浆细胞分泌抗体、C项胰腺的腺泡细胞向胞外分泌蛋白、D项突触小泡向突触间隙释放神经递质都属于胞吐。B项mRNA是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不属于胞吐。]‎ ‎4.(2014·全国卷Ⅰ)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 [红色花瓣细胞的液泡呈红色,比白色花瓣更便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A项正确;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项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项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含有色素,呈紫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项正确。]‎ ‎5.(2014·全国卷Ⅱ)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下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 mol·L-1之间 D [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比值为1时,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平衡;比值小于1表明细胞吸水,且比值越小花冠吸水越多;比值大于1表明细胞失水,且比值越大,花冠失水越多。据图可推知a组吸水多于b组,因此实验后a组细胞液中溶质浓度低于b组;f组比值大于b组,因此失水量大于b组;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由c组吸水,d组失水知细条细胞液浓度介于0.4~0.5 mol·L-1之间。]‎ ‎6.(2013·全国卷Ⅰ ‎)关于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 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C [分析题中植物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有关知识,联系主动运输的条件和影响因素,逐项进行解答。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其细胞学基础是细胞膜上有特异性的载体,不同植物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所以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不同,A项错误。低温条件下呼吸酶活性下降,呼吸速率下降,产生的ATP少,会影响矿质元素离子主动运输的速率,B项错误。主动运输过程除了需要载体外还需要能量,能量是由活细胞进行细胞呼吸提供的,只有活细胞能进行细胞呼吸,C项正确。叶肉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矿质元素离子,一般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D项错误。]‎ ‎1.渗透作用的发生必须依赖半透膜和膜两侧的浓度差。‎ ‎2.动物细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具有选择性。‎ ‎4.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它们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不消耗能量,但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 ‎5.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 ‎6.胞吞和胞吐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它是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靠ATP提供动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