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5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实验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实验班)生物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人体血浆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 葡萄糖 B. 激素 C. 氨基酸 D. 血红蛋白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消化酶和氨基酸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3.下列物质中,都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一组是( ) ①抗体 ②激素 ③糖原 ④呼吸氧化酶 ⑤染色体 ⑥胰淀粉酶 ⑦无机盐 A. ①②③⑥ B. ②④⑥⑦ C. ①②⑤⑦ D. ①②⑦ 4.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A. 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 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 D. 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B. 维持体温稳定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C. 人体消耗葡萄糖增多,血糖浓度降低,此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 D.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血浆中,血浆的pH下降 6.根据如图人体器官模型,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如果器官为胰腺,则饭后胰岛素浓度A处高于B处 B. 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A处低于B处 C. 如果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A处高于B处 D. 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A处高于B处 7.如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A、C、D参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 B. DNA解旋酶可以存在于B内 C. D可以运输养料、二氧化碳、尿素和糖原等物质 D. 乙酰胆碱和激素可存在于C中 8.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血浆等,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 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HCO3﹣、HPO4﹣等参与维持血浆PH D. 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葡萄糖、血红蛋白,当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就达到稳态 9.结合图判断,下列物质在甲中都能找到的是 A. 甲状腺激素、氧气、尿素、血浆蛋白 B. 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 消化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 呼吸酶、脂肪酸、载体、胆固醇 10.下列各项中,不可能造成组织水肿的是 A. 患有肾小球肾炎,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 B. 摄入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下降 C. 食物过咸,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增多 D. 药物或食物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渗出 1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消化道中的营养素经内环境进入肌细胞 B. 尿素在排泄系统中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 C. 肝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 D. 经呼吸系统进入血液的氧气与血浆蛋白结合并运输 12.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 B. 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须的 C. 人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 D. 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13.下列有关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寒冷时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的颤抖来增加产热 B. 受寒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这是一个非条件反射 C. 寒冷环境中,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与多种激素的分泌增多有关 D. 寒冷环境中正常人的产热速率大于20℃时产热速率,散热速率则小于20℃时散热速率 14.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 ②和④中含有大量蛋白质 C. 葡萄糖由①经②到达③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 D. 氧气由①中的红细胞进入③要穿过4层膜,③处氧气浓度最低 15.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 ( ) A. 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B. 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C. 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D. 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严重影响 16.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 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 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D. 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17.健康人血液的pH总是维持在7.35~7.45之间,这是由于( ) A. 人体内含有大量水分 B. 血液中NaCl的含量保持恒定不变 C. 人体排出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部分溶解在血液中 D. 血浆中含有HCO3—-和HPO42—等离子 18.下列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细胞外液中溶质微粒的数量 B.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Na+和Cl-的浓度决定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37℃人的血浆渗透压小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19.关于下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示①②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 B. ④⑤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 C. ⑥表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 图示的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液、组织液与淋巴组成 20.下列关于内环境及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内环境的渗透压主要由HCO3-维持 B. 尿中蛋白质含量异常增多的肾功能障碍患者,常出现组织水肿 C. 饮水不足,将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内环境稳态失调 D. 剧烈运动后肌肉产生的乳酸会使血浆pH明显下降 21.体液中除含有大量的水以外,还含有许多离子和化合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Na+和Cl-是形成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B. 人血浆中除了含有血浆蛋白外,还含有各种激素 C. 人体内约占2/3的体液属于细胞外液 D. 人体内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 22.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体液①中的葡萄糖通过②进入肝细胞需穿过3个磷脂双分子层 B. 肝细胞、①、②三部位O2浓度大小关系为肝细胞>②>① C. ③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值剧烈变化 D. 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23.关于神经调节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基础是反射弧 B. 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C. 反射是动植物细胞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D. 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24.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代表传出神经,③代表传入神经 B.C代表感受器,A代表效应器 C.兴奋在②结构中主要以电信号传导 D.在B处给以刺激,C处可能有反应 25.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与Na+和K+的分布不均有关。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兴奋部位的特点是 A. 对K+的通透性增加,K+迅速外流 B. 对K+的通透性下降,K+迅速内流 C. 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迅速外流 D. 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迅速内流 26.下列有关神经信号的传导与传递,说法正确的是 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不需要消耗ATP的 C.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 D.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 27.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 神经元静息电位的形成与组织液中Na+外流有关 C. 神经纤维兴奋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D. 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28.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体液调节就是指激素调节的过程 B. 血糖不足时,肝糖原与肌糖原可再次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C. 患糖尿病是因为饮食含有糖分高所引起的 D. 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 29. 人体内某一激素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激素H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最可能导致( ) A. 血糖浓度不变 B. 血糖浓度升高 C. 肝糖原合成加快 D. 脂肪转化为糖加快 30.如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该图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则a表示感受器,b表示神经中枢,c表示效应器,且其中的信息均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a传到c B.如果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激素过多对于a分泌d、b分泌e均具有抑制作用 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D.如果该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的膜(即突触前膜),b为递质,c为突触后膜,则发生在a中的信号转换过程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31.根据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__________。 (2)人体中Na+可与__________、__________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共同维持人体pH的相对稳定,人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__________。 (3)人体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只能处在一定的动态平衡当中,其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12分)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分别加入25ml实验材料 →测pH →滴加5 ml 0.1mol/L的HCl、摇匀 →测pH →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 →重复实验并记录。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都应测量三种材料的pH值,其目的是 。 (2)该同学用如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试回答:①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的是 组,理由是 。 ②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 作用。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 。 33.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中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通过________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 (4)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请举出由于病理原因引起③增多的实例 。 (5)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 (6)如果图中①细胞为B淋巴细胞,则合成抗体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抗体存在于上图中的 部位(填标号)。 参考答案 1.D 2.A 3.D 4.C 5.D 6.A 7.C 8.D 9.A 10.C 11.A 12.D 13.D 14.D 15.D 16.C 17.D 18.D 19.D 20.B 21.C 22.A 23.C 24.D 25.D 26.C 27.D 28.D 29.C 30.B 31. (12分,每空2分)(1)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淋巴(液) (2) HCO3- HPO42- 7.35—7.45 (3)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 32. (12分,每空2分)(1)获得实验前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pH值做比较 (2)①加水 清水中加HCL后,溶液pH值下降②对照 ③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值相对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的这种能力比较强 (3)加入NAOH后,血浆pH值仍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 33.(16分,每空2分) (1)②③ (2)自由扩散 6 (3)②中含大分子蛋白质,③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4)营养不良、花粉过敏、肾小球肾炎等 (5)二氧化碳、尿素等 (6)核糖体 ②③④查看更多